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学校劳动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学校劳动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学校劳动基地建设情况汇报我校劳动基地建设工作自去年开始启动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劳动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我们对劳动基地的规划和设计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

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了合理的建设方案。

劳动基地的场地选址、功能区划和设施布局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以确保学生们能够在这里进行有效的劳动实践和体验活动。

其次,我们在劳动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我们积极倡导绿色环保理念,采用了环保材料和技术,努力打造一个绿色、健康的劳动基地。

同时,我们也注重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建设成本,确保了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再次,我们注重了劳动基地的实用性和多功能性。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了多样化的劳动项目和活动内容,以满足学生们的多样化需求。

我们还配备了专业的指导老师和设施设备,确保学生们能够在劳动基地进行安全、有效的劳动实践。

最后,我们注重了劳动基地建设工作的宣传和推广。

我们通过举办劳动基地开放日、举办劳动实践比赛等形式,积极宣传和推广劳动基地的建设成果,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其中,提高了大家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总的来说,学校劳动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们将继续加大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劳动基地的设施和活动内容,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完善、更加丰富的劳动基地,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劳动实践和体验机会。

我们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劳动基地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贡献更大的力量。

对山西省忻州市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的调研与思考-最新作文资料

对山西省忻州市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的调研与思考-最新作文资料

对山西省忻州市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的调研与思考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近期,我们对忻州市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掌握了一些第一手资料,发现了一些先进典型,同时也发现了一些薄弱环节,形成了针对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忻州市共有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1633个,其中已发放土地证、林权证和产权证的基地有181个,占11%;面积达标的有1207个,占73.9%;共有专兼职教师1560人;历年来共接收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348430人次。

忻州市城市(县镇)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或场所)共77个,其中有一类基地27个,二类基地13个,三类基地37个。

有专兼职教师279人,历年来共接收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158980人次。

总体看来,忻州市的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发展态势良好,具有基地数量多、质量高、经营活、发展潜力大的特点,真正发挥了服务当地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中,忻州市各县(市、区)针对各自不同的地域特点,充分结合当地实际,以服务本地农村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采取了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各自基地建设工作发展的新路子。

1.适应地域特点,多种形式建设劳动实践基地。

定襄县坚持“五三”做法,因地制宜开展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工作。

所谓“五三”,即“三不变”(思路不变、地位不变、政策不变)、“三为主”(以农为主、以林为主、以牧为主)、“三结合”(农科教结合、工商教结合、人财教结合)、“三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育人效益)、“三导措施”(政策引导、管理指导、效益督导)。

该县本着“从校内抓起向校外扩展、从小钱抓起向创收滚动、从土摊子抓起向农科教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探索实践,规模由小到大,效益由少到多,产业逐步合理,管理逐步规范,全县劳动基地建设工作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2018——2019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

2018——2019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相信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下面大家参考!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中小学校的劳动体验基地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事物,它与早期的学工、学农、学军基地有很大不同。

对于学校劳动体验基地的建设工作,既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要有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区妇联联合区教育局对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体验基地建设的深刻内涵以中小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劳动体验基地,是指能满足青少年学生社会化发展需要,并为其提供综合体验教育服务的综合性校外教育机构(场所)。

体验基地是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非常重要且特殊的一类,它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建设和发展起来的。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按照综合体验活动课程的实际需要,承担一定的课程任务;它既与校内教育密不可分,又在学习内容、教育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与课堂教学有区别;能够有效的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陷和不足,广泛拓展学校教育空间,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有益补充。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体验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出“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体验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要求“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体验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体验基地的建设。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开设综合体验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体验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汇报

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汇报

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汇报作为一所高等教育机构,我们学校一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除了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外,还非常注重实践环节的教育。

近年来,本校在校内外建设了多个实践基地,其中劳动实践基地是我们学校出色的体现。

本篇汇报将重点介绍我们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一、建设背景劳动实践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旨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增强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部“政策指导意见”,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精神、素质和利益上的需求,学校决定建设一个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劳动实践基地。

二、建设目的和任务建设劳动实践基地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参与基地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锻炼素质,同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发挥志愿服务作用。

基地的任务包括:1.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2.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3.共同推动基地的优化和完善。

三、基地的建设方案1.选址:以集中性地和分散性地的形式选址。

集中性选址:选用校外的自然景观区域,包括草地、山林、河畔等;分散性选址:为了更便捷的方便学生参与,基地也设置在校内教学楼附近及实验室区。

2.建设内容:分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基本设备的购置。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宿舍、厨房、餐厅、洗衣房和休息室等。

