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结构设计论述

合集下载

“地基”对于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实践应用

“地基”对于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实践应用

“地基”对于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实践应用摘要:本文将探讨地基对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实践应用。

通过对地基的介绍、地基与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关系、地基工程实践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本文旨在为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和土木工程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基;建筑结构;稳定性;影响;实践应用引言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建筑物设计和施工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而地基作为建筑物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对于地基的研究和应用变得愈加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地基对于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实践应用,并总结地基对于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性和地基实践应用的意义,为建筑行业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一、地基建设类型建设一座建筑物需要建设适合的地基,具体取决于地质条件、建筑结构类型、建筑荷载以及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1]。

一般来说,建设建筑物的地基主要包括以下类型:浅基础。

适用于地基土壤层较坚实、建筑物荷载较小的情况。

常见的浅基础包括基础板、连续墙基础、独立墙基础等。

深基础。

适用于地基土壤层较软、建筑物荷载较大或需要满足较高的抗震要求的情况。

常见的深基础包括桩基础、沉井基础等。

岩石地基。

如果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为坚硬岩石层,则可采用岩石地基,即直接在岩石上进行建筑物的地基施工。

特殊地基。

如果建筑场地存在较高的地下水位、土层松软、地震活动频繁等特殊情况,则需要采用特殊的地基处理技术,如地下连续墙、隔离层、降水井等。

在选择地基类型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荷载、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地下水位、地震等自然灾害因素,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和加固方式。

同时,地基的施工质量也至关重要,需要遵循规范要求,确保地基施工质量达到标准。

二、地基建设步骤下面是建设一栋建筑物的地基建设步骤:土壤勘测。

首先需要进行土壤勘测,了解该地区的土壤类型、厚度、质量等情况,以便确定地基设计方案。

土壤勘测需要由专业的土壤勘测单位进行。

地基设计。

根据土壤勘测结果,设计合适的地基方案,包括地基类型、地基承载力、地基深度等,需要由专业的结构设计师进行。

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

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

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一、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及作用地基是指建筑物直接压在地下的部分,它通过承载建筑物的重量,使其分散到地下的土壤或岩石中。

基础是指地基与建筑物之间的部分,它起着支撑、传递荷载以及保证建筑物稳定的作用。

地基与基础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承载建筑物的重量:地基通过将建筑物的重量传递到地下,分散到土壤或岩石中,从而确保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2.传递荷载:地基和基础能够将建筑物上的荷载(如风荷载、地震荷载等)传递到地下,降低建筑物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3.调整沉降:地基和基础能够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使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沉降均匀,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的结构破坏。

4.防止地震灾害:地基和基础能够通过合理的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地基分类及特点地基可以根据土体的性质和建筑物的荷载等级进行分类。

常见的地基类型有浅基础和深基础。

1.浅基础:浅基础是指地基的埋置深度相对较浅的基础工程,通常埋置在地表以下1.5m以内。

浅基础主要包括扩展基础、连续基础、垫石基础等。

浅基础的特点是施工简便、成本较低,适用于荷载较小的建筑物。

2.深基础:深基础是指地基的埋置深度较深的基础工程,通常埋置在1.5m以上。

深基础主要包括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桩、钢管桩等。

深基础的特点是承载能力较强、抗震性能好,适用于荷载较大、土质较差的建筑物。

三、基础设计要点基础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基础设计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荷载计算: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荷载标准等,计算出荷载的大小和作用点的位置,为基础设计提供依据。

2.土壤力学参数的确定:通过土壤试验和相应的实验数据,确定土壤的力学参数,包括黏聚力、内摩擦角等。

这些参数是基础设计的重要依据。

3.基础形式的选择: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荷载特点和土质条件等,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包括扩展基础、连续基础、桩基础等。

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论述

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论述

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论述【摘要】现代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是房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城市房屋建设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着,房屋建设的速度和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

