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差异学案湘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案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案 湘教版必修3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教材分析:“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其历史与地理学的历史一样久远。

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部分,不是讲述具体的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而是从“区域”的含义,区域间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并为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打下基础。

探究目标•了解区域的含义。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2课时)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2课时)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4课时)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4课时)备课笔记:教学内容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举例说出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通过相关资料,说明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法,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等相关概念。

2、角色扮演法,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空间结构及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区域的主要特征知识引导:过去我们在初中学过国家和地区、各种地形区和气候区、农业区和工业区等等,这些区域形形色色,大小不一,那么,什么是区域,区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1、概念师生讨论:区域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国家、行政区自然区域: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人文区域: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牧业区结论: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高中地理湘教版目录

高中地理湘教版目录

(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第三节人口迁移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第六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二章太阳系和地月系第三章地球的演化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二第一章海洋和海岸带第二章海洋开发第三章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第四章海洋权益1 选修三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第一节 旅游概述旅游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第三节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第一节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名景欣赏中国名景欣赏 第三节第三节 国外名景欣赏国外名景欣赏第三章 旅游规划第一节第一节 旅游规划概述旅游规划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评价 第三节第三节 旅游规划旅游规划 第四章 文明旅游第一节第一节 做合格的旅游者做合格的旅游者 第二节第二节 出游前的准备出游前的准备 第三节第三节 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节第四节 旅游安全旅游安全选修四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章 城乡分布 第三章 城乡规划第四章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选修五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三节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 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我国的虫灾与鼠灾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环境特.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第一节第一节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第二节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第三节第三节 自然灾害与我们自然灾害与我们选修六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概述环境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环境问题概述 第三节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人类与环境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第二节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第二节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第三节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第四章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第一节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 第二节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三节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第四节第四节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第五章 环境管理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环境管理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第四节第四节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选修七第一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第二章 地图与遥感(RS)第三章 全球定位系统(GPS) 第四章 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五章 3S(RS 、GPS 、GIS)技术综合应用览高中地理教学计划(全年组) 更新时间:2008-03-28 16:34:40 论坛转帖地理教学计划地理教学计划 一、三年大计划一、三年大计划 年级年级 学期学期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高一年级高一年级 第一学期第一学期 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学期第二学期高中《地理》必修2 高二年级高二年级 第一学期第一学期 高中《地理》选修1,《中国地理》1、2两册。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 第1课时课件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 第1课时课件 湘教版必修3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 即时训练 体验成功 回归教材 答疑解惑
基础知识导学
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Fra bibliotek经济合作
对口 帮扶成效明显 合作项目不断增多 科技、信息和人才的 联系 日益密切 实现了合作双方的“ 双赢 ”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
答案
【思考】 1.发达区域与落后区域是怎样实现协调发展的? 答案 发达区域具有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落后区域具有劳 动力、自然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两者通过这些经济要素的流动, 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沿途经过哪些地形区? 答案 经过的地形区: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 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沿线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 西段主要是荒漠化问题,黄土高原地区主要是水土流失问题。
答案
(3)西气东输的实现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案 对东部:改善东部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当地人们生活质 量;促进能源生产,调整轻重工业结构;减轻东部铁路运输的压力。 对西部:开发西部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综合利用天然 气的步伐,改善大气质量;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答案
反思归纳 南水北调三线工程方案及策略

东线
中线
西线
水 自长江下游江苏扬
通天河、雅砻江
长江→丹江口水库
线 州→京杭大运河→
和大渡河→黄河
→北京、天津
路 华北
上游
调水量较大;水质 调水量最大;水质
较好;虽地势较复 调水量较小;水 特 较差;黄河以南需
杂,但地势南高北 质最好;地形复 点 动力提水,黄河以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学案(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学案(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 1 - 第二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 14 - 章末复习 ....................................................................................................................... - 28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结合实例,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属性和分类,理解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综合思维)2.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地理实践力)3.结合实例,分析不同资源的分布规律。

(区域认知)4.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人地协调观)一、自然资源概述(一)自然资源的概念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属性:具有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特别提醒]判定自然资源,要充分把握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属性,即自然属性(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和经济属性(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用的物质、能量)。

1.分类(1)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可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根据自然资源的增殖性能,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第四节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第四节

