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城市绿色财政支出的特点分析
生态旅游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生态旅游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是什么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正逐渐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
生态旅游不仅能够让人们亲近自然、欣赏美景,还能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那么,生态旅游究竟有哪些特点?未来又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呢?生态旅游的特点首先,生态旅游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更加注重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游客在参与生态旅游活动时,需要遵循相关的规定和指引,不随意践踏植被、不干扰野生动物的生活,以确保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其次,生态旅游具有教育和科普的功能。
通过生态旅游,游客可以了解到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旅游过程中,专业的导游或解说员会向游客介绍当地的生态环境、动植物特征等知识,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增长见识,提高环保意识。
再者,生态旅游注重游客的体验和参与。
游客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而是可以亲身参与到一些生态保护活动中,比如植树造林、清理垃圾、观察野生动物等。
这种参与感能够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态保护的意义和价值。
另外,生态旅游强调当地社区的参与和受益。
生态旅游的发展能够为当地社区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同时,当地社区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生态旅游具有较小的环境影响。
在旅游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会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同时,控制游客数量,避免过度旅游对环境造成压力。
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未来,生态旅游将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更加注重生态旅游的品质。
游客对于生态旅游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观光,而是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这就要求生态旅游产品更加精细化、个性化,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入的生态体验项目。
二是科技手段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将不断增加。
例如,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游客可以在未到达目的地之前就提前感受当地的生态环境;利用智能监测设备,可以实时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财政支出分析报告
财政支出分析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对财政支出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支出结构和趋势,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决策支持。
首先,我们将对财政支出的组成进行梳理,然后分析各项支出的情况和变化趋势,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优化支出的建议。
1. 财政支出组成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进行的开支。
根据支出性质和用途的不同,财政支出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1 政府经济支出政府经济支出是国家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而进行的支出,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用于修建公路、桥梁、机场、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提升交通和物流效率。
•科研与技术发展投入:用于支持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进行创新研究,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产业扶持和补贴:用于支持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重点产业的发展,并提供相关补贴和优惠政策。
1.2 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是指政府为保障社会公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福利而进行的支出,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和福利金:用于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社会福利金,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医疗保障和健康支出:用于医疗保险、医疗补助和医疗设施建设等,以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卫生服务。
•教育支出: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包括学校建设、教师培训和教育补助等。
1.3 行政管理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是指政府为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而进行的支出,主要包括:•公共安全和治安维护:用于维护社会治安、预防犯罪和保障公众安全。
•政府机构运行费用:用于政府机构的日常运行,包括基本工资、办公经费和公务差旅等。
•公共服务设施维护:用于维护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如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等。
2. 财政支出情况分析在对财政支出进行分析时,我们将对各项支出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详细的解读。
2.1 政府经济支出分析政府经济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在过去几年中,政府经济支出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旨在提升国家的物流和交通效率。
旅游财政政策研究报告
旅游财政政策研究报告旅游财政政策研究报告一、引言旅游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
本报告旨在研究旅游财政政策的现状和对旅游业的影响,以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旅游财政政策的现状1. 政府支持政府通过财政投入来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旅游宣传和推广等方面。
政府还为旅游企业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其增加投资并降低成本。
2.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旅游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通过减免或减少旅游企业的税收负担,鼓励其扩大投资和经营规模。
此外,政府还对旅游消费征收营业税和增值税,增加财政收入。
3. 旅游税旅游税是一种针对旅游活动征收的特殊税种。
旅游税的收入主要用于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实施了旅游税,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旅游财政政策对旅游业的影响1.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财政政策的支持和优惠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政府的财政资金和税收优惠使得旅游企业能够增加投资和扩大规模,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 增加财政收入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地方经济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旅游税和其他相关税收的征收可以为政府带来额外的财政收入,用于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3. 促进就业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旅游财政政策的支持可以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进而增加就业岗位,减轻就业压力,改善居民的就业状况。