基本设备具体指各种实践技术设备,如:工具、测量仪器、安全装备等。

3.管理模式:基地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团队,全方位地管理基地的运行情况。

招募专业人员,负责劳动实践基地的统筹、策划、管理工作。

同时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四、基地建设成果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成果丰硕,取得了不少成功的阶段性成果。

1.多样的实践活动:基地联合社会部门,开展各种常规项目和特色项目,包括志愿服务、实际建设、农业劳动等。

在母校参加基地农忙劳动,为大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增进了学生对农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劳动的美妙和艰辛。

2.优秀的实践成果:学校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批优秀的实践成果。

学校劳动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学校劳动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学校劳动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校劳动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实践和体验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

首先,我们对学校劳动基地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设计,确定了种植区、养殖区、实验区等不同功能区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布局和划分。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采取了多种生态友好型的建设方式,确保了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劳动基地的管理和维护,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和规定,确保了基地的日常运行和管理。

我们还注重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培养,组织了各类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另外,我们还积极开展了劳动基地的科研和实践活动,组织了一系列的科研课题和实践项目,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为学校的劳动基地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保障。

总的来说,学校劳动基地建设情况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
效果。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和提升劳动基地的建设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劳动实践和体验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

中小学生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情况的报告

中小学生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情况的报告

中小学生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情况的报告第一篇:中小学生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情况的报告中小学生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情况的报告县文化教育局关于中小学生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情况的报告十月十五至十六日,按市教育局教勤[2003]10号文件要求,我局重点对8年来达到省级和市级经济标准的中小学生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就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地建设情况。

我县现有省级经济标准生产实践教育基地2处,市级经济标准生产实践教育基地11处。

经查,有9处学校基地面积能够达到要求,其余4处亩数不足;有10处学校有基地标牌,但欠规范;除张会亭小学外,其他各处排灌情况较差;县农业技术中学绿化美化情况较好;在生产经营方面,各学校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非典”影响,年收益下降20左右,帐目管理相对较全,并实行了财务公开;都能够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进行了科学有效的管理,在为民服务咨询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各校学生都能够在基地参加劳动技能的学习,接受劳动教育。

二、组织领导和劳技队伍建设情况。

各基地领导机构健全均成立有劳动教育指导小组,劳技教研组有办公室、有计划、有记录。

劳技教学条件情况不一,有8处学校师资配备到位,基础设施相对较全、有劳技操作室。

三、劳技教学管理情况。

在劳技教学安排上,劳技教学项目均能达到4个或4个以上,做到了按大纲开设课时,教材主要为省编教材;在教学制度上,各学校都有教学计划、有学期教学总结,有劳技课考查制度,有实施细则、有年级项目考查安排;在安全操作方面,各学校都制定了细致的安全措施,至今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四、整改措施。

在新形势下,为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结合我县当前各校生产教育基地状况,制定整改措施如下:1、按照农村中小学生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评估标准,扩大基地面积,使各学校基地面积都能达到标准要求。

2、规范标牌,增加设施,经常性督查各校绿化、美化情况。

3、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劳技队伍建设,配备专门师资和劳技操作室,改善基础设施情况,增加仪器器材。

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方案分析研究

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方案分析研究

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方案分析研究一、项目背景与目标背景分析: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劳动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劳动教育往往被忽视或边缘化,这导致了学生在劳动技能、劳动习惯以及劳动精神方面的缺失。

首先,劳动教育的缺失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们往往对家务劳动漠不关心,对集体劳动缺乏热情,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独立生活。

其次,劳动教育的缺失也影响了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价值观形成。

缺乏劳动锻炼的学生往往缺乏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难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因此,建设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加强劳动教育,不仅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设目标:基于以上背景分析,我们提出学校劳动教育基地的建设目标如下:首先,通过劳动教育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劳动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增强劳动意识。

其次,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让学生在集体劳动中学会相互协作、互相支持,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最后,通过劳动教育,激发学生的劳动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劳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学校劳动教育基地的建设旨在通过劳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习惯与劳动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地规划与布局基地选址基地选址是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的首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后续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和整体使用效果。

