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有感

合集下载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史料的运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为 中学历史教学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谢谢观看
二、史料搜集
史料搜集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史料搜集途径和 方法:
1.图书馆和档案馆
图书馆和档案馆是获取史料的宝贵资源库。图书馆中的史书、档案馆中的档 案都是经过专门整理和保存的史料,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互联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史料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例如,很多历史网 站和论坛都提供了大量的史料资料下载或在线阅读服务。
2、史料运用的局限性
尽管史料运用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史 料的搜集和整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次,并不是所有的史料都是真实 可靠的,需要教师进行鉴别和筛选;最后,有些史料的运用可能与教材内容存在 矛盾或差异,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处理。
结论:
史料在美国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运用史料, 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意识。然而,史料的运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 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搜集、整理、鉴别和筛选。
同时,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些图片和数据统计表等原始史料,让学生更加直观 地了解当时的历史场景和事件的影响。通过这些史料的运用,教师可以培养学生 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让学生更加珍惜和平、追求发展的美好生活。

浅谈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在我们首先介

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在分别阐述了史料实证的定义和特点、在高中

历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方法探讨来深入探讨如

何运用史料实证进行教学。我们也探讨了如何评估教学效果。在我们

强调了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

方向。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于史料实证在高中

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的关注,促进历史教学的提高和发展。

【关键词】

史料实证、高中历史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估、重要性、发展展望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史料(历史文献、遗物、图片等)来证明历史事件和历史事实的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是非常重要的教

学手段,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和文献来了解和探讨历史事件,加深对

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多,可以通过展示历史文献、古代遗物和图片等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探索欲。通过分析和解读史料,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历史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通过史料实证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在探究历史事件和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深入了解和探讨,在学习中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历史知识。

1.2 研究意义

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基础,通过真实的史料来揭示历史事件的真相,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和批判思维能力。史料实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动机和影响,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过程和人物。史料实证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通过史料实证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快速分析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对于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第一篇: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康平教师进修学校:初中历史教研员:宋学杰

在新课程中,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更为突出。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重建过去的媒介。任何历史结论都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离开了史料,历史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也只能是空谈。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学习、感悟历史,就必须积极正确的运用史料,使史料教学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提供相关的图片、老照片、史料和音像资料,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掌握,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悟。

一史料的主要类型

所谓“史料”,是指研究和谈论历史时所根据的材料,它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实际上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其一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之二分法(以下简称二分法),其二为实物、文献、口传之三分法。教学中的史料可以分为文字史料、图画型史料、数据型史料三大类。

二.史料运用的目的

新课程倡导史料教学,最基本的目的有以下两个方面:(1)加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能力

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进行历史的研究活动。显然,运用史料是使学生学习去做历史学家所做的事,直接去运用各种一手和二手的史料。当然,这并不涉及将学生培养成历史学家的层次,只是使学生借着某些运用史料的特定练习,学到历史学家的一些态度和方法。

从历史研究的程序来说,史料在史学中的地位体现为先有史料而后有论点。史家每叙一事,每提出一个论点,都必须于史有据,信而

给高中历史教师的推荐书目

给高中历史教师的推荐书目

【给高中历史教师的推荐书目】

1.《给教师的101条建议》(增订版) 安奈特?L?布鲁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2.《历史:一堂人文课》赵利剑教育科学出版社

3.《实用讨论式教学法(第2版)》布鲁克菲尔德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李志厚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

5.《中学历史教学法第3版》于友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6.《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何成刚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何成刚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问题解决:历史教学课例研究》夏辉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人文精神》葛剑雄朱永刚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0.《学点人文: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简明读本》薛庆国等著青岛出版社

11.《历史学是什么》葛剑雄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12.《史学理论与中学历史教学》王加丰著安徽大学出版

