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学期新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17山谷中的谜底教案4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山谷中的谜底》4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山谷中的谜底》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山谷中的谜底》4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山谷中的谜底》1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山谷中的谜底》,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来到加拿大的魁北克,发现山谷有奇异的景观,是……(学生接答)二、学习2-3自然段1、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在哪儿。
1983年的一个大雪纷飞的一天,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里。
如今,谜面终于解开了,我想每个人都会——(很兴奋、很激动),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把谜底告诉给大家——2、课件出示:“东坡雪大……也都存活了下来。
”(1)齐读这句话。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
(外部原因)B、松的特性决定。
(自身原因)(3)“这个本领”指什么本领?(4)默读第3自然段,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3、课件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依然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从这句话中,你认为雪松独有的地方在哪儿?自己放声去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书中所描绘的情景,把能体现雪松独特本领的地方用小圆点标下来。
(交流:弹性、弯曲、反弹、)4、读了这段话你有没有发现这魁北克的雪松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会弯曲)①它在什么情况下弯曲?(当雪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②这“一定程度”指什么?(大雪飞扬,漫天飞雪,当雪积到厚厚的,沉甸甸的,雪松实在吃不消的时候,即将顶不住的时候。
)压力大,如果不弯曲,会断;如果不会弯曲,也会断;这是雪松区别于柏、柘、女贞之类树的关键所在。
③它弯曲的目的是什么?(为了生存)④它弯曲后的结果怎样?(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板书:大雪中雪松弯曲生存⑤雪松在尽可能地去承受雪的压力而又实在承受不了的情况下,在适当的时候才开始弯曲,才肯弯曲的呀!虽然是弯曲了,但这种弯曲是一种策略,这里面有抗争的力量,我们应该读出这种力量!⑥创设情境分层朗读:“听!北风在呼呼地刮,雪花飘飘洒洒。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17 山谷中的谜底 苏教版
17、山谷中的谜底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词义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法。
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再有事生共同讨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
2.分角色感情朗读法。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指导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
3.激趣导入法和情景教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这句话的含义。
2.培养学生理智地面对挫折与困难的能力。
教学重点:凭借课文内容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
2.凭借课文内容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高高个儿一身青,脸儿金黄喜盈盈,天天向着太阳笑,结的果实数不清。
(向日葵)2.皮肉粗糙手拿针,悬崖绝壁扎下根。
一年四季永长青,昂首挺立伴风云。
(青松)【使学生动情,带进课文美好的境界。
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质疑、乐于探究的能力。
】二、初读感知:1.自学生字词,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大意。
2.检查自学效果。
PPT1:魁北克省女贞帐篷枝丫苍翠挺拔柘树谜底弹性漫天飞舞旅行摧毁屈服PPT2: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回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做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PPT3:加拿大魁北克省(知识普及)柏柘女贞雪松(图片解释)3.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初知课文大意。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山谷中的谜底》优秀教学设计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山谷中的谜底》为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通过写两位旅行者揭开了加拿大魁北克一条南北走向山谷里的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之谜这一过程,展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领悟和思索,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自主求知的欲望较强,但朗读课文时不能完全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情境。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读懂文中描写雪松与暴风雨抗争的语句,理解“山谷中的谜底”给旅行者和我们的启示,在生活中运用语文,让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2、过程和方法
由学习问题引路,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交流,使学习过程成为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多元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领悟“山谷中的谜底”给予旅行者和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读懂重点段落(第三、五自然段),领悟文中所揭示的哲理。
