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民生产、再生产的核算
第三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三种生产理论一、三种生产理论概述(一)环境社会系统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二者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在这三种交流关系中,物质流动是最基本的,它是另外两种交流的基础和载体。
环境社会系统依据物质运动基础,进一步可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即物资生产子系统、人口生产子系统和环境生产子系统。
1、物资生产:即劳动生产,是指人类利用技术手段从环境中索取自然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所需物资的总过程。
基本参量:(1)资源利用率,指的是将从环境中索取的资源和从废弃物中取得的再生物转化为产品的比例。
资源利用率高,则意味着在产出同等产品时,从环境中索取的资源少,加载到环境中的加工废弃物也少。
(2)产品流向比,指提供给人口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与环境生产的产品的比例。
(3)社会生产力,对应于生产产品的总能力。
2、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既包括人口的再生产(繁衍、生育),也包括人口在其生存过程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费。
基本参量:(1)人口数量(2)人口素质(3)消费方式3、环境生产:是指环境在自然力作用下消纳污染(生产加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和产生出自然资源(生活资源如风景,生产资源如森林、水源、矿产等)的总过程。
基本参量:(1)污染消纳力(2)资源生产力(二)三种生产之间的关系见书中第18页图2—1人与环境系统概念模型1、人类对世界系统(环境社会系统)的认识历程:(1)古代文明时代:人类与自然浑然一体,是自然的一部分,世界系统实际上就是自然生态系统,就是自然环境。
三种生产之间,主导作用是环境生产,人口生产与物资生产能力都非常小,包含在环境生产中。
(2)农业文明时代:A、早期阶段,人口生产仍未在世界系统的运行中体现出来;B、中期阶段,人口生产虽得以体现,但仍作为物资生产的一部分。
C、晚期阶段,人口生产系统逐渐发育成独立的系统,并从物资生产系统中脱离。
第三章 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
(1)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作用的方式不同,相应地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二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2)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和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通过扩大生产场地、添加原有技术水平的机器设备、增多劳动力投入等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实质就是单纯以数量的增长速度为中心,即单纯数量扩张型的增长方式。
(1)两大部类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制造消费资料部类所占比重逐渐下降,制造生产资料部类所占比重逐渐上升;
(2)农轻重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农业比重逐渐下降,工业比重逐渐上升;工业中的轻工业的比重逐渐下降,重工业比重逐渐上升;
(3)传统与新兴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传统产业逐步被新兴产业所代替,新兴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
(3)广义的产业结构,是将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综合起来加以考察,通常划分为三次产业,形成一、二、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一般来说,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
7、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是怎样的?
各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总的来说,呈现出逐步优化升级、由低级向高级逐渐演进的趋
12、怎样考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速度就是一定时期内物质资料生产和劳务发展变化的速率。它通常以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总量指标的增长率,以及按人平均的增长率来表示。国民生产总值是国际上通常使用的反映一国经济增长水平和经济活动总成果的重要综合性经济指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它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种中间消耗的价值。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国外净要素收入后的社会最终产品价值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就构成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
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以了解其经济发展水平和趋势。
经济增长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和幅度。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及意义国民经济核算是一种综合性的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各个经济部门的生产、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等情况进行测算和统计,得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
通过国民经济核算,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情况,从而为决策者提供重要参考。
国民经济核算有四大基本核算表,分别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表、国内分配核算表、国民收入核算表和用途核算表。
这些核算表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统计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它也可以帮助企业评估自身的经营状况,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此外,国民经济核算还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来源,用于分析经济现象和探讨经济理论。
二、经济增长的定义及影响因素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
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幅度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
经济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内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力素质、技术创新、投资水平和制度环境等;外部因素则包括国际贸易、外资流入、自然灾害等。
劳动力素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素质越高,其经济增长的潜力就越大。
技术创新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出质量。
投资水平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投资的增加可以提高资本存量和生产能力。
制度环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健全的制度可以保护产权,并提供稳定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投资的增加。
三、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民经济核算是评估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通过国民经济核算,我们可以得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水平和增长速度。
第三章 “两种生产” (《人口资源与环境学》PPT课件)
先进的生产工具不仅大幅度替代人力,而 且极其深刻地进入人类脑力劳动领域,越来 越普遍地替代着人类脑力劳动,推动着社会 生产力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生活资料再生产
(一)生活资料再生产的概念与相关解释 生活资料亦称消费资料或消费品,指为满
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而生产出来的社 会产品。
生活资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两种生产”的思想最早在马克思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物质资料“首先作 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 的材料、对象和工具”。
“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 全部人类历史 的第一个前提”:马恩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 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 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 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社会过 程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进行的,而且“这 些物质条件同时也是各个个人在他们的生活 的再生产过程中所处的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承 担者” 。由此,马克思提出了作为“有生命 的个人”既是社会生产的承担者,又是社会 关系的承担者的人口思想。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中,对“两种生产”理论进行了高度归纳性 的阐述。
恩格斯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 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 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 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 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 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
二、“两种生产”思想的要义
“两种生产”的关系在《家庭、私有制和 国家的起源》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发,恩格 斯说:
生活资料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衣食住行用”等物质需要是人类日常生活 不能离开的生存资料。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劳动力是人体的机能, 人们只有消费了一定的生活资料后才能生产出劳 动力来,因此劳动力的价值可以通过一定数量的 生活资料表现出来。 • 因此劳动力的价值等同于生产劳动力价值的生活 资料价值,由三部分组成:
a、维持劳动者本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者养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c、为提高劳动者素质需要而花费的教育和训练费用。与其 它商品相比较,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规定包含着历史的和道 德的因素。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剩余价值既不能从流通中产 生,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
(三)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身体 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 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第一,劳动者在法律上具有人身自由,有权 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第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 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第一节 剩余价值和生产
一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或条件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资本最初总是表现 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具体的物。但是,货币和物 本身并不就是资本。
货币在什么条件下转变为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 的前提或条件是什么?
