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土壤的形成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第2节土壤的形成课件
(4)分析材料二中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原因。 【答案】①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发生垂直变化,形 成不同的气候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 垂直地带分化。 ②北半球南坡是阳坡,北坡是阴坡。阳坡由于获得的太阳辐射多于 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但水分状况比阴坡差,植被的覆盖度一般是 阳坡低于阴坡,从而导致土壤中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差异。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通过区域图文资料,了解不同土壤分布地区
的自然地理特征。 通过野外观察 或 运 用 土 壤 标 [综合思维]通过图文资料,分析土壤的特征及形成因
素,并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本,说明土壤
[地理实践力]观察土壤剖面,并根据观察结果思考土壤 的主要形成因
(4)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图解如 下。
(5)时间与土壤。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6)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而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 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通过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 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 会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 等。图解如下。
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由生活常识可知,土壤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 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其中最直观也是最容易观察到的是土壤 颜色,A项正确。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微生 物分解动植物残体,因此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最主要因素是生物,C 项正确。
土壤的形成(教学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壤
微生物
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
成土因素
2.成土因素 (4)地形
成土因素
2.成土因素 (5)时间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 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
厚的耕作土壤一般需要 100——1000年。
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成土因 素,反映的是土壤形成发育 的历史动态过程。在适宜的 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 长,土壤就越成熟。
黑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属于耕作性和生产性较好的一种土壤。下图为黑土形成过程 示意图。据此完成3~5小题。
3.下列不属于我国东北黑土形成条件的 是( )
A.冻土广布 B.冬季湿冷 C.夏季湿热 D.植被茂盛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冻土广布与东北黑土的形成关系不大 ,A符合题意;东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湿热),植 被茂盛,秋冬季节进入土壤的枯枝落叶多,且因纬度较高,冬季寒冷 ,枯枝落叶等有机物分解慢,积累了大量的腐殖质(有机质),形成黑 土,故夏季湿热、植被茂盛、冬季冷湿均是我国东北黑土的形成条件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土壤剖面
2.土层的主要类型
腐殖质层
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 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土壤剖面
2.土层的主要类型
淋溶层
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 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 低,色泽较淡。
土壤剖面
2.土层的主要类型
淀积层
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 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
土壤剖面
2.土层的主要类型
母质层 母岩层
01 成 土 因 素
CONTENTS
02 土 壤 剖 面
03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 型
成土因素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第5章第2节土壤的形成课件(87张)
1.判断正误。 (1)土壤的形成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 ) (2)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 √ )
2.下列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少 B.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较快 C.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 D.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碱性 解析 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氧化分解作用弱,不利于有机质分解,土 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可能较多;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氧化和对岩石的破 坏作用,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较快,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土壤多呈酸 性。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 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热点链接】 2019 年 12 月 5 日是“世界土壤日”,主题为“阻止土 壤侵蚀,拯救我们的未来”。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指 出,地球表面形成 2~3 cm 厚的土壤需要长达 1 000 年的时间;土壤面临的 头号威胁是侵蚀,每 5 秒钟可以侵蚀一个足球场面积大小的土壤。设立“世 界土壤日”的目的是什么?
