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祖
国内外专家学者评价客家土楼ˇ
国内外专家学者评价永定客家土楼
“永定客家土楼是永定人民对中国建筑文化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它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光辉灿烂,在世界建筑史也是独放异彩的。自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益为国内外建筑学者所注目。”(引自1988年7月23日上海同济大学《永定县土楼测绘图表展览前言》)
早在1957年,我国著名的建筑专家刘敦桢著的《中华住宅概说》一书中,就有很大篇幅介绍了客家土楼建筑的内容,中国建筑研究室张步骞、朱鸣泉、胡占烈合写的《福建永定客家住宅》也专门作了论述。以上两书均由日本“鹿岛出版社”译成日文,名为《中国的住宅》,在日本广为发行。该书有关永定客家土楼建筑的介绍,占百分之十二。196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由安祖波德(译音)撰写的《中国建筑和村镇规划》一书,也有永定土楼的内容。我国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把永定的承启楼列入中国的名胜。由于这些论著的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反响,30多年来,每年有大批中外学者、专家、建筑师,不远千万里前来永定考察。
1977年夏,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到永定考察后说:“其造型之美宛如仙山楼阁图“,并在回沪的车厢里吟了一首诗:“仿佛深山入梦初,自怜老眼未模糊;流风已逝宋元画,如此楼台岂易图。”以表达他对永定客家土楼的赞颂。
从1980年至1982年,我国先后五次召开的生土建筑学术讨论、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1981年举办的生土建筑展览及美国堆土住宅研究都一致认为生土建筑能节约能源、隔音、防寒、消暑等优点。
华东水利学院毕业的卢兴全于1982nian9yue15日在中国建筑学会第二次生土建筑及窟洞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了《论奇异的永定土墙大楼》后,南京工程学院建筑研究所刘叙杰教授于1985年8月6日专程至永定承启楼考察。他惊叹说:“这种建筑,为世界上住宅建筑绝无仅有。”
一路传习一路歌一侗族大歌传承人歌声背后的故事
一路传习一路歌
——侗族大歌传承人歌声背后的故事
文/梁旋云
家人教她唱大歌
大歌,侗族称为“噶老”。“噶”,歌也;“老”,既含有“大”之意,也含有“人多声多”“古老”之意。“噶老”是一种由歌队(多人参与)集体演唱的古老歌种,故汉译为“大歌”。三江侗族大歌内容丰富,品种多样,旋
律优美动听,被誉为世界“最有魅力的复调音乐”。三江侗族大歌主要流传于三江梅林、富禄、洋溪沿榕江河一带的侗寨。吴春月就出生在广西“侗族大歌之乡”——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新民村中寨屯。
中寨屯远离县城,位于美丽的榕江河畔。吴春月听父母说,以前家乡还没有通公路时,
吴春月,从“侗族大歌之乡”——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新民村中寨屯走来,把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侗族大歌”唱出村寨、唱出三江、唱出广西、唱响全国。她一路传习一路歌,不仅推广和普及了优秀的民族文化,还肩负着历代侗族大歌传承人的重托。出生于1986年的吴春月,目前是三江侗族自治县最年轻的新生代侗族大歌传
承人。
吴春月一家在表演侗族大歌(吴春月 供图)
从村里到县城古宜镇差不多要坐一天的轮船。由于交通不便,村里人很少出远门。可就是在这样一个贫穷偏僻的小山村里,村民们却都非常豁达乐观。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话是:“饭养身歌养心,唱歌和吃饭一样重要!”村里的人们没有什么娱乐,农闲时就聚集在寨子里的戏台前学歌唱歌,自娱自乐。每年春节的歌会都如期举行,从未间断。
在吴春月的记忆中,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参加村里的歌会活动。侗族男女歌队或坐在鼓楼,或围在火塘边对唱,用歌来表达感情,赞美大自然。
上海怡和洋行大楼修缮前现状和史料的考证
上海怡和洋行大楼修缮前现状和史料的考证
历史建筑怡和洋行大楼在修缮前,现状和史料存在着许多疑惑。建筑设计年份、建筑设计人、建筑面积、建筑风格有几种说法,建筑加层几次、是否有法律依据,建筑立面被砍掉的石雕图像是什么等等问题有待查清。考证建筑历史和现实情况事关修缮设计方案的确定,按什么建筑风格整修立面,加层部分是否拆除或保留,修缮保护重点是什么。本文为此展开了仔细地调查、严密地考证和科学地分析。
1、修缮前调研的目的意义
1.1 上海怡和洋行大楼现为外贸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7号。国际某著名公司决定租用怡和洋行大楼,上海外滩继中山东一路4号(外滩3号)、18号、9号以后又一幢前卫的国际品牌店将开张。
