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桃花源记复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共3篇)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共3篇)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桃花源记》,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题思想,品味优美语句。

2. 教学难点:文言字词的积累与运用,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关于世外桃源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意。

(2)圈画出文中生僻字词,尝试解释其含义。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成果,互相解答疑惑。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文中重点字词,分析文章结构。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思想,体会作者情感。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第二篇)四、课堂拓展与深化1. 情境体验(1)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位渔人,发现桃花源后的心情和所见所闻。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用现代语言复述故事,增强对文本的理解。

2. 深入探讨(1)引导学生探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差异,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

(2)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主题为:“《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是否具有现实意义?”3. 艺术鉴赏(1)展示《桃花源记》相关的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艺术形式对同一文本的诠释。

(2)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艺术作品,并说明理由。

五、课后作业与评价1.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桃花源记》全文。

2. 评价方式(1)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

快速提高汉语水平:《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

快速提高汉语水平:《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

快速提高汉语水平:《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复习并巩固《桃花源记》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加深对文言文句式和语法结构的理解。

3. 提高对《桃花源记》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1.2 能力目标1. 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桃花源记》。

2. 能够运用《桃花源记》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3. 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增强对文言文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回顾1. 复习《桃花源记》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分析并总结文言文句式和语法结构的特点。

3. 讨论《桃花源记》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2 知识点讲解1. 解释《桃花源记》中的难点词汇和短语。

2. 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结构。

3. 探讨《桃花源记》中的文化背景和寓意。

2.3 课堂活动1. 分组朗读和背诵《桃花源记》。

2. 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

3. 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1. 讲解《桃花源记》中的难点词汇和短语。

2. 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结构。

3. 探讨《桃花源记》中的文化背景和寓意。

3.2 互动法1. 分组朗读和背诵《桃花源记》。

2. 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

3. 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3.3 任务驱动法1. 设计相关的写作和口语表达任务,让学生运用《桃花源记》中的词汇和句式。

2.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训练。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朗读中的表现。

4.2 作业评估1. 收集并评估学生提交的写作和口语表达任务。

2. 评估学生在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训练中的表现。

4.3 期末考试评估1. 设计期末考试题目,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和写作等方面。

教学设计:桃花源记复习课

教学设计:桃花源记复习课

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评复习资料,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2.总结中考文言文阅读考题类型,尝试命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目标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重温内容
活动二:质疑,讲评资料
小组内相互检查复习资料的完成情况,找出错误率高的题目,学生代表评讲。

活动三:讨论,了解考点
以2016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为例,总结中考题型。

活动四:训练,尝试命题
根据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中考题型,试给下面文言文命题。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

《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

《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

《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对《桃花源记》故事情节的理解。

2. 加深学生对文中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的记忆。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

文中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的记忆。

文言文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对文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对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相关的图像和视频资料,增加学生对故事的直观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故事图片、视频等。

2. 准备案例分析材料,包括文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的介绍。

3. 准备小组讨论活动的问题和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桃花源记》的插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醒学生本节课将进行复习。

2. 复习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回忆《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重点关注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

学生分享自己的记忆,教师进行补充和解释。

3. 案例分析:选取文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进行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事件的深层含义。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相关问题和小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活动,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5. 文学鉴赏与思维拓展:引导学生对《桃花源记》进行文学鉴赏,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进行总结和评价。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要求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巩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合作的表现。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2.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 解读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 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四、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结构。

2. 分析文章的深层寓意和现实意义。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文章的比喻、象征手法。

3.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教案内容:一、导入新课1. 简要介绍《桃花源记》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引导学生回顾《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要求学生划记重要词语、句子,并进行简要注释。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结构。

2.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四、案例分析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深入剖析。

2.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深层寓意和现实意义。

五、小组讨论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六、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

3.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

六、教学进程1. 复习《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

2.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手法,如“桃花源”象征理想社会等。

3. 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生活的不满等。

桃花源记优秀教案(通用13篇)

桃花源记优秀教案(通用13篇)

