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桃花源记复习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共3篇)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桃花源记》,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题思想,品味优美语句。
2. 教学难点:文言字词的积累与运用,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关于世外桃源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意。
(2)圈画出文中生僻字词,尝试解释其含义。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成果,互相解答疑惑。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文中重点字词,分析文章结构。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思想,体会作者情感。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第二篇)四、课堂拓展与深化1. 情境体验(1)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位渔人,发现桃花源后的心情和所见所闻。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用现代语言复述故事,增强对文本的理解。
2. 深入探讨(1)引导学生探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差异,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
(2)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主题为:“《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是否具有现实意义?”3. 艺术鉴赏(1)展示《桃花源记》相关的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艺术形式对同一文本的诠释。
(2)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艺术作品,并说明理由。
五、课后作业与评价1.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桃花源记》全文。
2. 评价方式(1)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
快速提高汉语水平:《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
快速提高汉语水平:《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复习并巩固《桃花源记》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加深对文言文句式和语法结构的理解。
3. 提高对《桃花源记》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1.2 能力目标1. 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桃花源记》。
2. 能够运用《桃花源记》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3. 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增强对文言文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回顾1. 复习《桃花源记》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分析并总结文言文句式和语法结构的特点。
3. 讨论《桃花源记》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2 知识点讲解1. 解释《桃花源记》中的难点词汇和短语。
2. 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结构。
3. 探讨《桃花源记》中的文化背景和寓意。
2.3 课堂活动1. 分组朗读和背诵《桃花源记》。
2. 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
3. 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1. 讲解《桃花源记》中的难点词汇和短语。
2. 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结构。
3. 探讨《桃花源记》中的文化背景和寓意。
3.2 互动法1. 分组朗读和背诵《桃花源记》。
2. 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
3. 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3.3 任务驱动法1. 设计相关的写作和口语表达任务,让学生运用《桃花源记》中的词汇和句式。
2.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训练。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朗读中的表现。
4.2 作业评估1. 收集并评估学生提交的写作和口语表达任务。
2. 评估学生在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训练中的表现。
4.3 期末考试评估1. 设计期末考试题目,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和写作等方面。
教学设计:桃花源记复习课
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评复习资料,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2.总结中考文言文阅读考题类型,尝试命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目标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重温内容
活动二:质疑,讲评资料
小组内相互检查复习资料的完成情况,找出错误率高的题目,学生代表评讲。
活动三:讨论,了解考点
以2016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为例,总结中考题型。
活动四:训练,尝试命题
根据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中考题型,试给下面文言文命题。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
《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
《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对《桃花源记》故事情节的理解。
2. 加深学生对文中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的记忆。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
文中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的记忆。
文言文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对文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对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相关的图像和视频资料,增加学生对故事的直观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故事图片、视频等。
2. 准备案例分析材料,包括文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的介绍。
3. 准备小组讨论活动的问题和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桃花源记》的插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醒学生本节课将进行复习。
2. 复习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回忆《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重点关注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
学生分享自己的记忆,教师进行补充和解释。
3. 案例分析:选取文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进行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事件的深层含义。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相关问题和小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活动,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5. 文学鉴赏与思维拓展:引导学生对《桃花源记》进行文学鉴赏,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进行总结和评价。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要求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巩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合作的表现。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2.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 解读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 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四、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结构。
2. 分析文章的深层寓意和现实意义。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文章的比喻、象征手法。
3.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教案内容:一、导入新课1. 简要介绍《桃花源记》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引导学生回顾《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要求学生划记重要词语、句子,并进行简要注释。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结构。
2.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四、案例分析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深入剖析。
