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2019-2020学年中考四诊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廊坊市2019-2020学年中考四诊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人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D.问女.何所思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项分别为“bì”和“fú”;B项都读“jiàn”;C项分别为“shǔ”和“zhǔ”;D项分别为“nǚ”和“rǔ”。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不当
..的一项是()
A.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找准着力点,软硬兼施,内外兼修,使乡村既有颜值担当,更有内涵气质。

B.2016年4月4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

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已经
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多年发展指日可待
....的结果。

C.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
....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D.中国历来不乏出色的工匠,如游刃有余
....的庖丁,刻木成鸟的鲁班……他们不仅是工艺纯熟的技者,还是明法通道的智者。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或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词语或成语的意思。

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

B.“指日可待”指不久可以实现的事情,而语境中所表述,并非能预测的事情。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

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二、名句名篇默写
3.默写。

①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④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⑦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⑧子曰:“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
【答案】①感时花溅泪②病树前头万木春③燕然未勒归无计④会挽雕弓如满月⑤山重水复疑无路⑥自缘身在最高层⑦阡陌交通⑧不义而富且贵
【解析】
【详解】
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溅”“雕”“缘”“阡陌”等字的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
4.说明文阅读
过敏,被误解的疾病
袁悦
①过敏是每个人都挂在嘴边的医学名词,民间存在很多误解。

过敏指的是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对无害抗原发起攻击所导致的不适。

它会诱发炎症反应。

本来这个炎症反应是有机体用来对付病菌或者病毒感染的,但如果被盯上的是无害抗原(即过敏原),患者就会白白遭一回罪,这就是所谓的过度敏感,简称过敏。

②这里所说的无害抗原主要包括花粉、宠物毛、某些食物、灰尘和乳胶等日常生活中相当常见的物质。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有一些症状看似过敏,却和过敏无关,比如,一些化妆品引起的身体不适,以及空气污染导致的鼻炎等。

③过敏这个概念早在19世纪末期就被提出来了,但直到20世纪中期才首先在发达国家流行开来。

最早引起医生们注意的是哮喘,接着是花粉过敏。

花粉过敏症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流眼泪、眼结膜奇痒、咳嗽等呼吸道、眼晴过敏症状,常被误认为感冒或病毒性结膜炎。

④与此同时,过敏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逐渐流行开来。

比方说,1990年上海地区3~7岁儿童的哮喘发病率只有2%,到了2011年就增加到了10%,如此快的上升速度绝对不是空气污染或者卫生条件改变所能解释的。

⑤为了解释过敏发病率的快速,上升,流行病学家戴维·斯特拉岑于1989年提出了“卫生假说”,认为现代生活方式过于讲究卫生了,使得现在的孩子很少生病,而人体免疫系统是在各种传染病盛行的古代被进化出来的,习惯了永远保持戒备,过敏就是这么来的。

⑥这个“卫生假说”流行了很多年,但在最近几年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

比如,有人曾经质疑说,像纽约和伦敦这类大城市早在1920年代就已经很干净了,但那时的过敏症发病率为什么没有立刻增加呢?
⑦为了解答这些疑惑,另一位流行病学家格雷厄姆·卢克于2003年提出了“老友假说”,认为某些环境微生物和人类共生久了,能够影响儿童免疫系统的发育。

如果儿童因为某种原因在成长期间一直没有遇到这些“老朋友”,其免疫系统的发育就会出问题,最终导致过敏。

⑧卢克的这个想法来源于一个观察到的事实,那就是从小生活在大家庭的孩子以及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不容易过敏。

卢克认为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如果一个孩子在发育期间经常和别的孩子一起在外面玩,有机会接触到户外环境中含有的“好友型”微生物,其免疫系统就会发育得比较健康。

⑨该理论目前已经找到了部分证据,比如,已经有科学家找到了一些能够减少过敏发病率的微生物,但孩子们必须在很小的时候接触它们,长大后再接触就没用了。

因此,要想让你的孩子长大后不过敏,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把他关在屋子里,而是让他经常出去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⑩不管怎么说吧,如果你去医院检查过敏原,确诊过敏了,目前除了抗组胺药物外,并没有其他特效药,你只能忍耐。

尤其是对花粉过敏的人,应减少与花卉植物的接触,实在想出游,可以采取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也有过敏病人,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就不过敏了。