教学的难点:读懂第三自然段中描写雪松与暴风雨抗争过程的那几句话,并理解文中所揭示的哲理。
【教法、学法】
教法: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加深感悟。
学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运用“自读—质疑—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多种展示”的学习过程来实现对文本的学习。
【课前准备】:ppt课件。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 山谷中的谜底》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初读课文,初步认识课文的内容,要求能正确的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构成的词语。
3、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学重难点要点:正确朗诵课文,学习生字构成的词语。
难点:生字的书写教课准备图片、课件教课过程设计一、猜谜导入二、初读课文三、精读训练四、作业同学们,此刻我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麻房屋,红账子,里头住着白胖子”。
这是什么?(花生)对!我说的“麻房屋,红账子,里头住着白胖子”叫谜面。
“花生”呢?(谜底)谜底就是谜语的答案,有时也比喻事情的实情。
板书课题: 10 山谷中的谜底第1页/共6页“山谷中的谜底”也能够怎么理解?(山谷中某一奇怪现象的实情)那么,这山谷中有什么谜?它的谜底也就是事实实情又是什么?它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呢?1、各自轻轻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词。
(1)查字典并联系课文内容要点理解以下词语。
唯一:只有一个,唯一无二。
摧毁:用强盛的力量破坏。
(2)一认识的词语女贞:树的名字。
(3)用钢笔描红、临写3、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
4、理清文章层次。
(1)(1)假如用猜灯谜来打比方的话,文章的哪一部分是谜面,哪一部分是谜语底?默读课文画出两个部分的起止。
(第 1、2 自然段为第一段,谜面;第 3~6 自然段为第二段,谜底)(2)谈谈各段的段落粗心。
(第一段:魁北克的一个山谷里有一个奇怪景观,西坡长满多种树,东坡只有雪松。
第二段:两位旅游者揭开谜底而且从中获得启迪)(3)各自默读课文思虑,并在课文中画出: a 写山谷中的“谜”的句子。
b 两位旅游者获得的启迪。
1、指名第一段,要求用笔划表示“南北走向的山谷”及“ 坡,西坡”。
2、条山谷有一个什么“ ”?(西坡:⋯⋯ 坡:只有雪松)从“ 多人不知因此然”再次理解“ 的意思。
3、指名朗第一段,要求做到正确、流畅。
1、用笔描、写2、抄录生字激趣入疑激趣手践,加深理解。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山谷中的谜底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山谷中的谜底17、山谷中的谜底教学目标:1、认识并规范书写本课4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曲” 、“弹” 、“似”,理解并积累四字词语“引人注意、漫天飞舞、苍翠挺拔、完好无损”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照谜面、谜底和得到的启示理清文章的脉络、4、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学习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初步领悟“弯曲”的人生哲学、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读题质疑解疑1、揭题齐读、2、读课题时,你产生了哪些疑问?(交流:山谷中有什么谜?谜底到底是什么?谁揭开了谜底?是怎么解开的?)3、点评:题是文的眼睛,读题时产生问题,就为读书思考开启了一扇窗户、4、通过预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5、读书就要这样:读中质疑,思考解疑、2、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出示生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魁北克苍翠挺拔女贞帐篷枝丫弹性柘弯曲摧毁引人注意漫天飞舞完好无损2、听写生词、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启发人们“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4、我们知道谜语分谜面和谜底,那么课文中的哪些部分写的内容是谜面,哪些部分写的又是谜底?除此以外还写了什么?给课文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3、精读感悟----寻找谜面(1)学习1、2 自然段、1、现在我们就到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的一条山谷中去看看,在那里究竟能看到什么?同学们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说一说、2、预设:A 走向:这条山谷是南北走向的、B 奇异的景观、(板书:谜面柏等杂树)C 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标画出表述奇异之处的句子、圈出关键词句,并写出自己的体会、出示句子: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东坡只有雪松,西坡有松、柏、柘、女贞等杂树、(1 )读句子,小组内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抓住“没有” 、“唯一”、“只有”等体会这个山谷的景观奇异、罕见、)(2)读出你脑海中展现的奇异景观,罕见的画面、(3)指名读,适时评价鼓励、(4)这情景实在罕见、有趣!把自己的惊奇心情融入到这句话中读出你的感受、齐读、4、精读感悟----一探谜底(学习第三自然段)1、只有拥有一双好奇的眼睛洞察这个世界,拥有一颗探索的心去思考这个世界的人,才会看到常人看不到的许多现象,解开常人解不开的谜底、这个谜底到底是什么?是怎样解开的?请大家大声地读读第三自然段,读完后用直线把你找到的谜底划出来、2、出示谜底内容: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1)谜底终于被揭开了,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很(兴奋、激动)、谁来响亮地把谜底告诉同学们、(指名读)其他生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山谷有了这个难解之谜?哪些关键词能够解释?(2)引导学生找出“雪大”和“雪小”、“压断了”和“压不断”等表面现象,解释谜底、(板书:谜底坡雪小)(3)为什么同是一个山谷,会存在“东坡雪大,西坡雪小”的奇异现象?(由于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特殊的风向就造成奇异的自然现象、)第二课时1、精读感悟二探“谜底”,感受雪松特殊的“本领”1、除了“东坡雪大,西坡雪小”这一地理原因以外还有其他原因吗?雪松“这一本领”指什么?快速浏览第三自然段,找出写雪松“本领”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2、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也都存活了下来、(1 )自由读一读这句话,4 人小组讨论雪松的本领是什么?