3.土壤的组成与结构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 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 越厚。图一是不同气候下(湿润、 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 意图,图二是不同植被(森林、草 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 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完成 (1)~(2)题。
(1)土壤矿物主要来源于( )
A.有机层
B.腐殖质层
土壤有机碳含量低。下表为黑河中游的湿地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表。
土层深度(cm)
土壤有机碳(g/kg)
高草植被
低草植被
0~10
14.80
10.35
10~20
11.93
8.23
【新教材】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课件(56张)
(3)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 的 物理 和 化学 性质。
(4)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 ①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 质地 关系密切。 ②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 化 学元素 和 养分 。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2.气候 (1)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 水热状况 和土壤中物理、化学 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温度、 降水 和风对土壤形成有重要 影响。 (2)温度与土壤有机质。 ①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土壤 表层 ,它是土壤的重要组成 部分,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② 腐殖质 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③低温有利于土壤中 有机质 的保存。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目标素养
随堂训练
1.通过对成土因素的学习,掌握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理解各 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能力
2.通过对成土因素的学习,增强对土壤形成的认识,培养学生 树立科学的资源观,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3.通过对土壤剖面的学习,了解不同类型土层的差异,通过对 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剖面的分析,了解在不同环境下土壤形
3.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剖面
角度 森林土壤
草原土壤
含义
是指 草原植被 下发 是指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育的土壤
分布
一般分布于 湿润和半湿润 地区,从亚寒带到热带均有广 泛分布
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 的大陆 内部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角度 森林土壤
草原土壤
主要以地表 枯枝落叶 的 主要以 根系 的形式
(4)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 ①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 质地 关系密切。 ②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 化 学元素 和 养分 。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2.气候 (1)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 水热状况 和土壤中物理、化学 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温度、 降水 和风对土壤形成有重要 影响。 (2)温度与土壤有机质。 ①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土壤 表层 ,它是土壤的重要组成 部分,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② 腐殖质 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③低温有利于土壤中 有机质 的保存。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目标素养
随堂训练
1.通过对成土因素的学习,掌握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理解各 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能力
2.通过对成土因素的学习,增强对土壤形成的认识,培养学生 树立科学的资源观,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3.通过对土壤剖面的学习,了解不同类型土层的差异,通过对 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剖面的分析,了解在不同环境下土壤形
3.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剖面
角度 森林土壤
草原土壤
含义
是指 草原植被 下发 是指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育的土壤
分布
一般分布于 湿润和半湿润 地区,从亚寒带到热带均有广 泛分布
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 的大陆 内部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角度 森林土壤
草原土壤
主要以地表 枯枝落叶 的 主要以 根系 的形式
土壤的形成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温度高
温度低
温度高分解速率快,土壤积累 温度低分解速率慢,土壤积累 的有机质少,土壤肥力较低; 的有机质多,土壤肥力较高。
知识链接:
1. 通常情况下,温度每增加10℃,化学反应速率平均增 加1-2倍。
2. 温度从0℃增加到50℃,化合物的分解速率约增加7 倍。 3. 整体热带地区土壤肥力较低,温带地区土壤肥力较 高。
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示意图
3. 成土母质对土壤的影响:
物理
成土 性状 母质
化学 成分
颗粒较细
→ 含粉沙和黏粒较多,含沙粒较少
颗粒较粗
→ 含沙粒较多,含粉沙和黏粒较少
残积物、坡积物 →
含石块较多
洪积物、冲积物 →
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
基性岩母质 →
铁、镁、锰、钙含量高
质地
土壤
酸性岩母质 →
硅、钠、钾含量高
毛细管孔隙
少
壤 所含的砂粒、良好 良好 强
强
土 粉粒、黏粒
的比例适中
理想的土壤质 地
黏 黏粒占优势 差 土
差
强
强(有机质分 质地黏重,不
解缓慢,易 易耕作
积累)
5 . 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 : ① 基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钙、铁、锰、镁含量高; ② 酸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硅、钠、钾含量高
基性岩
酸性岩
(二)气候 :
易错辨析:
热带雨林地区自然土壤肥沃。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热带雨林地区降水多,淋溶 作用强烈,溶解并带走可溶解的矿物,如钾、钠 、镁、钙等,使土壤失去植物所需的养分而变得 贫瘠。
(三)生物:
1 . 生物与土壤的关系: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 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土壤的形成课件-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概念: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分类:土壤剖面分为自然土剖面和人工土剖面等特点: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 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