桃花源记优秀教案桃花源记优秀教案(通用13篇)桃花源记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教学难点: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就出自我们即将学习的课文《桃花源记》,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胸怀大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远离官场的隐居生活。

本文写于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的时候,他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三、感知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通过文中注释及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力求做到准确地朗读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边读边指出须注意的字词读音。

便舍(she3)船豁(huo4)然开朗屋舍(she4)俨(yan3)然阡陌(qian1mo4)衣着(zhuo2)黄发(fa4)垂髫(tiao2)怡(yi2)然要通邀读yao1意为邀请咸(xian2)间(jian4)隔魏(wei4)晋郡(jun4)下诣(yi4)刘子骥(ji4)3、学生自由朗读后分男女朗读。

4、学生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准备开展理解活动。

四、我译大家评1、一个同学翻译一个句子,其他同学听后做评论,看翻译得好不好,若发现不足或有不同意见,可以说出自己的意见。

2、复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A、通过加字换字的方法。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1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1
11、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答:(围绕本文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即可)。
1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欲穷其乐”。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怡然自乐”。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不复得路”。
课后
巩固
作业_____题;巩固复习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
教学组长签字:学习管理师:
老师
课后
赏识
评价
老师最欣赏的地方:
老师想知道的事情:
老师的建议:
二、结构简析: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无意间发现桃花源入口。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第2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发现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美满;第二层(第3段)写桃花源中的人热情接待渔人。第三部分(第4段):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别的人也没能找到桃花源。
三、中考链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6、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课堂
检测
听课及知识掌握情况反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题(累计不超过20分钟)_______道;成绩_______;教学需:加快□;保持□;放慢□;增加内容□
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桃花源记》全文;(2)理解《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特点;(3)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桃花源记》;(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失望;(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2. 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桃花源记》全文、人物关系图、写作手法等;2. 学生准备《桃花源记》文本,以便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和朗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及其生平;(2)提问:《桃花源记》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桃花源记》,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3)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3)教师讲解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朗读《桃花源记》,巩固记忆;六、教学拓展:1. 比较《桃花源记》与其他类似的寓言故事,如《庄子》中的“桃花源”,《聊斋志异》中的“桃花扇”,分析其异同;2. 讨论现实社会中是否存在桃花源这样的理想境地,引导学生思考现实与理想的关系。

快速提高汉语水平:《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

快速提高汉语水平:《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

快速提高汉语水平:《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复习并巩固《桃花源记》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加强学生对文言文语法的理解与应用。

3.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桃花源记》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1.2 技能目标1. 提高学生对《桃花源记》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速度和准确度。

3.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回顾1. 回顾《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包括渔夫发现桃花源的过程、桃花源的美丽景色和和谐生活、渔夫回到现实世界的失望等。

2. 分析并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渔夫、桃源人等,探讨他们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2 重点词汇和短语复习1. 复习《桃花源记》中的重点词汇,如“世外桃源”、“恍若仙境”、“与世隔绝”等。

2. 巩固常用的文言文短语,如“乃”、“”、“然”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互动讨论法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看法。

2. 通过提问和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2 案例分析法1. 提供一些与《桃花源记》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比较,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文中的知识点。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如《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提问学生对故事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课文复习1. 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2. 逐段解析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4.3 重点词汇和短语练习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重点词汇和短语进行填空、造句等练习。

2.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词汇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积极性、思考深度等。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修改版]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修改版]

第一篇:《桃花源记》复习教案《桃花源记》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2、理解常见虚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4、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

复习重点:同目标2、3、4 复习难点: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的运用。

复习方法:讲练结合,注意比较阅读。

复习过程:一、导入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

”同学们往往也有这样的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东西。

生活在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一生经历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复习。

二、文学常识(一)作者回顾师问:你了解作者多少呢?生答。

(二)文体知识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师追问:我们学过哪些“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满井游记》(三)陶渊明:东晋诗人。

