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p菌株对桉树青枯拉尔氏菌的溶菌作用
桉树与联合固氮菌相互作用的研究
D n E 姒 C n ON OF A ; _ r r, Nn o GEN- 1 A 【 I C】 = A 、E F ON AC I A 砌 B 1 RI
维普资讯
微 生 物 学 通 报
20 0 2年 2 ( ) 9 4
.
桉 树 与 联 合 固氮 菌 相 互 作 用 的 研 究
康 丽华
( 国林业科 学 研究 院热 带林业 研究 所 中 广州 502) 150
摘要 :联 合 固氮 菌 一 娩 克 氏 菌 ( l s U xt a N 1JMC 3 催 Ke i a 9y c G 3p 7 A) 接 种 木 本 植 物 桃 金 娘 科 be o ( ytca )桉树 属 ( uayt )的 苗木 ,研 究 它们 之 间相 互作 用 关 系 。扫描 电镜 观 察 结果 M r ee a E cl u ps 表 明 :联合 固氮菌 不但 可 以在 桉树 根 表定 殖 ,而 且 还可 进 入 根 内定 殖 ,并 在 接种 桉 树 的根 际 、根 表 和根 内均 分离 到 该菌 。接 种联 合 固氮菌 能 刺激 桉 树 根 系 的 分泌 作 用 ,并 对 根 系 分 泌 物 的氨 基酸 、糖 及激 素 的 含量 有所 影 响 。联合 固氮菌 对桉 树 生长 有 明显 的促 进作 用 。 关键 词 :桉 树 ,联 合 固氮菌 ,相 互 作用
生 物 固氮 在 农 、林 业 生 产 中起 着 重 要 作 用 ,据 报 道 ,全 球 每 年 生 物 固 氮 的 总 量 大 约 为 1 吨 ,是 工 业 氮 肥 的 3倍 多 … 。作 为 生 物 固 氮 的 一 个 重 要 方 面 — — 联 合 固 氮 作 用 亿 日益 引 起 重 视 。 近 2 0年 来 ,水 稻 、甘 蔗 、牧 草 等 禾 本 科 作 物 的 联 合 固氮 作 用 研 究 已 有 大量 报 道 ,在 根 表 糖 基 分 布 、植 物 凝 集 素 、细 菌 胞 外 多 糖 及 有 关 基 因 的 克 隆 、 鉴 定 与 调 控 机 制 等 方 面 的 研 究 取 得 较 大 进 展 ,并 逐 步 成 为 研 究 的 前 沿 。但 迄 今 为 止 对 于 联 合 固 氮 体 系 的作 用 机 理 还 有 许 多 问 题 尚未 阐 明 ,为 了使 联 合 固 氮 作 用 获 得 更 高 的 效 益 , 对 植 物 和 细 菌 的 相 互 作 用 进 行 深 人 研 究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近 年 来 ,联 合 固 氮 菌 与 水 稻 、 牧 草 等 禾 本 科 植 物 的 相 互 作 用 研 究 较 多 ,然 而 与 木 本 植 物 相 互 作 用 的研 究 几 乎 没 有 。 桉 树 ( ua pu) 是 木 本 植 物 桃 金 娘 科 ( r ca) 树 种 ,是 世 界 上 3大 速 生 树 种 E cl ts y Myt ee a 之 一 ,也 是 我 国华 南 地 区 的 主要 造 林 树 种 之 一 。 目前 ,我 国桉 树 人 工 林 面 积 已超 过 10 0
桉树青枯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一
种 系 统性 的维 管束 病害 , 巴西 、 大利 亚 、 干达 、 果及南 非 的一些 国家都有 报 道 , 国最 早发 现于 在 澳 乌 刚 中
广 西 的柳桉 ( .ai oS ) 巨桉 ( . rn iH l xMad ) E sl r m. 和 e E ga ds ie i. 等幼 树上 , 的 主要寄 主还 有 巨尾桉 ( . rn l 它 E ga — ds . r h l ) 尾 叶桉 ( . r h l ) 尾 巨桉 ( . r h U i×E uo yl 、 p a E uo y a 、 p l E uo y a×E ga ds 及 柠 檬 桉 ( . ii oa 等 多种 桉 p . rn i) E cr d r ) to 树, 以栽 培面 积最 大 的 巨尾 桉 和尾 叶桉 发病 最严 重 , 我 国广东 、 南 、 在 云 海南 、 福建 和 台湾 等省 时 有发 生 和 流
桉树青枯病防治(上)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发病原因
桉树青枯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 由于土壤中存在青枯病菌,以 及种植过程中使用未腐熟的有 机肥,导致土壤中存在大量的
细菌和真菌。
防治方法
针对桉树青枯病的发病原因, 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包括选 择健康的种苗、使用腐熟的有 机肥、合理灌溉、及时清除病
株等措施。
防治效果
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可 以有效减少桉树青枯病的发病 率,提高桉树的生长质量和产
03
桉树青枯病的预防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抗病品种的选择是预防桉树青枯病的重要措施。在种植前,应选择对青枯病具有 抗性的品种,如尾叶桉、尾巨桉等。
抗病品种的培育和筛选需要经过长期的试验和观察,以确定其抗病性能和对当地 环境的适应性。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是预防桉树青枯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施肥过程 中,应注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平衡,避免偏施氮肥 ,以防止桉树生长过快,造成抗病能力下降。
定性和功能造成影响。
桉树青枯病的传播途径
桉树青枯病的传播主要通过病 土、病根、病枝及雨水飞溅等 方式进行。
带菌土壤是青枯病的主要传播 途径,病害可通过根系接触或 病土飞扬传播到健康的植株上 。
此外,风雨也是传播青枯病的 重要途径,带菌的雨水和风可 将病害传播到更远的距离。
02
桉树青枯病的症状及诊断
桉树青枯病的症状
01
02
03期脱落。
枝条
枝条皮层出现水渍状褐色 病斑,后期皮层干枯、坏 死,木质部变黑腐烂。
根系
根系发育不良,根尖变黑 腐烂,侧根和须根数量减 少。
桉树青枯病的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观察植株是否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叶片和枝条的症状。
桉树叶的药理作用及功能主治
桉树叶的药理作用及功能主治桉树在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常作行道树,其实它的叶子大有用途。
下面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桉树叶的功效。
桉树叶的药理作用用柱层析法从蓝桉中分离出一种物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抑制作用,在试管内对破伤风杆菌及白喉杆菌毒素有解毒效力。
家兔皮下注射此物质0.2mg/kg后,两周内未见毒性反应。
