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相对评价方法的局限及其改进

合集下载

双评价技术指南

双评价技术指南

双评价技术指南近年来,双评价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了教育评价的新趋势。

然而,对于这项新技术,许多人还存在着一些疑问和困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了解双评价技术。

一、双评价技术的定义和作用双评价技术又称为“二次评价技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个或更多的不同人员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这一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具体来说,双评价技术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评价结果。

不同的评价者,可能会关注不同的方面,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多元化和客观化。

同时,双评价技术也可以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促进教育教学的改善和提高。

因为教师可以通过和另一位教师的交流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二、双评价技术的适用场景双评价技术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可以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场景是考试、作业、研究报告、毕业论文等。

具体来说,双评价技术可以在考试中应用。

例如,将同一场考试的评卷人员设置为两个或更多,以保证卷面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此外,双评价技术也可用于作业的评价。

教师可以邀请其他教师或学生来评价学生的作业,以获得更加全面的评价结果。

在研究报告、毕业论文等学术活动中,双评价技术也可以用于对学生的学术水平进行评估。

通过不同的评价人员对学生的学术成果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

三、双评价技术的实施步骤实施双评价技术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步骤。

一般情况下,实施双评价技术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标准是成功实施双评价技术的关键。

在每一次评价之前,评价人员需要明确评价的对象和评价的标准。

评价标准可以是学生的学习成果、表现、交流能力等。

2.选定评价人员:评价人员的选定需要依据实际需要,可以是教师、学生、同龄人等。

不同的评价人员可能会关注不同方面,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实施二次批改后初中科学作业订正情况的现状和对策

实施二次批改后初中科学作业订正情况的现状和对策

实施二次批改后初中科学作业订正情况的现状和对策作业是检验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常规手段。

就现阶段而言,书面作业是作业的主要形式,也是目前最有效的形式。

因而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批改作业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查漏补缺工作。

然而,学生对待批改后作业的态度却令人失望。

教师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批改作业上面,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拿到经过教师批改的作业后仅仅是瞄了一眼做错的地方,甚至有的学生连做错的地方都不看,就看了一眼老师所批的等级,然后就不再理会这些已经做完的作业,更不要说去思考自己把题目做错的原因,纠正自己的解题思路。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作业的二次批改法应运而生。

一、二次批改的形式目前,作业二次批改的形式十分多样。

有一种形式是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先进行自我批改或进行同学间的相互批改后再交给老师,由教师进行二次批改。

这种二次批改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节约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但由于初次批改是由学生来完成的,学生本身对作业的评价能力有限,无法对所有题目都做出准确评价,很容易出现错批、漏批的现象,致使教师无法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

还有一种二次批改的形式是学生先把作业交给老师,由教师完成作业的初次批改,教师批改完成后再将批改好的作业返还给学生,要求学生对做错的题目进行订正,然后教师再将作业收上来,对学生的订正情况进行批改。

本文所讨论的作业二次批改形式就是后面的一种,并在进行作业的二次批改时加入等级评价,分为A、B、E三个等级,订正全对评为A等,订正有错评为B 等,订正极不认真或没有订正评为E等。

二、实施二次批改后学生订正作业的现状为了解教师对作业采取二次批改法后学生订正作业的情况,对七年级两个班总计60名学生七年级下册前20次科学作业的二次批改评价等级进行了统计,并对评价等级进行了量化处理,A等计2分,B等计1分,E等计0分。

“二次评价”的可行性研究

“二次评价”的可行性研究

“二次评价”的可行性研究作者:张春莉金晶曹春双来源:《中国教师》2011年第08期一、“二次评价”可行性的理论基础1.传统评价模式的弊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学科评价形式为一次性纸笔测验评价。

这种评价模式表现出形式和主体单一、内容狭窄的特征,偏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忽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考查,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更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考查。

这种评价模式把将考试与评价作为一种选拔手段,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淘汰、选拔的过程中,失去学习信心和热情,严重阻碍了学生健康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也抹杀了教师的创造性,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2.学生个体间的必然差异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在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发展也必然存在着差异。

因此,那种力图用统一模式培养出整齐划一的人才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根本无法实现。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开发个体的潜能,培养独立的个性,我们应该“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给学生人为地划分等第,“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3.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将是空前的迅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层次和多类别的,从业人员的流动、劳动职能的变换也将是空前的频繁,抹杀人的个性发展完全没有必要。

4.新课程评价的理念教育部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5.国际发展的趋势从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看,新时代的课程评价正朝以人为本、关注过程、关注发展的方面迈进。

