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简答题word精品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GDP的核算方法1.生产法,它是按“最终产品价值等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全部价值增值之总和”的原理来核算国民收入的。

用此方法和算时,各商品和劳务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价值全部扣除,只核算本部门的增加值,然后将全社会所有部门的增加值加总。

2.收入法,它是将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分别所得到的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在生产中的所得相加。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

3.支出法,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在低于充分就业经济中,为什么均衡收入水平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在收入的变动过程中,一般价格水平为什么常常保持不变答: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国民收入唯一地由总需求决定,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

如果总需求减少,部分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就上升。

为了减少非计划存货投资,将实际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厂商就会缩减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如果总需求增加,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的计划存货投资就会减少。

为了将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有关厂商就会扩大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

另外,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社会资原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资源供大于求。

当社会总需求增加时,闲置的资源会逐渐得到利用,但资源的价格往往不上升,从而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产品的成本不变,进而价格保持不变。

因而,国民收入可以随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但一般价格水平可以保持不变。

由于价格不变,经济主要是通过数量调节机制而不是价格调节机制的调整达到均衡。

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哪些答: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动机有三种。

一是货币的交易动机,指公众为应付正常的交易(即购买支出)而持有货币,产生于人们的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的间隔。

二是预防动机,指公众为了应付非正常情况的交易而持有货币。

它产生于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

三是货币的投机动机,指为了避免由债券价格下跌所造成的损失,或者是为了在未来购买收益率高于当期的债券而持有货币。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简答题1 "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 "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DP了,当然买卖这辆卡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DP的。

(3)买卖股票的价值不计入GDP,这仅是财产权的转移,并不是价值的生产。

(4)购买一块地产也只是财产权的转移,因而也不计入GDP。

2.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

3 .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

宏观经济学原理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原理简答题

P22./1、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答: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方和一个卖方,购买者的1元钱支出等于卖者1元钱的收入,买卖双方的交易是等价交换,因此交易对买卖双方作出了相同的贡献。

由于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因此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总支出来衡量,GDP都相等。

5、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

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

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进口)。

国内企业卖给另一个国家的买者,如波音公司卖给中国航空公司飞机,增加了净出口。

6、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实际GDP,而不用名义GDP?答:经济学家计算GDP 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

由于实际GDP 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

这样,实际GD P是比名义GDP 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8、为什么一国有高的GDP是合意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但并不合意的事情的例子。

答:一个国家拥有较高的GDP是过上好生活的必要条件,但高的GDP并不是福利的完美衡量指标,因为存在着5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1)无工作的增长。

(2)无声的增长。

(3)无情的增长。

(4)无根的增长。

(5)无未来的增长。

P39/2.描述使消费物价指数成为生活费用一个不完善衡量指标的三个问题。

答:消费物价指数的目的是衡量生活费用的变动,但消费物价指数并不是生活费用的完美衡量指标。

这个指数有三个广泛承认但又难于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替代倾向。

当价格年复一年地变动时,它们并不都是同比例变动的:一些价格上升得比另一些高。

宏观经济学简答

宏观经济学简答

货币政策有什么局限性?答:尽管货币政策一直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但仍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①部分性,货币政策只能对一部分经济波动现象发生作用;②周期性,货币流通经常随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发生变化,从而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③迟滞性,货币政策要经过相对较长的一段时期才能充分发挥作用;④货币政策还存在着知识有限、信息不对称、判断能力有限等其他局限性。

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同的搭配方式产生的不同效果。

答:①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相配合,会导致利率的上升,产生“挤出效应”;②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相配合,会使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导致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开始衰退;③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相配合,会引起利率的下降,投资增加,总需求减少;④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相配合,会引起总需求增加,从而促使经济的复苏、高涨。

9、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

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

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恒等关系。

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

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

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

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10、为什么说L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答:(1)凯恩斯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凯恩斯创造的最伟大的概念之一),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是所谓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及流动性偏好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1.如何认识奥肯定律?实际GDP与失业率变动之间的数量相关性被称为奥肯定率,它表明产出越高,失业率越低。

2.联系我国实际分析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不确定)(1)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期间,工人的工资和物价都在上涨,但许多工人工资上涨的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幅度,这种现象可部分地由前面提及的货币幻觉及工资粘性来解释。

