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文学作品阅读 第三讲 语言和描写课堂讲义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

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

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一、小说阅读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特征以叙述和描写手法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细腻完整的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允许进行艺术虚构。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在三要素中居于第一的重要地位,小说通过外貌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是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故乡》中善良麻木的闰土。

情节情节是小说中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过程,小说的情节贵在曲折、跌宕。

环境社会环境概念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题。

举例《最后一课》中:“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这属于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普法战争这个时代背景,同时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法国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的社会现象。

自然环境概念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还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等。

二、散文阅读附表1:常见修辞手法一览表附表2:常见表现手法一览表1.(2017·嘉兴、舟山中考)阅读《搭车记》,完成下面各题。

搭车记邢庆杰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

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

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

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

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

从市内到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发不了一趟车。

2020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有答案)

2020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有答案)

这时才发现,刚才看见的红色,不仅仅是枫叶之红,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早熟的红 果已然坠落山坡,竟然没有人来采摘。一阵秋风刮过,有的树叶离开了母体,落到 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一叶知秋,这真是秋天山野的静物写生。
⑧静——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抬头遥望,最 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久违了,天空的美神, 在喧嚣的城市,无法找到你的身影,在这寂静无声的大山深处,你带给游人的是天 籁声声。时光似乎倒流过去半个多世纪,情不自禁地记起了儿时,每逢雁鸣长空, 我和小伙伴们仰望雁阵时,呼喊出的童真:
的风景?不远处有黑龙潭、云雾山,还有……’”“
我说:‘就这么办吧,哪儿景致最野,你就拉我到哪
儿去。’”可以看出作者要寻野景。文中还写到作
者寻到的野景。同时从文中“毕竟期望寻找山间
的野趣呀”“原来,我并不是第一个来这里寻觅野
趣的‘情痴’”,可知作者也要寻到野趣。
2.在进山寻野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
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 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
喉头。(从描写方法的 使用了连续性动词“闭上”“靠”“掏”“倒进”“咽下”,可以看
角度)
出是动作描写。这里写作者喝酒的动作,可以看出作者
寻野后心情非常好,沉醉于秋景中,情不自禁地拿出酒来
喝,作者“闭上眼睛”,顺势而靠,喝酒后又感觉爽透心扉,表
(选自《河北日报》2019年5月17日,有改动)
1.“秋山寻野”中的“野”,包含了 [答案] “野”在文中,一是指山林中的“野景”,二是
哪两个方面的内容?(2分)【考 指作者体悟到的“野趣”。
点一 信息提取概括】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一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文学作品阅读 第三讲 语言和描写课堂讲义课件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文学作品阅读 第三讲 语言和描写课堂讲义课件

7.分析细节的作用。 内容上,细节本身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达起直接或间接的 具体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点 题或突出主题。 结构上,明确细节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宗旨,一般作用有:①交代人物活 动的环境;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④埋下伏笔;⑤照应前文;⑥起线索作用;⑦推动情节发展,然后根据题目 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有时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奥,需要想到其特殊性,即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 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句中的本体,是说明了本体 的某一特点呢,还是化抽象为具体来说明什么道理;如果是象征,则应先找 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或可能在 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如果是文中的 重要语句,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
1.理解词语在文本的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时,“在文中”即表明语境是关键所在,词不离句是理解词 语的基本原则。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要能准确理解。同时要注意词 语的特殊性,即是否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 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 义、色彩义(褒贬互换)等。找出之后,一定要代入原文中进行检验。 2.分析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要注意词语在文中表达作用的“四联系”,即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 进行解说)、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联系 文章的中心(论点)与作者的态度感情、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 辞手法的词语)
5.理解语句、语段的作用。 要从三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常起以下作用:承上启下、过渡;总领 全文、开启下文;总结上文。二从写作手法上,常有以下作用:开篇点题; 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衬托;渲染;呼应、 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等。三从内容上,如语面的象征 义、比喻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六:文学作品阅读(小说阅读)教学课件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六:文学作品阅读(小说阅读)教学课件