返回导航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③新生代 造山 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现在世界上的许多高山是在这 运动 次运动中造成的 海陆 现代地貌格局及海__陆__分__布__的形成 格局 气候 第四纪大冰期,气候_变__冷_ 特点 生物 哺__乳__动物和被__子__植物大发展;出现了灵长类;出现了人__类__ 演变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课堂 核心探究
探究一 地层和化石
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深圳第一花遗址陈列馆展示了大鹏半岛从晚三叠纪到早白垩纪一亿多年的地 质演化史,还展示有经典的角石系列、海百合系列等精品化石,对应着地球演化 时期重要的生命足迹和地质变迁。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演变
系,也带来了丰富的金属矿产
动物 演变
_爬__行_动物盛行,恐龙繁生,出现了始__祖___鸟_
植物
裸__子__植物迅速发展,苏铁纲、银杏纲、松杉纲等植物是主要的代
演变
表植物
中生代末期 恐__龙__突然销声匿迹;海洋中 50%以上的无__脊__椎__动物种类灭绝
生物演变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3)演化过程
①古生代
地质环 地壳剧烈变动:反复上升和下沉→欧__亚__大陆和北__美__大陆的雏形基本
境变迁 形成
早期 海__生__无__脊__椎__动物空前繁盛
生物 进化
中期 后期
出现了脊椎动物——_鱼__类_ 部分鱼类逐渐演化为两__栖__类,动物从_海__洋_ 向陆__地__发展;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设计思想]“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是一个基本的规律。

每一个学习过地理的人都会对这个规律具有深刻的印象,所以要激发学生对本课题的重视与探究的心理状态。

尽管在中小尺度范围内,不容易发现“地域分异规律”,但学生通过旅游经验及阅读地图可以获得地理观察与观察的思维过程。

在本课中,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条件,启迪学生去思考问题,从而有所得。

对于地域分异的规律虽然很重要,但对于规律的理解和掌握需要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所以,我同意课程标准和教材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使学生通过案例的解读、自身的体验去感知规律的存在,而不是概念和定义的诠释与灌输。

[教学内容分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必修1,对“地域分异规律”的内容的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首先应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在几个版本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必修1中都探讨了这一规律。

但不同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与风格上具有差异的。

如鲁教版和人教版的教材,对这一规律的描述都是“由赤道导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垂直地域分异”,鲁教版前者还分为“水平地域分异”和“垂直地域分异”。

中图版的教材以“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为题来讨论。

这几种教材对此内容的共同点是:其一,淡化“地带性”、“非地带性”的概念。

其二,注重案例解读得出“地域分异规律的结论”。

从本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地理新课程理念“简化概念”、“增强体验”、“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1、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获取由“赤道到两极、由沿海到内陆”的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1湘教版 必修1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1湘教版 必修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决策参考__中国的绿色革命以推广良种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革命,实际上在中国开展得比国外更早,规模更大,成效更显著。

早在1956年,中国就培育出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早籼良种“矮肢脚南特”。

此后,一系列矮秆品种育成并得以推广,至1965年,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促使每公顷产量由3000~3750千克提高到4500~5250千克。

这是中国水稻育种上的一大突破,同时在第一次绿色革命中起着先锋作用。

随后不久,杂交水稻的选育和推广又取得了划时代的巨大成就。

从70年代开始,我国就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

至1990年,我国杂交水稻面积增至1593万公顷,占水稻总面积的48.17%。

由于杂交水稻根系发达,长势旺盛,光合作用强,叶面积系数大,从而促使全国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由3480千克增至4920千克。

中国实际上已经跨入了第二次绿色革命阶段。

自从80年代以来,我国又开始研究培育新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并有望解决原有杂交水稻选育周期长、制种程序复杂、种子成本高等问题,使杂交水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国自1983年以来,通过实施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又育成了常规水稻新品种62个,推广600多万公顷;杂交水稻新组合33个,较好地解决了早、中熟配套问题;小麦新品种42个,推广约500公顷;玉米抗病新杂交种43个;棉花新品种45个,使纤维品种品质、丰产性、抗病性明显提高;大豆新品种42个,累计推广160万公顷。

此外,在人工选育油料、糖科、蔬菜等作物优质品种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在畜禽方面,人工选育工作也取得重要成果。

