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校体育教育如何培养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意识
谈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谈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应该具备自我锻炼的能力,通过体育教学的引导和培养,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探讨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探讨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要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体育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大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实的兴趣基础和主动锻炼的动力,而这些需要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来培养。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各种不同的体育活动,让他们在锻炼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激发他们对锻炼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到锻炼的乐趣,从而主动地进行自我锻炼。
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锻炼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保持锻炼的持续性、控制好锻炼的强度和频率等。
体育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锻炼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避免盲目跟风或者过度锻炼的情况发生。
体育教学还要教育学生保持锻炼的持续性,告诉他们锻炼需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坚持锻炼才能收到效果。
体育教学还要教育学生控制好锻炼的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的发生。
通过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大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锻炼。
体育教学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运动技能是进行自我锻炼的基础,只有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水平,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锻炼。
体育教学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教师可以利用体育课上的各种体育项目,教会学生正确的运动技能动作和方法,让他们学会正确地进行各种体育运动。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比赛和表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水平。
试析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
试析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必须以发展人的创新思维、开发人的创新潜能为核心。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过程。
那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呢?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和认识:一、培养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而教师是学生兴趣的指南。
学生在有兴趣的状态下学习和在沮丧厌恶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是极为不同的。
兴趣促成动机,动机支配需要的行为,因而,兴趣的强度决定行为的结果,有了积极的学习兴趣,人的神经、情感领域也就无意识地产生了动力,而且,这种兴趣的保持时间相对较长。
针对学生好奇、好动、求知欲强,对新的动作很感兴趣,对单调、枯燥无味、重复的动作比较厌恶,在组织教学上,应抓住重点,教法灵活多样,做到严而不拘、活而不乱。
如在五年级50米跑的教学中,我先利用第一节课着重教跑的技术,严格要求学生把蹲踞式起跑姿势,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冲刺等环节的技术动作学好、记牢。
接下来的课程,就选用了大量的15-20米比赛练习,练习量是15-20米×4次,进行2-3组,每组间歇时间为2-3分钟;或10-20米,跑过1-2个障碍物的往返接力比赛,练习量是10-20×2次,进行2-3组,每组间歇时间是2-3分钟;或200米接力跑2-3次,每组间歇时间是3-5分钟。
又如练习立定跳远项目,教师先按学生情况,课前划好相距1.2米到1.5米的平行线五条,练习时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挥下进行蛙跳5-8次、五级蛙跳3-5次、五级单足跳5-8次、游戏活动两人交替“搬动”过“五关”(五线)2-3次。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练习,在欢声笑语中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二、激发活力,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使其拥有健康的体魄。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摘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加强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体育教育发展和社会的要求,是现代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衡量。
下面就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问题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势在必行1、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体育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无私奉献,致力于学生综合体育素质的全面提高。
他们兢兢业业,顶暑寒,冒风雨,任劳任怨。
可一测试,学生的成绩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去甚远;或老样子,或提高幅度很小,或出现了倒退。
于是,教师们困惑了:“我的教学究竟怎么了?”出现上述闷题,与下列因素有关:部分体育教师按部就班地执行授课计划,只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动作示范,而对分组练习和个人练习指导不力,对课外锻炼不够重视,忽略了学生自身锻炼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2、学生的混沌:学不好体育照样过。
目前,学生普遍不重视体育课,采取应付的方式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动作示范,课外时间几乎全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
少数喜好体育的学生,本来想好好地进行锻炼,却因得不到正确的指导而不知道该练什么和怎样练,导致他们的“锻炼热”慢漫降温,直至消失殆尽。
于是,学生们心安理得却又无可奈何,学不好体育还不是照样过。
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对体育的重要性及体育锻炼的目的、方法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使得自我锻炼能力低下,导致他们轻视体育课,漠视体育锻炼。
这样,任凭教师再努力,学生的成绩也上不去。
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途径和措施1、加强重要性教育,明确学生的锻炼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体育课对学生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练习和锻炼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力。
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则是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目标。
通过自主锻炼,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自律、坚毅、毅力等品质,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呢?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是指学生具备主动、自觉进行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自主锻炼的意识,让他们明白自主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可以通过课堂上的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自主锻炼的好处,并引导他们树立自主锻炼的信念。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和方法,培养他们在锻炼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式,让他们在锻炼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行自主锻炼的积极性。
二、提供多样化的锻炼机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教师还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锻炼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锻炼机会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和方式,从而更容易坚持下去。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介绍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田径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和方式。
