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羌笛情

合集下载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原文、赏析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原文、赏析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出自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创作背景: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注释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赏析每读这首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这首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凄清、。

渔家傲秋思知识点

渔家傲秋思知识点

1、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作用:点明时间:秋天,点明地点:边塞。

炼字:“异”是不同的意思,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不同。

典故:用“衡阳回雁峰”的典故,写出了塞下天气极其寒冷。

画面:边塞的秋天到了,它的景物和中原的不一样,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此句中用“燕”还是用“雁”?①北雁南飞是塞外秋天特有的景象,用“雁”更符合地域和时令特点。

②大雁是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寄寓着思乡之情,用“雁”更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3、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长烟落日”的空旷与“孤城”的紧闭,衬托出塞外的荒凉与寂寥,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炼字:“闭”字,透露出边关战事紧张、防守任务重大的情形。

画面:边塞特有的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随着军营的号角声纷纷响起,崇山峻岭之间,烟雾弥漫,落日朦胧,一座孤城紧紧关闭。

写景角度:边声嘈杂,号角鸣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奇异的风光,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

4、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典角度:用“勒石燕然”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和征人们既渴望杀敌报国、成就功业又思亲念乡的矛盾心理。

对比角度:两个简单的量词,形成鲜明的对比,勾画出边塞将士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却因家乡遥远不知归途,乡愁更浓的情景。

5、本词和《使至塞上》“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都借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有何异同?同:表现了边关战事吃紧,含蓄地表达出慷慨悲壮的思想感情。

异:①范仲淹借此典故,表达了自己和征人们既渴望杀敌报国、成就功业又思亲念乡的矛盾心理。

②王维借此典故,既表现了边塞战争的胜利,又体现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6、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写景角度:选择典型意象“羌管”和“霜”,写出了绵长悠远的羌笛声和满地白霜,渲染萧瑟肃杀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孤寂悲凉的情感,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羌笛悠悠大漠情_六年级散文

羌笛悠悠大漠情_六年级散文

羌笛悠悠大漠情游云片片,疏淡闲散。

夜色,拉开了深深的幕帘。

月光,与云影纠缠在一起。

春夜,灵动着离人间的万端思绪。

一曲《怨杨柳》,悠悠的羌笛吹动的不仅仅只是茫茫大漠那边塞的凉风、月色,还吹动了一个江南女子的心思。

置身于江南烟雨三月草长莺飞时节的我,着一袭淡蓝的长丝裙,独倚窗前,静静地聆听着《怨杨柳》,心间领略着与那大漠直烟间长长的缠绵;细细地感受着,对大漠直烟那绵绵的思念;禁不住浮想联翩,思绪万千。

忍不住在月色下,谱写出一支宁静、温馨与浪漫的心之曲……大漠,那蕴藏着浓浓的厚厚的悠长历史,不知曾经洋溢过多少文人墨客的精湛诗篇!此刻,多想一个人置身于广袤的沙海,在夕阳黄昏中,沿着大漠中曾经有过的古老传说的指引,追寻着大漠中的诗意,朝着无尽的天边迈去、远去……虽然自幼一直生长在江南,可是却到过很多地方。

曾领略过黄河之水的奔腾豪放,也曾亲历了牧马放歌和驼铃的悠扬。

一直向往着如诗如画如风如云如雪如月般飘逸的大漠孤烟羌笛的心情,让一曲《怨杨柳》委婉缠绵如月光下如泣如诉的乐曲在我的耳边回响,在我的心间盘旋,和着我的灵魂一起共鸣……每当我在梦里依稀看见落日、黄沙、风雪、胡杨、羌笛和孤烟,就好像亲眼看到了大漠矫健的身影,柔柔的温情立即就会像高高荡起的秋千一样在心中激荡,一种思念和向往的情绪便也宛若插了上翅膀,随着幻境在梦里不停地飞翔……我,一个江南的女儿,虽然深深地挚爱着江南故乡伟人辈出芙蓉潇湘的山清水秀,但却更欣赏和神往着西域大漠文明的远古沧桑,它们始终是我难忘遥远的方向。