(一)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的区别
普通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 首先,流通形式不同。 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交换的媒介作用, 其运动形式是: W( 商品 ) 一 G( 货币 ) 一 W(商 品); 而作为资本流通的货币,其运动形式是: G(货币)一W(商品)一G(货币)。
二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 ⑴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劳动过程是劳动 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 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 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复习-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积累一.资本主义再生产1.社会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简单再生产: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实现条件: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3.扩大再生产: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VS.简单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因素和基础.4.从再生产中看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1)不是资本家养活工人,而是工人养活资本家。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劳动创造的。
(3)工人阶级即使在劳动之外也是从属资本的.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资本积累: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来源。
2.商品所有权规律: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基础的占有规律.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是以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的结合为基础的4.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生产的产品,而劳动者反而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
所有权对资本家来说表现为无偿占有别人劳动产品的权力,而对工人来说则表现为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
5.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1)在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积累量由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和消费的比率来决定的.(2)在剩余价值分为消费和的积累比率一定的情况下,积累量由剩余价值量决定。
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②劳动生产率的高低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的大小④预付资本的多少第二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一.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1.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2.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关系3.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它的提高以个别资本增大为前提。
4.资本积聚:单个资本直接通过积累而在价值形式和生产要素形式上都扩大起来。
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基础,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国民生产再生产的核算
国民生产再生产的核算一、引言国民生产再生产的核算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统计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国家经济的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为制定经济政策和进行经济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国民生产再生产的核算进行介绍和解析。
二、国民生产再生产的概念国民生产再生产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各个社会经济集团之间以及个人之间进行的生产再生产活动。
它包括了生产领域、经济组织、经济主体和经济活动等方面。
国民生产再生产的核算是以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为基础的,通过对各个生产部门的生产活动和支出进行统计和调查,进而计算出国家的GDP。
三、国民生产再生产的核算方法国民生产再生产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生产法核算、收入法核算和支出法核算三种方式。
1. 生产法核算生产法核算是以各个生产领域为划分的核算方法,根据生产的物品和提供的服务的增加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
生产法核算通过对各个部门的生产活动进行统计和调查,包括农林牧渔、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旅游、金融、房地产等部门。
2. 收入法核算收入法核算是以收入来源为划分的核算方法,通过对国内居民和境外居民的收入来源进行统计和调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
收入法核算包括了工资性收入、利息收入、股息收入和房地产租金收入等方面。
3. 支出法核算支出法核算是以支出用途为划分的核算方法,通过对国内居民和境外居民的各项支出进行统计和调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
支出法核算包括了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出口净额等方面。
四、国民生产再生产的核算指标国民生产再生产的核算指标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劳动生产率等。
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国民生产再生产核算的核心指标,它代表了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1)
20
产品部门划分的方式
• 产品部门分类也可参照“产业部门”分类 标准中有关部门的名称来确定产品部门, 并根据分析需要和核算条件来确定产品部 门划分的粗细程度。 • 但仍应注意到,“产品部门”与“产业部 门”是两种既相似、又不同的部门分类方 法。
21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续)
• 因产业部门与产品部门口径之不同,分为:
24
11
• 投入产出表将使用结构表与投入结构表巧妙地 叠合在一起,整合为一张表。 • 行方向的中间使用部分与列方向的中间投入部 分记录的是相同的数据,并要求采用相同的分 类,但行列却有不同的解释 • 投入产出表所记录的数据可分为三类 • 1、中间流量数据,反映各部分间的投入产出 关系。 • 2、各部门最终使用数据。 • 3、各部门最初投入数据。 • 投入产出表反映了各种产品的生产与用途,根 据投入产出表,可以清晰地了解产品是如何生 产出来的以及都用到了何处。
投入产出表的优势 • 投入产出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多部 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 投入产出表通过其多部门结构,简洁 明了地揭示了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 的关联关系。 • 如果要增加1亿元第三产业的总产出 ,对整个经济体系而言,需要增加 多少第一产业产品的供应??