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体育俱乐部或兴趣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锻炼能力。
三、注重锻炼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锻炼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让他们在锻炼中能够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只有掌握了合理的锻炼方法和技巧,学生才能更有信心和积极性地进行自主锻炼。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最新年文档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高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全面健身的重点,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也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基础,在终身体育意识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时期。
那么,如何在学生接受学校系统学习的最后阶段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呢?一、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终身体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依据人体发展变化的规律,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不断提出的要求。
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要求锻炼身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人体自身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同时体育锻炼具有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作用,对人的各个不同时期的身体健康,都具有积极影响。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应充分利用学生在校的宝贵时间,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思想和物质基础。
从近年来对大学生体质测试统计的相关数据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不容乐观,积极采取合理,有效地措施来改进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是迫在眉睫的。
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学习的机会,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从而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身体素质。
二、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策略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作为高校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并要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素质。
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欢迎,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感情。
而且俗话说的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要给学生一种健康向上,充满朝气的印象,让学生在无形中从教师身上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自身素质的影响,从而把锻炼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愿意与教师交流、探讨,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2、加强体育知识的理论教学。
浅析高校体育中大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培养
摘 要: 当代大学生要想融入社会生活, 就要加强体育锻炼,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练就一身健康的体魄。 但目 前高坡大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差。
援 炼的主动性不 高, 因此 , 如何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培养 学生的自我饭炼意识, 使学生能够独立 自主地 进行体育饭烁 , 是 当前高校体育教 育的
一
嘎重要工作。
关键 词 : 高校体育教 育 大学生自我饭 炼意识 影响因素 培 养 措 施
中图分类号 : G 8 0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一O 9 8 x( 2 0 1 3 ) 0 6( c ) -0 1 7 1 -0 1
自我 锻 炼 意 识 是 指 学 生 通 过 对体 育 的 锻 炼 , 形 成 一 个 良性 循 环 。因此 , 高校 体 育 学 习, 形 成 一 种 强 身 健 体 的 自我 需 要 的 意 教 师 在教 学过 程 中, 要 因材 施 教 , 根 据 学 生 识 。目前 , 我 国 大 学 生 身体 素 质 下 降是 不争 的 生 理和 心 理 的不 同情 况 予以 区 别 对 待 , 使 的事 实 , 主要表现为力量、 耐 力和 爆 发 力等 每 位学 生 都 能 热 衷于 体 育锻 炼 , 形成 自 我 锻 方面 渐 趋 下 降 , 而 这 其 中, 缺 乏 自我 锻 炼 的 炼 的 意 识 。 意 识 是 大 学 生 身 体 素 质 下 降 的主 要 原 因。 2 . 2 教 师 因素 . 因此 , 高校 体 育教 育 要 着重 培 养 大学 生 的 自 高校体育 教师要 理解和 尊重学 生 , 理 我锻炼 意识 , 让 大 学 生 养 成 主动 锻 炼 的 好 解 、 尊重他们的兴趣、 爱好 、 情感、 追求 。 关 习惯 。 心爱护学生 是教 师的职责, 尤 其 是 锻 炼 能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意识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意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健康体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不仅要让学生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还要让学生掌握健康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和体育教学现状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采取正确思想教育,激发学生锻炼意识教育对培养学生锻炼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的目的就是教给学生技能,帮助学生铸造灵魂。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培养习惯。
”体育教育其实就是教给学生技能和知识,指导学生行为,启发自觉,让学生坚持持久锻炼。
因此,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收单,按照学生行为养成目的和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锻炼和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意识,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习惯。
学生能否自觉的参与各种体育锻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体育锻炼价值观,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
因此,正确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同时还包括家长和社会的教育,用正确的环境因素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体育锻炼对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锻炼意识,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从小培养锻炼意识,激发自觉锻炼的热情锻炼意识的培养要从小抓起,意识也可以称之为习惯,习惯的形成最初是源于学生对某一件事的热情和兴趣,一旦学生对事物有了好奇心和行为动力,学生就会主动投入其中,去寻求快乐,而学生一旦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和带来的快乐,学生就会产生更大的热情和参与的欲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将这种行为发展成习惯和爱好。
因此,培养学生锻炼意识就要从小抓起,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享受体育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锻炼意识,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另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避免过分的强调“标准”和“规范”,尽量放低对学生的要求,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同时我们还要强调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和新颖性,使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间一长,学生就会逐渐喜欢上体育运动,形成一种习惯,最终成为一种意识。
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探讨
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意识也逐渐增强。
因此,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的健康保健措施,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自身身体健康,还有助于提高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
下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