因此,建立一套面向未来的、发展的、评价目标多维化、评价内容系列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方法灵活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过程动态化的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教育教学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教育教学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数控专业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摘要新课改强调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根据学生.教师.学校在课程发展中的需要,通过评价激发调动其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高,以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评价,优化教学过程, 夯实学科基础,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为了全而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和完善我专业的学生评价体系,现将讨论结果呈现如下。

关键词:新课改,评价体系,评价方法,改进策略一、教育教学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1 •在评价内容上,重学生的评价,轻教师的评价;重结果的评价,轻过程的评价;重知识技能等认知领域的评价,轻情感、个性等非认知领域的评价。

2. 在评价的方式和标准上,教育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和标准还是考试和分数,且绝大多数重视的是终结性评价,缺乏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发展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评价的权力还是由教师牢牢控制,很少有学生自我评价的形式和过程。

3•在评价的价值取向上,与所谓的“应试教育”时期相比,各个学校己经逐步认识到评价的激励教育功能发挥的重要性,各类激励措施己如雨后春笋,但对评价的选拔功能却“时刻准备着”。

4. 在评价的对象上,“重硬件,轻软件J “重结果,轻基础”、“重数据,轻潜能”已成为学校评价的“瓶颈”。

5. 在评价的主体上,学生、教师只是“带手铐的旅客”,还不善于作为主体积极参与评价;不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不善于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和自我修正。

二、教育教学评价方法的改进策略:教育教学评价对新课改的实施起着导向和监控作用。

面对目前的实际,怎样按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去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这涉及到课改目标的落实,关系到课改任务的成败,影响到教师和学生以及学校管理者行为的变化和切身利益。

所以,应当重点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而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评价方式的反思与改进

评价方式的反思与改进

评价方式的反思与改进评价方式是指在各种评价活动中,用于测量、判断和衡量个人或事物质量、水平或成就的方法和准则。

评价方式决定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也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效果和可信度。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发现评价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就评价方式的反思和改进进行探讨。

一、评价方式的问题与不足评价方式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与不足:1. 主观性和个体差异:评价过程中常常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评价者的个人偏好和主观判断会影响评价结果,使评价结果失去客观性和公正性。

同时,由于每个人的能力、背景和经验不同,对同一对象的评价会存在差异,这降低了评价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2. 简单化和片面化:为了方便评价和比较,评价方式往往过于简单化和片面化,只关注某些表面上容易测量的指标,而忽视了更加全面和综合的评价内容。

这样的评价方式容易导致评价对象的不全面和不准确,无法真实反映其真实水平和价值。

3. 激励失衡与功利导向:评价方式的设计和运用往往过分强调对结果的考核和评价,而忽视对过程的关注和激励。

这容易使被评价者过分追求结果和成绩,忽视了自身发展和成长的潜力。

长期以来,这种功利导向的评价方式已造成部分人才的流失和个人价值的缺失。

4. 标准单一和僵化:评价方式常常设置了固定的标准和准则,使得评价变得单一和僵化。

这样的评价方式无法适应不同环境和情境中的评价需求,也无法充分体现个体的特点和差异。

评价应当是多维度和多层次的,才能更好地为个体发展、组织管理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评价方式的反思针对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应该进行反思,以期寻找到更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

具体而言,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 客观公正:评价方式需要尽量减少主观性和个体差异的影响,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可以通过明确评价标准和准则,并进行多维度的评价,避免单一指标和片面观点的影响。

2. 多元综合:评价方式应该从更多的角度和维度进行评价,充分考虑到被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差异。

评价方式的反思与改进

评价方式的反思与改进

评价方式的反思与改进一、评价方式的作用与意义评价是一种对事物进行判断、分析、比较和总结的过程,它对于推动个人、组织、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评价方式是用来衡量和评估某一对象的质量、水平、程度或价值,如教育评价、工作评价、产品评价等。

准确、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为改进和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二、常见评价方式的问题与挑战1.主观性强,缺乏客观性许多评价方式在设计上存在主观意见的影响,容易受到评价者的个人偏见和情绪因素的影响,缺乏客观性和可比性。

2.过度量化,忽视综合性评价当前的评价方式往往过于依赖具体的量化指标和数据,而忽视了对象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过度追求数量化结果,容易带来评价结果的片面性和误导。

3.重结果忽视过程许多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结果,而对于过程的评价相对薄弱。

过分关注结果的评价容易导致不负责任的行为、表现和结果。

4.单一视角,忽略多元化价值一些评价方式过于局限于某一特定角度,忽略了多元化的价值观和利益冲突。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忽视对象背后的复杂关系和多元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改进评价方式的思考与探索1.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为了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对象,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综合评价体系,整合各种评价指标和方法,充分考虑对象的各方面特征和价值。