在选址过程中,我们需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及校园整体规划。

地理位置方面,基地应位于校园内或校园周边,便于学生日常参与和管理。

交通便利性则意味着基地应临近主要道路或公共交通站点,方便师生及校外人员前来参观交流。

校园劳动基地调研报告

校园劳动基地调研报告

校园劳动基地调研报告校园劳动基地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校园劳动基地是指由学校划拨出一定面积的土地或场地,供学生进行农田耕作、树木种植、养殖等劳动实践活动的场所。

它旨在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校园劳动基地的存在意义、管理情况和效果,为进一步推动校园劳动实践活动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调研对象为我校的校园劳动基地,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和问卷调查。

调研时间为2022年9月。

三、调研结果1. 存在意义校园劳动基地可以提供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的场所,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培养劳动伦理观念和实践能力。

此外,校园劳动基地还可以促进学生与大自然的接触,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 管理情况校园劳动基地由学校的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负责基地的规划、维护和安全管理。

基地的使用需要提前申请,并遵守基地规定的管理制度。

目前,在基地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不够规范、设施不够完善等。

3. 效果评估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校园劳动基地对学生的效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劳动观念: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校园劳动基地的劳动实践活动使他们更加珍惜劳动成果,明白辛勤劳动的意义。

(2)提高实践能力:校园劳动活动使学生更加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

(3)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在校园劳动基地中体会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对社会的意义,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校园劳动基地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劳动观念的方式,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目前的管理存在不足之处。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管理规范:建立健全校园劳动基地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基地的使用流程和管理责任,提高基地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2)完善基础设施:适度增加校园劳动基地的设施,提供合适的工具、设备和材料,创造更好的劳动环境。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中小学校的劳动体验基地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事物,它与早期的学工、学农、学军基地有很大不同。

对于学校劳动体验基地的建设工作,既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要有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区妇联联合区教育局对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体验基地建设的深刻内涵以中小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劳动体验基地,是指能满足青少年学生社会化发展需要,并为其提供综合体验教育服务的综合性校外教育机构(场所)。

体验基地是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非常重要且特殊的一类,它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建设和发展起来的。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按照综合体验活动课程的实际需要,承担一定的课程任务;它既与校内教育密不可分,又在学习内容、教育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与课堂教学有区别;能够有效的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陷和不足,广泛拓展学校教育空间,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有益补充。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体验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出“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体验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要求“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体验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体验基地的建设。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开设综合体验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体验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体验,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中小学校的劳动体验基地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事物,它与早期的学工、学农、学军基地有很大不同。

对于学校劳动体验基地的建设工作,既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要有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区妇联联合区教育局对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体验基地建设的深刻内涵以中小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劳动体验基地,是指能满足青少年学生社会化发展需要,并为其提供综合体验教育服务的综合性校外教育机构(场所)。

体验基地是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非常重要且特殊的一类,它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建设和发展起来的。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按照综合体验活动课程的实际需要,承担一定的课程任务;它既与校内教育密不可分,又在学习内容、教育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与课堂教学有区别;能够有效的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陷和不足,广泛拓展学校教育空间,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有益补充。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体验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出“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体验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要求“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体验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体验基地的建设。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开设综合体验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体验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体验,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中小学劳动基地建设实施研究

中小学劳动基地建设实施研究

中小学劳动基地建设实施研究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劳动基地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其建设与实施情况直接关系到劳动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本文旨在探讨中小学劳动基地建设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二、劳动基地建设的意义1.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劳动实践,学生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2. 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劳动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通过参与劳动,学生可以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价值,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品质。

三、劳动基地建设实施策略1. 科学规划布局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和教学需求,结合地方特色和资源,合理规划劳动基地的布局。

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设置适合不同年级的劳动项目和活动区域。

2. 丰富劳动项目劳动基地应提供多样化的劳动项目,涵盖农业、工业、手工艺等多个领域,以满足不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的需求。

同时,应根据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更新和优化劳动项目,保持其新颖性和实用性。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劳动教师队伍是实施劳动基地建设的关键。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或优秀工匠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4. 完善设施设备劳动基地需要配备完善的设施设备,以满足各种劳动项目的需求。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投入,购置适合学生使用的工具和器材,确保安全可靠。

同时,要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5.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劳动基地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明确责任分工和考核标准。

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定期对劳动基地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新时代劳动实践基地需求调研

新时代劳动实践基地需求调研

关于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场所需求的
调研报告
一、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情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在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方面主要做了如下工作:第一,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劳动实践教育。

