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复习资料XX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绪论1.什么是天气和气候?什么是天气学和气候学?天气和气候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一个地方某一瞬间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为天气。
研究天气及其演变规律并预测预报未来天气变化的学科称为天气学。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间发生的天气状态, 它既包括平均状态, 也包括极端状态。
研究气候的形成、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称为气候学。
2.小气候和小气候学的定义。
由于人类活动和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 绝大部分在紧靠下垫面附近的空气层中进行, 而这个气层的气候主要决定于下垫面(也称为作用面)状况和特性。
因此把在局部地区范围内作用面条件影响而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的近地气层气候称为小气候。
并把研究小气候的学科从气候学中分出, 称为小气候学。
第一章大气1.干洁空气的定义是什么?主要成分有哪些?这些主要成分在大气中的来源、分布和作用是什么?(主要是氮、氧、臭氧、二氧化碳)大气中, 除了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的整个混合气体, 称为干洁空气。
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约占干洁空气体积的99%。
氮是大气中最多的气体, 它能起冲淡氧, 使氧化作用不致过于激烈的作用。
有的植物通过菌根的作用, 可直接将大气中的氮改造为植物体内不可缺少的养料。
氧是大气中次多的气体, 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所必需的。
氧还决定着有机物的燃烧、腐烂和分解过程, 以及影响到在大气中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过程。
臭氧是氧分子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为氧原子, 然后又与氧分子化合而成。
它在大气中含量极少, 分布也不均匀。
在近地层中臭氧很少且不稳定。
从10km高度开始逐渐增多, 在20km到30km高度处达到最大值, 再往上, 臭氧含量又逐渐减少, 到55-60km高度上就极少了。
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使臭氧层增暖, 影响到大气中温度的铅直分布。
同时, 也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燃料的燃烧、有机物的腐烂分解和生物的呼吸作用。
这些作用集中在大气底层, 因此二氧化碳分布在大气底层20km的气层内。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气象学复习资料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到天气、气候、气象预报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学习气象学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气象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门学科。
第一部分:气象学基础知识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大气的组成、大气层的结构、气压、温度、湿度等。
首先,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少量的氩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大气层按照温度变化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等。
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气体分子对物体的压力,常用单位是帕斯卡。
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热运动的表现,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常用单位是相对湿度。
第二部分:天气系统和气象现象天气系统是指大气中存在的各种气象现象的组合,包括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锋、暖锋、气旋等。
高压系统指的是大气中气压较高的区域,常常伴随着晴朗的天气。
低压系统指的是大气中气压较低的区域,常常伴随着阴雨天气。
冷锋和暖锋分别是冷空气和暖空气的交界线,它们常常引发降水和天气变化。
气旋是大气中旋转的气流系统,常常伴随着强风和降水。
第三部分:气象预报和气候变化气象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测和预报的科学。
气象预报可以分为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
短期预报一般指未来1-3天的天气情况,中期预报指未来3-10天的天气情况,长期预报指未来10天以上的天气情况。
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时间尺度上的气象要素的变化,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和预测非常重要。
第四部分:气象灾害和防灾减灾气象灾害是指由于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引发的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干旱、雪灾等。
这些灾害常常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进行防灾减灾工作非常重要。
防灾减灾包括加强气象观测和预警、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作者: ————————————————————————————————日期:ﻩ气象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
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
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辐射:物体以发射电磁波或粒子的形成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
由辐射所传输的能量称为辐射能,有时把辐射能也简称为辐射。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是决定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的重要因素。
在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在日出日落时为0,正午时达最大值。
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交角。
以正南为0,从正南顺时钟向变化为正,逆时针向变化为负,如正东方为-90°,正西方为90°。
可照时间:从日出到日落之间的时间。
光照时间:可照时间与因大气散射作用而产生的曙暮光照射的时间之和。
太阳常数:当地球距太阳为日地平均距离时,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能通量密度。
其值为1367瓦•米-2。
大气质量数: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通过的路径长度与大气铅直厚度的比值。
直接辐射: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总辐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
光合有效辐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被叶绿素吸收并参与光化学反应的太阳辐射光谱成分。
大气逆辐射:大气每时每刻都在向各个方向放射长波辐射,投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即地面净损失的长波辐射。