为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瘦肉需求增长的新形势,已选育出一批商品瘦肉猪。

如大白猪,163日龄体重达90千克,增重耗料比为1:3.06以下,体重90千克屠宰时,胴体瘦肉率为62%以上。

由于瘦肉猪的选育和推广,80年代商品瘦肉猪占出栏猪的比重由不足5%提高到18%。

我国育成的第一个乳肉兼用的品种三河牛,年产奶量达4000千克,乳脂率为4%左右。

浙江专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差异课件湘教版必修30521317

浙江专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差异课件湘教版必修30521317

软件产业在长三角地区集聚明显;东北地区软件产业增速慢于
西部;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低于东部。故 B 选项正确。
答案:1.D 2.B
第十六页,共36页。
知识点(二) 西部大开发
情景导入先思考 [民俗中的地理] 云南民俗中存在着“女儿国”和“君子国”现象。“女儿 国”指丽江泸沽湖畔摩梭人的母系社会。摩梭人盛行走婚制, “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担任家长,组织全家的生产和生 活,负责对外社交活动。“君子国”指怒江傈僳族人的原始社会 性质的村社组织。在傈僳族人的村社组织内,土地公有,共同耕 作,互助盖房,共同负担债务,杀猪同食,煮酒同饮。 思考探究:云南属于我国的哪个经济地带?从材料中可知云 南具有哪些资源? 提示:西部经济地带。丰富的旅游资源。
第三页,共36页。
(2)范围:
①A 东部地区: 冀、京、津、沪、鲁、苏、浙、闽、粤、琼、 _港__、__澳__、__台__13 个省(市、区)。
②B 中部地区:晋、 豫 、鄂、湘、 皖 、赣 6 个省(区)。 ③C 西部地区:陕、甘、宁、新、青、渝、贵、云、川、藏、 内蒙古、桂 12 个省(市、区)。 ④D 东北地区:黑、吉、辽 3 个省。
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 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第二十七页,共36页。
解析:黄河三角洲地处华北地区,有大量待垦地,与珠江三 角洲相比,热量不占优势,但光照充足。华北地区发展农业 的主要障碍是旱涝、盐碱、风沙等,这些都是开发过程中应 考虑的。 答案: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应注 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 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东北 地区
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林业生产基地和重 要的工业基地;丰 富的煤、铁和有色 金属;便利的海陆 交通运输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湘教版必修4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湘教版必修4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分布形式,理解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重点)4.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

(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区域的主要特征阅读教材P2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区域的概念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正误判断:(1)区域的界线一定很明确。

( )(2)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重大影响,说明区域具有相似性。

( )(3)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展馆中,黑龙江馆展示了冰雪世界风光,内蒙古馆展示了草原风光,海南馆展示了热带沿海风光。

三省区展馆的差异反映了区域的差异性特征。

( )【提示】(1)×区域有自然区域,也有人为划分的区域,区域有的有明确界线,如行政区,有的界线模糊,如干湿区。

(2)×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

(3)√反映了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样设计可以展示各省区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教材整理2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阅读教材P4~P7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区域划分2.区域产业结构(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2)①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②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3)产业结构的差异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正误判断:(1)乡村地域的范围比城镇地域的范围大得多,其重要性也就更大。

( )(2)上海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省级行政区,那么上海市今后的发展只关注城镇地域就可以了。

( )(3)我国有些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小,说明农业不发达。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2)教案 湘教版必修3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2)教案 湘教版必修3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⑵、通过以教材中相关探究活动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模拟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和高山地区等地的旅行,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资料、撰写考察报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的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区域的主要特征;学时难点区域的主要特征;教学活动【导入新课】今天开始,我们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上,来学习必修三的区域地理。

什么是区域呢?请先来看看四幅图。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请同学们说明这些景观所反映的环境特征,如果让你在地球上寻找图中的地方,你知道去哪里可以找到吗?(生):依次为热带草原: 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湿季草木葱茏,生机盎然;干季草木枯黄,一片衰败的景象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水源充足,树木高大茂密,成层分布,四季常绿,动植物种类繁多热带沙漠: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河流少,植被稀疏,沙漠广布,沙丘连绵高山地区: 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可以在非洲找到它们。

师:同学们判断的非常正确。

除了在非洲,其他大洲或大陆上能否看到这样的景观呢?生:可以的。

师:这些景观在空间上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以非洲为例,我们看看有着怎样的分布规律?生相互讨论,归纳总结;⑴在地理纬度上有差异。

