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高二选修)

合集下载

《登岳阳楼》杜甫(选修)课件(25张PPT)

《登岳阳楼》杜甫(选修)课件(25张PPT)

心头,诗的意境由个人转向国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体现其同情人民疾苦,关心国家
753年逃到鄜州,太子李亨继位,杜甫把家安在羌村,独自一人投奔新帝。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命运的高尚情操。
阅读杜甫《登岳阳楼》一诗,完成试题。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 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 就的深沉感慨。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凭轩涕泗流。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可见杜甫的伟大。
国忧民与身世凄凉之情一起袭上
1、(1)颔联“坼”和“浮”两个字用的好(1分)“坼”是分裂之意,“浮”是漂浮之意(1分)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 杜甫一生四个时期及主要作品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一、读书与壮游(公元 712年至745 年,0至34 岁) 20 岁漫游吴越,5 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中。再漫游齐赵。在洛阳遇
李白。壮志凌云豪情万丈,俯瞰天下仗剑远游,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初定理想,积极进取。代表作《望岳》。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会当凌C绝.颔顶,联一览是众山说小。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开,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 般短短十个字,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生动的图景,意境开阔。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登岳阳楼是一首古文诗,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通过描写登临岳阳楼的景色和自然,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以下是一些与《登岳阳楼》相关的知识点:1. 范仲淹: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元章,号樊南衡,是北宋初年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

他在政治上经历过宰相、被贬官、再任官等多个阶段,被誉为“范文正公”。

2. 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公园内,是我国古代名楼之一。

它原建于三国时期的吴郡太守查继中,后历经多次修葺和重建。

《登岳阳楼》是范仲淹回忆岳阳楼的原貌和历史意义,并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思考和抒发。

3. 登临者:登岳阳楼的人。

范仲淹曾作为宰相访问岳阳楼,不少文人士大夫也会前来登临欣赏风景和寻思。

4. 诗词写景:《登岳阳楼》描绘了楼上登高的景色,包括楼下的洞庭湖、江水的美景,以及楼上的云山、草木和飞禽走兽等各种自然景观。

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岳阳楼美景的壮丽和壮观。

5. 忧国忧民:范仲淹在《登岳阳楼》的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揭示了社会风气的弊端和国家的危机。

他以岳阳楼为写作背景,抒发了他对治理国家的喜悦和痛心。

6. 意境与豪情:范仲淹通过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登高望远的豪情壮志,也展示了作为文人士大夫的豪情与情怀。

他通过清新自然的描写和真情实感的抒发,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7. 文字结构技巧:《登岳阳楼》的文学构思巧妙,文字安排紧密有序。

范仲淹运用了旁问、感叹、对仗、对立等修辞手法,使整篇诗的意境更为丰富和生动。

8. 影响和价值:《登岳阳楼》被认为是在叙事诗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它将游客在岳阳楼上的所见所思,融入了对国家现状的思考和忧虑。

它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独立的思想,传达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国家深刻的思索和反思。

以上是《登岳阳楼》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登岳阳楼》 课件 (共18张PPT)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登岳阳楼》  课件  (共18张PPT)

总结 诗歌描写登楼所见洞庭湖雄伟壮阔景象,触景生情,
前四句写赏景 → 宽阔广大 开阔 ↓ 五六句叙身世 → 凄凉落寞 狭窄 ↓ 七八句抒感慨 → 广阔胸襟 开阔 喜 ↓ 悲 ↓ 叹
抒发了年老多病身世凄凉的孤寂及不能为国效力的感慨, 表现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个人和国家相联系,身世感慨 和壮阔景色相映衬,意境宏大,情调悲壮。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诗后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 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家族排行十二。
一、下列对诗歌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B
〖简评〗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 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 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 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 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以意逆志
〖译文〗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 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湖水分割吴楚成东南两域, 日月星辰和广袤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缘景明情
3、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
诗人有不灭的 济世的博大胸 襟。
洞庭湖广阔 无垠,烟波 浩淼。
诗人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 至乾坤;胸中不只是一个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 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 唱)比起孟浩然的两句诗(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 丞相》诗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更
颔联展现浩瀚的洞庭湖水,此颈联描画 出水上的一点孤舟,虽然大小悬殊,却和谐 完美统一在一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 整个国家,那么这一点孤舟无疑就是诗人诗 人自己了!