地面辐射差额:某时段内,地面吸收的总辐射与放出的有效辐射之差。
温度(气温)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温度(气温)与最低温度(气温)之差。
气象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2、大气的结构,垂直分层,组成,对流层的特征、厚度,气温直减率大气垂直分层:散逸层、热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大气组成::水汽、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干洁大气(即干空气)。
对流层的特征:①一般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温度下降;②空气具有强烈的上下对流运动;③集中了大约3/4的大气质量;④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的水汽量;⑤水平方向上各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匀;⑥地面所观测到的天气现象,如:云、雾、雨、雪、打雷、闪电、冰雹、台风等,都发生在这一层内。
对流层厚度:空间上:随纬度增加,厚度降低;低纬地区:平均厚度为17~18km ;中纬地区:平均为10~12km ; 高纬地区:平均为8~9km ;时间上:夏季>冬季。
气温直减率:描述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常用垂直温度梯度概念,并规定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为正值。
故简称气温直减率,用{ EMBED Equation.KSEE3 \* MERGEFORMA T | 表示:§3、主要气象要素的概念和单位,表示湿度概念的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饱和差、相对湿度、露点温度的概念1、水汽压(e ):空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一部分压力。
单位:百帕(hPa )(1)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空气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
反映空气的最大水汽的容纳能力。
(2)实际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未饱和空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
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计算公式:2.、绝对湿度(水汽密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也就是水汽密度。
单位:g/m3 公式:相对湿度(RH ):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样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单位:g/m3 公式:RH= *100%,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表示空气距饱和状态远近的程度。
饱和差(d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单位:百帕(hPa )公式:d= d=0,饱和 d >0,未饱和 d <0,过饱和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从而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温。
气象学复习资料
⽓象学复习资料第⼀章引论第⼆节⽓候系统概述⽓候系统是⼀个包括⼤⽓圈、⽔圈、陆地表⾯、冰雪圈和⽣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候形成、⽓候分布和⽓候变化的统⼀的物理系统。
⼀、⼤⽓圈概述⼤⽓圈是⽓候系统中最活跃、变化最⼤的组成部分。
1)⼤⽓圈的组成:⼤⽓是由多种⽓体混合组成的,此外,还悬浮由⼀些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的⽓体组成成分:主要成分——氮、氧、氩,99.96%;微量⽓体成分——⼆氧化碳、臭氧、甲烷等;⼲洁空⽓:90km以下可以看成是分⼦量为28.97的“单⼀成分”的⽓体;⼤⽓中的氧⽓:⼤⽓中的氧是⼀切⽣命所必须的,这是因为动物和植物都要进⾏呼吸,都要在氧化作⽤中得到热能以维持⽣命⼤⽓中臭氧的形成、分布与作⽤: ⼤⽓中的臭氧主要是由于在太阳的短波辐射下,通过光化学作⽤,氧分⼦分解成氧原⼦后再和另外的氧分⼦结合⽽成的,另外有机物的氧化和雷电的作⽤也能形成臭氧,臭氧可以⼤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暖,影响⼤⽓温度的垂直分布,从⽽对地球⼤⽓环流和⽓候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
⼤⽓中的氮⽓:⼤⽓中的氮⽓能够冲淡氧⽓,使氧⽓不⾄太浓,氧化作⽤不过于激烈,⼤量的氮⽓可以通过⾖科植物的根瘤菌固定到⼟壤中,成为植物体内不可缺少的养料⼤⽓中的⼆氧化碳、甲烷、⼀氧化碳等都是温室⽓体,它们对太阳辐射吸收甚少,但却能强烈地吸收地⾯辐射,同时⼜向周围空⽓和地⾯放射长波辐射。
因此它们都有使空⽓和地⾯增温的效应。
⼤⽓中的⽔汽:⼤⽓中的⽔汽来⾃江、河、湖、海及潮湿物体表⾯的⽔分蒸发和植物蒸腾,并借助空⽓的垂直交换向上传输。
空⽓中的⽔汽含量夏季多于冬季,随⾼度的增加⽽减少。
⽔汽可以凝结或凝华为⽔滴或冰晶,成为淡⽔的主要来源。
⼤⽓⽓溶胶粒⼦:⼤⽓中悬浮的多种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统称⼤⽓⽓溶胶粒⼦。
固体微粒有的来源于⾃然界,如⽕⼭喷发的烟尘,被风吹起的⼟壤颗粒,海⽔飞溅扬⼊⼤⽓后⽽被蒸发的盐粒,细菌、微⽣物、孢⼦花粉,流星燃烧所产⽣的细⼩微粒和宇宙尘埃等;有的是由于⼈类活动,如燃烧物质排放⾄空⽓中的⼤量烟粒等。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气象学复习资料绪论第一节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1、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形成原因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天气: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由各项气象要素一定的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称为天气。
3、气候:气候是在一较长时间阶段中大气的统计状态,它一般用气候要素的统计量表示。
4、气象要素:表示大气状况和天气现象的各种物理量统称为气象要素。
主要的气象要素有:气压、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风、云、能见度、日照、辐射以及各种天气现象。
5、农业气象学: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1)研究与农业相关的气象条件的发生、变化和分布规律;(2)研究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有关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6、农业气象要素:在气象要素中和农业生产相关的称农业气象要素,重要的农业气象要素有辐射、温度、湿度、风、降水等。
第二节大气的组成7、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气溶胶粒子8、干洁空气:干洁空气是气体的混合物,主要气体是氮(N2,容积78.09%),氧(O2,容积20.95%),氩(Ar ,容积0.93%),还有不定的二氧化碳(CO2,平均容积0.03%),臭氧(O3)和各种氮的氧化物,此外,还含有很少量的氦、氖、氩、氪、氢等。
9、大气污染: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某些物质(如粉尘微粒、各种硫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卤化物、有机化合物等)进入大气,使大气的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特性改变,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或危害各种生物的生存,直接或间接地损害设备、建筑物等的现象。
