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城乡居民幸福感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浅谈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浅谈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浅谈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一直以来,农民幸福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在生活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他们的幸福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探讨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对于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和建设美丽乡村具有积极意义。

一、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1. 收入水平在农村地区,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很多农民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是提升农民幸福感的关键。

2. 生活条件农民的生活条件包括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情况。

良好的生活条件能够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而恶劣的生活环境会导致农民的幸福感降低。

3.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对农民的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受过良好教育的农民更容易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从而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

4. 社会保障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降低他们的生活压力,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5. 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对农民的幸福感有着直接的影响。

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能够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6. 社会心理因素农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尊严感是影响他们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如果农民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他们的幸福感将得到提升。

二、提升农民幸福感的路径1. 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是提升农民幸福感的关键路径。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民从事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2. 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政府和社会各界可以通过投入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特别是加强农村卫生、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服务,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

3. 推进农村教育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升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是提升农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比如拓宽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性。

城乡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

城乡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

城乡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房地产经营管理1002班辛媛媛学号:2010090174幸福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 是大多数人追求的终极生活目标。

对城乡居民幸福感的研究既有一般性价值, 也有特殊性价值。

前者表现在了解不同类型人们的幸福程度、辨认影响人们幸福的因素、改善个体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后者体现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观念的转变, 见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过程, 记录理想类型价值下的“生活方式”等方面。

现在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到城乡居民幸福感的差异以及对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一、城乡居民幸福感主要差异1.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差异,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城市居民。

2.总体来看,女性的主观幸福感比男性高。

3.总体来说城乡居民中中年群体相对于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体验着较低的主观幸福感。

4.老年阶段的城市和农村居民中,城市老年群体较农村老年群体体验着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5.调查结果显示中等收入水平的群体体验到了较高的幸福感6.学历对人们的幸福感有着影响,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群有较高幸福感,初中以下学历的城市群体在体验幸福感程度上低于农村群体。

7.离退休或无业人员的幸福感低于其它群体二、影响因素(1)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对文化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考察是诸多跨文化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

许多实证研究已经证实,文化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研究者认为,在不同文化中的个体在诸如生活满意感、情感体验、社会取向、价值观、判断准则等方面存在差异。

此外也有学者否定了文化影响的首要性,认为在特定的文化情景下,个体如何对待这种文化才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西方文化强调不同方面的自我是一致性的,东方文化则认为多样化的自我是存在的。

(2)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在家庭教育提倡教育的情感化、民主化的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信任、尊重,相互理解能促进子女在亲密和谐的家庭氛围中体验幸福感,学会热爱生活。

对青少年的研究发现家庭的稳定、成员间的相互关怀、没有明显的家庭矛盾是青少年总体满意度的预测因素,反之则成为他们产生不幸福感觉的预测因素。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基本生存需求转变为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幸福感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对于评估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至关重要。

为了了解当前居民的幸福感水平以及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居民幸福感调查。

本报告将会呈现调查结果,并对其中的一些关键发现进行探讨。

一、整体幸福感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居民中,约有60%的人表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感到相对幸福,不到20%的人表示不太幸福,而剩下20%的人则持中性态度。

这一结果表明大多数居民对自己的生活较为满意。

二、物质条件与幸福感据调查,超过70%的被调查者认为物质条件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确实,经济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

然而,我们同时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相较于物质财富的多少,人们更看重物质财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有一项数据表明,收入水平与幸福感的关联程度并不高,而稳定的收入却与幸福感密切相关。

这或许表明人们更看重收入的可持续性,而非单纯追求高收入。

三、社交关系与幸福感调查发现,社交关系是影响幸福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超过80%的被调查者认为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对生活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表明人们注重社交支持和亲密关系的建立。

社交关系的稳固与分享快乐、减轻压力密切相关,对于提高幸福感起着重要作用。

四、自我价值与幸福感调查还发现,在追求幸福感的过程中,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实现对于人们的幸福感至关重要。

有约70%的被调查者表示,对于自己的职业选择、兴趣爱好和人生目标的实现与幸福感密切相关。

这表明,追求个人价值和意义的实现能够带来心理满足和幸福感。

结语通过对居民幸福感的调查,我们对幸福感的构成和影响因素有了初步的了解。

物质条件、社交关系和自我价值的认同与实现,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人们的幸福感。

因此,社会应该努力为居民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鼓励人们建立健康而稳固的社交关系,同时也为个人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机会和支持。

关于居民幸福感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2)

