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检测试题16
福建省泉州市2011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福建省泉州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市质检文综试题历史13.《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 A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 .“除井田,民得卖买” C .“一人治之,十人食之” D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14.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 发自商鞅, 极盛于始皇, 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彻底打破了宗法分封制 B .中国进入了农耕文明时期C .儒学成为统治思想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15.《元史·选举志一》记载:“(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请行选举法,……以为:‘贡举法废,士无入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作技巧贩鬻以为工匠商贾。
”另据谢枋得《叠山集》记载:当时社会阶层的划分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元朝A .重视科举制度B .文人社会地位较低C .有明显的等级划分D .工商业经济发展 16.孙中山先生研究了太平天国之后,得出结论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该观点 A .基本否定太平天国 B .客观地评价太平天国C .高度肯定太平天国D .片面地评价太平天国17.图1物证资料,可以直接用于研究A .国民革命北伐战争B .土地革命战争C .抗日战争D .解放战争18. 有论者称“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
符合这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 .义和团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 新文化运动19.1991年,中国《烟草专卖法》规定,烟标上必须标明“焦油含量”和“吸烟有害健康”字样。
1991年,中国加入国际条形码协会,并规定从1992年起在出口卷烟烟标上必须标明条形码(图2)。
2011届高考历史专题汇总及解析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湖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13)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③社会秩序的稳定④田庄经济的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 [本文由免费提供]【解析】“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选自《淮南子》大意是:一个人用耒耕地(手握着耒,脚踩着耒下端横绑的短木,把耒尖插入土中,翻动土层)不超过十亩。
“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选自《汉书》记述魏国政治家李悝所说,大意是:现在一个带着五口人的户主,种地百亩,一年的收成是一亩一石半,打成粟是一百五十石。
材料反映了农业生产力得到较大提高,根据选项可以分析出原因是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第③项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当时社会现实不符;第④项田庄经济的发展出现在汉代。
2.(宁波市2010年高三模拟考试卷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本文由免费提供]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
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
《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
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注:铁搭:农具名。
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材料三:新设备(注:广告图片。
19世纪末。
农业设备在变化。
从美国传入第一批收割机、蒸汽脱粒机、割草机。
机械化减轻了农民的劳动,然而取代了大量劳力。
)材料四:在18、19世纪,农业飞速发展:更合理的轮作制,粮食产量提高,用了新机器,以及对牲畜品种与农业技术的改革。
201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检测试题17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有关唐文化辉煌灿烂的原因,下列各项中最主要的一项是A.南北统一,疆域辽阔B.民族众多,关系融洽C.政治稳定,经济发达D.对外开放,广泛吸收2.隋唐时期,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项目有①建筑②雕版印刷术③天文④医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唐朝皇帝自称是老子的后裔,其目的是A.神化皇权B.无为而治C.推崇道教D.抬高李姓4.唐朝教育最突出的成就是A.出现了专业教育B.私人办学兴盛C.在京师办有太学D.地方州县学兴盛5.唐朝地位最突出的宗教是A.佛教B.伊斯兰教C.道教D.景教6.唐朝诗歌内容丰富,从各个角度和侧面反映现实生活,产生这一特点的政治方面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经济的繁荣B.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C.庶族地主的崛起D.唐朝统治者调整政策7.与唐朝的诗歌繁荣有直接关系的是A.科举制实行B.造纸术发明C.唐朝强盛D.社会安定8.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儒学大师是A.韩愈B.柳宗元C.刘禹锡D.孟浩然9.鉴真东渡与玄奘西游体现出唐文化的A.高度繁荣的特征B.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特征C.影响巨大的特征D.兼容并蓄,对外开放的特征10.下列有关隋唐文化的论述,正确的是①唐朝皇帝大都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②隋唐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有韩愈和柳公权③莫高窟最精美的壁画,大都是隋唐时期的作品④由隋入唐的书法家创立了“颜体”和“柳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材料解析题(共10分)11.在以迎外与仇外两种态度反复交替为特色的中国历史中,唐朝确是任何外国人在首都都受欢迎的一个时期。
长安和巴格达一样,成为国际间著名人物的荟萃之地。
阿拉伯人、叙利亚人和波斯人从西方到长安同朝鲜人、日本人、西藏人和印度支那的东京人相会,并且同中国学者在渭河之滨那座古城的壮丽亭台中共同讨论宗教和文学。
……文学活动本身是唐代的特殊光荣。
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全世界闻名的,另外还有许多别的诗人,……画家与雕刻家的造诣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2011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专题及答案
2011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专题及答案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题组一一、选择题(安徽省怀远二中201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较早地走向完备和成熟。
回答1―3题。
1.《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答案 A 2.右图为秦代砖文:“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统一,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答案 C3.《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
