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社会最显著的特点
2018版 第三章第一讲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过去陈旧破烂的矿厂景象
1952年人均钢产量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美国
苏联
日本
中国
美国 苏联 日本 中国
单位:kg
1952年人均发电量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 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 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 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 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 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1953年7月27日《关于朝鲜军 事停战的协定》签订。中朝军队 共歼灭美军39万人,击落击伤敌 机12200余架,击沉击伤敌舰艇 257艘,缴获敌军各种作战物资 无数。
1953年12月
1952年9月
从现在开始用10到 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
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1953年6月
把实现国家的工业 化和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作为党在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完整表述了党在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
务
1
过 程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之一: 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 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共识。
22
在过渡的时间上, 认为需要一个
相当长的新民主主 义建设阶段。
在转变条件上, 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
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 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
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 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
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 体农业的集体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彻底的民主革命,它是中国在20世纪初由封建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的最初阶段。
它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外来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打破国家的封建主义,开创独立、民主、统一的现代国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下列几个显著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由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联合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为人民民主利益而战。
这场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外来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打破国家的封建主义,开创独立、民主、统一的现代国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这场革命发生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起步阶段,从而产生了土地制度的问题、民族和国家民主问题、社会问题等各种重大矛盾和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具体表现为:•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向中国提出要求,并逐步通过多种方式侵占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随后,其他国家也相继加入侵略战争行列,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的国家。
•封建土地制度的压迫和剥削。
自秦汉以来,中国的土地制度就是以地主剥削农民为基础,并形成了全国性的封建王朝。
这种制度保障了地主阶级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却极大的压迫和剥削农民市民。
•经济落后,社会落后。
19世纪末,中国是全球的“病夫国家”,经济几乎停滞不前,这使得中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军事等各领域均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
在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社会出现了各种重大矛盾和问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爆发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和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持续了几年,并以中国共产党的胜利结束,该党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和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通过推进武装斗争和革命运动,为中国人民赢得了政治主权和民主权利,让中国共产党成为具有执政基础的最大党派。
马克思主义理论答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答案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A、社会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新民主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 )A、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B、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D、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5、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是( )A、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发展和壮大C、苏联对中国经济建设的支援D、国民经济恢复6、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是( )A、有强大的人民解放军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巩固C、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党制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7、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C、土地改革的完成D、工商业的合理调整8、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有( )A、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苏联建设成就及对中国的支援B、第三世界的崛起C、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运动高涨D、帝国主义阵营四分五裂9、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产阶级财产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10、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待富农的政策是( )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B、保存富农经济C、限制富农D、消灭富农11、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 )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B、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我国在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的赎买政策的办法是( )A、四马分肥B、定息C、加工订货、统购包销D、国家资本主义1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 一化三改 " 、 " 一体两翼 " 的辩证统一C、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D、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 , 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1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有两面性其表现为( )A、革命性和妥协性B、主动性和被动性C、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改造的一面D、进步性和顽固性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 )A、和平赎买B、国家资本主义C、利用、限制、改造D、团结一一批评一一团结16、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统购包销、经销代销D、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17、新民主主义社会是()A、固定不变的社会B、过渡性的社会C、独立的社会形态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18、我国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是()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B、利用、限制C、鼓励、支持、扶助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19、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属于()A、民主主义范畴B、资本主义范畴C、社会主义范畴D、共产主义范畴20、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目的是()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B、健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C、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1、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社会主义性质22、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D、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23、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二、多项选择题。
毛概考试试题题库
毛概考试试题题库临近期末,大家是不是心里有点慌呢?未来更好地让同学们熟练毛概的题目,下面来看看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毛概考试试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25分)1、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 B )。
A、集体经济B、国营经济C、混合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 C )年中国共产党开始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A、1951B、1952C、1953D、19543、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C )。
A、农民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B、人民群众内部矛盾C、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D、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4、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 C )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A、农业B、轻工业C、重工业D、工业5、1953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B )。
A、土地革命的总路线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C、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6、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C )。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三大改造B、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C、消灭生产资料私有D、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8、下列不属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的是( D )。
A、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B、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C、提出“两个务必”思想D、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9、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 B )政策。
A、争取B、赎买C、利用D、合作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A )。
A、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C、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D、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11、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和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根本目的是( D ) 。
【2023高考】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题模板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题模板1.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说明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进程?(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2)在社会基本矛盾的推动下,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依次更替、不断演进,形成人类社会的历史。
关于社会形态的演进顺序,人们依次概括出社会形态滨进的“五形态”说,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1)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充竞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如果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则是历史的进步:如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则是历史的倒退。
(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展味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3.为什么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后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发生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虽然资产阶级采取了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但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剥削的关系。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资本主义社会始终。