(2)指名汇报、(板书:弯曲)如果积雪积了很厚,重重的压在雪松身上,雪松不弯曲,会怎样?(3)当受到重压时雪松及时向下弯曲,就避免了被折断的命运、假如它一味地弯曲,会有那苍翠挺拔的身姿吗?所以,雪松还有一个本领及时反弹、(板书:反弹)正是雪松这及时反弹的本领,才使它一直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所以,雪松的本领就是先弯曲,再反弹、3、有人说雪松在积雪来临时,应该迎难而上,怎能向困难低头?雪松是弱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4、所以,雪松不但不是弱者,相反它是强者,更是智者!(板书:强者智者)5、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雪松的本领呢?出示: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1)狂风呼啸,漫天飞舞的大雪肆虐地朝大地袭来,纷纷扬扬、铺天盖地,山谷被皑皑的白雪覆盖着,雪松就这样(2)面对着暴风雪的一次又一次侵袭,雪松就这样(3)风还在刮、雪还在下着,柘树倒下了、柏树倒下了、女贞等其他杂树也倒下了,只有雪松弯曲、反弹,再弯曲、再反弹它仿佛是这个静穆世界里最后的斗士、雪松就这样6、这就是雪松,面对风雪的侵袭,用一时的弯曲获得了新生、这样的弯曲充满智慧,这样的反弹充满力量!这就是山谷中的谜底、让我们再次把谜底告诉大家、(齐读: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7、面对这一谜底的揭开,你想到了什么?(可以从雪松、旅行者、杂树等方面谈看法)2、感悟启示,领悟人生哲理过渡:从这一棵普通的雪松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也想到了许多,尤其是第二位旅行者,他也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自己的人生感慨、1、出示句子: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2、读句子、3、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采用哪两种方法?用文中的话来告诉大家、(正面抗争、弯曲反弹)4、对于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想读懂它,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联系上下文和结合实际、(举例子)谁能举个例子来证明一下这句话的道理?预设一: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去吴王那里做奴隶,就是“弯曲” 一下,最后勾践终于把吴国灭了,就是在“反弹”!预设二:当年游击队用“地道战”打败日本鬼子也是一个例子、他们(游击队)在日军大举进攻时不与硬拼,先躲进地道里,就是“弯曲”一下,利用“地道战”巧妙地杀死敌人就是“反弹”,他们真聪明、5、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启示弯曲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6、出示: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7、齐读这句话,作为人生前进的导航、8、根据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练习补充空白:弯曲“不是而是”(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引说)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多年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体育课跳远,先把腿弯曲一下,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9、小结:是的,面对困难和压力时,雪松用它独有的“弹性”战胜了它们;其实,作为人,我们身上也有着这样一种弹性,那就是一种“韧性”,有的时候,面对外界的压力时,“弯曲”也许是除了正面抗争以外的另一种处事策略、有心的同学也可以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做成书签,把它收藏起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10、齐读: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11、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篇末点题)3、积累拓展1、你知道哪些有关“弯曲”智慧的名言警句?2、同学们,老师要送给你们几句名言,希望你们记住它是怎么说的,告诉人们什么的道理、出示:(1)大丈夫能屈能伸、(2)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3)小不忍则乱大谋、3、读在脑里,记在心里、板书设计:17 山谷中的谜底谜面谜底弯曲启示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山谷中的谜底:西坡有松、柏等杂树,东坡只有雪松;东坡雪大,西坡雪小、反弹(强者智者)弯曲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1、课的导入既要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要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本课的教学我直接切入魁北克省的南北走向的山谷中的奇异景观,顺水推出“谜”和“谜底”,激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进而展开重点段落的教学,感悟雪松与风雪抗争的过程、2、为了突破教学重点,我引导学生读揭示谜底的第三自然段、首先抓住谜底引发小组合作讨论:A 为什么东坡雪大,西坡雪小?B 雪松有什么本领?“雪松有什么本领” 是一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在自读时紧扣第三自然段,圈出关键词句,各自谈谈对关键词句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合作探讨雪松是如何运用弯曲、反弹的本领达到最终目的、这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我让学生参加了辩论,在辩中感悟了雪松的特殊本领、又针对“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始终”,我以读为主线索,以读促情,以悟促读,以自读、默读、齐读以及创设情境的引读这多种形式的读,边读边想象,让学生感受到雪松与积雪抗争时的情景,使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画面,让雪松那顽强抗争的形象清晰印入学生的脑海中,领悟雪松是强者、胜利者、3、为了加深对课文最后一句话(文章主旨)的理解,我让学生举了一些例子,很能说明问题、不足之处:1、由于现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罐里,体会不到生活中的一些压力,所以在理解课文句子含义有难处、部分学生对于第二个旅行者的话理解不到位,停留在表面上,不知道“正面抗争”指什么、2、在读的方面,指导不够,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分,没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细节引导不够好,学生读的形式、方法变化不够灵活、教学建议:学生自主、自由展示自己的机会不够充足,学生的阅读理解的学习效率有待提高,建议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亮点”的赞赏性评价,要激发学习热情,给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表现自我、。