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学分制选课问题的讨论

合集下载

关于学分制下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

关于学分制下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

关于学分制下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随着学历结构的发展,学分制已经成为当今大学课程设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分制是指根据不同学科的学习内容和形式,为一定学科设定一个完成规定课程所需的学分数,以及这些学分的评定条件。

尤其是大学中的学分制,更是专业课程的完成程度以及学生在学术上的成就的重要参考标准。

学分制的设置有诸多因素需要考虑,首先,课程要给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和课程内容,使学生知道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要求,以及他们可以从学习中获得什么。

其次,考虑到各个专业学习水平和要求的不同,所以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的学习特点,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和学分设置,使学生可以达到期望的学习成果,而无需面临过多的学分压力。

此外,学校在设置学分制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明确学分制的标准,根据课程的学习内容,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分配标准,以确保学分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其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根据学生的专业定位,结合专业课程安排,给予学生合理的学分安排,使学生可以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实现自身的发展。

此外,学校还需要综合考虑学分制实施的目标、学校人员队伍、学校设备状况等方面的因素,选择实施学分制的适当时机,让学校走在学分制发展的最前沿。

总之,学分制是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置合理的学分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能够在给定的学分规定范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收益,实现专业学习的全面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精心设计学分制,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促进,并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分制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提高,校方有责任及时有效调整和完善学分制,使学生能在相对规范的条件下实现个性化的发展,从而实现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养创新型、应变能力强的人才。

学分制模式下的高校选课问题探讨

学分制模式下的高校选课问题探讨

学分制模式下的高校选课问题探讨摘要:选课制度是学分制度的重要环节,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建立完善的选课管理机制是教务管理系统研究的重点,适应学分制发展的选课制的管理与实践可为深化教育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选课学分制教务管理一、引言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开放化及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对高层次人才的素质和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因此,培养专业面广、综合素质高的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对高校的选课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学分制现状高校的教育模式一般分为两种:学年制和学分制。

学年制是以读满规定的学习时数和学年、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选课制度的产生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

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行的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

国内的本科学历大部分为4年制,只要达到学校规定的学分条件,学生就可以提前毕业。

这样弹性的学习制要求学生提前多修读课程学分,因此,灵活的选课制度才能保证学分制教育模式的顺利进行。

目前一些高校的学籍管理规定指出,按照学分学年管理机制设定基本学制为4年。

综合考虑学生每学期的课业负担能力及达到毕业条件所要求的学分,在基本学制的基础上,一般最多能提前一年毕业。

个别学习情况较差的学生允许延长到6年取得毕业要求的所有学分。

三、选课制度探讨各高校都有自己的校情,因此要找寻符合自己的选课模式。

一般来说,选择课程可以归为以下几类:大学英语类、体育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类、公共必修类、专业必修类、专业选修类、其他类。

随着国际化程度越来越大,大学本科在校学生出国交流交换学生越来越多,涉及学分转换、学分互认不断增加,对于选课问题也是一个挑战。

学分制利弊辩论

学分制利弊辩论

反方: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学分制并非大势所趋,学分制的创始地哈佛大学于1986年取消了学分制,而包括世界一流大学在内为数不少的高校实行的也不是学分制。

学分制,是在选课的基础上产生于西方的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

虽然学分制现在被大多数人标榜为我国教育的阳光大道,然而从标准判断来看,实行学分制是弊大于利。

第一,实行学分制不利于达到教育根本目标。

教育最重要的三个职能是文化传递、发展科学和培育人才,而学分制过分注重个人在知识上的需要,学生进入学校就如同进入一间超市,挑选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只要拿到足够的限额就行了。

看似自由,却忽视了文化的传递和育人的根本。

并且学分制将无价的知识量化,用分数衡量是对知识价值的贬低。

更不用说各个学校、老师学术水平参差不齐,判断标准根本不统一。

第二,实行学分制不适合学生的个体发展。

拥有全方面选择的自由,不一定会有全方面的发展。

学分制易养成学生仅凭兴趣听课,博而不精,忽视基础知识。

而且,不少学生选课只为拿学分,只选一些容易拿学分的课程。

第三,实行学分制不适合我国的现状。

现在我国推行的是大众化教育,实行学分制却是为每个个体的专门打造。

它需要一定的办学条件、充足及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方便灵活的教务管理系统及发达的校园网络,还要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全体学生的高度自觉性。

学分制有其优点,但实行学分制不适合学生的个体发展,不符合教育目的,不适合我国国情。

二、1)正方:……对方辩友既然不承认学分制,那你能举出一种比学分制更完善的制度吗?本人:正是因为目前没有更好的利大于弊的制度,我们才不得不忍痛去推行这种弊大于利的制度啊。

难道我们现在处在学分制的现实中就不去揭示它的弊端了吗?(提高语调)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啊!数分钟后……正方:你们提不出来更好的制度,为什么不承认学分制利大于弊呢?本人:我想这个问题我刚才已经明明确确地回答过了,对方辩友是还想听我朗诵一遍顾城的《一代人》吗?2)正方:……我们不能因为现在教育制度的弊端就反对学分制啊,正是学分制的先进让我们看到现在教育制度、社会制度的弊端,我们要改变这些落后的制度而不是先进的学分制啊!本人(夸张的语调):天啊,对方辩友!你就为了一个学分制连社会制度都要改变了?!难道这就是学分制的利大于弊啊?3)本人:我想问对方辩友一个简单的问题,请问,第一次出现学分制是在哪一年?对方面面相觑,冷场片刻,然后一人站起来:我可以告诉对方辩友的是美国哈佛大学……(讲了一遍学分制在国外的起源)本人(满脸微笑,语速放慢一倍,声调及其温柔地):我想对方辩友“可能”是没听清楚我提的问题,那我就再问一遍好了,中国,第一次,出现学分制是在哪一年?对方(愠怒):不知道。