10、大气成分中的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在气象学和生物学上有何意义?二氧化碳:由于大气中的CO2能强烈地吸收红外线,使地面放射的红外辐射中的很大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大气的温度因之升高或使降温速度减慢,因而大气向地面放射的红外辐射增多,地面的平均温度因此而升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臭氧:①可以吸收掉过多的太阳紫外辐射,不致太多的紫外线到达地面对生物构成伤害,又能透过少许的紫外线杀灭地面对动植物有害的一些病菌。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天气、气候、天灾等各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气象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知识点,供大家复习参考。
1. 大气层的构成及特征:大气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围层四个部分。
其中,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的部分,也是天气发生的主要区域。
平流层则较为稳定,不易出现大气运动。
2. 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大气的密度和气压都会逐渐减小。
3. 湿度的测量和计算:湿度通常可以用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来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实际水汽含量与最大可能水汽含量的比值,露点温度则是指当空气冷却至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4. 大气的运动和风的产生:大气的运动主要有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
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可以形成风,其产生的原因包括气压差、地转偏向力和地形等多种因素。
5. 暴雨和雷电的成因:暴雨通常发生在气压低、湿度高、温度适中的环境下,而雷电则是由云内的正负电荷分离所引起的。
6.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防范方法: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冰雹、洪水等多种类型,防范方法包括做好气象预报和监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措施。
以上只是气象学的部分内容,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复习掌握更多相关知识,提高应对天气变化和灾害的能力。
气象学学习资料
气象学学习资料气象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1气象学概念1.气象学:研究大气现象(风、云、雨、雪、干、湿、雷、电等)及其状态(温度、压强、湿度、密度等)的形成原因、变化规律和时空分布的科学。
2.气候学:气候学研究的是气候的特征、分布、变化、形成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期的大气情况,瞬息万变;气候是长期的大气情况,稳定少变1.2学习气象学和气候学的重要性(与专业知识的关系)在深入了解各地气候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当地的气候资源,对于维持经济、社会、环境这一复合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及提高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重要意义。
气象学与气候学是其它地理学和环境学等学科的基础。
地球上的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基本上取决于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气候条件还形成了不同地域的水文特征,同时还与岩石条件共同造就了不同的地貌和土壤特征。
第二章大气的基本情况2.1大气圈和气候系统1.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物理系统,太阳辐射是这个系统的能源。
其中大气圈是主体部分,也是最可变的部分,水圈、岩石圈、冰雪圈和生物圈可视为大气圈的下垫面。
2.大气的组成:现代大气是由多种混合气体(干洁空气)、水汽、气溶胶粒子(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
3.干洁空气:把除水汽、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或干空气。
4.水汽:(1)来源:江河湖泊海等水面的蒸发,潮湿陆地和物体表面蒸发及植物蒸腾。
(2)分布:水汽主要集中在2~3km以下的低空中,高度增高水汽含量减少很快。
(3)作用:含量极少,但对天气变化有很大作用,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角色,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5.气溶胶粒子:(1)定义:主要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
(2)来源:人工源和自然源。
①土壤、岩石风化或火山喷发的尘埃。
②烟尘及工业粉尘。
气象学复习资料
1太阳系数:在大气上界,日地平均距离上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So=1382w/㎡2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3梯度风:指在自由大气中,当空气质点作曲线除了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外,还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4气候:某一地方地球大气的温度,降水,气压,风,湿度等气象要素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值或统计率,以及它们以年为周期的振动5地面净辐射: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辐射之差,也称地面辐射差额6低气压:指与等压面下凹部分相应的是由一组等高线构成的低值区域,高度值由中心向外递增称为低压,高度值由中心向外递减称为高压,7气压梯度力:由于空间气压分布不均而作用于空气体上的力8霜期:指从秋季的初霜日期到春季的终霜日期间的持续日期9分子散射: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大气中的各种质点,太阳辐射能的一部分散向四面八方,称为散射10三基点温度:即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界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上限温度)11小气候:指在具有相同的大气特点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下垫面性质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12大气活动中心:指由于海陆热力差异使有完整向气压地分裂为一个个范围较大的高低压区,它们决定大气的活动和水热交换,对天气和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13天气:指一定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云,雨,雪)及其变化总称是这一地区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现出的大气物理状况14土壤定容热容量:土壤热容量又称土壤容积热容量。
是单位容积的土壤,温度升高l℃所需要的热能。
15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光谱中可被绿色植物的质体色素吸收、转化并用于合成有机物质的一定波段的辐射能。