1.2 上海怡和洋行大楼作为外滩近代建筑群的组成部份,1989年9月25日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又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外滩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要求,怡和洋行保护级别为I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要求二类。《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第二十五条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根据建筑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以及完好程度,分为以下四类:(一)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平面布局和内部装饰不得改变;
(二)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基本平面布局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不得改变,其他部分允许改变;
(三)建筑的立面和结构体系不得改变,建筑内部允许改变;
(四)建筑的主要立面不得改变,其他部分允许改变。
怡和洋行大楼修缮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第二类保护具体要求,为此怡和洋行大楼现在业主单位上海久事置业有限公司经上海市有关部门批准,2007年5月21日开展怡和洋行修缮设计招标工作,经专家对投标设计方案评审,我集团公司为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项)
民间文学
2 Ⅰ—2 布洛陀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23 Ⅰ—23 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民间音乐
59 Ⅱ—28 侗族大歌贵州省黎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7
63 Ⅱ—32 那坡壮族民歌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
5.18
传统戏剧
181 Ⅳ—37 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
209 Ⅳ—65 采茶戏江西省赣州市赣南采茶戏、广西博白县桂南采茶戏
220 Ⅳ—76 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5 226 Ⅳ—82 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
传统手工技艺
370 Ⅷ—20 壮族织锦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
380 Ⅷ—30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民俗
455 Ⅸ—7 京族哈节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
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的万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的部位,与越南隔海相望。
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的节日,也称“唱哈节”。“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的意思。各地京族哈节日期不一样,或农历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或正月十五。各地都有专门用于哈节活动的建筑物——哈亭。京族哈节活动由祭祖、乡饮、社交、娱乐等内容组成。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传说称:古代有位歌仙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歌为名,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后人为了纪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各村的哈亭是节日活动的中心。
节日活动历时3日,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周围各族群众亦来共同欢庆。唱哈的主角有3人,男歌手1人,称“哈哥”,专司抚琴伴奏,两位女歌手是“哈妹”,一个持两块竹板,另一个拿一只竹梆,击节伴奏,轮流演唱。歌的内容有民间传说、哲理佳话、爱情故事等。锣鼓声中常有少女登台献舞,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头顶天灯舞”。舞者头顶瓷碗,碗上叠盘,盘子里点燃蜡烛,同时两手端着酒杯,杯中也各有蜡烛一根。歌舞时三根蜡烛闪闪不灭,若有多人共跳此舞,则满眼烛光闪烁,美丽动人。
侗族大歌,千年天籁声声不息
侗族大歌,千年天籁声声不息作者:颜侨宏
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2020年第10期
在黔湘桂三省交界处,是崇山峻岭环抱的溪蛮之地。山岭中别有洞天的盆谷地带,被称为侗或峒。而侗族,即生活在山峒之间的民族。“阳光炼,溪水磨,大山托;无声变有声,有声变歌声。”千百年来,与世无争的侗族人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用歌唱的方式书写历史、粉墨生活。
“凡有鼓楼处,皆能唱侗歌”是侗乡图景的细水流长;“饭养身,歌养心”则是侗族精神的高山仰止。路遥马急的今天,歌师已然迟暮,但桑梓枌榆下,琵琶和马腿琴琴音不歇,流传千年的天籁声声不息。
