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六年级上《圆的认识(二)》第二课时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2《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2 (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2《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2 (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2《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2 (1)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二)》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部分。

学生将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圆的特征的理解,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性质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相关题目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圆的性质,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深入理解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粉笔等。

2.准备一些实际的圆形物品,如圆形的碗、盘子等,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的圆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向学生呈现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的圆形物品,根据所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该物品的周长和面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将按照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一单元第2课时的要求,详细介绍《圆的认识(二)》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周长公式C=2πr,以及如何通过直径和半径来计算圆的周长。

第二课时将重点讲解圆的面积公式A=πr²,以及如何利用该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记忆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自行车轮胎、圆桌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形,进而引发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思考。

2.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圆的周长公式C=2πr,以及如何通过直径和半径来计算圆的周长。

3. 讲解圆的面积公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的圆形图形为例,讲解如何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其面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圆的面积公式:A=πr²七、作业设计1. 请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下列圆形的面积:(1)半径为5cm的圆;(2)直径为10cm的圆;(3)半径为8cm的圆。

答案:(1)25πcm²;(2)25πcm²;(3)50πcm²。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圆的认识(二)》
【图解教材】
圆是轴对称图形,同一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是:d=2r。

【课时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

2、使学生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半径等于直径的二分之一。

【教学重点】理解圆石轴对称图形,及同一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教学准备】情境图、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用不同的方法找圆心,(课前让学生先在家里实践一下)。

二、探索新知
(一)圆是轴对称图形
1、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我们已学过哪些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2、圆是轴对称图形
(1)让学生按直径对折看是否重合?(大小图形多折几个)得出了结论。

(2)直径是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1)让学生各自量一量自已所画的圆中的半径与直径各是多少?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三、课堂小结:
在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相等。

在同一圆中所有的直径相等。

同一圆中,直
径是半径的2
倍,半径等于直径的二分之一。

四、板书设计:
【评价方案】一、达标测评
圆的认识
1、圆是轴对称图形
2、d=2r或r=d/2
二、课堂效度评价:
参评人数()
题号 1 2 3 4 答对人数
正确率
三、教学反思
学生参与程度目标达成度经验积累问题分析改进措施。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2《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2《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2《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二)》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圆的半径、直径的性质,圆周率的定义,以及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对圆的基本知识的巩固,又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复合知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于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和应用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对于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理解可能还不是很清晰,对于圆周率的定义可能还不是很理解,对于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可能还不是很熟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的性质,理解圆周率的定义。

2.让学生学会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半径、直径的性质,圆周率的定义。

2.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同时,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的模型,用于展示圆的性质。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比如,讲解自行车轮子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圆的半径、直径的性质,圆周率的定义,以及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比如,让学生测量一些圆的半径和直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比如,让学生计算一些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解释计算的原理。

《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六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教材为北师大版。

本课是圆的认识的第二部分,旨在通过巩固学生对圆的定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转化。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具体的图形,找出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引导学生发现周长定理和面积定理的规律,推导出计算公式。

2.学以致用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10分钟)1.让学生回顾圆的定义和性质。

2.通过卡片游戏等形式,复习圆心角、弧、弦、切线等相关概念。

2. 讲授(30分钟)1.线上展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观察公式的特点和规律。

2.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

3.通过具体图形的示例,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周长和面积。

3. 分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道与圆的周长和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小组中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每组派代表报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 练习(20分钟)1.以课本上的练习题为例,让学生做类似的练习。

2.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中的困难。

3.鼓励学生互相讨论、解决问题。

5. 总结(10分钟)1.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

2.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3.对学生的表现给与评价和认可。

六、板书设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教学中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二)》示范教学设 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二)》示范教学设 计

第一单元圆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一、学情分析学生在低年级已经认识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通过知识迁移,学生能更快速掌握圆的对称性。

二、教学目标1.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体会圆的对称性。

2.通过对圆的学习,发展空间观念。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圆的对称性。

【教学难点】会找组合图形的对称轴。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说一说这些图片都有什么特点?师:这些在我们生活中的图形很美,它们有什么特点呢?生: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生:沿着对称轴折叠,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圆是轴对称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圆的对称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圆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用一个圆形纸片,折一折。

师: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折一折。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并说出你的理由。

(小组合作)生:对折后,圆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所以圆是轴对称图形。

师:圆有多少条对称轴呢?试一试,把刚刚折叠的圆形纸片换一种折叠方式,还能否重合?(小组实际操作并交流)生: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我们学过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做一做,填一填。

