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复习
气象学复习题
第一章概念:天气、气候1、大气的组成2、大气的结构及其主要特点3、二氧化碳、臭氧和水汽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第二章概念:黑体、灰体、太阳常数、太阳高度、太阳赤纬、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质量、大气透明系数、地面有效辐射1、为什么天空晴朗洁净时呈青兰色?浑浊多云雾时呈现灰白色?2、日出日落时太阳为什么呈红橙色?中午时候,太阳为什么多呈白色?3、地面辐射的作用4、何谓大气的“温室效应”?5、什么是地面总辐射?与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相比有什么变化?6、为什么多云的夜晚比晴朗夜晚降温少?第三章概念:气温的非绝热变化、干绝热变化、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变化、湿绝热直减率、温度(气温)日较差、温度(气温)年较差、逆温、积温1、空气与外界的热量交换方式2、大气稳定度的综合判定3、γm、γ、γd的区别4、气温日变化、年变化特点5、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6、气温的年变化的四种类型7、气温非周期性变化的原因8、按其成因分逆温可分为哪几种类型?9、一天中地面最高和最低温度各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何最高温度一般不出现在正午?10、何谓绝热变化?大气中在什么情况下的状态变化可看作绝热变化?第四章概念: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冰晶效应、辐射雾、平流雾、降水强度1、相对湿度的影响因素2、水汽凝结条件3、露和霜4、雾形成的条件5、试述雾的种类及成因6、解释“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7、影响水面蒸发的气象因子有哪些?8、云的分类(云底高度、上升气流)9、降水的种类第五章概念:低气压、高气压、地转风、标准大气压、地转偏向力、地转风、风压定律1、气压周期性变化的原因2、气压非周期性变化的原因3、气压场的基本型式有哪些?各自所对应的天气如何?4、实际大气中的风是在哪几种力作用下产生的?各自所起的作用如何?5、在均匀自转的地球上,三圈环流与行星风系的形成,并说明各气压带的主要气候特征。
6、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有哪些?7、各气压带主要气候特征是什么?8、何谓大气活动中心?影响我国的有哪些?9、山谷风、海陆风、焚风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是什么?第六章概念:气团、暖锋、冷锋、静止锋、气旋、反气旋、寒潮、槽、脊、寒潮1、气团形成的条件2、为什么锋面附近常常是阴雨天气?3、简述副高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
气象学期末复习重点
气象学期末复习重点绪论:1.天气:是指某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2.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3.气象:它是指发生在天空里的风,云,雨,雪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
4.气象学:研究大气的特性和状态的科学。
5.天气和气候的区别:①天气是指在特定短时间内大气的活动情况,而气候则是对月,季或者年时间尺度上大气状况的一种估计,是对多年观测的统计结果。
②气候可以持续不断,天气只能延续几天。
第一章:1.气压:大气压强,它是空气具有重量和空气分子运动的综合反映。
在静止大气中任意高度上的气压值等于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
2.气温:气温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度量。
①摄氏温标: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为零度(0℃),沸点为100度(100℃),其间分为100等分,每等分表示1℃。
②华氏温标: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为32度(32F),沸点为212度(212F),其间分为180等分,每等分即为1F。
③绝对温标:也称开式温标,用K表示。
绝对温标中一度的间隔和摄氏度标完全相同,不同是它是以理论上所说的分子热运动将完全停止时的温度记为零度,—273.16℃作为零度。
3.三种温标的换算:T=t+273;tF=9/5t+32;t=5/9(tF-32)T为绝对温度,t为摄氏温度,tF为华氏温度。
P94.相对湿度:相对湿度(f)是指空气的实际水汽压(e)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f=e/E*100%(温度变化时,E和e都要变化,但e的变化小于E的变化。
温度上升,f会减小,反之)5.绝对湿度:单位体积湿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称为绝对湿度(a)绝对湿度不能直接测量,可间接算出。
a=289*e/T。
6.比湿:在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之比。
7.大气垂直划分的依据:①根据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②以大气密度接近星际气体的密度的高度作为标准。
气象学复习资料
1、简述干洁空气的概念及其主要成分。
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
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容积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以上。
其余还有少量的氢、氖、氪、氙、臭氧等。
2、虚温含义,它可直接测量吗?在等压条件下,当干空气具湿空气密度时之温度即称为虚温,由此可知其代表干空气的温度,一般由Tv表示。
定义虚温的用意在于,湿空气的分子量会随环境水气量改变而改变,使气体常数(R)成为变数,而较难正确计算出来。
为使计算方便,所以利用干空气的气体常数来计算,因此定义虚温来代替湿空气的温度,如此就不用考虑变动的气体常数了,亦即可以处理掉复杂的水气效应,由此可知,虚温为水气的函数。
因为实际观测环境大气所得的温度为湿空气温度,而所使用的气体常数为干空气气体常数(R),所以实际上状态方程(P=ρRT)(其中R=R*/md) 并不成立(因为其使用干空气气体常数(R),而温度却用湿空气的),所以为使其成立需使用虚温(即干空气之温度),如此才可使R与T均为干空气之值。
由于虚温与实际观测之温度误差不算大(仍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因此目前大多数的人仍直接利用实际观测之温度来代替虚温。
Tv=T+W/6。
其中T为实际大气温度,W为饱和混合比值。
表示虚温与实际温度之差距,等于露点温度所在的饱和混合比数值的六分之一。