研究发现,这样的案例往往和抗原改变有关,如很多过敏的人搬家之后就没事了,原因更可能是因为新家附近没有那种让他过敏的植物了。

(摘自《大众健康》,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
A.人体免疫系统能够应对病毒和病菌的入侵,但是它如果攻击无害抗原,人体就会产生过敏反应。

B.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使用化妆品后引起的身体不适或者空气污染导致的鼻炎也属于过敏。

C.在19世纪末期过敏这个概念被提出,经过半个世纪左右,才首先在发达国家流行开来。

D.按照格雷厄姆·卢克的“老友假说”理论,让孩子长大后不过敏的有效方法是让他经常出去与人玩耍。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说明的对象是过敏,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B.第④自然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第⑨自然段“该理论目前已经找到了部分证据,比如,已经有科学家找到了一些能够减少过敏发病率的微生物”一句中“部分”一词不能删去。

D.本文先介绍过敏的医学定义,再介绍过敏概念的发展历史,然后分别介绍关于过敏发病率快速上升的“卫生假说”和“老友假说”,最后说明对付过敏的方法。

3.请你根据上文有关过敏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阳春三月,森林植物园繁花似锦,小王畅游回来之后出现了流鼻涕、打喷嚏、流眼泪、眼结膜奇痒、咳嗽等症状,他的妈妈见状十分担忧。

请根据文章,说说造成小王以上病症的最有可能的原因,并提供三种应对办法。

【答案】1.B
2.B
3.(1)原因:应该是患上了花粉过敏症。

(2)应对方法:①到医院查清过敏原,服用抗组胺药物。

②减少踏青出游,远离过敏原。

③外出时采取戴口罩纱巾等防护措施。

④有条件的话可暂时移居至无过敏花粉地区。

【解析】
【分析】
1.B错误,与原文“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有一些症状看似过敏,却和过敏无关,比如,一些化妆品引起的身体不适,以及空气污染导致的鼻炎等。

”不符。

2.B错误,第④自然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考查学生的知识拓展与运用能力。

[链接材料]中,春天来临,阳春三月,鲜花盛开,小王畅游回来之后出现了过敏症状,与“花粉过敏症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流眼泪、眼结膜奇痒、咳嗽等呼吸道、眼晴过敏症状”一致,于是判断是花粉过敏症,对策根据“如果你去医院检查过敏原,确诊过敏了,目前除了抗组胺药物外,并没有其他特效药,你只能忍耐。

尤其是对花粉过敏的人,应减少与花卉植物的接触,实在想出游,可以采取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5.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完成小题
“知识跨年”让观众“涨姿势”
“跨年夜”是中国各大卫视的收视争夺战。

而2018年跨年晚会呈现出“知识跨年”“文化跨年”的新特色:央视跨年晚会以“长知识”为特色,回顾总结了2017年的大事件;浙江卫视推出了“2018思想全跨年盛典”,邀请高晓松等知名知识分子与年轻人沟通交流;深圳卫视则再次联手罗振宇,为观众提供了一场知试演讲……
材料一中国青年报社对2005名受访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7.3%的受访者看好“文化跨年”。

对于综艺节目、晚会中文化元素的回归,49.8%的受访者认为是观众审美趣味提升的体现;49.1%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传统“唱跳”的娱乐方式缺少新意,遭遇“瓶颈”;41.5%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感官式娱乐内容泛滥,同质化严重;36.1%的受访者认为这是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35.7%的受访者觉得文化跨年赋予了“跨年”新的意义;21.4%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内容生产中的“价值回归”。

“文化跨年”的魅力在哪里?调查中,56.5%的受访者认为是有思想深度,而不只限于感官娱乐;47.0%的受访者认为是对过去一年的回顾总结;45.3%的受访者认为是令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22.4%的受访者借此勉励自己“活到老,学到老”。

综艺节目、晚会如何平衡文化深度和娱乐观赏性之间的关系?调查中,57.5%的受访者建议环节设置、语言风格上更加轻松活泼;53.0%的受访者建议利用舞美、特效等技术手段让文化元素更具视觉震撼力;
27.9%的受访者认为应从文化素材中挖掘观众感兴趣的切入点;25.0%的受访者建议请大众熟知的艺人参与。