正方形图形名称有几条对称轴师: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习的几种图形,拿出准备好的图形纸片折一折,这些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画出对称轴。

(小组分工协作)师引导:数一数,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你能画出几条对称轴? 生齐声回答: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图形名称 正方形 长方形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腰梯形 圆有几条对称轴4 2 3 11无数小结: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2 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2 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2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2 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讲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1单元第2课,课题是《圆的认识(二)》。

这一课主要讲解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圆的周长公式C=2πr和圆的面积公式A=πr²,并能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和探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一个圆形的模型和一个圆形的平面图,学具包括计算器和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这一课的学习,例如:“如果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2. 讲解:我会利用教具和学具,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公式。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4. 合作探究:我会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一些更复杂的问题,例如:“一个圆的直径是20厘米,如果把它分成两个半圆,那么每个半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的周长:C=2πr圆的面积:A=πr²七、作业设计1. 请计算一个半径为7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

2. 请计算一个直径为14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1. 周长:43.96厘米,面积:153.平方厘米。

2. 周长:56.52厘米,面积:200.96平方厘米。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圆的认识(二)1.2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圆的认识(二)1.2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圆的认识(二)1.2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本次授课主要讲解圆的认识(二)1.2,主要涵盖:1.深入理解圆的定义;2.了解圆的基本要素:圆心、半径;3.进一步认识圆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能够从形状和定义上正确分辨一个圆;2.能够通过圆心和半径的特定值画出一个圆;3.能够发现圆与其它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复习询问学生们上次学习圆的认识(一)后有什么收获,并让学生回答上次考试中正确率最高的题目。

2.引入让学生看看教室中的一些圆形物品,让他们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圆形的定义。

3.圆的定义3.1 观察圆的圆心和半径让学生观察给出的圆,并让他们找出圆心和半径的位置,这样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圆的本质。

3.2 圆的定义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圆形的特征,尽可能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描述圆的定义。

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比如:一个圆由一条不能弯曲的线段(半径)固定在圆心上向四周延伸并与其它线段相交构成;圆的内部到圆心的距离在所有点上都相等;圆的周长也是直线距离圆心相等的点集。

通过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定义的本质相同。

3.3 圆的特点结合圆的定义向学生传达圆的特点,并利用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圆的性质。

4.圆的要素4.1 圆心通过给定圆心的位置和圆的半径,让学生学会画圆。

4.2 半径通过给定圆心和其中一点的位置,让学生学会画圆。

5.圆与几何图形5.1 圆与正方形利用图像帮助学生发现正圆与正方形的关系,思考如何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正圆。

5.2 圆与三角形利用图像帮助学生发现正圆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等边三角形内画一个正圆。

5.3 圆与矩形利用图像帮助学生发现正圆与正矩形的关系,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正矩形内画一个正圆。

四、教学评价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练习画圆等方式进行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强调正确的思维和解题方法,而不是机械的答题方式。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二)》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二)》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二)》,主要内容是圆的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圆的定义、特点以及圆的部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圆的定义,了解圆的特点,认识圆的部分(直径、半径、弦、弧、圆心)。

2.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圆的不同部分,能够正确使用圆的相关术语进行描述。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对点、线、角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圆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特点、圆的部分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圆的部分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引入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圆吗?请举一个你们身边的圆的例子。

2. 学生回答问题并展示他们带来的圆形物体,引出圆的概念。

第二环节:讲解圆的定义和特点1. 准备一个圆形的模型或图片,向学生展示。

2. 教师解释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示例:教师拿出一个圆形模型,指着圆心,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模型上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

-解释:圆心是圆的中心点,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圆没有边界,是一个封闭的图形。

-任意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示例:教师绘制一个圆形图案,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案的特点。

-解释:学生可以观察到圆形图案没有边界,并且从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第三环节:认识圆的部分1. 准备一些圆形的卡片或图片,包括直径、半径、弦、弧、圆心。

2. 逐个介绍圆的部分,解释它们的定义和特点:-直径:通过圆心的一条线段,它的两个端点在圆上。

-示例:教师拿出一个圆形卡片,画出直径,并解释直径的概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圆的认识(二)1.2圆的认识(二)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圆的认识(二)1.2圆的认识(二)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圆的认识(二)1.2圆的认识(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圆的相关术语和常见问题;•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教学重点1.掌握圆的相关术语和常见问题;2.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教学内容1.圆的术语和性质首先,介绍关于圆的一些重要术语和定义,包括:•圆心:圆的中心点;•半径: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直径:有两个端点在圆上的线段,穿过圆心;•弧:圆上的一段曲线;•弦:连接圆上两点的线段。