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7《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7《山谷中的谜底》教案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课后四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给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1、学生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2、山谷中有什么谜底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看。
3、听课文录音。
二、由读课文;围绕下面要求自学:1、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纠正字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说说“始终、苍翠挺拔、摧毁”等词语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1、魁北克山谷在哪里;那儿有个什么谜?是谁揭开了迷底?2、你读懂这个谜底没有?两个旅行者说的话你能读懂吗?学生读后讨论。
五、作业:1、书写课后三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
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句。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课文最后一个自然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二、精读课文一、二段。
1、轻声读课文1、2节;说说这两节写了什么?2、指读“山谷没有……惟一能引人注意的是……”;感悟这句话对于强调这一奇异景观和揭示课题的作用。
3、默读课文第三节;边读边画关键词;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两个旅行者揭开谜底的经过。
出示小黑板。
(1)“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大。
”这句话什么意思?让学生想象一下山谷中下雪的情景。
(2)“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则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苍翠挺拔的英姿。
”引导学生反复读;重点感悟“弹性、反弹、依旧保持”等词语;使学生领悟有“弹性”是机动灵活;能够应变的重要条件;而及时“反弹”才是“弹性”的重要性能。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案4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案4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针对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一课的第四堂课。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学习课文的第五段和第六段,了解智慧的力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诊断和写作练习。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五段和第六段,掌握“智慧”的意义和“谜底”的含义。
2.通过阅读诊断掌握阅读及理解课文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全面、独立的阅读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智慧”的含义;2.学习并掌握阅读及理解课文的方法;3.练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想一下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如何获取到各种信息的。
然后让学生看看本节课的标题,并询问他们对“智慧”这个词的理解。
活动2:学习课文1.让学生大声朗读整篇文章;2.学生自读第五段,然后老师提问:“作者用什么示范了智慧的力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思考结论的依据;3.学生自读第六段,然后老师帮助学生理解“谜底”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谜底到底是什么。
活动3:阅读诊断和写作练习1.学生阅读本章课文,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课文;2.以课文为蓝本,让学生尝试写作,帮助学生规划作文内容和思路;3.让学生自行检查和改正,找出文章中的问题,并进行修改;4.教师纠正意外的错误,并给学生提供反馈。
活动4:课堂演示学生自主设计文本和演讲,讲述自己对课文及问题的理解、分析以及解决方案。
课后作业1.让学生自行查找有关“智慧”的资料,并撰写学习笔记;2.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作文进行修改完善,并重新整理;3.提交上述笔记和作文至学校班级共享目录。
教学反思本堂课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智慧”的含义,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写作练习以及互动讨论,我认为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但是,还需要更多针对学生不同水平、差异化的教学策略能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7山谷中的谜底优秀教学设计
17山谷中的谜底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反弹”、“弯曲”等新词。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初步领悟“弯曲”的人生哲学。
预习要求1、读熟课文,自学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2、自学了解加拿大魁北克山谷有个什么谜?谜底是什么?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3、联系生活实例或读读历史故事《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说说自己对“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阅读材料、一把钢尺教学过程:一、扣“谜”导入,激趣促学。
1、同学们看我写一个字。
(板书:谜)认识吗?一起读读!2、猜过谜吗?现在我就出个谜给你们猜猜。
(出示投影)“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