关于居民幸福感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2)

关于居民幸福感的调查结果及分析调查人:肖越;学号:100720124.暑期,我对分别对城镇和乡村的居民进行了一次主题为“居民幸福感”的问卷调查,其中共访问了10名年龄在18岁以下的少年,10名年龄在18岁到50岁的中年人以及10名50岁以上的老人,共30人。

对于性别,是随机的,故而忽略了性别的影响,但对于城镇及乡村,分别占各阶层人数的一半。

通过对以上人物的调查,其结果如下:不同人满意率城镇的少年城镇的中年人城镇的老年人乡村的少年乡村的中年人乡村的老年人满意的比率60% 40% 80% 60% 20% 60%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发现不管是城镇的少年还是乡村的少年都占了超过一半的人数觉得幸福,而对于中年人,城镇的及乡村的占的比率都比较低,特别是乡村的中年人,是所有调查的不同对象中,觉得幸福的比率最低的一个。

而对现今生活满意率最高的是老年人。

总的分析一下,社会上对现今生活满意的占约53.3%,而对现今生活还不太满意的有46.7%。

具体分析:对于现今的生活,可以说几乎是人人吃饱穿暖,所以人们不再只是追求温饱问题了,正所谓当物质文明达到一定高度时,人们便会追求精神文明,而在既要保证温饱问题,又要追求精神文明的时候,由于不同年龄代的人经历的事情不一样,所以对现今的生活的满意对便不一样了。

不管是乡村还是城镇少年,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看的很重,不会把一些很繁重的事情交给他们,生活很自在,同时他们也无需为一些生活上的事情操心,在家有父母罩着,在学校有老师关怀着,所以他们对于现代生活还是挺满足的,但同时,由于他们常常被父母等管的太严了,自由受到了一定限制,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少年并不满足。

而对于中年人,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由于上有老下有小,要工作,要养家,要孝敬父母,要教育子女,生活的担子依旧很重,而且现今生活很大程度上是“现金生活”,物价高,商品贵,所以他们过的很辛苦,幸福感也就低了一点,当然由于城镇的人们一般还是比乡村的人生活要好点,所以城镇的中年人要比乡村的中年人幸福率要高一点。

影响居民幸福感因素的调查与分析_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为例

影响居民幸福感因素的调查与分析_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为例

实 践 与 探 索280INTELLIGENCE························影响居民幸福感因素的调查与分析----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为例武进区委党校 李素君摘 要:近年来,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感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和自觉追求,那到底哪些因素影响居民的幸福感呢?近期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进行了一次探索性调查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我区居民幸福感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家庭和睦、身心健康、经济无忧是居民幸福感三大来源。

本文从通过对调查数统计,对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当的启示。

关键词:居民幸福感 主要因素 分析 启示一、影响我区居民幸福感主要因素的构成及分析1、家庭和睦和身心健康是居民幸福的基础元素在经济繁荣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处于领先地位的武进,居民在体验幸福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家庭和睦和身心健康。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居民,无论年龄大小,大家一致认为家庭和睦和身心健康是幸福最基础的元素。

在“您认为您的幸福感最主要来源于什么”多选题中,有56.7%的人选择了家庭和睦,50.3%的人选择了身心健康,远远高于其他因素所占的比例。

在“您认为哪些因素最有可能增加您的幸福感”一题中,“家庭和睦”和“身心健康”的选择率也大大超过了“舒适的居住环境”、“丰富的业余生活”、“工作前景发展好”和“丰厚的收入”等选项。

由此可见,我区大多数居民把家庭和睦和身心健康作为自己幸福生活的最大源泉,家庭生活幸福和身心健康与否对居民总体幸福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是决定我区居民总体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

2、经济因素是居民幸福的物质前提尽管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已经开始侧重于情感,但作为基础的物质经济还是无法视而不见的,经济因素仍然是影响我区居民幸福感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数据分析及总结幸福指数就是通常所说的幸福感的量化,或者说是生活质量的高低值。

主要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主观偏好来对自身的生活状态所做出的满意程度方面的评价,它是生活事业的满足感、心态情绪的快乐感、人际关系的价值感的有机统一。

“幸福感”、“幸福指数”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被频繁提及的话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人们的生活、情感等满意状况,提高社会工作者的满意度,调查人们普遍的幸福指数,从而提高对人们的了解和认识,并且从这次调查中研究探讨在哪些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制约了人们幸福感。