1. 科学的体育知识体育知识是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基础。
当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时,才能更好地掌握锻炼的技能。
高校可以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向学生传授科学的体育知识,帮助学生掌握锻炼的技能和方法。
此外,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运动会、开设体育课程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身锻炼的能力,并从中感受锻炼的乐趣。
2. 提供多样化的锻炼方式学校还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锻炼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根据自身喜好选择锻炼项目,会更加愿意参与到锻炼中来。
学校可以开设足球、篮球、羽毛球、游泳等不同运动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如登山、徒步、露营等,让学生在户外中进行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团队协作意识。
3. 提供锻炼场地和器材学生的自主锻炼需要有良好的锻炼场地和器材。
学校可以投资购买一些锻炼设备,如器械、跑步机、动感单车等,为学生提供便利的锻炼条件。
此外,学校还可以在操场、游泳馆等地修建一些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游泳池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锻炼场地。
4. 培养学生锻炼习惯学生的自主锻炼需要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规范体育课程、制定锻炼计划、开展锻炼俱乐部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规律的锻炼习惯。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短信、邮件、微信等渠道提醒学生定期进行锻炼,并鼓励学生互相监督,相互督促,形成多方面的锻炼支持体系。
总之,高校体育教育应该重视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科学的体育知识、多样化的锻炼方式、良好的锻炼场地和器材以及规律的锻炼习惯等方面来促进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谈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谈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摘要】体育教学在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重要性、体育教学中培养方法、课外锻炼的必要性、体育自我锻炼计划的制定以及运动社团和俱乐部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通过合理的锻炼计划和参与运动社团,大学生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育能力,培养自律和持之以恒的品质。
尤其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有益身心健康,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大学生需要重视体育锻炼,并通过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从而实现身心健康的平衡发展。
未来,更多的大学生将会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教学、自我锻炼能力、课外锻炼、自我锻炼计划、运动社团、俱乐部。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们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导致他们的身体健康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而体育锻炼作为保持身心健康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大学生群体中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时期是一个人青春活力最旺盛的阶段,正是适合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
由于学业繁重、课业紧张等原因,大部分大学生缺乏自我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导致他们长时间坐着不动,缺乏运动锻炼,容易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所以,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让他们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也能保持适当的运动量,是当前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锻炼计划,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锻炼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1.2 问题意识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缺乏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意识。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学习和生活质量下降。
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让他们在毕业后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谈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谈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1. 引言1.1 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重要性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培养自我锻炼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个体在没有外界指导的情况下,自主选择并适时进行适宜的体育运动,以维持身体健康和提升运动能力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学习和生活压力,长时间的坐姿和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健康问题的加剧。
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调动他们进行自主性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管理自己的运动时间,更好地平衡学习和生活,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激发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
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积极的体育锻炼,大学生才能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2. 正文2.1 了解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现状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安排并坚持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了解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现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这个群体的体育运动情况,为今后的培养和指导提供依据。
目前,许多大学生生活节奏快,学业压力大,缺乏系统性的体育锻炼规划,导致很多学生无法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他们可能会出现身体素质下降、体重增加、运动能力不足等问题。
部分大学生在校园内的体育锻炼活动也存在着单一、缺乏挑战性的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总体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对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造成了一定影响。
现代科技的普及以及便捷的生活方式,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长时间坐姿不动,缺乏体育锻炼的动力和意识。
了解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现状,有助于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谈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谈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健康和健身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体育教育逐渐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而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体育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体育教育本身入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并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基本功,提高他们的体能素质,让他们在自我锻炼时更能得心应手。
其次,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体育知识的普及。
不仅要教授学生正确的锻炼方法和技巧,还要传授健康饮食知识和养生保健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自我锻炼时更加科学、有针对性,从而提高锻炼效果。
除此之外,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实践和实践教育。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比赛和运动会,让他们在实际的运动中充分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积极锻炼,让他们形成自觉的锻炼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科学地制定锻炼计划和安排。
