2020高考地理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 (2)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地理新学案大一轮精练:第一章第2讲地图含解析

2020版高考地理新学案大一轮精练:第一章第2讲地图含解析

课时跟踪练(二)地图一、选择题(2019·陕西西安八校第一次联考)读某岛屿示意图,完成1~2题。

1.若图幅面积不变,比例尺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实际表示的面积为原来的()A.1/2B.2倍C.1/4D.4倍2.该岛屿位于北京的()A.东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解析:第1题,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若图幅面积不变,比例尺增大,则实际面积会缩小。

若比例尺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实际面积变为原来的(1/2)2=(1/4)。

第2题,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岛屿大致位于(13°30′N,144°45′E)附近,北京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北纬度数越偏北越大,东经度数越偏东越大,因此该岛屿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答案:1.C 2.A(2019·佛山调研)下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所绘的25°N附近某区域示意图,为正确标注该图的指向标,同学们测得O城6月7日日出、日落分别在X、Y方向。

读图,完成3~4题。

3.该图的指向标是()A B C D4.河流XO段的流向为()A.由东南流向西北B.由西南流向东北C.由西北流向东南D.由东北流向西南解析:第3题,25°N附近6月7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即OX方向示意东北,OY方向示意西北,正北方向在OX、OY之间,结合选项可知,该图的指向标为C图。

第4题,根据图中河流的宽窄可知,XO为河流的一段支流,水流由X流向O,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河流XO段由东北流向西南。

答案:3.C 4.D(2019·陕西教学质检)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5~6题。

5.图中隧道()A.穿过等高线密集区,设计不合理B.长度大约为6 000 mC.出入口受地质灾害影响较大D.应建成“之”字形,以降低坡度6.一辆汽车由甲镇沿公路开往乙镇,北京时间12时10分司机可看到阳光从车的左前方射入车内的路段是()A.ⅠB.ⅡC.ⅢD.Ⅳ解析:第5题,由图示等高线分布可知,隧道两端为山谷,隧道穿越区域为鞍部(海拔相对较低),图示公路沿河谷地区建设符合公路选址要求,穿越高大地形区选择利用最短隧道方式来缩短工程距离,提高运输效率符合隧道选址的原则,图示隧道设计合理;利用图示比例尺可以计算出隧道长度大约为4 000 m;图示隧道口为山谷,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对隧道影响较大;隧道建设应选择最短距离,不能建成“之”字形。

2020届高考人教版本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测试卷

2020届高考人教版本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测试卷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4小题)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

1.“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 .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 .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 .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低生育率陷阱是指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总和生育率为1.5,即每个妇女生育1.5个孩子)以下,由于价值观的转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生育率会继续不断下降,很难甚至不可能逆转。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出生人口和生育率统计图”。

完成下列各题。

2.我国的生育率现状将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有( ) A . 社会抚养压力减轻 B . 带动养老产业的发展C .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D . 就业压力增大3.下图是“我国某省自1949年以来的人口自然增长示意图”,其中Ⅲ阶段为预测段。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对图中人口自然增长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Ⅲ阶段人口数量大于Ⅲ阶段人口数量B . Ⅲ阶段人口数量持续下降C . Ⅲ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口老龄化D . 各阶段均出现劳动力不足现象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回答下列各题。

4.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 . 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C . 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 . 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下列各题。

5.关于外来常住人口的迁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对城市发展影响不大B . 外来常住人口的文化素质大大提升了上海就业队伍的整体水平C .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实现“健康城市”模式的主要方式D .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实行,这是我国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Ⅱ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 水文、地貌、植被B. 地貌、水文、植被C. 植被、地貌、水文D. 水文、植被、地貌2.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 风俗习惯改变B. 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 人口迁徙频繁D.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答案】1. A 2. D【1题详解】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正确。

故选A。

【2题详解】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

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正确。

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错误。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B错误。

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错误。

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的米脂县、甘泉县、枣林坡等地是以当地物产命名。

此地命名还受蒙语影响,如毛乌素系蒙古语,意为不好的水。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3_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训练含解析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3_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训练含解析湘教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选择题下图示意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甲)和生长季末期(乙)与海拔之间的关系。