四、政策建议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旅游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加财政投入。
财政资金可以用于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
2. 优化税收政策政府应该研究并优化旅游企业的税收政策,减轻其税收负担。
对于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可以给予减免或减少税收的优惠政策,鼓励其增加投资和扩大规模。
财政支出——环境保护支出
05
环境保护支出的未来展 望
强化环保意识,推动环保事业发展
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公益广告等形式,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 养环保意识和习惯。
倡导绿色生活
鼓励公众采取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 的使用、节约用水等。
加强环保制度建设,提高环保治理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
开展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保护合作,共享环保技术和经验,共同应 对全球环境问题。
06
研究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环境保护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但总体占财政支出比例仍然较 低。
环境保护支出结构不够合理, 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环境保护支出对环境质量改善 的贡献有限,与环境污染治理 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环境保护支出的资金来源单一 ,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缺 乏社会资本的参与。
完善环保法律法规
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为环境 保护提供法制保障。
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规范环境管理行为 ,提高治理水平。
创新环保模式,探索环保发展新路子
发展绿色经济
鼓励和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金融 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环境监测
包括对环境指标的监测和评 估,以及对环境污染事故的 应急处理等。
环保宣传教育
包括对公众进行环保宣传和 教育,以及对环保专业人员 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等。
环境保护支出的使用效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从而提高环境 质量。
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支出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实 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中的生态效益分析
生态旅游中的生态效益分析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注重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福祉和提升游客体验,它具有多重效益。
本文将从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分析生态旅游的生态效益。
首先,生态旅游对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旅游强调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生态旅游的开展往往需要对景区进行生态规划和环境监测,推动当地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同时,生态旅游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鼓励游客采取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通过小型化的团队和有意识的行为来减少对景区的压力,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系统。
其次,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积极影响。
生态旅游的开展多以原生态、生态保护为主题,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生态旅游往往会创造很多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包括导游、旅游服务人员、交通运输、食宿等各个环节。
同时,生态旅游还可以推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再次,生态旅游有助于改善当地社会的发展和民生福祉。
生态旅游在开展的同时,也会注重当地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推动。
例如,通过提供教育培训机会,提升当地居民的技能水平;通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提升当地社会文化的内涵等。
通过生态旅游的发展,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会得到提高,增加了社会的幸福指数。
此外,生态旅游还有助于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相比于传统旅游形式,生态旅游注重游客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和体验。
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到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的活动中,增强了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生态旅游也提供了更加独特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例如自然风光、生态景观、野生动植物等。
这些都能够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增加他们的快乐和幸福感。
总之,生态旅游具有多重生态效益,包括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和提升游客体验。
生态旅游既满足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又符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024年湿地生态旅游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湿地生态旅游市场环境分析概述湿地生态旅游是指游客在湿地环境中进行观赏、探索和参与生态保护活动的旅游形式。
湿地生态旅游市场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旅游形式,其市场环境的分析对于湿地旅游开发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湿地生态旅游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经济环境湿地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首先,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休闲度假的需求增加,湿地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备受关注。
其次,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湿地生态旅游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市场需求,人们对于旅游景点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体验的追求,进一步推动了湿地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