----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其实,近年来不仅跨年晚会的文化属性越来越强,其他综艺节目也在逐渐往更有“文化味”上靠栊,《中国诗诃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节目都获得了许多观众的好评。

与以往的枯燥、沉闷的文化类节目不同,如今这些文化类节目更善于用年轻人喜爱、熟悉的方式进行创作和表达。

比如,绚丽
的舞美特技、明星担纲主讲人,让高大上的知识更接地气
...。

这不仅拉近了节目与年轻人的距离,还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回报。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文化跨年”深受欢迎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时间越来越趋于碎片化,人们希望利用这些时间学习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

但这也意味着诸如“文化跨年”“直播答题”等文化现象所呈现的知识都是零碎的、非系統的“干货”知识。

人们如果要想真正摆脱“知识焦虑”,而不是因为明星而关注知识,还是应该将被动的知识喂养转变为主动的信息搜寻,接受完整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充分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与魅力。

----广州日报《“文化跨年”让知识更接地气》
材料三
相关声音某传煤公司制片李慕雪分析,文化元素的回归既有外因也有内因。

“外因是______,节目制作者们自然会费尽心思寻找新的形式和内容。

内因则是__________。


某高校研究生张帆说:“文化跨年是一个好趋势,给观众带来了新的选择和感受。

”他还认为,文化元素回归荧幕的过程中,创新至关重要。

“其实文化类节目一直都不少,观众真正喜欢的,是恰当、巧妙、年轻的展现方式。


某大学学生彭振铎指出,也有文化跨年晚会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

“如果是为了追‘文化’的热点,而强行植入文化元素,就失去了节目创作的初衷,也不是观众希望看到的。

”“我们的文化本身足够有魅力,节目创作者需要充分理解它,再通过节目的设计包装,将这份魅力传递给观众。


----中国青年报
链接材料今年,许多媒体采用更广泛的文化表达形式,呼应观众情感,借助“跨年”这一电视仪式,在其中植入“文化元素”,进行文化传播,让“跨年”呈现出更多元的文化姿态,既让传统文化有了参与现代娱乐的机会,又让这一场场电视仪式拥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1.比较选文第一自然段和“链接材料”,哪段文字更能激发你的阅读兴趣?请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下列说法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多数受访者认为,可以通过综艺节目、晚会请大众熟知的艺人参与的形式来平衡文化深度和娱乐观赏性之间的关系。

B.《朗读者》节目深受好评的原因是其更善于用年轻人喜爱、熟悉的方式进行创作和表达。

C.“文化跨年”“直播答题”等文化现象可以帮助人们真正摆脱“文化焦虑”。

D.“文化跨年”的最大魅力在于它可以勉励人们“活到老,学到老”。

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谈谈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比如,绚丽的舞美特技、明星担纲主讲人,让高大上的知识更接地气
...。

谈谈目前“文化跨年”“直播答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请根据材料一相关内容,概括“相关声音”中李慕雪分析“文化元素的回归”的内因和外因。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三漫画的理解。

【答案】1.示例一:选文第一自然段更能激发我的阅读兴趣。

因为选文以各大卫视2018跨年晚会的事例开头,事例新鲜、新颖,从日常生活谈起,更贴近生活,拉近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与“链接材料”文字相比,语言生动具体,内容丰富。

示例二:“链接材料”的文字更能激发我的阅读兴趣。

因为这段文字更为准确地定义了“文化跨年”,具体地阐释了“文化跨年”的意义和内涵。

2.B
3.(1)“接地气”意为善于用年轻人喜爱、熟悉的方式进行创作和表达,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使节目更为年轻人所接受。

(2)存在问题:“文化跨年”“直播答题”等文化现象所呈现的知识都是零碎的、非系统的“干货”知识。

解决方法:人们要想真正摆脱“知识焦虑”,不应该因明星而关注知识,而应该将被动的知识喂养转变为主动的信息搜寻,接受完整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4.外因是传统“唱跳”的感官娱乐方式内容泛滥且缺少新意,同质化严重,遭遇“瓶颈”;内因则是观众整体审美趣味的提升、转变,观众开始具有文化自信,也意识到我们文化的价值。