读图,完成第1—3题。

1.秦岭地区森林植被( )A.生长季山上比山麓长B.生长季末期南坡比北坡早C.生长季山上比山麓短D.生长季始期南坡比北坡迟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图中甲、乙( )A.相互靠近 B.上下远离C.同时下降 D.同时上升3.推测南、北坡水热差异最小处位于海拔( )A.500 m以下B.1000~1500 mC.2000~2500 m D.3000~3500 m【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随海拔高度升高而推迟,生长季末期随海拔高度升高而提前,森林植被生长季是生长季始期到生长季末期的时间,因此图示海拔越高生长季越短,故生长季山上比山麓短,A错误、C正确;秦岭山区的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相对较好,生长季始期较早,生长季末期较迟,因此B、D错误。

故选C。

第2题,随着全球变暖,热量条件变好,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提前,生长季末期延迟,故图中甲位置下降,乙位置上升,即上下远离,B正确。

故选B。

第3题,随着海拔升高,山坡面积缩小,南、北坡相隔距离缩短,水热交换增多,森林植被生长的水热条件差异减小,因此南、北坡水热差异最小处位于秦岭山顶附近,在4个选项中,选项D海拔最高,最接近山顶附近,故选D。

【答案】(2020·河北衡水高三期末)植被指数是对地面植被生长和覆盖状况的度量,指数越大,地面植被生长越好,覆盖状况越好。

增强植被指数(EVI)可以指示不同海拔、不同地貌类型的植被变化。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上游河谷植被类型及EVI垂直变化。

近几十年来该地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读图,完成第4—6题。

4.图中P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热带季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阔叶灌丛D.落叶阔叶林5.近几十年来,该河谷植被类型生长条件会有所改善的是( )A.P植被类型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山地针叶林D.高寒蒿草杂类草草甸6.该河流可能是( )A.岷江B.珠江C.湘江D.淮河【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EVI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开始向上下减少,说明P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状况低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P处可能是灌丛,C正确。

2020年辽宁省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

2020年辽宁省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

2020年辽宁省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如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1)~(2)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答案】AD【考点】土壤的观察、形成与养护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土壤、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生物、资源等。

根据经纬度定位可以看出,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

【解答】结合地理事实可知,河为河流简称,因此代表水文;塬、梁、峁为地貌名称,故代表地形;而“柳”为柳树,则代表植被,A对。

由于该地土壤疏松,地形坡度大,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导致该地的水土流失严重,故沟壑较多,这些表明自然环境的变化较大,故D符合题意。

风俗习惯改变、人口迁徙频繁不会形成“河”“沟”“湾”形成,故AC错。

该地的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水土流失严重,容易形成黄土塬、梁、峁、川等不同的地形,导致土地的利用结构也发生变化,故B错。

2.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如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

据此完成(1)~(3)题。

(1)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如图)。

打沟主要是为了()A.灌溉B.排水C.防虫害D.通风(2)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产量B.减少水土流失C.降低生产成本D.减少蒸发(3)近年来,该地()A.种植结构复杂化B.复种指数提高C.田间管理精细化D.种田大户增多【答案】BCD【考点】影响农业区位因素【解析】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技术条件: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检测考点2【地球的宇宙环境】附答案详析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检测考点2【地球的宇宙环境】附答案详析
12.[考向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风给地球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
A.引起火山喷发 B.流星出现频繁 C.乔木年轮变密 D.高纬常现极光
当前各国新一轮空间竞赛正向深空拓展,被称为“袖珍地球”的火星,成为新一轮空间竞争 的焦点。多位专家预言,在未来几个世纪内,部分发达国家将在火星开发中掀起一场新的“圈地 运动”。读表,回答 13~15 题。
A.质量大小
B.公转周期长短
C.表面平均温度高低 D.昼夜交替周期长短
14.[考向 生命存在的条件]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
A.有生命存在
B.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C.有昼夜交替现象
D.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
15.[考向 天体特征]月球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差别不大,但表面环境迥然不同。其主要原
(1)推测材料中流星雨的成因。(6 分) (2)分析 1885 年之后仙女座流星雨渐趋微弱的原因。(6 分)
[强素养—争夺分水岭]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继甘肃酒泉等卫星发射中心建成之后,我国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于 2014 年 10 月在海南文昌
6
建成。下图示意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卫星发射中心的选址需考虑纬度、交通、发射安全性等 因素,而卫星发射窗口则是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其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等影 响。2016 年 11 月 3 日 20 时 43 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文昌发射成功。长征五号运 载火箭是我国目前起飞质量最大、箭体结构最大的运载火箭,被亲切地称为“胖五”。下表为 2014 年海口和文昌的三次产业比重表。
[提智能—勇攀最高峰] (2018·河南省中原名校期末联考)“朱诺”号木星探测器是美国宇航局“新疆界计划”实施 的第二个探测项目,2016 年 7 月 5 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已在太空飞行 4 年 11 个月的“朱诺”号 成功进入木星轨道。如图是天体系统层次图。据此回答 25~27 题。