各种商品价格上涨幅度不可能是均匀的,因此,不同行业工人的工资上涨幅度也不同,这也是一种再分配。

那些依靠固定收入的人,在不断上涨的物价面前,生活显然会越发窘迫。

除此,通胀还会改变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收入、利益配置,以及改变国民收入的国际再分配。

(2)资源配置效应:在通胀期间,价格水平的上涨往往是不均衡、不均匀的,这就会引起资源的重新配置。

而价格的频繁变动会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

(3)税收扭曲效应:首先来看定量税,通胀期间的价格水平上升,货币贬值,使得原来规定缴纳的固定税额的市价价格下降。

其次来看比例税。

通胀期间,人们的却使人们进入了更高的纳税登记,名义收入一般也会提高但实际收入可能并未提高,甚至有所下降。

然而名义收入的提高,因此支付更多的比例税。

(4)经济增长效应:通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类似倒U的关系(5)通货紧缩效应:1.经济容易衰退2.就业状况恶化3.可能诱发金融危机4.资产价格下降3.试述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措施。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被称为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

原则是逆经济波动的风向行事,即总需求过大时,通过政策施压缩小总需求;总需求过小时,通过政策实施扩大总需求。

一般有三种手段: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改变税率4.自然失业率的变动受那些因素影响?劳动力结构变化、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因素、失业保险制度的深化和完善、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变化、员工技术培训的加强。

5.在短期总需求、总供给曲线分别是什么怎么样的?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形态的决定:(1)实际资产效应(2)利率效应(3)进出口效应总供给曲线形态的决定:(1)资本设备限制假说(2)工资刚性假说(3)工资粘性假说(4)货币幻觉假说6.联系我国实际分析中央银行针对经济形势怎样实施货币政策?(1)公开市场业务(2)再贴现率和利率:加息(3)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减少总需求(4)道义劝告7.什么是通货膨胀税,其受益者是谁?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增加收入时,详单与对广大货币持有者征收了一种隐蔽的税收,这种税叫通货膨胀税。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问题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活动的学科,关注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变化。

它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后者关注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增长:研究经济总产出的增长和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例如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和投资。

2. 通货膨胀和物价稳定:关注总物价水平的变化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维持稳定的价格水平。

3. 失业和就业:研究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包括失业率、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等因素。

4. 货币和货币政策:分析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它们与其他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

5. 国际经济关系:研究跨国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等因素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6.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研究经济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包括经济扩张和衰退。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旨在了解经济的整体表现,并提供政策建议以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

问题2:为什么宏观经济学对我们重要?宏观经济学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的几个方面:1. 政策制定: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依据。

通过了解经济的整体状况和变化趋势,政府可以制定合适的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

2. 企业决策:企业需要了解宏观经济环境以做出决策。

宏观经济学可以提供对宏观经济变化的预测和解释,帮助企业调整生产和投资策略以适应变化的经济环境。

3. 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运行和分配,帮助我们了解资源的利用和分配效率。

这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水平。

4. 个人理财:宏观经济变化对个人和家庭的购买力、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了解宏观经济的变化趋势,可以帮助个人做出理性的理财决策,更好地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

总之,宏观经济学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理解并应对整体经济的运行和变化,为政策制定、企业决策、资源配置和个人理财提供指导。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1. 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第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稳定,可事先预计;第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相对稳定,也可预计;第三种动机的货币需求不稳定,因为与人对未来货币的预期紧密相关,受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货币需求函数:Md=M1+M2=L1(Y)+L2(i)=L(Y,i)2.政府主要运用哪些手段来实施其财政政策?政府调整财政收支的手段主要有三个:一是改变政府购买水平;二是改变政府的转移支付;三是调整税率。

改变政府购买是政府招待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经常使用的手段。

在经济萧条、总支出不足时,政府要扩大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增中军费开支,修筑高等级公路,建立新的福利设施等,以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相反,在经济繁荣、总支出过大时,政府则减少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数量,比如推迟某些军事科研,压缩或缓建一批公共工程,以便压缩总需求,缓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政府运用的第二个财政政策手段是变动政府转移支付的数量。