政策环境政府的政策支持对湿地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加大湿地保护力度,提供湿地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相关政策支持,积极引导和推动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保障游客的权益,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湿地生态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湿地生态旅游市场也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湿地保护和生态旅游,湿地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得到了广泛认可。
此外,社会媒体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湿地生态旅游市场的推广和传播提供了便利,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微观环境分析旅游目的地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优势和特色对市场环境起着重要影响。
一方面,湿地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独特性成为游客选择湿地生态旅游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目的地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也对湿地生态旅游的市场表现产生重要影响。
优质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能够提升游客体验,吸引更多游客的到访。
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多样性对于湿地生态旅游市场发展至关重要。
湿地旅游产品应该符合游客的需求和偏好,包括旅游线路的设计、景点的选择、活动的安排等。
此外,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是游客选择湿地生态旅游的重要考虑因素。
2023上海财政总结
2023上海财政总结本文将对2023年度上海市财政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并给出相应的评估和展望。
1. 财政收入2023年,上海市的财政收入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上海市的财政收入为XXX亿元。
其中,税收收入为XXX亿元,占总收入的XX%。
非税收入为XXX亿元,占总收入的XX%。
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各类税收。
在税收收入中,企业所得税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上海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和利润逐年增加,企业所得税也在持续增长。
个人所得税也有一定的增长,说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了。
非税收入方面,上海市积极推动市场化改革,通过土地出让、城市基础设施使用收费等方式增加了非税收入。
此外,上海市还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科技创新等产业,带动了其他收入的增长。
2. 财政支出2023年上海市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保障等方面。
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上海市的财政支出为XXX亿元。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上海市加大了对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的投入,提升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此外,上海市加大了对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的支出,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品质。
财政支出中,政府还注重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在城市化进程中,上海市积极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实施,加大环保投入和生态修复力度。
3. 财政状况评估总体而言,2023年上海市的财政状况较为良好。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上海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税收政策的调整。
同时,财政支出也得到了合理安排和实施,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改善民生。
然而,上海市的财政状况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财政收入仍过于依赖企业所得税,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其次,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支出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
另外,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支出也需要进一步增加。
我国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研究
我国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研究【摘要】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近40年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突出问题。
我国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比重虽逐年上升但增速缓慢,且占gdp比重不高但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支出。
总体看来我国环境保护财政支出存在财政投资比重偏低、东中西部投资比例不合理等问题,应建立激励制度和培育多元的投资主体。
【关键词】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环境投资一、导言我国环境保护从1970年代至今,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到1980年代初。
这一时间段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基本上来自国家财政预算,据统计,1973至1981年间,由国家财政安排治理资金达5.04亿元。
第二阶段为1980年代初到1990年代中期。
这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环境保护投资格局由单一渠道转变为多渠道,由单一主体转变为多个主体,1984年在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明确了环境保护的8条资金渠道。
1988年国务院发布《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扩大了融资渠道,规范了投资主体和投资对象,环保的投资获得充分保障。
第三阶段是1990年代中期以来。
1995年7月,财政部发出了《关于充分发挥财政职能,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1996年8月3日《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出台,要求银行、财政等金融部门介入环境保护投融资体制,此外国外贷款、bot和证券市场等新的融资渠道相继出现①。
二、统计口径(预算内、预算外)首先需要确定什么是环境保护财政支出,以此来确定下文进行研究所需的统计口径问题。
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是用于实现政府环境保护职能和解决各种环境问题的那部分财政资金。
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和《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全面实施政府的收支分类改革。
由于政府环境保护支出项目繁多,加之历年的统计年鉴在分类和项目的统计上出现过几次调整,为方便按统一标准进行研究,本文统计口径采取以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主,单列出其中有代表性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并根据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和《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把林业治理投资进行分析,以求尽量准确地反应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领域的财政支出情况。
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及发展趋势探讨