16活动积温:某时段内大于或等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的累积值17降水量:一定时段内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 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累积的深度。
气象学与气候学 复习资料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资料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资料气象学和气候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两个重要学科。
虽然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有所不同。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气象学和气候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学科。
一、气象学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的学科,主要关注天气的形成、演变和预测。
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大气的物理性质、天气系统的结构和运动、气象观测和仪器等。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气象学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1. 大气层结:大气层结是指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和湿度变化。
常见的大气层结类型有逆温层、正常层、辐射逆温层等。
了解大气层结对于预测天气和理解大气运动非常重要。
2. 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形成的大气现象,如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锋、暖锋等。
它们的形成和演变对于天气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3. 气象观测:气象观测是指对大气现象进行系统的监测和记录。
常用的气象观测参数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降水量等。
气象观测数据是进行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的重要依据。
4.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模型进行的对未来天气情况的预测。
它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决策,如出行安排、防灾减灾等。
二、气候学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变化的学科,主要关注长期气候的统计规律和变化趋势。
它涉及的内容包括气候系统的组成、气候要素的测量和分析、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等。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气候学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1. 气候要素:气候要素是指描述气候特征的物理量,如温度、降水量、风速、湿度等。
它们的变化可以反映气候的不同特征和变化趋势。
2. 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是根据气候要素的长期统计特征划分的。
常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了解不同气候类型对于理解全球气候分布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气候的统计规律和变化趋势。
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
气象学复习资料
⽓象学复习资料第⼀章1.⼲洁⼤⽓:除去⽔汽及其他悬浮在⼤⽓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体。
2.⼆氧化碳(CO2):时间变化:a) ⽩天、晴天、夏季时的⼆氧化碳浓度⼩于⿊夜、阴天、冬季。
b) ⼯业⾰命前⼩于⼯业⾰命后。
空间变化:⽔平:城市⼤于农村;垂直:0~20km,含量最⾼;20km以上,含量显著减少。
CO2的⽇变化(diurnal variation):主要取决于光合作⽤⽩天午后达最低值,⽇出前后达最⾼值CO2的年变化(annual variation) :秋季达最低值,春季达最⼤值CO2的长期变化(long-term change) :由于⼈类活动,⼤⽓中CO2浓度不断升⾼。
在⼗七世纪⼯业⾰命前,全球平均⼤约为280ppm,但现在则⾼达380ppm.3.⽔汽的分布规律:时空变化:时间:夏季多于冬季空间:⼀般低纬多于⾼纬,下层多于上层。
特点:是唯⼀能在⾃然条件下发⽣相变的物质,因此它是天⽓变化的最重要的⾓⾊;是⾃然界潜热最⼤的物质。
4.天⽓:某⼀地区在某⼀瞬间或某⼀短时间内⼤⽓状态和⼤⽓现象的综合。
⽓候:在太阳辐射、⼤⽓环流、下垫⾯性质和⼈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下,在某⼀段时间内⼤量天⽓过程的综合。
天⽓与⽓候的区别:①天⽓是短期过程,⽓候是长期过程②天⽓系统简单,⽓候系统庞杂5.⼤⽓的铅直运动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并考虑⼤⽓的垂直运动情况,可将⼤⽓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对流层特点:①主要天⽓现象均发⽣在此层。
②温度随⾼度升⾼⽽降低。
(平均⾼度每升⾼100m,⽓温下降0.65℃。
)③空⽓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④⽓象要素的⽔平分布不均匀。
平流层(对流层顶~55km)特点:①25km以下,⽓温保持不变;25km以上,⽓温随⾼度增加⽽显著升⾼(-3℃)。
②空⽓运动以⽔平运动为主,⽆明显的垂直运动。
中间层(平流层顶~85km)特点:①⽓温随⾼度增加迅速下降,顶部⽓温可降⾄-83℃以下。
气象学复习资料
⽓象学复习资料⽓象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空⽓:⼤⽓中除了固,液微粒及⽔汽以外的空⽓2.湿空⽓:含有⽔汽的空⽓3.对流层:从地⾯⾄约12km⾼的⼤⽓层。
其下垫⾯为地⾯,上界⾼度随纬度和季节⽽变。
集中了⼤⽓质量的80%和全部⽔汽,云、雾、⾬、雪等也都发⽣于其中。
4.平流层:⾃对流层顶到⼤约55Km左右的⼤⽓层;5.虚温:在⽓压相等的条件下,具有和湿空⽓相等的密度时的⼲空⽓具有的温度。
6.单位⽓压⾼度差:指在垂直空⽓柱中⽓压相差⼀个单位值(通常指1百帕)所对应的⾼度差。
⽤它来表⽰⽓压随⾼度增加⽽降低的快慢程度7.位势⾼度:动⼒计算中由某参考[零]⾯(重⼒位势零⾯)⾄计算等压⾯之间的位势差8.等压⾯:空间各⽓压相等的点组成的⾯9.等⾼线:等⾼线是某⼀特定等压⾯(850hPa、700hPa、500hPa等)上⾼度相等的点的连线10.等⾼⾯:⾼度相等的点所组成的⾯11.等压线:等压线是同⾼度的⽔平⾯上⽓压相等的点的连线12.⽔汽压:⼤⽓中的⽔汽所产⽣的那部分压⼒称⽔汽压(e)。
单位也⽤hPa;13.饱和⽔汽压:⼀定温度、体积空⽓中的⽔汽含量达到最⼤时的⽔汽压称饱和⽔汽压(E),其⼤⼩随温度的升⾼⽽增⼤14.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中所含的⽔汽质量,即⽔汽密度15.相对湿度:实际⽔汽压(e)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汽压(E)的⽐值(⽤百分数表⽰),16.⽐湿:在⼀团湿空⽓中,⽔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总质量的⽐值。
其单位是g/g或g/kg17.混合⽐:⼀团湿空⽓中,⽔汽质量与⼲空⽓质量的⽐值即单位为g/g18.露点:在空⽓中⽔汽含量不变,⽓压⼀定下,使空⽓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t d)。
其单位与⽓温相同19.风、风向、风速:空⽓的⽔平运动称为风;风向是指风的来向。
地⾯⽤16⽅位、⾼空⽤⽅位度表⽰,即0°(或360°)表⽰正北,90°表⽰正东,180°表⽰正南,270°表⽰正西等。
气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309)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规律的一门学科。
3,对流层的由来及特点答:对流层是地球大气的最底层,其底部直接与下垫面接触,受地面影响最大,因空气具有强烈的铅直方向上的对流层运动,所以称对流层。