随着介绍的深入,学生将会理解以下圆的性质:•任意两点确定唯一一条直线;•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均为弦;•直径是圆上最长的弦,且穿过圆心;•圆的周长是其直径的3.14倍;•圆的内角和为360度。

2.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介绍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精通圆的不可或缺之一。

圆面积计算公式为:S = πr²其中,S 为圆的面积,r 为圆的半径,π ≈ 3.14 。

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以课堂讲解为主,辅以实例应用;2.引导学生互动探究,强化知识记忆;3.课后留作业巩固知识。

五、教学步骤1.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三个不同的形状(正方形、矩形和圆形)来展示面积差异,引入将要学习的内容-圆的面积计算。

2.讲解圆的术语和性质(20分钟)介绍圆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探讨各种关系和性质,巩固对圆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3.计算圆的面积(20分钟)通过图片和实例,讲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实例演示,并与学生分享计算技巧和注意事项。

4.拓展应用(20分钟)通过多种角度,让学生了解圆的应用,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5.课后作业(10分钟)布置合适的作业,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课堂互动:学生能否积极参与、留下问题和提出疑问,考验掌握程度;2.家庭作业:巩固课堂知识,检验学生的自学能力;3.考试测评:测试学生的能力和技巧,确保本课程目标得以实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如直径、半径、圆心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与给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圆的直径与半径: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半径是从圆心到圆上任一点的线段。

3. 圆的性质:圆上任意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圆心角的度数是圆周角的二分之一。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如直径、半径、圆心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理解圆的性质,尤其是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尺子、圆模型、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圆规、尺子、练习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介绍圆的基本特征,如直径、半径、圆心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圆的性质,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二)》2. 内容:圆的定义、圆的直径与半径、圆的性质。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圆,记录下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圆的基本特征和性质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应用。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和性质,而且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圆的认识(二)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圆的认识(二)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圆的认识(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1.了解圆的定义及相关术语;2.掌握圆的性质;3.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4.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2.1 圆的定义及相关术语1.通过例题引入,向学生介绍圆的定义;2.教授圆上的相关术语:圆心、半径、直径等。

2.2 圆的性质1.通过实验及画图展示,教授圆的性质:圆心角、全等圆、相切等;2.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圆的性质。

2.3 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1.通过例题和解法引导,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2.教授与圆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3.1 课堂教学法本课程使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示范、引导、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获得新知识与技能。

3.2 实验方法通过实验的方式展示圆的性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相关概念。

3.3 绘图方法通过绘图展示圆的性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定义及相关术语。

四、教学流程时间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0分钟引入:通过例题介绍圆的定义讲解观察20分钟讲解圆上的相关术语及性质讲解、实验、练习学习、探究、练习30分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讲解、实战演习联想、思考、练习10分钟总结讲解观察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综合运用能力为评价标准。

具体评估方式包括:1.练习题答题情况评估;2.实际应用题的解题情况评估;3.教学效果的学生问卷评估。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班级黑板和白板;2.教学PPT课件;3.讲解用的范例和练习题;4.实验所需道具。

七、教学建议1.让学生带上圆规、直尺,边学边画,联系圆的定义和性质;2.应注重练习环节,通过实战演习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3.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实际应用场景。

八、教学反思本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主要注重通过实验和绘图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但在教学中还需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建议在讲解与实战演习之间加入一些与学生讨论交流的环节,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二》的内容包括: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可能还有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原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习材料:学生需要准备学习材料,包括课本、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圆的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解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圆-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欣赏与设计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圆-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欣赏与设计课件