13.《史学导论》姜义华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14.《史学导论》约翰·托什著吴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15.《当代西方史学流派》(第二版) 徐浩、侯建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6.《什么是全球史》柯娇燕著刘文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17.《历史的真相》乔伊斯?阿普尔比等著刘北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8.《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新史学讲演录》王晴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国史概要(第4版)》樊树志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1.《何兆武文集:中国思想发展史》何兆武等著湖北人民出版社

22.《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新校本) 钱穆著九州出版社

(完整版)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完整版)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康平教师进修学校:初中历史教研员:宋学杰

在新课程中,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更为突出。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重建过去的媒介。任何历史结论都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离开了史料,历史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也只能是空谈。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学习、感悟历史,就必须积极正确的运用史料,使史料教学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提供相关的图片、老照片、史料和音像资料,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掌握,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悟。一史料的主要类型

所谓“史料”,是指研究和谈论历史时所根据的材料,它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实际上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其一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之二分法(以下简称二分法),其二为实物、文献、口传之三分法。教学中的史料可以分为文字史料、图画型史料、数据型史料三大类。

二.史料运用的目的

新课程倡导史料教学,最基本的目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1)加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能力

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进行历史的研究活动。显然,运用史料是使学生学习去做历史学家所做的事,直接去运用各种一手和二手的史料。当然,这并不涉及将学生培养成历史学家的层次,只是使学生借着某些运用史料的特定练习,学到历史学家的一些态度和方法。

从历史研究的程序来说,史料在史学中的地位体现为先有史料而后有论点。史家每叙一事,每提出一个论点,都必须于史有据,信而有证。《课标》的“课程目标”“搜集和整理简单直观的史料,提取信息,用以了解和解释史实”和“内容与要求”提出的培养“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等学科能力要求皆指向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意识与思维的培养。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史料的基础上对

高考备考中培养学生史料解读能力体会

高考备考中培养学生史料解读能力体会

高考备考中培养学生史料解读能力的体会

摘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教师如何在高考备考中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

关键词:高考备考;史料解读能力;史料题

傅斯年先生曾提出:史学就是史料学,深刻强调了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新课程高考的稳步前行,史料在教学和命题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培养学生独立处理史料的能力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是其研究对象的过去性、不可重现性,难以被直接观察、亲身体验。所以,历史是从史料所提供的信息中,构建关于过去的认识和论述。因此,要真正地学习并了解历史,就必须积极而正确地运用和研读史料,培养对史料的独立处理能力,这是现在历史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也是当前历史学科的高考考查的主要能力之一:关注史料研读的过程,能有效习得历史学习方法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有效促进正确的历史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修养的提升;运用史料探究历史,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思维,这些都很好地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反复思考总结近几年的新课程高考,以下是在这方面的一点备考体会:

一、教师应该具备相关史料教学的理论常识

进行有效的史料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独立处理史料的能力,首先

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常识,这是必备的基础。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教学,可以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所以,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史料解析能力,不妨首先学学史料教学的相关理论,多关注学术动态,做到与时俱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研究何成刚等老师主编的《史料教学中的方法策略》《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等,收获颇多。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浅析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浅析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浅析

史料,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史料包括很多方面,对于现行课堂教学运用较多的是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很多时事也是很好的史料。为了加深学生对的理解和领悟,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补充相关的史料。学生通过对史料的接受与处理,不仅丰富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以及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下面就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做一些分析。

史料选择运用案例分析历史观一、史料的运用要“适时”

所谓适时,是指补充史料要抓住时机,不能是心血来潮或是随心所欲,而是应从教材本身出发,依据教材围绕教学目标思考分析:

(1)这些史料是否具有真实性、可靠性?