但是对于现代房屋建设的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虽然我国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现代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作为房屋建设的重要一环,同时也关系着整个房屋的安全运行和合理的使用,因此,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

近些年来,我国在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中的施工方式在不断的发展着,但是,我国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制约着我国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和方式的更好落实和发展,因此,加强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十分紧迫。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代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存在问题的研究,来提出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关键字】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 tu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前言现代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在房屋的建设中十分重要,无论是从房屋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难度、它的重要性、它的综合性这几方面而言,现代房屋的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在房屋建筑的建设中都是重中之重。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现代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

对现代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管理和施工方法的创新,都是一件极具影响的事情。

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总体上来说,始终贯穿于整个房屋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因为他是整个房屋的基础,其他的环节都要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才行。

但是,严格说来,地基基础工程只是在房屋的初期建设中才真正开始实施,它是房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之不可。

本文主要就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的相关技术探讨和分析,具体提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希望对房屋的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有所价值和意义。

建筑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结构设计中的防治对策探讨

建筑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结构设计中的防治对策探讨

建筑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结构设计中的防治对策探讨地基不均匀沉降会引起建筑结构倾斜,或者导致构件开裂甚至损坏,它是引起建筑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解决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产生的过大变形、裂缝、倾斜甚至倒塌等不利影响是工程建设和地基基础科学面临的重大问题。

本文对建筑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结构设计中的防治对策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标签: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结构设计;地基;防治;措施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以及在建筑物建成以后都会发生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如果是不均匀沉降,将会导致建筑物发生结构变化,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更严重的会引起墙倒屋塌,出现伤人事故和财产损失。

因此,在设计时就应该对其进行关注。

1、建筑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1.1勘察因素地质勘察报告的准确性较差,且真实性不高,会导致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

如果勘察单位不按规定操作,造成地质报告的准确性差、真实性不高,不具有代表性。

勘探报告的真实性受到影响后,会给建筑结构基础设计工作带来麻烦,从而增加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几率。

实际施工时,有些工程甚至不进行有效的地质勘察盲目施工。

1.2设计因素建筑结构设计尤其是对建筑的基础设计方面是十分重要的,在基础设计时如果对基础的尺寸大小、桩的分布不均匀或是对基础所处的地质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或是在对整体结构设计中每一层的层高过高都会导致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

建筑物长度太长;建筑体型比较复杂凹凸转角多;未在适当部位设置沉降缝;基础及建筑物整体刚度不足;建筑物层高相差大所受荷载差异大;地基土的压缩性显著不同、地基处理不当,基础设计不合理;相邻建筑物复合地基的影响等都会引起建筑物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如“工”字形,“E”字形,“L”字形等,在纵横交叉处,基础密集,地基中应力重叠,沉降量增加。

同时,此类建筑物刚度不对称,容易遭受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危害而产生开裂。

1.3施工因素由于施工时地基处理得不好,或因地质勘探不细,没有发现地下的某些不良地质现象,,因而未作处理或处理不善。

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

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

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建筑地基和基础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它们为建筑物提供稳定的支撑和抵御地震、风力等外部力量的能力。

本文将从地基选择、设计原则和施工要点等方面论述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

1. 地基选择地基选择是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中的第一步。

在选择地基时,应充分考虑地质、土壤条件、水文情况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

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地下水位、地震状况等。

对于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建筑物,应采取相应的地基设计和技术措施,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土壤条件是地基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

各种土壤类型的承重力、稳定性、渗透性等特性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和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

2. 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地基设计必须满足建筑物的承载要求和使用要求,确保建筑物在正常使用期内不发生倾覆、沉降等安全问题。

(2)经济性原则:地基设计应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成本,降低工程投资,并针对具体项目选择最经济的地基设计方案。

(3)合理性原则:地基设计应考虑周边环境、建筑物用途和设计要求等多个因素,确保地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施工要点(1)地基处理:根据土壤条件和设计要求,可采取地基处理措施,如挖土、加固、灌桩等,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基础结构:基础结构是建筑物上部荷载传递到地基的纽带,应采取合适的结构形式,如浅基础、深基础或复合基础等,以满足工程需求。