关于学分制下选课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学分制下选课制度的几点思考
1 选课制内涵及意义 选课制是指在实施学分制的基础上,打破学年制强调学生 学习整齐划一、知识结构狭窄单一的格局,允许学生按照一定 的选课原则,自主构建适应个人发展的知识构架,充分体现学 生自主发展的教学管理制度。 (1)实施选课制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理念。选课制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将学习的自主权交 予学生,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修读的专业方向、课程、学习时间、 课内外活动、任课教师等,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实施选课制适 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选课制尊重学生在基础 能力、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 合素质的培养,实行分层次、分类型培养,因材施教,促进学生 的个性化成长。(3)实施选课制有利于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 模式。选课制贯彻“全面培养”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充 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权和个性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发 展多层次、多类型、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根据学生成才 的不同需求,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有创新能力 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条件。
养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条件。
关键词 学分制 选课制 创新人才 改革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08
Some Thoughts on the System of Selecting Courses under the Credit System
高教论坛
关于学分制下选课制度的几点思考
林莉
(中国地质大பைடு நூலகம் 北京 100083)
摘 要 学分制下的选课制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

学分制管理要直面学生选课问题

学分制管理要直面学生选课问题

() 4 课程 按 固定 学 期开 设 , 育资 源 不 部 分 冷 门 招 生 宣 传 力 度 , 部 分 冷 门 专 教 使
其 是 人 文 类 的 课 程 几 乎 没 有 开 设 , 识 面 续 性 。 是 保 证 专 业 课 开 设 连 续 性 的 有 效 知 这 狭 窄 , 有 体 现 学 分 制 培 养 人 才 的 优 越 措 施 之 一 。 没 性 , 生 自主 选 课 的 范 围 很 小 。 学 部 分 专 业 确 实 将 要 停 办 , 味 着 这 些 意
参考 文 献
【】顾 京 宇 . 分 制 教 学 管 理 问题 【】安 徽 l 学 J. 工 业大 学 学 报 ( 会科 学 版 )2 0 () 社 ,0 79 .
应 注 重学 业 规 划预 警 机 制 的 建立 … . 高
无法选读专 业课 。

选 课 制 的 实 现 条 件 之 一 是 招 生 专 业
此进行浅析 。

求 。 师 既 要 有 强 烈 的 责 任 心 , 悉 每 个 导 熟
学生 的 真 实 情 况 , 真 指 导 每 一 位 学 生 选 认 的 专 业 知 识 , 此 , 好 由专 业 教 师 担 任 因 最
导师。
旦 专 业 必 修 课 程 改 变 , 生 的 专 业 课 选 学
增 大 选 修 课 种 类 , 顺 课 程 体 系 , 范 理 规
学 分 制 管 理 实 质 上 是 对 “ 择 ” 一 种 选 的
其 课 程 名 称 与 编码 。 大 选 修 课 种 类 能 够 满 限 制 和 规 定 , 核 心 是 对 推 进 选 课 制 的 支 增
足 学 生 多元 化 发 展 的 需 求 , 加 人文 类 的 持 和 保 障 , 对 自 由的 选 课 制 是 教 学 改 革 增 相

学分制下选课制相关问题分析

学分制下选课制相关问题分析

书馆编目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提高了对高校图书馆编 充和完善力度,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定期地
目馆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要求和需求。随着在版编目 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判定,
数据越来越完善,所需要的传统图书馆编目馆员数量也将 对表现优异和业绩突出的工作人员予以奖励,制定全面
最新的知识、技术、科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自觉地、主动 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水平,以便 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编目水平,应对当今 社会对高校图书馆编目馆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等更 高的要求和挑战。
2.图书馆需要加大对编目馆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高 校图书馆和普通的图书馆在职能和性质方面有很多的异 同之处,高校图书馆在运行过程中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在高 校就读的学生和任职的教师群体,高校图书馆不但是学生 获取文化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高校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 窗口和途径。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图书馆在高校发展和建
大幅度减少。因此,高校图书馆编目馆员一定要不断地充 的、严谨的奖惩规则,从而在根本上激发图书馆工作人员
实自我,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顺利地实现职 的工作激情,充分地调动编目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
业转型,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和自身价值,以便能够更 性,从而有效地在整体上提高高校图书馆编目馆员的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7-0165-03
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为核心,以教师指导为辅助,利 度,它与学年制有着很大差别。选课制是为了匹配学分制,
用绩点和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 深化学分制的实施以提高学分制管理水平而衍生的一种 -----------------------------------------------

选课及学分管理制度

选课及学分管理制度

选课及学分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选课及学分管理制度成为了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选课及学分管理制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规划和学习质量。

本文将探讨选课及学分管理制度的意义、挑战和发展方向。

二、制度意义选课及学分管理制度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选择空间。

通过灵活的选课制度,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需求选择适合的课程,实现个性化学习。

其次,学分管理制度有助于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学分制度的设立使得学生在追求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兼顾艺术、体育以及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制度挑战然而,选课及学分管理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制度的灵活性与规范性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在确保学生有自主选择的同时,也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出现选课困难或堆积学分的问题。

其次,选课及学分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保证公平性。

学生之间的差异往往导致了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如一些热门课程的选课难度较高。

因此,制度需要在平衡学生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确保公平和公正。

四、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利用选课及学分管理制度,未来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提供更全面的选课信息。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提供课程目录、教师评价等信息,帮助学生做出明智的选课决策。