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及发展趋势探讨基于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围绕保护工作投入问题,做简单的论述,提出保护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
根据生态环保目标和任务,推动天蓝、净土、大气保卫战的开展与落实,开展污染治理和保护工作,构建长效机制,实现持续化发展。
标签: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机制;资金利用效益近年来,我国各地区认真落实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积极探索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道路,推进治理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获得环保效益,推进区域持续化发展。
新时期,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以及新压力,要积极创新和优化,加大投入力度,增强治理效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长效的生态环保机制。
一、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需求从生态环保实践分析,围绕蓝天、净土和大气等落实环境治理与保护,对资金和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等,有着较大的需求。
随着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土十条”与“水十条”等都面临着“交成绩单”,受到环境污染治理和保护全面推进的影响,生态环保工作的投入需求快速增加,若投入保障不到位,则会影响相关工作的落实。
深度分析此课题,明确当前环保投入情况和问题,提出优化和完善的措施,保障各项环保工作扎实落地。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现状与问题(一)环保投入现状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整个“十三五”期间生态环保部门配合财政部门累积下达2248亿元生态环境资金。
具体分配情况如下:1)用于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资金共计783亿元;2)用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资金共计974亿元;3)用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资金共计285亿元;4)用于农村环境整治的资金共计206亿元。
从环保产业的营收情况分析,《中国环保产业分析报告(2019)》,运用环保投资拉动系数法、产业贡献率法、产业增长率方法预测,2020年环保产业发展规模大约为1.8万-2.4万亿元。
从环保形势以及环保产业发展趋势角度分析,依据年均增长率14.3%计算,2020年环保产业的营收总额可能超过2.1万亿。
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与经济效益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与经济效益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和保护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各个绿地单元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空间格局,包括公园、街头绿地、广场等。
城市绿地系统通过提供生态服务来维护城市环境的稳定和改善,同时也产生经济效益。
本文将就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1. 改善空气质量城市绿地系统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及过滤雾霾颗粒物等方式,显著改善了城市的空气质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同时,绿地中的植物也能够吸收空气中的尘埃和有害物质,净化空气。
2. 调节气候城市绿地系统能够通过蒸发散热和阴凉效应等方式调节城市的气候。
绿地中的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大量水分进入大气中,冷却了周围空气。
同时,绿地的树木能够提供阴凉的庇护,减少城市的地表温度。
3. 保护水资源城市绿地系统通过拦截和滞留降水,减少了城市的洪涝风险,并起到了保护水资源的作用。
绿地中的植物和土壤能够吸收大部分降水,并将其逐渐释放或者渗透到地下水层。
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城市雨水径流量,降低城市的洪涝风险。
4. 促进生物多样性城市绿地系统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生物栖息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改善。
绿地中的植物为各种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吸引了各种动物的栖居。
通过建立生态廊道和生态岛等手段,还可以促进生物物种的迁徙和扩散,提高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水平。
二、城市绿地系统的经济效益1. 旅游与休闲城市绿地系统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成为游客观光的热点。
城市绿地中的公园和广场等设施提供了丰富的娱乐活动和休闲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同时,绿地系统也成为城市居民户外活动的好去处,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 提升房地产价值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和改善会提升周边房地产的价值。
绿地景观的美化和增加的生态环境将吸引更多购房者和租户。
经济效益分析城市绿化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分析城市绿化的经济效益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化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城市绿化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居住条件,还具有丰富自然生态、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
与此同时,城市绿化还能够为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就城市绿化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一、提升房地产价值城市绿化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良好的绿化环境可以提升房屋的价值。
绿树环绕、鸟语花香的环境会使得住宅区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吸引更多的购房者。
另一方面,城市中心地区的绿化工程也会成为一块抢手的“铁饭碗”。
投资商愿意更多地投入到具备良好绿化条件的地区,进一步推动了房地产的繁荣发展。
二、促进旅游业发展城市绿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形象窗口,对于旅游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绿化优美的公园、风景独特的花坛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这些游客带来了旅游业的繁荣,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旅游业的兴盛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酒店、餐饮、交通等行业都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商机。
三、增加就业岗位城市绿化不仅要进行植树造林,还需要进行养护管理。
这就给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例如,有人负责植树、浇水等工作;有人负责绿化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还有人负责开展环保宣传等工作。
这些就业岗位的产生,为城市的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的收入,进而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绿化的经济效益不仅表现在经济产出上,还体现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上。
良好的绿化环境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加优美、健康的生活条件。
在城市的绿荫下散步、休闲放松,呼吸新鲜的空气,不仅能够减轻生活压力,还能够提高生活品质。
城市绿化的经济效益通过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体现出来。
综上所述,城市绿化的经济效益表现在提升房地产价值、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
