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造假”虚增指标的三种手段【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合集下载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在会计报表中虚增资产、减少负债或利润,以达到追求高业绩和个人利益的目的。

财务造假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信任,对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对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及其对策进行分析。

1. 虚增收入:企业通过虚构收入来增加销售额和利润。

虚增收入的手段可以是虚构销售单据、设立虚拟客户、倒卖产品等。

2. 降低成本:通过虚增成本、虚构费用等手段降低利润,以达到隐瞒真实业绩的目的。

3. 虚增资产:虚增资产是指企业通过虚构资产、转移负债等手段,增加企业资产总额,让企业显得更加强势。

4. 负债转移:企业通过转移负债的手段,将公司负责人个人债务变为公司的债务,使企业显得财务状况更加优良。

二、对策分析
1. 严格内部管理: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规范公司运营和财务管理,避免管理不善造成的财务状况不良。

2. 强化审计监督:企业应聘请专业的审计机构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定期审计,并建立合理的审核程序和审核标准,防范财务造假行为。

3. 加强市场监管:政府部门应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打击企业以及个人的财务造假行为,为市场营造规范的经营环境。

4. 提高公众意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应提高警惕,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督和了解,及时披露财务信息,杜绝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总之,财务造假行为的危害性极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防范和打击。

企业应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定期接受审计机构的审计监督,同时投资者和公众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了解,为市场营造健康和规范的经营环境。

财务造假的十大手法

财务造假的十大手法

财务造假的十大手法
1. 收入虚增:财务人员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追回已销售产品等手段虚增公司营收,从而提高公司业绩。

2. 费用减少:对于某些实际存在的费用,如员工工资、租金等,财务人员可能故意减少记账金额,以降低公司支出。

3. 投资损失隐匿:在股票和债券等投资中,财务人员可以隐瞒公司遭受的损失,或者转移投资损失到其他账户,以掩盖真实的投资风险和亏损。

4. 非经营性资产转移:财务人员将公司的非经营性资产转移至其他公司或个人的名下,并通过虚构的价格为公司提供收益,从而为自己牟利。

5. 银行对账单欺骗:财务人员伪造银行对账单,以隐藏公司的财务状况或为个人谋取利益。

6. 应收账款管理不当:财务人员可以通过虚构或延迟应收账款信息等手段,掩盖公司的实际财务情况。

7. 虚拟公司与关联公司欺诈:财务人员将公司与虚拟公司或关联公司捆绑在一起,虚构交易以掩盖公司财务决策的真实情况。

8. 财务报表造假:财务人员通过虚报财务数据,包括营业收入、利润、净资产等,欺骗投资者和监管部门。

9. 高薪潜规则:财务人员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财务信息,通过在招标过程中制造干扰和操纵,使公司在招标中获得利益。

10. 商业贿赂:财务人员通过贿赂、行贿等行为,让与公司相
关的人员为公司提供利益,包括与竞争对手的交易,政府批文等。

企业会计报造假的主要手段及其审计方法

企业会计报造假的主要手段及其审计方法

企业会计报造假的主要手段及其审计方法企业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重要工具,对于投资者、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然而,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润,采取了不正当手段来篡改财务数据,从而误导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本文将探讨企业会计报造假的主要手段,以及审计师可以采用的方法来揭示和预防这些做法。

一、收入虚增收入虚增是企业会计报造假最常见和常用的手段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销售额虚增、收入确认不当、提前认收入、假冒客户等手段来夸大营业收入。