我校少年宫开设具有农村传统特色的剪纸、草编、木刻等兴趣活动小组,特聘乡村能人或非遗传承人担任辅导教师,每周三下午定时开展两小时的实践活动,在传承乡村文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做了有益尝试,两年多来,累计200多名学生参加了实践活动,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动手能力有了发展,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也有了提升。

第二,坚持鼓励孩子们做“护花使者”,要求每名同学自养一盆花,利用课余时间对花草进行管理,既美化了楼道文化,也提升了孩子们的劳动实践能力。

二、现有基地以及对劳动场所的需求
学校现有上述三种劳动实践教室3个,每个面积为42平方米,可以满足100余名学生同时参加劳动实践活动。

室外的劳动实践场所有所欠缺,学校计划开展的适合小学生参与的室外劳动比如农作物管理、植树造林等活动,因为没有实践场所只能搁浅。

三、建议
1.落实全面发展理念,综合全面评价学生,破除“唯分
数”评价学生的现状,让劳动深入人心,得到全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2.相关职能部门与地方政府协调,为学校解决实践基地不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场所。

3.多给学生创造劳动实践的机会,通过组织开展相关的劳动实践比赛等活动,通过活动引领、树立典型来带动劳动实践的开展。

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调研报告

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调研报告

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调研报告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是一种教育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引入劳动实践基地,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现状,探索如何进一步优化。

二、调研对象调研对象为全国各地10余所中小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1. 问卷调查我们准备了针对师生和家长的两份问卷。

师生问卷主要是针对在实践中的感受和收获,家长问卷则是针对家长对于劳动实践基地的意见和建议。

问卷分别在调研对象中进行了广泛发放。

我们共收集到了200份有效问卷。

2. 实地访谈我们还对实践基地进行了实地访谈,了解实践基地的设施情况、师资情况、实践活动情况等。

四、调研结果1. 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调研结果显示,在劳动实践基地中开展的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包括手工制作、园艺种植、农牧业体验、实验室操作、文化传统体验、社区服务等。

在实践活动的内容方面,普遍涉及生态环保、科学文化、劳动技能、社会实践、民族传统等方面。

2. 实践活动时间和频率调研结果显示,劳动实践基地的实践活动时间和频率因学校而异。

大多数学校在周末、节假日或课外时间进行实践活动,还有少数学校将实践活动融入到课程中,进行课堂教学。

3. 实践基地的设施和教师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设施较为完备,包括教室、实验室、厨房等。

但一些学校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备、设施老旧、设施维护不到位等问题。

此外,教师师资力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一些学校缺乏经验丰富、教育意识的教师。

4. 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学生和家长的评价普遍较为积极。

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实际技能,增长了实践经验,对未来的发展增添了信心和勇气。

家长则认为劳动实践基地能够帮助孩子增强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五、调研结论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劳动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学校劳动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学校劳动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学校劳动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备受关注。

学校劳动基地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实践模式,旨在通过让学生参与农田劳动、体验田间劳作,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实现学校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学校劳动基地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校劳动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学校决策者提供决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综合方法进行调研和分析。

四、学校劳动基地的概念和意义学校劳动基地是指学校在校园内或周边地区开辟农田、菜园等区域,供学生参与种植、收割等劳动活动。

学校劳动基地的建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劳动锻炼身体、培养劳动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学校劳动基地建设的必要性1. 劳动教育不可或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青少年普遍缺乏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学校劳动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身体、锤炼意志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2. 环保观念的培养:学校劳动基地的种植、养殖等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和重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3. 学校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学校劳动基地的建设利用了校园内和周边地区的闲置土地资源,实现了学校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有助于学校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六、学校劳动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分析1. 政策支持:随着“劳动教育”概念的提出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学校劳动基地的建设获得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支持。

2. 社会需求:现代社会对教育理念的转变,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劳动基地建设符合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需求。

3. 学校资源:学校拥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有利于学校劳动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4. 老师支持:学校教师对学校劳动基地建设的支持和重视是学校劳动基地能否长期持续发展的关键。

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管理与改革调研报告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精神、安排和要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时机,切合我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管理与改革的实际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1、蔬菜温棚一床,投资6万多元,占地667平方米,能基本满足我校师生的给养。