名潜,字元亮。

号五柳先生。

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

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

代表作有诗《饮酒》、《归园田居》,散文《归去来兮辞》等。

过渡语:同学们,坚定的步伐已经迈出,我们要勇往直前,进入基础闯关。

三、基础闯关(1)背书关2分钟自由背书,然后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背诵。

争当“背书小状元”!1.指名背诵2.男女声背诵接力(2)字词积累关文言文中的词语有特殊的文言现象,你能说出来吗?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学生结成小组,归纳总结文中出现的以上词语现象,然后小组内交流。

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邀请)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无论魏晋5、不足为外人道也6、诣太守,说如此一词多义1、舍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2、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3、寻寻向所志寻病终词类活用1、欲穷其林2、未果,寻病终3、渔人甚异之重点实词(男女生抢答)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阡陌交通3、黄发垂髫4、具答之5、咸来问讯6、延至其家师:如何让自己在复习重点词语时,更能得心应手呢?老师支你一招。

《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

《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桃花源记》全文;(2)理解《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桃花源记》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运用比较、联系等方法,探讨《桃花源记》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美,体会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2)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真正的桃花源,学会珍惜现实生活;(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桃花源记》全文;(2)理解《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2)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联系现实生活,探讨文章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桃花源记》相关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桃花源记》全文,体会文章的意境;(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词典,解决文言文中的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桃花源记》中的人物形象,如渔夫、桃源管理等;(2)联系现实生活,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2)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桃花源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桃花源记》全文;3.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桃花源记》主题思想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桃花源记》的朗读、背诵情况;2. 学生对《桃花源记》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思想探讨的深度;3. 学生对文言文语法和词汇的掌握程度;4. 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八年级上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五篇】

【导语】桃花源不是陶渊明消极的逃避,⽽恰恰是他闪光理想的依托。

⼩编整理了⼋年级上册语⽂《桃花源记》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知识与能⼒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

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学常识。

3.掌握相关的⽂⾔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4.理清⽂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内容。

5.学习⽂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胜的写法。

过程与⽅法 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章,熟知课⽂内容。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积累常⽤⽂⾔词语的⽤法; 2.使学⽣理解本⽂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优美、精炼的语⾔。

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新课 1.(欣赏图⽚)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吗?(引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美好的地⽅。

现在我们⼀起跟着渔⼈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乐《天仙配》------(曲终)歌曲描绘的是⼀副环境优美、夫妻怡然⾃乐、男耕⼥织的社会⽣活美景。

这种美景过去有吗?不会,这只是幻想中美好的世界。

谁能⽤⼀个成语来⽐喻?——“世外桃源”。

是的,这个成语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现在我们⼀起跟陶先⽣⾛进世外桃源吧。

有位英国⽂学家说过这样⼀句话:“⼀个热爱⽣活的⼈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

”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烦意乱、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些开⼼的东西。

⽣活在东晋的诗⼈陶渊明,他的⽣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2.陶渊明,东晋诗⼈,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号“五柳先⽣”,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通用8篇)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通用8篇)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通用8篇)桃花源记复习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桃花源记复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课文2、3段内容;2. 了解文言文中主语省略的现象,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 探讨主题;4.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孔子说过一句话:温故而知新。

谁能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呢?(学生回答:温习旧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今天我们就来温习《桃花源记》,希望能有新的收获。

(板书题目)二、授课过程(一)检查课下巩固情况: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考小卷,同桌互批,师生总结2、检查课文背诵:男女声背诵接力(二)回顾文学常识1、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

名潜,字元亮。

号五柳先生。

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

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

代表作有诗《饮酒》、《归园田居》,散文《归去来兮辞》等。

2、写作背景: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

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

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三)回顾课文内容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

2.围绕线索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

本文记叙了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而又神奇的经历。

(四)深入把握课文: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下面同学们结合二、三两段说一说世外桃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找学生描述画面内容,并找出与课文相对应的原话,并翻译,夯实重点实词、重点句的解释)1、自然景色优美:例: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够熟练朗读和翻译《桃花源记》。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分析并评价《桃花源记》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1. 回顾《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2. 分析主人公陶渊明的形象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探讨《桃花源记》所表达的向往理想生活、追求自由的思想内涵。