变动政府的转移支付也是逆经济风向的。

当经济萧条时,政府可以提高对退伍军人、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各类补助,或者增加对农产品的补贴,以便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私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扩大总需求。

相反,在经济繁荣时,政府则压缩用于福利、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或者延长补贴支付的时间,以便减少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

调整税率是政府执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第三大手段。

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应减少税种或降低税率,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以便刺激需求。

反之,在经济过热时,则可以暂时提高税率,或增加一些临时特别税种,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抑制需求。

上述三种手段不仅可以单独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而且也可以共同发生作用,实践中三种手段往往搭配使用。

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的特征是什么1.经济增长速度经历了由快转慢的过程。

2.从货币投放看,持续实行紧缩政策。

3.产品结构,产品成本呈软化趋势4.从劳动力看,脑力劳动者比重上升。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1.在一个经济中,为什么总收入总是等于总支出?2.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为什么只计算对最终产品的支出而不计算对中间产品的支出?3.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记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4.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5.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1.试解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2.什么是消费倾向?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一般是大于0而小于l?3.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4.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5.为什么有了对外贸易之后,封闭经济中的一些乘数会变小?1、什么叫“流动性陷阱”?2、如果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没有同时达到均衡而市场又往往能使其走向同时均衡或者说一般均衡,为什么还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3、凯恩斯是如何论述货币需求的?4、水平区域的LM曲线的经济含义是什么?5、垂直的LM曲线的表明的经济含义是什么?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2、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3、导致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5、导致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 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2. 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3.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有哪些?4. 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

5、简要说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价格—工资螺旋。

1. 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IS—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2. 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

(2)货币存量不变。

说明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有什么区别。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北京邮电大学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北京邮电大学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北京邮电大学第一章●1。

使用收入和支出法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国民生产总值是以二定时间为条件的,即避免重复计算。

(2)核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以货币量表示的,因而有名义的和实际的国民生产之分。

在理论分析中,核算的目的在于说明经济中生产量的大小,即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价值而,以当期价格测算的GNP要经过价格指数的折算:实际GNP 二名义GNP/GNP折算亨作为GNP折算指数的通常是价格总水平◆2.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1。

GDP不包括地下经济活动、非市场经济活动2.GDP不能反映人们福利的变动情况3。

进行国际比较的困难4.人均水平掩盖了收入差距5。

环境保护◆3.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所有常住居民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所有常住居民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国外净要素收入◆4。

什么是增值法、支出法和收入法?三种方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一致吗?如果不一致,应该怎么办?收入法: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

支出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按照总产出等于总支出的恒等式,把一个国家在一年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各项支出加在一起而得到的.从理论上说所得出的经过应该是完全一致的。

其中支出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最后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数字应以它为准。

如果其余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数字与支出法计算所得的数字不一致时,应按支出法计算所得的数字进行调整收入法在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统计误差。

◆5。

国民收入中的基本总量共有几个?它们是什么?这些总量之间的关系如何?5个.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小抄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小抄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1 GDP:它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 GNP:它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4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5 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6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在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引起利率的提高,从而使得私人部门的消费与投资减少的现象。

7 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8 流动偏好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指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的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

9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10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11 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12 充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13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14 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15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16菲利普斯曲线:是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的关系的曲线。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

第一81、国内生产总值中就是否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29答:GDP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GDP就是最终产品价值得总与,但最终产品价值中包括中间产品价值与新增价值两部分,从这个意义讲,中间产品得生产也纳入到GDP得核算体系中,统计实践虽然不直接统计中间产品价值,就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2、购买一辆旧车得费用就是否计入当年得GDP,为什么?29答:购买一辆旧车得费用不计入当年得GDP。

GDP就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得最终产品与服务得市场价值总与。

这里要指出就是一定时期内生产得,而不就是新售卖得价值.旧车一般认为不就是新生产得,它得(即二手车)得价值在它就是新车被售出时已经计入过GDP了。

购买一辆旧车得费用不计入当年得GDP。

3、能否说某公司生产得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29答:不能。

GDP就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得最终产品与服务得市场价值总与.这里要指出就是一定时期内生产得,而不就是新售卖得价值。