桉叶的水提取液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副伤寒杆菌的氧消耗及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此抑制作用与革兰氏反应无关,但与药液浓度成正比。
蓝桉中提出的桉叶油(Oleum Eucalypti)在6%以上的浓度,试管内能抗结核杆菌(H37Rv),用于10余例肺结核患者(吸入或气管滴入)亦有一定疗效。
蓝桉叶浸剂和桉叶油可作为吸入剂用于呼吸系疾患,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患者内服后有祛痰作用,哮喘时既可内服又可吸入。
桉叶油及蓝桉叶浸剂尚可用于某些皮肤病,并作为创面、溃疡、瘘管的冲洗剂。
桉叶油内服后有驱钩虫作用,其鞣酸有轻度收敛性质,其挥发油有驱风作用,挥发油从消化道吸收,部分由呼吸道排泄。
此外,桉叶油尚可用作除臭剂及神经痛患者的镇痛药,有人认为蓝桉叶具有局部麻醉作用。
桉树叶的功能主治治感冒,流感,痢疾,肠炎,关节痛,膀胱炎,烫伤,疥癣,丹毒,神经性皮炎,湿疹,痈疮肿毒。
①.《观代实用中药》:解热,治肠炎及膀胱疾患。
②.李承祜《生药学》:煎液,治丹毒与其他传染性化脓症。
③.广西中药志》:预防感冒和治疗痢疾。
④.四川中药志》:治关节痛及作外科手术后之罨包。
桉树的临床应用1.预防麻疹用桉树叶60斤,加水350斤,煎成150斤。
3个月至1岁,每次1食匙;2~4岁每次2食匙;5岁以上,每次3~4食匙;均日服3次,共服9天。
计观察267人(其中有接触史的儿童160人),经2个月,出疹者16人,占有接触史人数的10%,占易感儿童人数6%。
在同时期另用胎盘粉糖浆观察30人,其中有接触史者22人,服药后3~9天先后出疹者共19人,占有接触史人数的86%,占易感人数63%;再用紫草根、甘草复方煎剂观察16人(有接触史儿童11人),服药后9天仍出疹者10人,占有接触史人数91%,占易感人数66%。
桉树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试验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试 验材料 .
尖 孢镰刀 菌从广 东省 河源市 紫金县 感病桉 树根 部分 离获 得 , 为华 南农 业 大学 林学 院森林 保 护教 研 室 现 保存 。 供试 杀菌剂 包括 5 % 多 菌灵 可湿性 粉剂 ( 隆达春 有 限公 司 )6 %宝 宁可湿 性 粉剂 ( 0 沙 ,0 东莞 瑞德 丰 生物 科技 有 限公 司 )4 %根腐 灵可湿 性粉 剂 ( 莞瑞 德 丰生 物科 技 有 限公 司) 7 %克 露 可湿 性 粉剂 ( 海 杜邦 ,0 东 ,2 上 农化 有 限公 司 )7 %百菌 清可湿 性粉 剂 ( 州 中远化 工 有 限公 司 ) 9 %恶 霉 灵可 湿性 粉 剂 ( 京兆 农绿 亨 ,5 惠 ,5 北 科技 发展有 限公 司 )7% 甲霜灵 ・ 锌可 湿性粉 剂 ( 北天 门易普 乐农 化有 限公 司 )7 % 甲基 托 布津 可湿 ,2 锰 湖 ,0 性粉剂 ( 日本 曹达株 式会社 冗发 化工 ( 上海 ) 限公 司分装 ) 有 。
宝宁对 菌丝 生长抑制较 强 , 克露和 宝 宁对孢子 发 芽有 较 强的抑制 作 用。 关键词 桉 树 尖孢镰 刀 菌 生物 学特性 杀菌剂 毒 力
中图分 类号 : 7 2 3 ¥ 9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6— 4 7 2 1 )5— 0 5— 4 10 4 2 ( 0 0 0 0 7 0
i h sp p r n t i a e .Th e ut h we h tt e o tmum e e au e frp to e r wt s2 C ,a d t e o t e r s lss o d t a h p i tmp r t r o ah g n g o h wa 5 ̄ n h pi mum H p v l e wa 5. L g tc n iin wa fn vd n fe to h rwt ff n u .T e h lt mp r t r rmy ei au s5. ih o d to so o e i e tef c n t e g o h o u g s hel t a e e au ef c la o wa 5c s6 I C.No sg i c n fe twa o n o u a o r e n t e g r n to fc n d a her s lso o iiyt s in f a tefc sf u d f rs g rs u c so h e mi ain o o i i .T e u t ftxc t e t i o ngcd sd mo srt d ta n u ig a d Ba nig ha to g ri h btv fe to h t o e rwt ff i ie e n tae h tGe f l n o n d sr n e n i i e efc n t e pah g n g o h,whl u n i i e
桉树青枯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桉树青枯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李波,王军,孙思,伍慧雄(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州510640)摘要本文综述了桉树青枯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包括利用拮抗细菌、内生菌、益生菌防治桉树青枯病等方面。
指出了桉树青枯病的生物防治一方面应加强抗菌作用机制研究,提高防效稳定性;另一方面应加强林间应用技术的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生物因子,以期高效、简便、经济、安全地防治桉树青枯病。
关键词桉树青枯病生物防治Advance in research on biological control of Eucalyptus bacterial wiltLi Bo Wang Jun Sun Si Wu Huixiong(College of Forestr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advances on biological control of Eucalyptus bacterial wilt research, including the use of antagonistic bacteria, endophytic bacteria, probiotics and so on. It pointed out that on one hand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research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control effect, on the other hand, applied technology research in forest should be reinforced, accompanied with integrated use of various biological factors to control the disease efficiently, simply, economically and securely.Key words Eucalyptus,bacterial wilt,biological control桉树(Eucalyptus spp.)源自澳洲,适应性强,速生丰产性好,且用途广泛[1],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栽培最广泛的阔叶树种之一[2]。