在互联网上听侗族大歌
“我第一次听到原生态的侗族大歌,就是在她们村。当时村里的人在厨房做扁米,突然间他们很自发自觉地就唱了起来,而且他们的声部分工很奇特,炒扁米的是一个,烧柴火的又是一个……可惜以前设备不便,没能录下来。”
在一家名为“月也三江”的侗族特色餐馆里,吴春月的朋友回忆起第一次听原生态侗族大歌,他说当时是去村里过节,二十多年前的场景,记忆却依旧鲜活。说话间,吴春月沏上一壶茶,她头戴银饰,腰系百褶裙,一袭侗衣贴锦绣花,身姿娉婷袅娜。
众人品着茗,围坐在店内的火塘前,杯中是原生态的藤茶,散发着淡香,入口回甘的同时,也在等着听吴春月和侗族大歌的故事。
“他说的是我老家梅林乡新民村,三江侗族大歌的发源地。”
坐落在榕江河畔的新民村,老屋成片、古树参天,姑娘皆会刺绣,男人则手不离琵琶。今年34岁的吴春月,就是在这里将歌喉滋养洗练,逐渐成长为三江县最年轻的侗族大歌区级传承人。
“我记得18岁那年,村里就组建了侗乡大歌队,我父母和二十多个村民一起,到北京录了个专辑,好像叫‘东方神韵’,现在网上还有光盘出售呢,对了,QQ音乐上也搜得到。”
人民艺术家秦怡作文500字
人民艺术家秦怡作文500字
秦怡,生于1922年1月,女,中国著名演员、艺术家。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上影演员剧团副团长。是中国影协第二至五届理事、全国文联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她始终不渝的美貌令人惊叹,人们称她为“秦娘美”、“东方舞台上的英格丽·褒曼”,周总理甚至赞美她为“中国最美丽的女性”。2009年10月17日获得第18届金鸡百花终生成就奖。其表演细腻、质朴、自然,具有东方女性的神韵。
秦怡的明星故事很传奇,家庭生活却有点悲凉,痛苦多于快乐,眼泪多于欢笑,委屈多于喜悦,不幸的影子总伴随着她。秦怡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与承受的困苦艰难,始终以无悔的坚强与执着支撑起残缺破碎的家庭。
回忆起携手“电影皇帝”金焰,秦怡还是一脸幸福,她说金焰是个什么都会做的大才子,无论是车工、刨工,还是织毛衣、做饭样样拿手。1947年,25岁的新星秦怡与37岁的电影皇帝金焰喜结良缘。这是一件轰动当年文艺圈的大喜事。郭沫若、吴光祖等等知名文化人士都出席了他们的婚礼。第二年,秦怡和金焰的儿子金捷出生。后来,金焰因大量喝酒,身体每况愈下,引起了胃出血。在1962年做完手术后,他留下了综合性倾倒症,在病床上一躺就是20多年。秦怡悉心照料患病的丈夫,直到1983年金焰去世。
爱情虽然淡去,家庭仍需维系。当秦怡在摄影棚里拍电影《雷雨》时,她演的鲁妈与演的周朴园狭路相逢,爱与恨、情与仇一迸在戏中
爆发,她的表演得到满场喝彩声。
百家姓之吴姓的悠久历史吴家子弟留字辈寻祖
百家姓之吴姓的悠久历史吴家子弟留字辈寻祖
吴姓,最早起源于炎帝姜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二个起源源自祝融氏吴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三个起源是出自姚姓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四个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太伯,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祖。魏晋至隋唐的700多年里,吴姓得到巨大发展,《元和姓纂》中说,这期间的吴姓家族主要分布在吴郡、武昌、濮阳、渤海、陈留等地。宋朝时,全国吴姓有170万人,是当时的第八大姓。吴姓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江西,有22万多人。江西、安徽、山西、浙江、山东、福建6地的吴姓人口就有102万多人。元明时期,吴姓人开始移民东南亚。菲律宾的吴姓华人,主要来自福建沿海地区,也有广东、台湾的吴姓人。据有关资料显示,19世纪末期,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有5万多华侨华人,吴姓人口排在第七位。2015年,吴姓在朝鲜位于前20大姓之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吴姓人,主要来自广东、广西、福建。[2]《魏略》、《晋书》、《梁书》、《北史》、《路史》等史料记载,汉、魏至隋唐时,日本倭王曾多次派遣使者朝拜中华王朝,并郑重表明:日本王室是吴太伯的后裔。源流发展与其他姓氏有所不同的,吴姓的起源稍稍有点复杂,涉及炎帝、黄帝,还有少数民族。总的来说,大致有5
个起源。源于姜姓吴姓第一个起源,是源自炎帝姜姓。早在黄帝之前,有一个属于姜姓的部落,这个部落以驺虞为图腾。上古时,虞和吴同音,后来转为谐音,且字形相近,可以通用,到战国时期,虞、吴才开始区别。所以这支部落把图腾解释为吴,把吴作为部落的名字。夏朝时,吴部落迁徙到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夏王少康时期,吴部落有个人叫吴贺,以善射著称,曾和当时的神箭手后羿比射。这个姜姓吴部落的人,后来就以吴为姓氏,至今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源于姬姓泰伯第二个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这个起源的吴姓,在历史上最有名气、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吴姓起源。商朝末期,黄帝后裔古公亶父带领部落在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一带)定居下来。他有3个儿子:太伯(又称泰伯)、仲雍和季历,季历儿子姬昌很有才能,古公想让季历做他的继承人,那样就可传给昌。