也许是因为从小就读过三毛的游记《撒哈啦沙漠》而所引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或许是受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的影响,我,一个无论是外形还是性情都纤柔娇弱的江南女子,多年来竟然无限地向往着那大漠孤烟和悠悠羌笛。

心间,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渴望想去把他的身影找寻。

于是,梦里寻他,在贺兰山麓,看那昨夜的西风被思念的缠绵剪断;寻他,在塞外北国,任秦时的明月亦被牵挂弯瘦;寻他,在大漠边关,长河的落日被思念浸染;寻他,在时光驿站,可是满怀希望欣悦渴望见到他的心情,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无情的岁月轮回拉长。

凉州词.ppt

凉州词.ppt

四读:悠悠羌笛曲,领会“不怨情”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比较这些诗句与《凉州词》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赏中华诗词
寻文化基因
描写边塞风光,边塞战争, 边关将士的诗歌 ——边塞诗
玉门关
黄河
一读:字字落实,读出音韵美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一读:字字落实,读出音韵美


二读:琅琅上口,读出节奏感
三读:画面对比,体会“孤寂感”
一片孤城万仞山。
仞:古代度量单位,一仞等于7尺, 大约2米多。万仞:形容极高
三读:画面对比,体会“孤寂感”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三读:画面对比,体会“孤寂感”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玉门关
黄河
三读:画面对比,体会“孤寂感”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据《资治通 鉴》记载,玄 宗时,兵士戍 边时间从一年 至三年、六年, 甚至终身。
三读:想象画面,感受城之“孤”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四读:认识一群人,体会人之“怨”
羌笛 怨 杨 柳,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 戴舒伦 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 《咏马》
二读:琅琅上口,读出节奏感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羌笛悠扬

羌笛悠扬

【导读】在若羌河畔,我望着漠地之上渐渐瘦去的河流,久久品味一个古老的维吾尔传说。

相传当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过这里,人疲马乏,渴得要命,便四处找水喝。

十几年前暮秋时节漫长跋涉的足迹,依旧清晰地在我深远的记忆里延伸。

当我从世界艺术宝库敦煌乘车出发,古老而神秘的丝绸之路在一望无际的沙海中蜿蜒。

我看到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玉门,已经不再是唐代诗人幽怨伤情的写意了。

行进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我感受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可是我的脑海深处,依旧回响着数千年如怨如诉的悠悠羌笛声。

-------我抵达古城若羌已是午夜时分。

徘徊在县城唯一一条并不宽敞的柏油路上,充满凉意的漠风吹拂着我的脸颊,我依稀听到羌笛从夜的深处向我涌来。

在皎洁的月光下,我的脚步追随着阵阵羌笛声,走近了一座普通的维吾尔家四合院。

推开虚掩的院门,我看到一位妙龄少女手执羌笛,歪着头在神情专注地吹奏着,天井上方绿色的葡萄架,垂下串串晶莹剔透的马奶子葡萄。

吹笛的少女并不晓得门外伫立一个旁听者,她依旧沉醉在那一片灿烂的音符中,在绿色的葡萄架下,在维吾尔少女含情的吹奏中,在边塞沙漠簇拥的古城若羌,我好像听到了历史老人从岁月的深处走来的脚步声。

我在院门外倾听了很久很久,在如水的月光下,我翩飞的思绪被优美的羌笛声拽得很远很远&&第二天,我只用一个小时就把不足三千人的小县城走了一个来回。

我知道,真正走近和理解若羌是困难的,我必须从历史的根部眺望若羌的天空。

因此,我坐在一家临街的拉面馆里,一边吃拉面一边饶有兴趣的和一位维吾尔老汉神侃,我发现老人面部有着某种神秘的光彩,仿佛昨天辉煌的历史并未走远,仿佛汉代的峰火台依旧战鼓声声,仿佛唐代的钟声依旧在敲击着宁静似水的苍穹,仿佛唐僧师徒四人在漫漫的西行旅途中,依旧小歇在若羌绿洲中谈笑风生&&我忽然领悟到拥有悠久历史的若羌,正在以某种方式延续着昨天的辉煌。