基于此,我们对龙泉驿黎明小区及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一)调查目的本次社会调查的主题是“城乡居民幸福只是”。

为了进一步了解居民的生活、情感等满意状况,提高社会工作者的满意度,调查人们普遍的幸福指数,从而提高对人们的了解和认识。

并且从这次调查中研究探讨在哪些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制约了人们幸福感,更高层次上要求能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二)调查方式为了保证调查所得到的信息准确可靠、方便统计的前提,所以决定本次调查所采用的方式是随机发放问卷当面填写以及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

(三)调查区域及人员分布一共分为2部分。

网络在线人员调查,城乡常住实地居民调查。

(四)调查内容基本情况是对受访者的性别、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相关信息的采集。

我们正常将判断幸福指数的途径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认知范畴的生活满意程度,包括生存状况满意度(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生活质量满意度(如居住状况、医疗状况、身体状况等)。

最后是指人际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所以从这几个方面出发,我们的问卷就是围绕这三个方面设计的。

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旨在清晰的了解受调查人群的具体情况,以便我们统计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24.47%的居民感觉到非常幸福,67.65%的居民感觉一般,5.88%的居生活开支。

农民生活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与政策建议

农民生活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与政策建议

农民生活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与政策建议农村是国家的基础,农民的生活幸福感关系到国家的繁荣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然而,长期以来,农民的生活幸福感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农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首先,农民生活幸福感受到土地问题的影响。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目前土地的承包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方面,土地承包期限的不确定性导致农民对土地的投资热情不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土地承包制度的稳定性,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

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市场不够发达,农民往往只能通过承包或租赁土地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限制了其经济收入和发展空间。

因此,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动土地流转,提供灵活的土地管理政策和市场化的土地交易平台,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其次,农民生活幸福感受到收入问题的影响。

农民的收入水平直接关系到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当前,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业发展的不平衡。

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技术的提升可以改变这一状况。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支持,鼓励农民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创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技术培训、金融支持和市场导向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农民从事多元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

再次,农民生活幸福感受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例如,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不足使得农民的生活成本较高,获得公共服务的机会有限。

为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修建更多的道路、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提高农民获得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和便利程度。

同时,政府还应支持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和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最后,农民生活幸福感受到社会保障问题的影响。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农民在面临疾病、养老等问题时缺乏有效的保障。

浅谈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浅谈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浅谈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民的幸福感。

农民幸福感是指个体对生活和工作的愉悦程度和满意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物质生活水平、精神生活水平和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影响农民幸福感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收入、医疗保障、教育水平、环境质量等。

下面就浅谈一下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一、经济收入经济收入是农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这对于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农田种植、养殖业和其他副业,因此要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比如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发展乡村旅游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农民的副业收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等。

二、医疗保障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一直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因为农民的收入水平一般较低,医疗费用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因此解决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对于提升农民的幸福感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措施来解决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

三、教育水平农民的教育水平也是影响其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从而提升其幸福感。

因此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农民,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

四、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影响农民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村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农民的身体健康,还影响着农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应该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农村环境管理,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五、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也是提升农民幸福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浅谈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浅谈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浅谈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在幸福感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隐患。

农村幸福感的提升既是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对于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1. 经济收入水平农民的幸福感与经济收入密切相关。

高收入可以带来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安全感,使农民更加自信和乐观,从而增加幸福感。

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是提升农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2. 教育水平教育是提升农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使他们更有能力适应社会变化,增强自信心和生活满足感,从而提升幸福感。

3. 农村社会保障完善的社会保障是提升农民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包括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社会福利可以减轻农民的生活压力,增强社会归属感,提高幸福感。

4. 自然环境农村的自然环境对农民的幸福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清洁的水源、优美的景观和无污染的空气可以给农民带来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健康,从而增加幸福感。

5. 社会关系良好的社会关系有利于提升农民的幸福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区关系可以带来愉悦的情感和支持感,增加幸福感。

二、提升农民幸福感的路径1. 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提升农民幸福感的关键。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 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教育事业的建设,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

政府可以增加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教学水平,使农民子女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制度,为农民提供更良好的社会保障。

政府可以拓宽农民的社会福利渠道,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和水平。

加强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工作,改善农村自然环境。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环境的治理力度,净化水源、改善环境、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浅谈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浅谈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浅谈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农民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群体之一。

他们是国家重要的生产力和建设者,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的幸福感不仅是农村市场稳定和经济腾飞的关键,更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