其次,建立系统的选课规划辅导机制。

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选课辅导团队,为学生提供课程选择方面的指导。

此外,将选课过程数字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通过在线选课系统可以提高选课效率,减少选课难度。

五、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选课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

目前,学分认定普遍采用学时制或学分制,学生需完成指定学时或学分方能获得相应学分。

在课程评价方面,可以通过考试、论文、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其学习情况。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互评、自评等方式,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

六、学分转换与学分认定学分转换与学分认定是选课及学分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

浅析学分制下的高校选课管理制度的探索

浅析学分制下的高校选课管理制度的探索

浅析学分制下的高校选课管理制度的探索选课制是学分制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只有通过完善选课制,才能保证学分制的正常实施。

探索了在当前温州大学实施网络选课制下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积极探索研究针对培养计划和非培养计划内不同性质课程而采取的几种不同的选课模式,最后制定出针对当前选课制所存在问题的一些相关对策和策略,从而从真正意义上确保选课制和学分制的顺利实施和运行。

标签:学分制;高校;选课管理;探索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以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累计平均学分绩点和培养计划内规定的学分作为学生学习量的单位来考核学习效果的教学管理制度。

选课制是允许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范围内,选择相应的专业和课程的教学管理。

产生学分制的原因是基于更大限度地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进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温州大学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可以分为: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和非培养计划内的公选课和课外项目课程。

必修课是保证人才培养的框架,要求学生必须修读并获得学分的课程。

这些课程在学生培养计划里都已经明确作了规定,学生不可以用其他课程来充抵或者代替此类课程。

限选课主要是学校为了拓宽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学科知识面,按本专业一定的比例和学分,所提供给学生一定范围内的课程。

任选课是为了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而开设的课程。

选课制的实施,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对学校整体的教学发展、教学结构的深化和改进、学生个性的深层次发挥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当前选课制存在的问题当前,温州大学选课制经历了传统手工选课到普通网络选课的历程,随着当前学分制的不断深入,选修课课程数量的不断增加,之前实行的学年制和计划性的教学管理方式下的选课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我校教学事业长期发展的需要。

因此,针对在学分制条件下不同性质的课程而采取的几种选课模式的探索应运而生,但在这些选课模式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归纳如下:(一)教学计划弹性不够,制约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学生进行选课的自由度受到本专业必修课课程总量多少的影响,所以学生必须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修读必修课的前提下,才能利用剩余的时间去选择其他选修课程。

学分制与选课制下学分制选课问题分析

学分制与选课制下学分制选课问题分析

学分制与选课制下学分制选课问题分析学分制是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顺应时代的产物,选课制是学分制最为核心的内容。

各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做好学分制选课制的研究工作,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学分制选课制促进教学水平、管理水平,使学生具备更强市场竞争力,使学校的就业率有明显提高,使教与学双方形成双赢的局面。

标签:学分制;选课制;教学改革一、学分制、选课制的由来及其历史学分制选课制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18世纪末,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的传统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教学既要保留基础科学的课程,又要增设新科学技术课程,课程体系越来越庞大。

在一定年限内,学生不可能修完这些课程,只能在一定的专业或学科范围内修习其中部分的必修课程,因此产生了选课制。

最早实行选课制的国家是德国,而这种制度的发展和改进是在美国,美国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逐步在大学中推行了选课制。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分工和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导致高等学校课程设置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计划五花八门。

为了适应这种高度自由化的学习方式,必须找到一个共同单位来统一衡量选择不同计划的学生的学习进程,于是产生了学分制[1]。

19世纪初,柏林大学在课程中引进了大量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改革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自由选修课程。

由此,选课制首先出现在柏林大学[2]。

美国最早引进了德国的选课制度。

弗吉尼亚大学、哈佛大学等大学都是美国高校中实行选课制的先驱者。

随着选课制的发展,课程设置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方案也是五花八门。

为了衡量选择不同学习方案的学生的学习进程以及建立一个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统一标准,从1871年开始,哈佛大学把选修的课程逐一列出,根据每门课程的难易和学习量的大小折算成“学分”,学生根据个人条件选修若干课程,修满规定的最低总学分便可取得学士学位。

这样,以学分为测量单位的学分制成为一种正式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哈佛大学推行了[3]。

论学年学分制下本科院校选课管理工作

论学年学分制下本科院校选课管理工作

论学年学分制下本科院校选课管理工作学年学分制是指按照学年作为计量周期,以学分为单位来衡量学生所学课程的量和质,实现教学管理的方式。

在本科院校中,选课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课程设置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从学年学分制下本科院校选课管理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论述。

1. 选课制度多样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本科院校的选课制度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有些学校采取网上选课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选择课程;有些学校则通过线下选课和教务管理系统进行选课管理。

2. 选课规则不统一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对于选课的规则有所不同,有的学校采取固定课余号的方式进行选课,有的学校则采取先到先得的原则进行选课。

这种不统一的选课规则容易引发学生的抱怨和纠纷。

3. 选课信息不透明在一些本科院校中,选课信息不够透明,学生往往难以获取到自己所需的课程信息。

拥有丰富选课信息的学生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得到了更好的选课结果,而信息匮乏的学生则可能会遇到选课困难。

4. 选课冲突难以解决由于选课人数过多或者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原因,学生很容易遇到选课冲突的情况。

在学年学分制下,选课冲突可能导致学生学分达不到要求,从而影响学生的毕业时间和学业进度。

二、存在的问题1. 学生选课权益不得到保障由于选课制度多样化和选课规则不统一等原因,学生的选课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一些学校选课管理存在不公平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成绩。

2. 选课信息不透明一些学校的选课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完整,学生很难全面了解到所需课程的相关信息,导致了学生的选课盲目性和难度。