2.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深层寓意和现实意义。
五、小组讨论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六、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
3.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
六、教学进程1. 复习《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
2.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手法,如“桃花源”象征理想社会等。
3. 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生活的不满等。
桃花源记优秀教案(通用13篇)
桃花源记优秀教案桃花源记优秀教案(通用13篇)桃花源记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教学难点: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就出自我们即将学习的课文《桃花源记》,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胸怀大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远离官场的隐居生活。
本文写于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的时候,他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三、感知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通过文中注释及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力求做到准确地朗读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边读边指出须注意的字词读音。
便舍(she3)船豁(huo4)然开朗屋舍(she4)俨(yan3)然阡陌(qian1mo4)衣着(zhuo2)黄发(fa4)垂髫(tiao2)怡(yi2)然要通邀读yao1意为邀请咸(xian2)间(jian4)隔魏(wei4)晋郡(jun4)下诣(yi4)刘子骥(ji4)3、学生自由朗读后分男女朗读。
4、学生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准备开展理解活动。
四、我译大家评1、一个同学翻译一个句子,其他同学听后做评论,看翻译得好不好,若发现不足或有不同意见,可以说出自己的意见。
2、复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A、通过加字换字的方法。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1
答:(围绕本文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即可)。
1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欲穷其乐”。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怡然自乐”。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不复得路”。
课后
巩固
作业_____题;巩固复习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
教学组长签字:学习管理师:
老师
课后
赏识
评价
老师最欣赏的地方:
老师想知道的事情:
老师的建议:
二、结构简析: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无意间发现桃花源入口。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第2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发现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美满;第二层(第3段)写桃花源中的人热情接待渔人。第三部分(第4段):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别的人也没能找到桃花源。
三、中考链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6、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课堂
检测
听课及知识掌握情况反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题(累计不超过20分钟)_______道;成绩_______;教学需:加快□;保持□;放慢□;增加内容□
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桃花源记》全文;(2)理解《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特点;(3)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桃花源记》;(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失望;(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2. 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桃花源记》全文、人物关系图、写作手法等;2. 学生准备《桃花源记》文本,以便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和朗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及其生平;(2)提问:《桃花源记》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桃花源记》,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3)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3)教师讲解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朗读《桃花源记》,巩固记忆;六、教学拓展:1. 比较《桃花源记》与其他类似的寓言故事,如《庄子》中的“桃花源”,《聊斋志异》中的“桃花扇”,分析其异同;2. 讨论现实社会中是否存在桃花源这样的理想境地,引导学生思考现实与理想的关系。
快速提高汉语水平:《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
快速提高汉语水平:《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复习并巩固《桃花源记》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加强学生对文言文语法的理解与应用。
3.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桃花源记》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1.2 技能目标1. 提高学生对《桃花源记》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速度和准确度。
3.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回顾1. 回顾《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包括渔夫发现桃花源的过程、桃花源的美丽景色和和谐生活、渔夫回到现实世界的失望等。
2. 分析并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渔夫、桃源人等,探讨他们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2 重点词汇和短语复习1. 复习《桃花源记》中的重点词汇,如“世外桃源”、“恍若仙境”、“与世隔绝”等。
2. 巩固常用的文言文短语,如“乃”、“”、“然”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互动讨论法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看法。
2. 通过提问和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2 案例分析法1. 提供一些与《桃花源记》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比较,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文中的知识点。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如《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提问学生对故事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课文复习1. 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2. 逐段解析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4.3 重点词汇和短语练习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重点词汇和短语进行填空、造句等练习。
2.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词汇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积极性、思考深度等。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修改版]
第一篇:《桃花源记》复习教案《桃花源记》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2、理解常见虚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4、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
复习重点:同目标2、3、4 复习难点: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的运用。
复习方法:讲练结合,注意比较阅读。
复习过程:一、导入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
”同学们往往也有这样的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东西。
生活在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一生经历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复习。
二、文学常识(一)作者回顾师问:你了解作者多少呢?生答。
(二)文体知识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师追问:我们学过哪些“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满井游记》(三)陶渊明:东晋诗人。