16
第二节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
•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 • 投入产出表中的价格
9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思路
• 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 品之间的生产和使用关系 。 • 投入产出表中的行向,表示使用去向,分 为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两者之和为总产 出 • 中间使用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的产 品被用于中间消耗的部分 • 最终使用是指被用于最终消费、投资和出 口的部分
10
• 投入产出表的列向,表示投入,是指各部门 在生产货物和服务时的各种投入,包括中间 投入和最初投入,两者之和就是总投入。 • 中间投入又称中间消耗,是国民经济各部门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用的各种原材料、燃 料、动力及各种服务的价值。 • 最初投入指增加值各要素的投入,包括固定 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生产税 净额。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经济人完全信息需求供给需求函数供给函数需求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内生变量参数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弹性点弹性弧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替代品互补品恩格尔定律市场市场界定市场范围市场机制套利第二章:效用基数效用序数效用边际量总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消费者均衡商品的需求价格保留价格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 MRS递减规律预算线价格—消费曲线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补偿预算线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商品不确定性期望效用第三章:生产者交易成本生产函数生产要素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短期(生产论)长期(生产论)不变投入可变投入 TP AP MP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递减规律等成本线等斜率扩展线规模报酬规模经济第四章: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总成本企业经济利润正常利润短期成本长期成本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外在经济外在不经济第五章:市场行业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的需求曲线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收支相抵点停止营业点生产者剩余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减行业消费者统治第六章: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自然垄断垄断厂商需求曲线垄断厂商收益曲线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垄断竞争市场生产集团虚构的产品差别垄断竞争产商需求曲线理想的产量多余的生产力非竞争价格寡头市场纯粹寡头行业差别寡头行业古诺模型古诺均衡斯威齐模型博弈论占优策略占优策略均衡博弈均衡纳什均衡无限重复博弈有限重复博弈卡特尔托拉斯第七章:边际生产率分配论引致需求完全竞争厂商买方垄断厂商卖方垄断厂商边际产品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第八章:保留自用价格扩展线土地的“自然供给”要素的服务价格要素的源泉价格地租租金准租金经济租金欧拉定理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第九章:局部均衡一般均衡瓦尔拉斯定律拍卖人超额需求函数自由物品经济物品不动点定理第十章: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标准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条件契约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转换率MTR 社会福利函数社会无差异曲线不可能定理市场社会主义兰格模型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免费乘车者寻租活动反托拉斯法外部影响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科斯定理私人物品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集体选择公共选择理论决策成本外在成本工资效率第十二章:国内生产总值 GNP 名义GNP 实际GNP GDP折算指数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流量存量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重置投资净投资总投资政府采购转移支付净出口间接税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储蓄—投资恒等式增长率经济周期实际GNP趋势线产出缺口通货膨胀消费价值指数生产价值指数人生资本第十三章:均衡产出非计划存货投资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棘轮效应示范效应永久性收入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加速数第十四章:自主投资自主性投资资本的边际效率投资的边际效率托宾的”q”说 IS曲线货币的需求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流动性偏好陷阱 LM曲线凯恩斯区域古典区域中间区域 IS—LM模型商品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十五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挤出效应货币幻觉凯恩斯极端古典主义极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第十六章: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摩擦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奥肯法则公债自动稳定器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功能财政周期平衡预算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基础货币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道义劝告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第十七章:利率效应实际余额效应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生产函数潜在产量劳动市场均衡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萧条模型总供给曲线货币中性第十八章: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金本位制国际贸易政策汇率倾销未抵消影响的外汇干预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法定贬值管理浮动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净投资收入购买力平价PPP 一价定律实际汇率马歇尔—歇纳条件丁曲线回荡效应资本完全流动BP曲线内部均衡外部均衡 CF资本项目结余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以邻为壑的政策竞争性贬值菲利普斯曲线第十九章: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不稳定原理资本深化资本广化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库兹涅茨的倒U字假说加速数乘数—加速数模型经济周期绝对趋同条件趋同索洛剩余 AK模型第二十章: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消费价格指数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超级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平衡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瓶颈现象瓶颈式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工资—价格螺旋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螺旋价格调整曲线动态总需求曲线动态总供给曲线牺牲率异端稳定计划痛苦指数希柏斯模型第二十一章:其他流派理性预期自然率假说李嘉图等价模型菜单成本效率工资第一章:1、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2、马克斯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4、简述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基本关系?