突出人物的性格特 征
《蒲柳人家》中“何满子的爷爷虚荣心 强,好攀高枝儿,眉开眼笑地答应了 这门亲事。”
对人物内心的 思想情感活动 进行描写
反映人物的性格, 展示人物的内心世 界
《社戏》中“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 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侧面描 写
对周围人物 或环境的描 绘
《孔乙己》中,对于孔乙己的身世和被 打断腿的情节则是通过侧面描写呈现的。 表现所要描写 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 的对象,以使 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 其鲜明突出 “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 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 家的东西,偷得的么?”
考点知识详解
典型考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考点一:把握故事情节
情节,是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 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 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通常由一组 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 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 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 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
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 了儿时闰土天真活泼可爱的形
与主要情节相关的
情节更曲折,使中心更 象,与成年闰土的悲凉麻木形
内容,插入结束后,
突出,吸引读者,激发 成鲜明对比,使文章中心更加
再接着原线叙述
阅读兴趣
突出。
考点知识详解
典型考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
七个贩枣的考真题精选
【典型题型】结合文中的对话描写,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题技巧: 1.推敲标点符号。如问号、省略号、叹号等。 2.推敲词语。推敲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 3.推敲句子。如句式、语气、句子长度等。 4.推敲说话方式。如发话、接话、插话、打断对话、转移话题 等。

2020广东中考语文:第2部分 第5节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0广东中考语文:第2部分 第5节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二部分第五节(一)一题多练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喜鹊登枝高沧海①初二,媒人递信儿说,初六大李庄要来人。

②我爹当然知道大李庄来人事关重大。

但我爹是个疲沓主儿,初六,还早着哩!③我爹手搭凉棚看天,这日头也是个贫命,你就是这天上的皇帝佬。

何不坐床上,喝一碗玉米糊糊肉沫粥,再喝一碗红糖水冲鸡蛋花,穿大袍子蹬皮鞋,不忘提瓶好酒,比如沂河白干,慢慢来上天,没人会嫌你懒,偏偏急三火四,让人一睁眼它就挂天上好几竿子高,容不得人好好喝一碗玉米糊糊粥。

我娘催我爹,日子定了,那就按媒人说的来,快去他姑家和他奶奶家拉几口缸顶数,问问肖大家里的,把她家的猪赶到咱圈里来,还有,豆地里的草该比豆还高了。

④我爹捧住脑袋,你烦不,还让人好好吃饭不,糊糊粥,糊糊粥,啥时能见天喝上碗红糖水冲鸡蛋花。

红糖水冲鸡蛋花是我们这里待客的最高规格,得是贵客上门。

即将来的大李庄女女家,就是贵客。

⑤大李庄的女女家相中了我哥,我哥当兵去新疆了。

女方家上门来访是我们这里的规矩,人家金疙瘩银疙瘩的女女将来要在这里生活一辈子,一个锅里摸勺子的是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街,住什么样的屋,父母兄长都要一一把脉。

看中人在相亲的过程里只占了三分,看看家庭是否安康富足和睦,又占三分。

有了这六分,女方家便可坦然喝下男方准备好的红糖水冲鸡蛋花,高声说笑,谈婚论嫁,皆大欢喜。

否则,人家会抬头看天说,日头高咧,田里的草要锄咧,圈里的猪要喂咧,恁桌上的红糖水冲鸡蛋花怎样地鲜艳夺目,香气扑鼻,人家眼皮也不抬,迈脚就告辞,不管媒人的一脸灰。

亲事到这份儿上,十分里六分清零,基本就算黄了。

⑥我娘对我爹说,等事都办妥了,初六那天,有你喝的。

⑦“到他姑家到他奶奶家,就这几脚路,缸盆那啥的,我一霎儿就办得,回头遇上肖大家的,我给她说说,我只给她一说借她家的猪使使,一说就中。

”我爹说,“才喝了一碗玉米糊糊粥,清肠寡肚的,好难受,我喝口酒,喝口酒耍耍它。

”⑧爹喝了酒,一头栽炕上,直睡到红日西沉。

2020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第三轮复习阅读指导 文学文本阅读 共65张PPT