2023年登岳阳楼说课稿一等奖优秀5篇

2023年登岳阳楼说课稿一等奖优秀5篇

2023年登岳阳楼说课稿一等奖(优秀5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登岳阳楼说课稿一等奖篇一(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登岳阳楼》是高二语文选修第二单元第八课的内容,新的高考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应该初步具备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并且高考试题也由过去的客观题型变成主观题型。

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答题的难度,所以,平时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主要写作特色,也要兼及思想内容和名言警句的赏析。

因此在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给予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时年57岁,身患重病,离去世仅二年。

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

此诗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

(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学会通过反复诵读、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难点:“坼”“浮”字妙处的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在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程序的设定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1、知识经验:本班学生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古典诗词的内容、鉴赏方法等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掌握,因而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诗的学习,学会如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来达到鉴赏诗歌的目的,应该难度不大。

高中语文选修之第二单元第9课登岳阳楼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选修之第二单元第9课登岳阳楼 Word版含解析

第9课登岳阳楼在泱泱中华光辉灿烂的文化晴空中,杜甫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光芒四射,你不得不发出赞叹;在泱泱中华根深叶茂的文化沃土中,杜甫是一株高大的绿树,高耸入云,你不得不需要仰视;在古往今来异彩纷呈的文化史中,杜甫是一部精深的诗集,感人至深,你不得不虔诚拜读!高山的巍峨,赋予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大川的壮阔,赋予了杜甫“白鸥没浩荡,千里谁能训”的气魄;人民的疾苦,赋予了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愤!带一份崇敬,怀一丝心酸,品读杜甫,就如品读一部诗集,一部写满悲愤,同时也蓬勃着英雄豪情的诗集……那,是个充满太多的繁华与不稳定的朝代。

那,是个永远以振兴天下为己任的男人。

是谁,安逸自在,于皑皑雪意的风景里,聆听鸟【课内挖掘】1.我们从杜甫的诗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位诚实的、富于正义感和同情心的诗人,如何辗转挣扎于漂泊的旅途,历经饥寒困危,备尝忧患。

个人的命运同时代的苦难纠结在一起,富于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的杜甫,常常从自身的遭遇联想到更多的人、更普遍的社会问题。

[适用话题]可用于“同情”“怜悯”“责任”“坚韧”“爱国”“关注社会底层”等话题。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都写出了洞庭湖的丰厚蓄积,澎湃动荡,广大浩渺。

[适用话题]可用于“热爱自然”“大自然的美”“人与自然”等话题。

【课外应用】草堂的情思夏立君穿过满是牛粪的陋巷,我来到你的小院。

哲人般的窑洞,蹲在笔架山的腹部。

“吱呀”一声门响后,是一千二百年的寂静。

岁月沉默着与院中的老枣树共守着当年的秘密。

门后,有一只蟋蟀在悄吟……空无一物的窑洞盛满了苍茫如水的时光,渡我,渡我到遥远的大唐,去追寻那凤凰的足迹。

辉煌的昨日,幽丽的往事,公孙大娘的舞姿和曹将军霸气的丹青,都被装入诗的信封寄回后世。

你,独自留在那漫漫孤旅。

当李青莲的酒杯里酿造他的狂草的诗与人生时,你正在帝国的阴影里跋涉,所以你永远也不会有谪仙甩一只靴子给高力士的潇洒。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4登岳阳楼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4登岳阳楼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登岳阳楼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登岳阳楼》是高二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自主赏析”第三课。

学生通过《必修》单元32首古诗词和《选修》两个单元13首古代诗词作品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本单元在诗歌理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体会和理解蕴含在诗歌中的思想情感。