2.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是评价方式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的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对象的真实情况。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兼顾主客观因素,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重视过程评价,注重发展潜力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对过程的评估,关注对象的发展潜力和改进空间。

过程评价能够发现问题的根源和原因,为改进和调整提供参考。

4.多元视角的评价方式评价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采用多元化的视角来进行评价。

这样能够更好地把握评价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和价值观。

四、评价方式改进的挑战与对策1.培养评价者的科学精神和专业素养评价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和专业素养,不能受个人偏见和情绪的影响,能够客观地进行评价。

如何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如何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如何改进教学评估方法教学评估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的教学评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一、当前教学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1、评估指标单一目前的教学评估往往过于侧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其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

这种单一的评估指标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容易导致教学过程中过度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成长。

2、评估主体局限教学评估通常主要由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度较低。

这样的评估主体局限性较大,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

学生作为教学的直接接受者,他们的感受和意见对于评估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家长则对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表现和成长有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的看法也能为教学评估提供有益的补充。

3、评估方式缺乏灵活性传统的教学评估方式多为定期的、统一的考试和问卷调查,形式较为固定和僵化。

这种缺乏灵活性的评估方式无法及时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也不能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

4、评估结果反馈不及时在很多情况下,教学评估的结果不能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导致教师无法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也不能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进行有效的改进。

二、改进教学评估方法的策略1、构建多元化的评估指标体系除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应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实践操作能力等纳入评估指标。

例如,对于语文教学,可以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语交际等能力;对于科学课程,可以考察学生的实验设计、观察分析、问题解决等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评估指标,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2、扩大评估主体鼓励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教学评估。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反馈、小组讨论、自我评价等方式表达对教学的看法;家长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意见箱、在线调查问卷等途径提供对教学的建议。

二次标记匡洺评价

二次标记匡洺评价

二次标记匡洺评价摘要:一、二次标记的背景和意义1.二次标记的定义2.在教育评价中的重要性二、匡洺评价的概述1.匡洺评价的起源和发展2.评价体系的特点三、匡洺评价在二次标记中的应用1.应用场景和优势2.具体实施方法四、匡洺评价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1.存在的问题2.可能的改进措施五、总结正文:二次标记是教育评价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持续性、动态性、个性化的记录和反馈,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匡洺评价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评价方式,将二次标记与教育评价相结合,为提高教育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匡洺评价起源于20 世纪80 年代,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评价体系。

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评价的多元性、过程性和实证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

这一评价体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二次标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匡洺评价在二次标记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匡洺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和分析,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所在,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匡洺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设置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和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现自己的才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然而,匡洺评价在二次标记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过程不够严谨等。

为了更好地发挥匡洺评价在二次标记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完善评价标准,使之更加科学、客观、具有可操作性。

这需要教育部门和专家团队的共同努力,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评价标准。

2.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评价过程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教师是评价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只有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才能确保评价的公正、公平、公开。

总之,匡洺评价作为我国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二次标记中具有显著优势。

双评议存在的问题

双评议存在的问题

双评议存在的问题双评议是一种常见的学术评审方式,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学术研究的质量和科学性。

但是,双评议也有许多存在的问题,下面将详细地介绍这些问题。

1. 评审过程的主观性双评议的评审结果受到评审人的主观判断。

评审人的经验、背景和见解都可以影响他们对文章的评价。

这种主观性可能导致评审人不公正地对待文章,错误地判定其质量。

另外,评审人也可能因为对作者或机构的偏见而发表不公正的评审结果。

2. 评审意见之间的不一致不同的评审人可能对同一篇文章产生不同的看法。

这种分歧可能源于评审人对文章的理解不同,或者对某些细节问题的关注程度有所不同。

这种不一致会给作者和编辑带来困扰,有时会导致一份有价值的文章被拒绝发表。

3. 评审时间和费用的开销双评议的评审过程需要时间和费用,这可能会让作者和编辑等待太久。

一些顶级期刊的双评议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尤其是在高峰期。

此外,评审人需要赚取报酬,这增加了期刊成本的负担。

对于小型出版社和低影响因子期刊,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4. 对非英语母语的作者不公平尽管英语已成为科研发表的主流语言,但不是所有作者都是英语母语。

这些作者可能会因为语言问题受到歧视。

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撰写、编辑和翻译他们的论文。

而且,他们可能会因为语言问题而被评审人或编辑低估。

5. 对新兴领域和革新性思想的限制新兴领域和创新性思想的研究往往没有稳定的研究方法和证据基础,这可能会导致评审人对这些研究的评价存在争议。

此外,一些重要的发现和想法可能会被忽视或拒绝,因为评审人的观点存在偏见或固有思维定式。

6. 对小规模研究的不利影响小规模研究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统计学支持,这可能导致评审人对其质量进行质疑。