例如,企业可以将一部分销售额认为是合同签署后的收入,而不是发货后的收入;或者企业可以创造虚假的销售合同和进货凭证来虚增销售额。

这些手段让企业看起来利润丰厚、运营良好,吸引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注。

审计方法:审计师可以通过收入确认的内部控制测试来发现收入虚增的迹象。

审计师可以比较销售和实际发货的时间间隔,检查销售合同和进货凭证的真实性,并与客户进行核实以确定销售交易的真实性。

此外,审计师还可以对销售相关的内部控制措施进行评估,以确保货物的真实性和收入的正确确认。

二、费用减少费用减少是企业会计报造假的另一种常见方式。

企业可以通过低估成本、推迟费用确认、夸大资产价值等方式来减少成本费用,增加利润水平。

例如,企业可以将费用转化为预付款项,推迟费用支出的确认;或者企业可以夸大固定资产的价值,减少折旧和摊销费用。

这种做法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审计方法:审计师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会计期间的费用支出、审核企业设备和资产的真实性和价值,以及对费用确认的内部控制措施进行评估来揭示费用减少的迹象。

此外,审计师还可以与供应商、承包商等相关方进行核实,确认费用支出的真实性。

三、虚假资产计量虚假资产计量是企业会计报造假的另一种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虚报应收账款、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价值等方式来虚增资产价值。

例如,企业可以将已经坏账或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虚报为可以收回的资产;或者企业可以将无市场价值的长期股权投资价值夸大。

审计工作中常见的十大财务造假方法[会计实务,会计实操]

审计工作中常见的十大财务造假方法[会计实务,会计实操]

财会类价值文档精品发布!
审计工作中常见的十大财务造假方法[会计实务,会计实操] 1、虚构收入
这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有几种做法,一是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

这些手法非常明显是违法的,但有些手法从形式上看是合法,但实质是非法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如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

此外,一些还有利用阴阳合同虚构收入,如公开合同上注明货款是1亿,但秘密合同上约定实际货款为5000万元,另外5000万元虚挂,这样虚增了5000万元的收入,这在关联交易中非常普遍。

2、提前确认收入
这种情况如: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

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

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

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

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房地产企业,往往将预收账款作销售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等。

以工程收入为例,按规定工程收入应按进度确认收入,多确认工程进度将导致多确认利润。

3、推迟确认收入
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

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手法。

这种手法一般在企业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的情况下时有发生。

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

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

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财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伪造、篡改、遗漏财务信息,或利用各种手段虚构交易、夸大收入、缩小成本等方式来误导他人,达到非法获取利益的目的。

以下是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一、收入虚增1. 虚构销售:企业虚构销售收入,通过编造假的销售合同、发票等虚假文件来夸大销售额。

2. 过度确认收入:企业将未实际收到的款项确认为收入,以增加财务报表的收入金额。

3. 销售退货退款虚增:企业通过虚构销售退货、虚增退款金额等手段来增加收入。

二、成本缩减1. 虚增费用:企业通过虚构费用、虚增成本等方式来减少利润,以逃避税务监管。

2. 资产减值抵销:企业将未实际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抵消利润,以减少纳税金额。

3. 虚构成本:企业通过虚构原材料采购、虚构生产成本等方式来减少盈利,达到逃税目的。

三、资产贬值1. 虚构资产:企业虚构资产价值,通过编造虚假的资产凭证、报告等手段来夸大资产规模,提高企业信用。

2. 资产转移:企业将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转移到他处,以减少负债、增加净资产,提高企业价值。

3. 资产估值调整:企业对资产价值进行虚高或虚低估计,以调整净资产,达到欺骗投资者或逃税的目的。

四、偷逃税款1. 虚假报税:企业通过编造虚假的税务报表、凭证等方式来隐瞒真实的营业收入或利润,以逃避缴纳税款。

2. 偷漏税款:企业通过隐瞒收入、虚构费用等手段来偷逃应缴纳的税款。

3. 利用税收漏洞:企业通过利用税法规定的漏洞,以合法方式来减少应缴纳的税款。

五、财务报表造假1. 虚构资产负债表:企业通过编造虚假的资产负债表来夸大资产规模,提高企业信用。

2. 虚增利润表:企业通过虚构收入、虚增利润等方式来误导投资者,提高企业价值。

3. 隐瞒重要信息:企业通过隐瞒重要信息、虚构交易等手段来误导投资者,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六、内部控制缺失1. 职务侵占:企业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企业资金、财产据为己有。