3、从大气组成推导大气摩尔质量u=?大气是混合气体,大气摩尔质量也就是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4、体积相同、P和T相同的干湿空气重量是否一样?干空气状态方程为:湿空气状态方程为:在T,V,P相同的情况下:,得出V相同,所以5、P=1010hPa,e=10hPa,t=27 ℃,求Tv(虚温)。
Tv=(1+0.378e/p)T= 301.12286、当气温为25 ℃,气压为1080hPa,相对湿度f=65%时,求e(水汽压)、E(饱和水汽压)、d(饱和差)、a(绝对湿度)、q(比湿)。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天气、气候、天灾等各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气象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知识点,供大家复习参考。
1. 大气层的构成及特征:大气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围层四个部分。
其中,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的部分,也是天气发生的主要区域。
平流层则较为稳定,不易出现大气运动。
2. 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大气的密度和气压都会逐渐减小。
3. 湿度的测量和计算:湿度通常可以用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来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实际水汽含量与最大可能水汽含量的比值,露点温度则是指当空气冷却至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4. 大气的运动和风的产生:大气的运动主要有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
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可以形成风,其产生的原因包括气压差、地转偏向力和地形等多种因素。
5. 暴雨和雷电的成因:暴雨通常发生在气压低、湿度高、温度适中的环境下,而雷电则是由云内的正负电荷分离所引起的。
6.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防范方法: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冰雹、洪水等多种类型,防范方法包括做好气象预报和监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措施。
以上只是气象学的部分内容,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复习掌握更多相关知识,提高应对天气变化和灾害的能力。
(整理)气象学复习题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大气1、大气是由干洁大气、水汽和液态和固态微粒组成的混合物。
2、什么是干洁大气?干洁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氩。
干洁大气是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3、高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在太阳紫外辐射作用下形成的,大气中臭氧浓度最大的高度是 20~30km 。
4、大气中的臭氧具有什么作用?大气中的臭氧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能够强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
1)从气象的角度来看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温作用,形成了平流层逆温,在25km 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在50km附近形成了一个暖区;2)从地面生物的角度来看,大气臭氧层有着极为重要的保护作用,避免大量紫外线到达地面而对地面生物造成伤害,而透过少量紫外线则能够对植物形成有利的影响并杀灭一些有害病菌。
5、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白天、晴天、夏季比黑夜、阴天、冬季小。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什么作用?1)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制作用;2)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温作用;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4)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使地面保持较高的温度,产生“温室效应”。
6、列举大气中水汽的重要作用。
水是实际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气、液、固三态相变的成分,故在天气、气候变化中扮演了十分重要角色。
水汽的相变会引起云、雾、雨、雪、霜、露等一系列的天气现象产生,并伴随热能的释放和吸收,导致地表和大气内部的水分和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进而在世界各地形成各种各样的天气和气候。
同时,水汽还能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和周围大气放出长波辐射,对对地面存在保温效应。
因此,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对地面和大气的温度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7、列举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重要影响。
1)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但也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2)缓冲地面辐射冷却,部分补偿地面因长波有效辐射而失去的热量;3)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4)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气象学复习资料
⽓象学复习资料第⼀章1.⼲洁⼤⽓:除去⽔汽及其他悬浮在⼤⽓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体。
2.⼆氧化碳(CO2):时间变化:a) ⽩天、晴天、夏季时的⼆氧化碳浓度⼩于⿊夜、阴天、冬季。
b) ⼯业⾰命前⼩于⼯业⾰命后。