⑵热量和降水条件变化导致了景观的差异。

⑶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不足的教师启发引导,使其完整。

)教师承转:从这幅图上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个的区域的集合。

你能否就此说出区域的含义和特点呢?1.区域的含义: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地理(心得)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地理(心得)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地理论文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黄岩第二高级中学阳峰 318020一设计思想新课标教材《地理Ⅲ》(湘教版)大量运用了案例教学,通过对一个个具体案例的分析、讨论和思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地理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采用案例教学法,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初期—成长—衰退—崛起这一发展历史为案例进行分析,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以及补充的资料,探究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不同特点。

并通过此案例,联系我国实际情况来分析如何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

二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规定是: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教材紧扣课程内容,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为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产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本节教材主要阐述两个问题,一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二是区域发展演化规律,即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了解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探求本区域的新的增长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1区域的基本含义(4)教案湘教版必修3【2019-2020学年度】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1区域的基本含义(4)教案湘教版必修3【2019-2020学年度】
3.根据相对位置定位 任何地理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地图上,可以通过某地理事物与周围相关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确定它的区域位置。如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若能确定某高原东部为太行山,即可确定其为黄土高原。 在我国的地形分布中,由两大走向(东北—西南和东西走向)的山脉构成了主要地形的分布骨架。
5.根据重要地理要素特征定位
(1)利用地理景观特征定位受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这些地理景观可以确定其所在地区的位置,如植被、传统民居等。 利用相关文字材料考查空间定位能力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种命题思路。在阅读文字材料时应注意以下信息的获取:
①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特征(判断纬度位置、距海远近),自然带类型(动物特点、植物特点),土壤特征(酸性、碱性、黄土、黑土、沙质土),湖泊特征(咸水湖、构造湖、冰川湖),地貌特征(喀斯特、风蚀蘑菇、沙丘、冲积扇),太阳高度(太阳方位、物影朝向、太阳高度、太阳运动轨迹),河流特点(两岸坡度陡缓、河床形状、流量大小)等。 ②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种、民族、宗教信仰、建筑特色、工业特色、农业特色、风俗习惯等 。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1区域的基本含义(4)教案湘教版必修3【2019-2020学年度】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学目标
通过引导强化读图技巧的应用,培养构建心理地图 ,熟悉经纬度的空间分布和经纬网图中地理方位的判读规律
核心点一 区域地理空间定位
1.利用经纬网定位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区域差异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①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②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③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④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⑤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bbbbc比较不同区域的差异一、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三大自然区名称: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2.界线(1)a与b界线①大致与400_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2)a与c界线②大致与横断山脉吻合。

(3)b与c界线③大致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吻合。

二、四大地区的差异1.四大地区(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①A东部地区:冀、京、津、沪、鲁、苏、浙、闽、粤、琼、港、澳、台13个省(市、区)。

②B中部地区:晋、豫、鄂、湘、皖、赣6个省(区)。

③C西部地区:陕、甘、宁、新、青、渝、贵、云、川、藏、内蒙古、桂12个省(市、区)。

④D东北地区:黑、吉、辽3个省。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1)总体特点:①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教育科技水平都比较高。

②东北地区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在转方式、调结构、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③中部地区采取得力措施加速崛起。

④西部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各方面的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2)产业结构差异: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达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以轻型或综合型产业为主以重型工业为主表现出一定的特征以重型业为主①工业化差异: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快,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东部地区工业产值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②城市化差异: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同类城市。

城市发展的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①差异表现:东部:对外开放早,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

中、西部:对外开放晚,开放程度低。

②影响:三、南方与北方1.划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北方南方优势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面积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跨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限制性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加强经济建设,同时注意环境保护1.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目的: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3.范围:包括西部地区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4.区位分析(1)优势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

(2)制约因素: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5.意义缩小东部与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知识点一| 四大地区的差异———————情景导入先思考———————[生活中的地理]近年来,每年农历新年过后,内陆省份都会有大批农民离乡去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打工,形成壮观的民工大潮。

思考探究:内陆省份的农民工去东部沿海城市打工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我国东、中、西部存在着经济发展差异,东部地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核心要点掌握好———————我国四大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的比较地区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东部地区主要的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是海运便利,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水平高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多洪涝灾害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东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工业基地;丰富的煤、铁和有色金属;便利的海陆交通运输能源、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工业产品单一,技术落后;资源面临枯竭加大科技投入,更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工业;适当限制某些耗能大、当地缺乏原料的工业的发展中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是农产品的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及重工业发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植被破坏严重,水灾多发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商品粮基地,东西交通建设西部地区有漫长的国界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交通,开发能源、矿产(2017·浙江4月选考)下图为我国2015年软件业收入前十位省(市)统计图。