此外,小规模研究常常被认为缺乏重要性和应用性,并且往往被大型机构的研究所压制。

这可能会对一些有前途的研究领域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是双评议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术出版的公正性和效率,也对研究者的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学科教学评价与改进问题解读

学科教学评价与改进问题解读

学科教学评价与改进问题解读学科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过程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价,旨在发现问题和促进教学改进。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学科教学评价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学科教学评价面临的问题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评价目标不明确在学科教学评价中,评价目标的明确性对于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然而,很多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往往缺乏明确的评价目标。

这样一来,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难以保证,评价性价比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体现。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在评价开始前明确评价目标,并将其与学科教学的阶段性目标相对应。

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确保评价的有效性。

二、评价手段单一在学科教学评价中,教师常常过分依赖传统的考试、考查等手段,忽视了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评价。

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手段,限制了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因此,教师应多样化评价手段,结合学科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可以包括实验报告、小组讨论、项目展示等,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及综合素质。

三、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学科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参考依据。

然而,很多时候评价结果的反馈并不及时,无法及时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即时评价的方式,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

通过及时反馈,教师可以更快地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调整。

四、评价结果不灵活应用学科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的改进。

然而,很多时候评价结果并没有得到恰当的应用,教师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反思不够深入,从而无法发挥评价的实际效果。

因此,教师应将评价结果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深入分析评价结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进。

只有充分应用评价结果,才能达到真正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结:学科教学评价的核心在于为教学改进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然而,在实践中存在着目标不明确、评价手段单一、反馈不及时以及评价结果不灵活应用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明确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手段,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合理应用评价结果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次评价

二次评价

教师要提供”二次评价”的机会
“二次评价”指的是学生考试成绩不够好时,教师允许学生以改正以后的第二次成绩作为最终成绩。

1 为什么要进行“二次评价”
低年级学生测试成绩不够好,很多是由于应试经验不足、心理压力大等原因造成的,所以,对他们进行“二次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对学生进行“二次评价”等于告诉学生:学习有快慢是允许存在的,一次考试的失败并不意味着这位学生就被贴上坏的标签了。

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就这么做,对于提高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学习自信心是很有帮助的。

2 怎样进行“二次评价”
对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在批改试卷时,对学生做错的地方可以不打叉,而改用打点,在学生订正好以后再把点改成勾,然后记上改正以后的成绩。

例如,我班里的徐豪小朋友,第一次测验成绩只有六十几分。

我没有把这一成绩向全班公布,而是在发卷子前提前让他订正。

我发现他主要是由于考试速度不快,来不及听老师读题而导致成绩不好的。

我与他订正好试卷、分析了原因后在他的试卷上写上了100分。

在公布成绩时我以100分作为他的成绩,所以大家(包括他自己)都没有把他当不好的学生看。

在以后的考试中,由于徐豪心理上没有压力,考试速度加快,学习成绩也不断得到提高。

“二次评价”的可行性研究

“二次评价”的可行性研究

“二次评价”的可行性研究一、“二次评价”可行性的理论基础1.传统评价模式的弊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学科评价形式为一次性纸笔测验评价。

这种评价模式表现出形式和主体单一、内容狭窄的特征,偏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忽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考查,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更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考查。

这种评价模式把将考试与评价作为一种选拔手段,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淘汰、选拔的过程中,失去学习信心和热情,严重阻碍了学生健康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也抹杀了教师的创造性,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2.学生个体间的必然差异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在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发展也必然存在着差异。

因此,那种力图用统一模式培养出整齐划一的人才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根本无法实现。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开发个体的潜能,培养独立的个性,我们应该“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给学生人为地划分等第,“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3.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将是空前的迅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层次和多类别的,从业人员的流动、劳动职能的变换也将是空前的频繁,抹杀人的个性发展完全没有必要。

4.新课程评价的理念教育部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5.国际发展的趋势从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看,新时代的课程评价正朝以人为本、关注过程、关注发展的方面迈进。

因此,建立一套面向未来的、发展的、评价目标多维化、评价内容系列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方法灵活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过程动态化的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评价方式改进

评价方式改进

评价方式改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高速流动,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在这个变化的背景下,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评价方式的改进,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

一、评价方式的重要性评价方式是对一个人、组织或事物进行评判和衡量的方式和方法。

它不仅是对于个体或组织发展的参考依据,也是社会对某个领域或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的评估。

因此,评价方式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至关重要。

只有确保评价方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真实反映出被评价对象的质量和水平。

二、现有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然而,当前的评价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主观性较强、内容单一、时效性差等。