3. 教学资源分配不合理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分配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例如部分热门课程资源过度集中,而一些专业选修课程资源匮乏。

这种不合理的资源分配也是导致学生选课困难的原因之一。

4. 选课管理不完善在一些学校中,选课管理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包括选课系统稳定性低、选课系统操作复杂等问题,这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选课体验和教务管理的效率。

高校学分制下选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校学分制下选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大 四 , 多 学 生 已 经 达 到 了 毕 业 要 求 的 学 许 分 。 此 , 量 少 选 或 者 不 选 开 设 的 选 修 因 尽 课 。 现在 大 多数 高 校 都 有 规 定 , 果 某 门 而 如 课 程 选择 的人 数 过 少( n o )该 门 课 程 就  ̄2 人 , 要 停 开 。 实 高 年 级 阶 段 开 设 的 选 修 课 大 其 都是专业课 , 种现象 造成很 多学生学 习 这 的 专 业 课 程 过 少 , 有 掌 握 本 专 业 的 专 业 没 知识 , 响 学 生 的 就 业和 进 一 步 深 造 。 影
的 借 鉴意 艾 。
关键词 : 学分制 选课 问题 对策 中 图分 类号 : 4 G6 0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编 号 : 7 -9 9 ( 0 9 1 () O 6 -0 1 3 7 2 0 ) a - 3 2 6 5 2 0
随 着 我 国 高 校 改 革 的 不 断 深 入 , 国 我 大 部 分 高 校 从 9 年 代 后 期 已经 逐 步 开 始 实 O 施学分制。 因此 , 学 分 制 的 改革 逐 步 成 了 对 高 校 教 育 改 革 的 焦 点 。 分 制 是 一 种 满 足 学 学 生 个 性 发 展 需 要 、 分 体 现 学 生 自主 发 充 展 的 课程 与教 学 管 理 制 度 。 学 分 制 中 , 在 学 生 可 以根 据 个 人 情 况 , 自主选 择 学 习年 限 、 选择 学 习课 程 、 择 任 课 教 师 , 据 自 己的 选 根 实 际 情 况 安 排 学 习进 度 , 而 最 大 限 度 地 从 调 动 学 生 的 积 极 性 和 尊 重 学 生 的 个 性 发 展 ,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体 作 用 。 由于 我 国 充 但 大 多 数 高 校 实 行 学 分 制 的 时 间 还 不 是 很 长 , 到 以 往 学年 制和 传统 教 育 观 念 、 课 受 任 制 度 、 理 制 度 等 限 制 , 国 目前 学 分 制 中 管 我 的选 课 制 度 还 很 不 完 善 , 在 较 多 问 题 。 存 本 文 就 高 校 学 分 制 选 课 中 存 在 的 问题 做 一 探 讨 , 提出相应的建议 , 资借鉴 。 并 以