2020高三一轮复习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0高三一轮复习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考试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改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35m,则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A.200m B.235m C.270m D.350m2.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处观察到的现象最可信的是A.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B.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C.发现丙所在方位地势最低D.可看到湖畔丁处游人戏水下表为乌鲁木齐和H地某月连续两天的日出、日落时刻表(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3—4题。

3.H地在乌鲁木齐的A.东北方B.西南方C.西北方D.东南方4.此时段A.同样高度旗杆的正午影长广州大于纽约B.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向南移动C.悉尼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D.开普敦昼长夜短、昼逐渐变短2019年7月12日,为期17天的第18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在韩国光州开幕。

据此完成5—6题。

5.第18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开幕当天,我国某地中学生观看到了“立竿无影”的景观。

该地区这一景观上一次出现的时间可能是A.6月1日B.6月10日C.7月1日D.7月22日6.第18届世界游泳锦标赛期间A.晨昏线与赤道夹角变小B.北京正午影长持续变短C.广州日出东北日落西北D.地球公转速度先慢后快读下图,完成7—9题。

7.M地的年日照时数比N地多,主要原因是M地A.纬度较低B.地势较高C.气候干旱D.白昼较长8.N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M地丰富,主要原因是N地A.地势高,大气稀薄B.海拔高,多冰雪C.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D.气候干旱,光照强9.与M地相比,夏季N地的近地面气温特点及其最主要原因是A.较高太阳辐射强B.较高,距离太阳近C.较低大气保温作用弱D.较低冰雪融化吸热读某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图1)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图2),完成10—11题。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新课标II)(含答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新课标II)(含答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新课标II)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图1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答案】1. A 2. D 3. A【解析】本题组以M公司的经营发展为载体,考查M公司经营重心变化的原因、产业转移的原因以及M公司的发展特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根据图1.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整个过程在不断减少生产厂直至全部关闭,说明M公司将重心放到了自主设计方面,这种做法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故A项正确。

加工服装的人工成本低于设计服装,B项错误;关闭自有生产厂,只是改变了经营重心,规模不一定会减少,C项错误;企业发展主要是为了提高利润,加强合作是过程,不是目的,D项错误。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区域地理之中国自然地理(附答案)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区域地理之中国自然地理(附答案)

中国自然地理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地形起伏度=(最高海拔-最低海拔)×(1-100 km2范围内的平地面积/100 km2)/500。

下图分别为我国沿102°E和35°N地形起伏度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地形单元中,位于两幅图示范围内,地形起伏最明显的是() A.江南丘陵B.藏北高原C.天山山脉D.黄土高原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所在地形区()A.平均海拔①地高于③地B.④地在①地的西北方向C.②地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D.③④两地位于平原雾凇是过冷却雾滴(低于0 ℃的雾滴)在寒冷的物体上撞冻而形成;雨凇是过冷却雨滴(低于0 ℃的雨滴)碰到冰点以下的地面或物体,立即冻结而成坚硬的冰层。

下图为中国主要雾凇及雨凇观赏地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有关我国雾凇及雨凇观赏地分布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雨凇山谷多山顶少B.雨凇南方多于北方C.雾凇多分布于北方和南方高山D.雾凇与雨凇皆是季风区多于非季风区4.我国华南地区雨凇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冻结核少B.低温少C.降水多D.低山多5.黄山观赏雾凇、雨凇的季节也是黄山观云海的最佳季节,其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季节()A.昼长长,日照时间长B.太阳高度小,阳光充足C.气温高,低云的凝结高度升高D.气温低,层积云的高度下降丹霞山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植被的天然分界线之一。