首先,由于评价人的主观认知和主观意愿的影响,评价结果往往偏向某一方向或个体。

其次,现有评价方式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某个方面或指标,无法从多个维度全面评价被评价对象的质量。

最后,评价结果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反馈给被评价对象,导致对于改进和优化的及时性不足。

三、改进评价方式的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改进评价方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评价过程中应引入多个评价人,避免单一主观评价的影响。

同时,应加强评价人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其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 从多个角度评价:评价不应仅限于某一方面或指标,而是应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从而更全面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质量和水平。

3. 加强反馈和改进机制: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被评价对象,以便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

同时,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反馈和改进机制,确保评价结果的落地和实施。

4. 结合科技手段: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进行评价。

这些科技手段可以辅助评价人员进行评价,并通过数据分析提供更全面的评价结果。

5. 注重参与和沟通:评价过程中应注重与被评价对象的沟通和参与。

被评价对象可以提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理解评价标准和要求,并确保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双评议存在的问题

双评议存在的问题

双评议存在的问题双评议是一种当前在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的评价方式。

它是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并且作为教学反馈和改进的一种途径。

而在实践中,双评议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双评议容易降低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某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能力和表现不自信,然而这些不自信之情可能会在双评议中被放大和强化。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可能会面临到更大的焦虑和失落,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其次,双评议也存在着主观性。

在实践中,不同的教师可能会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和评价标准,因此双评议可能会出现评价不一致的情况。

这会使得双评议成为了一个不稳定和不可靠的评价方式,从而降低了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效果。

还有,双评议可能会被用作教师的工作量减轻工具。

对于一些教师来说,他们可能会将这项任务视为一项繁琐且无法避免的工作。

这可能会使得教师只是草草地评价了学生,并且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表现。

这种现象会降低双评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最后,双评议可能会强化教育的正式性而非实际效果。

在一些学校中,双评议已成为一个极其严格的评价体系。

这可能会导致学生们为了应对评价而降低学习热情。

这也会给教师带来极大的压力,迫使他们在评价中都按照标准化的方式行事,而未必能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真实表现和水平。

总之,双评议虽然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有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因此,在推行和应用双评议的同时,我们还需要针对其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建立透明、公正、科学的评价体系,并保持着教育的灵活性和效果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双评议存在的问题

双评议存在的问题

双评议存在的问题双评议作为一种学术评价的方式,自问世以来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虽然双评议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以保证更公正、公平的学术评价。

首先,双评议过程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由于评审专家的水平和主观判断的不确定性,会导致评审结果可能会产生误差,而这种误差可能在双评议过程中被放大,从而导致评审结果的不准确性。

同时,评审专家也可能会在评审中带有个人情感色彩或偏见,这些偏见可能会导致评审过程不公平,存在手段论的情况。

其次,双评议存在时间和经济成本的问题。

双评议需要评审专家投入时间和精力,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而且还产生一定的经济成本,因为需要支付专家的费用。

此外,即使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双评议的结果也不能保证是最准确的,这会影响作者的时间安排和研究成果的推广,同时也会影响期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还有一个问题是,双评议对研究创新能力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双评议过程中,评审专家的评价可能会倾向于评价论文的结论是否充分证明或者结论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论文的研究价值和创新性。

因此,双评议不能完全反映研究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研究价值。

最后,双评议可能会鼓励某些不当的实践。

例如,一些作者可能会选择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以便更容易得到高分评价,而不是探究更广泛的问题,这可能会阻碍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学科交叉发展。

综上所述,双评议作为一种学术评价的方式,虽然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评审过程的不确定性、时间和经济成本的消耗、对研究创新能力的评价有局限性等。

因此,为了更公正、公平地评价研究成果,我们需要改善和完善双评议机制,以便更好地反映研究人员的实际价值和研究价值。

评估方法反思

评估方法反思

评估方法反思评估方法在各个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项目的进展和效果,为决策提供依据。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需要对评估方法进行反思,以确保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对评估方法进行反思,并探讨如何改进和优化这些方法。

一、评估方法的定义与意义评估方法是指用于确定或判断某一事物或现象性质、特征或价值的方式、步骤和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项目的成效和问题,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评估方法的设计和应用对于推动发展和提高效益至关重要。

二、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然而,目前的评估方法并非完美无缺,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改进。

1.主观性较强目前的评估方法在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评价过程中,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容易受评估者主观意愿和偏见的影响,导致评估结果的不准确性和不客观性。

2.缺乏标准化和统一性由于不同领域对评估目标和指标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同,评估方法的标准和指标缺乏统一性和标准化,难以实现跨领域的比较和综合评估。

3.数据获取和处理困难评估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而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难度较大。

部分数据可能存在不完整、不准确的问题,给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带来挑战。

三、改进评估方法的思考为了改进评估方法,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引入科技手段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科技手段的发展为评估方法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遇。

