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句名篇1论语
高考常考的论语名句
![高考常考的论语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1b61d43e580216fc700afde0.png)
《论语》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2.道不同,不相为谋。
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11.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2.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1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7.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20.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1.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4.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7.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8.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0.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1.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3.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5.当仁,不让于师。
36.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7. 言必信,行必果。
38.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9.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
![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https://img.taocdn.com/s3/m/961b3760a417866fb84a8e4e.png)
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1)孔子在评价诗经·关雎》时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主张文艺所表现的情感要讲究适度、平和,不能过于放纵、任其泛滥。
(2)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强调一个国家如果得不到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3)鸟将死的时候,叫声格外悲哀,而人则“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指的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6)颜回对于孔子的精神世界理解最深刻,他发自内心的对孔子赞美的话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7)孔子教诲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在对待利与义的态度上,君子与小人是不同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9)孔子称赞颜回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0)孔子用一句话来评价《诗经》,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1)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2)孔子曾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来强调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
(13)成语“名正言顺”出自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提到,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救,此句出自《论语》的“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15)《圣经》说“不要与恶人作对。
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孔子的主张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6)“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孔子如此称赞年轻人的句子是“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7)孔子认为诚信为人的立身之本的句子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8)孔子主张“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高考语文常考名句默写148句
![高考语文常考名句默写148句](https://img.taocdn.com/s3/m/392abc431a37f111f0855b45.png)
语文丨高考语文常考名句默写148句,想拿高分就收藏,学霸早已倒背如流身上,就是要向先进典型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而对于反面典型要对照反省,引以为戒。
2.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手摸星辰、仰天叹息来衬托蜀道之高险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之短暂,个体之渺小。
6.庄子在《逍遥游》结尾中列举出三类人的“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句“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意思。
9.《爱莲说》中作者以菊花与莲花作对比,指出莲花是花中君子,描写菊花10.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1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痛惜后人不知汲取教训,必将让再后来的人为之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文情绪的抒发奠定了基调。
它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写出了琵琶女运用丰富多变的技法,演奏当时名曲的情形。
美丽而遭不幸的女子比喻自己因遭嫉妒而被谗毁,以致被君王弃用。
主人摆脱官场俗务后的轻松自在,两耳清静,又没有繁琐的政务劳累自己的身体。
任凭小船飘荡而越过广阔江面的情景。
20.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2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劝谏,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广动的姿态。
女歌唱后的悲伤之前,它在后世成了表达悲伤凄切的代名词。
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羞怯的情态,她调弦校音,信手弹来。
29.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想到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慕先贤、愿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3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3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现“自己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34.庄子《逍遥游》通过舟对水的依赖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3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胸怀和奋发向上、3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37.《琵琶行》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借动物的鸣叫声表现环境氛围的荒凉38.《赤壁赋》中,写苏子扣舷而歌,抒发其向往美好事物而不可得的怅惘39.《行路难》中,以四个连续的动作,表现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内心依旧描写和衬托了琵琶曲无穷的艺术魅力。
国学经典《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国学经典《论语》经典名句100句](https://img.taocdn.com/s3/m/3fe0a54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7.png)
国学经典《论语》经典名句100句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论语》【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高中语文2023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必背古诗词(共64篇)
![高中语文2023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必背古诗词(共6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9a797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1.png)
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必背古诗文(初中部分)NO.1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④,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⑦,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⑧。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⑨。
”(《卫灵公》)【注】①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说:“悦”的古字,愉快。
②知:了解。
愠:生气,发怒。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③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④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⑤“学而不思”两句: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⑥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知:通“智”。
⑦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⑧“士不可以不弘毅”两句: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弘毅:刚强,勇毅。
⑨“己所不欲”两句: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NO.2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②。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023届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名句名篇默写(一)
![2023届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名句名篇默写(一)](https://img.taocdn.com/s3/m/0d0fc71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b.png)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名句名篇默写(一)1.《论语》十二章中“,”两句,孔子给出了“君子”与“小人”的评判标准是“义”或“利”。