2020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第三轮复习阅读指导 文学文本阅读 共65张PPT

附:熟记表示心理情感的基本词汇: 喜:欢欣鼓舞、大喜过望、心花怒放、心旷神怡、悲喜交集、百感交
集、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心潮澎湃、激昂慷慨、慷慨激昂、感激涕零、 感恩戴德
怒:愤怒、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怒形于色、怒火中烧、忍无可忍 哀:悲伤、哀伤、失望、灰心、万念俱灰、黯然销魂、心如刀割、切 肤之痛 乐:乐以忘忧、乐不可支、兴高采烈、兴致勃勃
7.答题格式:(人+事+结果) (1)什么人(主人公,即作者思想情感寄托的对象)做什么事,结果怎样。
4.抓文眼,归纳主旨。文眼大多即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它能点 明写作缘由,定下文章感情基调,揭示主旨等。如《背影》第一段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就交代了写作的缘由,叙事线索, 定下全文感情基调;如《昆明的雨》在首尾都有“我想念昆明的雨”, 作者的感情、文章的中心就不言而喻了。但文眼也可以是一个字、一 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 的“文眼”。
情境与形象。(理解)
时代气息、人文关怀的记叙性材料 在文中的作用;
3.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 (小说或叙事散文),内容比较接近 (4)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
考生生活,形象具体,主题帮助学 2. 赏析写作技巧:
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1)表现手法;(2)语句赏析。
3.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常见考点 1、人物情感 3、句段作用 5、品析标题 7、表现手法
2、概括内容 4、品味语言 6、深层解读
五、高频考点整理
考点 1、人物情感 2、内容概况 3、品味语言 4、表达技巧 5、句段作用
近十年广东省中考考查情况 2018、2016、2012、2011、2010、2009年考
2019、2017、2016、2015、2014年考 2019、2018、2017、2015、2014、2013、2010年考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Ⅱ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Ⅱ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Ⅱ 专题一 小说阅读
任务三 考点突破 第2讲 曲折与幽微,余音绕梁处——故
事情节
情节是小说的核心部分,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 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高考考查情节的题型有三种:情节 概括题、情节作用题、情节手法题。由近三年的考卷可以看出,情 节作用分析题和情节手法鉴赏题是考查的热点,并且二者常综合在 一起考查。
1.情节叙述手法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类别
表达效果(作用)
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
第一人称(有 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
限视角) 得真实亲切,能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
感情
类别
表达效果(作用)
严格来说,第二人称算不上一种叙述视角。第二人称
第二人称 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
思考角度 小说 开头
小说中间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一开始,他看出了王超杰视为珍宝的瓷盘为赝 品,但他婉拒的同时并没有说出实情,表现出他 对落魄英雄的尊重 他安排王超杰吃住,这又显示出他的犹豫不决
思考角度
小说 结尾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名琴师张小武出现后,他做东请这二人吃酒,三 人谈论京剧,逐渐熟悉起来,在王超杰唱完《秦 琼卖马》后,杨成岳做了一回“单雄信”,买下 瓷盘。在王超杰离去后,杨成岳摔碎瓷盘,讲述 买下瓷盘的缘由
(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琼卖马 谈歌
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 中。一辆人力三轮停在了古董店艺园斋门前。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 中年汉子下了三轮,提个柳条箱进了店门。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 汉子让座沏茶。
“我找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 经去世三年了。”汉子惊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 “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 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惊讶道: “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2.抓住地点转移。有很多文章是按地点转换来安排材料的,对于这 种文章,我们要抓住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分出不同的地域。
3.抓住情节转换。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 个过程,我们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思路来分析;也 可以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思路来分析。 【答题模板】本文先写……,然后写……,最后写……,从而表现了 ……的主题。或: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为主要内容,表达了 ……的情感变化。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值得分析的角度有: (1)有修辞的词句; (2)使用精确的动词; (3)有感染力的形容词,如叠词、拟声词、写色彩的词;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如褒义贬用,贬义褒用、富有讽刺意味 的词; (5)程度副词,如仅仅、单、很、十分; (6)使用了人物描写方法的词句; (7)重复使用而意义不同的词; (8)一反常态,与平常使用习惯有违的词。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二)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一般答题思路:明确词语原义→揣摩词语语境义→准确把握引申义(比 喻义或象征义)→紧密联系文章主要内容(文中主要人物性格、品格、 故事情节、细节等)→联系文章主旨。 1.词语指代。 (1)指示代词指代:常考指示代词有“这、那、这些、其他(它)、以上、 如此、此”等等,一般用原文原句回答,看位置,先近后远,先看句内 ,后看上、下句、语段以及全文。先往前找,如果找不到再往后找。 (2)非指示代词的指代:从理解词义入手,来把握指代的内容。 (3)确定指代对象后,将其代入原句试读,看语意是否畅通,指称是否 吻合。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202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第1讲