可以借助这些技术手段来提高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效率,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

2.建立统一的标准和指标体系为了实现评估结果的可比较性和综合性,我们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和指标体系。

这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协商,制定出适用于不同领域的评估标准和指标,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和可信。

3.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数据是评估结果的基础,我们需要加强数据的质量管理。

这包括数据的收集、清洗、整理和验证等环节的严格控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4.注重评估过程的透明性和公正性评估过程应该具备透明性和公正性,确保评估结果不受评估者个人意愿和偏见的影响。

二次研究法

二次研究法

二次研究法引言:二次研究法是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已有的研究文献、数据和统计资料,从而获得新的研究结论或对现有结论进行验证。

本文将介绍二次研究法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并探讨其在学术研究中的意义和局限性。

一、二次研究法的定义和特点1. 定义:二次研究法是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的研究方法,它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已有的研究文献、数据和统计资料,从而获得新的研究结论或对现有结论进行验证。

二次研究法主要依赖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从而形成新的研究结果。

2. 特点:(1)依赖性强:二次研究法需要依赖已有的研究文献、数据和统计资料,因此其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受限于已有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

(2)综合性强:二次研究法能够对大量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从而形成更全面、更准确的研究结论。

(3)效率高:相比于一次研究法,二次研究法不需要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减少了研究的时间和成本。

(4)灵活性强:二次研究法可以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对于一些无法通过实地调查获得数据的研究课题尤为有效。

二、二次研究法的应用领域1. 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中,二次研究法常被用于综述文献、分析研究趋势、验证研究结论等方面。

通过对大量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可以提高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 政策研究:在政策研究中,二次研究法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已有政策的执行情况、效果评估和政策影响因素等。

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研究文献和数据,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 市场研究:在市场研究中,二次研究法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的竞争环境、行业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等。

通过分析已有的市场报告、调研数据和统计资料,可以为企业的市场决策提供参考。

4. 医学研究:在医学研究中,二次研究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已有的医学知识和研究成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提供支持。

通过综合分析和概括已有的医学文献和临床数据,可以提高医学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评估方法反思

评估方法反思

评估方法反思评估是指对某种事物进行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和判断。

在各个领域中,评估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对于准确、客观地反映事物的真实状况和价值至关重要。

然而,不同领域的评估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挑战。

本文旨在对评估方法进行反思,探讨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是通过描述、解释和理解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相关关系,以达到评估的目的。

这种方法注重主观认知和理解,适用于对主观感受、态度、价值观等进行评估。

例如,在艺术创作评估中,艺术家的创意和表现往往无法用数字来衡量,只能通过描述和理解艺术品的意义和表达方式进行评估。

然而,定性评估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可量化的问题。

不同评估者之间对事物性质和特征的理解和描述可能存在差异,导致评估结果的不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引入定量评估方法。

定量评估方法是通过计量和统计事物的数量、数量关系和比例,以达到评估的目的。

这种方法注重客观度和可比性,适用于对可量化的事物进行评估。

例如,在教育评估中,可以通过测验和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估。

然而,定量评估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例如,依赖于数量的评估可能无法全面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

有时,事物的质量和价值无法仅仅通过数量的增减来衡量。

因此,在评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二、主客观评估方法主观评估方法是依据评估者的主观认知和判断对事物进行评估。

评估者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感受,对事物的质量、效果、影响等进行评估。

例如,在学术论文评估中,评审专家依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标准进行评估。

主观评估方法能够充分考虑评估者的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力,但也存在主观性较大、容易受个人喜好和偏见影响的问题。

为了减少主观性,可以引入客观评估方法。

客观评估方法是通过客观的指标、标准和数据来评估事物。

评估者根据客观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例如,在经济评估中,可以利用统计数据对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估。

双评议存在的问题

双评议存在的问题

双评议存在的问题双评议,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同伴评价的一种教学方式,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中渐受重视。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双评议过程中存在主观评价的问题。

在双评议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学习状况都不相同,可能会出现评价过于主观的情况。

这对于学生的评价结果和教师的教学评估都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评价者可能会受到情感和偏见的影响,而忽略了学生真正的学习状态和进步情况。

因此,教师在进行双评议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主客观评价的界限,降低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其次,双评议存在成本问题。

双评议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它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材料,同时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对于人数较多的高年级班级,这也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人数和学习目标,合理规划双评议的时间和频率,避免成本过高的问题。

最后,双评议的效果不一定明显。

尽管双评议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但其效果却不是非常确定。

有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在交流过程中感到压力和不自在,从而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