高校学分制选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学分制选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 关键词】 分制 选课 学 高校
选课制是学分 制的重要 特征 。随着高校学分制 改革 的 日 课时 间和生活节奏 , 但这 又不 能不受 到现有教学 资源 的制约 。 益推进 , 选课工作 已成为整个高等学校教学管理 的重要部分 , 排课 的最基本 的要 求是 避免冲突现象的发生 ,主要包括学生 更是保 障学分制顺 利实施的关键环节 。选课工作在 整个 教学 冲突 ( 即避免学生在 同一时 间上不 同的课 程) 、教师冲突 ( 即 管理流程 中居 于中间环 节 ,它是在每学期开课计划 和课 程安 避免教师在 同一 时间讲授不 同的课 堂) 、教 室冲突 ( 即避免 排工作完成 的基础上进行 的 ,同时又为后续编排考试 和成绩 同一教室在 同一时 间安排不 同的课程) ,在避免冲突 的基础上 管理工作提供数据 支持 ,起 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文 以我校 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 置 ,保证 选课 工作的顺利实施 ,确保 选课工作实践 中的一些具体 问题为例进行探讨 。 学生能按照制定 的教学计划 完成 学业 ,同时积极稳妥地推动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 的深入 和教学管理 的进一步规范化 和 学分制改革 ,使之更合理 ,更科学 。 信息化 ,选课工作 日益成 为教学 管理的关键部分 。选课就是 积极 组 织实 施选 课工作 允许学生在学校规定范 围内 ,自主选 择修读的课程 、 自主选 1 运用先进 的网络信息技术 ,提高选课工作效率 . 择授课教师 、 自主选择上课 时间 、自主安排学习进程 ,学生 随着计算机 网络技术 的飞速发展 和高等教育体 制改革的 可参考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 根据学校事先编排 的总课 不断深人 ,加之高校学生选课数据量 大而多 ,用传 统的手工 表来选排 自己的修读课表 ,可 以根据 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 方式 处理学生选课工作量太大 ,不但效率低 而且容 易产生错 择 自己所要修读 的课程和学 习进度 。因此 ,为 了确保学生顺 误 ,手工处理选课显然 已不能适应新 的发展需要 ,也无 法更 利完成选课工作 ,学校一定要做好选课 前的相关数据准备工 好地 完成 教学管理工作 。更新传统 的选工作 有条不紊地进 行。 息技术 手段 ,实现学生 网上选课 即是社会发展 的需要 ,也是 选课 前 的相关 准 备工作 实际工作 的需要 。 1 .学籍信息的准确无误 2 全方位 的选课 培训 ,切 实让每位学生 了解选课 办法 。 . 学籍信息是学生在校学 习的基本信息 ,学 生学籍信息的 正确操作 ,选 到满 意的课程 准确性 ,尤其是学籍异动信息 的准确性直接影 响着学生的选 为 了切实做好 选课 工作 ,学校应起草选课通知 、选课指 课顺利进行 。 E常管理过程 中学生 的年级 、专业 、班级等信 南等 系列 文件并及 时公 布给相关老师和学生 ,并做好相关人 t 息在选课 开始前必须维护正确无误 :一方 面 ,学生 专业 名称 员 的选课前培训工作 ,只有 相关人员 了解选课办法后 ,才能 与实际不符合将直接导致其培养方案 的变 化 ,即学 生选 课时 积极配合学校完成学生 选课 工作 。 目前我校选课培训分为两 没有具体的培养计划作 为依据 ; 另一方 面在学分制初级 阶段 , 个 阶段 :第一 阶段 由教 务处 分别举办几次大的培训会对全校 由于学校资源的限制 ,学生必修课程一般还是采取 以行 政班 教学秘 书 、本科 生导师和各 行政班班 长进行 网上 选课培训 ; 为单位进行 编排 ,首先保证学生必修课程 的学 习 ,然后 学生 第二 阶段 由各学 院教学秘 书对本 学院学生进行培训 ,本科生 再参照除必修课 以外 的空 闲时间段选修适合本人的选修课程 。 导师给学生提供选课 的参考 意见 ,各 行政班班长可 以给学生 如果在此 过程 中学 生的学籍有误 ,将导致学生选课 时无 法参 网上选课实际操作提供帮助 。 考必 修课程 以外 时间选修其 他课程 。根据 以往的选课 实践 , 3 制定科 学的选课 流程 ,确保学生有多次选到课 的机会 . 学生休学 、复学 、调整专业 等学籍异动工作均应在选课前维 目前高校教学资源相对 紧张、对课程 的修 读人数 、修读 护正确 ,否则 ,将造成局部工作 的混乱 。 条件都有相关 的限制 ,只有制定科学 的选课 流程 ,才能保证 2 相对稳定 的教学计划和 准确 的开课计划是选课 的基本 学生能公平 、稳定地完成选课工作 。我校 选课 流程分为 :预 . 依据 选 、正选 、补退选 、微 调几个阶段。具体如下示意图 :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 的总体设计 和实施方案 ,是安排教 学 内容 、组织教学活动 的重要依据 。在学分制下 ,有一个相 对稳定的教学计划也是学生 自己选课 和制定本人学习计划 的 重要依据 ;另一方面 ,一个不能 随着社会 对人才的要求 ,不 学生R上丑 皇 日 ‘ 磐耀按时●加’ 断提高和不断地 向前发展而修订 的开课计 划 ,也是无法完成 培养合格人才任务 的。为 了保证选课工作顺利 进行并有据可 学生耻 芷避■认硼繁 依 ,要 加强教学计划的 E常管理 、规范教学计 划的修订和强 t ‘ 套期按时芷雠 认’ 化开课计划 的实施工作 。 3 能够平衡 教学资源 占用和 资源效能两者关系的排 课原 . 学生_ 朴瑭琏l簋 U: 鬈 则,是保 障学生在有限教学资源条件下 能够有 更大 的选课空 £ 拄时.垴 目肇壤景 ) 间的前提 学分制要求 给学 生提供足够多的课程 ,同时 ,授课 时间 * ■渲蛙≈ 应相对分散 ,以便学 生 自主选择 。因此排课时须提供 给学生 授课时 间相对分散 的课表 ,让 学生能够合理地安排 自己的上

学分制管理方法与学生选课的几点思考

学分制管理方法与学生选课的几点思考
方 法 学 分 制 是 以 课 程 的 学 分 为 学 生 学 习 的计 量 单 位 , 学
生 一旦 获得学 校规 定 的学分数 。 具备 毕业 的 资格 便
学 分 制 的 核 , 选 课 制 .选 课 环 节 的 设 计 与 选 课 管 t是 l
程 . 业 基 础 课 是 体 现专 业 特 色 的系 列 课 程 选 修 课 则 专
为 学 生 提 供 了 更 为 宽 泛 的 学 习 空 间 .兼 顾 了 学 生 的 个 性 差 异 . 足 了学生 的不 同要 求 。 满
分 比例 进 行 选 课 修 读 。属 于 为 深 化 专业 特 长 , 宽 专 业 拓 知 识 面 , 善 学 生 知 识 结 构 。 大 知 识 面 , 养 发 展 学 改 扩 培
本 文试从 培养 计 划和 学生 选课 两个 方 面加 以探 讨


培 养 计 划 设 置 情 况 分 析
培养计划是学 生四年学习过程 中课程设置 、 织 、 组
生 丝 塾塞 !: 团 里 三 !圈
照专 业 或专 业 大类 设 置 .面 向有关 学 科 大 类 专业 开设 。 我校 课 程设 置 经过 不 断 调整 与 完 善 , 已经 形 成 必修 课 和 选修 课 两大 体系 。必 修课 是 保证 学 生必 备 的 培养 规格 和 要 求 所必 须 学 习 的课程 . 类课 程 在 教 学计 划 中做 了明 这 确 的规定 . 生不 得 以其 他 课 程 的学 分 来代 替 。选 修课 学 包 括 专业 选 修课 和 公共 选 修课 。在 专 业选 修 课 模 块 中 , 向学 生提 供 了若 干 不 同发 展方 向 的选修 课 程 . 内 容涉 其
是 学 生 在 培 养 计 划 的 选 课 范 围 内 .按 本 专 业 规 定 的 学

学生课程选择与学分制度

学生课程选择与学分制度

学生课程选择与学分制度一、课程选择的重要性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课程选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决策。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长远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以确保能够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作出课程选择时,学生应该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职业规划以及个人的学习能力。