空间变化:⽔平:城市⼤于农村;垂直:0~20km,含量最⾼;20km以上,含量显著减少。
CO2的⽇变化(diurnal variation):主要取决于光合作⽤⽩天午后达最低值,⽇出前后达最⾼值CO2的年变化(annual variation) :秋季达最低值,春季达最⼤值CO2的长期变化(long-term change) :由于⼈类活动,⼤⽓中CO2浓度不断升⾼。
在⼗七世纪⼯业⾰命前,全球平均⼤约为280ppm,但现在则⾼达380ppm.3.⽔汽的分布规律:时空变化:时间:夏季多于冬季空间:⼀般低纬多于⾼纬,下层多于上层。
特点:是唯⼀能在⾃然条件下发⽣相变的物质,因此它是天⽓变化的最重要的⾓⾊;是⾃然界潜热最⼤的物质。
4.天⽓:某⼀地区在某⼀瞬间或某⼀短时间内⼤⽓状态和⼤⽓现象的综合。
⽓候:在太阳辐射、⼤⽓环流、下垫⾯性质和⼈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下,在某⼀段时间内⼤量天⽓过程的综合。
天⽓与⽓候的区别:①天⽓是短期过程,⽓候是长期过程②天⽓系统简单,⽓候系统庞杂5.⼤⽓的铅直运动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并考虑⼤⽓的垂直运动情况,可将⼤⽓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对流层特点:①主要天⽓现象均发⽣在此层。
②温度随⾼度升⾼⽽降低。
(平均⾼度每升⾼100m,⽓温下降0.65℃。
)③空⽓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④⽓象要素的⽔平分布不均匀。
平流层(对流层顶~55km)特点:①25km以下,⽓温保持不变;25km以上,⽓温随⾼度增加⽽显著升⾼(-3℃)。
②空⽓运动以⽔平运动为主,⽆明显的垂直运动。
中间层(平流层顶~85km)特点:①⽓温随⾼度增加迅速下降,顶部⽓温可降⾄-83℃以下。
气象学复习资料
⽓象学复习资料⽓象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空⽓:⼤⽓中除了固,液微粒及⽔汽以外的空⽓2.湿空⽓:含有⽔汽的空⽓3.对流层:从地⾯⾄约12km⾼的⼤⽓层。
其下垫⾯为地⾯,上界⾼度随纬度和季节⽽变。
集中了⼤⽓质量的80%和全部⽔汽,云、雾、⾬、雪等也都发⽣于其中。
4.平流层:⾃对流层顶到⼤约55Km左右的⼤⽓层;5.虚温:在⽓压相等的条件下,具有和湿空⽓相等的密度时的⼲空⽓具有的温度。
6.单位⽓压⾼度差:指在垂直空⽓柱中⽓压相差⼀个单位值(通常指1百帕)所对应的⾼度差。
⽤它来表⽰⽓压随⾼度增加⽽降低的快慢程度7.位势⾼度:动⼒计算中由某参考[零]⾯(重⼒位势零⾯)⾄计算等压⾯之间的位势差8.等压⾯:空间各⽓压相等的点组成的⾯9.等⾼线:等⾼线是某⼀特定等压⾯(850hPa、700hPa、500hPa等)上⾼度相等的点的连线10.等⾼⾯:⾼度相等的点所组成的⾯11.等压线:等压线是同⾼度的⽔平⾯上⽓压相等的点的连线12.⽔汽压:⼤⽓中的⽔汽所产⽣的那部分压⼒称⽔汽压(e)。
单位也⽤hPa;13.饱和⽔汽压:⼀定温度、体积空⽓中的⽔汽含量达到最⼤时的⽔汽压称饱和⽔汽压(E),其⼤⼩随温度的升⾼⽽增⼤14.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中所含的⽔汽质量,即⽔汽密度15.相对湿度:实际⽔汽压(e)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汽压(E)的⽐值(⽤百分数表⽰),16.⽐湿:在⼀团湿空⽓中,⽔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总质量的⽐值。
其单位是g/g或g/kg17.混合⽐:⼀团湿空⽓中,⽔汽质量与⼲空⽓质量的⽐值即单位为g/g18.露点:在空⽓中⽔汽含量不变,⽓压⼀定下,使空⽓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t d)。
其单位与⽓温相同19.风、风向、风速:空⽓的⽔平运动称为风;风向是指风的来向。
地⾯⽤16⽅位、⾼空⽤⽅位度表⽰,即0°(或360°)表⽰正北,90°表⽰正东,180°表⽰正南,270°表⽰正西等。
气象学复习
冷 Vg1 T- δt T Vg0 VT T+δt
冷 VT Vg1
Vg0
暖
(a) 图4-19
暖 (b)
结论:
地转风随高度逆时针旋转有冷平流。 地转风随高度顺时针旋转有暖平流。 可以用来判断气层的稳定度。
2. 判断系统的空间结构
(1) T 与 Vg 0 方向一致 V 温压场配合:暖高冷低。 V 根据热成风原理 , g1 Vg 0 ,系统随高度增加而增强, 为深厚系统。
3.大小
VT T
1 VT f
,
等温线越密,越大。
VT ln
与纬度成反比,其他条件相同, 纬度越高,越小。 其他条件相同,两等压面之 p0 p 间的气压差越大,越大。
四.热成风原理的应用 1. 冷暖平流的判断
Vg 1
VT
已知:高低层等压面上的地转风, 得:热成风 Vg 0 判断:上下等压面之间的平均温度场 结合风判断出两等压面之间的冷暖平 流。 见P104图4-19
AC
G A C
n
V
大尺度系统不成立。 小尺度系统 rT 小 C 较大,关系成立。
实际观测到的小尺度的龙卷风和尘卷风,中心为 低压,但风向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向的, 小尺度系统不满足地转风关系。
曲线运动风压关系:
大尺度系统,气旋(反气旋)中心为低 压(高压)中心。 梯度风与气压场的关系满足于风压定律, 即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 左。南半球相反,气旋(反气旋)中心 为高压(低压)中心。
2.垂直速度计算
连续性方程: u v w 0
x
y
z
w u v ( ) z x y (4-62a)
气象学复习大整合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引论对1.气候与天气的不同有哪些?2.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平流层和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3.名词解释:气温直减率、饱和水汽压、相湿度、露点、饱和差。
4.如何用饱和差、露点温度、相对湿度来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5.已知气温和相对湿度后,如何得出饱和水汽压、水汽压、饱和差。
1.天气:一个地方某一瞬间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气候:一个地方多年间发生的天气状态,既包括平均状态又包括极端状态2.依据:根据大气温度和水汽的牵制分布,大气的扰动程度和电离现象等不同性质,把大气分为五层.平流层:1. 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2. 气流比较稳定;3. 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天空晴朗,很少有云出现。
对流层:1. 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2.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3. 温度湿度水平分布不均匀。
3气温直减率:在垂直方向每变化100m气温的变化值。