因此,提升农民幸福感,尤其是农民生活质量,已成为我们国家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本文旨在探讨影响农民幸福感的因素及其提升路径。

(1)经济发展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也随之发展。

农民的收入水平随之提高,贫困率、失业率和医疗保障问题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民的生活质量也随之稳步提升。

(2)政府的政策扶持。

政府对农民和农村地区的帮助和支持也对农民幸福感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出台的支持农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等政策能够帮助农村改善基础设施、增加投资和拓宽来源,缓解农村贫困和劳动力失业的现象,有效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3)教育水平。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因素也对农民幸福感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

农村学校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不仅能够在人口教育方面让农民更受关注和重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自我调节能力和教育技能。

这些优势将不断增加农民的幸福感,并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

(4)文化传统与社会习俗。

普世价值观念与文化习惯则将对农民的心理幸福感产生影响。

例文化素养与方言、习俗等方面,使农民在生活中中获得了些许安慰与认同感。

(1)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较强的收入支持能够帮助农民改善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

加大政府扶持和农村团体合作社等组织的合作有望帮助农民更好地经营农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

(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农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和各级企业要积极开展农村电力、网络、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此帮助农村提高自身竞争力。

(3)支持农民教育和技能培训。

教育和技能培训,尤其是农村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数据分析及总结幸福指数就是通常所说的幸福感的量化,或者说是生活质量的高低值。

主要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主观偏好来对自身的生活状态所做出的满意程度方面的评价,它是生活事业的满足感、心态情绪的快乐感、人际关系的价值感的有机统一。

“幸福感”、“幸福指数”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被频繁提及的话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人们的生活、情感等满意状况,提高社会工作者的满意度,调查人们普遍的幸福指数,从而提高对人们的了解和认识,并且从这次调查中研究探讨在哪些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制约了人们幸福感。

基于此,我们对龙泉驿黎明小区及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一)调查目的本次社会调查的主题是“城乡居民幸福只是”。

为了进一步了解居民的生活、情感等满意状况,提高社会工作者的满意度,调查人们普遍的幸福指数,从而提高对人们的了解和认识。

并且从这次调查中研究探讨在哪些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制约了人们幸福感,更高层次上要求能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二)调查方式为了保证调查所得到的信息准确可靠、方便统计的前提,所以决定本次调查所采用的方式是随机发放问卷当面填写以及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

(三)调查区域及人员分布一共分为2部分。

网络在线人员调查,城乡常住实地居民调查。

(四)调查内容基本情况是对受访者的性别、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相关信息的采集。

我们正常将判断幸福指数的途径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认知范畴的生活满意程度,包括生存状况满意度(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生活质量满意度(如居住状况、医疗状况、身体状况等)。

最后是指人际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所以从这几个方面出发,我们的问卷就是围绕这三个方面设计的。

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旨在清晰的了解受调查人群的具体情况,以便我们统计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24.47%的居民感觉到非常幸福,67.65%的居民感觉一般,5.88%的居民感觉不幸福。

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刘 飞
摘要 : 为 了缩小城 乡的发展 差异 , 促进城 乡的平衡发展。本文从居 民生活的幸福 感角度考虑 , 探 索调查居 民生
活 差 异 的 影 响 因 素 。对 哈 尔滨 、 郑 州、 南 昌三 个 城 市 的城 乡居 民 进 行 实地 调 研 , 利 用所 得 数 据 , 主要 对 影 响 城 乡居
家庭 负担 4 3 . 1 4 2 . 9 8
闲暇 时 间 5




就 业压 力
工 作 潜 力
生 活 信 心
4 3 . 0 9 2 . 9 9





3 . 1 7 3 . O 3
3 . 3 4 3 . 2 4
3 . 1 8 3 . 0 3
3 - 5 6 3 - 5 3
活 状 人 际 关 系 况
出行 便 利

3 . 1 9 3 . 0 7

收入信・ 心

3 . 4 0 3 . 2 3

个等级评分 , 其 中 1是极为
不满 意 ,表 示最 不 幸福 , 3 为一 般 ,表 示幸 福 程度 中
评价指标
城镇
乡村
最大值 均值 均值 最大值
部分是 居 民的基本信 息 ,
涵盖年龄 、 性别 、 居住地
社 会 公 平 、 月 社 会 环 居 住 环 境 境
收 入 和受教 育 程度 等 信息 指标 ; 一部分是 居民幸福感
身体健康
治 安 状 况


3 . 3 1 3 . O 3

《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幸福感逐渐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探讨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以某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居民的幸福感数据及相关影响因素数据。