第二章:1、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2、怎样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论述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形式?5、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和管理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第三章: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2、货币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纸币流通量又是怎样决定的?3、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意义是什么?第四章:1、概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2、说明资本积累的动因及影响基本积累的因素,并比较资本积累与积聚、资本积累与集中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第一节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一、投入产出核算概述(一)投入产出方法投入产出方法,又称投入产出分析(input—output analysis)、产业关联方法、部门联系平衡法,是以产业(部门)为单位,从数量上研究经济系统内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投入、产出关系),并进而分析国民经济结构及其变动的内在原因和影响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体系。
它是从宏观角度出发,把国民经济分成若干互有联系的产品部门,并运用线性代数方法,借助计算机来模拟社会生产过程和国民经济结构,综合分析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和重要的比例关系。
可以看出,投入产出是一种分析经济体系的结构、经济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和相互影响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方法不是单独分析经济部门,而是将经济部门置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环境中,通过其相互关系来分析其运行状态、所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并进而分析经济总体的运行状况。
投入产出核算是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核算的延伸和发展,它侧重于中间产品的核算,能提供更为丰富、详细的信息,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实物流量核算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二)投入产出方法的产生与发展俄裔美国经济学家W·列昂惕夫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研究的基础上,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方法,他利用国情普查资料编制了美国1919年至1929年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了美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均衡问题,并于1936年发表了投入产出分析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结构中的投入产出关系》,标志着投入产出方法的诞生。
1941年里昂惕夫发表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 1953年里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进一步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
由于对投入产出方法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荣获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入产出方法最早在二战期间开始应用:美国政府根据战争的进程,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飞机装备的保障及物资需要,即钢铁工业的发展及进口需要,劳动力和设备的保证等。
国民经济核算各章名词解释整理
国民经济核算各章名词解释整理1.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开展,觉察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效劳的重要信息资源。
2.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依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根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根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依据生产产品或效劳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
4.经济流量是反映肯定时期内全部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含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
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5.要素价格是依据劳动酬劳、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6.根本价格是依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
7.生产者价格是指生产者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包含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的生产税净额。
8.购置者价格是指购置者购置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9.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和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
1.货物指的是物质产品,也即有形的商品,例如粮食、面粉、煤炭、机器等有形商品。
效劳是指无形的商品,并且其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同时发生的,一般情况它不能被储存。
2.固定资产折旧指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因生产活动使用固定资产而耗损的固定资产的价值。
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价值转移。
3.市场产出是指以盈利为目的并在市场上完成的生产产出,其特点是由市场供求决定规模和价格。
第三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3、国民生产净值(NNP)
含义:国民生产净值是指国民生产总值扣除固定资产 耗费(即折旧)后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
它是全社会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之和,反映了一定时 期内整个国民经济新创造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规模。其内 涵相当于MPS中的国民收入,即它们都是指活劳动创造的 价值,但国民生产净值的计算范围大于MPS中的国民收入。