202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第1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考向2 原因概括与分析(12年8考) 考情搜索:2017.16,2016.16, 2013.16,2011.16, 2010.14,2009.12、15, 2008.11
【陕西真题设问】 1. (2017陕西16题)爸爸为什么认为萨拉能做自己的助手了?请分点作答。 2. (2016陕西16题)“我”和大华,为什么能够成为“真正的朋友”?请结合全文, 分点作答。
深入。
实物线
以某一件具体(或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如(统编七上)《 雨的四季》以春雨、夏雨、秋雨、冬雨为线索,表现了四季的雨 的不同形象和特征,写出四季的雨景和给人的感受。
4. 记叙人称
人称
作用
举例
第一人称“我 ”“我们
”(2018.13, 2013.13)
①使文章更具真实性;②叙 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 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全国其他设问】 1. (2019广东广州19题)作者在想象中把书房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布置好了。请问作者是如 何布置他书房的窗子的?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2. (2019贵州毕节12题)“火车侠”对火车的痴迷和执着,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方法指导
第一步:在文中找到相关段落,并将表现事件起因(为什么)、经过(怎么做)、 结果的相关内容做好标记。
大雁塔见证着沧桑的变幻 钟鼓楼又看到坚韧的西安 青龙寺的樱花开得正灿烂 曲江池边古老的故事讲也讲不完
我的味道回来了 等你在西安
我要和你奔跑在这个城里面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3月再见,4月你好! 多灾多难的2020年,一直都有着不真实感。 想重启,想尽快翻篇。 都说人间四月天最美, 衷心希望,借四月春光, 一切都可盼可期,大家都如愿以偿!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文学作品阅读(散文 小说)飘逝的风筝素材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文学作品阅读(散文 小说)飘逝的风筝素材

(二)飘逝的风筝(2020绍兴、义乌)徐国平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

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

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

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

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

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

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

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

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

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

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

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

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

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

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

大龙心高气躁,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

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你玩一下,就知道了。

202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第3讲

202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第3讲

①“偷偷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情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人格化,使 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和情感。“嫩嫩的”突出小草质地柔嫩的程度,“绿 绿的”突出小草的颜色和绿的程度。 ②“像眼睛”“像星星”是双重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之多,表达了作者对 野花的喜爱之情。“眨呀眨的”写出了野花的动态。
品味句子,①理解词语的本义→②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③表达的情感。
【统编其他设问】
1. (统编七上《春》“积累拓展”)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说说加点语句表达效果。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②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 呀眨的。 ③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第二处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 (表层含义)。“伟大的神力”虽带夸张,却是作者 以孩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作用)。
①理解词语表层含义→②揣摩深层含义(结合语境、文章内容、文章主旨揣摩)。
【统编其他设问】
1. (统编七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思考探究”)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 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再也”:永远。这句话表达了“我”的愧疚、悲痛之情。
③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绝”:一定,坚决,确定地。“竟”:没想到,意料之外。简单朴素的语言,表达 了“我”内心深深的愧疚和怀念。
品味句子,①理解词语的本义→②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③表达的情感。
3. (统编七下《老王》“思考探究”)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①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一般什么情况下说“当然”?“当然”用在这里,流 露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理?)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文学作品阅读(散文 小说)老木匠桑伯素材(通用)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文学作品阅读(散文 小说)老木匠桑伯素材(通用)