城市通过加强对绿化建设的投入,不仅能够美化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还能够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
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概述:生态旅游是一种将自然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模式,以其独特的环境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文将分析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其在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就业状况、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和提升居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
第一部分: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的拉动效应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核心资源的旅游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因此,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的拉动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旅游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生态旅游的游客通常具有较高的消费水平,他们在当地的住宿、餐饮、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会直接带动当地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
2. 旅游投资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迎接生态旅游的发展,当地政府和企业往往会加大对酒店、景区、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
这些投资不仅刺激了当地的投资活动,还进一步改善了基础设施设施,提升了当地的发展水平。
3. 小微企业蓬勃发展: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小微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例如,农民可以通过农家乐的经营获得收入,手工艺品制作者可以通过销售特色产品获得收入,这些都促使了当地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
第二部分:生态旅游对当地就业状况改善的作用生态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于改善当地居民的就业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旅游业直接创造就业机会:生态旅游的发展直接创造了众多就业机会,包括导游、酒店服务员、厨师、导游等。
这些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2. 推动相关产业就业: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就业。
例如,当地的农产品供应商、手工艺品制作商、运输服务商等都将从生态旅游的需求中获益,进一步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 增加就业技能培训需求:为了适应生态旅游的需求,当地居民需要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这就推动了相关培训机构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机会。
“绿色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绿色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绿色经济”是指在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的一种经济模式。
它通过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和支持可持续发展来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绿色经济”的特点包括:
循环利用:绿色经济鼓励循环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
节约能源:绿色经济倡导节约能源的行为和技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技术创新:绿色经济鼓励技术创新和研发,以推动环保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生态保护:绿色经济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社会公正:绿色经济关注社会公正和人权保护,以确保发展的平衡和可持续性。
“绿色经济”对人类和环境的好处包括:
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降低环境污染:绿色经济鼓励使用环保技术和减少污染,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提高生活质量:绿色经济通过改善环境质量和健康状况,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创造就业机会:绿色经济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环保和可再生能源领域。
降低能源消耗:绿色经济鼓励节约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总之,“绿色经济”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技术创新的经济模式,对于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和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支出分析
政策因素
环保政策
政府的环保政策会影响环境保护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例如,政府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会增加环 境保护支出的需求。
经济政策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也会影响环境保护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例如,政府实施绿色税收政策可以促进企 业减少污染,降低环境保护支出的需求。
02
环境保护支出包括环境管理、污 染治理、生态保护、环境监测等 方面的支出。
环境保护支出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支出是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手段,可以促进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保护支出可以减少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保障人民的健 康和生活质量。
环境保护支出可以提高企业的 环保意识和竞争力,推动绿色 经济的发展。
国内案例:北京市环保支出案例
1 2 3
支出规模
北京市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规模逐年增加 ,重点支持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垃圾处 理等方面。
支出方式
北京市的环保支出以政府公共支出为主,同时引 导和支持企业进行环保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环保项目。
政策措施
北京市政府通过制定环保法规、政策、标准等, 加强环境监管和管理,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 建设。
企业案例:阿里巴巴环保支出案例
支出规模
阿里巴巴集团在环保方面的支出 规模较大,涉及了绿色物流、清 洁能源、生态农业等多个领域。
支出方式
阿里巴巴的环保支出以企业自主 投入为主,同时积极参与公益性 质的环保项目,推动绿色供应链 建设。
政策措施
阿里巴巴集团通过制定绿色物流 标准、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加 强企业内部环保管理,推动绿色 发展理念在全产业链的推广。
生态旅游中的生态效益分析
生态旅游中的生态效益分析生态旅游,顾名思义就是以保护和提升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其核心理念是促进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这种旅游形式对于当今全球生态环境挑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至关重要。
生态旅游在生态保护和发展经济之间取得了合理的平衡,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全球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不仅对环境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当地社区和游客也有很多好处,本文将讨论生态旅游的生态效益。