太伯为了让位,与仲雍带着家眷远走南方的吴越一带,建立了吴国。春秋后期,吴国崛起,后来被越国所灭,吴国的遗民就以国为姓。这支吴姓至今有2600多年的历史。太伯没有儿子,他去世后,弟弟仲雍继立为吴君。仲雍接任国君后,继续开拓太伯奠定的基业。在吴姓的发展史上,仲雍的地位仅次于太伯。仲雍下传3代到周章。周章因不忘自己是周人后裔,故名为周章。周章继位时,周武王已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武王大封天下诸侯,派人寻找太伯、仲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 《弗莱切尔建筑史》? 1896年第一版,并未涉及西方以外的建筑文化,仅仅将正统的西方建筑文化为主线,以“历史性风格”为主题,从埃及、希腊、罗马到中世纪、文艺复兴等一一论述。 ? 1901年出版第四版,由小弗莱切尔编写,将当时已经成为热点的印度、中国、日本、中美洲等非欧洲建筑文化列入,定义为“非历史性风格”。? 著名的“建筑之树”正是首次出现在这一版当中,一直持续到第16版。 ? 1961年,由考丁雷教授编写了第17版。? 在体例上虽然仍然保留原来的两大部分,但是以“东方建筑”(Architecture in the East)替代了“非历史性风格”(The Non Historical Styles),以“古代建筑和西方的继承和发展”(Ancient Architecture and the Western Succession)替代了“历史性风格”(Historical Style)。考定雷教授明确的指出:“以往版本第二部分的总题目(非历史性风格”是不合适的;东方的建筑应该和西方的建筑同样历史性的。”? “建筑之树”被取消。? 随后1975年的第十八版和1987年的第十九版,都在体例上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取消了东、西两大部分的布局,以全球性的眼光,将各个建筑文化体系按时间分为章节来论述。 ? 并请各个国家的有关专家撰写相应的章节,如中国清华大学的郭黛姮教授和同济大学的吴光祖教授。? 1996年又出版了庆祝该书一百周年的第二十版,在第十九版的体例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扩充了内容。? 从《弗莱切尔建筑史》的再版变更,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建筑历史学家对非西方的建筑文化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从无知和偏见到客观和全面。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研究历程? 第一阶段:? 梁思成、刘敦桢、朱启衿等? 历史使命感+民族自尊感,“中国人研究中国的建筑”、“中国的建筑教学不能只用外国的教材”,深厚的国学根基+西方的科学方法,深入实地调查研究,从史料的收集、艺匠的寻访到制度的探索、“天书”的破译等。基本建立了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头绪和体系(通史)。? 主要成果:《营造学社汇刊》、《梁思成文集》、《江南园林志》 童寯、《营造法源》 姚承祖、《中国民居建筑简史——城市、住宅、园林》、《中国建筑类型和结构》 刘致平、《中国伊斯兰教建筑》 刘致平、《工程做法注释》 王璞子? 第二阶段:? 继承成果,并向纵深发展,由“通史”的研究转向专题研究,建国之前就已经开始,建国之后更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在文革之后得以继续发展,广为开拓。 ? 专史研究——技术史、断代史、城市史? 类型研究——住宅、园林、宗教
死亡公证书翻译
关于公证书的翻译模板(certificado notarial)【纯属个人经验总结,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如有错误,感谢指出!2010-11-21 20:55| (分类:译心译意) 公证书
certificado notarial (2010)京李默外民证字第46338号
(2010)j.l.m.w.m.z.z.n. °46338 兹证明xx(女,一九七八年九月五日出生,公民身份证号码:xxxxxxxx)于二ο一ο年
十月十五日来到我处,在我的面前,在前面的《声明书》上签名。
por el presente se hace constar que xx (de sexo femenino, nacida el 5 de septiembre
de 1978, su número de carnet de identidad: xxxxxxxx), ella vino a nuestra notarí
a al 15 de octubre de 2010, y ante mí, firmó en la precedente carta de declaraci
ón.
二ο一ο年十月十五日
al 15 de octubre de 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李默公证处
notaría limo del municipio de beijing república popular china 公证员:李默
notario:li mo篇二:关于公正处英语范文的资料
1. 出生证明(birth certificate) birth certificate
社会教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蒙养院:清末教育体制中最初级的学校,其宗旨在于辅助家
庭教育,入学年龄为3—7岁,每日授课不超过四小时,以女
子师范毕业生为教师。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现象、规
律及其教育和训练的一门科学,是以发展儿童的社会性为主