比如那源远流长的羌笛,依旧在美丽的维吾尔少女的唇畔回响,那宛若一条澄色的无形河流的乐音,连接着若羌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和塞上听吹笛表达感情一样的诗句

和塞上听吹笛表达感情一样的诗句

和塞上听吹笛表达感情一样的诗句1.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就像那戍边的战士,心中满是思乡之情,却只能借羌笛倾诉。

我仿佛看到他在那荒凉的边关,吹着笛子,哀怨的曲调里是对故乡春风的思念。

这和中蕴含的那种幽远的情思是相似的,都是在笛声里寄托着深深的情感。

2.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深夜里不知从谁家传来的玉笛之声,就像精灵在空气中穿梭。

那笛声飘散在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勾起了游子李白的思乡情。

这跟一样,笛声都是情感的使者,悄无声息地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哎呀,你听听这笛声,是不是像有人在你耳边诉说着思念呢?”3.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胡天的雪刚刚化净,战士们牧马归来,明月下,羌笛在戍楼间响起。

这画面充满了寂寥与思念。

就如同中所表达的情感,笛声在特定的场景里,诉说着边关之人的内心世界。

我想啊,如果我在那戍楼之上,听着这羌笛,肯定也会满眼泪花的。

4. “长笛一声人倚楼。

”简单的一句,却有着无尽的韵味。

就像一个孤独的人,靠着高楼,吹起长笛。

那笛音飘向远方,也把他的愁绪带向远方。

这和有着相似的情感基调,都是用笛声来传达一种幽独的情感。

你能想象那种画面吗?一个人,一座楼,一支笛,一片孤寂的天地。

5.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在秋山清朗的风月之下,不知是谁吹出那令人断肠的笛声。

这笛声仿佛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心中感伤的大门。

和类似,都是通过笛声来表达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

好比我在那秋山上,听到这笛声,肯定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忍不住去寻找那吹笛之人。

6.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在关山明月之下吹起羌笛,那笛音里有着万里之外家中妻子的愁思。

这和表达感情很像,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笛声中蕴含着深深的牵挂。

“你说,那远方的妻子听到这笛声,会不会也在月下暗自垂泪呢?”7.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笛声里有壮士的雄心,可那征人的尸骨却只能在沙头被月光照着。

《渔家傲·秋思》改写作文(通用15篇)

《渔家傲·秋思》改写作文(通用15篇)

《渔家傲·秋思》改写作文(通用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渔家傲·秋思》改写作文(通用1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渔家傲·秋思》改写作文1荒芜的边界要塞之地,有着与别地不一样的秋景,只见天空中一排排大雁向衡阳飞去,时而群舞,时而合唱。

在寂寥清寂的大沙漠上,它们带来了珍贵的生机,可现在它们毫无留恋的直飞向衡阳,声音越来越缥缈,身影已经看不大清了。

大漠呈现出荒凉的寂静,很久,很久。

呼一阵阵大风飞沙走石,漫天尘沙让人的眼睛生疼。

远处忽闻一声突兀急促的号角声,呜呜呜尖利的声音直听得人心慌,紧随着,马长长的嘶鸣和踏踏踏的.一串又一串有力的马蹄声此起彼伏的响起,你是能从这乐曲里感觉到金戈铁马的肃杀的。

连绵的山像蛇一般蜿蜒地延伸到远方,重重叠叠的山的西边,已被落日打翻调味盘似的染成橘黄,落日渐渐沉下,在最后的光芒快要消散时,落日竟跳了出来,瑰丽的霞光洒红了大地,随后,便真的落下了。