饱和水气汽压: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水汽达到最大含水量时的水汽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
饱和差: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称为饱和差。
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在一定的气压条件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简称露点。
4、饱和差:公式:d=E-ed 表示实际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在研究水面蒸发时常用到。
当空气饱和时,d=0;当未饱和时,d>0;当过饱和时,d<0。
露点温度:实际气温(t )与露点(td)之差表示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当t>td时,空气未饱和;t<td时,过饱和;t=td时,饱和相对湿度:用百分数表示,即:f=e/E*100f 的大小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当空气饱和时:f=100%未饱和时: f <100%过饱和时: f >100%第二章 和 第三章1. 名词解释:太阳常数、大气透明度(P)、太阳高度、太阳直接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之窗。
气象学复习资料
太阳常数:日地距离为平均值时,被照亮的半个地球的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每秒每平方米上获得的的太阳辐射。
土壤定容热容量:土壤热容量又称土壤容积热容量。
是单位容积的土壤,温度升高l℃所需要的热能。
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梯度风:指在自由大气中,当空气质点作曲线除了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外,还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气候:某一地方地球大气的温度,降水,气压,风,湿度等气象要素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值或统计率,以及它们以年为周期的振动。
大气污染: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排放到大气中的物质的数量、浓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了大气环境的容量,直接或间接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地面净辐射: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辐射之差。
低气压:指与等压面下凹部分相应的是由一组等高线构成的低值区域,高度值由中心向外递增称为低压,高度值由中心向外递减称为高压。
气压梯度力:由于空间气压分布不均而作用于空气体上的力。
霜期:指从秋季的初霜日期到春季的终霜日期间的持续日期。
分子散射:对于一定大小的分子来说,散射能力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这种散射是有选择性的,称为分子散射,也叫蕾利散射。
三基点温度:作物生命活动过程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总称。
小气候:指在具有相同的大气特点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下垫面性质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大气活动中心:指由于海陆热力差异使有完整向气压地分裂为一个个范围较大的高低压区,它们决定大气的活动和水热交换,对天气和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
天气:指一定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云,雨,雪)及其变化总称是这一地区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现出的大气物理状况。
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光谱中可被绿色植物的质体色素吸收、转化并用于合成有机物质的一定波段的辐射能。
活动积温:某时段内大于或等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的累积值。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且深奥。
对于学习气象学的学生来说,复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这份气象学复习资料中,我们将为你提供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复习方法,帮助你高效地复习气象学知识。
第一部分:气象学基础知识1. 大气的成分和结构:学习大气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水汽等,以及大气的垂直结构分层。
2. 大气的物理性质:了解大气的密度、压强、温度等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测量方法和变化规律。
3. 大气的热力学过程:学习大气中的热力学过程,如热量的传递、气体的膨胀和压缩等。
掌握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热力学定律。
4. 水汽和云雾:了解水汽的形成和消散机制,云雾的分类和形成原因。
学习云的结构和云量的观察和测量方法。
5. 大气的辐射与能量平衡:掌握大气辐射的基本概念,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辐射和大气辐射平衡。
了解大气的能量收支和能量传递过程。
第二部分:天气系统和气候1. 大气环流和风:学习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掌握风的定义、测量和记录方法。
了解不同尺度的风系统,如地区风、季风、西风带等。
2. 气压和风系:了解气压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掌握风的生成原因和风系的分类。
学习风力等级和风向的判定方法。
3. 大气湿度与降水过程:掌握湿度的测量和表示方法,了解降水的形成和降水类型。
学习降水量的观测和记录方法。
4. 气象学中的气候学:学习气候的定义和分类方法,掌握气候要素的观测和记录,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原因。
第三部分: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1. 天气观测和天气预报:了解常见的天气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学习天气图的绘制和解读。