(手指)3、恩,反应很快呀!知道吗,一个谜语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刚才我说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的部分叫——谜底。
4、这节课咱们要用一节课的时间来猜一个谜、解一个谜,这是一个“山谷中的谜”(板书:山谷中的),你们有信心揭开这个谜的谜底吗?(板书“底”)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揭开“谜面”1、好!请你们打开课本,认真地把第17课读一读,看看文章的哪几自然段是谜面,哪几自然段是谜底?2、交流:(第1、2自然段为第一段,谜面;第3~6自然段为第二段,谜底)3、探究“谜面”。
(1)、自由朗读第一段,看你是否能发现这个谜,找到用横线把它划出来。
(2)、交流:这条山谷有一个什么“谜”?(西坡:长满……东坡:只有雪松)4、[交流出示]: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师:你发现了这条山谷的特别之处了吗?(指名回答)5、小结:这个唯一能引人注意的现象也就是第2自然段中所说的——“奇异的景观”,也就是课题中的哪个字?(“谜”板书加点)三、精读课文,探究“谜底”。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理解“女贞、帐篷、枝丫”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谜底揭开的经过,感悟第二个旅行者的话的深刻含义。
3、领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谜底揭开的经过,感悟第二个旅行者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领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题设疑1、导入:同学们,现在我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
”这是什么?(花生)对!我说的“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叫谜面。
“花生”就是谜底,谜底就是谜语的答案,有时也比喻事情的真相。
2、展示简笔画,让学生理解“山谷”:两山之间低洼而狭长的地方,中间多有溪流。
“山谷中的谜底”也可以怎么理解?(山谷中某一奇异现象的真相)3、过渡:那么,这山谷中有什么谜?它的谜底也就是事实真相又是什么?它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寻答案。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小组内自学生字新词。
(1)查词典并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惟一:只有一个的;独一无二的。
摧毁:用强大的力量毁坏。
女贞:一种树的名字。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师生互相点评,相互学习补充。
4、小组讨论,理清文章脉络。
(1)文章的哪一部分是谜面,哪一部分是谜底?(2)默读课文画一画。
(第1、2自然段为谜面;第3自然段为谜底;第4~6自然段为这一自然现象给人们的启示。
)(3)说说各段的段落大意:第一段:魁北克的一个山谷里有一个奇异景观,西坡长满多种树,东坡只有雪松。
第二段:两位旅行者揭开谜底。
第三段:两位旅行者从中得到启示。
三、作业设计1、认真诵读课文并摘抄你喜欢的充满哲理的句子。
2、抄写本课的生字并各组两个词语,再选择你喜欢的两个词语说两句话。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山谷中的谜底 苏教版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雪松独特的本领,感悟雪松是真正的强者和智者形象。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的深刻含义。
学习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的深刻含义。
学习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重温谜面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魁北克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中有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谜呢?出示谜,齐读2、直到1983年的冬天,这个始终解不开的谜终于豁然开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两位旅行者一起去感受,去领悟——(齐读:山谷中的谜底)二、感悟雪松(一)解读谜底1、找寻谜底:(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这两个旅行者发现的谜底是什么?用“——”划出。
开始!(2)同学们找得可真快!出示谜底:一起读,师:从这一谜底中,你能找到造成这一奇异景观的原因吗?(一是东坡雪大,西坡雪小;二是雪松有一个本领。
)师:对呀,东坡雪大,西坡雪小,这其实是雪松和杂树所处的环境,这是外部原因。
雪松这个本领,是他自身特性,也就是内部原因。
2、感受雪大:(1)、东坡雪大,这雪大到什么程度呢?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这段文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着朗读,你们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雪大的四字词语呢?(出示:纷纷扬扬、鹅毛大雪、大雪纷飞、狂风暴雪)谁来有感情地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评价:这是零星小雪、这是中雪,让风雪来得再猛烈些!哦,你来!好一个狂风暴雪!)一起来!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似乎感受到了东坡那纷纷扬扬的大雪。
(3)、过渡:雪大雪小只是一个自然原因,造成这一景观的另一原因是(雪松有个本领)。
那雪松到底有怎样独特的本领能在狂风暴雪中生存下去呢?请快速浏览课文第3自然段,找到这个本领。
3、感悟本领:(1)雪松的“这个本领”是什么?谁来回答?(2)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的身姿。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联系课文情境和生活积存明白得“弯曲”包蕴的意思。
2.熟读课文,按照“谜面-谜底-启发”三部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读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语言表达,读明白“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进展”含着的道理,并结合生活实际举事例明白得“以屈求伸、以退求进”的人一辈子哲理。
4.初步学习文章借助现象、说明一个哲理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写写自己的启发、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学习语言表达,读明白“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进展”含着的道理,并结合生活实际举事例明白得“以屈求伸、以退求进”的人一辈子哲理。