丹霞梧桐是多年生小乔木,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每年夏初开紫花,秋季叶子变黄。

某科考小组调查发现,丹霞梧桐在该地主要分布在崖壁上。

下图为该小组调查区域内丹霞梧桐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6~8题。

6.丹霞梧桐特征可能是()A.四季常青B.根系发达C.喜阴喜湿D.耐盐耐碱7.野外实地调查丹霞梧桐植株数量的最佳月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8.丹霞山地区是我国的()A.热带植被南界B.亚热带植被北界C.暖温带植被南界D.中温带植被北界中国最大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位于天山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每年某个季节湖泊的水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了“推冰”自然奇观(图一),其中以湖区西岸大河口景区和南岸白鹭洲景区最为壮观。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过关练习优题(二)及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过关练习优题(二)及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过关练习优题(二)及答案(一)对我国东部季风区自然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丘陵山地为主,地形崎岖B.河流为夏汛,有结冰期C.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参考答案】C(二)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

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①②③④1、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A.①B.②C.③D.④2、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华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则太阳能热水器应布局在朝南的方位,据此可判断图示右侧为南、左侧为北。

图③中房屋南侧为落叶阔叶树,冬季树木会落叶,利于阳光照进房屋,起到增温作用;夏季树叶繁茂,能够阻挡阳光照进房屋,起到降温作用。

同时图③中房屋北侧为常绿针叶树,对冬季风起到阻挡作用。

故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图③。

第2题,图中角度为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而该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时冬季太阳能利用效果最好,冬季华北某社区(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0°左右,图④中夹角为60°,故④图热水器安装角度最合理。

答案:1—2、C D(三)[2019·武汉考试]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A.①减少B.②增加C.③增加D.④减少2、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解析:第1题,CO2等温室气体主要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以长波辐射为主,温室气体增加,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加强。

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云雾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近地面气温高;晚上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精选)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精选)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

据此完成1~3题。

图1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答案】1.C 2.D 3.D【解析】1.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的。

2.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此为界。

3.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新教材人教版)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二章 真题专练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新教材人教版)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二章 真题专练
(1)中南半岛所在国家中耕地面积占国土面 积比重最高的是__泰__国____,简述其主要自然 原因。(3分) 答案 境内河网密集,平原面积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2)2001~2020年,图2中国家稻米产量的变 化趋势是__增__加__,简析其原因。(3分) 答案 主要是单产提高,部分国家播种面积 增加。 (3)从耕地资源的角度,说明图2中国家稻米 生产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启示。(4分) 答案 土地整理和生态修复,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严格保护耕地,控制 非农占用;加大技术投入,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本大题答案仅供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说明海南省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的原因本质是分析海南省 水稻种植的不利农业区位条件,应从水源、自然灾害、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 析。材料信息表明,当地“一年二熟”“一年三熟”仅分布在水源充足地区, 由此推断,当地大部分地区水源不足,水利设施不完善,导致许多地区无法达 到一年三熟,甚至一年二熟;海南省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夏秋多台风,台风往 往给当地水稻带来毁灭性灾害,从而影响农民种两季或三季稻的积极性;由表 格可知,海南水稻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小,这是由于水稻种植经济效益较低, 一些地区种一季稻外,其他时间当地农民往往更愿意种植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 物,从而提高经济收入,因此海南省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
1 2 3 4 5 6 7 8 9 10
(全国文综Ⅲ)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
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
重要任务。右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
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3~5题。
4.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
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

(新课标)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二)考点7-11(含解析)

(新课标)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二)考点7-11(含解析)

阶段检测(二) 考点7~11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2019·江西南昌调研)下图所示等高线示意图(比例尺1∶760)反映我国某地区一处地貌的形成过程。

据此回答1~2题。

1.[考向地质作用]现在该地貌的外部形态最接近于( )A.圆锥 B.洼地C.蘑菇状 D.柱状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10 000年前,该地貌随着海拔的升高,等高线圈变小,说明其形态类似馒头状;现在该地貌1 002米等高线圈明显变小,1 004米、1 006米等高线圈也略有缩小,说明该地貌中部明显变细,类似于“蘑菇状”,故C项正确。