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和误差分析。
2. 气象灾害与灾害预警:了解常见的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干旱等。
学习灾害预警的发布和应对措施。
3. 气象服务与气象信息:了解气象服务机构和气象信息的获取和利用途径。
掌握常用的气象信息产品和预警系统。
第四部分: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1.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气象学复习资料 终极版
1.某一瞬间大气的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天气2..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既表现为波动性,又表现为粒子性3.在地面辐射差额R = (S'+ D)(1 - α) - r 公式中, α 为反射率, r 为地面有效辐射4.土壤温度日较差主要决定于土壤之间的导热率和土壤温度,同时还受地面和大气间乱流热量交换等因素的影响。
5.在农历廿四个节气中,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作为四季的开始6.大陆性气候的地区,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节,降水变率比其它地区为大7.青藏高原把西风环流分为南和北两支,使其范围扩大8.大陆度与气温年较差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成反比9.农业气候三要素是光、热、水10.农田中的外活动面位于植物高度2/3 处二、选择题1.夜间地面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时,辐射热通量方向由____ 指向_A___ ;A.地面;空气B.空气;地面C.一侧空气;另一侧空气D.地面一侧;地面另一侧2.农业气象学中通常把大气辐射称为_C ____ ;A.短波辐射B.中波辐射C.长波辐射D.超长波辐射3.在北半球0 - 66.5° N 纬度间,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是___B_ 日;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4.某年或某月的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值称为降水_A___ ;A.距平B.平均变率C.极差D.相对变率5.地面覆盖后,除阴雨天外,各深度的日平均土温比未覆盖的___ ,增降温效应表层比下层__AA.高;小B.低;小C.高;大D.低,大6.疏透结构林带其背风侧的最小风速,大致出现在林高_B___ 倍的地方;A. 1B. 3C. 4D. 67.摩擦层中的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____ ,低压在_C___ ;A.右前方;左前方B.右前方;左后方C.右后方;左前方D.右后方;左后方8.夏季高温与少雨相结合,冬季寒冷与潮湿相结合,这种气候型属于__B __ 气候型;A.草原B.地中海C.季风D.高山9.凹陷地形气温日较差比凸地为___ ,干燥土壤气温日较差比湿土为_ A___A.大;大B.小;大C.大;小D.小;小10.下述的几种风哪一种不是地方性风___CA.海陆风B.山谷风C.季风D.焚风三、判断题1.地球大气,按其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散逸层.(错)2.白天地面辐射差额为正值, 地面吸收了辐射能转化为热能地面温度高于贴地气层和下层土壤.(对)3.由于水汽压和绝对湿度其数值和单位都基本相同, 所以气象上常用水汽压来代替绝对湿度.(错)4.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共有:季风性明显,大陆性很强,温度差异大,降水复杂化四个方面.( 对)5.土壤经耕翻后,其热容量和导热率会增大,而镇压后的土地, 其导热率和热容量会减小.( 错)1.导温率与物质的导热率成正比,与物质的热容量成反比2.气温的垂直分布用气温垂直梯度来表示递减率3.农业气象研究的基本原则是平行观测4.桂林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带地区;南宁属于南亚热带气候带地区;海南:北热带5.某一地水分资源可以用年降水量和干燥度来表示;6.农田总蒸发量包括植物蒸腾和株间土壤蒸发两方面;7.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称为暖流;8.中国气候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纬度、季风三方面;9.中国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型; 大陆性季风10.太阳常数的数值约为1.98 cal/(cm2·min)二、选择题1.青藏高原是我国雹日最___ ,范围最_ B__ 的地区;A.多;小B.多;大C.少;小D.少;大2.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黄道面始终保持___C__ 的夹角___;A. 0°B. 23.5°C. 66.5°D. 90°3.与大陆气候特点完全相反的气候型是AA.海洋气候B.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热带气候4.当某地气温年较差为20℃,地理纬度为30°N 时,其大陆度为_B___ ; k=(1.7⊿t/sinΦ)-20.4A. 1.7B. 47.6C.19.6D.20.45.近地层空气相对湿度最高值一般出现在AA.清晨B.正午C.傍晚D.对流旺盛时6.以___ 为周期,随_C__ 改变风向的风称为季风;A.年;年B.季节;季节C.年;季节D.季节;年7.活动面的___B_ 交换是小气候形成的动力基础;A.辐射B.热量C.水汽D.乱流8.在作用于空气运动的力当中, 只改变空气运动方向而不能改变空气运动速度的力是_B__ ;A.水平气压梯度力B.水平地转偏向力C.惯性离心力D.摩擦力9.大气在__D__ 条件下,农田中风速廓线呈对数变化A.逆温B.稳定C.不稳定D.中性D10.农田中通常把气层与土层的交界面称为____ , 把气层与作物层的交界面称为D____ ;A.活动面;活动层B.活动层;活动面C.外活动面;内活动面D.内活动面;外活动面三、判断题1.自由大气中的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低压在右.(错)2.水稻田上空,不论昼夜,绝对湿度都是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对)3.雨区一般出现在冷锋的锋后和暖锋的锋前.(对)4.槽后脊前为多为阴雨天气,槽前脊后多为睛好天气. 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高空槽脊自西向东移动,槽前脊后盛行西南气流,引导暖湿空气北上。
气象学复习重点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大气概述1.大气中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在气象学上的意义。