山脚下的炊烟笔直的冲上天空,是士兵将要进餐了。

大漠里一座孤零零的城独立未央,它那被风沙侵蚀的有些残损的城墙和锈迹斑斑紧闭的城门可以看出它的沧桑与孤独。

在星稀月明的夜晚,将士们喝着浑浊的自酿的酒,可借酒消愁愁更愁,这思乡的心绪在寂静的月夜越发强烈。

唉,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一位年轻的将士轻声说到。

可他们清楚的知道他们还没有立下功劳,保卫祖国才是最重要的,没有国哪有家,不把边塞入侵的匈奴铲除便不能回家。

悠悠的羌笛不知被哪位将士吹起,士兵们都安静下来,闭着眼睛细细聆听吹笛人的心声,银霜给大地穿上轻纱。

将士们谁都睡不着,都轻声和着羌管的旋律,他们竟都已早生华发,是忧国忧乡的心使他们白发啊。

唱着唱着,将士们脸上都有了依稀的泪痕,声音也有些哽咽,明月啊,何时照我还?《渔家傲·秋思》改写作文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北宋前期词人

北宋前期词人

第二章北宋词第一节北宋前期词人北宋初期的词作,基本上承袭五代词风。

在体制上多为短章小令,风格上由五代词的浮艳开始走向清丽,显示出文人词与“伶工之词”的不同。

但由于作者多为达官贵人,视词为“娱宾遣兴”的工具,所以在内容上仍缺乏积极意义。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晏殊、欧阳修。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人。

7岁能作文,14岁“神童”,官至宰相。

他出身高贵,历官显要,生活豪华,其词内容不外乎留连诗酒,歌舞升平。

但他的一些描写离情和个人抒怀之作,在表现落寞惆怅之感的同时,却能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写出含义较深的意境,并概括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便是这类词的佳句。

有《珠王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词与晏殊齐名,并称“晏欧”。

他的词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较深,内容上写伤春惜别者较多,同他的诗文相比,题材甚窄。

但他的一些抒写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感慨之作,极能显示出北宋前期小令的抒情特点。

特别是那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词,已开始突破词的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

如歌咏颖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

这类词语言精美,色调明丽,意境清新,洗涮了完唐五代词的脂粉气。

这些作品在内容与风格上都对词风的转变产生了影响,对北宋词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有《六一居士词》。