因此,在双评议教学时,教师应采用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双评议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规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确保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同时,学生也应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和特点,认真参与双评议活动,并注意避免主观评价、成本问题等影响因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5《商场现代化》2008年8月(中旬刊)总第548期一、引言著名管理思想史家丹尼尔・雷恩认为,在不断变革的世界中,管理思想在演进,而所到达的位置不尽相同,未必一定就是更佳的位置。

换言之,管理具有二重功效,即正效应和负效应。

正效应能够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佳地配置和利用资源,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负效应则反之。

因此提高管理水平是一个迫切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的,评价是一个特别的过程,是对信息的挖掘、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是如何应用评价信息和结果。

Moore 和Baker认为“管理不是用模型去决定项目的选择,应用模型的选择依赖于选择决策产生的信息范围”。

换言之,模型的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的过程。

传统经典模型的功能集中在输出结果上,而一个好的方法应把焦点集中在达到结果的过程上,模型的结果应把模型收集到的信息应用到后续的决策中。

在科技进步的全球视野下,管理思想在不断创新,评价方法和体系也在不断向着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方向改进。

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第一,从单一方法的应用到几种方法组合应用。

虽然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应用和存在的合理性,但没有一种单一的方法具有所有领域中的最好属性,所有的评价技术都有可能漏掉有价值的信息,把几种方法整合到一个框架中会得到比单一应用更好的特性。

第二,从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从静态评价到动态评价转向,更趋合理,也使得评价结果具有延续性。

第三,更注重方法的应用背景。

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其应用的假设前提,先进的方法要符合它要评价的内容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第四,更加人性化。

以往先进的评价工具往往过于复杂,在应用过程中由于决策者和执行者的不理解而不能被广泛应用。

现在的评价方法在不断改进的基础上,在注重科学性、规范性的同时注入了人性化的特征,更加简单实用。

二次相对评价法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二、二次相对评价法及其局限性1.二次评价方法的原理在现实世界的同行企业中,客观的基础条件存在着很大区别,因此等量的投入往往获得不等量的产出,因此绝对的评价指标经常忽略由于客观条件的优劣而造成的影响,不能真正评价由于经营管理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好坏。

基于此,冯英浚等在1995年提出了二次相对效益的评价方法,有效地剔除由于客观基础条件优劣对绩效评价的影响, 无论基础条件好坏与否, 只要测评的指数增长幅度大就会得到较高的测评结果。

作为一种动态的相对效益测算方法, 二次相对效益指标可以作为各企业由于主观努力使得被测评单位效益提高的一种衡量方法, 从而真正体现由于经营管理中主观努力而产生的经济效益。

吴育华等人(1999)提出了能反映AHP模型中决策者偏好的一个带有AHP模型约束锥的DEA模型,记为DEAHP模型。

受二次相对效益思想的启发,毕克新等人于(2000)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数据包络分析(DEA)的二次相对评价法,其实质都是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方法的集成。

首先,为描述评价对象客观基础条件的差异,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评价对象以往的状况进行测算,得到的指数体现评价对象的实力,反映其客观基础条件的优劣,称这个指数为参考指数;用同样的方法对企业当前的状况进行测算,得到的指数称为当前指数。

由参考指数和当前指数组成的数组称为评价对象的指数状态。

其次,根据评价对象指数状态的变化反映其有效主观努力程度。

这一过程是在AHP 评价基础上进一步采用DEA 方法进行的相对评价,称为二次相对评价,称其结果为二次相对评价值。

将参考指数作为一种输入,当前指数作为一种输出,代入DEA中的BCC 模型,构造出指数状态前沿面,再根据评价对象负偏离指数状态前沿面的程度,测算出反映其有效主观努力程度的二次相对评价值。

这种评价是在动态中进行的, 在科学性、全面性、客观性和可行性的原则上建立指标体系和选定权参数,测算的是指数状态的相对有效性,而且DEA方法本身考虑到规模收益变化,对不同层次的企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这种评价方法可以消除客观基础条件优劣的影响,反映人的有效主观努力程度。

2.二次相对评价的计算方法(1)二次相对评价方法的几何解释假设有3个对象参加评估,先由AHP法算出当前指数,指数状态分别为A(X1,Y1),B(X2,Y2),C(X3,Y3)。

从图1中可以看出,把参考指数作为横坐标,把当前指数作为纵坐标,评价对象B 的参考指数介于评价对象A、C之间,即X1<X2<X3。

如果评价对象B的指数状态B(X2,Y2)低于A(X1,Y1)与C(X3,Y3)的连线,则评价对象B的有效主观努力程度不如评对象A和C。

A和C的连线可以二次相对评价方法的局限及其改进杨 峰 河北师范大学[摘 要] 二次相对评价法的实质是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方法的集成,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