2. 初步学习文章借助现象、说明一个哲理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写写自己的启发、感受。
难点:1.结合生活实际举事例明白得“以屈求伸、以退求进”的人一辈子哲理。
2. 初步学习文章借助现象、说明一个哲理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写写自己的启发、感受。
三、教与学的预备学生:完成前置性自学导学单,评测单。
(见附件)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内容梳理1、谜语导入,激发学习爱好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喜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就给大伙儿带来了一则谜语,谜面是如此的:【课件出示】皮肉粗糙手拿针,悬岩绝壁扎下根,一年四季永长青,仰头挺立伴风云。
同学们的反应真快,一下就把答案说出来了,没错,确实是这位大自然的主人公——松树!同学们的思维那么灵敏,相信接下来的谜也难不倒大伙儿,加拿大魁北克省一处山谷中还有一则谜底等待着我们!这确实是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第17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齐读】2、初读质疑,自学摸底请同学们拿出本课的自觉导学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大伙儿的自学情形。
下面,我们先来交流一下导学单第二题,你的疑问:预设:山谷中的谜底是有关什么的?谜面是什么?师评点:差不多上会读书勤摸索的同学!哪位同学能来解答?预设:我明白了山谷中这则谜底是有关雪松的。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山谷中的谜底 》教案
山谷中的谜底一、导入1.语言过度,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指导写“谜”。
二、学习课文,体会语言文字,明理1.播放课文录音。
2.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谜”?(指导读第一节)(1)出示投影:“山谷没有——只有雪松”(2)指名读(这个谜,其实就是一种自然景观)(3)概括说(西坡长满杂树,东坡只有雪松)(4)认识,理解“杂树”(5)指名读,读出“谜团”的感觉。
(抓住“唯一,只有”,必要时老师范读)3.过渡:这个谜一直困扰了人们很久,直到1983年的冬天。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3节,找出被揭开的谜底。
4.投影出示“东坡雪大——也都存活下来”指名读(谜底。
读出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的语气)5.也来概括,造成东坡只有雪松的原因(告诉学生,只有读懂,才会说)(1)东坡雪大,(可以说原因,自然条件——特殊的风向)(2)雪松有这个本领。
6.投影(这个本领红色)7.过渡:雪松有这个本领,使它能够在东坡一枝独秀,你说,雪松到底有什么本领呢?8.出示投影“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苍翠挺拔的身姿”(1)自由读这几句话,你认为雪松的本领在哪里?(2)再出示这几句话(弹性,反弹红色)(3)这个的本领叫什么?一个词(能屈能伸)(4)指名读这几句话强调读出这些本领的自豪感(5)小结:是啊,正是因为雪松有弹性,会反弹,能屈能伸,所以它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是什么目标?(可以出示: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指导学生读出雪松始终完好无损的气概)9.指导诵读,读出雪松的气势和自豪感。
10.出示投影:“就这样,反复地积——始终完好无损”(1)这几句话,你读出了什么感受?(2)出示(反复红色)你读出了什么?(雪松的顽强,不屈不挠)(3)齐读,重读“反复”,读出雪松的精神。
11.小结:这里,雪松是胜利者,那么是谁成就了雪松的胜利?谁又是失败者?为什么失败?雪松会对给它压力的大雪说什么?它又会对曾经和它共处的杂树说什么?12.过渡:从成功的雪松身上,你明白了什么?(可以用文中的话说)13.出示“我得到了一个启示——以求反弹的机会”(1)根本有没有“正面抗争”?有没有作“适当的让步”?并以求“反弹”?(2)小结:雪松做到了,所以它成功了——始终完好无损。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山谷中的谜底-(4)
17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初步领悟“弯曲”的人生哲学。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中,隐藏着一个谜,谁来说说这个谜的谜面?学生回答的同时,老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
二、精读课文,探究“谜底”。
用演示的方法学习雪松的特殊本领。
1、过渡:这个谜的谜底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第二大段。
2、请大家认真默读后面的内容,用曲线划出表示谜底的语句。
3、学生先看书回答出课文中的谜底:4、然后课件出示谜底:“东坡雪大……也都存活了下来。
”一起看课件学习:(1)齐读这句话: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读懂了造成山谷之谜的原因)(2)指图说:从谜底来看,造成山谷中那种奇异的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呢?A、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
----这是自然条件。
(在图上东坡注明:雪大;西坡注明:雪小)B、雪松的本领决定。
----雪松的特性(3)“这个本领”究竟指什么本领?你认为这个答案应该到哪里找答案?(应该到上文找答案)请默读课文后,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5、课件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依然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1)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雪松与雪抗争的情景,把能体现雪松独特本领的词用小圆点在书上标出来。
(2)交流:说说你圈出了哪些词?(弯曲、反弹)A、(相机板书:弯曲、反弹)雪松是怎样弯曲和反弹的呢?你能根据课文中的意思,将雪松弯曲和反弹的情形演示给同学看吗?同座位两位同学合作演示雪松的这个本领。
老师根据学生表演时出现得情况进行质疑:老师看到有同学是这样表演的——(蝴蝶状)有的学生是这样表演的——(有的慢慢下压)你们觉得对吗?学生指正,并说说为什么?从中明确几个要点:▲它在什么情况下弯曲?(当雪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这个时候弯曲一下,它会怎样?(可以让积雪滑落,化解了外界的压力,反弹回来,依然可以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对于雪松的弯曲,你有什么看法?(这是暂时的忍让,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是聪明的做法)▲我们再来一起演示一下刚才演示的只是一次弯曲和反弹的情况,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面前,它能在条件恶劣的东坡生存下来,是还需要什么?(无数次的弯曲与反弹)正像课文中所说的。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案_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案_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一)[教材分析]《山谷中的谜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十一册第10课,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