2.[考向地质作用]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变质作用C.海浪侵蚀 D.风力侵蚀答案 D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貌为“风蚀蘑菇”,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侵蚀,故D项正确。

(2018·江苏扬州模拟)下图为中国首次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路线示意图,箭头表示航行方向。

读图完成3~4题。

3.[考向洋流的分布]航行至③海域时,帆船( )A.顺风顺流 B.顺风逆流C.逆风顺流 D.逆风逆流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③海域洋流为北赤道暖流。

该海域位于东北信风带控制区,帆船航行至此时顺风顺流。

4.[考向洋流的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关图中各海域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海域洋流使沿岸降温减湿B.②海域洋流自南向北流C.③海域洋流有利于渔场形成D.④海域洋流为上升补偿流答案 B解析①海域洋流为厄加勒斯暖流,使沿岸增温增湿;②海域洋流为本格拉寒流,自南向北流;③海域洋流为北赤道暖流,对渔场形成影响不大;④海域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在东南信风的推动下,海水随风漂流。

(2018·浙江杭州高三模拟)海岸是海陆相互作用地带,贝壳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经过海潮和海浪长期冲刷及搬运,逐渐堆积而形成的,它是古海岸的遗迹。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阶段检测2:考点7-11附答案详析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阶段检测2:考点7-11附答案详析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阶段检测二:考点7-11【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2019·江西南昌调研)下图所示等高线示意图(比例尺1∶760)反映我国某地区一处地貌的形成过程。

据此回答1~2题。

1.[考向地质作用]现在该地貌的外部形态最接近于()A.圆锥B.洼地C.蘑菇状D.柱状2.[考向地质作用]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是()A.岩浆活动B.变质作用C.海浪侵蚀D.风力侵蚀(2018·江苏扬州模拟)下图为中国首次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路线示意图,箭头表示航行方向。

读图完成3~4题。

3.[考向洋流的分布]航行至③海域时,帆船()A.顺风顺流B.顺风逆流C.逆风顺流D.逆风逆流4.[考向洋流的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关图中各海域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海域洋流使沿岸降温减湿B.②海域洋流自南向北流C.③海域洋流有利于渔场形成D.④海域洋流为上升补偿流(2018·浙江杭州高三模拟)海岸是海陆相互作用地带,贝壳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经过海潮和海浪长期冲刷及搬运,逐渐堆积而形成的,它是古海岸的遗迹。

读图回答5~7题。

5.[考向河流堆积地貌]从6000年前至今,渤海湾西岸海岸线的变迁特点及主要原因是()A.陆进海退河流泥沙堆积B.陆进海退海潮、海浪堆积C.陆退海进河流冲刷D.陆退海进海潮、海浪冲刷6.[考向外力作用]贝壳堤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冲刷B.海浪侵蚀C.海浪堆积D.流水堆积7.[考向地质作用]从2500年前至今形成的两条贝壳堤在图示南部地区合二为一,是因为()A.贝壳堤必须与海岸线平行B.南部海平面比北部海平面高C.南部河流入海泥沙比北部的少D.南部地壳下沉与外力堆积速度相当(2018·全国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内、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内、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单项选择题地形变速率是指每年地表产生变形变位的速度,如图为我国南方地区地形等变速率线(mm/年)图。

读图完成1~2题。

1.台湾地形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C.火山喷发D.板块运动2.珠江流域地形变化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A.流域内河流落差减小B.上游岩溶地貌逐渐消失C.下游风力堆积作用增强D.入海口海水侵蚀作用增强如图为某水平面上不同岩层分布示意图(a→b代表的地层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地质构造是()A.背斜B.向斜C.褶皱D.断层4.①~④四幅地质剖面图中,与甲~乙线相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如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A.地层②是变质作用形成B.③④均为岩浆岩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6.d地可以看到的典型地貌是(D)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