特点:(1)对流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2)对流层空气具有强烈的铅直方向上的对流层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3)大气中的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4)对流层的各种气象要素分布不均。
(P16)第二章(309)1.太阳常数 :在地球大气上界,日平均距离上投影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3.昼长(可照时数):是日出到日落的时间。
4.光照时间:可照时数+曙暮光时间5.可照时数:是不受任何遮蔽时每天从日出到日落的总时数。
6.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7.大气量:太阳光通过大气路径的长度与大气铅直厚度之比,没有单位!8.透明系数:透过一个大气量后的太阳辐射强度与透过前的太阳辐射强度之比!9.太阳直接辐射:单位时间内以平行光形式投射地表单位水平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10.散射辐射:阳光被大气散射后,单位时间内以散射光形式到达地表单位水平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
11.太阳总辐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和天空散射辐射的强度之和。
12.太阳辐射总量:某时段内地面接受的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辐射的总和。
13.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到达地面的这一部分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14.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15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
16. 能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形成有机化合物的太阳辐射波谱区,称为光合有效辐射17.当光照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光照度继续增大,光合效率不再增加。
气象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气象学大气现象天气与气候气候系统大气圈对流层相对湿度露点城市气候1.气象学: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2.天气:某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二者关系—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统计联系,从时间上反映出微观与宏观的关系;区别:天气变化快,变化周期短,气候包括大气圈水圈冰雪圈生物圈和陆地表面。
影响气候形成变化因素:①太阳辐射②宇宙地球物理因子③环流因子④下垫面因子⑤人类活动的影响。
城市气候特点:“五岛效应”(混浊岛热岛干岛湿岛雨岛)和风速减小、多变。
3.大气现象:地球大气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风云雨雪雷电旱涝寒暑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统称大气现象,简称气象。
气象要素:表示大气属性和大气现象的物理量。
4.气候系统:是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太阳辐射是这个系统的能源。
5.大气组成:由多种混合气体及悬浮其中的液态和固态杂质组成。
氮是最主要气体成分。
6.对流层:大气中最低一层,有云雾雨出现,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
对流层特征: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垂直对流运动;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7.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直接反应了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露点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第二章大气辐射保温效应绝热直减率大气稳定度判断8.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指向地面的部分;大气保温效应: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因放射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的补偿,由此看出大气对地面有保暖作用,该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效应。
9.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且深奥。
对于学习气象学的学生来说,复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这份气象学复习资料中,我们将为你提供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复习方法,帮助你高效地复习气象学知识。
第一部分:气象学基础知识1. 大气的成分和结构:学习大气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水汽等,以及大气的垂直结构分层。
2. 大气的物理性质:了解大气的密度、压强、温度等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测量方法和变化规律。
3. 大气的热力学过程:学习大气中的热力学过程,如热量的传递、气体的膨胀和压缩等。
掌握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热力学定律。
4. 水汽和云雾:了解水汽的形成和消散机制,云雾的分类和形成原因。
学习云的结构和云量的观察和测量方法。
5. 大气的辐射与能量平衡:掌握大气辐射的基本概念,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辐射和大气辐射平衡。
了解大气的能量收支和能量传递过程。
第二部分:天气系统和气候1. 大气环流和风:学习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掌握风的定义、测量和记录方法。
了解不同尺度的风系统,如地区风、季风、西风带等。
2. 气压和风系:了解气压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掌握风的生成原因和风系的分类。
学习风力等级和风向的判定方法。
3. 大气湿度与降水过程:掌握湿度的测量和表示方法,了解降水的形成和降水类型。
学习降水量的观测和记录方法。
4. 气象学中的气候学:学习气候的定义和分类方法,掌握气候要素的观测和记录,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原因。
第三部分: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1. 天气观测和天气预报:了解常见的天气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学习天气图的绘制和解读。
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和误差分析。
2. 气象灾害与灾害预警:了解常见的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干旱等。
学习灾害预警的发布和应对措施。
3. 气象服务与气象信息:了解气象服务机构和气象信息的获取和利用途径。
掌握常用的气象信息产品和预警系统。
第四部分: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1.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气象学复习资料
⽓象学复习资料第⼀章引论1.⽓候与天⽓的不同有哪些?天⽓:⼀个地⽅某⼀瞬间⼤⽓状态和⼤⽓现象的综合称为天⽓。
⽓候:⼀个地⽅多年间发⽣的天⽓状态,既包括平均状态⼜包括极端状态。