范仲淹(989-1054),字希文。

苏州吴县人。

他两岁父病故,母改嫁朱姓,(朱说)27岁考进七后恢复本性,改名仲淹。

自小苦学“断齑划粥”。

江苏泰州“范公堤”。

仁宗时,提为谏官,被贬。

读书,敬佩严光。

写《严先生祠堂记》。

不但政债突出,而且善于用兵。

西北歌谣:“军中有一韩,(韩琦)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

是宋初杰出的政治革新家,提出十项改革主张,史称“庆历新政”。

他的词不多,但词风刚健,在北宋词坛独树一帜。

他用词来反映边塞生活,抒写政治怀抱,表现出开阔而深沉的意境。

2023年写范仲淹渔家傲的作文600字范仲淹渔家傲运用典故汇总

2023年写范仲淹渔家傲的作文600字范仲淹渔家傲运用典故汇总

写范仲淹渔家傲的作文600字范仲淹渔家傲运用典故篇一边塞,埋下累累白骨,洒遍殷红热血。

这曾经令多少英雄驰骋不休,又令多少母亲泪尽屋头的地方。

如今已是深秋,凤怒号着,翻卷着战旗,鼓动着散出微光的青纱薄帐,也卷残了清寒月光下那呼黑的狼烟,也将士们唯一的睡意带走了。

伴随着发号施令的擂鼓,战士们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漫无边际的黑夜。

东边,曙光微妙。

这是极为短暂的边塞日出。

头上,除了黑烟,就是密不透光的乌云;脚下,除了什物,就是血染的胭脂般的泥土。

将士的脸上,看不到任何喜意。

因为这边塞的意境,真的,真的太荒凉。

可是在这条血筑的长城之内,诸侯已在府里点上御赐的金烛。

勿而转来阵阵鼓声,将士们立刻登上城顶,抽出宝剑,如兵俑一般屹在那儿。

望着批批迁徙的大雁,铁铸的脸上满是泪痕。

城门早早地关了,好似一天得以安全平息的过。

可是,角声不断,大雁不停,泪水不止。

潇潇暮雨,打湿了黄土。

豆大的`泪珠顺着脸颊流下,卷尽毕生的沧桑,然后融入一杯浊酒之中,被战士一饮而尽。

转首望去,家在千里之外的那个角落。

在此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春秋,从家带来的黑胡子早已泛白。

到底何时才可还乡,可是还没登上燕然山记叙功绩呀。

漫无边际的黑夜里不知从何处转来悠悠羌笛声,伴随着若隐若现的圆月,和这满地白霜,显得格外凄凉。

飘然的青纱帐内,将士们难以入睡,满头苍发的将军抚着母亲送来的信件安静地淌泪。

在他心中有说不完的话,说不完的沧桑,说不完的边塞人生!这一天,正是中秋。

写范仲淹渔家傲的作文600字范仲淹渔家傲运用典故篇二秋天是个思乡的季节,这几乎是文人墨客的共识。

为何?盖因秋天的风声萧瑟不已,欧阳修的《秋声赋》对此多有描写。

看到秋天的植物开始枯萎,景象萧条,叶片凋零,自然产生“叶落归根”的联想,进而勾起思乡情怀。

况且还有那本该家人团聚的中秋佳节,更有难以割舍的思乡情愫。

因此,此词开头的“塞下秋来风景异”,可谓是奠定了思乡的基调。

“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思乡之情要比第一句明显一些。

描写羌族风情的诗歌

描写羌族风情的诗歌

1、羌管蛮弦处处多。

——唐·司空图《南北史感遇》原文:千金尽把酬歌舞,犹胜三边赏战功。

桃芳李艳年年发,羌管蛮弦处处多。

2、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唐·高适《金城北楼》原文: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4、月明羌笛戌楼间。

——唐·高适《塞上听吹笛》原文: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5、羌笛胡笳泪满衣。

——唐·沈宇《武阳送别》原文:菊黄芦白雁初飞,羌笛胡笳泪满衣。

送君肠断秋江水,一去东流何日归。

6、健儿击鼓吹羌笛。

——唐·王维《凉州赛神》原文: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

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

7、羌管悠悠霜满地。

——宋·范仲淹《渔家傲》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何妨羌管奏伊凉。

——宋·葛胜仲《浣溪沙》原文:盘里明珠芡实香。

尊前堆雪脍丝长。

何妨羌管奏伊凉。

翠葆重生无复日,白波不釂有如江。

壁间醉墨任淋浪。

玉门关诗句最出名的句子

玉门关诗句最出名的句子

玉门关诗句最出名的句子1.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你看,这诗句多有韵味啊!就好像我们在玉门关前,听着那悠悠羌笛,感受着那份苍凉与无奈。

比如当你身处大漠之中,望着那紧闭的关门,不就仿佛能听到那哀怨的笛声吗?2.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哇,这是多么有画面感的句子呀!就像我们站在遥远的地方,看着那长云笼罩雪山,而玉门关孤独地矗立在那里。

就如同我们在梦中,远远地凝视着那神秘的玉门关,心中充满了向往与敬畏。

3.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哎呀,这长风可真厉害,几万里都能吹到玉门关呢!就好像我们感受到了那强劲的风,一路呼啸着冲向玉门关,带来了无尽的力量。

好比我们在狂风中前行,努力奔向玉门关,想要去探寻它的秘密。

4.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这玉门关真是又高又孤独啊!那万里黄沙和枯白草,让人心生悲凉。