要目标,以增进儿童的社会认知、激发社会情感、引导社会
行为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3、移情能力: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和欣赏别人的
感情,他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对于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
系和道德品质、保持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4、同伴提名法:是社会测量法中历史最长也可能是用得最多的
测量方法,他要求班级中的每一个人,按照一定的标准挑选
出一定数量的同学,儿童所获得的提名次数就是其分数。
5、自我或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自己认识自己的
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
的关系。
6、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
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
系。
7、性别角色:是指属于特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
占有的适当位置,以及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
8、性别角色分化:又称性别角色化,是指在特定文化中,儿童
获得适合于某一性别的价值观、动机和行为过程。
9、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景的变
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一般在3—4岁的年龄出现。
10、性别恒常性:是指儿童对一个人不管外表发生什么变化,而
其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
11、双性化:从心理学上说,双性化是一种类型,即在一个人身
吴明珠的故事
吴明珠的故事
(原创实用版1篇)
篇1 目录
1.吴明珠的背景和早期经历
2.吴明珠在兰州大学的学术成就
3.吴明珠在藏传佛教研究中的贡献
4.吴明珠的晚年生活和逝世
篇1正文
吴明珠,原名吴光祖,是我国著名的藏学家。他于 1936 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对藏传佛教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早年就读于成都华西协合大学,主修藏文文法和藏传佛教。后来,他转入兰州大学,继续深造藏学。
在兰州大学,吴明珠的学术成就斐然。他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对藏传佛教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的学术成果受到了广泛的认可,被誉为“当代藏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吴明珠在藏传佛教研究中的贡献更是不可忽视。他曾多次深入西藏、青海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对藏传佛教的历史、教义、仪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我国的藏学研究,也为世界范围内的藏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然而,吴明珠的晚年生活并不顺利。他在 1990 年代初因为健康原因提前退休,之后一直在兰州过着隐居的生活。尽管生活困苦,但他依然保持着对藏学的热爱和研究。2019 年,吴明珠在兰州逝世,享年 83 岁。他的逝世,无疑是我国藏学界的一大损失。
总的来说,吴明珠是我国藏学研究的重要人物。
第1页共1页
中英文学历公证书(范本)
中英文学历公证书
中英文学历公证书
篇一:
学历公证涉外公证中英文(固定格式,办理前准备好,不用花冤
枉钱)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二:
关于公正处英语范文的资料
1. 出生证明(Birth Cer tificate)Birth Cert ificate (81) Ning Zi, N. 1232This is tcertify th at Guangzu u, male,as brn n M ay 21, 1941, in Nanj ing, Jiang su Prvince. Guangzu’s father i s Yide u,and Guangz u’s mtheris MeiqinShi. Nanji ng Ntary P ublic ffic e JiangsuPrvince Th e Peple’sRepublic f China Nta ry: Xia Na n Septembe r 20, 1981出生证明书 (81)宁公证字第1232号吴光祖,男,1941年5月21日在江苏南京市出生。父吴义德,母史美琴,特此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南京市公证处公证员:
肖南 1981年9月20日