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同时,臭氧层的存在也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对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生存起了保护作用。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它的增多也会对提高植物光合效率产生一定影。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它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空气和地面有增温效应。
水汽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参与大气温室效应形成,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少,影响云雨及各种降水,对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有着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植物及农作物的产量.2.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各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依据:世界气象组织根据大气温度和水汽的铅直分布、大气的扰动程度和电离现象等不同物理性质,把大气分为五层。
特点:对流层是靠近地表的大气最底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顶到距地面约50~55km的高度,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含量极少。
中间层是从平流层顶到距地面85km左右的高度,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迅速降低,有空气的垂直运动,几乎没有臭氧存在。
热成层又称暖层,位于中间层顶至500km左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迅速升高,大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
散逸层是大气的最高层,又称外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很少变化。
3.名词解释: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饱和差.饱和水汽压:在温度一定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水汽达到此限度,空气就是饱和状态,这时的空气称饱和空气。
饱和空气产生的水汽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它是温度的函数。
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使空气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称为饱和差。
气象学复习
1、气象、天气、气候的联系?气象指自然界中各种大气现象与气象要素天气是特定时间区域气象要素的综合状况气候是多年来天气的综合状况2、大气的主要成份、作用?大气的主要成分包括干洁大气、水汽和大气气溶胶粒子干洁大气主要包括氮气、氧气、臭氧和C O2 1)氮气:生命有机体的基本组成成分,表现为蛋白质。
也是氮肥的基本原料。
2)氧气:人类和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气体;积极参与大气中的许多化学过程;对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3)臭氧: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温作用。
4)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强烈吸收红外辐射,产生“温室效应”;水汽:在天气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也会产生“温室效应” 大气气溶胶粒子:吸收太阳辐射;缓冲地面辐射冷却;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充当水汽凝结核;3、大气层分几层?分层依据?各层的主要特点?大气有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分层依据: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情况以及大气铅直运动状况1)对流层:主要天气现象发生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5C。
);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不均匀;2)平流层:空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无明显的垂直运动;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水汽和尘埃含量极少,晴朗少云,大气透明度好,气流比较平稳,适宜于飞机航行;3)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下降,空气有强烈的垂直运动;4)热成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有电离现象;5)散逸层:大气物质具有向星际空间散逸的特性,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4、对流层的定义、厚度、特点?定义:地球大气的最底层,底部直接与下垫面接触厚度:空间:随纬度增加,厚度降低。
低纬地区:平均厚度为17〜18km ; 中纬地区:平均为10〜12km ; 高纬地区:平均为8〜9km;时间:夏季大于冬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大气的结构:1、对流层:是靠近地表大气最底层,它的厚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不同而变化。
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平均为17—18km,中纬度为10—12km,高纬度只有8—9km。
就季节而言,夏季厚,冬季薄。
主要特征:厚度不及整个大气层厚度的1%,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都集中在这一层。
云、雾、雨、雪、风等主要大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是天气变化和天气预报的重点层,也是对人类生产影响最大的一层。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和乱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2、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距离地面55km的高度是平流层。