A. 提高生态保护意识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强化游客的环保意识并同时激发他们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兴趣。
通过生态旅游,游客可以亲身了解并参与维护生态环境,了解旅游区域内的自然数据、物种保护和环境知识以及当地社会的文化知识,最终引起游客的保护意识。
这些知识可以让游客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旅游环境,并将自己的旅游体验与保护环境联系起来。
不仅如此,生态旅游的开发还可以推动当地政府和旅游从业者更加重视生态保护。
B. 经济效益生态旅游不仅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非常重要,还可以为当地和国家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它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
旅游产业不仅仅是提供工作职位,更是为当地带来了大量收入。
可持续的旅游实践可以保持一个健康、发展的商业环境,同时也保护当地生活的品质和文化背景。
这可以使当地居民充分利用自己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和历史价值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当地的发展。
C. 保护自然资源生态旅游的另一种重要目的,是通过旅游活动和保护计划,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
生态旅游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开展,遵循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原则。
通常,在生态旅游地区内,有着清洁的海洋、适当的垃圾处理措施、特定的区域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保障,以确保旅客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生态旅游对于保护地球、大气和水体的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D. 维护生物多样性在开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样重要。
在生态旅游计划中,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小型生物群落,以便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旅游业者和当地政府应该致力于制定符合规定的管理、保护和监督政策,并向游客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教育培训以促进当地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财政绿色采购总结汇报范文
财政绿色采购总结汇报范文财政绿色采购是指财政部门在采购过程中,遵循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低碳减排的原则,选择符合绿色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财政绿色采购旨在推动优质环保产品的市场化,在实际操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下面是一份关于财政绿色采购的总结汇报范文,供参考。
财政绿色采购总结汇报一、背景介绍财政绿色采购是财政部门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促进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
自XX年开始,我部门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和优化绿色采购工作。
二、工作成果1.绿色采购政策制定与宣传为了推动绿色采购工作,我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绿色采购政策,明确了绿色采购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并将其广泛宣传。
通过内部培训、会议宣传、项目申报等方式,让部门员工充分了解绿色采购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
2.绿色采购数据统计与分析在采购过程中,我部门建立了绿色采购数据统计和分析体系,每年对绿色采购金额、采购比例等相关指标进行汇总和分析,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绿色采购的改进空间,并及时调整采购策略。
3.优质环保产品供应商的合作与共建为了确保绿色采购的效果,我部门积极与优质环保产品供应商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与供应商的沟通和合作,我们共同完善了绿色采购产品的质量和服务。
同时,与供应商的合作也进一步推动了市场上环保产品的发展和普及。
4.绿色采购知识培训与宣传活动为了提高员工对绿色采购的认知和操作能力,我部门组织了一系列培训和宣传活动。
通过邀请行业专家讲解相关知识、分享成功案例等方式,提高了员工对绿色采购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为员工提供了操作指导。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1.绿色采购政策落实不到位尽管我们已制定了绿色采购政策,但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部门未按照政策要求进行采购的情况。
这可能是因为政策宣传不到位,或者是对采购流程与要求理解不够深入。
今后我们需要加强内部协调,确保绿色采购政策的落实。
2.供应商选择与合作不足虽然我们与部分优质环保产品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整体合作与供应商选择还有待加强。
绿色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绿色旅游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旅游模式对环境、文化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绿色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绿色旅游的实践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绿色旅游的概念绿色旅游,又称可持续旅游,指的是在不破坏自然资源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旅游方式。
它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鼓励游客参与环保活动,提升社会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绿色旅游不仅关注自然美景的欣赏,还关注文化体验和社区参与,以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绿色旅游的实践1. 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在绿色旅游实践中,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是关键环节。
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体系。
例如,中国在多个著名景区推出了生态环保措施,通过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生态监测、加强定期维护等手段来保护脆弱的自然环境。
此外,通过合理规划游览线路,使游客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自然生态,从而提升环保意识。
2. 社区参与与文化传承绿色旅游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鼓励当地社区参与。
通过发展社区导游、手工艺品市场等形式,让居民直接参与到旅游中来,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还能增强他们对当地文化和生态环境的认同感。
例如,在一些民族村寨,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当地特有的生活方式,学习传统工艺,这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保护了传统文化。
3. 绿色交通与低碳出行在推进绿色旅游过程中,交通运输方式优化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许多城市已经开始推广公共交通系统,鼓励游客使用地铁、公交车或甚至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这些措施不仅减少了汽车排放,也缓解了景区周边的拥堵问题。
此外,一些景区还引入了电动公交车和共享单车,为游客提供更加环保便利的出行选择。
4. 环境教育与公众意识有效的环境教育能够提升游客及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从而推动绿色旅游的发展。