2.死亡证明 (D eath Certi ficate) De ath Certif icate (78) Ning Zi,N.859 This is t cert ificate th at Yide u, died f il lness n Nv ember 27,196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广西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1人)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地区分类
1 杨似玉男 52岁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传统手工技艺
广西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10人)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地区分类
1 吴光祖男 63岁侗族大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音乐
2 覃奶号女 62岁侗族大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音乐
3 罗景超男 64岁那坡壮族民歌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民间音乐
4 秦彩霞女 74岁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
5 周小兰魁男 74岁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
6 陈声强男 60岁采茶戏(桂南采茶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传统戏剧
7 傅锦华女 68岁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
8 张琴音女 74岁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
9 闭克坚男 71岁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
10 刘正城男 72岁壮族歌圩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俗
广西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5人)
序号姓名性别民族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名称项目类别
1 黄达佳男壮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布洛陀民间文学
2 温桂元男壮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多声部民歌(壮族三声部民歌)传统音乐
3 洪琪女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剧传统戏剧
4 李人帡男汉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陶器烧制技艺(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传统技艺
5 罗周文男京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京族哈节民俗
广西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议
名单
一、民间文学(1人)
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 谢庆良男仫佬族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苦水精神戈壁之上的一抹红
F o cu s I夼斗]^丨:路启航新征杩
苦水精神:戈壁之上的一抹红
■本刊记者张妍喻瑛丨文
“苦水非苦水,征人泪化成,往来倾一勺,风味自分明。”清代学者施补华所描述的苦水,源自位于哈密以东135公里的苦水井:谁也不曾想到,这口不起眼的苦水井多年后会成为戈壁 滩上的红色标记,记录着中国电信新疆公司一f t又一f t巡线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红色精神。今天,这里已成为中国电信新疆公司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2021年3月29日,伴着戈壁上 呼啸的风,中国电信新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邵新华在这里上了一堂特别的党课.以此为契 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的现场教学。
最真实的曰常:
§一9菩承§.6.5連珠峰
67公里范围,1340根黑油杆.每根线杆高 6.5米,线路维护人员完成全年年检和日常维护,累计登杆高度相当于攀登了 6.5个的珠穆朗玛 峰。而他们走过的戈壁有多长,经历的困难有 多苦,却是无法用数字考量的。
建国初期的国家一穷二白,扩容兰州到乌 鲁木齐的通信线路是相当困难的,且后期维护 更是难上加难。按照当时的情况,一般通信线路建成后,每30公里会设置一个包线段,60公 里设一个护线巡房。一旦线路开通,包线员就 要进驻巡房,常年驻扎在线路上完成巡线任务。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
1955年,原哈密邮电局为维护兰州至乌鲁 木齐的唯一的一条长途通信线路,在苦水设立 护线巡房—
—苦水巡房。以哈密线务段吴朝智 为代表的维护人员,为了做好这条重要的长途 通信线路的畅通,常年驻守在苦水巡房,守护 东起红柳井、西至蒙古包67公里范围内的线路
亲属关系公证书翻译
証明