以青枯拉尔氏菌为营养源的相克微生物的分离
水 琼脂 ( WA) 营养 肉汤 ( , NB) 马铃 薯 蔗糖 ( S 琼 , P) 脂 ( S 。宿 主 菌 : 枯 拉 尔 氏 菌 Nq菌 株 由广 西 P A) 青 大学 农学 院植物 病 理 学研 究室 提 供 , 菌 株 从 发 病 该 辣 椒植 株 中分离 获得 。土 壤样 品 : 自广西 南 宁市 采 高 峰林 场 长 客分 场 尾 巨桉 E cl tsuo hl XE ua pu rp l . y a gads 年生 种植 林罹 患 青枯 病 植 株 的根 围土 壤 。 rn i一
Io ato f b o o r l ac e i wih Ra so a oana e r s l i n o i c nt o b t r a t lt ni s l c a um a t nu rto a r s ur e s he t ii n l e o c /LI i X —
斑菌产 物作 为 营养 源的潜 在 生防 茵 Ac p菌株 。
关键 词 : 青枯拉 尔氏 菌 ; 防 菌 ; 生 双层 水琼 脂 平板 法 ; 斑 噬 中图分类 号 :7 3 1 文献 标 志码 : 文章 编 号 :6 1— 8 6 2 0 ) 2— 0 7— 3 ¥ 6 .3 A 17 08 (09 0 0 0 0
中 国森 林病 虫 20 09年 3月 第 2 8卷 第 2期
・ 7・
以青 枯 拉 尔 氏菌 为 营养 源 的相 克微 生 物 的分 离
李孝 忠 , 云鹏 刘 杰 恩 连 ,
(. 1广西壮族 自治 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 , 广西 南 宁 5 0 2 2 广西大学农学 院 , 3 02; . 广西 南宁 50 0 ) 3 0 4
桉树青枯病病原菌为拉尔氏菌(30)
桉树青枯病病原菌为拉尔氏菌桉树青枯病病原菌为拉尔氏菌,属生理小种1号,生物型Ⅲ,与木麻黄、番茄及甘薯等青枯病在形态特征、染色反应及理化特性上相同;从不同桉树品种和地理种源分离到的青枯病菌株其致病力基本相同。
Ralstoniasolanacearum为一种土壤习居菌,通常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数年。
随着土壤温度升高、湿度加大,病原菌活动加剧,极易直接从根表或伤口部位侵入植株,而后在维管束中大量繁殖,使桉树病部变褐坏死,叶片失水萎蔫,根系腐烂变黑,坏死根茎有发酵味,横切后经保湿几分钟内出现淡黄色或乳白色细菌浓溢。
严重时病株根茎部至树干韧皮部出现褐色坏死,最后整株枯萎死亡。
急性型的青枯病,从植株感病到发病死亡一般仅需几个星期;慢性型的青枯病,从植株感病到发病死亡所需的时间较长,一般为3~6个月。
青枯病菌可随苗木、土壤、水源、根部接触、农事操作等多种途径传播。
桉树青枯病分布情况及发生特点桉树青枯病分布情况桉树青枯病菌在全球许多国家都有分布,巴西、澳大利亚、南非、刚果、乌干达等国家都报道有青枯病的发生。
但在我国华南地区危害特别严重。
桉树青枯病最早发现于广西,此后广东、海南、福建、台湾、云南等华南省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
我国桉树青枯病流行的主要原因(1)我国华南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受太平洋季风海洋气候的影响,台风多、雨水充足,温暖潮湿,年平均气温在25~35℃之间,这给适宜在高温高湿和酸性土壤中生长繁殖的青枯菌创造了有利条件。
(2)华南地区青枯病的流行,是由于多数沿海地区曾种植感病木麻黄或栽培易感染青枯病菌的烟草、番茄和花生等作物,导致病原菌积累数量增多、致病性增强,在土壤、植株残体和垃圾肥中存活时间长。
(3)近些年来各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速生丰产的桉树品种,没有考虑到地理分布和适地适树的环境条件,盲目地大量种植易感病的桉树品种,而且很少或没有进行苗木带菌检验检疫,造成桉树青枯病的大面积流行。
防治与对策加强抗病品种或品系选育研究由于桉树青枯病是以根部传染为主的一种维管束病害,地面化学防治效果不明显,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青枯病流行的根本策略。
赣南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方法与对策探讨
代 中期 以来 , 赣南 大面积 引种 尾叶 桉( uohl ) E rpyl 、 a 巨尾桉 ( rn i E uohl )后 ,桉 树青 枯病 E gads . r yl x p a 日趋严 重 , 目前 已发展成 为灾 害性 的流行 病 。青 枯
态 林 、造 纸林 的速 生丰产优 良树 种 , 白2 世纪 8 年 0 0
染 青枯病 。此 外 ,如 种植 密度过 密 ,也易 导致空气 流动 不畅 , 引起 病害 发生 。 而 有例 子说 明土质 疏松 、 湿润 的条 件下 栽种 的速 生桉 易发 生青枯病 l。 l j 11 土壤 养 分状 况 .. 2
11 气 象 因子 .. 3 通 常米 看 ,高温 、多湿 、大风 的环境 中易 发青 枯 病 。 树青枯 病一年 4季 都会发 病 , 赣南地 区 , 桉 在
4 1 月温 度适宜 、雨量 充沛 、风力强 劲都 会加 剧青 ~1 枯 病 凶的繁 殖和传 播 。据 统计 ,高温 多雨 的 6 8月  ̄
株残 体等 是青 枯病病 菌的重 要来源 。 作为木 麻 黄 、 前
烟 草 、前 茄 、辣 椒 、草莓 、马铃 薯等作 物 的土壤 , 易 诱发病 害 。相对粗 壮 的苗 木 ,细弱 的苗木 更 易感
害, 是危 害桉 树生产 的主要 病 害 , 称为桉 树 的“ 被 绝 症” 。桉树 的许 多树 种均 适宜 在江 西南 部栽培 , 是生
收稿 日期 :2 1-82 0 I0 .5
作 者简介 :高友英 ,女 ,江两龙南人 ,助理T程师,从事林业科学研究 。Emal xa y u ig ia o - i go o yn @s . r :j n cn
桉树青枯菌菌株致病性分化与其菌量增殖及胞外多糖产量的联系
关 键词 : 青枯 茵 ; 桉树 ; 殖 ; 外 多糖 增 胞 中图分类 号 : 7 3 1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6 1 8 6 2 0 ) 3 0 4 3 S 6 .5 A 1 7 —0 8 (0 8 0 —0 0 —0
As o i to b t e if r n i to n pa h g ni iy a d p o a a i n & EPS p o c i n o wo R a - s c a in e we n d f e e ta i n i t o e c t n r p g to r du to ft l