主要特征: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迅速降低②有强烈的垂直运动,故又称高空对流层。
③在60—90km高度上,有一个只在白天出现的电离层叫D层。
3、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距地面85km的高度是中间层。
4、热成层:从中间层顶向上延伸800km的高度,又称暖层。
5、散逸层:是大气的最高层,800km以上,又称外层,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带。
第一章辐射1、黑体辐射遵循两个定律:(1)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放射能力是随温度而改变的。
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对各波长的放射能力都相应增强,因而其放射的总能量也显著增大。
该定律指出:黑体放射能力(E T)与其表面绝对温度(T)的四次方成正比。
(E T=σT4,σ=5.67*10-8W*m-2*K-4,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2)维恩(Wein)位移定律:黑体放射能力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λmax)与绝对温度(T)成反比,表达式为λmax*T=C。
2、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当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成为太阳常数,通常用S0表示。
3、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6、太阳高度角的计算:sin h=sinψ*sinδ+cosψ*cosδ*cosω(2)正午时间:日升日落,同一地点一天内太阳高度角是不断变化的。
时角是以正午12点为0度开始算,每一小时为15度。
即14点和10点分别为30度和-30度。
日出日落时角度都为0,正午太阳高度角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90°),时角为0,以上的公式可以简化为:h=90°-|φ-δ|7、分子散射:若散射质点的直径小于入射辐射的波长,此时的散射成为分子散射。
(晴朗的天空,大气中的水汽、尘粒等杂质少,主要是干洁空气分子散射,因此,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8、粗粒散射:当散射质点的直径比入射辐射的波长大或差不多,此时的散射称为粗粒散射。
(当大气中的水滴、灰尘等杂质多时,大气散射以粗粒散射为主,天空呈乳白色。
)9、大气透明系数:是指太阳辐射透过一个大气量后的辐射通量密度之比。
10、太阳总辐射:经过大气减弱以后,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称为太阳总辐射。
11、太阳总辐射包括太阳直接辐射和太阳散射辐射。
12、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辐射之差。
13、地面净辐射:地面辐射的总收入和总辐射之差。
14、光补偿点、光饱和点与光合作用积累的关系?(1)根据植物对光照度的需要,可分为喜阳植物和耐阴植物;植物群体的光饱和点比单株的高得多,甚至看不到光饱和点;(2)光饱和点较高的植物,在较强的光照下能形成更多的光合产物;(3)在光饱和点以上的光照度植物不能利用;(4)光饱和点受多种因素控制;(5)光强超过饱和点,会引起植物体温过高,造成叶绿体分解死亡,合成的有机物运输受阻,烧死植物;(6)一般喜阳植物较耐阴植物的光补偿点高;(7)C3植物饱和点低于C4植物饱和点,即C4是C3的约0.5-1倍。
15、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1)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改革种植制度与方式,推广间作套种;(2)选育合理株形、叶形、高产不倒伏品种;(3)提高单位面积的光合生产率,创造合理的叶面积;(4)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光能资源。
第二章温度1、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与纬度之间有何关系?日变化:(1)由于中午太阳高度角一般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所以温度日较差也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
(2)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随季节的变化较大,所以中纬度地区土壤温度日较差随季节的变化也较大。
年变化:(3)土壤温度的年较差随纬度增高而增大,这是太阳辐射年变化随纬度增高而增大的缘故。
2、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类型:日射型、辐射型、过渡型。
3、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用气温垂直递减率表示。
4、逆温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5、三基点温度: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维持生命的温度,一般在-10-50°C之间;保证生长的温度,一般在5-40°C之间;保证发育的温度,一般在10-35°C之间6、界限温度农业上采用的界限温度有0°C、5°C、10°C、15°C。
(1)0°C,在日平均气温低于0°C时,大地封冻,一般不宜田间耕作,故以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C的持续时期为适宜农耕期。
(2)5°C,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C时早春作物开始播种,大多数越冬作物和果树林木开始萌芽和缓慢生长,故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C的持续时期为越冬作物生长活动期。
(3)10°C,春播作物一般在日平均气温10°C以上才能发芽、出苗和生长,故一般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C的持续时期为喜温作物生长活动期,同时也是越冬作物生长活跃期。
(4)15°C,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C的持续时期为喜温作物活跃生长期。
7、活动积温:植物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所有活动温度的总和。
8、有效积温:植物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所有有效温度的总和。