2.荀子在《劝学》中的“,”两句,用蟹只能以蛇鳝之穴托身为喻,说明学习不专一的危害。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屈原远离污秽。
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是因为在深重的忧虑下,“”,守江山难,是因为在志得意满下“”。
5.韩愈在《师说》中的“,”两句,说明了“圣人无常师”的根本原因。
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两句,描绘了秦宫不把珍宝当珍宝的奢靡之状。
7.苏洵在《六国论》替六国制定“,”的对策,认为这样可让秦国“食之不得下咽”了。
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针对司马光指责自己“拒谏”,认为“,”,不为“拒谏”。
9.苏轼《赤壁赋》中“,”两句,描绘了箫传出的婉转、悠长、似断不断的乐声。
10.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用“,”两句,描绘项脊轩这个百年老屋修葺前的破旧。
1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评志时认为“,”,因而笑子路。
12.《过秦论》中“,”两句,陈述秦统一后秦始皇把天下武器收聚到咸阳后所采取的弱民措施。
13.《礼记·礼运》认为,只要做到“,”,就可实现夜不闭户,成为真正的大同社会。
14.李密在《陈情表》的“,”两句,陈述自己辞去地方官的举荐和皇上的征召后,皇上下诏急切严厉责怪自己有意回避、怠慢上命的惶恐心情。
15.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的“,”两句,认为自己辞官归隐是认识到过去的错误不可挽回,未来的事来得及补救。
16.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用“,”,形象描述其他种树人对树木关爱太过的情形。
17.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用“,”两句,阐述了不要忽视小的祸患、不要沉溺喜爱的事情这个道理。
18.宋人的文章喜欢说理,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叙述自己夜探绝壁后,发表了自己理性的思考,“,”,并用“可乎”这个反诘句表示否定。
常考《论语》名句30则
![常考《论语》名句30则](https://img.taocdn.com/s3/m/aef959240029bd64783e2cb4.png)
高考备考名句默写:《论语》名句30则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2003全国)——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2004天津)3.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2004湖南)——周任说过:“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2005全国)——一个工匠想要做好活计,一定先要把工具弄好。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2004全国、2005上海)——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2005江苏)——孔子在河边说:“那消逝的时间,就像眼前这河水,日夜不停(地流)。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009全国)——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8.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财物平均分配则无所谓贫;上下能够和好共处则无所谓寡;上下相安无事则国家就无倾覆之患。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凡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应该强加给别人。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君子不讲究吃,不讲究住,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亲近有道德的人虚心求正,就算的上是好学的人了。
高中论语十二章名句默写常考
![高中论语十二章名句默写常考](https://img.taocdn.com/s3/m/8f2c517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4.png)
高中论语十二章名句默写常考
高中论语十二章名句默写常考: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5.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8.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9.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10.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11.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12.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以上是《论语》十二章中的重点名句默写,涵盖了学习、道德、君子、小人等多个主题,是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的重要题型。
高考语文必背 64 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高考语文必背 64 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91211c384868762caaed5b3.png)
高考语文必背 64 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背会了就拿分。
古诗词默写是多年高考必考点之一,在高考语文卷中占据重要地位,课内的名句名篇是考查的重点,大纲规定必背篇目是重中之重。
理解型默写题,近年来考查比例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要对课文内容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记得准、写得对、看得清。
不能光背不写,光记不辨。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古诗词,今天,老师特意总结了必备篇目的常考句子!《论语》(共十则)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1.《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论语》名句与高考作文立意
![《论语》名句与高考作文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7a6db900c5da50e2524d7f5c.png)
《论语》名句与高考作文立意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高考作文立意这句话给我们人生以很大启发,正如朱熹所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人应当好学、乐交、宽容,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成就自己,学习是唯一途径;与学友交往,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彼此了解,互有补益;别人不了解自己,不能恼怒,善于以一颗宽容之心与人相处。
二、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高考作文立意人生需要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
说话不在漂亮,关键在说到做到,以务实的态度做事。
人不在有没有华丽的外表,而要有丰富的知识,良好的人品。
三、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意思子夏做了莒父邑的长官,问治理政事的方法。
孔子说:“治理地方不要贪图速度快,不要贪图小便宜。
贪图速度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便宜办不成大事情。
高考作文立意做事不能急功近利。
一些地方只图眼前利益,追求所谓的“快发展”“大发展”,破坏人居环境,结果是得不偿失。
国家大事是这样,个人事情也是这样。
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打好了基础,学习才能天天向上。
也不能只想到学习什么专业,找一个什么好职业。
好专业、好职业是相对,今天是好专业、好职业,明天不一定是好专业、好职业。
“风物长宜放眼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力则学文。
”意思孔子说:“学生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外出就要像兄长一样尊敬别人,要谨慎而且守信用,要有博爱之心,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修行实践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就要看书学习。
”高考作文立意尊重他人,博爱众人,这是立身修养的基本要求。
(最新)201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篇目
![(最新)201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5b868636af45b307e9719703.png)
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默写篇目初中部分《孔子语录》《论语》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⑥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⑨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⑩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⑾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八则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默写篇目《论语》理解性默写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默写篇目《论语》理解性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ec4e292d55270722192ef783.png)
练习一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练习二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9.《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1.《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高考作文素材:中国古典名言名句(含译文)
![高考作文素材:中国古典名言名句(含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97ac2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3.png)
高考作文素材:中国古典名言名句(含译文)原文地址:高考素材:中国古典名句(含译文)作者:饶水知音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
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旁,也应抢着去做。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论语》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155句)