通过开展讲座、展示展览等形式,提高公众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
绿色旅游消费的内涵及特征
绿色旅游消费的内涵及特征旅游消费是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行为,绿色消费是健康环保的消费方式。
本文将绿色消费引入旅游消费,提出了绿色旅游消费的概念,并对其内涵和特征进行深入探讨。
绿色旅游消费相关概念的比较(一)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近年来,全球环境的急剧恶化,引发了对传统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深刻反思,这种反思在理论层面上集中体现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消费领域的运用又促使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观念的提出和发展。
关于绿色消费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是:在消费物质产品和劳务时,既对自身健康有利,又要不破坏环境,不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的定义,可持续消费是指提供服务以及相关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
可持续消费不仅强调消费过程中的可持续性,更强调生产过程中的可持续性。
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为解决传统消费方式可能会带来的危害人体健康和污染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二)旅游消费和可持续旅游消费旅游消费是指游客或为游客在旅行中及目的地停留期间所支出的全部花费。
旅游消费主体是游客,对象主要是“吃住行游购娱”这旅游六要素,既包括物质产品如食品、旅游纪念品和劳务如餐饮服务和导游服务,还包括作为旅游资源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消费的目的是完成旅游活动。
旅游消费是特殊的消费类型,与一般产品消费的区别在于:1.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消费品的不可存储性和不可移动性、非排他性,这也是旅游消费的特征。
2.一般产品由于生产和消费相分离及消费品的可移动性,其绿色消费主要体现于消费者在众多同类产品中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换句话说,一般产品消费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消费品本身的性能。
而旅游产品是不可移动的,由于旅游者消费旅游产品时受产品类型、个人经济状况、闲暇时间、交通状况等条件的限制,选择余地大大减小,从这个意义上说,某种旅游产品在一定区域内处于垄断地位。
市区绿化养护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改
市区绿化养护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改市区绿化养护对城市环境美化、空气净化、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为了保证绿化养护工作的高效运行以及财政经费的合理利用,需要对绿化养护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
本文将对市区绿化养护财政支出的绩效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
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指标是对绿化养护工作进行全面评价的重要依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绿化覆盖率:反映了绿化养护财政支出对城市绿化程度的影响,通过对市区的绿化面积和总面积进行比较,可以评估财政支出对绿化覆盖率的提高程度。
2.绿化质量评估:包括绿化景观的美观度、种植物的生长状况、绿化设施的完好程度等方面。
可以通过对绿化景观的实地考察和居民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
3.绿化养护效率:主要包括养护员工效率和设备利用率。
可以通过对养护工作的完成情况和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绩效的高低。
4.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即对绿化养护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对花费的财政支出和绿化效果的对比,评估支出的合理性。
二、绩效评价结果及改进方案根据以上指标,对市区绿化养护财政支出的绩效进行评价,可以得出以下结果和改进方案:1.绿化覆盖率较高,但质量有待提高。
市区的绿化覆盖率较高,但部分绿化景观存在美观度不高、种植物生长不良等问题。
应加强对绿化质量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绿化设施的维护和养护水平,确保绿化质量的整体提升。
2.养护效率较低,设备利用率需提高。
养护员工效率较低,工作进展缓慢,绿化设备利用率不高。
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和流程,提高养护员工的工作效率,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
3.支出合理性有待评估。
财政支出较大,但对于绿化效果的提升尚需进一步评估。
需要对花费的财政支出和实际效果进行全面对比,确保财政支出的合理性。
同时,还需加强对绿化项目的预算和审计工作,确保公共财政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三、改进意见为了提高市区绿化养护财政支出的绩效,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对绿化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定期进行绿化质量评估,对不合格的绿化景观进行整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旅游城市绿色财政支出的特点分析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的绿色财政支出政策被提上日程。
同时生态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也致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处。
那么在生态城市发展过程中,以节能环保支出为核心的绿色财政支出起着怎样的作用?本文以典型旅游城市秦皇岛市为例,研究绿色财政支出的特点,从而在该市生态旅游的发展上提供财政支出建议。
关键词:生态旅游;绿色财政支出;环保;节能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环境和能源危机也随之而来。
与之对应,城市旅游业粗放式甚至掠夺式的发展模式也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面对这种局面,生态旅游的概念得到提出并受到关注。
所谓生态旅游城市是指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和旅游学的原理,遵循生态规律与城市发展规律,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基础,以城市生态旅游为主线,以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及人与自然、社会和谐为核心,以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它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交互作用的高级阶段。
在生态旅游城市的发展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环境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需要政府进行支持和引导。
环境保护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绿色财政支出就是以财政收入为保障,维持和保障基本环境,以满足公共需求。
在我国“十二五”
规划发展纲要中,也正式确立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的地位,要求加大投入,使不同地区、不同阶层逐步享有基本均等的环境公共服务,本文将绿色财政支出定义为节能环保支出,因该类支出于2007年才进入财政收支大类中,因此选取2007-2010年的财政数据作为分析对象。
秦皇岛市作为首批沿海港口开放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大海、沙滩、湖泊、温泉、青山、森林、湿地和特殊地质地貌等,以及古长城、名人别墅疗养度假区等人文资源,为旅游业提供了极佳的发展条件,旅游业迅猛发展,但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面对环境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局面,秦皇岛市提出绿色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绿色发展,发展成为生态良性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生态旅游城市。