第三章、水分1、水汽压(e):大气中所产生的分压强称为水汽压。
(公式P54)2、饱和水汽压(E):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数量有一个最大极限,如果水汽达到这个限度,空气就呈饱和状态,此时空气中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
与饱和水汽压有关的因素: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公式P54)饱和水汽压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于物态、蒸发面形状和溶液浓度等有关。
例如,同温度下冰面的饱和水汽压比水面的小;凹面的饱和水汽压比平面的小,平液面又比凸液面的小;溶液面上的饱和水汽压要比纯水面的小。
3、相对湿度(r):空气的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的百分比称为相对湿度(公式P56)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图P58 (内陆、沿海)4、大气的冷却方式:①绝热冷却②辐射冷却③接触冷却④混合冷却5、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的两种途径:①增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使水汽压(e)超过当时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②降低空气温度,使饱和水汽压减少,直到小于当时的实际水汽压。
6、高、中、低三种云的云体高度和组成:低云:多由水滴组成,厚而垂直发展旺盛的低云则由水滴和冰晶混合组成。
云底高度一般在2000m以下,但随季节、天气条件及地理纬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大部分低云可发生降水。
中云:多由水滴、过冷却水滴与冰晶混合组成。
云底高度通常在2000---6000m之间。
浓厚的中云可产生降水,但薄云无降水产生。
高云:全部由冰晶组成,云底高度常在6000m以上,高云一般不产生降水,但冬季北方卷层云偶有降雪。
7、积状云有哪几种:层积云Cs:薄层团块或滚轴云条组成的云层,或分散,个体相当大,常成群、成行、成波,云纹柔和,色灰白,部分阴暗,云缝常露青天。
高积云Ac:薄云块,扁球形,个体边缘常焕发彩虹,排列成群、成行或成波,变浓可下雨。
卷积云Cc:鳞片状、薄球状,排列成群、成行、成波,有丝缕组织。
8、造成空气上升运动的四种方式:①地形抬升②热力对流③气旋辐合④锋面抬升9、降水:图10、水分临界期:作物对水分缺乏和过多反应最敏感,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
几种主要作物的水分临界期:11、水分利用率的提高途径:① 确定适宜灌溉的时期与方式② 调整种植方式(密度、行距、行向)③ 设置风障和营造防护林带④ 选育高效节水的品种⑤ 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第四章、大气的运动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图示!)1、低气压(简称低压):由一组闭合等压线组成的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区域成为低气压,简称低压。
其空间等压面向下凹陷,形如盆地。
在北半球,低气区内空气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天气学上称为气旋。
2、高气压(简称高压):由一组闭合等压线组成的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区域成为高气压,简称高压。
在北半球,高压区内空气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天气学上称为反气旋。
3、低压槽(简称槽):由低压向外伸出的狭长区域或者一组未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较高的一方突出的部分称为低压槽。
4、高压脊:由高气压向外伸出的狭长区域或者一组未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较低一方突出的部分称为高压脊。
5、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图示6、风: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是矢量,它具有方向和速度。
7、作用于空气水平运动的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G):水平方向上的净压力,是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
(2)水平地转偏向力(A):由于地球自转而引起的力,使实际风向偏离水平梯度力。
(3)惯性离心力(C):惯性离心力与运动方向垂直。
(4)摩擦力(R):空气受到的阻碍其运动的力。
在近地层空气中,有两种摩擦力,一是空气与下垫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成为外摩擦力;二是不同方向和速度的相邻两气层之间动量交换所产生的阻力,成为内摩擦力。
摩擦力在近地层最为显著,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8、大气中的风:(1)地转风:自由大气中空气的水平直线运动。
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达到暂时平衡的一种定向运动。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相反。
(2)梯度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作用。
图示:P89摩擦风、地转风、梯度风9、摩擦层中的风:图示P9010、大气环流图:P94 图4-1111、大气活动中心:由于海陆冷热源作用,使地球表面的气压带被分裂,形成若干个范围大又相当稳定的高压和低压,这种高压和低压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12、永久性的大气活动中心:夏威夷高压、阿留申低压13、季节性的大气活动中心:印度低压(夏季)、蒙古高压(冬季)14、大气活动中心对各地气候的影响:例如,东亚地区冬季为蒙古高压控制,盛行寒冷干燥的偏北风;夏季在印度低压东部,又受夏威夷高压西侧影响,盛行暖湿的偏南风,因此,东亚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15、大气活动中心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对我国气候有重要影响的大气活动中心,冬季为大陆上的蒙古高压和海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夏季为大陆上的印度低压和海洋上的夏威夷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