![《论语》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155句)](https://img.taocdn.com/s3/m/c3d0c33f6137ee06eef918dd.png)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篇》解释: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因为知道自己错了而依然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如此才能更加明智。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篇》解释:君子有九件要反思的事:思考眼睛是否看明白,思考耳朵是否听懂,待人是否温和,举止是否恭敬,谈吐是否真心,处事是否谨慎,有疑问是否得到解答,发怒是否有严重后果,得到东西思考是否理所应得。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篇》解释:已经做过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得失与责任。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篇》解释: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岁月还可以迎头赶上。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篇》解释:君子追求与人和谐而不是完全相同、盲目附和,小人追求与人相同、盲目附和而不能和人相处。
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篇》解释: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论语·八佾篇》解释:笑得真好看啊,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妩媚呀,好像在洁白的质地上画着美丽的图案。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篇》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显得虚浮。
只有质朴和文饰配合适当,才可能成为君子。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篇》解释: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篇》解释:不要担心没有职位,只要担心有没有足以胜任职务的本领。
不担心没人知道自己,应该追求能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高考论语孟子名句及翻译
![高考论语孟子名句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76d3d1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a.png)
高考论语孟子名句及翻译高考《论语》《诗经》名句及翻译《论语》名句解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巧言令色,鲜矣仁【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
”“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
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
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高考文言文名句
![高考文言文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859ddf1189eb172dec63b788.png)
高考文言文名句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以下是高考文言文名句,欢迎阅读。
NO1、君子以俭德辟难。
——《周易·否》NO2、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李咸用《送人》NO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NO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NO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NO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NO7、有功则赏,有罪则刑。
——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NO8、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
——《管子·牧民》NO9、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
——《荀子·性恶》NO10、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NO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NO1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NO13、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NO1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离娄上》NO1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下》NO16、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陆九渊《与傅全美》NO17、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NO18、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NO1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NO20、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NO21、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朱子语类》NO2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郑燮《竹石》NO2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NO24、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资治通鉴》NO2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50经典名句
![《论语》50经典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0ec4b8a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7.png)
《论语》50经典名句《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图片:〔清〕焦秉贞《孔子圣迹图·删述六经》)《论语》孔子儒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孔子(前551年―前479年)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等。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以及东亚文化有极其深远影响。
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北宋著名政治家赵普,辅佐赵匡胤建立宋朝,又随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被宋太祖任命为宰相。
后在宋太宗朝,仍然担任宰相,辅佐太宗治理国家。
赵普平生只熟读一部《论语》,他对宋太宗说:“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了天下。
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使天下太平。
”孔子画像(图片:〔明〕仇英绘)本文择选《论语》中的50名句,让我们重温先贤智慧,传承传统中华文化。
1.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即便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不希望他人这样对待自己,自己也不要这样对待他人。
4.不怨天,不尤人。
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5.不迁怒,不贰过。
不会迁怒于人,不会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样立身处世。
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别人给自己指出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9.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指智者能不为眼前得失所羁绊,目光长远,判断敏锐。
论语名句(精选50句)
![论语名句(精选50句)](https://img.taocdn.com/s3/m/123e051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6a.png)
论语名句(精选50句)论语名句(精选50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出处:论语本文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论语名句,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1、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
夫,不舍昼液。
"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8、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
(卫灵公)9、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卫灵公》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1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12、在学习过程中,学和思是不能偏废的。
学而不思有其局限性,思而不学也存在很多弊端,学与思相结合才行。
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
13、欲速则不达。
——《论语·子路》14、言必信,行必果。
15、君子不器。
16、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17、朋友切切思思。
《论语》18、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19、德不孤,必有邻。
20、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2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22、不念旧恶。
——《论语·公冶长》23、知其不可而为之。
——《论语·宪问》2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出处:论语学而第一2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出处:论语26、以约失之者鲜矣。
2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8、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9、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哉!人焉哉!作者:3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经典论语名句语录(精选50句)
![经典论语名句语录(精选50句)](https://img.taocdn.com/s3/m/610b165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3.png)
经典论语名句语录(精选50句)经典论语名句语录(精选50句)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5、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6、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7、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宪问)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罕)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1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12、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15、可与言而不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6、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7、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泰伯》19、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阳货》20、过犹不及。