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C.内阁地位等同于六部 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答案 B 4、(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行政建制――“省”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职能,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隋唐的三省又称“计相”,总管国家财政 B、宋朝的三省长官权力进一步加大 C、元朝以行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 D、明朝以军机处取代中书省的职能答案 C 5.(河北省黄骅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B.军机大臣由亲王、重臣组成 C.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皇帝命令 D.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答案 A 6.(黑龙江庆安三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考试)在某一学校的一节历史课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①“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
2011年高考试题——文综历史(新课标卷)解析版
2011年高考试题——文综历史(新课标卷)解析版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影响。
AD选项不对,西周的分封制没有使中央有效地控制地方,没有实现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相反地方诸侯实力强大,所以导致春秋战国时候的割据混战,所以才相对稳定,D正确。
黄河流域不少城市毁于战火,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黄河流域经济水平高于南方,A不正确;河西走廊是在十六国时期得到开发,但不是发展最快的地区,B不正确;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是恢复发展而不是迅速发展应排除。
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对黄宗羲的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天子认为正确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天子认为错误的不一定是错误的,纵然天子也不能把自己的是非作为判断标准,而应当在学校公议事情的是非。
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孙中山继承了其本质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公”。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专项复习题(有答案)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专项复习题(有答案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一部分三年高考题荟萃2011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 (2011年江苏高考 3题据《与公肃甥书》记载:“ 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 (版 ,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 对“ 活版” 理解正确的是A .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 .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 .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 .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答案 D2. (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 13题图 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 ,有评价说,枝干“ 虬(qiu ,盘曲屈无端倪” ,石“ 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
能体现其风格的是A . “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 . “ 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 . “ 诗中有画” , “ 画中有诗”D . “ 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答案 A3. (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 17题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 走进京剧” 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 . 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 . 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 . 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D . 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答案 A2010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 (10年重庆卷 15.一位学者在研究解缙(1369— 1415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有关情况时, 想了解当时的都城,他应查阅的地图(局部是答案:C 从谢晋的生卒年月可以判断为明朝, 《永乐大典》为朱棣时期编写,当时都成在今天北京, 当时叫北平, B 是元朝, D 是清朝。
2. (10年重庆卷 14.宋人称“ 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与“ 学士词” 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 .李煜B .李清照C .陆游D .辛弃疾答案:D 学士指苏东坡,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四个选项中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
3. (10年重庆卷 13.文献记载“ 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
2011历史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第二单元测试-高考历史试卷与试题
2011历史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第二单元测试试卷总分:100答题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9年济南二模)下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
下列对两者的表述准确的是 [4分]-----正确答案(D)1.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A 产生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 产生于农耕经济的发展C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D (2009年汕头二模)先秦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同时期希腊却实行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
与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不包括[4分]-----正确答案(D)2.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岛屿众多的海洋地理环境A 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B 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C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D (2010年淄博模拟)奥运会起源于古代的希腊,据说古奥运会是为祭祀宙斯神而举行的,运动会期间希腊各邦都必须停战,优胜者将被看做是英雄而受到欢迎。
古希腊还规定参加运动会的每个竞技者必须是纯希腊血统、未受过任何刑罚的自由男子,并禁止妇女参加和观看运动会。
对上述材料理解有误的是[4分]-----正确答案(D)3.古希腊人十分重视奥林匹克运动会A 古希腊奥运会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和宗教色彩B 古希腊存在着对妇女、奴隶和移民的歧视C 由于奥运会的存在,希腊各邦之间不再发生战争D (2009年广东模拟)某中学高中的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4分]-----正确答案(A)4.实行改革,将城邦引上民主化轨道A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B推翻王权,依贵族制取而代之C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D 伯里克利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201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答案】D【解析】在我国古代图书分类中,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张居正一条鞭法的实行更有利于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14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