2、猪舍:占地95平方米,投资5万多元,每学期存栏10头左右,为我校师生提供1000斤放心的猪肉。

3、农田:占地10亩,现以种植樟子松树苗,投资4万多元,现在还没有成树,没有收入。

4、以上三项共占地7428平方米,总共投入15万元,现以运转的温棚、猪舍,每学期能为我校财务收入25000多元(农田无收入)。

二、基地建设、管理情况1、我校在2013年4月,创建了“榆林市中小学校劳动实践示范基地”学校。

2、管理机构:学校配置两名领导(总务副校长、总务主任)外聘临时职员两名、技术员两名、医务人员一名。

3、我校劳动实践基地所有收入,80%补助师生伙食,20%用于在生产。

4、我校劳动实践基地社会效益良好,经济收入可观,得到上级各部门的好评、群众赞好、家长的信任、学生有地方去劳动实践;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

但是由于我校经济来源有限,投资还不少,只能在现状的情况下,管理好,使用好。

三、有了劳动实践基地,我校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就有了良好的场所;就能使学生劳动实践课的开展,就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

总之,在现状情况下,能更好的管理,更好的利用,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校。

四、靖边县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管理与改革统计表杨桥畔九年制学校农(亩)养殖(㎡)种植(㎡)基地来源投入情况(元)产出情况(元)10 95 667 学校150000 250002013年8元25日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管理与改革调研报告杨桥畔九年制学校2013年8月25日。

关于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精编范文

关于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精编范文

关于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精编范文【摘要】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通过对多所学校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普遍存在,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机会、师资力量不足等。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包括丰富教育内容、开辟实践机会、加强师资培养等。

【关键词】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调研、问题、措施一、引言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选择了10所不同类型的中小学进行实地调研,观察了学校的实际情况并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交流。

同时,我们还发放了问卷给部分学生和家长,了解他们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普遍存在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都开展了劳动教育课程,学生在校内参与劳动的机会比较多,如校园清扫、绿化、维护等。

学生们一般都能体会到劳动的重要性,并从中受益。

2.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普遍存在,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内容单一,多以理论知识教授为主,缺乏实际操作的环节。

其次,学生参与劳动的机会较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内进行学习。

最后,师资力量不足,许多教师在劳动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掌握不够。

四、解决措施为了提高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质量,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措施:1.丰富教育内容应加强实践教学,引入更多的实际工作和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不同种类的劳动,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通过讲座、实地考察等方式,增加劳动教育的理论知识和现实意义的传授。

2.开辟实践机会学校应积极创建劳动实践基地,如学校农场、车间等,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中小学校的劳动体验基地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事物,它与早期的学工、学农、学军基地有很大不同。

对于学校劳动体验基地的建设工作,既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要有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区妇联联合区教育局对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体验基地建设的深刻内涵
以中小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劳动体验基地,是指能满足青少年学生社会化发展需要,并为其提供综合体验教育服务的综合性校外教育机构(场所)。

体验基地是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非常重要且特殊的一类,它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建设和发展起来的。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按照综合体验活动课程的实际需要,承担一定的课程任务;它既与校内教育密不可分,又在学习内容、教育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与课堂教学有区别;能够有效的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陷和不足,广泛拓展学校教育空间,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有益补充。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体验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出“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体验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要求“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体验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体验基地的建设。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开设综合体验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体验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体验,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2015年8月,《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因地因校制宜,加强劳动教育场地或体验基地建设,满足劳动教育需要。

农村地区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安排相应的土地、山林、草场或水面作为学农实践的基地。

城市地区要统筹建立劳动教育体验基地,或充分利用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体验基地开展劳动教育。

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中的闲置校舍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闲置厂房等社会资源,建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财经贸易、商业服务等各行业劳动教育体验基地。

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专门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室,配置相应设备和所需耗材。

二、**区中小学劳动体验基地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在市、区教育部门领导的重视下,**区中小学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省、市区相关意见,进行了劳动体验场所建设和开展劳动体验教育活动。

如**小学、**区第二中学等学校开辟了“开心农场”等校外劳动体验基地。

全区六所中小学都设立了“少年宫”,**小学编印了**体验校本课程,为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主要剖析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

思想认识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来自应试教育思想。

评估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名学生不是用新的教育思想去全面考察、综合评估,而是单纯地看所谓的教学质量,单纯地看升学人数和考试成绩。

诸如劳动体验教育活动情况如何,学生综合能力如何,都是属于忽视的地方,最终导致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失衡现象。

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风心切,只要子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