完成1~2题。

1.2015年下列省份软件业收入增长额最大的是( )A.陕西B.浙江C.辽宁 D.广东2.图中可以反映出( )A.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部B.软件产业在长三角地区集聚明显C.东北地区软件产业增速快于西部D.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于东部解析:1.D 2.B 第1题,从图示区域看,广东省的软件业收入最高,年增长率也高,所以软件业收入增长额最大。

故D选项正确。

第2题,从图示信息分析得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部;软件产业在长三角地区集聚明显;东北地区软件产业增速慢于西部;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低于东部。

故B选项正确。

知识点二| 西部大开发———————情景导入先思考———————[民俗中的地理]云南民俗中存在着“女儿国”和“君子国”现象。

“女儿国”指丽江泸沽湖畔摩梭人的母系社会。

摩梭人盛行走婚制,“民知其母,不知其父”。

妇女担任家长,组织全家的生产和生活,负责对外社交活动。

“君子国”指怒江傈僳族人的原始社会性质的村社组织。

在傈僳族人的村社组织内,土地公有,共同耕作,互助盖房,共同负担债务,杀猪同食,煮酒同饮。

思考探究:云南属于我国的哪个经济地带?从材料中可知云南具有哪些资源?提示:西部经济地带。

丰富的旅游资源。

———————核心要点掌握好———————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条件与重点措施———————应用体验不可少———————读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西部地区的能源分布,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富B.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C.西部各省区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D.西部的煤炭资源只分布在中纬度省区2.关于我国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出效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B.改革开放后产出效益增长最快C.能源生产系统的产出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进入21世纪西部能源开发存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解析:1.A 2.D 第1题,西北地区接近冬季风源地且昼夜温差大,风能资源丰富。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总体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增长最快,进入21世纪产出效益呈下滑趋势。

知识点三| 南方与北方———————情景导入先思考———————[生活中的地理]如图是位于我国江苏淮安(位于淮河沿线)的地理分界标志。

思考探究:此分界标志是我国哪两个地区的界线?这条分界线经过我国哪些地区?提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

———————核心要点掌握好———————一、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表现二、比较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项目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纬度位置32°N~34°N以北32°N~34°N以南主要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一月平均气温)0 ℃以下0 ℃以上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年降水量400 mm~800 mm之间,雨季短,降水少,降水集中于夏季800 mm以上,雨季长,降水多,降水季节变化相对较小干湿状况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河流流量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流量丰富,季节变化相对较小含沙量含沙量大含沙量小汛期汛期短汛期长结冰期冬季结冰冬季不结冰植被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能源以煤、石油为主以水能为主金属矿产以铁矿为主以有色金属为主农业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土壤类型黑土、棕壤、钙质土、盐碱土贫瘠的红壤、砖红壤(酸性)、水稻土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稻谷分散产区以水稻为主,稻谷集中产区主要水果苹果柑橘油料作物以花生为主以油菜为主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以甘蔗为主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主食以面食为主以大米为主传统交通工具以马为主以船为主传统民居房屋多平顶,注重防寒保暖房屋多尖顶,注重通风、散热、排水根据图文材料(图甲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乙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回答问题。

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解析:黄河三角洲地处华北地区,有大量待垦地,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热量不占优势,但光照充足。

华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是旱涝、盐碱、风沙等,这些都是开发过程中应考虑的。

答案: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知识点四| 比较不同区域的差异加试要求———————方法技巧很重要———————一、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的分析方法区域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深刻影响着区域的发展,分析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时可按下面思路进行:二、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1)分析各区域发展的条件:①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文、资源等。

②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口、经济、文化、历史等。

(2)进行区域差异的比较:包括区域发展条件、优势、限制条件等。

(3)深层次分析各差异条件的原因。

———————应用体验不可少———————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两区域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域位置优势政策优势在全国农业中的地位主要开发能源主要环境问题甲乙原因上的差异。

(3)甲、乙两区域内都有我国的著名河流,但它们对各自区域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试说明。

(4)从两区域的合作基础来看,两区域最适合合作的工业部门应当是________工业和________工业,与之相关的国家重大工程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