名潜,字元亮。
号五柳先生。
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
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
代表作有诗《饮酒》、《归园田居》,散文《归去来兮辞》等。
过渡语:同学们,坚定的步伐已经迈出,我们要勇往直前,进入基础闯关。
三、基础闯关(1)背书关2分钟自由背书,然后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背诵。
争当“背书小状元”!1.指名背诵2.男女声背诵接力(2)字词积累关文言文中的词语有特殊的文言现象,你能说出来吗?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学生结成小组,归纳总结文中出现的以上词语现象,然后小组内交流。
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邀请)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无论魏晋5、不足为外人道也6、诣太守,说如此一词多义1、舍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2、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3、寻寻向所志寻病终词类活用1、欲穷其林2、未果,寻病终3、渔人甚异之重点实词(男女生抢答)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阡陌交通3、黄发垂髫4、具答之5、咸来问讯6、延至其家师:如何让自己在复习重点词语时,更能得心应手呢?老师支你一招。
《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桃花源记》全文;(2)理解《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桃花源记》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运用比较、联系等方法,探讨《桃花源记》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美,体会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2)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真正的桃花源,学会珍惜现实生活;(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桃花源记》全文;(2)理解《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2)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联系现实生活,探讨文章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桃花源记》相关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桃花源记》全文,体会文章的意境;(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词典,解决文言文中的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桃花源记》中的人物形象,如渔夫、桃源管理等;(2)联系现实生活,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2)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桃花源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桃花源记》全文;3.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桃花源记》主题思想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桃花源记》的朗读、背诵情况;2. 学生对《桃花源记》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思想探讨的深度;3. 学生对文言文语法和词汇的掌握程度;4. 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八年级上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五篇】
【导语】桃花源不是陶渊明消极的逃避,⽽恰恰是他闪光理想的依托。
⼩编整理了⼋年级上册语⽂《桃花源记》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知识与能⼒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
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学常识。
3.掌握相关的⽂⾔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4.理清⽂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内容。
5.学习⽂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胜的写法。
过程与⽅法 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章,熟知课⽂内容。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积累常⽤⽂⾔词语的⽤法; 2.使学⽣理解本⽂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优美、精炼的语⾔。
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新课 1.(欣赏图⽚)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吗?(引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美好的地⽅。
现在我们⼀起跟着渔⼈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乐《天仙配》------(曲终)歌曲描绘的是⼀副环境优美、夫妻怡然⾃乐、男耕⼥织的社会⽣活美景。
这种美景过去有吗?不会,这只是幻想中美好的世界。
谁能⽤⼀个成语来⽐喻?——“世外桃源”。
是的,这个成语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现在我们⼀起跟陶先⽣⾛进世外桃源吧。
有位英国⽂学家说过这样⼀句话:“⼀个热爱⽣活的⼈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
”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烦意乱、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些开⼼的东西。
⽣活在东晋的诗⼈陶渊明,他的⽣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2.陶渊明,东晋诗⼈,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号“五柳先⽣”,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通用8篇)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通用8篇)桃花源记复习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桃花源记复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课文2、3段内容;2. 了解文言文中主语省略的现象,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 探讨主题;4.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孔子说过一句话:温故而知新。
谁能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呢?(学生回答:温习旧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今天我们就来温习《桃花源记》,希望能有新的收获。
(板书题目)二、授课过程(一)检查课下巩固情况: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考小卷,同桌互批,师生总结2、检查课文背诵:男女声背诵接力(二)回顾文学常识1、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
名潜,字元亮。
号五柳先生。
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
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
代表作有诗《饮酒》、《归园田居》,散文《归去来兮辞》等。
2、写作背景: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
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
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三)回顾课文内容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
2.围绕线索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
本文记叙了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而又神奇的经历。
(四)深入把握课文: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下面同学们结合二、三两段说一说世外桃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找学生描述画面内容,并找出与课文相对应的原话,并翻译,夯实重点实词、重点句的解释)1、自然景色优美:例: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够熟练朗读和翻译《桃花源记》。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分析并评价《桃花源记》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1. 回顾《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2. 分析主人公陶渊明的形象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探讨《桃花源记》所表达的向往理想生活、追求自由的思想内涵。
4. 翻译并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
5. 欣赏《桃花源记》的文言文表达技巧,如寓言、象征、想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故事情节的回顾,人物形象的把握,主题思想的理解。
2. 难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重点句子和词汇的翻译,艺术特色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分析陶渊明的形象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教师引导,探讨《桃花源记》所表达的向往理想生活、追求自由的思想内涵。