最后,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借助外在的资源和条件。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设施和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同时,学校还应该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如运动会、夏令营等,增加学生的体验和锻炼机会。
此外,社会和家庭也应该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从而更好地推动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总之,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需要学生、教师、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实践教育,加上外在资源的支持和条件的创造,相信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谈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谈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健康意识。
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中坚力量,应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本文将就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意识培养体育教学应该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和锻炼观念。
大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应该不断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的意识,明确理解自我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于缺乏锻炼意识的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宣传、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二、方法指导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不同类型的体育锻炼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实践演示、示范指导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各种体育活动的技术要领和正确姿势,让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运动的要领,健全的身体素质培养,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和安全性,养成持之以恒的锻炼习惯。
三、实践推动体育教学应该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践推动,引导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和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在体育锻炼课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排球、游泳、瑜伽、健身操等,让学生在多种体育项目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锻炼方式,培养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兴趣和热爱,形成持久的体育锻炼习惯。
四、环境营造学校应该通过建设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和设施,为学生提供方便的体育锻炼条件。
学校可以建设多功能体育馆、游泳池、羽毛球场、篮球场、足球场等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体育锻炼选择和充分的锻炼空间。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比赛和运动会活动,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体验,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爱和持续参与的积极性。
五、激励引导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激励和引导,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参加体育锻炼。
谈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谈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课堂上的体育教学外,大学生还需要培养自己的自我锻炼能力,以便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适当的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下面将就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进行讨论。
大学体育教学应注重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体育锻炼知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到适当的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和比赛,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培养自我锻炼的兴趣和乐趣。
大学体育教学应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
针对大学生的时间安排和学习压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每天的锻炼时间和方法。
每天晚上锻炼30分钟,或每周进行一次集体锻炼活动等。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如篮球、跑步、瑜伽等。
大学体育教学还应提供相应的锻炼场所和设施,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锻炼。
学校可以建设专门的健身中心或体育馆,提供先进的健身器材和设施,为学生提供方便的锻炼条件。
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体育俱乐部和社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和交流平台。
大学体育教学还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念。
学生应明确健身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身心健康和增强体质,而不是为了比拼成绩或追求外表。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健身科学知识和案例,使学生了解到健身的目的和方法,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锻炼习惯和态度。
大学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通过讲解锻炼知识、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提供合适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引导正确的健身观念,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并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这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习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谈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谈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首先从引言部分介绍了自我锻炼能力的重要性以及现状,明确了研究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阐述了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的必要性,提出了培养方法,并探讨了学校体育设施和资源的利用、指导教师的作用以及体育竞赛和活动对大学生锻炼能力的促进。
最后在结论部分强调了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应注重长期效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其积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可以为大学生体育教学中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必要性、方法、学校体育设施、指导教师、体育竞赛、活动、促进、长期效果、教学改革、全面发展、个性化引导、积极性。
1. 引言1.1 体育教学中自我锻炼能力的重要性体育教学中自我锻炼能力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中的主力军,其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对其未来的身心健康和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体育教学激发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和积极性。
自我锻炼能力是一个人克服困难、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重要品质,而这些品质在大学生时期的培养尤为关键。
通过体育教学,大学生可以学会自主设计训练计划、规范自身锻炼方法、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提高自身的体能水平和运动技能,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健康、积极向上。
自我锻炼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竞争压力,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发展。
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要认识到自我锻炼的重要性,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锻炼水平。