但这一方法存在着很大缺陷:AHP方法是基于准则间的相互独立性以及准则与目标的递阶层次结构基础上的,与现实中评价准则与目标以及准则之间往往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特性不符,因此进一步的DEA评价结果会有很大误差。

本文对二次相对评价法进行了改进,用网络层次分析法代替了层次分析法,使之更接近于现实,为科学决策与评价提供公正、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网络层次分析法 数据包络分析386《商场现代化》2008年8月(中旬刊)总第548期认为是A,B,C三者的相对有效前沿面,B在该前沿上投影为B′(X2,Y2),则Y2与Y′2的比值η就是反映B有效主观努力程度的二次相对价值。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有多个评价对象的情况,可以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得指数状态可能集的前沿面,从而测算出二次相对评价值。

(2)评价公式引入指数状态及指数状态可能集的概念,假设xj,yj分别为第 j个参评对象的参考指数和当前指数,且(xj,yj)∈E1,E1为用层次分析法测算得出的各参评对象综合指数的集合,则称数组(xj,yj)为第j个参评对象的指数状态,称凸集。

为由指数状态(xj,yj)0n组成的指数状态可能集, 其中(x0,y0)=(0,0)。

数据包络分析面向输出的BCC模型为,,若最优值Z*=1, 称该参评对象处在指数状态可能集T的前沿面上;若Z*≥1,该参评对象不在T的前沿面上,令显然处在T的前沿面上,称为在指数状态可能集T前沿面上的投影。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称η=1/Z*×100%为第j0个企业的二次相对评价值。

由可见,二次相对评价值是每个参评对象的当前指数占在相同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值的百分比。

(3)二次相对评价法的局限性AHP是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在70年代中期提出并用于决策分析和决策组织,AHP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框架,可用于解决对任何数量的多目标、多准则、多决策者问题。

它的基本思想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

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人的判断以确定决策诸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几乎涉及任何科学领域,对那些难以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从而使它该方法强调人的思维判断在决策过程中的客观性,并通过特定模型将人们的思维判断规范化。

但是它的假设前提是决策层之间的单向层次关系和元素内部相对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而未能考虑到同一决策层和层次之间的反馈和影响。

但实际工作中对总目标进行分解时,时常会遇到各因素交叉作用的情况,这时AHP模型就无能为力了。

二次评价方法在应用中经常存在指标上的相关性问题,如卢怀宝(2002)等人利用二次相对评价法对大庆石油管理局15 家企业1998年~2000 年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二次相对评价,其选用的五个一级指标分别:基础条件、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管理状况。

显然这五个指标是是相互依赖的,如创新产出与创新投入、基础条件和管理状况是明显相关的,二次评价方法在其他应用中出存在类似的问题。

因此以AHP法计算的参考指数和当前指导作为DEA的输入值和输出值,输入和输出值的偏差使得二次相对评价的结果必然会出现偏颇。

所以基于AHP和DEA的二次评价方法并不能真正直到客观评价和有效激励的作用。

三、对二次相对评价方法的改进基于以上分析,二次相对评价法的局限性主要是没有考虑AHP的应用背景造成的,因此考虑用ANP(网络层次分析法)代替AHP,用ANP对参评对象的参考指数和当前指数,以此作为DEA的输入和输出值,会得到更加理想的结果。

ANP是T.L.Saaty教授在1996年提出来的,在AHP的基础上考虑到了各因素或相邻元素的相互影响,利用“超矩阵”对各相互作用并影响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其混合权重,各决策层或相同层次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进行所有可能的两两比较的,通过提高信息过程的可靠性,减少预测错误。

ANP的简单、直观、易于理解的特性,以及SD软件对复杂计算问题的解决,使得ANP也因此越来越受到决策者和项目经理的青睐,成为解决许多复杂问题的有效工具。

改进后的二次相对评价模型如图2所示:参考文献:[1]雷 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2]Moore, J.R., Baker, N.R., 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scoringmodel design-application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selection [J].IEEEtransaction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1969, 16(3):90~98[3]冯英浚 李成红:二次相对效益──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新指标[J].中国软科学,1995.7:30~37[4]吴育华 曾祥云 宋继旺:带有AHP约束锥的DEA模型[J].系统工程学报,1999,14(4):330~333[5]毕克新 吴勃英:测算校R&D 综合实力的二次相对评价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0,3(9):89~94[6]卢怀宝 冯英浚 曲世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二次相对评价法[J].大庆石油大学学报,2002,26(1):90~93,119[7] T.L. Saaty.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planning, priorityset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M]. New York: McGraw-Hill, 1980[7] T. L. Saaty. 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M]. Pittsburgh: R WS Publication, 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