2. 资金挪用:企业内部人员将企业的资金挪用到个人账户或他处,以谋取私利。

实务中常见做假账手法总汇

实务中常见做假账手法总汇

实务中常见做假账手法总汇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假账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假账通常指企业在经济业务中虚构或歪曲事实,隐藏真实的经济状况,以达到某种目的,例如逃避税收、哄抬股票价格或者获得银行贷款等。

下面将总结一些实务中常见的做假账手法。

1. 虚构交易虚构交易是最常见的做假账手法之一。

企业通过虚构销售、采购或服务收入来增加收入额,或者虚构采购、支付或费用来减少成本或费用。

虚构交易通常通过编造虚假的销售合同、采购发票、费用凭证等来实施。

2. 伪造凭证伪造凭证是指以虚假的方式制作和使用付款凭证、收款凭证、银行对账单等文件,以掩盖或伪装经济业务的真实情况。

企业可以通过伪造银行对账单来减少或延迟支付款项,或者伪造收款凭证来增加收入。

3. 虚增存货虚增存货是企业为了掩盖真实盈利能力而采取的手法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夸大对存货的估值、虚构存货数量或增加虚假进货记录来虚增存货金额,以提高盈利水平。

4. 资金循环资金循环是指企业通过虚构交易、伪造凭证和内外部人员勾结等手法来形成虚假的资金流动。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虚构的购销合同、伪造的凭证和利用内外部人员的勾结,将虚假的资金转出再转入,制造公司资金流动的假象。

5. 隐瞒负债企业可以通过隐瞒负债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例如,企业可以将应付账款转移至其他关联公司,以降低负债水平;或者将应付账款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负债,以减少负债的金额。

6. 利用关联公司企业可以借助关联公司进行做假账的操作。

例如,通过虚构关联公司的交易来增加企业收入;或者将应付款项转移至关联公司,以减少负债金额。

此外,关联公司也可以作为资金循环的一环,用于进行虚构交易的资金流动。

7. 偷逃税收偷逃税收是企业为了减少纳税金额而采取的手法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费用、减少收入或操纵利润等手段来逃避缴纳税款。

此外,企业还可以将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地区或境外避税。

8. 虚假登记资本虚假登记资本是企业为了满足法律和监管要求而采取的手法之一。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一种会计违规行为,它包括一系列不诚实的手段,如虚增收入,隐瞒负债,夸大资产价值以及伪造公司财务报告等。

这些行为对企业的声誉、信誉和经济状况产生恶劣影响。

因此,采取措施防止财务造假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财务造假手段1.虚增收入:企业经常会虚增营业收入,以使财务报告显示企业盈利。

虚增收入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比如通过压缩营业成本,提高销售价格和数量,以及将其他收入包括在营业收入中等。

2.隐藏负债:企业在出现财务困难时,往往会隐瞒负债和负面信息,用虚假的账面显示企业实际财务状况。

例如企业可能通过拖延账款支付来隐瞒应付账款,将应付的债务转化为长期借款等。

3.夸大资产价值:企业可能通过夸大资产价值来掩盖实际亏损。

例如企业可能收购其他公司并将高估的资产纳入财务报告,或通过虚假会计来估值固定资产和存货等。

4.伪造财务报告:企业为了隐藏实际财务状况,可能会伪造不实的财务报告来符合投资者的预期,如编造收入、盈利等数据,来掩盖企业的亏损状况。

二、防止财务造假的对策1.建立有效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稳健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职责,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和运作,使财务信息真实透明。

例如,应及时核实财务信息,强化现场管理,确保信息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2.加强经营管理:企业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增强竞争力。

通过经营管理的改善,提高企业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减少虚增收入的可能性,令企业更加稳健和可持续。