是小圆的半径的2倍。

螺旋线是由6个
1 4
圆弧组成的,并且第1、2
部分圆弧的半径相等,后一个圆弧的半径均为前
面两个圆弧的半径之和。
知识提炼 圆在图案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美丽而又
复杂的图案都是由一些基本的图形组成的。
第一看上面两幅图,分 析每个图的设计过程,特别 是每次画图时,以哪个点为 圆心,以哪条线段为半径, 画整个圆还是半个圆。
6.画图案时,应认真视察图案的结构,分析 图案的设计过程。
7.一个美丽的图案不仅需要好的造型,而且 涂色也是设计图案的一个重要过程。
作业1:完成教材P6练一练第4题。 作业2:完成教材详解对应的练习题。
知识提炼 1.圆的两条对称轴的交点就是圆心。 2.圆与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组成的组合图形的
对称轴是经过圆心的正多边形的对称轴。
小试牛刀
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画出轴对称图 形的两条对称轴。(选自教材P6练一练第1题)
例 选择:半圆有( )条对称轴。
A.2
B.1
C.无数
错误解答:C 错因分析:此题错在混淆了半圆与 圆的对称轴的数量。半圆只有一条 对称轴。
图①的绘制过程:先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取 一点作为圆心画一个圆,再在这条直线上且在圆内 选一点作圆心,以同样的长为半径画出第二个圆, 再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后面三个圆,然后涂色。
依次在园内取一点为圆心 画同样大的圆
涂色
图②的绘制过程:先画一个正 三角形,分别以正三角形三个顶点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半径小于 三角形的边长),画3个等圆,去 掉正三角形,最后将不重叠区域和 三个圆都重叠的区域涂色。
以正三角形三个顶点为圆 心,以小于正三角形的任 意长为半径画3个等圆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知识背景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圆是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圆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包括圆心、半径等。

本次教学内容将重点介绍圆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本次教学为第二节课,前置课为“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圆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2.学生能够将公式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

教学重点1.圆形的面积公式的掌握;2.圆形的周长公式的掌握;3.计算题的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1.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2.帮助学生将公式运用到复杂问题中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和概念,预告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圆形的概念,了解圆形的基本要素和特点。

圆形的面积公式教师介绍圆形的面积公式:S=πr2(其中π约等于3.14)。

让学生掌握公式中每个符号代表的含义,练习相关计算,例如:半径为7cm的圆形的面积等于多少。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运用此公式回答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教室里的圆形桌子面积是多少。

圆形的周长公式教师引入圆的周长公式:C=2πr。

同样,让学生掌握关键字汇,练习计算,例如:直径为10cm的圆形的周长等于多少。

也可以让学生此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校园操场围栏的长度有多少米。

计算题时间让学生个别或小组练习计算题,练习掌握公式的计算方法和思路。

也可以做一些思考题和探究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拓展学习教师出示一些实际图片或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运用所学的公式来计算相关的面积和周长。

总结回顾教师和学生一同总结圆形的重要概念和公式,回顾课堂所学的相关内容和新知识,梳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后续的复习和深化。

教学评价对于该教学内容,评价重点如下:1.学生是否能够快速准确使用圆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2.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4.教学过程中是否有过多的商讨,回答问题和讲解知识点的探究和思考。

北师大六年级上《圆的认识(二)》第二课时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六年级上《圆的认识(二)》第二课时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六年级上《圆的认识(二)》第二课时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

难点: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教具:教学圆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来了。

你有办法找出来吗?二、探索活动:1、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找到圆心。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2、通过折纸你发现了什么?理解圆的对称性。

(1)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再折纸,体会圆的轴对称性,画出圆的对称轴。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通过折纸你还发现了什么?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1)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个圆里的半径有什么特点?(2)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圆里的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做完后交流汇报。

2、完成“练一练”进一步巩固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完成“填一填”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并试着填一填,有困难的向老师或同桌请教。

汇报交流,说答题根据。

4、完成书后第3题。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新)六年级上2圆认识(二)教案2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新)六年级上2圆认识(二)教案2

《圆的认识(二)》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第 5-6 页的内容学习目标:1、经过折纸活动,研究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色,领悟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考据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看法。

学习重难点:1、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领悟圆的对称性。

2、在折纸的过程中领悟圆的特色。

授课准备:剪刀、圆片、直尺等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是对称图形的物体,引导学生回忆轴对称图形的特色。

2、圆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研究新知活动一:研究圆是否是轴对称图形1、折一折,看圆是否是轴对称图形?2、画一画,圆的对称轴是什么?圆有多少条对称轴?圆是轴对称图形,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活动二:研究平面图形的对称轴准备好图形纸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梯形等1、学生先操作,尔后填表,再交流。

2、分组报告活动三:研究找圆心的方法1、你能找到这个圆的圆心吗?试一试有哪些方法?2、自己着手找圆心。

3、小组内报告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说这样做的想法。

4、小组报告。

活动四:研究组合图形的对称性完成教材第 5 页最下面的题目。

1、学生独立完成,再折一折、画一画。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圆在内还是圆在外,对称轴的条数都与正多边形的边数同样多,正多边形越多,对称轴的条数就越多三、牢固练习1、画出图形的对称轴。

(见教材第 6 页练一练第 1 题)2、怎样测量没有画出圆心的圆的直径?3、说一说圆和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有什么差异?(见教材第 6 页练一练第 4 题)四、总结反思: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教材第 6 页练一练第 2、 3 题。