二、学分制度的基本原则学分制度是一种用来计量学生在不同课程上所取得学业成绩的制度。

学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多元化和灵活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并通过取得相应的学分来达到毕业要求。

三、学分制度的好处学分制度的好处在于它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课程,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来安排学习计划。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分制度下的课程选择在学分制度下,学生可以选择多样化的课程,包括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跨学科课程。

专业课程是学生在特定专业领域中必须修读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选修课程则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的课程,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眼界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跨学科课程则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选择的考虑因素在进行课程选择时,学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学生应该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规划。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可以增加学习的动力和效果,同时也有利于未来职业的发展。

其次,学生还需要考虑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

一些课程可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以确保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此外,学生还应该考虑课程的难度和时间安排。

一些课程可能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课程,以确保能够平衡学业和其他活动。

六、学分制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学分制度不仅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分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通过获得相关学分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基于学分制的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基于学分制的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基于学分制的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并且逐渐树立起自己的学术地位。

然而,高校教育制度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学分制。

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对此进行改革,本文将探讨学分制在高校教育中的问题和相应的改革方案。

一、学分制存在的问题(一)学习负担问题学分制引入后,倾向于强调学分负担的平衡和可控性,但在实践中,学生可选择的课程种类增多,学习过程不太受限制,考试形式也更加多样化,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学分制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但是,高校的课程设置不能完全覆盖各个专业领域,还存在着某些不常用、过于简单或者跨学科的课程设置不恰当,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师生沟通难度大学分制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和课程学分,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学科的整合性。

因此,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很难从一开始就协调,这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个性化发展。

(四)课程评价不合理由于学分制,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显得松散,因此,课程评价常常只以分数为标准,忽视课程的作用和实际效果,不能真正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评价。

二、改革方案(一)优化课程设置高校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对课程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并在课程中增加多元态度和知识多样性,以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二)增加与学业外其他方面的学习机会高校应提供与课程有关的社会实践、创新科技、人文历史等机会,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累积学分。

(三)优化评价方式高校应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或科研项目等重要因素的评分权重,使更多的评估因素可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表现。

(四)加强师生互动高校应该注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使教师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发展需求,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

(五)设计灵活的分配系统高校应尝试设计更加灵活的分配系统,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同时学习过程中的考试应具备一定的弹性,以考察不同的知识领域,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出合理的反馈,以促进学生成长而非纯学分的获取。

谈谈高校学分制下学生选课的学分量

谈谈高校学分制下学生选课的学分量

谈谈高校学分制下学生选课的学分量当前,学分制被各大高校普遍采用,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校属于较早采用学分制的高校之一,于2002年就开始实行学分制,并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及教学改革中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通过近些年来的实践,我校师生已对学分制这一教学管理制度的内涵、特征及目标有了很好的认知,深切感受到学分制的优越性。

但是在学分制带给学生选课自由的同时,也使得一些必修课被迫删减,进而造成学生在选课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易导致其知识结构的割裂。

可以看出,学分制的实行下,并非一帆风顺,在一些环节上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尤其是在每学期的选课学分量的问题上,仍应进行深入思考。

1学分制下我校历年学生选课学分量数据统计情况我校本科教学于2002年开始实行学分制管理,在教学管理制度和选课程序上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及改进。

2002年至2009年,我校学生在每个长学期选课的最高学分呈现出整体的上升趋势,大多维持在50个学分以上,最高甚至达到了75个学分。

然而这些选课高学分的学生所获得的最终学分数,除个别较高之外,半数都在20个学分上下,有的甚至只有个位数。

此外,从上表中,依然可以看出,所有学生每学期选课的平均分基本都保持在[20,30]这一区间内,并且多个学期间的变化较为稳定。

2学生选课高学分量原因及分析2.1缺乏制约机制,学生依据自身倾向进行选课随着学分制改革的逐步开展,学生在学习课程选择上的由度不断加大,这易使部分学生产生趋易避难的心理,在课程的选择上更倾向于易学科目,存在着“凑学分”的现象。

这使得学生在选课上缺乏长远的考虑和对应掌握知识机构的全面规划,不利于学生今后学业的开展。

从我校课程考核形式来看,主要包括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交论文三种,采用闭卷的形式会给学生一定的紧张及压力感,而开卷考和交论文的过关难度较低,这就使得一些学生为了成绩及格获得学分,通常倾向于选择这类课程。

从教师角度来看,不同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往往存在差异性,有的教师要求严格,不允许学生逃课、迟到及不专心听讲,而且考试评分比较客观严厉,而有的教师则较为宽松,甚至对于迟到、逃课现象不加管制,考试评分宽松而且有送分现象。

关于学分制下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

关于学分制下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

关于学分制下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学分制实行以来,一直深受学生和老师的热议,对于课程设置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相关专家指出,学分制对课程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分制对课程设置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课程设置,以满足学生和老师的要求。

首先,学分制对课程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分制将学生所学的课程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必修课,一类是选修课。

必修课是必须参与的课程,选修课是可以自由选择的课程。

这样,学分制实行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自己选择所学的课程,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其次,学分制也会影响课程设置的内容。

根据学分制而定的课程,大部分都属于基础性的知识,也就是学术性课程,而更多与非学术性相关的课程,比如增强学生素质的课程,则属于选修的范畴。

这样,学生可以更多地学习基础性的学术知识,但同时也限制了他们在艺术、体育和各种实践活动方面的发展。

最后,课程设置受学分制影响,教学质量也有所变化。

一部分学校为了满足学分制的要求,将课程拆分为多个模块,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但学生却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因为学习效果不佳,大量时间被浪费在复习和熟悉新内容上。

此外,有时必修课程的数量会过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的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课程的学习任务,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上述分析表明,学分制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解决。