该公司对GDP创造得作用表现就是瞧它在某年生产了多少汽车,而不就是卖掉了多少汽车。

多卖掉一些还就是少卖掉一些,只会使存货投资多一些还就是少一些,而不会使CDP生产发生变化。

4、简述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得区别46答: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就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得最终产品与劳务价值总与。

国民生产总值(又称GNP)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得国民生产最终产品与劳务得价值总与。

两者得统计范围不同。

GDP就是按国土原则计算得,只要其经济活动就是领土范围内,不管就是本地居民还就是外地居民都要计算在内;GNP就是按国民原则计算得,只要就是本地居民,不管生活在本地还就是外地,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

5、政府转移支付与购买普通股票得价值就是否可以计入GDP,为什么?43答:两者都不能计入GDP。

政府转移支付只就是简单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组织中,并没有相应得货物或劳务得交换发生,因此不能计入GDP.购买股票只就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对个人而言就是一种投资,但不就是经济学意义上得投资活动,因此不能计入GDP.6、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得利息应计入GDP?53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就是借钱给公司,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如购买机器设备,就就是提共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而已公司债券得利益可以瞧做资本这一要素提高生产性服务得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GDP。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一、解释GDP的含义,并说明核算GDP常用的两种方法和路径?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核算GDP常用的方法有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其中支出法为:GDP=居民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

而收入法为: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出+折旧。

二、试说明制定财政、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其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挤出效应?1、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公债等;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

2、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政策手段,一般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等。

3、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有以下四方面: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三、财政、货币政策的效果跟什么有关系,而其斜率大小与他们对应的效果有什么关系,怎样的斜率其效果最好,并说明影响LM曲线和IS曲线斜率的因素有哪些?1、财政政策:在LM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坦,其效果越小,如下面a、b图所示;在图形上,收入应从y0增加到y3,但实际上收入不可能增加到y3,因为如果收入要增加到y3,则须假定利率r0不上升,但利率一定会上升,因为IS曲线向右移时,国民收入增加了,因而对货币交易需求增加了,但货币供给不变(LM不变),因而人们用于投机需求的货币必须减少,要求利率上升。

2、货币政策:在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影响的变动就越大,反之,效果越小,如a图所示。

当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如b图所示。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系统整体运行与发展的学科。

下面,我将简要回答一些宏观经济学的常见问题。

1. 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个特定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2. 请解释一下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导致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对经济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如降低储蓄的实际价值、扭曲资源配置等。

3. 什么是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处于劳动年龄且正在寻找工作但暂时未能找到工作的人口与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失业率是一个衡量就业状况的指标,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和经济状况。

4. 请解释一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政策。

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经济的整体需求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

财政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执行的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政策。

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政府可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资源分配。

5. 什么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产出总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繁荣程度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经济增长通常通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率来衡量。

6. 请解释一下供给与需求曲线。

供给曲线是指在市场上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的图形表示。

通常,供给曲线呈现上升趋势,即价格上升,供给量也随之增加。

需求曲线是指在市场上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的图形表示。

通常,需求曲线呈现下降趋势,即价格上升,需求量随之减少。

7. 请解释一下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不断扩张和收缩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一般包含繁荣期、衰退期、复苏期和萧条期等不同阶段。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一、简答题1.什么是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有哪些动机?答: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将不能生息的、流动性最强的货币保存在身边的心理倾向。

货币需求包括:(1)交易动机。

又称交易需求是指企业和个人出于正常交易的需要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2)预防性动。

又称谨慎动机,是指为应付意外事故或紧急情况的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愿望。

(3)投机动机。

是指企业或个人出于购买有价证券的投机利益而手中持有货币的愿望。

2.简述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答: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类:(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引起需求扩大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扩大、政府支出的增加、减税、净出口增加等,都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形成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另一类是货币因素,即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或实际货币需求量的减少,主要由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改变等因素引起,导致总需求增加。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指在没有过度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可以分为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利润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是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的前提。

垄断企业利用垄断地位通过利润加成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因而造成产品价格上涨。

(3)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它是从分析经济结构的变动来分析通货膨胀原因的。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那些?答:货币政策目标是通过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的,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间接调控金融的三大货币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共12页word资料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共12页word资料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关系区别: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单个经济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解决资源利用问题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国名收入(产出)决定理论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采用个量(单项数值)分析方法宏观经济:采用总量分析方法联系:相互补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方法,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