2.⼤⽓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各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垂直分层依据:⼤⽓温度铅直分布,扰动分布,电离现象等。
各层特点:对流层:⽓温随⾼度升⾼⽽降低。
上升100m降低0.65度。
空⽓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温度和湿度⽔平分布不均。
平流层:平流层下层,⽓温随⾼度不变或略有上升;25-30km,⽓温升⾼较快;平流层顶,⽓温约升⾄-3~-17度。
空⽓铅直运动远⽐对流层弱,以⽔平运动为主。
⽓流平稳,天⽓晴好,适宜飞机飞⾏。
⽔汽、尘埃含量极少,基本⽆云。
中间层:⽓温随⾼度⼜迅速降低。
出现铅直运动。
顶部逆温。
热成层:(热层、暖层、电离层)空⽓稀薄空⽓处于⾼度电离状态随⾼度增加⽓温迅速升⾼。
极光现象外层:温度⾼,空⽓粒⼦运动速度很快。
地球引⼒⼩,因⽽⼤⽓质点不断向星际空间散逸。
3.⽓温直减率的定义。
⽓温直减率⼤于零、⼩于零、等于零分别表⽰什么?⽓温垂直递减率:在垂直⽅向每变化100M⽓温的变化值。
⽓温直减率⼤于零,⽓温随⾼度增加⽽降低。
⽓温直减率⼩于零,⽓温随⾼度增加⽽增⾼。
这时称为逆温层。
⽓温直减率等于零,⽓温不随⾼度变化。
这时称为等温层。
4.名词解释饱和⽔汽压:在⼀定温度下,空⽓中⽔汽达到最⼤含量时的⽔汽压⼒。
相对湿度:空⽓中实际⽔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汽压的百分⽐。
露点:当空⽓中⽔汽含量不变时,且⽓压⼀定时,使⽓温降低到达⽔汽饱和时的温度。
饱和差:在某⼀温度下空⽓的饱和⽔汽压与空⽓中实际⽔汽压之差。
云:悬浮在⼤⽓中的⼩⽔滴、冰晶,或两者混合组成的可见聚集体,底部不与地⾯相接,并有⼀定厚度。
降⽔:地⾯从⼤⽓中获得的⽔汽凝结物,总称为降⽔。
5.饱和⽔汽压和温度、相对湿度有何关系?在⽓压⼀定的条件下,饱和⽔汽压是随温度升⾼⽽很快增⼤的;当空⽓饱和时:U=100%;未饱和时: U<100%;过饱和时: U>100%6.如何⽤饱和差、露点温度来判断空⽓距离饱和的程度?d=ew-e d>0未饱和 d=0已饱和 d<0过饱和t>td未饱和 t=td已饱和 t7.已知⽓温和相对湿度后,如何得出饱和⽔汽压、⽔汽压、饱和差、露点温度。
气象学期末复习资料
气象学期末复习资料气象学一、国际上按30年进行气候统计。
二、大气的基本情况1、大气的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2、对流层:(1)厚度变化:空间:随纬度增加,厚度降低。
(低纬地区:平均厚度为17~18km;中纬地区:平均为10~12km;高纬地区:平均为8~9km;)时间:夏季大于冬季。
(2)特点:主要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平均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5℃。
)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3、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的物理量。
绝对湿度:单位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水汽密度:g/m3相对湿度:空气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饱和差: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表示实际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研究水面蒸发时常用到。
)比湿: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与干空气的质量)的比值;露点:空气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三、辐射过程1、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2、天文辐射能量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和白昼长度。
3、r< λ时,分子散射:直径比太阳辐射波长短的空气分子发生的散射、辐射。
波长越短,散射越强;如青蓝色天、晚霞、朝霞。
4、4、r>λ时,粗粒散射。
波长较长的尘埃、水滴粗粒散射没有选择性,光是可见光-灰白天空。
(P38)5、地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只有一小部分达到宇宙。
大气中对长波辐射吸收其重要作用的有:水汽、液态水、二氧化碳和臭氧等。
6、大气辐射:指大气发射的长波辐射,一部分下达地面,一部分被周围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有保温作用。
四、大气的热力学过程1、干绝热过程:将升、降气块内部既没有水相变化,又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的过程。
2、干绝热直减率: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绝热直减率。
气象学第一二章复习资料
气象学第一二章复习资料气象学第一二章复习资料第一章大气一、大气组成主要是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1、干洁大气:干洁大气中对人类影响较大的成分是N2,O2,O3和CO2。
(1)N2和O2:它们是大气的主要组成部分,但N2利用率低。
O2是维持人类及动植物生命活动的气体。
(2)O3:含量很低,集中在20-25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层。
可强烈吸收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
(3)CO2:是植物生命活动离不了的气体,可吸收地面辐射,对气温影响较大。
2、水汽:主要集中在低层大气中。
低纬度地区多于高纬度地区;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含量很少,但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云、雾、雨、雪的形成都与之有关。
3、气溶胶粒子: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粒子。
包括水滴、冰晶、烟粒、尘埃等。
可充当水汽凝结物,利于云、雨的形成;还可以吸收一部分辐射,对地温、气温有一定影响。
二、大气垂直结构从下到上有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大气层(散逸层)。
大气底界:即地球的表面。
大气上界:即大气的顶界。
有2种划分方法:根据极光出现的高度估计,在1000—1100km;据人造卫星探测,约在3000km。
(一)对流层是靠近地表的大气最低层。
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化:低纬度平均为17~18km,中纬度地区为10~12km,高纬度只有8~9km。
夏季厚、冬季薄。
特点:(1)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垂直递减率为:r= 0.65℃/100m。
(2)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易形成云和降水(雨、雪等)。
(3)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主要是受地形影响所致。
(二)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55km的气层。
主要特点:1、垂直气流显著减弱,气流多呈水平运动,故叫平流层。
2、集中了大气中大部分O33、下部气温随高度变化小,上部气温随高度升高而显著增加。
4、水汽和尘埃很少,大气能见度好。
适合飞机航行。
(三)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距地面85km 的高度。
主要特点:1、温度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其顶部可下降到-83℃。
气象学复习资料
⽓象学复习资料⽓象学复习题绪论:(⼀)单项选择(在各选答案中,选择⼀个正确答案)1、⽓象学是研究⼤⽓中所发⽣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的科学应称做___4___。
①⼤⽓物理学②地球物理学③物理⽓象学④⼤⽓科学2、⼤⽓中各种物理过程发⽣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___2___。
