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的原因,有的学者是从政府间 收入和事权划分角度进行分析,有的学者从财政转移支付 制度来进行分析,有的从公共服务供求机制来进行分析, 有的学者是从地区间发展差距来进行分析。其中,从政府 间转移支付制度分析的比较多。
• 代表性的观点 • 第一,财政资金投入城乡间不均衡。从政府的角度看,城 市偏向型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制度造成财政资金在城乡 间投向的非均衡性,各级财政对城市公共产品的投入有余, 对农村的投入明显不足。 • 第二,公共产品供给的成本分担与收益分享不对称。 • 第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不规范。
• 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和意义
• 我国目前应该坚持的均等原则应当是使最 弱势的群体的状况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 同时,必须使所有的群体和个人享受公共 服务的“底线完全平等”,而在公共服务 的提供上,要按照“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的方式去追求均等。
•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 • 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 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深化建设服务型政 府 • 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保障经济稳定、快 速、健康发展理念
• 公共服务的分类 纯公共服务与准公共服务 • 全国性公共服务与区域性公共服务 • 公共生产公共服务与私人生产公共服务 • 广义公共服务与狭义公共服务 • 经济性公共服务与社会性公共服务 • 基本公共服务与一般公共服务
• 所谓基本公共服务,是指直接与民生问题 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 •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教 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 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 安等列为基本公共服务。
三、公共服务均等化 1.均等的主体与客体 2.公共服务均等化
• 在现实生活中,“均等化”是要将公共服务差距 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并逐步缩小差距,而 不是一步走到绝对意义上的“平均化”。政府承 担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之责,就是 首先要托一个底,把政府应该提供的诸如普及义 务教育、实施社会救济与基本社会保障这类事项 中应该保证的最低限度公共供给托起来。
• 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四个基点: 财力、能力、服务结果和基 本消费。落在不同的基点上,其实施成本和接近目标的程 度是不一样的。 • 一是实现财力均等化。 • 二是实现财政能力均等化。只有当服务成本相同的情况下, 财政能力的均等才等同于基本公共服务结果的均等。 • 三是服务结果均等化。当居民基本能力相同时,公共服务 结果均等才会促进基本消费的平等。 • 四是基本消费均等化。 • 相对于基本消费均等化而言,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过 是手段而已,财力的均等化、财政能力的均等化也都是为 这个目的服务的不同层次手段。只有当这些手段逼近基本 消费均等化时, 这些不同层次的手段才是有效的。基本 公共服务落在不同的基点上, 便形成不同的实施方案。
五、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 变异系数=全国各地区人均的标准差/全国 各地区人均均值 • 极差率=某一年度全国各地区人均的最高 值/某一年度全国各地区人均的最低值
• 我国共服务非均等分析
• • • • 公共服务水平 公共服务项目 公共服务的投入 公共服务的效果
• 我国公共服务非均等的原因分析
第4讲 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 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要 “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 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革命老区、 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 发展”。
• 2006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 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进一步提出,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
• 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报告”指出,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 理流动。”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 系。”
一、公共服务与基本公共服务 • 公共服务 • 公共服务的内容,既包括国家机关通过直 接提供劳务的社会公共需要服务,也包括 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向居民提供教育、卫生、 文化、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 施等方面的服务。
• 原因分析 1.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不和谐 • 关于区域税收横向转移 • 关于财力纵向上收 • 关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2.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约束 • 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 • 城乡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 城乡居民不同的社会身份 3.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4.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不同
•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政策措施 • 对于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有的学者按照先后 顺序,制定了一个均等化的时间表。 • 有的学者认为,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首先应 当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型的政府。 • 有的学者认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起到 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当加强财政对公共服务领域 的投入,要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建立规范的转 移支付制度。 • 有的学者认为,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能光靠 财政,还应当跳出财政看问题。
二、均等化问题
• 均等的内容 • 一是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如公 民都有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 • 二是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结果均等。
• 均等化的标准有三种理解: • 一是最低标准,即要保底。 • 二是平均标准。即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 务,应达到中等的平均水平。 • 三是相等的标准,即结果均等。
• 思考题 • 如何推进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