数据来源包括政府统计数据、社会调查数据以及本研究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数据。

三、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1.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研究发现,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家庭财产等因素对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

其中,高收入、稳定就业和丰富家庭财产的居民幸福感较高。

此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公平程度等也会影响居民的幸福感。

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发现,社会关系、社区环境、公共设施等因素对居民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具体而言,良好的社会关系、安全的社区环境和丰富的公共设施能够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此外,政府的社会政策、公共服务质量等也会对居民幸福感产生影响。

3.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也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发现,个体的性格特点、情绪状态、心理健康等因素对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积极乐观的性格、稳定的情绪状态和良好的心理健康能够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此外,个体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也会对幸福感产生影响。

四、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1. 经济因素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收入水平、就业状况和家庭财产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2. 社会因素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包括社会关系、社区环境和公共设施等因素。

3. 心理因素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不容忽视,个体的性格特点、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等因素对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文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经济因素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应继续加强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就业稳定性。

农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农民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主要人口群体,他们的生活幸福感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感受的一种主观评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环境和政策等方面分析农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首先,经济因素是农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农民的经济收入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财富积累。

一个稳定的经济来源能够提供农民基本的物质需求,包括食物、住房、教育和医疗等。

因此,农民的收入水平和贫富差距对其幸福感产生直接影响。

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帮助农民改善生活状况,提高幸福感。

其次,社会因素也对农民生活幸福感有着深远影响。

社会关系的良好与否、社会地位和认同感等都会影响农民的幸福感。

农村社会的互助、合作和共享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关系的支持和认同感,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幸福感。

此外,公平正义的观念在社会中的普及,以及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和尊重,也能够增强农民的幸福感。

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农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对农民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农民所处的自然环境、水质、空气质量以及生活品质等都与他们的幸福感密切相关。

优美的乡村环境、清洁的生活条件以及良好的自然资源配置,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幸福感。

最后,政策因素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加强对农民权益的保护、提升农民教育和健康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以及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能够直接提高农民的生活幸福感。

政策的公正与透明度,以及政策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都关系到农民的幸福感程度。

综上所述,农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因素涵盖经济、社会、环境和政策等多个方面。

稳定的经济来源、良好的社会关系、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完善的政策支持,都能够提高农民的生活幸福感。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民的幸福感,我国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加强农民权益的保护,改善环境质量,落实健康教育政策,并制定长期稳定的农村发展政策。

ww城乡居民幸福感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

ww城乡居民幸福感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

城乡居民幸福感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生活幸福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经济发展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增加全民的幸福水平。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原来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关注转向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关注上来,这一转变也体现了政府目标的转变。

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往往伴随着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带来居民幸福水平的降低。

因此,我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使全民都能够达到更高的幸福水平。

①为了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幸福社会,我们必须搞清楚居民幸福感主要有哪些因素决定,这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下文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对现有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第二部分对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和采用的分析方法进行说明;第三部分利用序Logit模型对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最后是结论和政策启示。

一、文献综述关于居民幸福感的决定因素,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如Argyle,1987;Diener et al.,1999;Kahneman et al.,1999),但此问题一直没有进入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

直到1974年,Easterlin才正式将幸福感与经济学联系起来。

但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鲜有学者沿寻这一思路进行深入研究。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经济学家才逐渐利用不同地区和时期的数据对幸福感决定因素进行经验分析。

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个人的效用主要取决于消费者消费的商品数量,而其消费的商品数量主要受到其收入水平的约束。

收入水平越高,可购买的商品数量就越多,个体的效用水平就越高。

基于这一观点,Easterlin(1974,1995)发现在特定的时间和区域(国家),更高收入确实会带来更高的效用水平。

因为,高收入意味着他们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另外,高收入使他们在社会上享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个人截面数据进行的经验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家乡居民安全感幸福感调查报告800字

家乡居民安全感幸福感调查报告800字

家乡居民安全感幸福感调查报告800字幸福感又称为国民幸福感,指的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幸福指数”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重视,数字越大就证明幸福感越高,是个体根据自己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对生活的主观满意度。