(三)老木匠桑伯(2020杭州)徐惠林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

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

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

”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碴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

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

”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

桑果这独苗是桑伯40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

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

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

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

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

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

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

快一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

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

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

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

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

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少顷,开始给木床雕花。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

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

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此刻就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第3课时 文章内容理解与感知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第3课时 文章内容理解与感知

⑦游千闻年满六十,退休了。 ⑧第一个夜晚,他睡得很早,也睡得很香。半夜时,他突然掀开被子 坐了起来,大声说:“又有管道漏水了!” ⑨妻子惊醒了,说:“是下雨的声音,安心睡吧。” ⑩“哦,我还以为在上班哩。” ⑪“老游,你以后不要上班了。儿子已成家立业,家务事不要你操心, 还是多去听荷楼喝喝茶,看看荷,听听雨。听雨就当作你还在上班探漏。”
第3课时 文章内容理解 与感知
(五)(2022·重庆一模)(22 分) 枯荷雨声 聂鑫森
①暮秋的午后,又下起了稀稀落落的冷雨。 ②游千闻坐在听荷楼一楼的落地窗前,喝着茶,听着雨点落在枯荷 上的声音。此刻,他想起“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两句 诗,脸上透出落寞的况味。 ③听荷楼是个茶社,悬立在雨湖公园的湖面上。
2.【内容理解与分析】我自认是一个情感上患有严重“古典病”的人, 从不相信“家园”有朝一日也能崩塌。请结合上下文说出藏在作者心中 的“家园”模样。(3 分)
①古典朴素的。②个性独特的。③田园牧歌式的,河流清澈,田间小路、 野草庄稼和谐共存。④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和伦理。⑤即使在现代化进 程中有所变化,也要尽量保有原生的或有特色的形态。
⑭女服务员走出来,“伏老,好久不见,到哪里云游去了?”
⑮“小尤呀,我去云南乡村学校义务短期支教,培训美术教师,是 我要求去的,一眨眼就是一个多月啰。”
⑯“七十岁了,你真是伏老‘不服老’!怎么还带着画画工具来喝茶?” ⑰“也喝茶,也画画,我们美术学院要搞退休教师画展,命题让我 画枯荷。这不,来写生了。” ⑱小姑娘很快就端上一杯茶来。 ⑲“伏老,怎么让你画枯荷?这有啥看头!”
⑫有雨的午后,游千闻就去听荷楼。夏日和初色的 荷梗,在一池白水里投下灰色的影子。游千闻心里总觉得有点空。
⑬店堂里响起脚步声。游千闻转过脸一看,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 额上皱纹又深又密,还蓄着一把银亮的胡子。肩上挎着一个大帆布袋, 手里提着折叠木画架。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文学作品阅读(散文小说)散文阅读(三).doc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文学作品阅读(散文小说)散文阅读(三).doc

散文阅读 ( 三)( 十 ) 黑夜中也健步如的人(2018 武 )①大学四年,我听了无数次座和演。

在所有些演中,听众最多的,当然是那些成功者来做的演。

有趣的是,些以招聘和广告目的的演,目中一定包含着“梦想”两个字。

从那候开始,我“梦想” 个生了疑。

② 在,当我打开,听到最多的也是梦想。

秀目的委:“你的梦想是什么?”台上的手:“唱歌更多的人听。

”其意思是:我想。

成明星是梦想,成冠是梦想,答5 道目打 4 个人 3 关也是梦想。

③我是多容易被迷惑啊。

自从有了“成功人士”个称,我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堂金做”;自从“梦想” 个被用,它所指代的内容就是:有朝一.......日,“大大放”,路人皆知。