4. 学生展示,翻译并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
5. 教师点评,总结并强调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桃花源记》。
2. 分析并评价《桃花源记》的艺术特色,写一篇短文。
3. 深入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 结合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桃花源记》的理解程度和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课堂问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归园田居》、《饮酒》等,加深对陶渊明思想的理解。
《桃花源记》教案(精选9篇)
《桃花源记》教案《桃花源记》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源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
⑵、德育目标:认识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追求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
⑶、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主题;顺畅地诵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课时:第二课时(共两课时)五、教学过程1、回顾旧课2、朗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3、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文章结构。
文章共四节,按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故事开端(1),写渔人发现桃花源。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2、3),写渔人进入桃花源。
第三部分:故事结局(4),写渔人离开及再访桃花源。
可见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4、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
把学生分组,角色扮演渔人和桃花源人,模拟采访和受访,通过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深入理解文意,把握文章蕴涵的思想。
示例:A、渔人采访桃花源人⑴、能介绍一下你们桃花源的自然情况吗?⑵、请问你们是怎样来到这里的?⑶、请问你们这里有什么风俗习惯吗?⑷、当我来到这里时,你们有何感受呢?⑸、我离开时,你们有什么要叮嘱的呢?B、桃花源人采访渔人⑴、你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⑵、桃花源给你什么印象呢?⑶、桃花源人给你什么感受呢?⑷、你是否也想永远留在桃花源呢?⑸、你对外人说出桃花源是出于什么目的呢?5、迁移探究⑴、问题一:桃花源人因不满当时纷乱、不安的先秦社会,躲避到了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若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满老师、同学的时候,也仿效桃花源人,逃学、旷课,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吗?⑵、问题二、《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生活的思想。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精选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3.熟读并背诵全文。
二、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三、德育目标●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教学难点●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本文语言简练生动、通俗流畅,教师可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朗读,首先要读得清楚,即句读分明,节奏合理;其次要读得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
本文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还应注意读出对称感来。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2.品读法。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步品味,通过想像、描绘、分析、推理的活动,让学生含英咀华,探幽揽胜,着眼于学生想像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分析概括能力、鉴赏能力的训练。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导入新课,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情韵;整体感知文意,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概述桃花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一、导语: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才华出众,却主动辞官,陶然耕作,他钟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人生境界,他宁可归隐也不要在世俗之中玷辱自己的高洁,这个人就是——(陶渊明)(顺带介绍作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二、整体感知1.背诵课文(课前已经布置背诵)2.自由朗诵,思考问题,讨论回答。
你认为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那么你认为桃花源的哪些特征与我们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你是否愿意长期生活在这个桃花源里?三、总结。
同学们能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老师特高兴特激动。
至于这个桃花源,无论大家喜欢与否,无论这个桃源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都不重要,因为它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理想境界,成为美的象征。
现在我们的社会发展了,大家觉得和谐生活已经基本实现了,你们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现状普遍比较满意,看来陶渊明向往的幸福生活我们已经享受到了。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通用6篇)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通用6篇)桃花源记教学设计1一、复习导入名家名篇大家谈。
(回顾七年级学过哪些文言文,接触了哪些作家作品。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文豪──陶渊明,并且来学习他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桃花源记》。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二、检查预习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
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
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
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
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当时陶渊明约57岁。
他拒绝了东晋政府的征招,又拒绝同刘裕宋政权的合作,作《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
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2、识记生字词:豁(hu)然开朗俨(yǎn)然阡(qiān)陌垂髫(tiáo)诣(yì)太守刘子骥(jì)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
)朗读的设计如下:一读: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此处提出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朱熹语)三读:请班上朗读课文好的同学有感情的读。
并请其他同学思考:这篇__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几句话概括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异渔人甚异之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B.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C.去停数日,辞去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道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七、板书
桃花源记
陶渊明
线索:渔人的行踪
过程:发现—进入—离开—再寻
主题: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学生读开头,体会梦想
2分钟
学生明确目标1分钟
学生明确新课标对阅读文言文的要求,有的放矢。
3分钟
学生观察中考题,自己总结中考文言文的考点
学生总结:
1、掌握文学常识。
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平泉县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语文测试范围及试题细目表》文言文阅读部分考试要求
四、自主独学(复习检测)
(一)、基础巩固
1.本文的作者是、朝人,文章选自《》。
2.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缤纷仿佛
才通人豁然开朗俨然属
阡陌交通
外人黄发垂髫
绝境
无论具言
扶向诣遂规寻问津
芳草鲜美妻子பைடு நூலகம்人来此绝境
3.通假字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怎样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什么?