(2)在课堂教学中该史料的运用是否能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习内容的突破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适时地运用史料,有效地避免了教师给出结论,学生死记硬背的弊病,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深化。这就要求在史料运用时一定要找准切入点,该补时则补。

如在讲述《宋金南北对峙》一课,分析宋高宗和秦桧为何要

杀害岳飞?这一问题时,由于教材中对于该事件介绍的非常少,学生凭借以往的了解误认为岳飞是秦桧一手策划害死的,还有些学生受一些影视剧的影响,又认为秦桧是当时金派回的奸细,宋金要议和的前提是要处死岳飞。岳飞英勇抗击金军南下,保卫家园,希图北上收复失地,确实令人佩服和尊敬,然而历史应是真实的存在,不以个人的情感为转移,如何正确的解决这一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成为本课能力培养的一个重点。为此,提供一段明朝史学家文征明《满江红》里的一段材料:“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学生通过阅读这段材料,依据材料再来分析这一问题时,便能更客观的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评述,让学生在阅读史料的基础上去真正的感知历史,了解历史,体味历史。

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讨

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讨

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讨

一、概述

历史,作为人类文明的记忆库,承载了无数过去的故事与智慧。在中学教育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学生认识自我、理解社会的窗口,更是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在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无疑是核心环节之一。史料,作为历史的直接证据,对于还原历史现场、理解历史发展脉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真实与生动,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的性格与影响。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对于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 简述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中学历史教学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历史教育是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它使学生能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的根源和发展脉络,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好准备。

历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深远影响。通过学习历史,

学生可以锻炼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历史学习需要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理解历史人物的动机和决策,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历史教育也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解释,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

再者,历史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历史学习使学生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和未来发展。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对人类社会的同情和理解。同时,历史教育也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初中生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DOC)

初中生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DOC)

《初中生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韦学翠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历史材料解析题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题型,其特点是材料来源广泛、信息容量大、灵活性强、考察层次高等,在中考试题中占据半壁江山的位置。但是从学生试卷的卷面来看,历史材料解析题失分非常严重,同学们的材料解析能力普遍较低。很多学生对材料解析题不知道从何入手,更有甚者弃题不答.即便通过平时的讲解练习,大多数学生每当做材料解析题时还是要么不知所措,要么答非所问。怎样在历史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高初中生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能力呢?基于此,特提出此课题。

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索材料解析题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思路,探索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分析学生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失分原因,以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法指导时做到“有的放矢".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材料题:是一种最富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该题要求学生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通过阅读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进而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见解。整体上说,就是考察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察题型.

2。解析能力: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是历史学科很基础很重要的能力。因此历史科的中考《考试说明》对材料的处理能力明确列出了三条具体要求:一是“阅读理解材料”;二是“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整理,获取有效信息”;三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上述的三条能力要求成为了指导我们解答材料解析题的依据。

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

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

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

本文将围绕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进行解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史料教学案例。通俗地讲,史料教学案例就是以具体历史事件或人物为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解读和讨论,达到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设计史料教学案例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案例真实性。案例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必须是真实存在的,确保学生通过案例了解到真实的历史事实和人物形象。

2.案例代表性。案例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可以体现出一定的历史时代、地域或文化背景。

3.案例多样性。案例设计应该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案例引导性。案例设计应该有针对性和引导性,能够引导学生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解读和讨论,提高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

在具体设计史料教学案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选择。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案例,确保案例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2.案例制作。制作案例需要考虑案例呈现形式、内容组织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确保案例的引导性和易于理解。

3.案例应用。教师需要合理运用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演讲、写作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案例分析和讨论中。

总的来说,史料教学案例设计是一项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教学策略。通过合理的案例设计和应用,能够达到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史料阅读的读、析、解