——《先进》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22、因材施教。
——《论语·为政》23、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24、惟上知与下愚不移。
——《论语·阳货》2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出处:《论语》26、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27、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出处:论语28、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0、既来之,则安之。
31、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
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⑬子曰:“由(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 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诲(诲(huì):教导)女(女: 人称代词,你,后作“汝”)知之(之:代词,对待知与不知的关系)乎(乎:语音 助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是: 这)知(知zhì:通“智”,智慧,这 里指聪明)也。”(《为政第二》) ⑭子曰:“见贤(贤:德才兼备的人)思(思:希望,想着)齐(齐:相同)焉(焉: 兼词,相当于“于之”,从他们中间),见不贤而内(内:内心,自己)自省(省: 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也。”(《里仁第四》) ⑮曾子曰:“士(士: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弘毅(弘毅:胸怀宽广,刚强勇毅), 任(任:责任)重而(而:表并列)道远。仁(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 人)以为(为:看作)己任(任:责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已:停止),不亦 远(远:遥远)乎?”(《泰伯第八》) ⑯子曰:“岁寒(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然后(然,这样。后,以后。) 知松柏之(之:这里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 后凋也。”(《子罕第九》) ⑰子贡问曰:“有一言(一言:一个字)而可以终身行(行:奉行)之者乎?”子曰: “其(其恕乎:其,表推测,相当于“大概,恐怕”)恕(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 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乎!己所不欲(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勿施 (施:施加)于人。”(《卫灵公第十五》)
②曾子曰:“吾(吾:人称代词,我)日(日:每天,名词作状语)三省(三省: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吾 身:为人谋(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而不忠(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信:诚信)乎?传(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习:复习, 温习)乎?”——《学而》
①子(子:
)曰:“学而时习(时习:
)
之,不亦说乎(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愠:
),不亦君子(君子:
)
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吾:
)日(日:
)三省
(三省:
)吾身:为人谋(为人谋:
)而不
忠(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信:
)乎?传
(传:
)不习(
)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十有五: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 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 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 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 会),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 则殆(殆:疑惑)。”——《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孔子的弟子)!一箪食(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堪:能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⑦子曰:“知之(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者(者:代词, “……的人”)不如好(好:喜爱,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乐:以••••••••为 快乐)之者。”——《雍也》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 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曲肱(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 里指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于:介词,对,对于)我如 浮云(如浮云:像浮云一样)。”——《述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择其善者(善者:好 的方面,优点)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⑩子在川上(川上:河边。川,河流)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 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子罕》 ⑪子曰:“三军(三军:指军队)可夺(夺:改变)帅也,匹夫(匹夫:指平民中的 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不可夺志也。”——《子罕》 ⑫子夏(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曰: “博学而笃志(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切问而近思(切问而近思:恳切的发 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仁(仁:仁德)在其中矣。”——《子张》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立:
。),四十而不惑(惑:
),五十而
知天命(天命:
),六十而耳顺(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从心所欲:
),不逾矩(逾
矩:
)。”——《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
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罔:
),思而不学则殆(殆:疑
惑)。”——《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回:
)也。”(《里仁第四》)
⑮曾子曰:“士(士:
)不可以不弘毅(弘
毅:
),任(任:
)重而
(而:
)道远。仁(仁:
)以为
(为:
)己任(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已:
),不亦远(远:
)乎?”(《泰伯第
八》)
⑯子曰:“岁寒(岁寒:
),然后(然,
。
后,
。)知松柏之(之:
)后凋也。”(《子罕第
九》)
⑰子贡问曰:“有一言(一言:
)而可以终身行
(行:
)之者乎?”子曰:“其(其:
)恕
(恕:
)乎!己所不欲(欲:
),勿施
(施:
)于人。”(《卫灵公第十五》)
①子(子:先生,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曰(说,说道):“学而时 习(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按时温习。时,按时,时常,常常)之,不亦说乎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乎:语气词。说, 通假字,通“悦”,愉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而:转折连词, 相当于“却”。)不愠(愠:生气,发怒),不亦君子(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 的人)乎?”——《学而》
当堂练习: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是:
。
2.求学应该谦虚,向一切人学习的句
子: :
。
3.新旧知识相结合的句子是: :
。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
虑: :
?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
是:
。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
)!一箪食
(箪: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堪:
)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⑦子曰:“知之(之:
)者(者:
)不如好
(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乐:
)之
者。”——《雍也》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饭疏食饮水:
),曲肱
(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于:
)我如浮云(如浮云:
。
14、《论语》中告诉我们学思结合才能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智慧光芒的句子
是:
。
15.学与思结合是《论语》中“
”,告诉我们的学习方法,我们要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尝试才能体会更深刻。
16.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
志:
),切问而近思(切问而近思:
),仁
(仁:
)在其中矣。” ——《子张》
⑬子曰:“由(
),诲(诲(huì):
)女
(女:
)知之(之:
)乎
(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是:
)知(知zhì:
)也。”(《为政第
二》)
⑭子曰:“见贤(贤:
)思(思:
)齐
(齐:
)焉(焉:
),见不贤而内
(内:
)自省(省:
孔子的话:
。
8.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
种喜悦:
。
9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
是;
。
10.与朋友交往应该做到诚信的句子
是:
?
当堂练习: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向一切人学习的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新旧知识相结合的句子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 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 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论语》十二章 【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朝代】春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 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