一、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因素1、经济收入和身心健康经济收入是所有社会物资条件中对幸福感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能够拥有稳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最大的幸福;2、家庭和睦和社会环境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个稳定的家和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安定感可以促进幸福感的提高,生活环境的好坏影响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3、人际关系和自我实现价值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缓解工作生活上的压力,处理事情上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幸福感自然能够提高,对未来积极乐观,保持愉悦的心情,自我能力得到了发挥,幸福感也会随之提高;二、存在的问题1、幸福感不是想当然的,不是政府搞的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这只是纸面上官员的幸福,而不是百姓的幸福感;2、在工作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了普遍的生活压力,调查得知,大学毕业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幸福感很低的最大因素,工作不顺心跳槽问题,理想工资与实际工资差距太大等问题;3、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了解,并仍有怀疑态度,这也是居民幸福感不高的一个原因;4、社会炒房,哄抬房价,导致人们心中的天枰渐渐失去,什么都涨价,工资却不涨,涨工资降房价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

三、改进与建议1、政府在制定和调整政策的时候,要更加倍地重视经济,其中表现在物价和房价上,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因地制宜的正确引导经济发展;2、加快经济和社会转型,一切从居民角度出发,加快解决人们的教育、医疗、住房和福利等基本保障,关注人们切身利益,才能全面提高幸福指数;3、增加居民收入,加快推进经济的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扩大就业机会和空间,激励居民自主创业,为自主创业提供相应的辅助支持,从而提高居民收入;4、提高政治和谐感,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简化行政办事程序等;5、提高居民文化水平,居民文化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就业问题和精神文化素质,更会影响经济、生活、工作和健康等方面。

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玉溪325户农村居民为例

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玉溪325户农村居民为例

作者: 谢彦明
作者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出版物刊名: 新疆农垦经济
页码: 1-4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 农村居民 主观幸福感 Logistic
摘要:本文以玉溪325户农村居民为样本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定量分析了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普遍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个人特征、经济和非经济因素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相对于经济因素,非经济因素影响更为显著,性别、婚姻、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影响为负;绝对收入的影响为负,贫富差距满意度的影响为正;农村居民个人生存环境变量的影响主要为正。

农民生活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生活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生活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农民是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基础,他们的生活幸福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农民的生活幸福感受影响因素众多,包括经济收入、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环境质量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经济收入、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和环境质量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经济收入是影响农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民的经济收入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满足感。

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可以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提高农民的幸福感。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可以通过农业增产增收,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等措施来实现。

其次,社会保障是影响农民生活幸福感的另一个因素。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可以为农民提供稳定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和住房保障等,减轻农民因疾病、养老等方面的负担。

建立健全农民社保体系,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对于增强农民的生活幸福感具有积极作用。

第三,教育文化是影响农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求知渠道,增强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改善农村的教育水平,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环境质量是影响农民生活幸福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农村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减少环境污染对农民身心健康的影响。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提高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对于增强农民的生活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农民生活幸福感受影响因素多样化,包括经济收入、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和环境质量等多个方面。

提高经济收入、加强社会保障、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改善环境质量,都是提高农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满足农民的多方面需求,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农民自身也应积极主动,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

只有综合各种因素的作用,农民的生活幸福感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中国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探究

中国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探究

,加强社会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03
促进家庭和谐与子女教育
家庭和谐与子女教育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政府和社会应加
强家庭和谐与子女教育的支持和引导,促进家庭和睦、子女成才,提
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06研究不足与展望研 Nhomakorabea不足之处
缺乏全面性
现有的研究大多只关注特定地区或特定人群,未能全面 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以及未能充分考 虑社会、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此外,探究中国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还有助于 提高公众对幸福感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社会和 谐与稳定。
02
文献综述
幸福感定义及测量方法
幸福感定义
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整体评价和感受,包括情感、认知和目标等多个方面。幸福感是一 个相对主观的概念,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测量方法
幸福感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包括自我报告法、生理指标法、心理指标法等。其中,自我报告法是最常 用的一种,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问等方式收集个体对自身幸福感的评价。
教育程度对幸福感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可能 具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更强的自我 实现能力,从而感到更加幸福。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就 无法获得幸福感,他们可以通过其他 途径来获得幸福感,例如良好的人际 关系、宗教信仰等。
05
研究结论与启示
研究结论
总体幸福感与生活 满意度较高
调查问卷
通过设计包含多个问题的问卷,以收集受访者的幸福感、生活 满意度、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信息。
随机抽样
在多个城市和地区进行随机抽样,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分析,以得出 研究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居民幸福感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生活幸福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经济发展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增加全民的幸福水平。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原来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关注转向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关注上来,这一转变也体现了政府目标的转变。

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往往伴随着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带来居民幸福水平的降低。