史料阅读的读、析、解
—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关注点:依据材料,概括《秦律》的主要内容,分析《秦律》条文的本质特点。
巩固提升
探究设问:如何理解以下材料中“大一统”和“统一”的辩证关系?从文化传承和民族振兴 的视角谈谈维护“大一统” 局面的重要性。
台湾学者李新霖总结了“大一统”与“统一”的关系,称:“所谓一统者,以天下为家, 世界大同为目标;以仁行仁之王道思想,即一统之表现。然则一统须以统一为辅,亦即反正 须以拨乱为始。一统与统一既有高下……则‘统一’寓于‘一统’之中,自可知矣。”我们 也可以说,在“大一统”概念中,政治版图的“统一”是其途径,而“天下大治”则是其最 终目的,政治上的“统一”是“大一统”理想状态的先决条件。统一格局有利于加强中国各 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技水平,有利于促进社会安宁。
——据《隋书》 关注点:依据材料,列举隋文帝“开皇之治”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评价其积极影响。
(2)唐朝的治边政策和民族交融
情境设问:通过右图和教材内容,了解唐代的疆域概况,列举唐代针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采取的政策以及成果。结 合阅读材料,分析这些治边政策的积极影响,理解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关注点:结合教材学习聚焦,你认为研究甲骨文具有哪些史料价值?
材料五 古代中国对夷夏的区分还有其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在长期的过程中形成了一 种重文化而非重种族的区分标准。孔子都没有把夷当作异类,甚至认为,只要“君子 居之,何陋之有”?孟子说,舜是“东夷之人”(按:上古时代,炎黄族群和东夷族 群长期竞争),而周文王是“西夷之人”,可是他们都在“中国”(指华夏地区)行 仁政,就都成了圣人。其一是,夷变夏和夏变夷的事例太多。……其二是,夷夏之间 的交往和婚姻很多。晋文公的母亲无疑是夷狄,可是又姓姬,与周王和晋君都同姓, 所以这一支戎在历史上可能与周有血缘关系。由于这两种情况,人们很难以种族或血 统来确指谁为夷谁为夏。于是文化上的先进与落后自然地就成了区分夷夏的标准了。 以文化为标准的夷夏观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这对中国以后的历史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初中历史教育中史料教学的意义和策略

初中历史教育中史料教学的意义和策略
将整理好的史料呈现给学生, 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史料内容

分析史料
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 式,帮助学生分析史料的背景
、内容和价值。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 和总结,形成对历史事件的完
整认识。
实施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史料的阅 读、分析和理解能力。
作业评价
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 识的掌握情况。
考试评价
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评估教学效果。
05
史料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史料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确保史料的来源可靠
选择来自权威出版社、学术机构或专业研究者的史料,避免使用 来源不明的材料。
验证史料的真实性
通过对比不同史料、查找原始文献或利用专业数据库等方式,验 证所选史料的真实性。
03
史料教学的策略
选择适当的史料
确保史料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选择来自可靠来源的史料,如学术著作、官方文档、历史档案等 ,以确保学生接触到的是真实可信的历史信息。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易于理解、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 史料,避免过于晦涩难懂的内容。
反映历史的多样性
选择能够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史料,帮 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的多样性。

从课堂案例中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方法和效用

从课堂案例中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方法和效用
现 《 课标 》对史料教学也高度重视 ,并提出了全面、具体的建议和 深 的认识 和理解 。 要 求 。如在 必修 I 的课 程 目标 中提 出 : “ 学 习搜 集历 史上 有关 政治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 “ 大道从简” ,反映到教学上 ,最高的境界 活动方面的资料 ,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希望借助史料的 就 是要 清晰 ,换 句话说 ,铺 陈 、附加 的东 西太 多 了 ,一 节课 是承 受 搜 集 、分类 、运用 等多 种形 式 的史料 教学 活动 ,以引导 学生转 变历 不 了 的 ,史料 过 多过 杂 ,用的不 好 ,反而 会 削弱教 学效 果 ,这也 体 史学 习方式 ,改 革传 统 的教学 模式 ,培养 学生 的探究 能力 。 现 了史 料运 用 的关联 性原 则 。史料 的运用 一 旦与教 学 内容脱 节 ,或 史 料教 学 的重要 性更 体 现在 高考 的试卷 要 求 中。在 对近 几年 的 与 教学 目的关联 不大 ,在 学生 对历 史 的理解 和判 断 中发挥不 了有 效 高考 进行 分析 发 现 ,作 为一 种重 要 的能力 考查 标准 ,历 史学 科一 个 作 用 ,不 能引发 探究 活动 和学 生 的有效 思考 ,就 失去 了其应 有 的价
是 史料 。
界 不得 了,富 的富得 不得 了,穷 的穷得 不得 了,不造反 不得 了” 。
人 类对 历史 的认 识 和研究 离不 开 史料 。我 们通 常说 的史 料 ,就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二是这样一段史料: “ 中国自成同以来,经粤匪扰乱 ,内虚外感, 是 指那 些在人 类社 会 发展 过程 中所 遗 留下 来 的 ,并 帮 助我们 认识 、 纷至迭来,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当时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首先介绍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分析了当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现状。随后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最后对该教学模式进行评价与展望。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核心发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通过本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历史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导向、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教育理念、教学现状、教学模式探索、教学实践、案例分析、评价、展望、总结、研究建议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初中历史教育作为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史料教学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传统的史料教学模式存在着内容枯燥、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缺乏互动性等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史料教学模式备受关注。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合作性思维、沟通性思维等,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