⑷ 国民生产总值是以货币为计量尺度,必然受到价 格因素影响,生产同样的产品,当年价格高,则国民生 产总值高,当年价格低,则国民生产总值低。因此必须 剔除价格因素,以便真实反映当年的国民经济活动水平。
⑸ 国民生产总值存在着估算成分,如家务劳动收 入、居住自有房屋的租金收入等都是估算出来的。这样 势必影响国民生产总值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SNA指标体系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 均国民生产净值和人均国内生产净值都可以用来衡量居民福利水平。
(4) 基于衡量范围的差异,两套指标体系的量存在着差
别,无法进行直接比较。其间的区别可用以下表格说明:
表6.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产品(劳务)的价值构成
物质生产部门
非物质生产部门
国民收入〈社会净产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社会总产值-中间消耗-折旧
优点:国民收入指标不包含社会总产值中重复计算的部分,其数量的增减 能够真正反映出一国物质生产部门经济实力的增减和经济效益的变化。 缺点:国民收入指标衡量范围过于狭窄,同样没有将五大物质生产部门 之外的其他社会部门的生产性劳务计算在内,因而无法完全准确地反映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另外,国民收入也不能反映物质 产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
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 从价值形态考察,即为社会总产值。
新编《会计学原理》—李海波课后习题答案
李海波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第16版)课后练习答案第一章总论1、什么是会计?它有什么特点?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个特点: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单位;2、会计所反映的数据资料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完整性;3、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相结合;4、会计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2、什么是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
3、会计的任务是什么?什么是会计的首要任务?会计的任务是根据会计的职能和作用而规定的。
主要有三个方面:1、加快会计核算,真实、正确的反映会计信息;2、严格会计监督,维护会计法规,控制生产活动全过程。
3、加强企业目标的考核与分析,发挥会计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加强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任务4、什么是会计的对象,为什么说会计的对象也就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与监督的内容。
即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构成,概括了各种经济活动。
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因此会计所要反映和核算的只是能用货币表现的那部分经济活动的内容。
所以说会计的对象也就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5、什么是资金循环和周转?举例说明工业生产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循环和周转的过程,两者有何不同?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货币资金一次不断改变其形态,成为资金循环,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成为资金的周转。
工业生产企业: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商品流通企业:购进过程——销售过程;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6、会计核算有哪些专门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会计分析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资料分析利用。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
3-1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其主要经济活动内容是什么?解答: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包括生产、分配和使用等基本环节。
3-2简述国民经济循环过程中流通与生产的关系。
解答:在国民经济循环过程中,流通本身就属于生产。
理论上说,一般商品在由生产转入使用的过程中都必须经过市场流通,但服务产品的流通过程具有特殊性。
服务产品的存在形式就是活动本身,与那些具有外在形式的物质产品不同,服务产品通常具有不可贮存、不可位移的特性,其生产过程必须与使用过程同步进行,故不存在独立意义上的商品流通过程。
换言之,服务的直接生产过程不仅与使用过程融为一体,而且与流通过程也是融为一体的。
3-3国民经济生产核算的范围应该如何界定?解答:依据国民核算的主体原则,国民经济生产核算只须考察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也即以常住生产者为其核算主体。
“综合性生产”观念所界定的国内生产范围囊括了第一、二、三产业的全部领域。
在实际界定国内生产的范围时,还需要补充并遵循市场性或社会性规则。
3-4试从国民经济核算关于生产范围界定的角度说明,为何居民购置并自用的车辆和冰箱等属于耐用消费品,而居民购置并自用的住宅却属于固定资产?解答:居民购置并自用的住宅却属于固定资产,原因在于更为客观地衡量国内生产、居民消费和社会福利的实际水平。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生活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存在着差异,在进行有关指标的国际对比或历史对比时,需要通过这种方式保持资料的“可比性”,满足经济和福利分析的实际需要。
3-5简述理解国内总产出的概念及其构成。
解答:国内总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总体的全部产出之和。
国内总产出的实物构成可从不同角度考察:从产品形态看,它包括货物与服务;从实现方式看,它包括商品与非商品;从经济用途看,又包括生产资料与消费品,或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从价值的角度看,国内总产出又是一定时期内经济总体生产的各种产品的完全价值之和。
其价值构成为:生产资料转移价值c,包括劳动手段转移价值c1劳动对象转移价值c2;活劳动新创价值,包括必要劳动价值v 和剩余劳动价值m 。
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的均衡
主要内容
• 消费、储蓄与投资; • 国民收入的决定; • 乘数原理。
4
第一节 消费、储蓄与投资
1、总需求与均衡产出; 2、消费函数; 3、储蓄函数; 4、投资函数
5
一、总需求与均衡产出
总需求是指经济中对商品需求的总量。它 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 与出口(X)等。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 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即 GDP、NDP、NI、PI就都相等。
7
二、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是指 居民的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变量之间的依 存关系。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 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快。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消费函 数或消费倾向(Propensity to consume)。 可以写为:
AD C I _ G
(C cTR I0 G ) c(1 t)Y 32
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均衡条件:Y=C+I+G
消费函数:C (C cTR) c(1t)Y
投资函数:I=I0
政府购买:G G
均衡国民收入:
_
Y C cTR I0 G
C=f(Y)
8
两个重要概念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1单位收入 中所引起的消费的增加量。可用公式表示为:
MPC C 平均消费倾Y向(APC)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 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可用公式表 示为:
APC C Y
9
消费函数的特点:第一,无论收入为多少,消费 总是为正数,即存在一部分自发消费(Autonomous consumption);第二,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 加,但不如收入增加得那么快。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至第四章学习指导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至第四章学习指导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一、投入产出的概念产品生产的技术过程是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投入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
中间投入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也称为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具体说来就是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产出分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大类,中间产出就是中间产品,它与中间投入相对应,当某种产品被用作中间投入时,它也就是中间产品;最终产出就是最终产品,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和净出口。
二、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如果投入产出表采用实物计量单位,它就是一张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如果采用货币计量单位,就是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不受价格影响,能更直接地反映部门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但由于实物计量单位受制于产品质的差异,这使得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要受价格变化的影响,但它保证了投入产出核算内部以及投入产出核算与其他核算之间采用同一种计量单位,它是国民经济核算所需要的投入产出表。
以下主要涉及的是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简化的产业部门投人产出表由四个象限构成。
这四个象限的内容各不相同。
第I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第Ⅱ象限主要反映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包括消费、投资、出口的结构和最终产品的产业部门结构。
第Ⅲ象限主要反映各部门增加值分配或最初投入构成情况。
第Ⅳ象限一般认为主要反映再分配关系。
第Ⅰ、Ⅱ象限连接在一起,通过各横行反映各产业部门的产品分配和使用去向;第I、Ⅲ象限连接在一起,各级别反映各产业部门在生产中的投入和来源,也反映生产过程的价值形成。
三、投入产出表中的几个基本平衡关系投入产出表中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平衡关系式。
1、从纵向看,中间投入十最初投入=总投入。
2、从横向看,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3、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4、第Ⅱ象限的总量=第Ⅲ象限的总量。
《国民生产核算》课件
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帮助政府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应对经济波动。
03
评估经济绩效
国民生产核算通过对生产活动的效益和效率进行评估,可以反映出一个
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绩效,为改进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
供参考。
国民生产核算的基本原则
国民经济原则
以国民经济为整体,全 面核算各种生产活动和
生产要素。
权责发生制原则
要点二
GDP计算方法
GDP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 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收入法是从 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将提供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和 折旧等纳入计算;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一定 时期内全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支出总量。
国民储蓄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总结词
国民储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 期内居民所积累的财富总额,包括金 融资产、非金融资产和对外净资产。 计算方法为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最终消 费支出。
详细描述
国民储蓄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 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制定 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通过计算国民 储蓄,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 济实力和发展潜力。
日本国民生产核算体系
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全面反映日本国内生产 总值及其构成的核算体系。
中国国民生产核算体系
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全面反映中国国内生产 总值及其构成的核算体系。
国际间国民生产核算的差异与趋同趋势
差异
各国在核算范围、核算方法、数据采集 和发布等方面存在差异。
VS
趋同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比较的需要, 各国国民生产核算体系正在逐步趋同。
永续盘存法
通过估算新增固定资产和折旧 来计算国民投资。
第三章国民生产、再生产的核算
第3章 国内出产与国民收入核算一、简答题1.试述社会最终产物与企业最终产物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工、农业企业(工厂与农场)自产自用的原材料,对于相应企业总产出的计算别离会起什么作用?3.工农业总产出〔C V M ++〕中物质消耗C 是过去出产的,本期出产的,或过去本期出产的兼而有之,试说明理由。
4.比照总产出、净产出而言,增加值十分重要且应用广泛,试从增加值的价格构成〔1C V M ++〕的角度说明其理由。
5.在我国鼎新开放、大量引进外资的情况下,我国的国内出产总值和国民出产总值孰大孰小?为什么?用什么方法才能取得平衡?6.试比较国内总产出、国内出产净值和国内出产总值的定义及所能反映的经济内容,三者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7.为什么说国民经济各部分的增加值之和,等于社会最终产物〔含劳务〕的完全价值?试从理论上加以阐述。
8.SNA 的中间消耗概念与MPS 的物质消耗概念有何不同?按出产法计算国内出产总值,应如何正确确定此中间消耗。
9.国民产值计算的三种方法――出产法、分配和支出法各有什么特点,不同部分应采纳何种计算方法。
10.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再SNA 、MPS 核算体系中各有什么特点和表示。
二、单项选择题1.下面各项中没有纳入出产核算范围的是〔 〕。
A 农民自产自用粮食 B 房屋 C 居民家计活动 D 房屋租赁2.出产核算的国土原那么和国民原那么的共同点是具有不异的〔 〕属性。
A 常住属性 B 非常住属性 C 基层属性 D 非基层属性3.在出产核算中需要做虚拟核算的是〔〕。