1.2 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现状目前,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很多大学生缺乏自律性和坚持性,导致他们在锻炼过程中容易半途而废或缺乏持续性。
谈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谈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则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健康和素质的培养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自我锻炼能力的重要性、培养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和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自我锻炼能力的重要性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运动锻炼,达到维护身体健康、促进身心发展的目的。
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我锻炼能力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大学生学习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缺乏适当的运动锻炼,容易导致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
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自觉地进行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预防和改善一些慢性病。
自我锻炼能力是促进身心发展的有效手段。
运动不仅可以改善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大脑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能力。
通过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可以调节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自我锻炼能力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的有效途径。
当学生养成了自觉进行运动锻炼的习惯后,就会更加注重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更加注重饮食、作息和自我保健,从而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
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为了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体育教学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运动锻炼。
需要在体育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普及。
学生只有了解运动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才能更加自觉地进行运动锻炼。
体育教学需要注重传授运动锻炼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运动锻炼的好处,激发他们进行运动锻炼的积极性。
需要加强实践教学,提供多样化的运动锻炼机会。
谈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谈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作为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身体素质,还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态度。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探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一、培养自我锻炼能力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锻炼的问题。
长期的久坐不动容易导致身体变得肥胖、虚弱,并且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而且,缺乏锻炼还容易使人的身心状态变得疲惫、压抑。
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自我锻炼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大学生时常面临着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很多人往往会忽视锻炼的重要性。
长期忽视锻炼会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而通过培养自我锻炼能力,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魄。
培养自我锻炼能力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态度。
大学生是一个身心都在成长发育阶段的群体,他们所养成的运动习惯和态度很可能会伴随他们的一生。
如果在大学期间就养成了自我锻炼的习惯,就能够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抵抗疾病的侵袭。
相反,如果缺乏锻炼,很可能会导致以后的健康问题。
培养自我锻炼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律和自控能力。
自我锻炼需要付出坚持和毅力,需要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繁忙中找到合适的时间和方式来进行锻炼,这就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自律和自控能力。
而这种能力在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同样十分重要。
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态度,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律和自控能力。
1. 设立体育教学课程体育教学课程是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重要途径。
要利用好体育教学课程,首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采取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如群体游戏、户外探险、健美操等,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大学生体育训练意识增强分析
大学生体育训练意识增强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逐渐增强。
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还可以增强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一些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不足够重视,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意识。
本文将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现状和提升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期引起大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视。
一、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耐力、力量和灵活性,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脑的活跃,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体育锻炼可以让大脑充分供氧,增加血流量,提高大脑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有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心情。
大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压力,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让大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缓解压力。
二、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现状目前一些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不足够重视,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意识。
一些大学生存在锻炼时间不足的问题。
受学习压力和课余活动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往往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一些大学生存在锻炼方式不科学的问题。
一些大学生为了追求效果,选择了过激的运动方式,不仅容易受伤,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一些大学生存在锻炼意愿不强的问题。
一些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会耗费太多时间和精力,不愿意参与导致体育锻炼意识不强。
一些大学生存在着体育锻炼意识不强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解决。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学校应该加强体育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兴趣。
学校可以建立健身房和体育场馆,为学生提供方便的体育锻炼条件。
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研究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自我锻炼能力。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习负担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意愿。
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将探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并提出相关建议。