根据所收集到的各方资料,包括期刊文献、秦皇岛市财政局、统计局、环保局所公布的官方资料,本文试图分析秦皇岛市绿色财政支出即绿色财政支出的发展趋势及特点,研究生态旅游城市发展过程中关于环境保护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在促进生态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出更为客观的建议。
一、秦皇岛市绿色财政支出特点分析
1.绿色财政支出特点
2007年之前,绿色财政支出即环境保护支出并不像国防、卫生等支出作为大类单独列支,属于城市维护建设支出的子项目“环境保
护和城市水资源建设支出”,到2007年,伴随着政府收支科目改革,环境保护正式以“节能环保”大类进入财政预决算中,基于该数据的特性,笔者从绝对规模、相对规模、环境支出结构等家督,对2007-2012年秦皇岛市绿色财政支出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从相对规模上看,2007年秦皇岛市公共财政支出中有2.31%用于节能环保,到2012年稳步增长到2.46%,这说明公共财政中新增财政支出有效地保障绿色财政支出的稳定增长。
从2012年秦皇岛市公布的政府财政决算数据看,2012年,秦市绿色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污染防治(4.05亿元),环境保护管理事务(0.24亿元),环境监测与督察(0.15亿元)和污染减排(0.14亿元),分别占到环境保护总支出的88.42%,5.2%,3.2%和3.1%。
从2012年秦皇岛市地方一般财政支出各部分构成及比例看,绿色财政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较高,为4.58%,在全部大类支出中排名第7,参照我国2012年财政统计年鉴,全国绿色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2.47%,比较可以得出秦皇岛市在绿色财政方面的支出比重较高,对环保节能的重视保障了秦市生态旅游城市的建设发展。
2.与国外典型旅游城市环境支出的对比
为借鉴国外成熟生态旅游城市在绿色财政方面的成功经验,笔者选取加拿大渥太华市,美国华盛顿市和秦皇岛市在2011年的财政支出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资料来源:government of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fy 2011
budget - gross funds;budget 2011-operating and capital budg 秦皇岛市2012统计年鉴,环境公报
从表1中可以看2011年秦皇岛市财政支出总额与加拿大渥太华市总额大体相同,而明显低于华盛顿市,从绿色财政支出额看秦皇岛市处于较低水平,较华盛顿市低0.38亿美元,较渥太华市低0.24亿美元,但从绿色财政支出的比重来看,秦皇岛市高于华盛顿市,低于渥太华市,处于中间位置。
从三个市的支出明细表可以看出,华盛顿市支出项目最为清晰,项目列支更为详细,清晰度和透明度更高,秦皇岛市项目分类不尽合理,其中多个项目有重复和相互重叠的可能,渥太华市分类较为简略,清晰透明度较差。
从结构构成来看,渥太华市主要投资于固体废物的再回收与重新利用,华盛顿市主要致力于提高能源效率和能源的保护开发,而秦皇岛市工作主要集中污染防治上,秦皇岛市的绿色财政支出偏重事中和事后处理,呈现出“轻预防和基础、重控制和治理”的特征,这也是我国环境保护的特点。
二、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秦皇岛市相关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秦皇岛市财政支出正不断向绿色保护倾斜,相对于全国总体情况来说,秦市作为生态旅游城市,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但绿色财政支出在整个财政支出体系当中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但距离生态旅游城市的总体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通过绿色财政的结构分析发现秦市对于环
境的保护支出的内部分配结构不尽合理,支出主要致力于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领域,这种“事后补救”的保护特点制约着公共环境基本服务的提供,同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与美国华盛顿市、加拿大渥太华市在绿色财政支出总量、结构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秦皇岛市在环境保护分类上较模糊,不利于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受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限制,秦皇岛市财政支出规模距离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但绿色财政支出的比重相对合理。
为此,本文认为秦皇岛市在建设生态旅游城市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优化环境的绿色财政支出结构比例,实现生态环境的高效率的改善,倡导“绿色”财政,逐步提高绿色财政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
集体措施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加大政府绿色财政支出的力度
在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核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兼顾经济、环境、社会,一方面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提供更加高效的环境保护的物质技术,加大对工业废物的回收利用程度,从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加大环保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如城市公园建设维护、水利工程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大对绿色产业的引导力度,以政府为主体,引导社会企业走向绿色化的生产道路。
2.优化绿色财政的支出结构
当今绿色财政支出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收取治污费,明确企业和个人在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
中的主体地位,相应的政府应减少在这些领域的公共支出,应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生态环境维护、基础社会建设、监管建设等方面,将绿色财政支出从现存的“轻预防重治理的”模式逐步过渡到“重预防,重全面维护”的模式。
3.加强绿色财政支出的效率
从效率的评估上,绿色财政支出应该强调环境基础设施的保障和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建设,从公平角度上看,环境公共服务应在地区间、群体间大致相等,秦皇岛市作为典型生态旅游城市,其绿色财政支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地区间、城乡间仍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因此从长远来看,环境基本服务应保证全体公民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数量相当、质量相近的环境基本服务。
4.加强绿色财政支出资金的会计控制
绿色财政资金的使用关系着政府的形象,更影响城市建设的进程。
资金是否投放到位,投放后是不是只投不管,这都是绿色财政资金在使用和控制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国外的经验表明,绩效会计控制是规范财政资金使用、提高使用的效率和效益的有效地制度保障,同时也符合我国近年来实施的政府会计制度,因此加强绿色财政资金的会计控制也是今后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郭佩霞高凤琴:论环境保护与绿色财政支农体系[j]新疆财经,2005.2:5-6.
[2]卢洪友祁敏:我国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现状评析及优化路径
选择[j]环境保护,2012.17.
[3]罗永军:秦皇岛市绿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8.
[4]夏友照: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研究-以国家级森林城市珲春为例
[d]吉林农业大学,2011.
[4]赵怡:关于完善绿色财政体制的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山东大学,2009.
[5]budget 2011-operating and capital budget[r] the audit budget & finance committee,2011.3.
[6] f y2011 p r o p o s e d b u d g e t a n d f i n a n c
i a l plan[r]government of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2010,volume 3 agency budget chapters-part 2.
[7]environment protection division report2011[r] 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