首先,学校应当完善选修课的设置,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选修课体系,满足学生对文化艺术、社会科学、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多样性需求。

同时,学校也应保护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利,允许学生自行选择和安排选修课的内容和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学校应当完善必修课的教学内容。

首先,应提供多门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必须参与的课程,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也要解决另一方面也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质量问题。

必修课的教学质量较低,很多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分制下的选课管理探析

学分制下的选课管理探析

学分制下的选课管理探析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学分制日渐成为各大高校的选课管理方式。

学分制是由课程学分作为量化单位,输入到学生正常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以体现并证明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学分制的定义、优缺点以及选课管理的探析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学分制下的选课管理问题。

一、学分制的定义学分制是指以学术年度为计算单位,以学期为分割单位,以课程学分为量化单位,以学科专业为核心,以学生及其学习过程为基础和绩效为目标,科学地管理学生学习和完成学业的过程,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核心制度。

二、学分制的优点1、良好的教学质量:学分制可以帮助教师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明确地输入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课程实效性;同时通过学分制,学校能够评估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效果,可以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估,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2、个性化教学:在学分制下,学生的学业规划更加明确,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合适的课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特点来安排学习计划和时间,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需求。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分制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课程,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安排学习计划和时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学分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4、就业就业优势:学分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加专业的个人学习档案和学术深造计划,能够更好地满足就业市场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给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保障。

三、学分制的缺点1、学生选课风险:由于学分制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学业规划的开展,很多学生容易出现选课风险,比如选错课程或者进入了自己实际能力和兴趣范围外的课程等。

2、教师教学风险:学分制下教师的教学评估与学生成果是相关的,如果评估不当,则很可能降低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程质量。

3、学科发展装点不足:现实情况下,由于在学分制下教师和学生都被迫接受以学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科研究和创新成果的缺失,甚至会对学科的整体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学生课程选择与学分制管理

学生课程选择与学分制管理

学生课程选择与学分制管理1.引言在现代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必须进行课程选择。

然而,学生课程选择与学分制管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学生课程选择与学分制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2.学生课程选择的重要性学生课程选择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通过自主选择课程,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相关的课程,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学生课程选择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例如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3.学分制管理的基本原理学分制管理是现代高等教育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

它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学分来衡量他们在学术方面的成就。

学分制管理有助于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轨迹,同时也为学校提供了管理学生学业的有效手段。

4.学分与课程的关系学分与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每个课程都会被赋予一定的学分,学生需要通过修完一定数量的学分来满足毕业要求。

因此,学生在进行课程选择时,需要充分考虑每门课程所占的学分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因素。

5.学分制管理对课程选择的影响学分制管理对学生课程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学分制管理要求学生修满一定数量的学分,这使得一些学生可能选择那些学分较少但相对容易通过的课程,从而忽视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课程。

其次,学分制管理也促使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更加注重实用性,强调为将来找工作做准备。

这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忽略了一些传统学科,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6.学生在课程选择中的困惑和挑战在课程选择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面临一些困惑和挑战。

例如,他们可能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不够清楚,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他们可能受到他人的影响而选择了与自己兴趣不符的课程;他们可能会担心选择某些难度较大的课程会影响他们的学分绩点等。

7.学校对课程选择的指导与帮助学校在学生课程选择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与帮助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学生学分制选课问题的讨论收稿日期:2018-05-15作者简介:徐晓莉(1986-),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初级助理研究员,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主要从事教育管理方向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高校培养专业知识面广、综合素养高的多学科交叉型人才的要求越发迫切。

学分制选课制度恰好满足了这个要求:大学生选课方式满足了大学生发挥自身特长、培养个人兴趣的要求,从而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扩招以来学生数量与教师比例失衡、基础设施欠缺、资源匮乏等造成选课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结合我校的选课特点,学生选课存在的问题1.对培养方案了解不深刻。

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为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的教学计划,是完成学生培养的重要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知识含量要求的变化,每年培养方案也稍有变化,但是学生往往忽略了本届与下届或者后几届在选课中出现与自己培养方案学分、课程或课时不符等等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业进度。

另外,学生出现漏选课情况。

经常出现学生到第7周找教务老师选课,往往在其他同学去上课才发现自己少选课、漏选课。

一般情况下一学期有19周,18、19周为考试周,正常上课时间为前17周,那么学期过去三分之一学生才来选课,在课程章节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听懂学习内容,更遑论考试通过了。

更甚者,学时数稍短的课程,第7周可能已经结课,严重影响学生学分获取。

2.基础设施老旧或欠缺,师资力量薄弱。

1999年开始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得到极大的提升:据《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迈向大众教育阶段。

扩招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了学生们的要求,同一个教室容纳不了过多的学生上课。

另外,教师人数增长的速度也满足不了学生增长的要求,也导致同一学期同一课程开课次数减少。

如公共必修课程这种全校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从基层设施和师资上都不能保证学生一次性全部修读。

还有,基础设施老旧,有些电脑多媒体使用年限比较久,反应迟钝,影响教师上课效果和学生上课积极性。

另外,由于每位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严格程度不同,学生为获得学分,经常选要求不严格老师的课程,造成不同老师的课选报的人数差异较大,造成停开课或报名人数超标等情况。

这样学校在选课系统里就会限定选课人数,一方面,造成学生们守到凌晨十二点抢课的现象;另一方面,人数限定不可避免地造成有些学生选不到心仪的课,部分学生会等待下次选课,新老生同时选课造成下次选课压力更大,如此恶性循环。

3.随机、盲目地选课,忽略自己的兴趣爱好。

学分制选课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好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想学习的课程,达到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

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太大,往往随波逐流,经常可见学生找教务老师选课时说某某同学选的某位老师的课,自己也要选,说明学生选择课程时与兴趣无关。