3.加强会计监管:会计监管是防止财务造假的重要手段,应加强会计审计和监管,规范资产、负债、成本、收益核算的权责,及时发现并纠正财务问题,严格尽职调查和审计程序,防止阴阳合同、利益输送等行为。

4.加强公司治理:企业应加强公司治理,明确权利和责任,健全监督机制。

令高管层行事入法,保证财务信息真实透明,盈利核算正确,这样才能建立可信的商业信誉,吸引更多优秀投资者。

总结:实施以上措施,企业能够增强财务直觉,改善企业的信誉,并保证财务报告真实透明。

会计造假常用手段

会计造假常用手段

会计造假常用手段引言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会计造假是一种常见的违法行为,它以欺骗投资者、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来获得不当利益。

会计造假常常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经济的损失。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会计造假手段,以增加对这种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1. 收入操纵收入操纵是一种常见的会计造假手段,它通过操纵公司的收入数据来欺骗投资者。

这可能包括虚构销售收入、提前确认收入或隐藏实际亏损。

常见的收入操纵手段包括:•虚构销售:公司虚构不存在的销售交易,通过增加销售收入来提高公司的业绩表现。

•收入提前确认:公司在实际销售发生之前确认收入,以提前实现收入,从而改善财务表现。

•隐藏亏损:公司可能通过将亏损项目伪装成利润项目,来掩盖实际的亏损情况。

2. 资产贬值掩盖资产贬值掩盖是一种常见的会计造假手段,它通过掩盖公司的资产贬值来改善财务表现。

这可能包括过度估计资产价值、推迟资产贬值准备或转移资产。

常见的资产贬值掩盖手段包括:•过度估计资产价值:公司可能通过高估资产价值来减少资产贬值准备,从而改善公司的财务表现。

•推迟资产贬值准备:公司可能延迟记录资产贬值准备,使资产实际价值低于申报价值,给投资者错误的财务信息。

•资产转移:公司可能将贬值的资产转移到子公司或其他关联方,以减少对公司的负面影响。

3. 财务报表篡改财务报表篡改是一种常见的会计造假手段,它通过篡改公司的财务报表来掩盖真实财务状况。

这可能包括虚增收入、减少负债或资产价值等。

常见的财务报表篡改手段包括:•虚增收入:公司可能通过虚增销售收入来提高利润水平,改善财务表现。

•减少负债:公司可能通过不记录或低估负债,以减少负债总额,从而改善财务状况。

•资产价值篡改:公司可能高估资产价值,以提高公司的净资产总额。

4. 现金流量造假现金流量造假是一种常见的会计造假手段,它通过操纵公司的现金流量数据来欺骗投资者。

这可能包括虚构现金流量、操纵资本支出或蓄意延迟付款等。

常见的现金流量造假手段包括:•虚构现金流量:公司可能虚构不存在的现金流量记录,以改善财务表现。

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法

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法

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法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通过操纵财务数据、虚构交易等手段,对外界和投资者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也对整个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财务造假有许多常见的手法,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及其特点。

一、收入虚增1. 虚构销售额:企业通过虚构销售额来增加营业收入,从而使企业的业绩看起来更好。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构销售订单等方式来实现的。

2. 延迟确认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延迟确认成本的方式,将本期应确认的成本延后到下期确认,从而增加本期的利润。

这种手法虽然不是直接虚增收入,但可以通过减少成本来达到类似的效果。

3. 虚构收入确认时间:企业可以通过虚构收入确认时间的方式,将下期的收入提前到本期确认,从而增加本期的收入。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调整会计准则中的收入确认原则来实现的。

二、费用虚增1. 虚构费用支出: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费用支出的方式,增加本期的费用支出,从而减少本期的利润。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虚构采购合同、虚构费用报销等方式来实现的。

2. 提前确认费用:企业可以通过提前确认费用的方式,将下期应确认的费用提前到本期确认,从而减少本期的利润。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调整会计准则中的费用确认原则来实现的。