毛泽东练习题
毛泽东练习题————————————————————————————————作者: ————————————————————————————————日期: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A、1987年党的十三大B、1992年党的十四大C、1997年党的十五大D、2002年党的十六大2、邓小平理论正确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A、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问题B、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问题C、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D、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回答了()A、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遇到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B、我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C、我国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D、我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4、毛泽东系统阐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5、在我党历史上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是:( )A、新民主主义理论B、社会主义革命理论C、毛泽东思想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7、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8、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9、“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提出是()A、1987年党的十三大B、1992年党的十四大C、1997年党的十五大D、2002年党的十六大10、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 )A、党的十三大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投降主义B、经验主义C、教条主义D、冒险主义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武装斗争3、邓小平理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创新体现在:()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B、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C、作出了当今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新判断D、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B、毛泽东个人的思想C、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表现在:()A、它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脉相承的B、它们具有相同的社会理想C、它们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D、它们都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第一篇宣言书是指(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2、解放思想意味着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A、从根本上不能统一B、可以达到绝对统一C、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两者不相关3、检验真理的标准是()A、马克思主义著作B、社会主义基本原则C、实践D、党中央文件4、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认识与实践相统一D、主观与客观相统一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A、形成阶段B、发展阶段C、成熟阶段D、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6、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社会主义本质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三个有利于”标准7、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国情实际是:(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D、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8、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在任何时间、地点和条件下都要反对本本主义,做到:()A、只唯书 B、只唯上C、只唯实D、只唯心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在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七大D、六届六中全会10、毛泽东明确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其中,“实事”的内涵为:()A、国内的实际情况B、我们去研究C.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D、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11、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 )A、实践创新B、文化创新C、制度创新D、科技创新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B、都是解放思想C、都是实事求是D、实事求是与与时俱进13、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是:()A、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确立的;B、邓小平重新确立的;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确立的;D、科学发展观确立的。
毛概各章节试题库(选择有答案)2015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在全党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A.八七会议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2、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社会主义本质理论D.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4、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是中共()A.十三大B.十四大C.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D.十五大5、邓小平理论是()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B.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D.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C.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7、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党的领导D.坚持执政为民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发展B.全面C.协调D.以人为本10、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文件是()A.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C.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单项选择题1、对“实事求是”首先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人是()A.刘少奇B.毛泽东C.邓小平D.王稼祥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都是()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改革开放D.为人民服务3、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第四章 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新民主主义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A.继承性B.过渡性C.独立性D.长期性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是()A.中国人民同台湾国民党政权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民族大团结与分裂主义的矛盾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A.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辨证统一C.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D.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5、我国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建立的农业互助组的性质是属于()A.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B.新民主主义性质的C.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D.半社会主义性质的6、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A.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B.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C.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D.没收官僚资本8、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实现()A.和平赎买B.四马分肥C.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9、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0、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共产主义性质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是错误的包括()A.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B.它是独立的社会形态C.它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社会形态D.它带有过渡性质,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E.它是所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经的发展历史阶段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处于领导地位,保证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主要是()A.经济上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主导地位B.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C.文化上无产阶级思想的指导地位D.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E.确立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 )A.没收官僚垄断资本B.没收民族资本C.没收地主的土地D.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E.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社会划分为( )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B.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C.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D.社会主义低级阶段E.社会主义高级阶段5、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这是因为()A.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B.土地改革完成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C.土地改革后,个体农民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也促使了个体农业向合作化方向发展E.当时的国际形势也为向社会主义转变提供了外部条件6、下列属于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的是()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E.个体经济7、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改造中,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表现为()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统购包销D.经销代销E.和平赎买8、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原则是()A.自愿互利B.互相合作C.典型示范D.国家帮助E.合理引导9、在实现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采用的形式依次是()A.农业生产互助组B.高级农业合作社C.初级农业合作社D.中级农业合作社E.半农业合作社10、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具体表现在()A.官僚资产阶级在中国内地已经被消灭B.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C.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D.亿万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E.知识界已经组成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三、辨析题1、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2、新中国建立后的头三年,中国革命的任务是要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新民主主义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
新民主主义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
新民主主义社会最显著的特征是:过渡。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属于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社会,而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 1
1、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3、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4.在文化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新民主主义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 2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的认识是历史事实。
这也表明:第一,中国共产党人信守了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然后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诺言,共产党人也信守了诺言;第二,中国是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而不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的。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和发展。
所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就不需要再补什么资本主义的课了。