①自然土壤剖面及特点Natural soil profile and characteristics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自然土壤剖面及特点Natural soil profile and characteristics
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快
少
强
快
少
但是,过低的气温与过少的降水,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气温过低、降水过少的环境中,生态环境恶劣,生物量较少,植物归还给土壤的有机质较少,土壤积累有机质较少。
淋溶作用是土壤中可溶物质随土壤溶液向下运移的过程。降水多地区,淋溶作用、侵蚀作用强,土壤肥力较低
2.气候
北方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多呈碱性北方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较少,积累较多;北方雨水较少,水分蒸发较多,表层土壤盐分积累多,故呈碱性。南方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土壤多呈酸性南方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多,积累少;南方雨水较多,淋溶作用强,故呈酸性。
2.气候
①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
干热环境——有机质积累少;冷湿环境——有机质积累多;湿热环境——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②气候直接影响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当水分过多时,空气受排挤,造成土壤缺氧和土温下降;而空气过多则水分减少,造成养分、水分供应不足。
一般来说,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速度较 ,有机质积累较 ;降水越多,侵蚀、淋溶作用越 ,有机质流失越 ,有机质积累较 。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的形成pptx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2.土壤的组成
组成
特征
作用
关系
①土壤的物质基础,成土
①彼此间有密切
母质(风化壳或风化堆
联系,共同形成了
主要成分,
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
土壤的肥力特性;
土壤中矿
矿物质 固体颗粒;②经风化分
②肥力高低取决
物养分的
解,释放一些养分元素
于水、肥、气、
主要来源
(钾、磷、钙、镁等),供
热四个因素的协
植物吸收
调程度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2.气候
(1)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
的性质与强度。
(2)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
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
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
气候条件影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故不同的气候条件
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如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
质
坚硬的岩石
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
基础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探究 土壤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问题引领
古代用五色土象征中华大地,北
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的明代社稷坛,
最上层就铺垫着五色土。五种颜
色的泥土分别代表五个方位:东
为青土,南为红土,西为白土,北为
黑土,中为黄土。黑土、黄土和
红土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
控制土壤发育的方向,强化或抑制成土过程。如灌溉和排水可
改变自然土壤的水热条件,从而改变土壤中物质的运动过程。
此外,通过耕作、施肥(包括施用有机肥、无机肥和多种农药)
和灌溉等农业措施,可直接影响土壤发育、组成和特性的变化。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节《土壤的形成》(共35张PPT)
苔藓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观察:生物循环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循环
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有机质
腐殖质
吸收
岩石风化
淋失
植物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营 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 内,并随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
这种生物循环不断进行,使营养物质在土 壤表层富集。
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 石风化和土壤的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 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
阅读P126:人类活动与土壤的关系
消极方面: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 土壤污染等。
土壤形成过程示意图
土壤的形成过程 是多种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2
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
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
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 形态特征 各异的、大 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 层所构成。
微生物则主要通过对 有机残体的分解、转 化以及 腐殖质的合 成,来促进成土过程
不同植被类型进入土壤的 有机残体性质和数量是有 差异的。木本植物以枯枝 落叶形式堆积于土壤表层, 草本植物以枯残根系进入 土体上部。
仅从植物有机残体数量看:
木本植物: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草本植物:草甸植物>草甸草原植物>草 原植物>荒漠草原植物>荒漠植物
生物和土壤有机质的关系植物与土植物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再归还地动物与土动物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些动物如蚯蚓白蚁等还可通过对土体的搅动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等微生物则主要通过对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以及腐殖质的合成来促进成土过程仅从植物有机残体数量看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配套课件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的形成
水量一致的是( A )
A.孔隙度 B.毛管孔大小
C.土壤容重 D.非毛管孔数量
4.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的土壤湿度和降水条件下,最先产生地表径流
的是( D )
A.燕麦地 B.多年生草地
C.天然草地 D.退耕自然恢复地
5.推测土壤容重越小,土壤( C )
(6)时间与土壤: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7)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 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通过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培育出一些 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违反自然成土规律会造成土壤退化, 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米的称为毛管孔。当土壤持水饱和后,易产生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研究
者将青藏高原最东缘的祁连山东段某河谷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四种土地
利用方式样地进行研究(土层深度0~10厘米),得到下表数据,其中土壤容重