........④一次,我在异地看了一部影——《世界第一麦方》,梗概是:作主角的年人有着坎坷的童年,不断地打拼斗和挫折,于成世界面包冠。

“做最好的厨子”,是影年人的励志教育。

,看了之后,我我的梦想感到自豪..,他的梦想竟然“不入流”。

⑤后来,我到一个社的社,他他的儿子了当地最好的大学,然后去哈佛了学,又去伯克利修了 EMBA,等到全部的学位修完之后,他的儿子他:“爸,我念的都念完了,我不欠你的啦。

在,我要去我的梦想了。

”按照我的猜,他儿子是去了才,果,那个年人在成了一名很秀的西餐厨。

我听完个故。

事,忙不迭地社表示同情,他却非常异,他自己非常孩子感到自豪..⑥“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也能被称梦想;高学的年人去做,他的父很种傲⋯⋯种种命,我也是了很才能消化和理解,或些才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

⑦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了生存而工作,因不得不工作,他或那,不是出于内心的,生存境才是他的依据。

⑧可的工作、无趣的工作,因待遇高于其他人而受重——是人最残酷无情的磨之一。

⑨我久以来受此磨而不自知,每日万分苦却不知它何起何。

⑩我们长久以来只承认一种“成功”而否定其他生活方式,同时也否定自己的内心。

11○我们长久以来以他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以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听来自“过来人”的每一句规劝和告诫。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讲解篇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讲解篇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

小说阅读考点一概括分析小说的情节例1 (山东淄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题目。

最暖心的事[美]鲍勃·布劳顿①十年前,我从得克萨斯州的乡村来到纽约开出租车谋生。

开的士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幽默诙谐,有的人失意忧郁,还有的人自命不凡。

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老太太。

②那是今年5月份第2个星期日的深夜,我接到城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

我想,也许是一些参加完晚会的人,或是某个刚赶到这个城市过母亲节的人。

③我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

一个破败的公寓楼黑黢黢地立在我的眼前,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灯光。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

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

然而,我也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我帮一把手呢。

于是,我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

④“等一会儿。

”回答我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

我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

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

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走出的人物。

⑤“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

我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

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我感谢不尽。

⑥“这没什么。

”我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

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⑦“你真是一个好人。

”她说。

进了车子,她给了我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⑧“能,不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

”我答道。

⑨“这不要紧。

”她说,“我不着急。

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

是去圣洛安敬老院。

”⑩我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

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

“我孤寡一人。

”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不然我不会去的。

”11我悄悄地伸手关掉了计程表。

2020广东中考语文复习宝典 第2板块 第2章 第3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0广东中考语文复习宝典 第2板块  第2章  第3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