“沉海昏,立吴城”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 600多年。

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

如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描述正确的是()A.图示范围内的岩石均是岩浆岩B.庐山的是向斜山C.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向东南方向移动D.P地的地质地貌是断层谷8.结合材料判断,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A.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B.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C.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D.湖水较深,人类活动影响小二、双项选择题如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地区()A.花岗岩的形成晚于石灰岩B.乙山为断块山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D.地形主要为山地10.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A.断层面发育的陡崖B.断层破碎带C.断层两侧岩层错开D.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唐朝皇甫松在(浪淘沙二首)中有诗“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渔网)船半欲沉。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习练和参考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习练和参考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习练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

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据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A.东北—西南向 B.东西向C.西北—东南向 D.南北向2.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A.上、下部均陡峭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C.上、下部均平缓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参考答案】AB(二)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由图示等高线判断c河段较a河段地势高。

若两河支流相连,则③④段之间的河水会流向a河,而a河的流向为由①处流向②处,故显著增大的为②处。

(三)下图为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第1--1题。

1.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30米,则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A.200米B.220米C.250米D.310米2.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处观察的现象可信的是()A.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B.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C.发现丙所在方位地势最低D.可看到湖畔丁处游人戏水答案1.C 2.A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图等高距为50米;据等高线数值递变规律可知,甲海拔为550~600米;据题干知急流段高差为30米,则乙为300~320米。

所以两地高差为230~300米,C项正确。

第2题,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据指向标可以判断,河流急流段流向为自东向西,A项正确;山顶处没有悬崖,B项错误;根据等值线可知,最低处位于湖泊,C项错误;甲、丁之间有一凸形坡,不能通视,D项错误。

(四)(2019·北京西城区模拟)读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A.总体地势南高北低B.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C.最低处海拔不足900 mD.河流两岸的坡度平缓2.图中瀑布()A.落差最大可达80 m以上B.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C.在甲处观赏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D.为保证水量稳定上游水库需在夏季放水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北部海拔在1 000 m以上,中南部海拔在1 000 m以下,所以总体地势北高南低,但是南侧的等高线明显密集于北侧,因此南侧(河流两岸)较陡,北侧较缓,A、D两项错误;图示地区海拔远大于500 m,不属于丘陵地形,B项错误;图中等高距是20 m,最低处在河谷最南端,海拔低于880 m,C项正确。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非选择题提升练习(2)附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非选择题提升练习(2)附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非选择题提升练习(2)附答案(一)读甲、乙两国简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指出图中甲国阴影部分的气候类型并解释其成因。

(2)乙国冬季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东部沿海降水多,请解释其原因。

(3)请指出当乙国盛行西北风时,甲国北部的盛行风向,并解释其成因。

(4)全球气候变暖会对上述两国国土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1)甲国东北部阴影地区,由于受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由于受冬、夏季风和地形影响,日本西海岸和东海岸降水形成明显的季节差异。

(3)日本盛行西北风时为北半球冬季,此时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在澳大利亚北部形成西北风。

(4)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和治理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处于大分水岭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2)乙国冬季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地形抬升,东部沿海降水多。

(3)西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

(4)影响: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二)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大约与最热月平均气温7 ℃等温线相吻合)、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一般纬度越低,林线越高;中高纬地区降水越少,林线越高。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林线高度的分布状况。

(1)描述图中林线的分布特征。

(2)分析青藏地区林线向北凸出的原因。

(3)在林线附近多生长针叶林,试分析针叶林的生长习性。

(4)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推测Q地区的林线高度会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

解析:(1)描述多条等值线的分布特征时,一般从变化趋势、疏密状况、极值位置及弯曲方向等方面去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地理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考点8 内力作用与地貌、岩石圈物质循环(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018·山西统一模拟)大约5 000多万年前英国北爱尔兰东部火山活动非常活跃,在沿海地区形成一条由3.7万多根六边形、五边形石柱组成的向大海延伸约6 000米长的“巨人之路”。

右图示意“巨人之路”景观。

据此完成1~3题。

1.[考向岩石的形成]“巨人之路”的一根根石柱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下陷B.长年海浪的侵蚀拍打作用C.熔融的岩浆迅速冷却收缩凝固D.强大海风的吹蚀风化作用答案 C解析据材料信息“大约5 000多万年前英国北爱尔兰东部火山活动非常活跃”可知,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是火山喷出的岩浆遇到冰冷的海水迅速冷却收缩凝固形成,故C项正确。