因此,我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使全民都能够达到更高的幸福水平。

①为了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幸福社会,我们必须搞清楚居民幸福感主要有哪些因素决定,这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下文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对现有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第二部分对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和采用的分析方法进行说明;第三部分利用序Logit模型对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最后是结论和政策启示。

一、文献综述关于居民幸福感的决定因素,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如Argyle,1987;Diener et al.,1999;Kahneman et al.,1999),但此问题一直没有进入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

直到1974年,Easterlin才正式将幸福感与经济学联系起来。

但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鲜有学者沿寻这一思路进行深入研究。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经济学家才逐渐利用不同地区和时期的数据对幸福感决定因素进行经验分析。

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个人的效用主要取决于消费者消费的商品数量,而其消费的商品数量主要受到其收入水平的约束。

收入水平越高,可购买的商品数量就越多,个体的效用水平就越高。

基于这一观点,Easterlin(1974,1995)发现在特定的时间和区域(国家),更高收入确实会带来更高的效用水平。

因为,高收入意味着他们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另外,高收入使他们在社会上享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个人截面数据进行的经验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但是,经验分析表明,收入仅能解释个体之间幸福感差别的一小部分。

这意味着,高收入不能简单地转化为高幸福感。

一种重要的解释是,居民会与其他居民进行比较。

这一观点在社会学界(Runciman,1966)和心理学界(Diener和Biswas-Diener,2000)得到广泛接受。

经济学家Duesenberry(1949),Easterlin(1974,1995),Scitovsky(1976),Clark,Frijters,和Shileds(2006)也提出其他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应该纳入个人的效用函数,即相对收入会影响到个人的幸福感水平。

一种观点认为,幸福感与相对收入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Easterlin,1995; Falk和Knell,2004),即无论自己的个人收入绝对数在什么水平,相对于别人的收入越高,自己会越幸福,相对于别人的收入越低,自己会越不幸福。

原因是由于相对剥夺(relative deprivation)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往往来自于参照组中的不平等、嫉妒、敌对等情绪。

Knight et al.(2007),Knight和 Gunatilaka(2007,2008)持有这种观点,并①丹麦甚至将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而不再关注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变动。

发现中国社会中农村居民与移民城镇中的农村居民相比,相对收入对幸福感指数有负面影响。

但是Kingdon 和Knight(2007)发现在南非地区,相对收入水平与个体幸福感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并且这种正相关关系在绝对收入较高的地区更加明显。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也许是利他主义或同僚感(fellow feeling)(Charness和Rabin,2002)、社区风险分担机制(Townsend,1994;Grimard,1997)、社区社会资本、教育的外部性等因素。

另一个解释幸福感和收入之间微弱关系的理论是由Rojas(2005,2007)提出的概念参照理论(conceptual-referent-theory)。

他认为不同个体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因此人们的幸福感是异质的。

对于某些人而言,其收入对于幸福感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对于另外一部分人,收入则可能不是那么重要。

因此,我们在分析幸福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时,要控制个体间幸福概念的差异。

Rojas(2007)将幸福概念分成两类。

第一类幸福感强调内心感受是幸福生活的主要基础,幸福感源于人的内心,独立于他的外界情况。

因此幸福感取决于一个人自身的动机和态度,而不是他所处的外部环境。

另一类幸福感则强调幸福感源于个人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一个人的外部环境对他的幸福感是有影响的。

Rojas利用墨西哥的数据证明收入对持有第二种幸福概念的人很重要,而对持有第一种幸福概念的人不是很重要。

但是,当考虑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幸福感与收入之间关系时,或运用时间序列数据对收入与幸福感之间关系进行考察时,两者之间微弱的关系趋于消失。

一些学者(Easterlin,1974,1995;Diener和Oishi,2000;Clark et al.,2006)运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及日本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后发现,近几十年来人均收入水平迅速地上升,但是这些国家的幸福感水平并没有明显的改变。

以日本为例,1958年的生活满意度是2.7,①在接下来的三十年中,人均收入增长了六倍,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1991年的平均生活满意度仍然是2.7(Frey 和Stutzer,2002)。

这就是幸福――收入之谜,②Easterlin最早发现这一现象,因而也称Easterlin 之谜。

报负水平理论(aspiration level theory)提出了一种解释,即个体不能够也不希望做出绝对的判断,他们通常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和对未来的预期来做出比较。

额外的商品和服务起初能带来额外的满足感,但是通常情况下这种效用的增加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