三、资产虚增1. 虚构资产价值: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资产价值的方式,增加企业的资产规模,从而提高企业的净资产和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虚构资产估值、虚构资产折旧等方式来实现的。

2. 资产减值准备不足:企业可以通过不足的资产减值准备来掩盖资产价值的下降,从而保持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不变。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调整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来实现的。

四、负债虚减1. 虚构负债减少: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负债减少的方式,减少企业的负债规模,从而提高企业的净资产和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虚构负债减值、虚构负债摊销等方式来实现的。

会计作假帐的手法

会计作假帐的手法

会计作假帐的手法(实践经验)作假帐的手法几乎所的财务人员都被逼着要做假帐,以下就把本人将做假帐的手法粗略总结如下,仅当是各位进行审计工作时一个备参吧,别说是我教你做假帐哦:1.成本费用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帐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饶,所以是该操作的漏洞。

另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帐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

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

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人工虚拟。

另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确认的依据较容易虚拟。

3.费用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帐,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

原因: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

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的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原因:同第3点。

5.成本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成本结转规定较模糊。

7.收入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收入多结转或少结转,下期补齐。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一、财务会计造假手段。

1. 虚构收入。

这就像是无中生有地变魔术。

企业会编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销售交易。

比如说,和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者是关联方伪装成的客户签订假的销售合同。

然后再伪造相关的发货单据,就好像真的把货物发出去了一样,其实仓库里的东西压根就没动。

最后再开个假发票,这样在账面上就凭空多了一笔销售收入。

这就好比一个人说自己卖了一堆空气,还假装收了钱。

2. 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就像是心急吃热豆腐,东西还没完全弄好或者服务还没完全提供,就把收入算到账上了。

比如一个软件公司,软件还在测试阶段,有很多漏洞,但是为了让财务报表好看,就说软件已经可以交付使用了,然后把相关的收入确认了。

而推迟确认收入则是把已经到手的收入藏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

就像一个人得到了一笔奖金,但是不想这个月让别人知道自己有钱,就先把这笔钱偷偷藏起来,等下个月再拿出来炫耀。

3. 费用资本化。

这就像是把本来应该是日常花销的东西,当作是一种投资。

比如说,企业日常的维修费用,本来是应该直接算作当期费用的,但是为了减少当期的成本,就把它当作是对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

这样就可以把费用分摊到未来的几个期间,当期的利润就会显得好看一些。

这就好比本来是今天吃的饭钱,却硬要说这是为了以后身体好的一种投资,不把它算在今天的开销里。

4. 关联交易造假。

关联交易本来是正常的商业往来,但是造假的时候就变味了。

企业会通过关联方之间不合理的定价来操纵利润。

比如说,一个集团里有A和B两家公司,A公司生产的产品成本是100元,正常市场售价应该是150元,但是为了让A公司利润好看,就以200元的价格卖给B公司,这样A公司就多赚了一笔,实际上就是在集团内部玩数字游戏,把钱从左口袋挪到右口袋,还让外人看起来A公司很赚钱。

5. 隐瞒负债。

这就像是一个人欠了很多债,但是却不想让别人知道。

企业会把一些应该记录的负债不记录在账上。

内部审计中常发现的会计舞弊手段

内部审计中常发现的会计舞弊手段

内部审计中常发现的会计舞弊手段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对其业务和财务活动进行独立的、客观的评估和审查的过程。

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常常发现一些会计舞弊手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会计舞弊手段:1. 资金盗用:员工利用职务之便将企业的资金转移到个人账户或与其合作的第三方账户,或通过虚构交易方式获取企业资金。

这种手段常常伴随着虚构供应商或客户,虚增应收账款或虚减应付账款。

2. 虚构收入:员工通过编造销售记录、签署虚假合同或虚构服务,以获取未实际发生的收入。

这种手段会导致企业的销售额被夸大,利润被夸大,从而误导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3. 虚增费用:员工通过编造不实的费用记录、虚构供应商或服务提供商来增加费用开支,从而虚增企业的成本或费用支出,从而减少纳税义务或提高报销额度。