最终导致学生的劳动体验教育活动成为了被学校教育遗忘的角落。

2.经费投入不到位。

一是有的学校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劳动体验教育基地建设不重视,即使有能力投入,也不乐意化在这方面。

二是有的学校认识到了加强体验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有良好的愿望和迫切的要求,但学校经费困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三是没有设立专项资金,制约劳动体
验教育基地建设的发展和学生劳动体验活动的开展。

3.目标责任不到位。

加强劳动实践场所(基地)建设是整个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基础教育的硬件设施配置。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上讲,它比其他教育活动更重要,应该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确目标并认真落实。

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会上讲的多、会后落实少;一般要求多、强化责任少;统一号召多、具体措施少。

4.劳动体验场所开发利用和创新不到位。

这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的中小学本身虽有劳动体验场所,且拥有土地使用权,但由于思想重视程度不够,视学农基地是累赘,于是把学校的土地承包给社会人员。

二是有的学校虽有劳动体验场所,但不能适时组织学生参加体验劳动,而是由学校包办学生劳动体验。

三是有的学校劳动体验场所项目、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不能使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不利于学生体验能力培养与提高。

5.师资配备不到位。

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专职教师队伍,是做好劳动体验教育工作的可靠保障,但现状不容乐观。

不少中小学校专职劳技教师尚属空白。

把劳技课或劳动体验课列入副课行列,由教师或班主任兼任,课程形同虚设,劳技课和劳动体验课被其他学科挤占的现象时有发生。

6.课堂教学与体验教育的矛盾解决不到位。

在劳动体验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和教师思想位置摆不正、矛盾解决不到位,存在重课堂教学轻体验活动现象,课堂教学深入细致,体验教育走马观花,使课堂教学与体验活动相脱节。

7.规范管理不到位。

一是领导机构不健全。

二是学校、社会、家庭体验教育管理网络不健全。

三是体验教育管理机关制度不健全。

四是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体验教育管理目标责任制及评估办法存在失缺。

五是体验教育管理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步伐,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尚待于深入探研。

三、改进和加强中小学劳动体验场所(基地)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综上所述,目前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场所(基地)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改进和加强中小学
劳动体验场所(基地)的建设迫在眉睫。

为此,提出商榷建议及应对措施:
1.树立全新的育人观。

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

衡量一名学生的才智,不能只看书本知识和考试成绩,要综合考察看整体素质。

既看学业成绩,又看体验能力;既看专业特长,又看创新精神。

树立全新的知人育人用人观念,把人们从传统的育人观中解放出来,确立全面的素质教育观,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改善办学条件配备硬件设施。

加强中小学劳动体验场所v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此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把生产体验教育基地建设与教育教学管理、改善办学条件等项工作等同看待,纳入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采取一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筹集劳动体验基地建设专项经费,提供土地等资源,确保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发展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步进行。

3.分层建设劳动体验场所。

一是建立规模较大功能较全的综合型的素质教育体验基地,以区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也可以市、区二级教育部门联合联办或与其他区县联合办学,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是各中小学校可因地制宜,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区位特点,兴办有特色的劳动体验场所。

这样既有综合型的功能健全的素质教育体验基地,又有各校特色的劳动体验场所,真正做到为新课改配套服务,从而更好地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4.优化配置有效开发。

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充分开发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一是对己有的体验基地要理顺关系,充分利用,绝不能让他人承包,更不能让基地荒废。

二是按照教育大纲开足上好劳动体验课,杜绝出现挤占劳动课现象,保证学生的劳动体验活动课时。

三是开发并使用好劳技教材,结合本地实际编写好校本课程,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供一套具体验实用实效的劳技教材。

四是加强劳技教师队伍建设,使劳技教师队伍精通业务、工作稳定,保持其教育的专业性和连续性。

五是建立社区、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劳动体验教育场所网络体系。

5.建立管理检查评估体系。

加强基地的规范管理,检查评估体系的软件建设,才能有效地保证基地建设的正常运转。

一是建立各级各类学校的体验基地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

二是建立体验基地评估
督促体系。

立足当地定计划、因地制宜定项目、注重特长定老师、结合优势定目标,查基地达标情况、查活动记载档案、查开发效果实绩,以保证体验教育实效。

三是学生体验教育与毕业、升学适度挂钩。

采用学生体验教育活动学分制,完成学分才有资格参加升学考试。

四是将体验教育基地列入学校工作、校长任期政绩考核、教育督导评估和有关评先评优的必备条件之一,促进此项工作全面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