4.结合情境,分析人物形象。 ①以概括为主的形象概括题,要求学生深入文本,从人物的外貌、 语言、行动、心理或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分析人物形象。 考查 ②以评价为主的形象分析题,要求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 题型 进行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 5.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用符合人物身份的描述性 语言表述出来。
结构上的作用:①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了(上文)……,引出 了(下文)……;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情节作铺垫/埋伏笔; ③前后照应/对比;④照应题目;⑤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内容上的作用:①点明/暗示/升华主题;②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感情; 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抓角度(词语、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选 文第④段中“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 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属于环境描写,交待天大旱的背景, “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 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交代了邻居不在家,这样就为下文写为邻居家 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作了铺垫,结构上推动了情节发展。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 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 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 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 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 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 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 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 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 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讲解题型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别说说其表达效果。(3 分) 在一.次.又.一.次.地给大黑喂过最鲜嫩最芳香的蒿草后,老牛头一遍遍抚摸 着它,终于开口说:“老.伙.计.,大黑……对不起你了……” 解析 数量词的叠加,表示次数多,表现的是老牛头对牛的不舍。“老伙 计”是一种拟人化的称呼,反映了牛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第三讲 语言和描写
整合点拨
题型解读 品味语言,感受精彩。语言品析包括对词句内涵的理解、词句作用的分 析、语言的品析、小说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分析、语言表达方式的赏析等。 这些语句一般是文中那些优美、精辟、传神的语句,它们有的深刻揭示文章 的内涵,有的含蓄烘托文章的主题,有的展示人物的性格,这些语句大部分 出现在情节高潮处、文章结尾处、人物细节描写处。 技法分析 品味语言时,一要瞻前顾后,结合文义理解;二要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 子;三要联系人物性格、小说主题理解词句。具体方法有:
课时讲解题型 5.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父亲的最后一次“叮嘱”的含义。(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语段的理解。买主的“扔”,父亲的“捡”, 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这就是父亲的“叮嘱”的含 义。
点拨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句子的含 义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进行。
5.理解语句、语段的作用。 要从三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常起以下作用:承上启下、过渡;总领 全文、开启下文;总结上文。二从写作手法上,常有以下作用:开篇点题; 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衬托;渲染;呼应、 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等。三从内容上,如语面的象征 义、比喻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答案】 形象地写出了大黑对老牛头的陌生与疏离,呼应了上文中大 黑用犄角救老牛头的细节,深刻地揭示了老牛头这一角色的悲剧性。
课时讲解题型 4.文章结尾处写道:“老伙计,连你都不认识我了…… ”请用第一人 称写出老牛头此刻的心理活动。(2 分)
解析 人物心理应根据文本中牛与人原来及现在的关系,结合老牛头的 人物性格,加以合理地想象,再组织语言。
名题精析 (2015·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原文见讲义 1.文中多次写到“风雪”,请说说设置这样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记叙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本文的环境描写为人物设定 了一个特定的活动背景,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思想 的表达都与这一特定环境息息相关。解题时应从多个角度思考作答。
1.理解词语在文本的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时,“在文中”即表明语境是关键所在,词不离句是理解词 语的基本原则。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要能准确理解。同时要注意词 语的特殊性,即是否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 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 义、色彩义(褒贬互换)等。找出之后,一定要代入原文中进行检验。 2.分析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要注意词语在文中表达作用的“四联系”,即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 进行解说)、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联系 文章的中心(论点)与作者的态度感情、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 辞手法的词语)
7.分析细节的作用。 内容上,细节本身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达起直接或间接的 具体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点 题或突出主题。 结构上,明确细节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宗旨,一般作用有:①交代人物活 动的环境;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④埋下伏笔;⑤照应前文;⑥起线索作用;⑦推动情节发展,然后根据题目 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点拨 解题时要看清要求——“用第一人称”。心理活动的补叙应从三 方面考虑: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塑造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性格;能深化作品主题。