4. 翻译并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

5. 欣赏《桃花源记》的文言文表达技巧,如寓言、象征、想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故事情节的回顾,人物形象的把握,主题思想的理解。

2. 难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重点句子和词汇的翻译,艺术特色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分析陶渊明的形象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教师引导,探讨《桃花源记》所表达的向往理想生活、追求自由的思想内涵。

4. 学生展示,翻译并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

5. 教师点评,总结并强调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桃花源记》。

2. 分析并评价《桃花源记》的艺术特色,写一篇短文。

3. 深入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 结合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桃花源记》的理解程度和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课堂问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归园田居》、《饮酒》等,加深对陶渊明思想的理解。

《桃花源记》教案(精选9篇)

《桃花源记》教案(精选9篇)

《桃花源记》教案《桃花源记》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源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

⑵、德育目标:认识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追求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

⑶、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主题;顺畅地诵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课时:第二课时(共两课时)五、教学过程1、回顾旧课2、朗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3、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文章结构。

文章共四节,按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故事开端(1),写渔人发现桃花源。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2、3),写渔人进入桃花源。

第三部分:故事结局(4),写渔人离开及再访桃花源。

可见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4、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

把学生分组,角色扮演渔人和桃花源人,模拟采访和受访,通过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深入理解文意,把握文章蕴涵的思想。

示例:A、渔人采访桃花源人⑴、能介绍一下你们桃花源的自然情况吗?⑵、请问你们是怎样来到这里的?⑶、请问你们这里有什么风俗习惯吗?⑷、当我来到这里时,你们有何感受呢?⑸、我离开时,你们有什么要叮嘱的呢?B、桃花源人采访渔人⑴、你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⑵、桃花源给你什么印象呢?⑶、桃花源人给你什么感受呢?⑷、你是否也想永远留在桃花源呢?⑸、你对外人说出桃花源是出于什么目的呢?5、迁移探究⑴、问题一:桃花源人因不满当时纷乱、不安的先秦社会,躲避到了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若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满老师、同学的时候,也仿效桃花源人,逃学、旷课,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吗?⑵、问题二、《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生活的思想。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精选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3.熟读并背诵全文。

二、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三、德育目标●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教学难点●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本文语言简练生动、通俗流畅,教师可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朗读,首先要读得清楚,即句读分明,节奏合理;其次要读得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

本文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还应注意读出对称感来。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2.品读法。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步品味,通过想像、描绘、分析、推理的活动,让学生含英咀华,探幽揽胜,着眼于学生想像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分析概括能力、鉴赏能力的训练。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导入新课,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情韵;整体感知文意,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概述桃花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一、导语: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才华出众,却主动辞官,陶然耕作,他钟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人生境界,他宁可归隐也不要在世俗之中玷辱自己的高洁,这个人就是——(陶渊明)(顺带介绍作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二、整体感知1.背诵课文(课前已经布置背诵)2.自由朗诵,思考问题,讨论回答。

你认为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那么你认为桃花源的哪些特征与我们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你是否愿意长期生活在这个桃花源里?三、总结。

同学们能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老师特高兴特激动。

至于这个桃花源,无论大家喜欢与否,无论这个桃源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都不重要,因为它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理想境界,成为美的象征。

现在我们的社会发展了,大家觉得和谐生活已经基本实现了,你们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现状普遍比较满意,看来陶渊明向往的幸福生活我们已经享受到了。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通用6篇)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通用6篇)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通用6篇)桃花源记教学设计1一、复习导入名家名篇大家谈。

(回顾七年级学过哪些文言文,接触了哪些作家作品。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文豪──陶渊明,并且来学习他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桃花源记》。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二、检查预习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

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

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

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

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当时陶渊明约57岁。

他拒绝了东晋政府的征招,又拒绝同刘裕宋政权的合作,作《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

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2、识记生字词:豁(hu)然开朗俨(yǎn)然阡(qiān)陌垂髫(tiáo)诣(yì)太守刘子骥(jì)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