就像我们看到一片荒芜的沙漠中,玉门关独自屹立,那种孤独感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感叹。

5.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多么豪迈的句子呀!这就像是一个勇士在呐喊,为了国家,哪怕不回玉门关又怎样!好比那些英勇的战士,为了保卫家园,义无反顾地冲向战场,根本不在乎是否能活着回来。

6.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这关西老将得多愁啊,听到那消息都泪流满面了。

这不就像我们听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感同身受,心中也充满了难过。

好像我们能体会到老将的无奈和悲哀,对那玉门关的遭遇感到痛心。

7. “玉门关外杂尘埃,白帝城边对酒杯。

”玉门关外满是尘埃呀,想想那场景。

就好像我们置身于那尘土飞扬的地方,却还能悠然地对着酒杯。

如同在那荒芜之地,我们也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惬意。

8.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哇塞,这画面感也太强了吧!那明月从天山升起,在苍茫云海中穿梭,长风几万里吹向玉门关。

就像我们亲眼看到了这一切,被那壮观的景象所震撼。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出自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译文及注释】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赏析】每读这首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这首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

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

“塞下秋来风景异”,劈头一句,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

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

“异”在哪里呢?且听下文:“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

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

“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

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在写人。

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渔家傲秋思练习题库

渔家傲秋思练习题库

渔家傲秋思练习题库1.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这首词是豪放派代表作,故选D )A.这首以“秋思”为题的《渔家傲》是范仲淹在镇守西北边疆时的感怀之作,“渔家傲”是词牌名。

B.词的上片重在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点和时间,并以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边塞秋景与中原之不同。

C.词的下片集中抒发边塞将士的愁思,反映出思乡与卫国的矛盾心理。

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以互文的形式,含蓄地表达了对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D.全词意境悲凉,与李清照的《武陵春》一起为宋词婉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选出下列对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的赏析有误的一项(下片抒发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D )A.“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里是“异”于内地的边城,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正面揭示了戍边将士们的一种矛盾心理。

C.“羌管悠悠霜满地”,夜寒霜浓之时,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D.这首词上片描写塞下秋景;下片抒情,集中抒发了成边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建功之志。

3.对《渔家傲秋思》这首词赏析有误的是( D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和“霜”等词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词表达了将士们的爱国之心,也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现了将士们鲜明的反战和厌战情绪。

4.《渔家傲·秋思》写出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边患没有平息,哪能谈得到归去?B )A.望着南飞的大雁,想着远在万里之遥的故土,借一杯浊酒排遣心中的思念。

B.出征的誓言未能实现,今天又找不到回家的路途,这更加重了征人的愁绪。

C.夜寒霜浓,耳畔的悠悠羌笛之声更勾起了征人的乡愁,这样的夜怎能入睡?D.旷日持久的守边让将士们熬白了黑发,流下思乡的泪,但他们仍矢志不渝。

柳永《彩云归》全词赏析

柳永《彩云归》全词赏析

柳永《彩云归》全词赏析柳永《彩云归》全词赏析《彩云归蘅皋向晚舣轻航》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一首词作。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柳永《彩云归》全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彩云归蘅皋向晚舣轻航宋柳永原文:蘅皋向晚舣轻航。