t p l ch r eE S po u e yt oi lt , sfu dta bt ettl rd cina du i r oy c ai ( P ) rd cdb ae i wa n t ht a po u t n nt a s a d w s st o o h o h o o
Ab ta t By me s rn h a h g n ct f a t r n h u e fb c e i tmso u a y t s sr c : a u i g t ep t o e ii o c e i a d t en mb ro a tra i se fe c l p u y b a n co e c ti g fe n c lt n wi wo i l tso lt n a s l n c a u ,i n f a td fe e t t n ln u t sa tr i o ua i t t o a e fRa so i oa a e r m sg ii n i r n i i n o h s c f ao wa o n n p t o e ii e we n t l ts Th a trao h lt t i h p t o e ii s f u d i a h g n ct b t e wo i a e . e b c e i ft e i a ewi h g a h y o s o s h g n ct i y n t eb s l m id e a d u p rp ri n fse swe esg i c n l r h n t o eo h lt t w h a a , d l n p e o t s tm r i n f a t mo e t a h s ft ei a e wih l o o i y o s o p t o e iiy F rb t lt s t en mb r fb c e i e r a e r d al r m a et o n a t — a h g n ct . o o h i a e ,h u e a t rad c e s d g a u l fo b s o t p a d b c e o s o y r n ye i i x lm wa sg ii n l mo e h n h s i p l e .B e ta tn a d a s inf a t c y r t a t o e n h o m y x r c i g n m e s rn e . au g x i
菌根菌与益生菌组合对桉树苗木生长的影响
MO Y a - f a n g , L t i C h e n g — q u n , Z H A NG Hu i , WU Mi n — k u n , Q I N Xi a o — h o n g ,
DENG Zh a o — f e n g
( G u a n g x i G a o f e n g F o r e s t F a r m, N a n n i n g 5 3 0 0 0 1 , C h i n a ; F o r e s t r y C o l | e g e , G u a n g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n i n g 5 3 0 0 0 5 , C h i n a )
桉树叶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成分研究
桉树叶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成分研究桉树(Eucalyptus)是一种生长在澳大利亚和亚洲一些温暖地区的常绿灌木或乔木,它的叶片以其特有的香味和药用价值而闻名。
桉树叶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食品、化妆品和消毒产品等领域,其抗菌作用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桉树叶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成分的研究进展。
桉树叶的抗菌活性早在19世纪就被人们发现。
研究表明,桉叶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和真菌都具有抑制作用。
特别是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常见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显著。
这种抗菌活性在澳大利亚原住民的传统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和伤口愈合等问题。
研究人员对桉树叶的抗菌活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发现其中许多化合物与其抗菌活性密切相关。
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桉树叶中的精油。
桉叶精油主要由单萜类化合物、类黄酮和酚类化合物组成,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单萜类化合物是桉叶精油的主要成分之一。
研究表明,单萜类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可以对抗多种细菌和真菌的感染。
其中最常见的单萜类化合物是桉树脑(Eucalyptol),其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和消炎作用。
此外,其他单萜类化合物,如樟脑、柠檬脑和薄荷脑等,也被发现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类黄酮是另一类与桉树叶抗菌活性相关的成分。
类黄酮是一类天然的化合物,在许多植物中都有广泛的存在。
研究表明,桉树叶中的类黄酮具有抗菌、抗氧化和抗炎等多种功效。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类黄酮是山柰酚(Quercetin),它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此外,桉树叶中的酚类化合物也被发现与其抗菌活性密切相关。
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可以破坏细菌细胞膜和细胞壁,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目前已经鉴定出桉树叶中的多种酚类化合物,如槲皮素(Betulinic acid)和儿茶素(Catechin),它们被认为是桉树叶抗菌活性的重要成分之一。
虽然桉树叶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其应用仍受到一些限制。
20株真菌对桉树苗高和根系活力的效应
种2 0株真菌发酵液于桉树苗根部 ,2 10d对其株 高和根活力进行测定 , 结果表明, 暗梗单孢霉( h r i C li u od m s. 菌株 A p) 5和 头孢 霉 ( ehlpr m s. Cp ao oi p )菌株 B 0作 用 下的按 树 苗 平均 株 高( 35 ,2 2 m) 对 照 s u 1 5 .l5 .4c 与 (05 m)根 活力 (.63 1 g・ ) 5 .0c 、 3 1 ,.2 h 与对 照 (.5 gg・ ) 极 显 著差 异 。 结果 综合 分 析 显 示暗梗 2 7 / h 有 单孢 霉 菌株 和 头孢 霉菌株 发酵 液对桉 树 苗有显 著性 的促进 增 高和增 强根 活力 的作 用。 关键词 桉 树 苗 真 菌 株 高 根 系活 力 中图分 类号 : 7 2 3 ¥9 .9 文献 标识码 : 文 章编 号 :0 6— 4 7 2 1 ) 3—0 1 A 10 4 2 (00 0 0 8一O 5