《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历经沧桑,本诗通篇写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是培养学生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好教材。

同时,通过学生自主地比较鉴赏杜甫的《旅夜书怀》与《登岳阳楼》,进一步品位诗歌,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思想情感。

二、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考考试说明》及本文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技能(1)了解作者,理解诗歌的内容。

以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理论进一步理解本诗的旨意,了解杜甫及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领悟诗歌韵律,通过“炼字”(“拆”与“浮”)的分析鉴赏,领悟诗歌意境和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采用诵读法、自主赏析法、质疑解惑法、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2)把作品放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单元学习要求中,理解作品风格,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比较同时代不同作家表达的不同情感,拓展学生视野,获得诗歌鉴赏的更多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伤时忧世”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2)体会古典诗词中作者的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

4.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一是让学生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二是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一是指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体会炼字的秒处。

例如“坼”与“浮”;二是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方法,体会诗作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

人教版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登岳阳楼

人教版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登岳阳楼

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2分)
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
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额外资料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广








关于个性的名言警句
最孤立的人,也是最强有力的人。——乔治·勃治斯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不仅是肌肉和体格的增强,而且是 随着身体的发展,精神和心灵也同时扩大。——莎士比亚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大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 公安等地。这年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 后所作。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 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全诗对仗工 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重点全解
• 词语解释 – (1)实词 – 危樯独夜舟 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 星垂平野阔 阔:开阔,广阔。 – 名岂文章著 名:名声。
– (2)虚词
– 名岂文章著 岂:哪里,怎么。
– (3)成语名句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文言句式
飘飘何所似 :宾语前置。
《登岳阳楼》艺术鉴赏
雄浑阔大的意境 还是在杜甫的年轻时代,孟浩然就以歌咏洞庭 的名句“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见“有关资 料”)而蜚声诗坛,但杜甫后来居上,此诗颔联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比孟句又高出一筹。 《金玉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 斗丽搜奇者尤众。……然莫若‘气蒸云梦泽,波撼 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雄壮如在目前。至读 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吞几云梦”是一 种形象的说法,意思是杜诗的境界比孟诗要宽广得 多,孟诗中的视野仅及于长江北岸的云梦泽,而杜 诗则扩大到了吴楚两地,甚至把整个宇宙都包容了 进去,这样的境界如果不是胸中大有丘壑,是写不 出来的。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第二时期:35——44岁,是他长安困守的十年,是他走向现实主义 的时期,安史之乱酝酿时期。此十年,诗人在长安求人援引做官,“朝 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是杜甫屈辱生活时期,后又参加考试,奸相 李林甫作弊说“天下无贤才”无一人中考,杜甫十年不仕,也经常挨冻 受饿,也使他深入人民生活,了解人民疾苦,看到了统治者的罪恶。这 十年也成就了忧国忧民的诗人。
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 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
诗歌小结
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歌并不局限于写 “岳阳楼”和“洞庭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 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 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 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 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生平事迹
第三时期:45——48岁,陷入贼手与为官时期,安史之乱时期。他和 人民一起在长安逃难,感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后逃出长安,投奔凤翔, 跟着肃宗做谏官(左拾遗)。后因直言进谏屡屡遭贬,也获得了深入人 民的机会。此时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也同时是卫国战争,所以 诗人一面同情人民,同时又勉励人民参战,诗作达到现实主义高峰。
此诗为诗人晚年(第四时期,漂 泊江南时)作品。大历三年(768) 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 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 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 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 老体衰,贫病交加,再上北归无 望,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 庭湖向南漂泊。此诗是登岳阳楼 触景感怀之作。
戎亲 马朋 关无 山一 北字 ,, 凭老 轩病 涕有 泗孤 流舟
吴昔
楚闻
东洞 南庭 坼水
登 岳
,, 乾今 坤上
阳 楼
日岳
夜阳

高二选修《登岳阳楼》教案【优秀3篇】

高二选修《登岳阳楼》教案【优秀3篇】

高二选修《登岳阳楼》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二选修《登岳阳楼》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学背景:登岳阳楼是明代文学家、文化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抒发忧愤之情的词作,是他在岳阳楼游览时所作。