5.一些制作者(单位)单纯地为迎合观众的感官式娱乐而进行模式化(流水线化)节目制作,造成节目缺乏新意、内容同质化严重,使节目失去发展空间和市场关注,前景堪忧;而有的节目制作者(单位)更善于用年轻人喜爱、熟悉的方式进行节目创作和表达,扎根观众所需,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关注,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生命力)
【解析】
1.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态度。

然后结合第一段内容或了解材料的内容分析,写出理由即可。

如:“链接材料”的文字更能激发我的阅读兴趣。

因为这段文字更为准确地定义了“文化跨年”,具体地阐释了“文化跨年”的意义和内涵。

其中的“文化元素”让我沉醉。

2.A项错误,“多数受访者”,与材料一“25%的受访者”不相符;C项错误,与材料二“人们如果要想其正摆脱‘文化焦虑’,而不是因为明星而关注知识,还是应该将被动的知识养转变为主动的信息搜寻,接受完整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充分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与魅力”的表述不相符;D项错误在于:“最大”一词与材料一“22.4%的受访者借此勉励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的数据”不相符。

3.(1)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

“接地气”,网络流行词,就是要广泛接触老百姓的普通生活,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反映最底层普通民众的愿望、诉求、利益。

用大众的生活习惯、用语等,而不是脱离了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愿望,浮于表面,而
是踏踏实实,深入人心,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是盲目行事。

在这里意为善于用年轻人喜爱、熟悉的方式进行创作和表达,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使节目更为年轻人所接受。

(2)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内容分析阐述即可。

结合材料二内容“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时间越来越趋于碎片化,人们希望利用这些时间学习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

但这也意味着诸如‘文化跨年’‘ 直播答题’等文化现象所呈现的知识都是零碎的、非系統的‘干货’知识。

人们如果要想真正摆脱‘知识焦虑’,而不是因为明星而关注知识,还是应该将被动的知识喂养转变为主动的信息搜寻,接受完整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充分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与魅力。

”分析:“文化跨年”“直播答题”存在的问题是“文化跨年”“直播答题”等文化现象所呈现的知识都是零碎的、非系统的“干货”知识。

解决方法:人们要想真正摆脱“知识焦虑”,不应该因明星而关注知识,而应该将被动的知识喂养转变为主动的信息搜寻,接受完整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4.要求学生首先理解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观众因素,外因是客观原因。

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外因结合“49.1%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传统‘唱跳’的娱乐方式缺少新意,遭遇‘瓶颈’;41.5%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感官式娱乐内容泛滥,同质化严重”概括得出:传统“唱跳”的感官娱乐方式内容泛滥且缺少新意,同质化严重,遭遇“瓶颈”;内因结合“36.1%的受访者认为这是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35.7%的受访者觉得文化跨年赋予了‘跨年’新的意义;21.4%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内容生产中的‘价值回归’”概括得出:观众整体审美趣味的提升、转变,观众开始具有文化自信,也意识到我们文化的价值。

5.首先根据漫画中的文字分析得出。

有两类“文化跨年”节目制作者,一类是“全民点赞,跟风制作,流水线生产”,这类节目感官式娱乐内容泛滥,同质化严重,生命力不旺盛,前景堪忧;一类节目是“扎根土壤,才有生命”,这类节目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关注,具有生命力,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6.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

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

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

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

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

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

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

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

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从现在的网络阅读说起,指出其失重感,从个人的经验角度,提出了“阅读其实是一种有力量的精神运动”的观点。

B.本文②③段列举“我”少年时偷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深受感动、一位亲人下放乡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的事例,证明了中心论点。

C.作者认为,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在于阅读给人身心的沉稳和力量,有时却在于它的“轻”,在于阅读心境的解放。

D.在论证过程中,作者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道理讲述的非常透彻,能让读者信服。

2.下列不属于
...第⑦段中“无用阅读”的一项是( )
A.只是因为喜欢,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一位青年依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B.铁凝读《约翰·克里斯朵夫》出于一种非功利的自发行为,扉页上的题记,给了她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C.歌手李健闲暇时会读古诗,他几乎不读畅销书,读古诗让他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D.家长强迫孩子读四大名著,目的是让孩子学习写作技巧,获得作文高分。

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答案】1.D
2.D
3.(1)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

(2)选择有精神内涵的阅读内容。

(3)追求无功利心的阅读境界。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