由物质消费带来的高幸福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

满意程度依赖于变化,持续消费时满足感将会消失。

持续重复地刺激降低享乐效应的过程或机制称为适应(adaption),正是这种享乐的适应使得人们不停地为更高的报负而奋斗。

幸福感是由报负和成就之间的差距决定的(Frey和Stutzer,2002)。

当个体的收入上升,如果他的报负没有变化,那么他的幸福感水平则会上升。

但是如果他的收入水平上升的同时,目标水平也随之上升,那么期望目标的上升会吞噬掉收入的上升,最终幸福感水平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因此,人们通常会觉得过去的幸福感水平太低,进而期待未来能够更加幸福(Easterlin,2001)。

除了收入因素,许多文献考察了生命周期的幸福模式。

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幸福感水平将会如何变化?Easterlin(2006)利用美国综合社会调查(GSS)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平均而言,从18岁到中年,人的幸福感水平是缓慢上升的,而随后便开始缓慢下降。

这一模①幸福感由被调查者报告的数值作为衡量指数,最高数值为4。

②幸福――收入之谜是指当国家变得更富裕时,居民的幸福水平并没有相应提高。

式是由人们从生活的各层面获得满意度综合的净结果:财务状况、家庭生活、健康状况和工作情况等。

个体在中年时期幸福感的轻微上升,主要是由于家庭生活和工作状况带来的幸福感的上升,两者的上升抵消了健康因素带来的幸福感的下降。

中年以后,人的幸福感开始下降,这是由于身体健康状况的满意程度持续下降,另外,家庭因素和工作状况所带来的幸福感也逐渐下降。

因此,Easterlin发现平均幸福感水平和年龄之间呈现出倒U型关系。

但是,其他学者发现了平均幸福感水平和年龄之间呈现U型关系(Gerdtham和Johannesson,2001;Knight,Song,和Gunatilaka,2007)。

Yangyang(2008)运用年龄-时期-出生对列(age-period-cohort)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年龄的效应十分显著,并暗示幸福感水平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上升。

另外,很多文献研究了失业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并发现失业使得个体非常不幸福(Bjorklund和Eriksson,1998;Blanchflower和Oswald,2000;Korpi,1997;Ravallion和Lokshin,2001;Frey和Stutzer,2000)。

许多文献都发现失业对于男性的影响远远大于女性。

年轻和年长的个体,面对失业时受到的打击,比中年个体要小很多。

在德国,失业并不会对超过50岁的妇女的幸福感造成影响。

受过较高教育的个体面对失业时所受到的打击,会比低教育水平的个体高很多(Frey和Stutzer,2002)。

Andersson(2008)用六个指标考察受雇佣者和自我雇佣者的福利差别: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工作压力、工作是否引起精神紧张、心理健康问题、一般身体健康状况。

他发现自我雇佣者对自己的工作更加满意,并且自我雇佣和生活满意度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自我雇佣使得精神健康问题变得突出,自我雇佣者会感到更加劳累。

政治制度同样会影响人的幸福感。

有三个原因:首先,由于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家更容易被监督和控制,因此政府的行为,例如国家开支和其他由政府做出的决策,都会贴合公民的意愿。

第二,直接民主制(direct democracy)扩展了公民参与政治过程的机会。

最后,联邦制的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治,保证了地方当局所制定的政治决策与公民的偏好相吻合。

这些因素都会提高公民的幸福感水平。

Frey和Stutzer(2000)利用来自瑞士的6000余名居民的调查数据发现,直接民主制发展的越好,本地政府的分权化程度越高,个人幸福感就越高。

Veenhoven(2000)综合政治自由、经济自由和个人自由等三项指标,来分析它们对个人幸福的影响。

他发现三个指标与个人的幸福感水平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并且在教育水平较低的不发达国家,经济自由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在教育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政治自由对幸福感的影响更加显著。

由于缺少合适的数据,收入分配对幸福感水平影响的研究很少。

Alesina,Di Tella和Mac Culloch(2004)是第一篇这方面的优秀论文,他们发现,当不平等程度较高时,个体会倾向于报告较低的幸福感水平。

然而在欧洲,穷人和政治左派对不平等的反应较为明显,在美国,政治左派和穷人的幸福感水平与不平等的相关程度不高,富人反而对不平等感到烦恼。

他们的解释是,美国人生活在一个流动的社会中,个人可以凭借自身的努力来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相比较而言,欧洲人则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较为不流动的社会中。

至今,对幸福感决定因素的多数文献集中于对发达国家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