辛弃疾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抒发
忧愤之情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

2. 内容概述:词作以辛弃疾的登楼游览为背景,通过对楼上风景的描绘,反映了他对
国家兴亡、国家领导者无能的忧愤之情。

诗中描绘了岳阳楼四周的山水景色,以及历
史上的壮丽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深刻关切。

3. 语言技巧:辛弃疾的词作以其豪放的词风和巧妙的表达方式而著称。

在《登岳阳楼》中,他巧妙运用了夸张、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词作在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上更
具艺术感染力。

4. 文化意蕴:《登岳阳楼》不仅仅是一篇个人游览的抒发,更重要的是蕴含了对国家
兴衰、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岳阳楼的描绘,辛弃疾以微妙的方式传递出对时
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期望。

同时,词作中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尊崇山水自然
景观的审美观念。

总体来说,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的知识点主要涉及文学背景、诗词内容、语言技巧和文
化意蕴等方面。

这篇词作不仅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具有顶尖的艺术造诣和思想深度。

登岳阳楼(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_1

登岳阳楼(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_1

登岳阳楼(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题。

2、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写作背景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

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二、具体分析1、“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悲凉,早就听闻,现在才去,有沉郁之感,应和诗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漂泊天涯等感触。

也与结尾相合。

2、赏析“坼”、“浮”二字。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景情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

诗人有不灭的济世的博大胸襟。

诗人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诗人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

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的两句诗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

3、第五、六句写什么?转写自己的凄苦情状。

4、第七、八句写什么?写诗人凭栏眺望北方,想到那长年不息的战火和涂炭的生灵,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

又是忧国忧民的体现.三、总结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

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忧患联系起来,把对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壮阔的自然景色相映衬,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

登岳阳楼(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_3

登岳阳楼(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_3

登岳阳楼(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评名句,感受诗境;2、体悟诗人伤时忧世的博大情怀;3、对比阅读,体味不同诗人在诗歌诗境及风格方面的独特性。

[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评名句置身诗境;2、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宋人方回曾上岳阳楼,见右壁写杜甫的《登岳阳楼》,左壁写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诗,便说:“岳阳楼天下壮观,孟杜二诗尽之矣。

”又说:“后人不敢复题矣”。

二、背景简介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

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三、思考探究1、“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各抒己见,可以有不同理解)参考:(1)表现杜甫终于实现登楼宿愿的愉快;(2)过去只听说有洞庭水,到迟暮之年才真的上了楼。

这是沉郁之感,而非喜悦之情。

2、颔联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试置身诗境,谈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颔联10个字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翰、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置身在这样的诗境,观者的心灵受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精神境界也得到提升。

延伸:(1)与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对比,品味诗歌炼字之妙;(2)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与之相比,壮阔之景相同,而诗人心情各异。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提示:从颔联到颈联,诗的意境从宽阔转到狭窄,但这两联是相辅相成的。

浦起龙说:“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

”到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诗的前后相互衬托,全诗意境构成一个整体。

高中语文 第09课 登岳阳楼(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09课 登岳阳楼(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9课 登岳阳楼1.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坼. ②乾坤.. ③戎.马 ④凭轩. ⑤涕泗.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吴楚东南坼. ②乾坤..日夜浮 ③戎马..关山北 ④凭轩涕.泗流2.①chè;②qián kūn;③róng;④xuān;⑤sì3.①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②象征日月星辰等;③借指战争;④眼泪、鼻涕。

1.首联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手法:虚实交错,今昔对照。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情感:写早闻洞庭湖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2.颔联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试析“坼”“浮”的表达效果。

自然景象: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颔联10个字逼真地描写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置身在这样的诗境,心灵受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

“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既是实写,又寓想象。

从楼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分为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