能力,使其具备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和创新的能力。在这一背景下,

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初中历史史料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成为当前史料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模式,旨

在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史料教学改革提

供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通过本研究,将有助于丰富初中历史史

数学史融入小学教学案例设计与解析论文

数学史融入小学教学案例设计与解析论文

数学史融入小学教学案例设计与解析论文数学是人类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种文化, 是人类文化开展中的一个重要标志[1]。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对小学生之于课程的认知具有深远的影响, 教师要仔细认真地研究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材, 对课堂教学负责。不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讨厌”的想法。假设其带着厌恶的心理被迫在数学学习上投入时间和精力, 这样是不符合我们的素质教育思想, 对学生的成长也有不利影响。那抽象理性的数学跟详细感性认知的小学生之间该用什么桥梁来联系呢?研究说明, 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融入数学史料就是一种可行的做法。这也符合我们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教育理念。

数学史是数学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数学史之于数学教学的价值早在19世纪就被一些西方数学家所认识。1972年, 在英国埃克塞特 (Exeter) 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 成立了数学史与数学教学关系国际研究小组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 简称HPM) 。1976年, HPM开始隶属于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 (ICMI) 。其中就有一个工作小组负责如何纳数学史为一种数学工具, 也就是:在数学课程中, 试着为数学史寻求一个定位。这样的研究群组目的是结合数学史与数学教学, 以便提升数学教育的成效。

数学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思想, 熏陶学生不畏困难的性格等都有重要的作用。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设数学史课程, 而且大都从培养爱国主义的狭隘天地转向为培养能力和思想。从数学史可清楚看出, 无论是数学的概念还是数学的运算、规那么等都是由于现实世界的实际需要而形成的。数学是

史料教学构建初中历史问题解决式课堂

史料教学构建初中历史问题解决式课堂

史料教学构建初中历史问题解决式课堂【摘要】

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问题解决式课堂也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历史能力。本文将重点探讨史料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初中历

史问题解决式课堂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史料教学和构建问题解决式

的课堂。通过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两种教学方法

的实际应用效果。结论部分将着重讨论史料教学和问题解决式课堂的

结合,以及对学生历史能力提升的影响。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

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和成果。通过史料教学和问题解

决式课堂的结合,可以为初中生打开更加广阔的历史学习之门。

【关键词】

关键词:史料教学、初中历史问题解决式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历史能力提升、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

1.1 史料教学构建初中历史问题解决式课堂

初中历史问题解决式课堂则是在史料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在课堂

中设立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

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

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构建初中历史问题解决式课堂,可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

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

史料教学构建初中历史问题解决式课堂是有效推动历史教育改革

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它将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历史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历史能力的全面提升,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

础。

2. 正文

2.1 史料教学的重要性

史料教学是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有感

读《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有感

[2014/1/68:09:16|by:13韦学翠]

近年来,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教育教学理念,史料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实践中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案例,由何成刚等主编的《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遴选了30个优秀案例,这些案例交织着融会贯通的教学智慧.