《瀛环志略》对开阔中国人的视野,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冲破封建思想樊笼起了一定的作用。
15《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发动镇压戊戌变法运动后,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废除。
2011年高考各省历史试题汇编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2011年上海历史,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
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A.国主B.领主C.盟主D.君主【考点】商朝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记忆能力。
商实行内外服制,商王控制着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
故选C项。
【答案】C2.(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考点】早期政治制度【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比较分析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准确把握。
A项错在有效控制,因为因为分封制下受封者享有较强独立性;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B项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是在百家争鸣时期法家思想的体现。
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
故选C 项。
【答案】C3.(2011年海南卷,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考点】早期中国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材料解读能力。
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东周时期诸侯争霸,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故B、D项错误;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
2011年全国各地历史高考题及模拟题汇编-宁波中学
2011年全国各地历史高考题及模拟题汇编:必修2专题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9小题,共0分)1.(2011年10月湖北鄂州摸底19题)《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
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
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
’上从之”。
这段记载充分说明()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2.(2011年10月安溪一中统练29题)下列思想与古代农耕经济相适应的有()①“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②“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③“使民重死而不远迁”④“儒者以纲常立教,为人子为人妻者,既失个人之独立人格,复无个人独立之财产”A.①②B.①③C.①②③④D.②④3.(2011年11月信阳市调研23题)(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
”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已经出现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4.(2011年10月安溪一中统练25题)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5.(2011年10月佛山顺德期中13题)《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最全图文版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部分)
2012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部分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1.(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4题)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A2.(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4题)“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答案】A3.(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6题)《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答案】D4.(2011年海南高考7题)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答案】B5.(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6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答案】C6.(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2题)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B7.(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13题)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2011年全国历史高考选择题总汇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12.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13.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苜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15.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碑文反应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
”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17.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18.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19.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2011年高考历史真题解析分项版16 4-6 选修
2011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历史)16:高中历史选修(4-6)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选择题(2011年某某卷基本能力32)(2分)下列语句是对我国相关历史人物的描述或评价,按这些人物生活年代的先后顺序对这四句话进行排列,依次是。
①三顾顿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②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③愁发愤,著称信史照尘鬟。
④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8分)(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2011年某某卷文综历史14)(16分)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座位的君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