1. 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重要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身体健康、心理发展以及学业成绩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自我锻炼,学生可以增强体质、增加免疫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大脑发育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2.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2.1 引导学生树立锻炼的自觉性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个别指导,向学生灌输锻炼的重要性和益处,让他们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并坚持锻炼。
教师可以利用适当的案例、实践活动等来增加学生对自我锻炼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
2.2 营造良好的锻炼环境学校应提供良好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并定期开展各类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
这将为学生提供自我锻炼的机会,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此外,学校可以组织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体育竞赛,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3 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
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坚持锻炼。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锻炼进展,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确保他们能够得到适当的锻炼。
3. 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效果评估评估对于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身体测试、学生自我报告、课堂观察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锻炼效果和进步情况。
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学生对自我锻炼的态度和需求,为进一步改进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4. 相关建议4.1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学校可以制定全面的健康教育计划,包括体育教学在内,提供关于锻炼、饮食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和指导,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意识。
4.2 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
谈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谈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育正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对于大学生而言,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然而,由于时间紧张,学习任务繁重,很多大学生往往无暇顾及体育锻炼。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使其能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培养大学生的运动兴趣至关重要。
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期,正确引导他们的运动兴趣有利于增强身体和心理素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比赛、运动会、户外拓展等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能够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进而主动参加体育活动。
其次,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科学制定锻炼计划。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锻炼需求都是不同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和锻炼需求。
基于此,教师可以科学制定个性化锻炼计划,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状况和锻炼需求,分别制定相对应的锻炼方案。
同时,锻炼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合理的指导和建议,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锻炼。
最后,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具备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等能力,能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并能适时调节、评价自己的锻炼效果和身体变化。
教师可以在体育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和技巧,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定锻炼计划,记录锻炼成果和变化,将其锻炼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方式。
总之,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多个方面加大培养和指导力度,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只有全方位、系统性地开展相关工作,才能够培养出健康向上、具有自我锻炼意识的大学生。
高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意识的途径分析
现代经济信息高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意识的途径分析罗玮婷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摘要:实现学生终身体育的一个关键在于对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也是迎合当前素质教育对于高校体育教育的一个客观要求。
笔者在本文之中首先对大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自我锻炼意识的重要性进行一定的分析,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指出一些影响大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形成的一些因素,最后提出了一些培养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意识的相关方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大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1-0406-02一、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意识的重要性在当前绝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都是要求学生对一些课内的知识进行掌握,要求学生们在课前要进行热身,而对于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态度却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当前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情况之下,学生们更多的会将专业课程的学习当成是第一要务,希望通过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来帮助自己在将来找到一份更加理想的工作,他们认为体育学习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并不太大,由此便极有可能忽略了对体育课程的学习。
并且很大一部分高校之中本身就未对体育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参与热情也有所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使学生们主动锻炼也就只能是一纸空谈。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大学生群体之中出现了大量的亚健康状态成员,他们身体素质相对较差且在体育意识方面也较为薄弱,由此在影响到学生们健康成长的同时也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基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对大学生在自我锻炼方面的意识进行一定的培养。
通过培养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的意识可以使他们对于体育的认知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且也是顺应当前教改工作之中对于素质教育方面的相关要求,其在对学生体育兴趣激发与体育锻炼效果提升方面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另外,对于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意识的培养能够使他们在日后工作之中更好的适应和融入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高校体育教育如何培养大学生体育自
我锻炼意识
[论文摘要]加强体育锻炼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练就健康的体魄,是当代大学生融入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但高校存在不重视体育课程、学生体育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需要改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等,从而促进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意识的养成。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意识