A市场产出 B非市场产出C主要是市场产出,也有少局部长短市场产出D主要长短市场产出,也有少局部是市场产出4.国民经济出产与使用核算的核心内容是〔〕.A、资产负债核算B、国际出入核算C、国内出产总值核算D、资金流量核算5.某地域GDP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那么该地域中间投入总值为〔〕.A、5600亿元B、3600亿元C、800亿元D、1600亿元6.某地域1996年有关收入分配的统计数据为〔单元:亿元〕:劳动者报答300,出产税160,出产性补助160,固定资产损耗80,营业盈余120,那么该地域GDP为〔〕.A、520亿元B、600亿元C、800亿元D、480亿元7.GDP是一国或一个地域的全部〔〕在一按时期出产的最终产物价值之和.A、机构单元B、常住单元C、底子单元D、基层单元8.在出产单元的出产核算中,只能从它出产的〔〕构成上划分中间消耗和增加植.A、产物实物B、最终产物C、产物价值D、劳务9.在出产核算中,出产税除了各种利前税之外,还应包罗〔〕.A、所得税B、调节税C、奖金税D、增值税10.效劳是提供无形产物,其特点是〔〕.A、出产和使用同时进行B、可以屡次交换C、无法计算产出价值D、无法计算增加值11.在SNA中,拥有资产承担债务,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元从事交易的经济实体是〔〕.A、物质出产部分B、机构单元C、财产活动单元D、财产部分12.一按时期一国或地域提供全部使用的货物和效劳总量是〔〕.A、国内出产总值B、总供给C、社会总产物D、国内出产净值13.一按时期出产产出包罗〔〕.A、原材料库存价值B、在成品期末期初价值差额C、期初在成品价值D、期末在成品价值14.以下哪项属于收入法增加值的统计内容〔〕.A、增值税或营业税B、生活价格补助C、所得税D、设备普通调养费15.从总供给和总需求出发如何理解出口〔〕.A、国外供给B、国内需求C、国外供给和国内需求D、国内供给和国外需求16.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出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A、统计在工业总产出之中B、不统计C、统计在建筑业总产出之中D、统计在房地财产总产出之中17.新核算体系的出产范围是〔〕.A、所有货物的出产B、所有有酬劳动者提供的效劳C、所有货物的出产和有酬劳动者提供的效劳D、所有货物的出产及营利性效劳18.国内出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罗〔〕.A、消费品及效劳B、用于堆集的出产资料C、出口货物及效劳D、进口货物及效劳19.按产物法计算总产出的部分是〔〕.A、工业B、农业C、商业D、房地财产20.出产账户的平衡工程是〔〕.A、总产出B、中间消耗C、增加值D、固定本钱消耗21.财产部分出产账户中的总产出和中间消耗要求〔〕.A、都按产物加以分类B、只列总数C、总产出按产物加以细分,中间产物不加细分D、总产出不按产物细分,中间消耗需按产物加以细分22.国内出产总值是指〔〕.A、中间产物价值B、总产物价值C、社会最终产物价值D、社会成品价值23.国内出产总值中的居民消费不包罗〔〕.A、购置的消费品B、家庭成员本身从事的家务劳动C、购置的各种效劳D、获得的实物报答24.国民总收入不包罗〔〕.A、出产税净额B、本钱消耗价值C、国外净要素收入D、中间消耗25.包含重复计算的指标是〔〕.A、国内出产总值B、国民总收入C、总产出D、国内出产净值三、多项选择题1.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出产总值由以下各项构成〔〕.A固定资产损耗 B净出口C出产税净额 D营业盈余E劳动者报答2.按支出法计算国内出产总值,应包含以下各项〔〕.A总消费 B总投资 C净进口 D净出口 E期末国家储藏3.总产出价值构成〔〕.A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 B中间消耗C固定资产损耗 D净增加值E出口4.在SNA中机构单元是具有哪些特征的经济实体〔〕.A拥有资产 B必需从事物质产物出产C承担债务 D独立从事经济活动产物E独立核算5.在SNA中,采用“常住单元〞概念是为了〔〕.A区分国内交易与国外交易 B界定交易主体范围C界定出产活动范围 D区分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E计算国内出产总值和国民收入6.保险业总产出主要包罗以下工程〔〕.A保险费收入与赔金支出之差 B手续费收入C投资净收入 D其他经营工程收入E工资收入7.出产核算中的虚拟交易方法主要用于〔〕核算.A地下经营活动 B自给性出产C不以获利为目的的非市场产出 D不法交易活动E家务劳动8.以下哪些工程包罗在出产活动及其产出统计之中〔〕.A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B企业便宜设备C体育、文艺活动及其效劳 D当局部分活动及其效劳E丛林、矿藏等资源价值9.效劳产出包罗〔〕.A教育效劳 B居民效劳C娱乐效劳 D国防、治安等安然效劳E金融、保险业效劳10.每个财产部分的统计范围确定依据是〔〕.A行政隶属 B企业出产规模不异C出产产物的同一性 D统计部分规定,无理论依据E出产过程技术的同一性11.企业增加值统计包罗〔〕.A工业企业增加值 B企业病院效劳增加值C职工食堂饮食出产增加值 D职工子弟学校、技术学校增加值E企业房管部分效劳增加值12.国内出产总值等于〔〕.A总产出合计减中间消耗合计 B社会总产物C最终产物价值 D货物和效劳出产总值E全部增加值之和13.出产账户包罗〔〕.A收入分配账户 B出产总量账户C国民资产负债账户 D财产部分综合出产账户E机构部分综合出产账户14.包含折旧在内的指标有〔〕.A国民总收入 B国民净收入C国内出产总值 D国内出产净值E总产出15.以收入作为其总产出的部分〔〕.A农业 B工业C运输邮电业 D餐饮业E其他营利性效劳性企业16.计入国内出产总值的产物有〔〕.A居民个人和个人社会集团购置的消费品B作为固定资产的产物 C增加储藏的产物D出口的货物和效劳 E进口的货物和效劳17.计入国内出产总值的收入有〔〕.A劳动者的货币工资 B劳动者的实物报答C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 D出产税E居民储蓄的利息收入18.计入当局和事业单元总产出的工程有〔〕.A办公用品支出 B业务用品支出C差旅费及医疗费支出 D基建及转移支出E工资性支出19.不包罗折旧工程的有〔〕.A国内出产净值 B社会总产出C中间投入产物价值 D最终产物价值E国民出产总值20.国内出产净值的实物构成为〔〕.A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及效劳B新增的固定资产C用折旧资金替换的固定资产D增加储藏的产物E净出口的货物和效劳四、计算题1.鄙人面的国内出产总值及其使用表中,添入适当的数字,并解释原因〔给出计算方法和步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国民生产、再生产的核算第3章 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一、简答题1.试述社会最终产品与企业最终产品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工、农业企业(工厂与农场)自产自用的原材料,对于相应企业总产出的计算分别会起什么作用?3.工农业总产出(C V M ++)中物质消耗C 是过去生产的,本期生产的,或过去本期生产的兼而有之,试说明理由。
4.对比总产出、净产出而言,增加值十分重要且应用广泛,试从增加值的价格构成(1C V M ++)的角度说明其理由。
5.在我国改革开放、大量引进外资的情况下,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孰大孰小?为什么?用什么方法才能取得平衡?6.试比较国内总产出、国内生产净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及所能反映的经济内容,三者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7.为什么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等于社会最终产品(含劳务)的完全价值?试从理论上加以阐述。
8.SNA的中间消耗概念与MPS的物质消耗概念有何不同?按生产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应如何正确确定其中间消耗。
9.国民产值计算的三种方法――生产法、分配和支出法各有什么特点,不同部门应采取何种计算方法。
10.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再SNA、MPS核算体系中各有什么特点和表现。
二、单项选择题1.下面各项中没有纳入生产核算范围的是()。
A农民自产自用粮食 B房屋C居民家计活动 D房屋租赁2.生产核算的国土原则和国民原则的共同点是具有相同的()属性。
A常住属性 B非常住属性C基层属性 D非基层属性3.在生产核算中需要做虚拟核算的是()。
A市场产出 B非市场产出C主要是市场产出,也有少部分是非市场产出D主要是非市场产出,也有少部分是市场产出4.国民经济生产与使用核算的核心内容是().A、资产负债核算B、国际收支核算C、国内生产总值核算D、资金流量核算5.已知某地区GDP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总值为().A、5600亿元B、3600亿元C、800亿元D、1600亿元6.某地区1996年有关收入分配的统计数据为(单位:亿元):劳动者报酬300,生产税160,生产性补贴160,固定资产损耗80,营业盈余120,则该地区GDP为().A、520亿元B、600亿元C、800亿元D、480亿元7.GDP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全部()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之和.A、机构单位B、常住单位C、基本单位D、基层单位8.在生产单位的生产核算中,只能从它生产的()构成上划分中间消耗和增加植.A、产品实物B、最终产品C、产品价值D、劳务9.在生产核算中,生产税除了各种利前税之外,还应包括().A、所得税B、调节税C、奖金税D、增值税10.服务是提供无形产品,其特点是().A、生产和使用同时进行B、可以多次交换C、无法计算产出价值D、无法计算增加值11.在SNA中,拥有资产承担债务,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从事交易的经济实体是().A、物质生产部门B、机构单位C、产业活动单位D、产业部门12.