1、一孔之见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必然谦虚。

——谢觉哉2、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圆的认识(二)1.2圆的认识(二)课程设计 (2)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圆的认识(二)1.2圆的认识(二)课程设计 (2)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圆的认识(二)1.2圆的认识(二)课程设计课程背景这是一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本次课程是2圆的认识(二)1.2圆的认识(二)。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圆的概念,并初步掌握圆的特性和判定方法,为后续学习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1.掌握圆的定义;2.理解圆的性质;3.学习圆的作图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特性和判定方法;2.教学难点:圆的作图方法。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和互动;2.案例分析和讨论;3.实例演练和作图。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视频或图片向学生介绍圆的形状和特性,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认识圆(20分钟)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了解圆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教师演示圆的作图方式,并组织学生自己完成作图。

圆的特性和判定方法(30分钟)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了解圆的切线、切点、弦和弧等特性;2.教师演示如何判定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包括相离、相切、相交;3.教师演示如何判定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离、相切、相交。

圆的作图方法(30分钟)1.教师介绍圆的作图方法,包括用圆心和半径画圆、用三点画圆等;2.教师演示如何用圆心和半径作图,并组织学生自己完成作图。

讲解作业(5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程的作业要求,以及下节课程的学习内容。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2.练习作图方法,熟练掌握圆的作图;3.思考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总结圆的特性和应用。

总结通过这节课程,学生们对圆的概念、特性和作图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续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通过学习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了数学学科实用性和综合素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圆的认识(二)》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圆的认识(二)》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圆的认识(二)》教案教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圆的认识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圆的轴对称性,创设一个“找圆心”的活动,引导学生借助折纸活动,找出这个圆的圆心,进一步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的特征。

1.动手实践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中并没有给出对圆的对称特征的描述。

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动,逐步感知和体会圆是轴
对称图形且有无数条对称轴。

2.增强学生对圆的感性认识。

初步感受圆的特征以及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学生在折纸及小组交流合作中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的策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直尺
学生准备圆规剪刀白纸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回忆以前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1.举例说出轴对称的物体。

如:蝴蝶、飞机、门窗、圆形的钟面、月饼等。

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小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
条直线叫作对称轴。

2.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圆的奥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圆的认识(二)2.2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圆的认识(二)2.2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圆的认识(二)2.2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3.能够灵活地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性质;2.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2.2 教学难点1.分数混合运算中分数的转化;2.分数混合运算中小数与分数的转换。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活动:通过实物、图片或白板上的图形,引导学生复习“圆的认识”和“分数基础知识”,并提出“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回忆和理解“圆的认识”和“分数基础知识”。

3.2 知识讲解与演示教师活动:字符语言与黑板,讲解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性质、方法与步骤,并通过白板演示相关计算方法。

同时,提出2个练习例子,如下:•一辆巴士有80人载客,已经上车的有$\\frac{3}{4}$,还有16人在候车站,这辆巴士最多还能装几人?•A班有60名学生,其中$\\frac{1}{5}$是女生,B班有50名学生,其中$\\frac{3}{10}$是女生,两班女学生人数相等,两班男生人数相等,问A班男生人数有多少?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笔记,主动提问,在黑板上边记笔记、边思考练习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3.3 讨论与互动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开始讨论,集体探讨上述练习例子。

教师把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分头讨论, 30分钟后,要求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小组的结论,给出他们的分析和思路。

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中积极思考,认真讨论,相互交流,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听取其他组员的看法。

3.4 练习课教师活动:准备针对分数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把答案及已完成的练习题上墙展开展览,学生互相参考、核对答案。

3.5 总结与回顾教师活动:对分数混合运算的相关方法和步骤进行总结,并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应用例子,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分数混合运算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六年级上《圆的认识(二)》第二课时设计
The design of the second class of "understand ing of circles (2)" in Grade 6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北师大六年级上《圆的认识(二)》第二课时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

难点: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教学圆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来了。

你有办法找出来吗?
二、探索活动:
1、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找到圆心。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2、通过折纸你发现了什么?理解圆的对称性。

(1)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再折纸,体会圆的轴对称性,画出圆的对称轴。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通过折纸你还发现了什么?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1)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个圆里的半径有什么特点?
(2)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圆里的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做完后交流汇报。

2、完成“练一练”进一步巩固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完成“填一填”
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并试着填一填,有困难的向老师或同桌请教。

汇报交流,说答题根据。

4、完成书后第3题。

四、课堂小结。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