最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在选编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时,“要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适应教学对象,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为学生所用”。
做到为学生所用,首先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现今高校体育教育通过多年的不断变革和改善,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逐渐完善,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仅维持在课堂中。
所以,高校体育教育应以《纲要》为指导,合理规划高校体育课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在保证课业内容有序完成的同时,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提高在校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
一、高校体育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锻炼意识的必要性
加强体育锻炼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练就健康的体魄,是当代大学生融入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现今的高校体育课堂大多要求学生良好掌握课内知识,同时在课前要求学生进行跑步热身的练习,但是学生以一种懒散的方式进行。
随着社会对现今高校学生专业性的要求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学好专业课作为上学的第一要务,而其他课程,尤其是体育课程往往成为最容易被忽略的课程,甚至有的学校为了保证专业课的有效进行而压缩体育课时,学生从思想本身就难以将体育课加以重视,即便是有时间,也更愿意将其贡献给专业课程,很少有人愿意主动锻炼。
可见高校体育课程有效进行课程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校体育课程如何改善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展体育事业一贯坚持的基本准则,这一基本准则体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本应该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意义,理解体育锻炼的内在本质,从而热爱体育运动。
同时,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
高校学生的体育爱好及参与态度对他们未来进入社会参与体育活动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深入探究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路径及其影响因素,必将对未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升学校体育的效率,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跃学校体育生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所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我国现今大学生难以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
(一)改变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
造成大学生被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对于体育课程本身很难得以重视,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从学生自身做起。
通过体育课程的教育,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体育锻炼不只是强身健体,也为今后走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课下的体育活动也能有效地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成为融洽人际关系的桥梁。
同时,在校期间大学生虽然意识到体育在健身、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功能以及对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没
有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
如何在有限的课内时间中传授学生体育学习内容,让不同条件的学生学会不同的体育项目,养成科学的锻炼方式,最终引导学生有效地安排课余时间合理规划作息参与体育运动,从而使得学生在心理上更加愿意参与到自觉体育锻炼中才是长久之选。
(二)多角度多方面构思课程内容
目前,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已在大学生当中深入人心,但是大学生自觉、持久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却不多,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和实践脱节。
调查发现,体育项目是否吸引人是影响大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应进一步深化改革,通过改革探讨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增添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而养成终身锻炼行为。
在校大学生处于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年龄,对于那些有意义的活动通常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
针对这一特征,高校体育教学要改变多年来一成不变、缺少活力的课程,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建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
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重体育理论知识及体育文化修养的灌输,将终身体育思想融入体育教学的始终。
在传授体育理论知识时应注重实用性,对于体育锻炼方式和方法、体育保健知识应有所侧重。
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将一些健身性强、技术难度不大、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其中。
(三)优化体育教育,强调学生的参与性
高校体育教学应强调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终身化。
如果仅仅只将体育锻炼停留在课堂之上,没有将体育锻炼本身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当中,仍旧没有改善学生自主锻炼意识薄弱的情况,只有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才是改善学生自主锻炼的良好手段。
在课堂当中,高校体育教育也可以加入课外体育选修内容,可开办各种内容丰富的社团组织,积极开展课外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努力营造人人重视体育、人人积极投身锻炼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从而达到强健身体、增进相互联系、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强调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知识大多来自于教师,所以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仅应切实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也应发挥教师作为讲授者的重要引导作用,试想每一位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充满热情,将体育锻炼的积极向上一面展示在学生眼前,从日常讲授中将感情传染给每一位学生,将无形中感染每一个人对待体育的态度和热情。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讲课艺术、传授知识的准备性和深度也决定了学生接受信息的范围和层次性。
体育课时与活动增加、体育教学质量亟须提升的现状,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而,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关键。
(五)有效维护校园体育器械和场馆
随着现今高校体育设施和场馆的不断完善和建造,许多校园内的体育场馆均达到一定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应充分利用校园现有的资源,通过课堂教育,使学生充分了解和学习校园内现有的器械和设施的运动方式和方法,将多种体育运动的方法规则在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展现,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该项体育运动。
所以,高校体育教育针对学生培养自主锻炼意识,开发其体育运动潜能、改革教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深远影响。
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以及学校体育教学的作用是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主要因素。
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教与学两方面的重要性,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高校体育教育应该倡导健康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主动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中陶冶情操,尽情体会体育运动的魅力。
调节和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有效地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运动当中,享受运动的乐趣,为其今后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