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蜂蝶纷纷过墙去,。(《雨晴》)
2.,若出其里。(《观沧海》)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5.,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答案】1.却疑春色在邻家2.星汉灿烂3.必先苦其心志4.留取丹心照汗青5.芳草鲜美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2分)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答案】
6.(2分)身上衣(1分)口中食(1分)
7.(2分)C(2分)A(1分)
【解析】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能力。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从“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设问句可知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身上衣和口中食。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
捕蛇者说(节选)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
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B.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②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D.第③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答案】
8.(2分)柳宗元
9.(3分)太医用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蛇。
10.(4分)D
【解析】
8.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根据作品判断即可。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本句中注意“以”用,“聚”征集。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翻译】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它)黑色的质地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的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办法。然而捉到后把它晾干用来做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有能力捕捉这种蛇的人,抵他的赋税。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险些丧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将要告诉管理政事的人,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
(四)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②然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嗟!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耳者不少矣。
【注】①邮馆:驿站的客舍。②砉(huā):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不胜.惊错()(2)鼠何名.老虫()
12.“余惊错欲走”是因为。(4分)
13.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答案】
11.(4分)(1)能承受(能承担)(2分)(2)取名(命名)(2分)
12.(4分)方言的差异,而把老鼠当成老虎了。
13.(4分)假冒盛名吓唬世人的人。
【解析】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注意“名”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取名,命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