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形象。

3.颔联写的是洞庭湖的雄奇壮观,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这样写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颔联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4.从颔联到颈联,诗歌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赏析及教案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赏析及教案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赏析及教案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赏析及教案原文:登岳阳楼⑴昔闻洞庭水⑵,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⑶,乾坤日夜浮⑷。

亲朋无一字⑸,老病有孤舟⑹。

戎马关山北⑺,凭轩涕泗流⑻。

注释译文编辑注释:⑴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⑵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或廊上的栏杆。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译文: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篇二】高二语文《登岳阳楼》赏析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不过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登岳阳楼-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原卷版)

登岳阳楼-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原卷版)

第二单元第9课登岳阳楼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粗糙(cāo)忖度(cǔn)风驰电掣(chè)B.诤友(zhèng)编纂(zuǎn)东南坼(chè)C.戎马(róng)流涕(tì)草木菁华(jìng)D.戏谑(xuè)惬意(qiè)苦心孤诣(y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乾坤恍悟诸候揭竿而起B.洞庭朝廷风彩消声匿迹C.旋窝参与振动攻城掠地D.蝉联轻浮肤浅绿草如茵3.下列各句中,画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昔闻洞庭水闻:听说B.吴楚东南坼坼:整体C.乾坤日夜浮浮:漂浮D.亲朋无一字字:书信4.下列诗句中加线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B.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C.裂缺霹雳,丘峦崩摧D.熊咆龙吟殷岩泉5.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两句话有语病,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①“安史之乱”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界标。

②当时,诗人杜甫就以积极入世的精神,勇敢而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即使在大局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也从来没有失去信心。

③在我国的诗坛上,杜甫的教育作用、美育作用和认识作用都不是别人难以企及的。

④这就是后人将其人尊为“诗圣”,将其作品尊为“诗史”的理由。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登岳阳楼》一诗是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冬,自公安到达岳阳后,登岳阳楼有感而作。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丽,。

,。

,,。

①但主要还是有诗人的思想感情做基础②才能与浩瀚壮阔的洞庭湖景色交融成一体③由于杜甫爱国爱民的胸襟宽广④构成宏丽阔大的意境⑤这与诗人一纵一收的笔法固然有关⑥历来为人称道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②④⑤⑥ C.⑥⑤①③②④ D.⑥①②③④⑤7.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至少选4个,写一段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品评名句,感受诗境;
2、体悟诗人伤时忧世的博大情怀;
3、对比阅读,体味不同诗人在诗歌诗境及风格方面的独特性。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评名句置身诗境;
2、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人方回曾上岳阳楼,见右壁写杜甫的《登岳阳楼》,左壁写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诗,便说:“岳阳楼天下壮观,孟杜二诗尽之矣。

”又说:“后人不敢复题矣”。

二、背景简介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

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三、思考探究
1、“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各抒己见,可以有不同理解)
参考:(1)表现杜甫终于实现登楼宿愿的愉快;(2)过去只听说有洞庭水,到迟暮之年才真的上了楼。

这是沉郁之感,而非喜悦之情。

2、颔联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试置身诗境,谈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颔联10个字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翰、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置身在这样的诗境,观者的心灵受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精神境界也得到提升。

延伸:(1)与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对比,品味诗歌炼字之妙;(2)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与之相比,壮阔之景相同,而诗人心情各异。

提示:从颔联到颈联,诗的意境从宽阔转到狭窄,但这两联是相辅相成的。

浦起龙说:“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

”到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诗的前后相互衬托,全诗意境构成一个整体。

杜甫为什么“亲朋无一字”,一身是病,只有“孤舟”呢?因为“戎马关山北”,于是杜甫只能“凭轩涕泗流”了。

诗人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抒发的是忧时伤世的感情。

四、对比阅读:比较此诗与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在诗境和风格方面的不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参考:李白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

开头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接着把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的景色中去:雁儿高飞,带走自己的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飘飘起舞,多么潇洒自如。

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
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的迷人境界。

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有很大不同。

在艺术风格上,杜甫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来概括。

李白这首诗用陪衬、夸张和烘托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