【答案】 示例:我在你身上倾注的心血都白费了吗?只剩下我孤零零 的一个人了。
点拨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自然环境)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明 确环境描写的六种作用:①为人物活动创设典型环境,推动情节的发展;② 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③提供人物的活动场所,渲染某种气氛;④契合 人物心理,衬托人物性格;⑥影射社会环境,揭示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基础; ⑥深化文章主旨。其次,抓住相关景致的总体特征,把它与人物刻画、气氛 渲染联系起来。再次,明确景物描写所处的位置,根据位置判断其作用。一 般而言,位于文首的景物描写,常用于渲染气氛,创设环境,为下文情节的 发展作铺垫。而文尾的景物描写,更多是为渲染气氛,展示特定情形之下人 物的特定心理。最后,联系文章的主旨理解。有时候,运用环境描写很难直 接表达出文章的主旨,只能通过描写带有暗示性的景物,暗示文章主旨。
点拨 本题考查结合语境赏析词语。解答此类题目应记住一个很重要的 原则,那就是由表及里的分析。从词语的本义延伸到语境义进行分析。
【答案】 “一次又一次”强调了老牛头反复给大黑喂草的动作,体现 了老牛头对大黑的不舍。一声“老伙计”,说明了大黑在老牛头心目中是朋 友、兄弟,体现了老牛头对大黑的深厚感情。
课时讲解题型 3.请对文中画线的细节作具体的赏析。(3 分) 解析 这是一处对牛(大黑)的动作、神态描写,表面是写牛对人的疏远, 联系全文来看,则是表现老牛头眷恋农村生活的悲剧性。 点拨 细节描写是小说中常用的一种写法,也是中考常考的一个考点。 其作用有: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创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 心情等。好的细节描写还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深化文章的 主题。解答细节描写作用题型时,首先要找到相应的细节描写详细阅读,结 合具体内容分析细节描写在此处的作用,分析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不 可泛泛而谈。
点拨 动作描写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回答这类问题可以按照这样的模式:这里的动 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表现了……的感情。
【答案】 运用“掏”“摸”“抓”“扔”这几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 出了买柴人给父亲钱时的不耐烦及对父亲的不满、冷漠和鄙薄,生动地刻画 了一个小气、无礼的小市民形象。
点拨 品味语言时一要瞻前顾后,结合文义理解;二要抓住关键词语理 解句子;三要联系人物性格、小说主题理解词句。赏析文章的语言时,不论 是句子还是词,都要注意语言中涌动着的作者的情感。只有对作者的情感有 了深切的体会,才能更好地品析文章精妙的语言。
【答案】 透过雪花落在鼻尖上融化后的感觉,含蓄地写出了“我”看 到父亲如此艰辛后的酸楚和感愧。
【答案】 ①对故事情节的展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②为父子二人 的活动提供了特定背景;③对所塑造的父亲这个人物形象间接地起到了烘托 作用;④营造出清冷、凝重的氛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课时讲解题型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冰凉的酸”的深意。(2 分)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 的.酸.。 解析 本题考查结合语境理解和把握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 上下文语境及文章的中心。“冰凉”是雪花落在鼻尖上的感觉,但“酸”则 不是肌肤上的感觉,而是内心的感觉,是“酸楚和感愧”的心理的表现。
【答案】 父亲告诉孩子,以后有能力了,要尊重像他那样勤劳、坚忍, 渴望被尊重的人。
真题精练 (2014·金华)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挽歌 徐树建
原文见讲义 课时讲解题型 1.文章开头说:“老牛头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农村的青山就是他的骨 骼,黑土就是他的肌肉,绿水就是他的血液。”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分)
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作答时,要结合具体事例展开。文中, 从对父亲砍柴、挑柴的刻画,可以看出父亲的吃苦耐劳;从父亲卖柴及捡钱 可以看出父亲的坚忍;从文章结尾的叮嘱,可以看出父亲教子有方、注重言 传身教。
【答案】 ①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他靠砍柴、卖柴给孩子赚生活 费和学杂费,不辞辛苦。②父亲是一个坚忍的人。他为给孩子挣竞赛费,恳 求买柴人;面对鄙薄,仍弯腰捡起扔在地上的钱,能委曲求全。③父亲是一 个教子有方的人。他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教育孩子尊 重他人,注重言传身教。
课时讲解题型 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 分)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 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 句话:“拿去吧!”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语言的赏析能力。因为要从词语的角度赏析语言, 所以要先确定词性,再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这些词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有时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奥,需要想到其特殊性,即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 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句中的本体,是说明了本体 的某一特点呢,还是化抽象为具体来说明什么道理;如果是象征,则应先找 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或可能在 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如果是文中的 重要语句,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
8.表达方式的分析 首先要确认所指定语段、篇章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明确五种表达方式 (主要是记叙、描写、抒情等)的具体分类以及作用,然后再结合文章内容具体 分析。如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 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 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 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段与 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性的话,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解析 这里采用了比喻的说法,形象地说明了老牛头和农村生活密不可 分的关系,同时还应站在全文的角度,思考它与下文内容之间关系。
点拨 本题考查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有交代 故事的时代背景,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深化小说的 主题思想,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