(总结文章主题并板书)
五、达标检测
.【2013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晋太元中,-----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二)文章主要内容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2.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3.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街市”也只是一种想象,但古人今人都描写了自己想象中的美好世界,用意有相同之处吗?
B.文章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
C.桃源中人与渔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是不一样的
D.太守遣人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想到桃源中去过桃花源中人的生活
26.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
答:
27.请就文中描绘的桃源生活,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期末考试要求:
2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2010年四川)
(1)渔人甚异之()(2)悉如外人()
(3)阡陌交通()(4)便要还家()
2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B.【之】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选文)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
六、总结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对《桃花源记》进行了考点复习,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做到灵活运用。最后,我还是用方秀艳《我的中国梦》的结尾段来结束这堂课“我永远都不会放弃我的梦,以前的我很迷茫,而现在的我更努力。我坚信,我的中国梦,不是梦!”为了你的梦想,为了你心中的“世外桃源”,加油吧,少年们!
C.【为】武陵人捕鱼为业(选文)不足为外人道也(选文)
D.【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答:
24.翻译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
2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所选文段出自《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东晋人
(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
明确期末考试的要求
走好每一步
学生限时完成学案的一二大题14分钟
完成学案后,小组订正一二题答案
15分钟
学生展示第二大题
学生板书此题
单号组着重订正单号题
双号组着重订正双号题
抽号展示
(展示时要结合考点)
二、目标展示
1.识记文中主要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分析考点明确要求
(一)明确中考文言文的考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评价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记诵积累的过程,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下面就以2010年的考题为例,看文言文从哪几个方面命题的?
便要还家
4.一词多义
[志]A处处志之
B寻向所志
[寻]A寻向所志B寻病终
[舍]A便舍船B屋舍俨然
[向]A便扶向路B寻向所志
[闻]A闻之
B为具言所闻
C村中闻有此人
5.重点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桃花源记
总课时
授课时间
课型
巩固训练(复习课)
主备人
黄中
授课人
学
习
目
标
1.识记文中主要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重点
识记文中主要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难点
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设计及时间安排
一、导入新课
这是咱们班方秀艳同学在中国共青团与语文报共同举办的全国“我的中国梦”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的作文开头:“我有千千万万个梦,有时梦想当文学家,有时梦想做冠军,还有时梦想成为飞行员,还有时……”其实无论古今,在我们心中都有自己的梦想,早在1600多年前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也有他对“梦想的阐释”,这就是《桃花源记》,这节课就让我们重温他的“世外桃源”。
生补充其他与考点有关的题型
学生限时完成学案10分钟
小组订正,师投影答案
大组长第一轮组织研学
如还有不懂问题教师投影翻译,进行第二轮研学
共性问题教师点拨
教学札记
评语:在征集各校好的样品时,这节课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其设计精当,充分体现了复习课的知识性、能力性。对我们今后复习课教案的设计,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尤其对考纲(小到双向细目表,大到考试说明)的把握的敏感性,是令人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