2.GDP 统计注意事项:第一,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最终产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衡量。

第二,GDP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中间产品不计入GDP。

第三、GDP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第四、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非存量。

第五、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第六、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GDP 衡量中存在的其他问题第一,GDP不能衡量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

第二,GDP无法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第三,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第四,GDP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五,GDP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

三、IS曲线的移动1、投资需求的变动使IS曲线的移动。

投资需求增加,IS曲线就会向右上移动;若投资需求下降,IS曲线向左移动。

2、储蓄需求的变动使IS曲线的移动。

储蓄增加,IS曲线就要向左移动;反之,就要向右移动。

3、政府支出的变动使IS曲线的移动。

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会使IS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反之,则使IS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4、税收的变动使IS曲线的移动。

增加税收,会使IS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会使IS曲线向右移动。

各个组合的分析第一种:经济萧条不太严重,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P勺核算方法?1•生产法,它是按“最终产品价值等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全部价值增值之总和”的原理来核算国民收入的。

用此方法和算时,各商品和劳务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价值全部扣除,只核算本部门的增加值,然后将全社会所有部门的增加值加总。

2•收入法,它是将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分别所得到的工资、地租、禾U息和利润)在生产中的所得相加。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

3. 支出法,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在低于充分就业经济中,为什么均衡收入水平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在收入的变动过程中,一般价格水平为什么常常保持不变?答: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国民收入唯一地由总需求决定,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

如果总需求减少,部分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就上升。

为了减少非计划存货投资,将实际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厂商就会缩减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如果总需求增加,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的计划存货投资就会减少。

为了将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有关厂商就会扩大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

另外,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社会资原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资源供大于求。

当社会总需求增加时,闲置的资源会逐渐得到利用,但资源的价格往往不上升,从而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产品的成本不变,进而价格保持不变。

因而,国民收入可以随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但一般价格水平可以保持不变。

由于价格不变,经济主要是通过数量调节机制而不是价格调节机制的调整达到均衡。

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哪些?答: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动机有三种。

一是货币的交易动机,指公众为应付正常的交易(即购买支出)而持有货币,产生于人们的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的间隔。

二是预防动机,指公众为了应付非正常情况的交易而持有货币。

它产生于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

三是货币的投机动机,指为了避免由债券价格下跌所造成的损失,或者是为了在未来购买收益率高于当期的债券而持有货币。

它产生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

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有哪些?1•消费引起的移动。

任何一个改变人们在任何一种物价水平时想消费多少的时间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

当人们更多的消费支出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当人们削减支出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投资引起的移动。

在物价水平为既定时,任何一个改变企业投资数量的时间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

当投资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3•政府购买引起的移动。

决策者移动总需求曲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政府购买。

当政府购买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4•净出口引起的移动。

当净出口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变量有哪些?一、长期1•劳动引起的移动,劳动力的增加会提高充分就业时的GDP,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如果劳动力减少,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2•资本引起的移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中机器、设备等资本存量的增加会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会增加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使之右移。

相反,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减少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减少商品与劳务供给量,使之左移。

3•自然资源引起的移动。

经济的生产取决于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矿藏和天气。

新矿藏的发现使之右移,使农业减产的气候变化使之左移。

4•技术进步引起的移动,只要有技术进步,就能使总供给增加,使之右移。

二、短期第一种情况:由于长期总供给曲线而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或向右平行移动(移动方向相同)。

第二种情况:当物价水平不变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或向下移动。

影响短期总供给曲县发生这种移动的重要变量是人们对物价水平的预期。

上升时上移,下降时下移。

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互动,说明宏观经济的萧条、高涨和滞胀的状态?宏观经济学在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说明经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胀状态时,主要是通过说明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来完成的。

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

如图5-2所示。

第一种情况是,AD是总需求曲线,AS 是短期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第二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移动到AD '时,短期总供给曲线AS和新的总需求曲线AD '的交点E '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处于很高的水平,表示经济处于高涨阶段。