申請人:xxx、男、1990年12月12日生まれ、身分証明書番号:xxx199012120835、現
住所:遼寧省大連市経済技術開発区学府大街2012号11 申請代理人:yyy、男、1966年4月17日生まれ、身分証明書番号:yyyyy196604172811、
現住所: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清水河街道五里墩村
公証事項:親族関係証明
中華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六安市翔公証処公証人:張新榕
2012年5月29日
親類関係公証書
(2007)大証字第22439号
申請者:xxx、女、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七日生まれ。現暫定住所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区先
進街道渤海街xxxx号
aaa、女、一九五五年八月二十八日生まれ。現暫定住所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区先進街道渤
海街xxxx号
中華人民共和国遼寧省大連市公証処公証員李立軍ⅹⅳ
10563700 二〇〇七年五月二十八日
親類関係公証書
(2009)外証字第865号
申請者:xxx、女、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生まれ。現住所江西省九江市山区前進
東路551号4棟。
関係者:yyy、男、一九六八年一月二十六日生まれ。現住所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県大沙郷
起鳳村彭家坂
zzz、女、一九六九年九月十一日生まれ。現住所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県大沙郷起鳳村彭家
坂
ここに関係者yyyは申請者xxxの父親で、関係者zzzは申請者xxxの母親であること
を証明する。
中華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九江市贛北公証処
公証員 ?(崔毘)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七日 ?(中華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九江市贛北公証処) xvi40542435篇二:模板亲属关系英语公证书翻译件y notarial certificate (***) *** zheng zi, no.*** applicant: ***, female, born on ***, citizen’s identity card no.: ***, living
“非遗”传承在高校教学中的路径探索——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表演
“非遗”传承在高校教学中的路径探索
——
—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表演(民歌演唱)方向为例●莫晓文
[摘
要]进入新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已是全民行为,高校作为专业艺术人才培养的殿堂,在“非遗”传承路上应该肩负保护传承的责任与义务。分享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民歌演唱方向十来年的办学经验,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与师资建设等方面阐述“非遗”名录的内容融入及其在高校课堂的具体做法,探讨“非遗”名录内容在高校教学中的传承路径,并就“非遗”传承在高校教学中的实施提出思考,尝试为更科学、高效地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民歌演唱;音乐表演;“非遗”
传承高校教学;路径作者简介:莫晓文,女,壮族,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简称“非遗”)浩如星海,灿若星辰。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6年12月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施行;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非遗”的保护传承从此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靠近东盟各国,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在国家提出“彰显区域特色、打造文化品牌”的当下,对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进行挖掘、保护、传承是广西艺术学院音乐表演(民歌演唱)方向十几年来一直探索研究的课题,本文将以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音乐表演(民歌演唱)方向教学为例,分享在高校教学中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路径探索经验,尝试为更科学、高效地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提出意见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光祖