①宇宙天体来的能量②太阳、地⾯和⼤⽓放射的能量③⽕⼭、地.震等地球内部释放的能量④海洋潮汐产⽣的能量(⼆)多项选择(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及以上正确答案)3、主要农业⽓象条件是__236___(选填3个)。
①⽓压②⽓温③湿度和降⽔④风⑤云⑥光照⑦能见度4、农业⽓象研究⼯作中经常采⽤的⽅法是_3567____(选填4个)。
①归纳法②演绎法③实验法④⽓候分析法⑤⼈⼯⽓候实验法⑥地理播种法⑦分期播种法5、农业⽓象学研究的对象是___134__。
①对农业⽣产具有重要意义的⽓象条件②对农业⽣产具有重要意义的天⽓现象③栽培植物在不同⽓象条件下的⽣长发育状况④栽培植物在不同⽓象条件下的产品数量⑤饲料动物在不同⽓象条件下的⽣长发育状况(三)名词解释6、⽓候:传统的⽓候定义为⼀地多年某⼀时间段内的⼤⽓统计状态7、天⽓学.:研究天⽓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利⽤这些规律来分析历史天⽓规律、诊断现在天⽓过程、预测未来天⽓趋势从⽽服务于国民⽣产和⼈们⽣活得⼀门科学。
8、⽓象学是研究⼤⽓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这些规律为⼈类服务的科学9、农业⽓象学是研究农业⽣产与⽓象条件相互作⽤及其规律的⼀门科学,是把农业⽣产对象与天⽓⽓候联系在⼀起的科学体系,是农业科学和⽓象科学相互渗透⽽形成的边缘学科,也是应⽤⽓象学的⼀个分⽀学科。
(四)简答10、农业⽓象指标。
P7~P8 未知待定11、简要列举⼤⽓中发⽣的主要物理过程。
光、电、声P2212、说明⽓象要素概念,并列出主要的⽓象要素。
⽇照、辐射、温度、湿度、⽓压、风、云、降⽔、蒸发、能见度和天⽓现象等。
气象复习资料.doc
第五章1.日变化:近地面白天午后最大,夜间凌晨最小上层白天午后风小,夜间风大晴天〉阴天,陆地〉海洋年变化:一般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季是冷暖交替时期,春季风最大2.风对农业生态系统有利影响:•使群体内外热量相等•是植物被动吸水,矿物运输的原动力•使叶片边缘层变薄,减少二氧化碳进入植物体内的阻力•使群体内外,上下层二氧化碳相平衡•传播花粉,抱子,种子,果实等3.风对农业生态系统不利影响:•造成植物的机械损伤,还为病原菌从伤口侵入植物体提供条件•引起植物落花,落果,落荚,落粒或大片倒伏•加重干旱,低温,暴雨,暴雪污染等不利影响• 传播病虫害,风蚀,风沙害4.风的人为调节措施:•营造防风林,建造农田防护林带•选择背风点•选择抗风作物和品种•改善栽培措施:带状种植,合理间,套作,设置防风墙,防风洼•选择支撑点弟八早1.寒潮主要现象:剧烈降温,伴有冻害,大风2.纬度和海拔越高春霜冻结束越迟,秋霜冻开始越早。
3.霜与霜冻区别4.农业气象灾害经济评估指标:灾情指标,控制指标,防御效果指标5.灾害风险分析方法:野外调查法,模拟试验法,遥感技术法,历史资料的统计计算分析第七章1.农业研究重点内容:粮食,耕地,土壤退化,资源,环境问题2.农业气候资源:光,热,水,气资源3.农业气候资源特点:•无限的循环性和单位时段的有限性•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区域差异性和相似性•一个综合概念,具有多功能的特点•二重性•相互依存性和可改造性•有无值价性4.小气候概念:在任何一个地区内,由于下垫面状况和性质的不同,在小范围内形成一种与大气候不同特点的气候。
特点:范围较小差别大稳定性强,具有相对稳定性5.小气候效应的农业措施:•耕作措施:耕翻,耙平,垄作•种植措施:种植行向,种植密度,间作及套作•灌溉措施:6.温度升高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温度升高对中国农田蒸散的影响•温度升高对中国农业气候带,农牧过渡带的影响•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的影响•气候变暖对中国作物生育期的影响,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虫害的影响7.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改革种植制度,调整作物布局•保护耕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加强生物技术研究,选育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改善热量条件,提高水分有效利用率•改善施肥技术,增加作物二氧化碳吸收量•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有效防治病虫害•加强气象灾害研究和预测&我国各级农业界限温度初日随纬度,海拔升高而推后,终日随纬度,海拔升高而提前,各级界限温度持续期随纬度,海拔升高而缩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气压(air pressure):指单位截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或从某一点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空气注重量,称大气压强,简称气压。
(第六单元)2、气压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第四单元)3、露点(dew-point temperature/dew-poinr):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降低温度使其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第四单元)4、辐射雾(radiation fog):在晴朗微风而又比较潮湿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温度下降,当气温降低到露点或露点以下时凝结而形成的雾。
(第四单元)5、平流雾(advection fog):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下垫面的冷却作用使空气达到过饱和、发生凝结而形成的雾。
(第四单元)6、地转风(geostrophic wind):地转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时空气的等速直线水平运动。
(第六单元)7、梯度风(gradient wind):当空气质点作曲线运动时,除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外,还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所吹的风称为梯度风。
(第六单元)8、海陆风(sea and land breeze):由海陆热力差异而产生的具有明显日变化的周期性风。
白天近地面层的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叫海风,夜晚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叫陆风。
9、季风(monsoon wind):大范围地区的风向随季节而有规律改变的盛行风。
(第七单元)10、气团(air mass):在广大空间里存在着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主要指温度、湿度和稳定度等)相对均匀的大块空气。
(第八单元)11、锋(front):冷暖气团之间的狭窄、倾斜的过渡带。
(第八单元)12、冷锋(cold front):(第八单元)冷气团势力强,推动暖气团向前移动的锋。
13、暖锋(warm front):(第八单元)暖气团势力强,推动冷气团向前移动的锋。
14、热带气旋(tropical hurricane):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暖性气旋性涡旋。
15、大气稳定度(Atmospheric Stability):在静止大气中,当某一气块受到外力作用在垂直方向产生扰动后,若周围大气有使它返回起始位置的趋势时,大气层结是稳定的;若周围大气有使气块更加远离起始位置的趋势时,大气层结是不稳定的;若气块随时都与周围大气取得平衡时,这种大气层结称为中性。
由此可见,大气层结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的力扰动后,周围大气使气块具有返回或远离起始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第五单元)16、气旋(cyclone):在北半球低层大气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向中心辐合的大型空气涡旋称为气旋,在南半球则相反,顺时针方向旋转向中心辐合的大型空气涡旋称为气旋。
(第八单元)17、反气旋(anticyclone):在北半球低层大气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向四周辐散的大型空气涡旋称为反气旋,在南半球则相反,逆时针方向旋转向四周辐散的大型空气涡旋称为反气旋。