2.[考向岩石的判断]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属于( )A.变质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喷出岩答案 D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巨人之路”石柱是由岩浆喷出冷凝形成的,属于喷出岩,故D项正确。

3.[考向岩石的特征]构成“巨人之路”的这类岩石往往( )A.具有层理构造 B.具有气孔构造C.常常含有化石 D.岩石坚硬致密答案 B解析层理构造、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岩浆喷出地表后,岩浆中的气体迅速挥发,岩浆迅速冷却凝固,形成气孔构造;大多数喷出岩不具有坚硬致密的特性。

(2018·名校调研)下图示意某地垂直于构造线(区域性构造在地面上的延伸线,如大的断层线等)方向所作的地质剖面,图中数字为地层编号(⑤为花岗岩)。

读图完成4~6题。

4.[考向地质构造及成因]图中a、b、c三处( )A.a、c两处地质构造线都呈东南—西北走向B.a处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C.b处附近多泉水出露,不宜建设大坝D.c处向斜上覆岩层受外力侵蚀成谷答案 C解析b处位于断层附近,地下水沿断层溢出形成泉;断层附近岩层不稳,裂隙较多,不宜筑坝,C项正确。

a处地层年代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c处地层年代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a、c两处地质构造线垂直于图示剖面方向,应呈东北—西南走向,A项错误。

a处是向斜槽部,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B项错误。

c处为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D项错误。

5.[考向岩石及成因]⑥可能是( )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岩浆答案 B解析⑥位于侵入岩和沉积岩接触带,是沉积岩在岩浆侵入过程中受高温高压变质而成的。

6.[考向地质作用过程]图中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中,最早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A.岩浆侵入 B.断层作用C.沉积作用 D.褶皱隆起答案 C解析图示地区的地质作用过程是沉积作用→水平挤压→褶皱隆起→外力侵蚀→岩浆侵入→变质作用→断层发生→外力侵蚀。

(2018·山东潍坊模拟)读某岛屿示意图,完成7~9题。

7.[考向板块运动]该岛位于( )A.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B.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D.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答案 B解析读图结合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判断,该岛屿为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上,故B项正确。

8.[考向板块运动]与该岛所处的板块位置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是( )A.终年冷高压控制 B.冰雪广布C.渔业资源丰富 D.温泉众多答案 D解析由于冰岛地处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上,所以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多,故D项正确。

9.[考向岩石]组成冰岛的岩石主要是(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答案 A解析冰岛是火山岛,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主要是玄武岩。

[强素养—争夺分水岭]下图一为某学校学生在长白山进行地质实践活动时拍摄的照片,此处岩石状似龙形,被命名为“石龙岩”。

下图二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考向岩石类型]“石龙岩”是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其岩石类型对应图二中的( )A.a B.b C.c D.d答案 D解析由图二中外力作用可知a是沉积岩,b和d均有箭头指向a,因此二者不可能是岩浆,则c为岩浆,d 为岩浆岩,b为变质岩;“石龙岩”是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应对应d。

故D项正确。

11.[考向外力作用]图二中的外力作用指的是( )A.沉积、搬运、侵蚀、风化、升降运动B.风化、侵蚀、搬运、沉积、高温高压C.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D.沉积、搬运、侵蚀、风化、冷却凝固答案 C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a为沉积岩,b为变质岩,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

故C项正确。

(2018·广东二模)甘肃省西部红柳峡位于酒西盆地西段,地表为砂岩夹泥岩层,岩层中间有粗玄岩(即颗粒较粗的玄武岩)、角岩、玄武岩等。

地貌上凸显出一个椭圆形筒状高地M,周边发育有环状和放射状节理(下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考向火山地貌]M椭圆形筒状高地属于( )A.风力堆积地貌 B.流水侵蚀地貌C.流水堆积地貌 D.火山地貌答案 D解析据材料可知,M地岩层中含有玄武岩,且地貌上凸显出一个椭圆形筒状高地,所以M地地貌应为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地貌,故D项正确。

13.[考向火山地貌]该筒状高地放射状节理发育最明显的方向是( )A.西南 B.东南 C.东北 D.西北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该筒状高地放射状节理发育最明显的方向是西南方向,该方向放射状节理数量多且长,故A项正确。