在假定短期总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

如图5-3所示,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到AS ',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 E '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 ',价格水平为P',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表示经济处于滞胀阶段,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一起的状态。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哪些?答: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

充分就业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就业水平;物价稳定是指一个经济社会总体物价水平的稳定;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即产量或收入的增加;国际收支平衡是指既无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国际收支盈余。

财政政策工具有哪些1•政府购买,当总支出水平过低时,政府可以提高购买支出水平,以增加社会整体需求水平,减少失业,同经济衰退进行斗争。

反正,当总支出水平过高时,政府可以采取减少购买支出的政策,以降低社会总体需求,抑制通货膨胀。

从而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2•政府转移支付,一般来讲,在总支出不足时,政府应提高转移支付水平,而从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在总支出水平过高时,政府应降低转移支付,从而降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总需求水平。

3•税收。

税收主要通过其体制、税率、税负转嫁等来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

在需求不足时可采取减税措施来抑制经济衰退:在需求过旺时可采取增税措施抑制通货膨胀。

4•政府发行公债。

一方面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弥补财政赤字,筹措建设资金,影响财政收支:另一方面又能对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的扩张和紧缩其重要作用,影响货币的供求,促使利率发生变动,进而影响消费和投资,调节社会的总需求水平。

什么是挤出效应?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以政府的公共支出代替私人支出,从而总需求仍然不变。

这样,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就被削弱。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引起私人投资与消费减少。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

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即挤出效应为1。

也就是政府支出增加的量等于私人支出减少的量,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没有任何刺激作用。

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一般大于0而小于1,具体大小主要取决于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的大小。

具体来说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货币需求的收入系数、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投资的利率系数和支出乘数。

其中,支出乘数、投资的利率系数和货币需求的收入系数与挤出效应同方向变动,而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则与挤出效应反方向变动。

由于支出乘数与货币需求的收入系数都比较稳定,因此,挤出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d。

什么是财政政策效果。

简述其与IS曲线斜率和LM曲线斜率的关系。

从IS-LM模型来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等)对总需求(使IS曲线移动)从而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程度。

一、IS曲线斜率与财政政策效果。

当LM曲线的斜率不变时,对于相同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效果因IS曲线的斜率不同而不同。

若IS曲线越陡峭,即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政府收支变化使IS曲线发生移动时,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就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反之,若IS曲线越平坦(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则政府收支变化使IS曲线发生移动时,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就越小,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

二、LM曲线斜率与财政政策效果。

如果IS去曲线斜率不变,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于LM曲线的斜率,若LM曲线的斜率越大,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移动时对利率的影响越大,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就越小,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反之,LM曲线的斜率越小,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移动时对利率的影响越小,导致国民收入发生较大的变动,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该政策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最为猛烈的工具。

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就会缩小货币乘数,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就会提高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量。

2.再贴现政策。

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率与再贴现条件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再贴现贷款和超额准备,打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3.公开市场业务。

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一方面增加了流通中的基础货币,并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增加活期存款,最终增加货币供给量;另一方面,会提高债券价格,降低市场利率;中央银行出售债券会减少货币供给量并提高利率。

由于中央银行能够主动和灵活地买卖政府债券,随时控制货币供给量,因而使得公开市场业务成为目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效果的极端情况。

一、凯恩斯主义极端:若LM曲线为水平线,IS曲线为垂直线时,我们由此可以推断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

二、古典主义的极端。

在古典主义极端的情况下,当水平的IS曲线与垂直的LM曲线相交时,货币政策将十分有效。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几种配合方式,分别在何种经济形势下采取?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主要是总量政策之间的配合,即松紧搭配问题。

主要包括两点:一是方向,指是“松”还是“紧”;二是力度,指是严格从紧还是适度从紧,是有控制的放松还是全面放松。

由此产生了四种配合方式:双紧、双松、一紧一松和中性。

四种不同的配合形式,适应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状态,各有不同的配合效应。

1•双松政策搭配:主要适用于经济严重萧条的情况,即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劳动力就业不足,大量资源有待开发,市场疲软。

2•双紧政策搭配: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为严格抑制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势回落,财政政策以减支增税为主,货币政策则着力于减少货币供应量或提高利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