I c a i n Efe to 0 S r i fFu io eg tGr wt n o no ul to f c f2 t anso ng n H i h o h a d Ro t Viaiy o t lt fEuc lpt e d i g ay usS e ln s
san ffnif 2 a s h eut so e h tt vrg egt( 3 5 m)a d ro v a t 3 1 t iso g o 10 d y.T ersl h w dta h aeaeh i r u r s e h 5 . 1c n ot i ly( . 6 ti g g・ )o ese ig oua dw t s a 5 ( hoiim s . ees n iat iee tcmpr gwt h fh ednsi c l e i t i A C lr u p )w r i icnl df rn,o ai i i t n t h rn d gf y f n h teu i elt et e t 5 . 0c 2 7 g g. ) h nn u e t a n ( 0 5 m, .5 I / h .Men hl, t i I Cp ao oi p )h ds i o adr m x a w i s a B O( eh l p r m s . a i — e rn s u m
ACP比活分析共17页文档
五、结果计算
1.酶活性单位换算 根据测得的各上清液吸光度值,从校正曲线上查出
相应的酚含量,乘上稀释倍数,再换算出 “μmol/(ml·min)”的活性单位。
酚含量×稀释倍数
酶活性单位=
反应体积×反应时间
其中,酶促反应的时间为15min,酶促反应中所 用的上清液体积为0.1ml。
ACP活性单位的定义:每分钟每毫升酶液产生 1nmol酚[nmol/(ml·min)]为一个活性单位。
4-氨基安替比林(4-AAP)溶液:称取4-氨基安替比林 6 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 000ml ,置棕色瓶中 冰箱保存。
0.1 mol/L柠檬酸溶液:称取柠檬酸21.014 g,加 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 000ml。
三、实验试剂
高铁氰化钾溶液:称取硼酸28 g,高铁氰化钾 48 g,各自溶解于400ml 蒸馏水中,两液合并 后再加蒸馏水至1 000ml,置棕色瓶中保存。
5 mmol/L磷酸苯二钠溶液:称取磷酸苯二钠 0.635 g,加入500ml煮沸的蒸馏水中溶解, 冷却后加氯仿2ml防腐,冰箱保存。
0.1 mol/L柠檬酸三钠溶液:称取柠檬酸三钠 29.410 g,加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 000ml。
0.1 mol/L柠檬酸-柠檬酸三钠缓冲液(pH 5.0) 每100ml缓冲液按0.1 mol/L柠檬酸三钠溶液 59ml 加0.1 mol/L柠檬酸溶液41ml配制而成。
比色,读取各管吸光度。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相应的 酚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校正曲线。
四、操作步骤
2.各上清液中ACP活性的测定
上清液标本的准备: 从各上清液中取0.5ml于另5支试管,再分 别加入4.5ml蒸馏水进行10倍稀释。
四、实验操作
植物促生菌对桉树幼苗生长及其氮素来源的影响
植物促生菌对桉树幼苗生长及其氮素来源的影响袁辉林;康丽华【摘要】利用15N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施氮水平对接种或不接种植物促生菌的桉树幼苗生物量、N和P吸收量及其吸收氮素来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桉树幼苗植株生物量、N和P吸收量均显著增加.接种PGPR SZ7-1植物促生菌能显著促进桉树幼苗生物量的增加和养分量的吸收.未接种植物促生菌的桉树幼苗,其植株吸收氮素主要来源于土壤,其次是肥料;而接种PGPR SZ7-1植物促生菌的桉树幼苗,其植株吸收的氮素则主要来源于生物固氮.PGPR SZ7-1植物促生菌具有较好的固氮能力,固氮率达40%以上.结果还显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接种植物促生菌的桉树幼苗生物固氮能力下降,植株氮素主要来源于土壤氮,其次为生物固氮和肥料氮.在较低的氮素水平下,接种植物促生菌能有效促进桉树植株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是一种减少肥料施用、保护生态环境的农业措施之一.【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年(卷),期】2016(037)012【总页数】5页(P2256-2260)【关键词】桉树;PGPR SZ7-1;氮素;15N示踪【作者】袁辉林;康丽华【作者单位】海南省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海南海口 57020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5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762.2doi10.3969/j.issn.1000-2561.2016.12.003植物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简称PGPR)是指定殖于植物根际系统,并能促进植物生长的一类细菌的总称[1]。
PGPR对宿主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固氮量一直受到广大研究者关注[2-4]。
一般认为PGPR具有固氮、解磷、释钾、产生植物激素和分泌抗生素等能力或至少具有其中之一的能力,且对土壤中有害病原微生物与非寄生性根际有害微生物具有一定的生防作用[5-7],对植物吸收利用矿物质营养有促进作用,并可以产生有益于植物生长的代谢产物,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8-9]。
桉树青枯病防治(上)
桉树青枯病防治(上)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治,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十分有效的措施,因此,植株一旦受害,如果自身抗病力不足以抵抗病原菌的扩散,就会枯萎死亡。
所以在深入了解桉树青枯病的发生条件、传播途径及流行规律的基础上,需针对其侵染循环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使桉树青枯病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