而且学生大多希望自由学习,不受拘束,当老师及课堂纪律严格、学分成绩有要求时,学生们大多选择容易通过的课程以达到毕业要求为目的。

学生缺乏兴趣,没有职业规划,导致选课具有随机性、盲目性。

4.选课系统不完善。

学校通过教务系统实现学生选课,学生先系统选课,教务工作人员统一安排管理。

教务系统开放时间有限,学生在这个时间段内大规模进行系统操作,这就对教务系统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学生选课时系统经常呈现瘫痪状态,导致学生错过感兴趣的课程。

另外,教务选课系统中只有课程基摘要:本文就学分制制度下大学生选课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对学生选课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指导学生顺利选课。

关键词:学分制选课;选修课;培养方案;教务系统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4-0044-02徐晓莉,王飞飞(常州大学,江苏常州213164)Discussion on Course Selection under the Credit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XU Xiao-li,WANG Fei-fei(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Jiangsu 213164,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a series of problems faced by college students in course selection under the credit system.Reasonable advice and suggestions were gived to students on course selection,and guided them to select courses smoothly.Key words:credit system course selection;optional course;training program;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ystem本信息,但对课程和老师上课方式完全没有介绍,学生面对课程毫无了解,只能随机地盲目选课[1]。

此外,教务工作人员对系统操作不熟练,问题出现时应对能力不足,也会耽误学生选课。

5.上课时间冲突时有发生。

学校是按班级安排课程上课时间的,正常情况下上课时间不会发生冲突,但不排除有部分学生有重修课程。

重修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辅导重修,一种是毕业班重修,还有一种是跟班重修。

辅导重修上课方式是学生自己学习,老师统一安排时间辅导答疑。

毕业班重修一般是学校特别安排的,会统一安排在所有班级都没有课的时间段。

所以这两种方式都不会出现时间冲突。

但是跟班重修都是学生们插班到课程所在班级上课,因此有可能与自己已有课程的上课时间冲突。

这种情况下,有很多学生为了补学分,也会选课。

二、解决选课问题的方法1.入学初期对学生进行培养方案深入学习。

培养方案是选课以及所有学习活动的基础,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培养方案每年都稍有变动,建议在新生入学、选课前统一安排培养方案深入学习,旨在指导大家看懂并参照培养方案选课。

培养方案中课程分必修课、选修课。

必修课是本专业必须要学习的课程,一般不会出现选课问题;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身爱好自由选择修读的课程,只要达到本专业毕业要求的学分即可,不需要全部修读。

在选择选修课程时,建议学生尽量选择课程学分满足毕业要求后再多选1—2门课程,在有不及格出现时不至于过于被动,可以在毕业审核时通过选修课转换,补足毕业学分。

比如,2018届毕业生有一位同学公共选修课学分差0.5分,该同学如果在专业选修课上多修1门课程且学分超过0.5分,按培养方案规定可以转换为公共选修,可以达到毕业要求。

另外,有部分选修课有特别规定,如讲座类公选课:学校为拓展学生知识面,为学生开设多种讲座,以满足学生不同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讲座课超过5次。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通识类选修课包括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安全与法律法规类、创新创业类和跨文化与国际视野类五类,学生在修读过程中课程自由选择,但这五类必须涉猎,否则满足不了毕业要求。

因此,学生必须严格按照培养方案要求选课,避免错选、漏选。

总之,培养方案在学生选课中起关键性指导作用,必须重视培养方案学习。

2.做好基础建设,尽可能满足学生们学习的要求。

整合选修课资源,每门课程建立一个教学团队,应至少保证每门课每学期至少能有2—3人同时开课,以保证课程开设的延续性,课程教学内容也不宜相差甚远,而要统筹考虑,大体一致。

电脑、多媒体等基础设施由于更换耗资巨大,建议按批次淘汰,在学校能承受的情况下逐步更换。

此外,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师数量是设置科学合理的选修课程的前提,能扩大学生的选择范围,真正做到按学生自身意愿选择符合专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课程。

3.注重自身爱好培养,不盲目跟风选课。

选修课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在于满足大学生的不同学习兴趣和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其成才和发展的个性化,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

学生们应该在选课前初步了解课程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避免盲目跟风选课造成上课不积极、逃课、旷课最终导致挂科。

建议在教务系统里添加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有条件的可以添加一段老师讲课的小视频,让学生们对课程内容及上课方式有一个大概把握,最大限度地避免随机、盲目地选课。

4.建立稳定的选课系统。

实行两轮选课[3],第二轮选课主要针对第一轮漏选、少选及某门课程因为选课人数较少而取消的问题;不同年级学生分时间段选课,减轻系统压力;加强对教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培训,能在第一时间解决选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小对学生选课的影响。

5.上课时间冲突时应禁止选课。

学生上课时间冲突时,不可避免地会有至少一门课程没时间上课,一门课程申请免听。

通常出现上课时间冲突是因为某门课程不及格报重修与自身正常修读课程冲突,不及格一般因为课程内容较难、自己接受能力稍弱或者上课不认真,无论哪种情况都要求学生报重修后应认真上课,无论申请哪门课程免听,免听课程必然较难通过。

重修课程可能越积越多,恶性循环。

因此建议从源头上禁止上课时间冲突时选课。

高等学校学分制选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分制模式下,要不断完善教务选课系统,提升教师素质,整合课程设置,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1]高丽娟.浅析高校公选课存在问题及相关对策探究[J].商,2012,(13):206.[2]魏学宝.对高校公选课问题的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6-48.[3]孙晓磊,高晶.学年学分制模式下的高校选课问题研究[J].内江科技,2018,(02):93-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