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据此完成3~5题。
土地利
孔隙度/%
用类型
毛管孔 非毛管孔
①退耕自然恢复地 51.4
[2024·湖南期末]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是土壤的重要物理特性,受地形、太 阳辐射、降水、植被覆盖、土壤质地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青藏 高原高寒草甸带某冻融区地下10厘米和30厘米土壤未冻水含量的季节动 态特征。据此完成5~7题。
5.据图可推断,该冻融区( A )
A.深层土壤温度高于表层
B.冬季大气温度比土壤温度高
应用体验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至⑤分别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
高中湘教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五章第二节土壤的形成
土壤__有__机__质__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_活__跃___因素,土壤肥力与生 生物
物作用密切关联
其他因 地形
对土壤发育影响是多方面的
素
时间
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__动__态__过程
[特别提醒] 不同的植被类型,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同,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一般低于草地。
二、土壤剖面
1.概念: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__纵__断__面__,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 致与地面平行__展__布__的土层所构成。
3.冷湿环境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 ×)
4.没有生物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
( √)
5.土壤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 √)
二、选择题
6.直接影响土壤水热状况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
答案:A 7.下列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
A.气候湿热、草类茂盛
B.气候湿热的热带森林
⑤为母质层、⑥为母岩层。第 5 题,②为腐殖质层,其特点是腐殖质积累,
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故 B 项正确。A 项是有机层的特点,C 项是
淋溶层的特点,D 项是淀积层的特点。 答案:4.D 5.B
下图为我国两个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 6~7 题。
6.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是
(2)注意土壤的层次。一般情况下,土壤形成和发育的时间越长,水热资 源越丰富,土壤越成熟,则土壤越厚,层次越多。另外,人类对土壤的深耕会 增加土壤厚度,但受人类影响大的土壤层次一般比较少。
(3)注意植被类型。根据土壤表层生长的植被类型和其根系的粗细、长短可 以判定土壤的类型、形成环境和分布地区。在热带雨林环境中形成砖红壤,在 温带草原植被环境中形成黑钙土,在水稻田环境中形成水稻土等。
+5.2+土壤的形成+课件+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
②有机质丰富 a.黑土肥沃的原因是有机质丰富 ③成土母质是河流冲积物 a.南方地区红壤贫瘠,但是冲积平原、三角洲、山麓冲积扇成土母质是冲积物, 土壤深厚肥沃
▲什么情况下土壤会变贫瘠?
荒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
甲地位于我国哪个地形区? 甲地土壤情况如何?
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有机质分解快,不利于有机质积累,有机质含量低,所以贫瘠。
5.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有意或无意地参与土壤的形成过程) (1)有利影响
a.用养结合,进行休耕、轮作,多施有机肥,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南方地区 在人类耕作活动过程中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 b.通过耕耘改变土壤的结构、保水性、通气性,通过灌溉改变土壤的水分、温 度状况,通过施用化肥和有机肥补充养分损失
2.结合东北地区的耕地类型,分析图示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东北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 降水较常年偏多,气温较常年偏低, 冬季积雪量偏大, 导致春季土壤含水量过大, 从而不利于旱地农业机械作业,也会导致农作物根系缺氧,从而不易于农作物生长。
3.成土过程: 裸露岩石 风化作用 成土母质 苔藓类植物 原始土壤
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垂直分化。
浙江境内多丘陵山地,下图为西天目山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9题。 9.N处发育的土壤类型是
A.黑土 B.红壤 C.寒漠土 D.冲积土
(2)坡度与土壤
①陡峭的山坡,地表疏松物质侵蚀、迁移速度较快,所以土层薄
②地形相对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侵蚀、迁移速度较慢,所以土层 深厚 (3)坡向与土壤 ①阳坡接受太阳辐射能多,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水分条件差
▲什么情况下土壤会变贫瘠?
荒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
甲地位于我国哪个地形区? 甲地土壤情况如何?
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有机质分解快,不利于有机质积累,有机质含量低,所以贫瘠。
5.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有意或无意地参与土壤的形成过程) (1)有利影响
a.用养结合,进行休耕、轮作,多施有机肥,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南方地区 在人类耕作活动过程中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 b.通过耕耘改变土壤的结构、保水性、通气性,通过灌溉改变土壤的水分、温 度状况,通过施用化肥和有机肥补充养分损失
2.结合东北地区的耕地类型,分析图示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东北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 降水较常年偏多,气温较常年偏低, 冬季积雪量偏大, 导致春季土壤含水量过大, 从而不利于旱地农业机械作业,也会导致农作物根系缺氧,从而不易于农作物生长。
3.成土过程: 裸露岩石 风化作用 成土母质 苔藓类植物 原始土壤
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垂直分化。
浙江境内多丘陵山地,下图为西天目山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9题。 9.N处发育的土壤类型是
A.黑土 B.红壤 C.寒漠土 D.冲积土
(2)坡度与土壤
①陡峭的山坡,地表疏松物质侵蚀、迁移速度较快,所以土层薄
②地形相对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侵蚀、迁移速度较慢,所以土层 深厚 (3)坡向与土壤 ①阳坡接受太阳辐射能多,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水分条件差
土壤的形成教学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2019)必修一
慎思
土壤的形成
1.观看土壤的形成视频,结合土壤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描述土壤的形成过程 。
慎思
土壤的形成
1.观看土壤的形成视频,结合土壤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描述土壤的形成过程 。
有机质层
有机质层
岩石 风化 成土母质 低等生物 原始土壤 高等植物 成熟土壤
慎思
成 熟 的 土 壤 剖 面
土壤的形成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板书设计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慎思
土壤的形成
2.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总结土壤的形成因素。
明辨
差异的原因
1.观察五种土壤标本,推测它们分别是哪类土壤?你是如何判断的?