(2018·海南高考)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

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

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

据此完成14~15题。

14.[考向地质构造与地貌]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X区和Y区之间岩层断裂错动,故D项正确。

15.[考向地质构造与地貌]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Y区海拔高,故Y区受外力侵蚀影响大;X区海拔低,故X区受外力侵蚀影响小,最终导致X区和Y区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故C项正确。

(2018·浙江模拟)煤层气是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的非常规天然气,是近年来在国际上迅速崛起的洁净、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

下图是山西省东南部沁水盆地南部3号煤层中煤层气含量与水文、地质的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16~17题。

16.[考向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沁水盆地富气区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地堑 D.地垒答案 B解析根据水流方向和“滞流水区”等信息可知,富气区有利于水体汇集,应为向斜构造,故B项正确。

17.[考向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有利于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的条件是( )A.煤层的埋藏深度浅,裂隙不发育B.变质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C.地下水活动较弱,地下水封闭好D.煤层气覆盖范围小,且距离市场远答案 C解析煤层气储存在煤层中,因此煤层有裂隙发育才有利于煤层气的储存,A项错误;变质岩分布面积、厚度与煤层气开发条件无关,煤层气主要分布在沉积岩中,B项错误;地下水活动频繁的地区,水的交替作用强,易将煤层气带走,因此地下水活动较弱的地区形成封闭环境,有利于煤层气的储存,C项正确;煤层气覆盖范围小且距离市场远,不利于开发,D项错误。

(2018·长沙一模)据英国BBC报道,国际上有不少科学家声称,在新西兰周围发现了一块名为“西兰洲”的新大陆,可能将成为世界第八大洲。

科研人员说,这个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大洲94%的面积浸没在浅海大陆架,地表起伏大,只有几个地区露出海面,包括大家熟知的新西兰。

据此完成18~19题。

18.[考向板块分布]新西兰位于( )①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②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③生长边界④消亡边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属于消亡边界。

19.[考向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地球岩石圈是由不同板块组成的,板块可分为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

下列地区所在板块与“西兰洲”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①日本海②苏门答腊岛③冰岛④夏威夷群岛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 A解析根据题目信息,西兰洲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大洲,94%面积浸没在海水中,地表起伏大,只有几个地区露出海面,包括大家熟知的新西兰。

说明西兰洲属于陆地板块,大部分处于海平面以下。

日本海、苏门答腊岛都属于亚欧板块的一部分。

(2018·广东佛山二模)干热岩是温度大于200 ℃、埋深3~10千米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绝大部分为侵入岩。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

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在接触冰冷海水和深海压力下形成水合物。

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20~22题。

20.[考向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 )A.①、乙 B.②、丙C.③、沉积岩 D.④、甲答案 A解析干热岩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属于岩浆岩。

根据图中箭头方向,丙与沉积岩可相互转化,丙是变质岩。

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甲是岩浆,经①作用,冷却凝固作用,形成乙(岩浆岩)。

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①、乙。

21.[考向板块分布与地热资源]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 ) A.地处高海拔的高原 B.地壳的厚度较薄C.靠近板块交界地带 D.玄武岩地层广布答案 C解析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靠近板块交界地带,岩浆活动频繁,C 正确。

22.[考向地热分布与岩石]可燃冰多形成于( )A.海岭附近的深海盆 B.海沟附近的沉积岩C.三角洲附近的浅海 D.高纬的较寒冷海域答案 B解析可燃冰多形成于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的板块交界地带,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应是海沟附近的沉积岩,B项正确,A项错误。

三角洲附近的浅海、高纬的较寒冷海域与板块构造无关,C、D两项错误。

(2018·皖南八校二联)土耳其的卡帕多基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见下图)。

“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据此完成23~24题。

23.[考向岩石类型]“蘑菇石”底部岩石按成因划分,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答案 C解析底部岩石有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

24.[考向地质作用]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 )A.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B.火山喷发—地壳抬升—沉积C.沉积—地壳抬升—火山喷发D.地壳抬升—火山喷发—风化、侵蚀答案 A解析“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且有气孔构造,应为喷出岩,岩浆喷发应发生在沉积岩层形成之后;再经历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现在的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