以下介绍适合青枯病防治的几种方法。
1、加强检疫,控制青枯病扩散加强在育苗期间的跟踪和检测,对出圃的桉苗严格把关和检疫,可以有效地阻止青枯病的远距离传播和病害的蔓延。
对有些在苗圃区已感染青枯病的桉树苗,杜绝调运到种植区造林,避免病原菌传播和扩散。
2、选择适合本地区的优良抗病品种桉树在中国引种栽培已有较长的历史,特别在广东,优良的桉树品种(系)资源较丰富,因此,各省区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区栽培的品种,特别是既速生丰产又抗青枯病的桉树优良品种,能有效预防青枯病的发生。
另外,在青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应在每年青枯病发生的高峰期后选择抗青枯病速生优良品种,自然筛选优良速生抗病单株,进行无性繁殖,培育后先经抗病性测定,然后在青枯病病发区进行抗性的自然鉴定,选出优良的抗病速生品种。
3、桉树青枯病的生物防治3.1假单胞杆菌防治桉树青枯病冉隆贤等利用假单胞杆菌进行桉树青枯病防治,结果表明,恶臭假单胞杆菌(Pseudomnasputida)WCS358r,荧光假单胞杆菌(P.fluorescens)WCS374r,WCS417r和铜绿假单胞杆(P.aeruginosa)7NSK2产生的嗜铁素对青枯病菌均有拮抗作用,荧光假单胞杆菌CHA0r菌株对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是该菌产生的抗生素对青枯菌的拮抗,在移植前采用浸根的方法处理幼苗,苗木发病率比对照低30%~45%。
表明假单胞杆菌防治桉树青枯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3.2利用菌根防桉树青枯病弓明钦等利用外生菌根菌对青枯病进行防治,测定了外生菌根菌对青枯病菌的拮抗活性,结果表明,8个菌株对青枯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桉树苗经菌根化后,人工接种青枯病菌,可降低青枯病发病率40%~73%。
菌根菌与益生菌组合对桉树苗木生长的影响
菌根菌与益生菌组合对桉树苗木生长的影响莫雅芳;吕成群;张辉;吴敏坤;覃小红;邓兆峰【摘要】[目的]探讨菌根菌与益生菌组合对桉树苗木生长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桉树人工林的生产力和造林成活率,以提高树林土壤肥力、涵养水源与维持资源多样性及生态功能.[方法]把马勃菌根真菌与解磷菌、解钾菌、固氮菌组合接种到桉树组培幼苗上,育苗3个月后,检查苗木菌根感染率,按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方法抽样测定苗木的苗高、地径、生物量.[结果]供试的11个益生菌组合接种育苗3个月后,桉树幼苗的菌根感染率在70%~90%;在接种3个月之后,苗木高比对照增加22.95%~64.40%,地径比空白对照增加23.53%~61.18%,生物量(干重)比对照增加7.72%~98.15%;各组处理的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与空白对照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益生菌组合对桉树苗木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效果,Z-3、Z-5、Z-8、Z-4、Z-2、Z-11等6个菌株组合在促进桉树生长方面效果尤为明显,可作为对桉树生长效应有良好影响的优良菌株组合.%[Objective]The effects of mycorrhizal fungi and probiotic combination on the growth of eucalyptus seedlings were studied and the effects of probiotics on the growth of eucalyptus seedlings were investigated. [ Method ] Using puffball fungi combined with phosphate-solubilizing bacteria, nitrogen-fixing bacteria, and potassium bacteria, the tissue cultures of eucalyptus seedlings were inoculated. After seedling culture for 3 months, the nursery mycorrhizal infection rate was examined and the seedling height, ground diameter, and biomass were measured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completely randomized sampling design. [Result]Using the 11 probiotics combined inoculations as test subjects, after seedling culture for 3 months, theeucalyptus seedlings mycorrhizal infection rate was between 70%-90%. Three months after inoculation , the seedling height increased by 22.95%-64.40%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ground diameter increased by 23.53%-61.18%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control, and the biomass (dry weight) increased by 7.72%-98.15%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control. The seedling height, ground diameter, and biomass measured under each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Different probiotics had different degrees of promotional effects on eucalyptus seedling growth, of which the 6 probiotics combinations, Z-3, Z-5, Z-8, Z-4, Z-2, and Z-11 , were especially effective in eucalyptus growth promotion and could be used as the eucalyptus strain combinations with excellent growth effects.【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3(044)001【总页数】5页(P101-105)【关键词】益生菌;桉树;菌根;生长量;生物量【作者】莫雅芳;吕成群;张辉;吴敏坤;覃小红;邓兆峰【作者单位】广西高峰林场,南宁530001;广西大学林学院,南宁530005;广西大学林学院,南宁530005;广西高峰林场,南宁530001;广西大学林学院,南宁530005;广西大学林学院,南宁53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390 引言【研究意义】桉树(Eucalyptus)是世界著名的速生树种,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快、短期可采伐利用的特点,是当前主要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树种,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为引种和栽培(杨瑞德,2007)。