为了使我们充分理解案例的精华,每个案例除完整叙述过程设计外,还提供了背景分析、史料运用解析、教学反思等.“背景分析”

着重说明教学设计的原委和作者的基本设想;“史料运用解析”重

在说明运用每段史料的目的与方法,以及史料的可信度与说服力;

“教学反思”则超越经验谈理性认识,或提出其他的可能,以拓展思

维的空间.

我对案例8:构建有灵魂的历史课堂——以《洋务运动》为例这

个课例非常感兴趣.这篇案例是由广东省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的袁晓

勇老师提供的.课例的设计新颖、巧妙!用了12个问题分三部分来

解读洋务运动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所发挥的作用.

第一部分:“风雨如晦,寒气破晓”.通过分析“中国历史时期经

济发展曲线图”、“晚清大事年表”说明洋务运动产生的历史大背景:鸦片战争对于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这种经济的变迁不仅是近代

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重要内容,也为洋务运动的开始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被动中开始,自觉中进行.”主要说明洋务运动在经

济层面上的成就及意义,为了说明这个主题,这位老师出示相关的数

据材料:洋务运动活动内容之一:以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

创建的一系列军用工业.洋务运动活动内容之二:洋务派创建的民用

工业.然后问题导引:上述材料反映出洋务运动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通过两则材料的阅读让学生认识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通过问题的设

置使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变化和不同时期的特点,最终的归结点是洋

务运动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所带来的影响.接着继续呈现“中国历

史时期经济发展曲线图”、“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图”.问题导引:进

入近代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晚清财政税

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洋务运动所带来的近代工商业发展,成为近代经济新的推动者.

第三部分:“荣辱由战,功绩在远”主要说明甲午战争的战败并没有也不意味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反而促进了洋务运动的深化和发展.

为了突破本环节的教学,老师分别用了四则史料来阐述:史料1:王韬

对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统治下的香港的品论;史料2:甲午战

争后的李鸿章和张之洞的反思;史料3:甲午战争后洋务派经济思想

的转变;甲午战争后私人工矿企业.每出示一则史料后面便有问题的

导引.对史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是引导学生评价洋务运动,将

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理解.

我不禁为袁老师的这节案例课拍案叫绝!

这是一节多么有历史厚重感的课!老师的专业素养很高,上出来

的课有历史的味道:他给我们呈现了洋务运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那如果是我们普通老师上这节课,会怎样呢?只会有知识点的呈现:

今天我们要学洋务运动,要了解它发生的时代背景;要掌握它前期和

后期的口号,本节课重点是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建的重要的军用工业、民用企业,最后还要记住洋务运动的影响.还分消极影响和积极

影响.幻灯片稀里哗啦的闪过,问题简单的罗列,当堂背诵、做练习.

历史本来是多么曲折、复杂的呀,被我们上的这样单调乏味.失去了

历史本来的面目!而袁老师却通过大量的史料给我们还原了那鲜活、有血有肉的历史.这就是史料教学.历史教学就要尽量突出史料教学

的特点.突出史料教学,给学生以最基本的认知,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

导向之一.

这节课的设计独具匠心:体现在选取合理的史料去论证历史,材料的呈现准确、科学;并且选取和联系一些相关史料,从不同角度解读

历史,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问题的设计有启发性.层层铺排,一

步一步引领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整合史料,研究历史问题,围绕着洋

务运动对于中国经济结构变迁的角度来设计历史,力求通过合理的使

用史料去展现洋务运动的一个侧面.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有自己的“灵魂”!事实上每节历史课都要有自己的“灵魂”,要用史识统领史料.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如果说史料是“肉体”,那么史

识就是“灵魂”.本节课老师的设计意在用“洋务运动对于中国近代

经济结构变动”的意义来统领史料.进而让学生明白洋务运动是“中

国人”对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一如今天的改革开放.都是中华民

族仁人志士为了追求民族独立、解放、富强的努力!

读完案例,我掩卷沉思:怎样合理的使用史料教学构建有自己灵魂的历史课堂?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实践的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