明辨
差异的原因
2.材料1:红壤多发育于红色砂岩和第四纪红土。黑土分布区自然植被为草原化草甸植物,暖季植物生长繁茂,
冬季土壤微生物活动很弱,大量枯枝落叶和植物残体难以迅速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层。 材料2:我国不同颜色土壤分布示意图 材料3:红壤和黑土构成示意图
审问
为什么土壤颜色有差异?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高一年级 必修I
2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土壤标本,了解土壤的基本特点。(地理实践力) 2.通过观看土壤的形成视频,了解土壤的形成因素,并分
析不同地区土壤的差异的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通过对黑土和红壤的利用,培养合理利用和改良土壤的
意识,增强人地协调Βιβλιοθήκη 展的观念。(人地协调观)明辨
差异的原因
(2)针对两种土壤不同特点,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实现土壤的 可持续利用?
合理开发利用
改良后利用
笃行
保护土壤,从我做起
土壤就像大地母亲的皮肤,珍贵又脆弱,需要我们给予特别的护理。 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成土因素 1.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 物理和化学性质。 2.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 水热 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 程的性质与强度。在常年 温暖湿润 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 盛,全年都能分解 有机质 ,使 有机质 含量趋于减少。降水和 风 对 土壤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A.N
B( )
A.地下水位下降
B.水土流失加剧
C.土壤肥力下降
D.盐碱化加剧
3.C 4.C [第 3 题,由图中各个元素在不同深度的指标变化, N 元素、P 元素和 Mg 元素的表层含量比深层大,淋溶程度不太大; Na 元素由表层到深层含量逐渐升高,说明由表层通过淋溶作用转移 到深层的 Na 元素的程度最高。第 4 题,在湿润地区的土壤剖面上部, 由于长时间水分自地表向下淋溶,使上部土层中的可溶性物质和细 微土粒遭到淋洗,并逐渐形成土色变浅、质地变粗、酸度加大、肥 力较低的土层。]
(5)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6)时间与土壤: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 越明显。
(7)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而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 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通过合理的耕作经营, 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违反自然成土 规律会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 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问题 3 (地理实践力)针对红壤贫瘠的特点,如何改良? 提示:用熟石灰——中和酸;施肥料——解决“瘦”;掺沙子 ——解决“黏”。 问题 4 (人地协调观)红壤形成水稻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提示:长期淹水种稻。
[归纳总结]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分析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及人类活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5.C 6.A [第 5 题,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与地质密切相关) 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 素。第 6 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 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 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 有机质含量较森林土壤高。]
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
构成一个整体。
(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
(2)成土母质与土壤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 图所示:
(3)气候与土壤
(4)生物与土壤 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图解如下: 裸露岩石苔风―藓化―类作生→用物成土母质苔大―藓量―类繁生→殖物原始土壤―高增等―加植―有物机―生质→长 成熟土 壤
二、成土因素
(2)时间: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 成熟 。 (3)人类活动:积极的影响如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 以 水稻土 为代表;消极的影响导致土壤 退化 。
二、成土因素
[特别提醒] 1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2湿地地 区的土壤发育快,但往往比较贫瘠。
三、土壤剖面 1.含义:是指地表至母质(母岩)的土壤 垂直断面 ,包括整个 土体和母质层在内。 2.表土层:包括有机质积聚层和 物质淋溶 层。 3.心土层:是 发育不足 的土壤。 4.底土层:直接位于 基岩 之上,包括被 风化 的母岩。
合作探 究 攻重难
成土因素
当你来南国,到处是赤色大地,与郁郁葱葱植被相映成趣。这 是一种在长期高温和干湿季交替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它的赤铁矿形 态氧化铁的含量很高,颜色多为红色,所以称它为红壤。红壤具有 粘、酸、瘦的特点,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典型的土壤。
问题 1 (综合思维)红壤具有黏和酸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降水量大,土壤受雨水冲 刷形成黏、酸的特点。 问题 2 (区域认知)红壤地处我国南方湿热地区,植被繁茂,为 何还有瘦的特点? 提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烈,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
(1)黑土肥沃的最主要原因是颜色深。
(2)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3)表土层中含有丰富黏土矿物。
(4)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5)下列土壤类型中,发育程度较好的是( )