溶菌作用
相关概念
(1)制菌作用:亦称“抑菌作用”。利用某些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除去这 些因素后,微用,低温 则起制菌作用。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往往是由于微生物体内的某些酶系受抑制或引起其他的代谢障碍有 关。测定制菌作用的方法很多,如孢子发芽率试验、制菌谱测定、液体生长试验等。
应用
溶菌酶对革兰阳性菌、好氧性孢子形成菌、枯草杆菌、地衣型芽孢杆菌等都有抗菌作用,而对没有细胞壁的 人体细胞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适合于各种食品的防腐。另外,该酶还能杀死肠道腐败球菌,增加肠道抗感 染力,同时还能促进婴儿肠道双歧乳酸杆菌增殖,促进乳酪蛋白凝乳利于消化,所以又是婴儿食品、饮料的良好 添加剂。溶菌酶对人体完全无毒、无副作用,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功效,是一种安全的天然防腐剂。在 干酪的生产中,添加一定量的溶菌酶,可防止微生物污染而引起的酪酸发酵,以保证干酪的质量。新鲜的牛乳中 含有少量的溶菌酶,每100mL约含13mg,而人乳中含有40mg/mL溶菌酶。若在鲜乳或奶粉中加入一定量的溶菌酶, 不但有防腐保鲜剂的作用,而且可达到强化婴儿乳品的目的,有利于婴儿的健康 。
溶菌作用
由细菌所免疫的动物体液中存在的抗体, 在抗体存在下破坏相应细菌菌体的现象
01 定义
03 应用
目录
02 溶菌酶 04 相关概念
由细菌所免疫的动物体液中存在的抗体,在抗体存在下破坏相应细菌菌体的现象称为溶菌作用。1894年 R.fer发现,如果在经痢疾菌免疫的豚鼠腹腔内注射痢疾菌,则该细菌发生特异的裂解,并已将这种作用用于细 菌鉴定中(Pfeiffer现象或Pfeiffer溶菌现象)。如加入健康动物的新鲜血清作为补体,则溶菌现象也可在试管 中发生。
感谢观看
溶菌酶
细菌溶解产物的功效
细菌溶解产物的功效
细菌溶解产物是一种复方制剂,主要用于免疫治疗。
它可以预防呼吸道的反复感染,以及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对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细菌溶解产物可以作为合并用药。
细菌溶解产物包含多种细菌冻干溶解物,例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臭鼻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使用此药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助于预防上述病菌的感染。
在动物实验中,细菌溶解产物对实验感染有预防作用,对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有刺激作用,可增加细胞因子的合成以及增加呼吸道粘膜的免疫球蛋白分泌。
在人体实验中,它能够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和肺泡中巨噬细胞活性,加快T淋巴细胞成熟,提高唾液分泌型lgA 和支气管肺泡灌洗中lgA水平。
然而,如果存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情况,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该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孕妇和儿童使用细菌溶解产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需要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总的来说,细菌溶解产物主要用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
但具体使用方法和剂量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2
李孝忠 ,刘杰恩 ,黄良宏 : c 菌株对桉树青枯拉尔氏菌的溶菌作用 Ap
培养 2 4和 4 h 色制片镜检两菌株 生长和菌 体形 个处理: ( )A p培养液 :P 8染 1 c S中接种 A p 2 * , c , 82 ( 态结构 的变化 ,并在 P A平 板上划线分离观察分 10/ i振荡培养 4 S 5 rm n d的培养液 ; ( )A p 2 c 离心上 离生长物的菌落特征 ,并鉴别其 种类 。7 h 2 试验终 清液 :A p c 培养液 400/ i/5 i 0 rm n 1m n离心上清 液; 止 ,进行稀释平板测数。 ()A p 3 c 热处理上 清液:10 3mi 0 ℃/0 n热处理 A p c
青枯拉尔 氏菌 P q A 菌株 由广西 区森林病 虫害
+ A 。其 中 P q Pq A 接种培养液均为 l l m ,每一处理
8 C,10/ i 荡培养 3 。分别 于 5 rr n振 a d 防治站从广西南 宁市高峰林场平甫分场一年生桉树 重复 3次。2 "
收稿 F期 :2 0 -72 t 060 .l [ 作者简介 :李孝 忠 (9 5 .男 ,广西南宁市人 , I 16 一) 程师 ,学 士。 ] 研究得到了广西大学农 学院连云鹏 教授的指导帮助 ,在此袁示感谢 。
s a i 等植物病原真菌的溶菌作用。本文报道 A p 12 4 A p菌株 与 P q菌株 液 体 共 培 养 在 on) l c . . c A 10 S中 ,设置 6 0 ml P 个处理 :( )A p( 1 c 接入培养 菌株对青枯拉尔 氏菌的溶菌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用中,其细胞壁皲裂、溶蚀 , 并有细胞内容物泄出。在含有 P q A 菌株的双层无菌蒸馏水琼脂和双层马铃薯蔗糖琼脂平板上
Ac 菌株均 可形成 清晰的菌落噬斑 。研究证 明 ,A p菌株在 共培养 系统 中通过 溶菌作 用使 青枯 拉尔 氏菌种 群消亡 ,并利用 p c其溶 菌产物作为 唯Fra bibliotek营养源而生长 。
1 1 菌株 来源 .