4. 资产侵蚀:员工利用职务之便将企业的资产转移至个人账户或他人账户,或通过操纵资产减值或预留等方式减少企业的资产价值,从而侵害企业的财产权益。

5. 不当披露:员工在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其他相关文件中故意隐藏或歪曲事实,以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或业绩,从而误导内外部利益相关方。

6. 虚构债务:员工通过编造虚假债务记录,以抵消企业的资产或利润,从而导致企业债权人的权益受损。

7. 内部控制漏洞利用:员工利用企业的内部控制漏洞来进行会计舞弊,例如通过篡改账务记录、窃取密码或无权限访问财务系统等方式。

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及时发现和防止这些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

对于企业来说,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实施有效的审计程序和技术手段等都是预防和发现会计舞弊的重要措施。

当然,继续为您提供更多相关内容。

8. 虚增存货:员工通过夸大存货的数量或价格来虚增企业的资产和利润。

这种手段常常伴随着虚构采购记录或虚假出货记录。

9. 虚构费用:员工通过编造不存在的费用项目或夸大实际费用的金额来虚增企业的费用支出。

常见的手段包括伪造费用凭证、朋友圈套等。

10. 伪造凭证:员工通过伪造发票、收据或其他财务凭证来掩盖或虚增企业的财务活动和交易。

【会计实操经验】会计“造假”虚增指标的三种手段

【会计实操经验】会计“造假”虚增指标的三种手段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博会计学堂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会计实操经验】会计“造假”虚增指标的三种手段
当前,由于一些单位将收入、利润、规模等指标的刚性增长设置为重点考核内容,在经济运行至下降通道时,完成考核目标的要求迫使企业编制虚假会计账表,成为了会计“造假”行为的新动机。

手段之一:虚构业务事项,虚增收入规模
个别企业为了完成下达的收入考核指标,采取售后退货不冲减收入的方式虚构销售业务、虚增营业收入,甚至采取先出售再回购的方式,达到买卖双方均虚增营业收入、虚增营业成本。

如某上市公司为避免被标注ST,年末虚构向主要销售方的销售业务,并于次年3月份进行售后退货账务处理。

某国有企业向另一国有企业销售一宗商品,确认收入后再从购货方以相同销售价格购入同宗商品,确认为营业成本。

实际上,“销售”的商品均未出库,买卖双方也未支付交易对价,所谓的“销售”行为仅仅是几张合同和几笔账务记录。

近期,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二十六号中对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关联方之间的购销业务,以与非关联第三方的名义核算,虚增收入成本6.6亿元以及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湖北发电有限公司合并报表内部抵销不充分,多计收入、成本1.04亿元的违规问题进行了披露。