A.江南丘陵红壤
B.青藏高原寒漠土
C.西北地区的风沙土 D.东北平原黑土
() () () ()
提示:(1)× 黑土肥沃的最主要原因是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高。 (2)× 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从而为土壤表层 提供了大量有机质;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 质不多,主要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地表,因此森林土壤有机 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 (3)× 心土层中含有丰富黏土矿物。 (4)× 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生物,而不是成土母质。 (5)D [高寒荒漠土与红壤、风沙土有机质含量少,发育程度较低。 东北平原黑土富含有机质,有机质层比较厚,土壤发育好。]
[特别提醒] 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 气候条件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故不同的气候条件 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如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 形成肥沃的黑土;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 形成贫瘠的红壤;内陆干旱地区,由于矿物质淋失速度慢,形成钙 质土。另外,土壤的干湿状况,通过蒸发对空气湿度、温度也有一 定的影响,也可通过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影响气候。
土壤的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
转移的过程。下表是某土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读表,回答 3~
4 题。
深度/ cm
N/ mg·kg-1
P/ mg·kg-1
Na/ mg·kg-1
Mg/mg·kg-1
0
128
340
30
10
20
91
265
45
10
50
84
283
56
8
3.表中淋溶程度最高的元素是( )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学习目标:1.了解土壤的概念及功能。2.掌握土壤的主要成土因 素。(重点)3.理解土壤剖面构成。(难点)
自主预 习 探新知
一、土壤 1.概念: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 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功能:土壤为植物 光合作用 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 空气等 营养 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 )
A.是岩石的作用
B.是气候的作用
C.是生物的作用
D.是地形的作用
(3)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曾联合下文,投 资 10 亿多元抢救三峡库区 4 000 万 m3 沃土,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 的土地搬迁项目。下列四幅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位于 库区)土层深厚的是( )
素养达 标 固双基
1.下列各种气候类型下的土壤中,风化壳最深厚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A [各种气候类型下的土壤中,风化壳最深厚的是热带雨林气 候,高温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利于岩层的风化发育,风化壳 深厚。 ]
2.下列成土因素中,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
课时分层 作 业
点击右图进入…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二、成土因素
3.生物:是土壤 有机质 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 活跃 的 因素,土壤 肥力 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二、成土因素
4.其他因素
山区: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 著的_垂__直__分化 (1)地形陡峭快的,山不坡容:易地发表育疏成松深物厚质的的土壤_迁__移__速率较 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 侵蚀 速率较 慢,容易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下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 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
(2)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 完成 5~6 题。
5.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 生物、地质、地
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6.图示区域( )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A.甲 C.丙
B.乙 D.丁
(1)B (2)C (3)A [第(1)题,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岩石 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 质;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但不能影响矿物养分;地形 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第(2)题,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 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生物循环的 作用。第(3)题,图中甲为河谷,河谷地区沉积物厚度大,土壤发育 程度好,土层深厚。]
用于土壤的是( )
A.地形
B.气候
C.生物
D.成土母质
A [气候中的水热条件直接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风化壳 厚度,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 关联;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它直 接影响着土壤的形成。缓坡接受沉积,陡坡以侵蚀为主,这影响着 土壤厚度;迎风坡和背风坡影响着不同坡向的降水,阳坡和阴坡影 响着不同坡向的光热条件,从而影响土壤中的水热状况,因此是间 接作用于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