卸云帆、水驿鱼乡。

当暮天、霁色如晴昼,江练静、皎月飞光。

那堪听、远村羌管,引离人断肠。

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

堪伤。

朝欢暮散,被多情、赋与凄凉。

别来最苦,襟袖依约,尚有余香。

算得伊、鸳衾凤枕,夜永争不思量。

牵情处,惟有临歧,一句难忘。

翻译天色已晚,整理轻舟向长满杜衡的岸边靠拢。

在盛产鱼米的水路驿站,放下白色的船帆。

面对傍晚的天空,明朗的天色如同晴朗的白昼,江水澄静,皎月耀光。

怎堪听从那遥远的村落传来的悠悠羌笛声,引起离开家园和亲人的离人无限悲伤。

此时,感到自己就如同水中之萍、风中之梗,过着漂荡不定的生活,马上要过年了,思绪却纷繁复杂。

怎能忍受朝欢暮散的伤悲,多情给自己带来了无限的孤寂冷落。

离别以来痛苦之极,衣襟衣袖隐约还有残余的芳香。

料想你此时一定坐在我们同床共枕的床头上,面对漫漫长夜,怎能不如同我一样的思念。

动情处,惟有赠别之辞,一句也难以忘记。

解释⑴彩云归:词牌名,《宋史乐志》注"仙吕调',《乐章集》注"中吕调',柳永自度曲。

双调一百一字,上片八句五平韵,下片十句五平韵。

⑵蘅(hng)皋(gāo):生长香草的水边高地。

曹植《洛神赋》:"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

'向晚:临近晚上。

舣:船只停靠岸边。

⑶云帆:高帆。

水驿: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驿站。

⑷暮天:傍晚的天空。

王昌龄《潞府客亭寄崔凤童》:"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霁(j)色:晴朗的天色。

元稹《饮致用神曲酒三十韵》:"雪映烟光薄,霜涵霁色泠。

'⑸江练静:江水如素练般又白又静。

飞光:闪闪发光。

江淹《别赋》:"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

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1)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C.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2)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3)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4)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2分)C(2)(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如果答哀伤、哀愁的得0.5分)(分析: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

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

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

)(3)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

(4)①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色香洒满关山,以形以色写无形的声音。

②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含有思乡的情调。

③以想象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胡天战士牧马而归月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

(答对两点给满分)【问题】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参考答案】:1、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穿越千年的对话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语录体赏析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穿越千年的对话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语录体赏析

穿越千年的对话——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语录体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白发征夫泪。

”落日黄昏,余晖染霞,在林间幽径上,我徘徊着脚步,吟诵着这首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写的描写边塞生活的词作,词中描写的那凄凉的秋景,抒发的那无以言说的思乡愁苦之情,把我深深地牵引在其中,欲罢不能。

月升东天,握卷晚归,行走间,一参天古树映入眼帘。

粗壮的干,横生的枝,繁茂的叶,都是以往所未见到的。

不自觉地,我伸出手,想去触摸一下它嶙峋的身体,当手刚一接触到树干的时候,一股极大的力把我向前吸引,一阵眩晕间,身体螺旋式地旋转,向下坠着,坠着。

当我感到自己的身体落到坚实的地面时,我定睛观看,眼前所见到的景象怎么和《渔家傲·秋思》中所读之境是如此的相似:雁南飞,日西垂,号角吹,边声起,烟袅袅,孤城闭。

一苍颜老者,独坐沙坡,在自斟自饮。

长须飘飘,身穿胄甲丝绦,多像古画中戍边的范文正公啊!趋步上前,仔细端详,恍惚间,我知道我穿越到了北宋年间。

端坐范公面前,相互介绍完毕,彼此惊异间,进行了一场古今对谈。

穿越者:文正公,你知道吗?你所写作的一系列的以“塞下秋来”开头的《渔家傲》词,仅有《渔家傲·秋思》一词流传了下来。

可以说,千年后的中国,大多数人都已经能够背诵这首词了。

范仲淹:是吗?那是在庆历二年,夏去秋来.我为了严密防务,赴大顺城等处踏勘。

在朔风摇曳中,我望着天空南飞的大雁,心中不禁产生无尽的感慨。

回营之后,深夜失眠,便挑灯填词,一连写了数阕《渔家傲》,没想到竟能流传千年。

从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至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我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镇守西北边疆,已经整整三年的时间了。