作者用简练的文笔,通过记叙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设计理念]《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本课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个性阅读、合作学习,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重悟。
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教授指出:阅读乃是向课文提出问题并通过朗读、体悟解决问题。
从作品中获取信息,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兑换课文的思想感情。
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我让学生充分阅读,读出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
在交流中,尊重学生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
然后联系实际,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图式与文本所反映的生活经验图式进行同构。
这就是解文察己的过程。
这样一种阅读教学模式才是尊重学生个性心理千差万别这一具体事实的。
如果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成功的。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的深刻含义。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资料。
录音朗读磁带。
写有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出话题。
语文苏教版6下《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4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掌握本课4个生字,理解“弯曲”、“反弹”的意思。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雪松能在逆境在生存的原因。
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雪松能在逆境在生存的原因。
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喜欢猜谜语吗?出示:“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
”(手指)2、简介谜语的组成:一般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构成。
3、这节课,我们还要猜一个谜,是一个“山谷中的谜”。
山谷中藏着怎样的谜面,谜底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新课“山谷中的谜底”,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学习生字。
出示:魁北克柘女贞帐篷枝丫摧毁①纠正读音:柘、丫、贞、帐、摧。
②同音字比较:“摧”与“催”。
2、指名读课文。
3、思考: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呢?4、课文除了写山谷中的“谜底”和“谜面”,还写了什么?(启示)按上述提示给课文分段。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加拿大魁北克省内的这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去探究这个谜。
三、学习新课1、师在黑板上画一南北走向的山谷。
2、山谷中有着怎样奇异的景观呢?出示:“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
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3、师画。
4、同一条山谷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奇异的景观呢?这个谜终于被揭开了,我们每个人很兴奋、激动。
那就让我们带着兴奋地心情把谜底告诉大家。
5、课件出示谜底:“东坡雪大……也都存活了下来。
”(1)齐读这句话。
(2)几乎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这个谜底,这是文章直接告诉我们的。
不过,真正的谜底还藏在这段话中。
默读这段话,找找造成这种奇异景观的原因是什么?A、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
(板:雪大、雪小)B、松的特性决定。
(3)“这个本领”指什么本领?默读课文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6、课件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依然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 教案4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案4二教学要求:1、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本课4个生字,理解新词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
2、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
三任务分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
四教学准备:录音朗读磁带,重点句子的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自学导航:1.读通课文,查出不会的读音,不理解的词语,划出不明白的语句。
2.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在内地或海边的沙地里,有一些沙丘会发出奇特的声响。
据说,现在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响沙有100多处。
不同地区响沙发出的声音不同,有的响沙发出的声响像吹口哨、吹笛子,有的像提琴声,还有的像打雷,甚至像汽车及飞机的马达轰鸣声。
一般来说,海滨响沙声比较尖细,沙漠里的响沙声比较低沉。
更奇妙的是,日本有两处响沙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初春时最响,到了夏天则变得最低落,或者干脆连一点声音也没有了。
于是有人猜测,因为夏天游泳的人太多了,把海弄得很脏,所以沙子就不再唱歌了。
谜一样的响沙,有谁能揭开你神秘的面纱呢?)●(沈阳附近有一个怪坡。
怪坡怪在上坡时人骑着自行车会自动上滑,下坡时却累得满头大汗,结果速度还是迟缓。
一天,一位司机驾车行到坡底,他摘挡熄火,停下车来。