(第八单元)18、逆温(temperature inversion):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19、高压(high pressure):由闭合等压线围成的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系统。
空间等压线向上凸,形似山丘。
20、低压(low pressure):由闭合等压线围成的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系统。
空间等压面向下凹,形如盆地。
二、问答1、暖锋天气特点:气温逐渐升高,气压逐渐降低,先后出现卷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连续性降水,分布在锋前300~400公里,北半球,锋前吹E~SE风,锋后吹S~SW风,南半球,锋前吹E~NE风,锋后吹N~NW 风2、冷锋天气特点:冷锋分为一型冷锋(缓行冷锋)、二型冷锋(急行冷锋)。
一型冷锋天气:气温逐渐降低,气压逐渐升高,先后出现雨层云、高层云、卷层云、卷云,连续性降水,分布在锋附近及锋后;二型冷锋:气温迅速降低,气压迅速升高,出现积状云带,在锋线附近产生对流性降水天气(冬季时可能为层状云和连续性降水)。
在北半球,冷锋锋前吹S~SW风,锋后吹N~NW风,南半球,锋前吹N~NW风,锋后吹S~SW 风3、冷气团和暖气团的天气特征:冷气团:冷气团一般形成于冷天气,层结稳定度减小,气层往往趋于不稳定,冷气团中由于湍流、对流活跃,所以低层能见度一般较好,常形成积云或积雨云,甚至出现阵性大风、阵性降水或雷暴天气。
暖气团:一般含有丰富的水汽,气压低,容易形成云雨天气,气层趋于稳定,往往呈现出稳定天气,也可能形成层云、层积云,甚至毛毛雨、小雨等天气。
因为低层空气迅速冷却,还会形成平流雾,所以暖气团中能见度通常比较差。
4、平流雾的特点:暖湿空气平流到冷的下垫面,温度降低至露点或以下时形成的雾。
特点:浓度和厚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环境适合即形成,随风飘移,常伴有较多层云,形成在冷暖流交汇处冷流一侧。
5、辐射雾的特点:地面辐射降温(冷却),使适地面空气温度降低至露点或以下时形成雾。
辐射雾与平流雾相比其范围、厚度均较小;一年四季都能产生,尤以秋季和冬季最为频繁,晴夜微风形成;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日出前最浓,日出后逐渐消散;辐射雾有明显的地方性。
6、云的分类:A.按高度分:1)高云(>5500m)分为:卷云、卷层云、卷积云;2)中云(2500~5500m)分为:高层云、高积云;3)低云(<2500m)分为:层云、雨层云、层积云、积云、积雨云、碎雨云B.按形成分:1)积状云(绝对不稳定):卷云、积云、积雨云2)波状云(条件性不稳定):卷积云、高积云、层积云3)层状云(绝对稳定):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层云7、中国海的季风现象:季风:大范围地区的风向随季节而有规律改变的盛行风。
东亚季风:原因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
天气特征:冬季,我国渤海、黄海吹西北风,东海偏北风,南海东北风,气候表现为低温、干燥和少雨,季风来临快,强度大;夏季,渤海、黄海吹东南风,东海偏南风,南海西南风,气候表现为高温、潮湿和多雨,季风来临慢,温度弱。
8.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ropical hurricane)的分类:在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将热带气旋分为4级,我国和日本都采用这个标准:热带低压TD 风速<34节(风力<8级)热带风暴TS 风速34~47节(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STS 风速48~63节(风力10~11级)台风T 风速≥64节(风力12级)我国中央气象台将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经度180°以西,赤道以北)上风力≥8级的热带气旋,从每年1月1日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数字编号,如9906表示1999年出现在上述海域的第6个热带气旋。
从2000年1月1日起,我国与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一道同时启用一套新的这一区域的热带气旋命名法,即除了保留原来热带气旋编号法外,也对每个热带气旋起名字。
(十一单元)9.热带气旋的天气结构特征,运动路径:①外围区:气温向中心逐渐升高,气压向中心逐渐下降,风速向里逐渐增大,自中心传出涌浪且风浪向中心逐渐增大,伴有阵性降水,强度向中心增大。
②涡旋区:平均宽10~100km不等。
温度向中心迅速升高,气压呈漏斗状急速下降,等压线特别密集,风速达到最大。
Cb和Ns组成庞大的云墙,伴随雷鸣电闪,暴雨倾盆,恶浪滔天昏天黑地。
③眼区:平均半径5~30km。
温度达最高,气压降至最低,风速降至4级以下,降水停止,晴天少云。
出现金字塔浪,海况恶劣。
(十一单元)移动路径:源地:菲律宾的东洋面(西移型);关岛、马绍尔群岛附近(西北型(登陆型));中国南海(转向时型(抛物线型))10.三圈环流模式(cell):气压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风带:信风带(北半球东北信风,南半球东南信风)、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赤道无风带、副热带无风带(第七单元)三、天气预报的翻译A、气象传真图的种类适于航海使用的气象传真图很多,主要有:1、地面图(AS,FS)2、高空图(AU,FU)3、卫星云图(VS,IR)4、海良图(AW,FW)5、海流图(SO,FO)6、海温图(CO,FO)7、冰况图(ST,FI)8、热带气旋警报图(WT)1. Typhoon warningT 9019 FLO925HPa24.2N 129.4E PSN goodNW 06KTMax winds 95KT near centerOver 50KT within 125NMOver 30KT within 575NM NE-semicircle255NM elsewhere【翻译】:台风警报:1990年第19号台风,弗劳,中心气压925百帕,中心位置24.2°N29.4°E,定位精确(误差<20海里),台风中心正以6节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近中心最大风速为95节。
在半径125海里的范围内风速超过50节。
风速超过30节的范围在东北半圆半径为575海里,其他方位为255海里。
【注】:英文简报中的热带气旋(或风力≥10级的强低压)的定位精度一般分3种:PSN GOOD表示飞机定位,误差小于20海里;PSN FAIR表示卫星定位,误差为20~40海里;PSN POOR表示外推定位,误差大于40海里。
2、ASAS JMH161800Z SEP 1990Surface analysis【翻译】:第一个AS为图类代号,意思是地面分析,第二个AS为图区代号,表示东亚和西北太平洋区域,JMH 为发射台呼号,表示东京一台,第二行表示图时为1990年9月16日18时(世界时),第三行是图类的英文全拼。
来自于日本传真台,东京一台1990年9月16日18时(世界时)的亚洲地面分析图。
3、Shai obsy (observatory 气象台的意思)synoptic situation 090000Zow 1002 hPa at 35N 106E stationary filling upLow 1017 hPa at 35T 115E stationary filling upLow 1007 hPa at 53N 127E moving Ely 12 KTS with cold front from center passing 5 1N 124E to 50N 115E and warm front from 46N 128E passing 40N 125E to 35N 113EHigh 1043 hPa at 49N 108E moving ESE 12KTSHigh 1023 hPa at 30N 115E moving slowly weakening【翻译】:上海气象台9日0时发布的天气形势在北纬35度,东经106度,有一个低气压,中心气压1002百帕,静止不动,并正在加强中;在北纬35度,东经115度有一个低气压,中心气压1017百帕,静止不动,并正在加强中;在北纬53度,东经127,有一个低气压,中心气压1002百帕,以12节的速度向东方向移动,冷锋自低压中心经过北纬51度东经124度到达北纬50度东经115,暖锋自北纬46度东经128度经过北纬40度东经125到达北纬35度东经113度;在北纬49度,东经108度,有一个高气压,中心气压1043百帕,正以十二节的速度向东南偏东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