三年间,我在边关改编,提拔将领,修建防御工事,抵御西夏的入侵,现在,据说西夏国内出现了各种危机,西夏将领中间,也矛盾重重。

12.1《渔家傲 秋思》

12.1《渔家傲 秋思》
6.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选择典型意象“羌管”和“霜”,渲染出萧瑟肃杀的气氛,蕴含着 词人的思乡之情。“悠悠”写出了羌笛声的绵长、凄清,透露出词 人的悲凉之感。一个“满”字,写出了秋霜之浓,暗示了词人愁绪 的浓重。
1.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 “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2)
1. ①北雁南飞是塞外秋天特有的景象,用“雁"更符合地域和时令 特点。②大雁是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寄寓着思乡之情,用“雁” 更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如有 其他答案,分析合理亦可)
下片抒情 将士们为何满头白发?热泪千行? 1.思念家乡 2.对杀敌报国、成就功业的向往 3.悲怆之情。含蓄表达了对朝廷腐败、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这与他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否矛盾?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心思想:
上片写塞下秋景,景中有情,下片抒发身处边 塞的征人之情。全词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相 结合,表现了边关将士的爱国和思乡之情,含蓄表 达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 愤懑不平。
下片抒情
将士们为何满头白发?热泪千行?
1.思念家乡 2.对杀敌报国、成就功业的向往 3.?
朗读下列两首诗,比较:同样是写边塞,同样有边声、“孤城”和“酒”,作 者的情感是否相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形势危急中的乐观坚定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征人们开怀痛饮、视死如归的豪放勇敢
下片抒情 将士们为何满头白发?热泪千行?

范仲淹《渔家傲》注释及译文

范仲淹《渔家傲》注释及译文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山·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译文1:边塞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着紧闭的孤城。

饮一杯陈酒思念着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山上还没有刻上平胡的功绩,何时可以回归家乡无法预计。

*族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远征之人不能入睡,将军和士兵们的头发花白,战士纷纷洒下眼泪。

译文2: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

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丛山峻岭之间,落日将尽烟雾飘动孤城紧刚。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

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谁能安然入睡,将军士卒白了头发泪流不尽。

译文3: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画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悠悠羌笛情
李淑君
喜欢音乐的李淑君老师在得知学校在准备州艺术节的器乐合奏节目时,主动向学校请缨承担乡村少年宫的器乐合奏节目,从此与羌笛结下了不了情。

李老师为了让孩子们带着情感吹奏羌笛,一遍又一遍的听曲目,为了找到音乐带动的情感,自己在家中开始练习吹奏羌笛,尽管儿子给她浇了一盆盆的冷水——妈,别吹了,像猪叫一样,并捂住了耳朵;但她仍然每天都会挤出时间吹奏羌笛。

自己终于掌握了这个独特的乐器,并能内行地指导学生的吹奏技巧,帮助孩子们创设情境,体会曲目的感情。

她们给曲目赋予了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演奏者脸上的表情丰富多彩起来了,羌笛声的抑扬变化带动了听众的情绪,完美地达到了演奏的目的。

李老师在参赛完州艺术节节目的录制活动过后,抢救非遗的责任使她继续与何老师合作,共起策划,编排一本羌笛演奏教材,她们利用休息时间从羌笛的各部分名称、羌笛的护理方法、羌笛的基本演奏法、演奏技巧、练习曲等八个章节来完成此教材的编写,目前此书已基本成型,正在逐步走向完善。

李老师把她从何老师那里学到的羌笛知识加以消化吸收,融进自己对羌笛吹奏的理解,根据孩子的心理、生理特
征,凭着自己几十年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编排完成了这本《羌笛演奏基本教程》。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同行们认为,那些练习曲目既有动听的旋律,又有逼真的形象、奇妙的意境,更有鲜明的性格。

教材的编写具有科学性,非常符合教育规律,是一本学习羌笛的好教材。

李老师与羌笛的情缘越来越深了,她愿意为羌笛的传承不懈努力,使这具有羌民族特色的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民族熟悉这悠悠羌笛声,了解羌笛文化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