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黑星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技术_温素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1-01-25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科研项目(090526)作者简介:温素卿(1967-),女,河北辛集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果树教学与科研工作。E -mail:545106256@
梨黑星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技术
温素卿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园林系,河北石家庄050061)
摘要:梨黑星病是梨树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梨果的产量和质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此,浅析了梨黑星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因素,提出了抗性育种、清除越冬菌源、加强栽培管理、果实套袋、化学防治等防治措施,为生产上防治梨黑星病提供参考。关键词:梨;黑星病;发病规律;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612.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268(2011)07-0106-04
T he Prog ress on Pathog enesis and Control
T echnology of Pear Scab
WEN Su -qing
(Depar tment of L andsca pe A rchitecture,H ebei V ocatio nal College o f Po lit ical
Sciences and L aw,Shijiazhuang 050061,China)
Abstract:Pear scab is an important disease occurring on the pears.The disease affects the fruit yield and
quality seriously and can cause heavy economic loss.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pear scab w ere analyzed,and then 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including resistance breeding,remo -ving overwintering pathogen source,strengthening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fruit bagging and chem -ical control measures,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ontrol of pear scab in production.Key words:Pears;Venturia disease;Occurrence regularity ;Control technolo gy 梨黑星病又称疮痂病、雾病,是世界范围内梨的一种重要病害,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在危害我国梨树的80多种病害中,该病位居首位,其在我国南北各梨产区均有发生,尤以辽宁、河北、山东、陕西、河南、山西等梨产区发生严重。发病严重时,不但引起梨树早期大量落叶,而且危害果实,导致幼果畸形,不能正常膨大;同时病树第2年结果减少,严重影响梨果的产量和质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病害流行年份,病叶率达90%,病果率为50%~70%,严重影响梨的优质高产[1]。鉴此,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梨黑星病的病原、发病规律及发病因素等进行了浅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生产上梨黑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1 梨黑星病的病原
梨黑星病由半知菌亚门的梨黑星孢(Venturia
p ir inum Aderh)引起。分生孢子梗暗褐色,丛生或单枝,粗短,直立或稍弯曲,有许多明显的孢子痕。分生孢子淡褐色,卵形或纺锤形,单胞,少数在萌发时产生1个隔膜。有性型为子囊菌亚门的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 Tanaka et Yamam oto)。子囊腔在落叶上产生,埋生于叶肉组织内,叶两面均有,叶背居多。子囊腔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颈部肥短,孔口边缘有刚毛。子囊无色,棍棒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淡黄褐色,鞋底形,双细胞,上胞大,下胞小。病菌存在生理分化和致病性分化现象[2-3]。2 梨黑星病症状
梨黑星病危害梨树叶片、果实、芽、花、新梢、叶柄和果梗等,主要危害果实和叶片。发病部位产生黑色霉层为此病的主要特征。芽是发病最早的部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7):106-108,112 Jour nal of H enan Ag ricultural Sciences
位,暴芽后在芽鳞重合处绿色部分产生黑色有光泽的病斑,后期覆盖黑霉。叶片在发病初期,先于叶背沿主脉和侧脉之间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定形的淡黄色病斑点,不久病斑沿主脉边缘长出黑色的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边缘呈辐射状,严重时叶背布满黑色霉层,造成落叶。果实发病初期以皮孔为中心,形成近圆形水渍状淡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大,长出黑色霉层,随着果实增大,病部果肉变硬、龟裂[4]。
3发病规律
梨黑星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的形式,在芽鳞或芽基部的病斑上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及未成熟的子囊座在落叶上越冬。翌春病芽萌发形成的病芽梢上产生的分生孢子为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或气流传播[5],在田间飞散,落到附近的幼叶、幼果和新梢上,环境条件适宜时,即可侵染发病。病菌侵入的最低日均温度为8~10e,最适为20e,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病菌在48h之内可完成侵入过程,潜伏期多为12~ 29d,先在新梢和芽鳞基部发病,成为发病中心,经再次侵染传播到叶、果,以后病叶、病果又产生新的分生抱子,陆续造成再侵染。据观察,自梨树开花、展叶期开始,直到果实采收为止,梨黑星病均可在植株地上部的幼嫩组织上陆续危害,尤以叶片和果实受害最重。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梨黑星病发病时期也有很大差异。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4月中下旬开始出现病芽梢,经27~52d后出现病叶,37 ~97d后出现病果。6-8月份为病菌侵染梨芽时期,以8月份侵染最多,7-8月份雨季为发病盛期[6]。
4发病因素
4.1气候
梨黑星病的发生消长与降雨多少关系密切,降雨的早晚、降雨量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决定年度间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这是因为病菌孢子的产生、传播、萌发、侵入等均需要降雨及较高的相对湿度[7]。据研究,降雨能促进黑星病斑产孢,5-7月份多雨容易导致黑星病大流行。李知行[8]的研究表明,连续降雨后梨黑星病菌分生孢子的数量很大,且能通过气流传播。赵宗方等[9]研究梨黑星病在长江中下游梨区的危害,认为梨黑星病5月中旬的危害程度与上年7月的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8月的降雨量呈显著相关。4.2品种
梨树不同品种对梨黑星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10]。在我国,西洋梨表现为免疫,日本梨较中国梨抗病,表现为中抗或高抗,中国梨较感病,以中感型居多。在中国梨中,白梨系最易感病,其次为秋子梨系,而砂梨、褐梨、豆梨较抗病[11-12]。在梨的常见品种中,发病重的品种有鸭梨、京白梨、秋白梨、花盖梨等,其次为砀山酥梨、莱阳茌梨、红梨、严州雪梨,抗病的有锦丰、早酥、香水梨、雪花梨等。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多雨年份,雪花梨也可染病,且受害严重[13],主要原因是病原物发生了生理上的分化所致。
4.3病原菌
梨黑星病发生与菌源有密切关系。首先,梨园病害防治不及时,造成田间的菌源积累。其次,冬季清园工作较差,未能彻底清除树体和地面上的病残体、杂草,造成大量的菌源积累。这些菌源是翌年梨黑星病流行的重要条件。
4.4生育期
梨黑星病主要危害梨树的细嫩组织[14]。幼叶容易受害,叶片展开后35d不再受害。而果实越接近成熟,抗病力越弱,越容易发病,成熟期高度感病。
4.5栽培条件
研究表明,梨黑星病发生、流行与树势、地形及果园栽植密度、留枝量有关[6]。同一品种,树势衰弱、树冠郁闭、通风透光差,发病较重。反之,则发病较轻。梨黑星病的发生与施肥技术也有一定关系。试验表明,氮肥(硫酸铵)施用量的增加,可导致叶片中的钙含量相对减少,诱使梨树更易感染黑星病,病叶率、发病程度和分生孢子量提高[6]。
5防治方法
5.1抗性育种
实践证明,选育和合理推广抗病新品种是综合防治梨黑星病、减少农药污染的最有效措施。当前生产上主栽品种鸭梨、砀山酥梨等不抗黑星病,是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已选育出不少抗病优良新品种,如河北衡水市林业局选育的梨黑星病免疫新品系金玉梨[15],河北省石家庄果树所选育的抗黑星病品种早魁[16-17]、黄冠[1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秋水晶、郑州果树所选育的红香酥[19]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育成的华酥等[20],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5.2清除越冬菌源
梨花序露出期,喷洒3波美度石硫合剂,可有效杀灭越冬菌源,控制初侵染发生;早春发芽后,随时
107
第7期温素卿:梨黑星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