“饭养身,歌养心”是侗族人常说的一句话。在侗家,歌声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鼓楼踩堂有闹堂歌,吃饭有敬酒歌,迎客有拦路歌,歌会有侗族大歌……在柳州三江的梅林、富禄、洋溪等沿榕江一带的侗寨,侗歌的传承有逾2500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音乐的艺术形式,也是侗族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2006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族大歌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及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互相和谐的一种表现。”国家级非遗侗族大歌传承人吴光祖认为,侗族大歌曲调悠扬,旋律优雅,多声部和谐独特,演唱技巧极高,所以被誉为“天籁之音”。特别是多声部曲调的演绎方式,堪称世界民歌艺术之珍品。代代相传的传承人是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永久传承下去的根本保障,因此三江人民和政府一直重视对传承人的培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为了让侗族大歌这朵文化之花常开不谢,他言传身教,并组织大歌队到北京、上海等地演出,使“三江侗族大歌”名扬千里。他先后荣获县市级“十佳民间艺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代表传承人”等上百项荣誉称号。他就是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吴光祖。
吴光祖生于1944年,梅林乡新民村中寨屯人,是一位资深歌师。他13岁开始学唱侗族大歌。然而“文革”期间,侗族大歌被扼杀。改革开放后,年轻一辈大都外出务工,侗族大歌受到了冲击,许多优秀的侗族大歌随着一些老歌师的去世而流逝,传歌面临断层。
“不能让祖宗留下来的技艺在我们这代就断了!”1985年,吴光祖在村里组织成立了侗族大歌文艺队。吴光祖是歌队中最有名望的歌师,是歌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多年来,他走村入寨为大家传授侗族歌曲。他家的吊脚楼一楼成了文艺队的活动中心,几乎每晚都挤满了乡亲。他们在此弹琴唱歌,互相交流,因此寨中人人皆会演唱大歌。该屯四支侗族大歌文艺队逢年过节常到周边各个村寨去演唱,还经常代表乡、县参加市、自治区级文艺演出。1992年以来,该屯先后组织大歌队到北京、上海等城市参加各种文艺演唱会,使“三江侗族大歌”名扬千里,侗族大歌队也被评为“自治区先进文艺队”。2008年,侗族大歌队代表广西参加了央视青歌赛原生态组的比赛,并录制了音碟《侗族大歌》。
2004年,吴光祖开始组织举办侗乡歌会,到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成为传承与发扬侗族大歌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吸引了自治区内外多家艺术院校、央视等媒体、海内外游客前
来采风、学习。
位于榕江河畔的三江梅林乡是侗族大歌的发源地,这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唱侗歌,也爱唱侗歌。对于梅林群众来说,每年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农历二月二的侗族大歌节。这项当地侗族百姓自发组织的民俗活动有200多年的历史,迄今已举办了127届,是侗族大歌传承的生命力载体。每年二月二这天,在悠扬的芦笙中,侗族大歌此起彼伏,梅林群众以歌会友,就连围观的游客也被热闹的气氛所感染而加入大歌的队伍中来。
“在梅林乡,唱侗歌是人们生活的常态。”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心主任刘德雄说,这里每个侗寨都有一支甚至十几支侗族大歌队,他们把侗族大歌唱出村寨,唱到三江的各个景区甚至唱出广西,梅林乡也因此闻名于世,并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在梅林中学,产生了一股侗族大歌传承的新生力量。以“一校一品”为特色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三江县开展了数年,依托当地侗族大歌的资源,梅林中学将侗族大歌的歌师和艺人请进了课堂。过去,侗族大歌只流传于村里的老人口中,如今一到兴趣课,悠扬的侗族大歌就飘扬在梅林中学的上空。
现在,吴光祖受聘于梅林乡中心小学,担任专职的侗族大歌传授教师。他编写的100多首侗族大歌,将印制成为出版物保留下来。如今,三江县各个乡镇都有吴光祖的学生。他们有的成为歌师,有的加入了表演团队在各个景区进行表演。在吴光祖的影响下,梅林乡每个侗寨都有一支甚至十几支侗族大歌队。梅林乡的侗族大歌飞出了村村寨寨。
“侗族大歌的保留和传承对三江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三江县在保护和传承侗族文化上做了很大努力。”据刘德雄介绍,为保障充足的经费用于侗族大歌的保护和传承,除了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每年200多万元的专项经费,三江县还划拨了上百万元用于侗族大歌非遗保护。此外,三江县政府和非遗中心还在三江县中心小学以及梅林乡新民中寨成立了侗族大歌非遗传承基地,通过展示、传承、培训、授课等方式培养侗族大歌传承人。至今,三江拥有国家、区、市、县四级侗族大歌非遗传承人16人。侗族大歌也频频出现在柳州、广西甚至全国的各类比赛和演出中。三江还举办了侗族多耶节、侗族大歌节等精彩活动,每年有近500万的游客来到三江领略侗族的精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