液 l ) ( )P q( m1; 2 A 接入培养液 l 1; ( )A p m ) 3 c
(O l ) +P ; ( ) A p ( 0 l ) +P q 1 m1 Aq 4 c 1 m1 A ;
( )A p(0 l ) +P q 6 c 1 叫 l ) 5 c 1 m1 A ;()A p(0 m1
摘要:从桉树细菌青枯病发病植株的根 围土壤 中分离出的一株芽孢秆菌 ( a l s p ) c B cl . A p菌株 ,与青枯拉尔氏菌 iu s ( a t i l a a“ P q R lo a ̄a c r ) A 菌株在适宜于两菌株生长的马铃薯蔗糖液体培养基中共培养。通过检测两菌株群体数量的消 sn ne
关键词:A p c 菌株;青枯拉尔氏菌;溶菌作用;桉树
中图分类 号 : 1 .2 . 8 5 13 文献标 识码 :B
迄今为止 ,由于植物细菌性青枯病害的某些特 林地罹患青枯病的林木茎部 分离得来。A p c 菌株从 殊性 ,还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 。半个世纪 以来 ,寻 该林场长客分场罹患青枯拉尔氏病的一年生桉树根 求本病害的生物防治备受重视… 。其 中,利用微生 围土壤中分离获得。 1 物之间的拮抗关系探寻本病害的生物防治途径已成 12 c 菌株与 P q . A p A 菌株共培养
维普资讯
广
西
植
保
文章编 号 :10 —7 9(0 6 40 0 —4 0 38 7 2 0 )0 0 10
A p菌株对桉 树青枯拉 尔氏菌的溶茵作 用 c
李孝忠 ,刘杰 恩 ,黄 良宏
( 广西壮族 自 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 , 1 治 南宁市 ,50 2 ;2广西来宾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来宾市 ,560 ) 30 2 4 10
紫灰链霉菌 ( t po ye lvn u e 及其产 生的 用 。 Sr t c ed l ) e m sa a
中生菌素 (h nseg yi)对青枯拉尔氏菌的溶 12 3 A 菌株培养滤液 的制备 采用的培养基 、 zoghnr c n n .. P q 菌作 用。20 年 林 福 呈 等【 报 道 枯 草 杆 菌 培养方法及数量测定 ( . ×1 f/ )均与上相 03 4 J 6 8 0c m1 u ( aiu bis 9对 立 枯 丝核 菌 ( hzc n 同。培养液不再稀释。 B c ls u ti l s l )s Ri ti oo a
为研究的热点 2。为防治本病害提供更有效地防治 12 1 培养基 .. 选择 ,不久前我们从罹 患青枯拉尔氏病 的一年生桉 脂 ( s 。 P A)
营养 肉汤 ( B ,马铃 薯蔗糖琼 N )
树根 围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对该病原菌具有溶菌作 12 2 c 菌株悬液的制备 在 1 0 l P .. A p 0 m 的 s中, 用的 A p菌株。 c 接入 A p菌 株斜 面 菌种 1 ,10/ n 8 c 环 5 rmi,2 ℃下 振 近年来 ,某些微生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溶菌作用 荡培养 3 ,稀释平板测数 ( . ×1 f/ 1。将 d 34 0c m ) u 在国内已有少量报道 。19 9 9年龙厚茹 等[ 报道淡 此悬液制成 1 ~、1 ~ 、1 - 和 1 ~稀 释悬液备 3 J 0 O O3 O
长和菌体形态结构 的变化 等发现 ,A p c 菌株 与 P q A 菌株在接种菌数 比例为 12 0 的条件下 ,4h ,后者 可被前者全 部 : ×1 8后 溶解致死 ;前者则可进行 正常的生长繁殖 ,并完成其 生长循环 。透射 电镜 观察 发现 ,R 菌株 细胞在与 A p c 菌株 的相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