企业上述做法均是通过虚构业务事项,进而实现虚增收入的不同形式表现。

手段之二:利用补助补贴,虚增利润规模
某些企业为了完成上级公司下达的收入、利润刚性增长指标,不得不采取非常规手段迎合考核要求完成绩效任务。

这些非常规手段。

常见的会计作假手段【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常见的会计作假手段【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证,其内容为: 借:应收账款--××单位 贷:产品销售收入 经审查,该记账凭证后未附任何原始凭证,见年底亦未结转产品销售
成本,经延伸检查,该企业第二年年初即用红字将此笔分录冲销,可以 断定,该企业此项账务处理是编造的虚假记账凭证,虚构经济业务,虚 增产品销售收入偷逃税金的行为。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这种虚假发票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发票本身是假的,另一种情况就 是发票所记载的内容是虚假的。虽然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不得使用 假发票,并且要求各单位要重视发票的管理和使用,但近年来假发票却 是风行天下,十分猖獗的。单位之间相互开具假发票,甚至有人专门以 开具假发票牟利。如 1998年严肃查处的浙江省金华县虚开增值税专用发 票案。这起税案是 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全国虚开发票数额最大的案 件。从 1995年 3 月至 1997年 3 月,金华县共有 218户企业参与虚开发 票,开出发票共计 65536份,价税合计 63.1亿元。案件涉及 36个省、 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涉案企业之多,范围之广,历史之长、数额 之大实属罕见,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再一次为”打假”敲响了警 钟。
九、假账真做 无原始凭证而凭空填制记账凭证,或在填制记账凭证时,让其余额与 原始凭证不符,并将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不符的凭证混杂于众多凭证之 中。例如,某企业为了骗取”百强企业”称号,将堆压在仓库中的产品 虚列为销售,并授意财会部门凭空填制了收款凭证,煞有其事地将几百 万元的”销售”收入登记入账,借以虚增利润。 十、真账假做 故意用错会计科目或忽略某些业务中涉及到的中间科目,来混淆记账 凭证对应关系,打乱查阅人的视线。
四、自制假单据、虚开发票 虚开发票是指行为人在开具发票时,除在金额上采用阴阳术外,还开 列虚假品名、价格、数量、日期等,以蒙混过关,便于报销。具体手 法: 1、 虚假品名 用便于报销的物品名称代替不符合报销要求的实物名称。如购买化妆 品开列为劳保用品,购买保健品开列为药品等。 2、 虚假价格 按需要开列价格或按照虚假货物品名开列相符的价格。根据收款方、 付款方作弊的不同要求,虚假价格具有高开、低开、平开三种方式。 3、 虚假数量 按需要开列数量或配合虚假货物价格开列数量,根据收款方、付款方 作弊的不同要求,虚假数量具有多计、少计、等计三种方式。 4、 假票真开

会计账簿中常见的做假手法

会计账簿中常见的做假手法

会计账簿中常见的做假手法1. 异地设立假账在进行跨地区经营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可能会在不同地区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在这些分公司或子公司中进行虚增收入、虚减成本或将一些费用记入其他费用等手法来掩盖真实财务情况。

这种做假手法通常涉及以下步骤:•在被控制的分公司或子公司中,虚增销售金额。

这可以通过虚构销售凭证、虚报销售数量或价格来实现。

•在总部或其他分公司中虚增分公司或子公司之间的应收账款。

这可以通过虚构交易、滥发发票或通过虚构客户来实现。

•在其他分公司或子公司中虚减对被控制分公司或子公司的贷项销项税额。

这可以通过虚构进项发票或调整销项发票来实现。

2. 虚构营业收入有些企业为了在财务报表中虚增营业收入,可能会采取以下手法:•虚构销售订单和发票,以增加销售额。

•合并两个或多个不同期间的销售数据,以达到财务业绩目标。

•通过滞后确认销售订单或提前确认销售订单的方式改变营业收入的确认时间。

•虚构收入确认期限,将过去或将来的销售额计入当前期间。

虚构营业收入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企业的营业额、利润和财务指标,以正面影响投资者、分析师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评价。

3. 垃圾账户垃圾账户是一种常见的做假手法,通常在多层次的供应商链条中使用。

具体做法包括:•制造一些虚假的、以不存在的供应商名义开立的账户。

•将企业的资金通过这些虚假的供应商账户转走。

•这些虚假供应商账户往往没有实体,甚至没有实体场地,而只是为了将资金转移和隐藏。

通过垃圾账户,企业可以达到虚增支出和虚降利润的目的,从而在财务报表中展示出更好的财务状况。

4. 资产、负债、所有权的转移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一些企业可能会采取以下手法:•将不良的贷款转移给其他实体或特定合作伙伴,以减少负债。

•虚构资产的金额,以增加企业的总资产。

•将企业的重要资产转移到其他实体名下,以消除或减少企业的负债。

•在企业财务报表上,通过将一些负债记入其他费用或其他账目中,隐藏负债。

这些手法都是为了扭曲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误导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企业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利用特定的手法,在财务报表中虚构或篡改数据,使其表现出比实际情况更好的财务状况,以谋取私利或掩盖业绩问题等。