毛概第三章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土地革命的完成,使国内阶级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正如当时一首歌中所唱的,“最后的一口粮做的是军粮, 最后的一块布做的是军装,最后的一个儿子送到了部队 上。”土地制度的改革为夺取全国胜利准备了取之不竭 的人力和物力源泉。 广大农民拥有土地的梦想成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耕 农。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 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
——《毛泽东语录》
“一穷二白“的国情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原因
一方面:小农经济增产潜力有限,难 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
社会主义工业化
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不 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 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 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而且在私营企 业和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在私营 经济和国营经济之间,以及私营企业 内部资本家与职工之间,利益冲突越 来越明显。
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 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 级力量。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 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因此,这三种基 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 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 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 义制度建立起来时。
这时国内主要矛盾不再是 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 盾,而是人民对经济文化 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 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 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了。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当前阶段的中心任务是( )A.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力量B.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C.在新解放区完成土地制度的改革D.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正确答案:B解析: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故B 项正确。
ACD项是在坚持这个中心任务的前提下,党和政府具体要做的工作。
知识模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1950年到1953年,中国共产党在新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在这次土改中对待富农的政策是( )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B.消灭富农C.保存富农经济D.限制富农正确答案:C解析:我党在不同的时期,对待富农的政策是不一样的:土地革命时期,限制富农;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财产;建国初期,保存富农经济;三大改造时期,消灭富农经济。
故C项正确。
知识模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3.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党政干部中存在的腐化问题,中国共产党开展了( )A.三查运动B.三反运动C.五反运动D.四清运动正确答案:B解析: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面对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入城市的新情况,党和政府教育广大干部和党员必须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接管城市的考验和生活环境变化的考验。
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党政军机关开展“三反”运动。
这一运动是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核心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旨在惩治腐败,拒腐防变,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故B项正确。
知识模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中,规模最大、进行最好的是( )A.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改B.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C.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D.建国初在新解放区进行的土改正确答案:D解析:1950年至1953年春,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
毛概题目
第一次1识是在(延安整风以后)。
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3。
4、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
6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7、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8、新民主主义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过渡性)。
9、毛泽东提出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下不正确的是(以就业为导向)10、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11、首次把初级阶段问题提到全局高度加以论述的会议是(十三大)。
12、针对当时出现的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否定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邓小平)及时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13、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从其社会性质而言应属于(社会主义社会)14、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这里的“这个问题”指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15、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在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6、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的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17、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
18、(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寻找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高中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知识点介绍
高中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知识点介绍【导语】在政治的学习中,学生会学习到很多知识点,下面作者将为大家带来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知识点的介绍,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期特点①近代中国,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③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④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⑤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气力登上历史舞台,由悠闲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气力。
⑥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①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即党的最低纲领。
②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阵线的思想,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③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④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并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①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全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③在不同历史阶段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在国共合作的*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
毛概
第一单元(第一章内容)一、单选题1.做出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决议的会议是( B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一届六中全会C 十二届三中全会D 十二届六中全会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B )。
A 解放思想B 实事求是C 与时俱进D 求真务实3.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 A )。
A 毛泽东B 刘少奇C 周恩来D 张闻天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依据是(B )。
A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B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C 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D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5.解放思想意味着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 C )。
A 从根本上不能统一B 可以达到绝对的统一C 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 两者不相关6.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D )。
A 又快又好发展B 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C 有领导有步骤地发展D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7.1977年2月,“两报一刊”社论中所提出的“两个凡是”,是指( C )。
A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B 凡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我们就要照办;凡是毛主席批评过的,我们就不能去做C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D 凡是党的号召,我们都坚决响应;凡是党的教导,我们都认真执行8.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 C )。
A 瓦窖堡会议B 遵义会议C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 中共六届七中全会9.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是( D )。
A 尊重事实B 与时俱进C 尊重实践D 解放思想10.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C )。
A 井冈山时期B 党的六大C 党的七大D 党的八大1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 )。
A 坚持以人为本B 实现共同富裕C 发展社会生产力D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12.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和科学的态度是( A )。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为什么新民主主义要向社会主义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巨大转变: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949年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从1956年至今,是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那么,这个社会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向社会主义转变呢?这幅油画是著名画家董思文先生根据开国大典的情景所绘制,看看画上的人物,你能看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吗?咱们来略加分析。
前面这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后面前排六位是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六位国家副主席,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其中朱德、刘少奇、高岗是共产党员;宋庆龄是著名的民主党派人士,李济深是民革中央主席,张澜是民盟中央主席,他们三位都是非中共的——从党派来讲,他们三位属于民主党派人士,如果按照当时的阶级划分,这三位属于什么阶级的代表啊?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因为民革也好,民盟也好,都是当时资产阶级的民主政党。
由此可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我们所建立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既有社会主义成分,又有资本主义成分。
这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结构方面的显著特点。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然而,与推翻“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此时的资产阶级在和平时期表现出了他落后的一面,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交锋:新中国经济第一战——陈云“三战”上海滩1949年7月,在投机商的推波助澜下,新中国经历了第一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物价暴涨。
为了稳定市场,控制物价,时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即中财委)主任的陈云飞抵上海,在这个资本家力量最雄厚、也是投机倒把最厉害的地方,与上海滩的资产阶级“大佬”们先后展开了三场较量,分别是银元风波、棉纱大战与粮食抢购,此次斗争被称为新中国经济第一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民主主义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
A.过渡性
B.继承性
C.独立性
D.长期性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时期,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性质。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有以下特征: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