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提供全部使用的货物和服务总量是().A、国内生产总值B、总供给C、社会总产品D、国内生产净值13.一定时期生产产出包括().A、原材料库存价值B、在制品期末期初价值差额C、期初在制品价值D、期末在制品价值14.下列哪项属于收入法增加值的统计内容().A、增值税或营业税B、生活价格补贴C、所得税D、设备普通保养费15.从总供给和总需求出发如何理解出口().A、国外供给B、国内需求C、国外供给和国内需求D、国内供给和国外需求16.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A、统计在工业总产出之中B、不统计C、统计在建筑业总产出之中D、统计在房地产业总产出之中17.新核算体系的生产范围是().A、所有货物的生产B、所有有酬劳动者提供的服务C、所有货物的生产和有酬劳动者提供的服务D、所有货物的生产及营利性服务18.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A、消费品及服务B、用于积累的生产资料C、出口货物及服务D、进口货物及服务19.按产品法计算总产出的部门是().A、工业B、农业C、商业D、房地产业20.生产账户的平衡项目是().A、总产出B、中间消耗C、增加值D、固定资本消耗21.产业部门生产账户中的总产出和中间消耗要求().A、都按产品加以分类B、只列总数C、总产出按产品加以细分,中间产品不加细分D、总产出不按产品细分,中间消耗需按产品加以细分22.国内生产总值是指().A、中间产品价值B、总产品价值C、社会最终产品价值D、社会成品价值23.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居民消费不包括().A、购买的消费品B、家庭成员自己从事的家务劳动C、购买的各种服务D、获得的实物报酬24.国民总收入不包括().A、生产税净额B、资本消耗价值C、国外净要素收入D、中间消耗25.包含重复计算的指标是().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总收入C、总产出D、国内生产净值三、多项选择题1.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以下各项构成().A固定资产损耗 B净出口C生产税净额 D营业盈余E劳动者报酬2.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应包含以下各项().A总消费 B总投资 C净进口D净出口 E期末国家储备3.总产出价值构成().A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 B中间消耗C固定资产损耗 D净增加值E出口4.在SNA中机构单位是具有哪些特征的经济实体().A拥有资产 B必须从事物质产品生产C承担债务 D独立从事经济活动产品E独立核算5.在SNA中,采用“常住单位”概念是为了().A区分国内交易与国外交易 B界定交易主体范围C界定生产活动范围 D区分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E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6.保险业总产出主要包括以下项目().A保险费收入与赔金支出之差 B手续费收入C投资净收入 D其他经营项目收入E工资收入7.生产核算中的虚拟交易方法主要用于()核算.A地下经营活动 B自给性生产C不以获利为目的的非市场产出 D非法交易活动E家务劳动8.下列哪些项目包括在生产活动及其产出统计之中().A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B企业自制设备C体育、文艺活动及其服务 D政府部门活动及其服务E森林、矿藏等资源价值9.服务产出包括().A教育服务 B居民服务C娱乐服务 D国防、治安等安全服务E金融、保险业服务10.每个产业部门的统计范围确定依据是().A行政隶属 B企业生产规模相同C生产产品的同一性 D统计部门规定,无理论依据E生产过程技术的同一性11.企业增加值统计包括().A工业企业增加值 B企业医院服务增加值C职工食堂饮食生产增加值 D职工子弟学校、技术学校增加值E企业房管部门服务增加值12.国内生产总值等于().A总产出合计减中间消耗合计 B社会总产品C最终产品价值 D货物和服务生产总值E全部增加值之和13.生产账户包括().A收入分配账户 B生产总量账户C国民资产负债账户 D产业部门综合生产账户E机构部门综合生产账户14.包含折旧在内的指标有().A国民总收入 B国民净收入C国内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净值E总产出15.以收入作为其总产出的部门().A农业 B工业C运输邮电业 D餐饮业E其他营利性服务性企业16.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产品有().A居民个人和个人社会集团购买的消费品B作为固定资产的产品 C增加储备的产品D出口的货物和服务 E进口的货物和服务17.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有().A劳动者的货币工资 B劳动者的实物报酬C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 D生产税E居民储蓄的利息收入18.计入政府和事业单位总产出的项目有().A办公用品支出 B业务用品支出C差旅费及医疗费支出 D基建及转移支出E工资性支出19.不包括折旧项目的有().A国内生产净值 B社会总产出C中间投入产品价值 D最终产品价值E国民生产总值20.国内生产净值的实物构成为().A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B新增的固定资产C用折旧资金替换的固定资产D增加储备的产品E净出口的货物和服务四、计算题1.在下面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中,添入适当的数字,并解释原因(给出计算方法和步骤)。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单位:亿元来源使用一、总产出 25663二、中间投入三、国内生产净值 114241.固定资本消耗2.劳动者报酬 58883.生产税净额 8104.营业盈余 3533 一、总产出二、最终消费支出三、国内生产总值1.总消费2.总投资(1)固定资产形成 3803(2)库存增加 5073.出口 15714.进口 17895.统计误差 -42.根据给出的资料,分别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某地区的GDP。
已知:(1)农业总产出为200亿元,其中生产者自产自用部分价值30亿元,中间投入50亿元;(2)工业总产出为60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1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亿元;(3)建筑业总产出为200亿元,中间投入为80亿元;(4)运输邮电业总产出为200亿元,中间投入为40亿元;(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出为200亿元,中间投入为60亿元;(6)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200亿元,中间投入为40亿元;(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费用总支出为3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费按经常性支出的10%计算;(8)全地区劳动者报酬总数为700亿元,生产税收入为200亿元,生产补贴为120亿元,固定资产损耗为400亿元,营业盈余为280亿元;(9)全地区总消费价值为1000亿元,总投资为640亿元,外地购入为400亿元,固输出外地为180亿元。
3.某地区2000年的固定资产折旧为96亿元,劳动者报酬总数为472亿元,生产税为114亿元,生产税补贴为50亿元,营业盈余为282亿元,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为-1.2亿元.试计算该地区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
4.某地区2000年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1)总产出1200为亿元;(2)中间投入为700亿元;(3)固定资产折旧为60亿元;(4)劳动者报酬300为亿元;(5)生产税净额为40亿元;(6)营业盈余为100亿元;(7)总消费为300亿元;(8)总投资为210亿元;(9)出口为80亿元;(10)进口为90亿元。
试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分别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5.某工业企业全年生产活动统计为:销售收入25万元,期初成品库存16万元,期末成品库存10万元,半成品库存期初期末存货价值没有变化,在制品价值期初8万元,期末11万元,本年度购进原材料20万元,承作来料加工收入5万元,自建厂房施工产值15万元.要求计算本年度工业总产出。
6.某地区全年农业统计为:农产品粮食产量为103万吨,每吨平均价格为1300元,其余农产品价值8.7万元,林产品价值为3万元,森林培植费用为6万元,畜产品产值为6万元,期初牲畜存栏价值为15万元,期末牲畜存栏价值为17万元,要求计算农业总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