突然发现停在坡底的汽车,竟然倒着自己朝坡上滑去,足足滑行了50米远,司机看得目瞪口呆,怪坡的名声越传越远吸引了大批的好奇者。
有许多车辆来到怪坡试行,他们发现,越重的车,甚至装满货的载重汽车,向坡上滑行的速度越快。
后来,人们才揭开了它的秘密:是怪坡周围的地形、地势给人们造成的视觉错误。
)㈠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个别读:山谷中的谜底。
(读出不同的感受,渗透情感和朗读的训练。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迷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疑,思之始,学之端,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㈡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 出示初读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自读课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山谷中的谜底》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掌握叙事文的基本特点,了解叙事文的结构和构成要素。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阅读细致、思维敏捷、快速捕捉文本信息等。
教学重点1.理解叙事文的基本特点及构成要素。
2.理解文本中描述人物、事件等的语言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在阅读理解中发现并把握文本中的关键信息。
2.如何让学生掌握叙事文的全部构成要素,了解叙事文的结构。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让学生回想一下上一节语文课学过的知识,问他们叙事文的结构和构成要素是什么?以及特点是什么?阅读(20分钟)让学生阅读《山谷中的谜底》这篇文章,阅读前先放一下背景音乐,快速阅读一遍,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大致讲的是什么。
理解(25分钟)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由讨论,总结本文的基本结构和构成要素是什么?2.请学生列出本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关键信息。
3.让学生预测下文的发展,设想一些可能出现的情节。
分享与交流(15分钟)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别的小组,并听取别的小组的意见和建议。
从协作学习的角度切入,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从而加深对叙事文的理解。
总结与小结(5分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回顾叙事文的基本特点及结构,综合考察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对下节课的学习产生积极预期和期待。
作业布置1.完成《山谷中的谜底》阅读课后题。
2.根据本文内容,自由发挥写一个关于解谜的小小故事。
3.找一篇自己喜欢的叙事文,坦查其结构和构成要素。
总结通过本节课,学生对叙事文的结构和构成要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发挥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
同时,通过布置的作业,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自己的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雪松在逆境中得以生存的原因。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
4.通过雪松这一形象初步感悟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悟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具准备:
山谷雪松图、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朗读配乐
课前活动:
1.猜谜。
2.过渡:猜谜语还是比较简单的,同学们经过思考,大都能揭开谜底。
但世界上也有许多谜却并不那么容易解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个山谷中就有一个谜,(板书:山谷中的谜)这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呢?(板书:底)
2.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过了。
接下来,请同学们再快速地阅读一遍,然后来说说这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
2.学生读。
3.交流。
(1)山谷中的谜是什么呢?
指名说(出示图)
再请一个同学说,其他同学一边看图一边听他说。
(2)那么,谜底又是什么呢?
指名说(出示谜底)
三、自主探究、精读感悟
1.山谷中的谜我们知道了,谜底也揭开了,那是不是我们这篇课文就学完了?还要学些什么?
指名说。
2.咱们先来看看谜底是怎么被揭开的。
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1)大家好好地读读这一段,我们比比谁读得仔细,能字字入目。
在你感受特别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做些记号。
(2)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3.这雪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瞧!他们傲立于风雪之中,是那样的苍翠挺拔,让我们再一次去感受它吧,可以看着图,也可以轻轻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在脑海中想象。
(1)听课文录音。
(2)刚才,在你脑海中出现的雪松是什么样儿的?
指名说。
4.同学们说得真好,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把这段话读好。
自由练读。
指名读。
教师适当点拨。
齐读(配乐)
5.刚开始读这段话,雪松在书上,再读,它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我听出来了,你们已经把它读在了心里。
你想对雪松说些什么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有灵感的也可以写写小诗。
(1)学生自己写。
(2)在小组中互相读读,把自己写的意思读出来,多读几遍,发现问题自己改,也可以请教别人。
(3)交流。
四、总结提问,延伸课外
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雪松不仅能顽强地与大风雪抗争,而且能够适时地弯曲和反弹,始终保持自己的苍翠与挺拔。
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的技巧,它还是一种智慧、一种胸怀。
这对于我们会有些什么启示呢?那两位旅行者又会从中明白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继续思考,我们下一节课再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