)朗读的设计如下:一读: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此处提出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朱熹语)三读:请班上朗读课文好的同学有感情的读。

并请其他同学思考:这篇__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几句话概括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异渔人甚异之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B.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C.去停数日,辞去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道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七、板书
桃花源记
陶渊明
线索:渔人的行踪
过程:发现—进入—离开—再寻
主题: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学生读开头,体会梦想
2分钟
学生明确目标1分钟
学生明确新课标对阅读文言文的要求,有的放矢。
3分钟
学生观察中考题,自己总结中考文言文的考点
学生总结:
1、掌握文学常识。
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平泉县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语文测试范围及试题细目表》文言文阅读部分考试要求
四、自主独学(复习检测)
(一)、基础巩固
1.本文的作者是、朝人,文章选自《》。
2.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缤纷仿佛
才通人豁然开朗俨然属
阡陌交通
外人黄发垂髫
绝境
无论具言
扶向诣遂规寻问津
芳草鲜美妻子பைடு நூலகம்人来此绝境
3.通假字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怎样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什么?
(总结文章主题并板书)
五、达标检测
.【2013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晋太元中,-----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二)文章主要内容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2.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3.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街市”也只是一种想象,但古人今人都描写了自己想象中的美好世界,用意有相同之处吗?
B.文章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
C.桃源中人与渔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是不一样的
D.太守遣人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想到桃源中去过桃花源中人的生活
26.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
答:
27.请就文中描绘的桃源生活,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期末考试要求:
2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2010年四川)
(1)渔人甚异之()(2)悉如外人()
(3)阡陌交通()(4)便要还家()
2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B.【之】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选文)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
六、总结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对《桃花源记》进行了考点复习,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做到灵活运用。最后,我还是用方秀艳《我的中国梦》的结尾段来结束这堂课“我永远都不会放弃我的梦,以前的我很迷茫,而现在的我更努力。我坚信,我的中国梦,不是梦!”为了你的梦想,为了你心中的“世外桃源”,加油吧,少年们!
C.【为】武陵人捕鱼为业(选文)不足为外人道也(选文)
D.【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答:
24.翻译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
2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所选文段出自《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东晋人
(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
明确期末考试的要求
走好每一步
学生限时完成学案的一二大题14分钟
完成学案后,小组订正一二题答案
15分钟
学生展示第二大题
学生板书此题
单号组着重订正单号题
双号组着重订正双号题
抽号展示
(展示时要结合考点)
二、目标展示
1.识记文中主要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分析考点明确要求
(一)明确中考文言文的考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评价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记诵积累的过程,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下面就以2010年的考题为例,看文言文从哪几个方面命题的?
便要还家
4.一词多义
[志]A处处志之
B寻向所志
[寻]A寻向所志B寻病终
[舍]A便舍船B屋舍俨然
[向]A便扶向路B寻向所志
[闻]A闻之
B为具言所闻
C村中闻有此人
5.重点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桃花源记
总课时
授课时间
课型
巩固训练(复习课)
主备人
黄中
授课人




1.识记文中主要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重点
识记文中主要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难点
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设计及时间安排
一、导入新课
这是咱们班方秀艳同学在中国共青团与语文报共同举办的全国“我的中国梦”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的作文开头:“我有千千万万个梦,有时梦想当文学家,有时梦想做冠军,还有时梦想成为飞行员,还有时……”其实无论古今,在我们心中都有自己的梦想,早在1600多年前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也有他对“梦想的阐释”,这就是《桃花源记》,这节课就让我们重温他的“世外桃源”。
生补充其他与考点有关的题型
学生限时完成学案10分钟
小组订正,师投影答案
大组长第一轮组织研学
如还有不懂问题教师投影翻译,进行第二轮研学
共性问题教师点拨
教学札记
评语:在征集各校好的样品时,这节课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其设计精当,充分体现了复习课的知识性、能力性。对我们今后复习课教案的设计,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尤其对考纲(小到双向细目表,大到考试说明)的把握的敏感性,是令人敬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