企业财务造假严重破坏了市场公信力和投资者利益,因此防范企业财务造假十分重要。

以下是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一、惯用手法:1. 收入虚增:企业通过虚构销售订单、同时计入预收账款、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收入。

2. 成本膨胀:企业通过将成本转移至以后期间、虚报成本、虚增存货等方式,来隐藏收入的虚增。

3. 资产虚增:企业通过虚构资产出售、滞销的资产重新计算折旧等方式,虚增资产,进而虚增企业的净资产。

4. 费用虚减:企业将费用进行转移、虚报费用等方式,降低企业的负债和财务成本。

5. 利润虚报:企业通过虚构交易及虚构关联财务信息等方式,制造虚开标的,虚构利润。

二、防范措施:1. 健全伦理文化: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伦理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尊重法律、诚信经营,避免财务造假。

2. 完善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并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强化会计操作管理:企业应加强会计人员的运作管理,落实会计核算的责任制,减少人为错误和失误,防止人为造假。

4. 加强监管力度:企业应加强对公司财务报表的监管,定期公开审计报告,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提高投资者警惕性,防范企业财务造假。

5. 引入第三方监管:企业应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对企业进行定期的审计和监管,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防范措施,企业可以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财务制度、加强监督,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财务真实性和公信力,防范企业财务造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造假”虚增指标的三种手段【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当前,由于一些单位将收入、利润、规模等指标的刚性增长设置为重点考核内容,在经济运行至下降通道时,完成考核目标的要求迫使企业编制虚假会计账表,成为了会计“造假”行为的新动机。

手段之一:虚构业务事项,虚增收入规模
个别企业为了完成下达的收入考核指标,采取售后退货不冲减收入的方式虚构销售业务、虚增营业收入,甚至采取先出售再回购的方式,达到买卖双方均虚增营业收入、虚增营业成本。

如某上市公司为避免被标注ST,年末虚构向主要销售方的销售业务,并于次年3月份进行售后退货账务处理。

某国有企业向另一国有企业销售一宗商品,确认收入后再从购货方以相同销售价格购入同宗商品,确认为营业成本。

实际上,“销售”的商品均未出库,买卖双方也未支付交易对价,所谓的“销售”行为仅仅是几张合同和几笔账务记录。

近期,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二十六号中对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关联方之间的购销业务,以与非关联第三方的名义核算,虚增收入成本6.6亿元以及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湖北发电有限公司合并报表内部抵销不充分,多计收入、成本1.04亿元的违规问题进行了披露。

企业上述做法均是通过虚构业务事项,进而实现虚增收入的不同形式表现。

手段之二:利用补助补贴,虚增利润规模
某些企业为了完成上级公司下达的收入、利润刚性增长指标,不得不采取非常规手段迎合考核要求完成绩效任务。

这些非常规手段中,收到各类补助和补贴资金对形成利润增长的影响最为直接。

对企业而言,一种方式是将以前年度形成的利润结余以补助的名义在考核年度结转为当期利润;另一种方式是争取政府补贴资金,一次性或分期结转为当期利润。

如某电信公司将前期改制过程中留存的利润以政府补助名义在考核期结转,仅此一项就实现当年利润增长4000万元。

据2013年中报披露,66家上市公司截止8月2日收到政府补贴项目资金共计15亿元,这部分资金不论在2013年全额计入利润或者按项目受益期分摊计入利润,都将对资本市场造成重大影响。

手段之三:操纵合并范围,虚增企业规模
企业一般通过组织生产和销售,取得合法收入,并将资金用于提高生产能力,进而形成资产积累和规模提升,实现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

但一些企业采取对外投资的方式,取得对其他企业的控制权,扩大合并报表编制范围,实现企业各项指标快速增长、企业规模快速扩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