(2分)(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4分)材料二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X岂之《中国历史》(3)依据材料,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
(4分)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分)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X文澜《中国通史》材料四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
……尽天下大小事务,皆皆朕一身清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
2011届高考历史专题汇总及解析
2011届高考历史专题汇总及解析: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湖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13)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③社会秩序的稳定④田庄经济的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 [本文由免费提供]【解析】“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选自《淮南子》大意是:一个人用耒耕地(手握着耒,脚踩着耒下端横绑的短木,把耒尖插入土中,翻动土层)不超过十亩。
“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选自《汉书》记述魏国政治家李悝所说,大意是:现在一个带着五口人的户主,种地百亩,一年的收成是一亩一石半,打成粟是一百五十石。
材料反映了农业生产力得到较大提高,根据选项可以分析出原因是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第③项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当时社会现实不符;第④项田庄经济的发展出现在汉代。
2.(宁波市2010年高三模拟考试卷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本文由免费提供]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
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
《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
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注:铁搭:农具名。
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材料三:新设备(注:广告图片。
19世纪末。
农业设备在变化。
从美国传入第一批收割机、蒸汽脱粒机、割草机。
机械化减轻了农民的劳动,然而取代了大量劳力。
)材料四:在18、19世纪,农业飞速发展:更合理的轮作制,粮食产量提高,用了新机器,以及对牲畜品种与农业技术的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制度的革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行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2.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B.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
C.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D.三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3.从7~9世纪末,日本先后派遣13批遣唐使,接待这些人的唐朝政府机构是A.吏部B.户部
C.礼部D.工部
4.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A.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
B.统治者重视人才选拔
C.封建制度日趋腐朽
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
5.隋唐以来历朝统治者都沿袭科举制,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
A.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B.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C.有利于选拔人才
D.得到完善发展
6.唐朝募兵制取代府兵制的根本原因是
A.府兵制容易导致将帅拥兵自重
B.藩镇割据严重,兵源严重不足
C.封建经济发展,均田制遭破坏
D.以庸代役的实行,农民有了空余时间
7.下列有关兵制的内容,与唐玄宗有关的是
A.不再实行军民异籍
B.开始实行募兵制
C.增加了军府的数量
D.府兵地位不断下降
8.唐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发展进步之处主要是
A.农民向封建国家承担定量田租
B.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C.农民获得一定数量土地
D.人头税被废除了
9.唐朝中后期,两税法得以实施的根本原因是
A.它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B.它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赋税负担
C.它适应了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
D.限制土地兼并,增加了政府收入
10.说两税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其主要依据是
A.剥削形式的转换B.征税标准的改变
C.人身控制的松弛D.征税对象的扩大
二、材料解析题(共1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唐中叶以来)法制小隳驰,田亩之所在人者,不能禁其易卖,官授田之法尽废,则向之所谓输庸调者多无田之人矣。
——《通考》材料2:(杨)炎疾其弊,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
……户无主客(主:土著;客:外来户),以见(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贪富为差。
……其租庸杂徭悉省,……天下果利之。
自是人不土断(以土地定户籍)而地著(依靠土地务农安居),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户籍)不造而得其虚实,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轻重之权,始归朝廷矣。
——《新唐书·杨炎传》材料3:两税之立,……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资产多者则其税多,资产少者则其税少。
曾不悟增产之中,事情不一。
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圃囷仓,直虽轻而众以为富;有流通蕃息之货,数虽寡而计日收赢;有庐舍器用之资,价虽变而终岁无利。
……由是务轻费而乐转徙者,恒脱徭税;效本业而树居产者,每困于征求。
……定税之数,皆计缗钱;纳税之时,多配绫绢。
往者纳绢一匹当钱三千二百文,今者纳绢一匹当钱一千五六百文。
往输其一者,今过于二矣!虽官非增赋,而私已倍输。
——《陆宣公奏议》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两税法。
内容应包括其实施的原因、特点、作用和弊端。
三、问答题(共10分)
12.比较唐朝时的府兵制和募兵制对封建统治的利弊。
参考答案
一、1.B2.D3.C4.A5.A6.C7.B8.B9.C10.B
二、11.背景: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破坏,租庸调制无法实施,国家收入减少。
(3分)
特点:以土地财产多少为征税标准。
(2分)
作用: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遏制了官吏的盘剥。
(2分)
弊端:出现了商业和农业负担不均的现象,导致人民负担加重,两税法并未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3分)
三、12.利:府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府兵制的兵将平时不在一起,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
募兵制由国家供应衣食,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节省了府兵往来于路途的消耗,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6分)弊:府兵出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农民负担沉重,影响生产,易出现士兵逃亡现象,影响战斗力。
募兵制的士兵是职业兵,将帅易形成隶属关系,形成军阀割据局面,影响中央集权的加强。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