(3)基础防护: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应合理设置防水层和排水系统,以避免地下水对地基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4)施工质量控制: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地基工程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4. 现代地基与基础设计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地基与基础设计技术也逐渐得到了提升和创新。

(1)地基处理技术:利用现代化的土力学和地质工程技术,可以对地基进行洞挖、土壤改良和加固等措施,以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地基基础设计范文

地基基础设计范文

地基基础设计范文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是建筑物的基础部分,承载建筑物的重量,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个良好的地基基础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在地基基础设计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土壤性质、地下水位、建筑物类型和地震活动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基基础设计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首先,工程背景调查是地基基础设计的第一步。

需要了解工程地点的地理、气象、地质和土壤条件。

这些信息将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如建筑物类型和功能、所在地区的地震状况、地下水位和土壤类型等。

其次,现场勘测和试验是地基基础设计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地面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试验,获取准确的土壤参数,如土壤类型、强度和压缩特性等。

这些参数将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然后,土壤参数的确定是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的结果,确定土壤的工程性质,如黏土的剪切强度和砂土的密度。

这些参数将用于地基基础计算和设计。

接下来,地基基础的计算和设计是地基基础设计的核心工作。

首先,需要确定地基基础的类型,如浅基础和深基础。

对于浅基础,可以选择传统的筏板基础、桩基础或钢筋混凝土基础。

对于深基础,可以选择钢筋混凝土桩、灌注桩或钢桩等。

然后,根据土壤参数和建筑物的受力特点,进行地基基础的计算和设计。

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总重、地震力、风力和水力等因素。

根据这些参数,计算出地基基础的尺寸、布置和深度等。

最后,施工监督和质量控制是地基基础设计的最后一步。

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这包括土方开挖、基础浇筑、加固和检测等环节。

在地基基础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土壤参数的确定要准确可靠。

土壤参数直接影响地基基础的计算和设计,因此需要进行充分的试验和分析,确保参数的准确性。

2.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地基基础的影响较大。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地下水位的变化范围和对地基基础的影响,选择合适的防水措施。

【结构设计】浅析基础设计中考虑地下水浮力减负作用

【结构设计】浅析基础设计中考虑地下水浮力减负作用

浅析基础设计中考虑地下水浮力减负作用一.基础设计时规范对地下水浮力的规定众所周知,建筑物地基反力可以看作是建筑物总竖向力与地下水浮力的差值。

目前有关地基基础的规范对基础底面处的压力所表述的原理是一致的,但是对具体细节并不统一。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基本公式5.2.1~5.2.4,略去了地下水浮力对建筑物竖向力的减负作用,其实际上是将地下水浮力纳入建筑物的安全储备。

对于采用天然地基作为基础的建筑物而言,地下水位与基础埋深之间的差值小,其对建筑物竖向力的减负作用也小,因此略去水浮力的减负作用偏于安全且有利于简化计算,这样做是合理的。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基本公式4.0.3-1~4.0.3-3类同于浅基础的设计要求。

但在4.0.3-1条的说明中的G值为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之和,在计算地下水位以下部分时,应取土的有效重度。

我对它的理解是:对于埋深较大的基础,当基底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考虑水浮力的作用,即在总竖向力F+G中减去浮力。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5.1.1.1条计算桩竖向力时,明确指出G值为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对稳定的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应扣除水的浮力。

从上述规范的规定来看,对于埋深较大的筏形基础和桩基础,原则理论上应该考虑地下水浮力的作用,不考虑则偏于保守。

当然考虑地下水浮力的有利作用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需要对地下水位变化趋势有正确的评估,地下水位必须按常年稳定的地下水位计算,以避免因地下水下降带来不利影响。

二.工程实例分析临平胤超城市青年广场由2幢主楼和裙房及地下车库等组成,主楼之间为地上3层裙房,地下室为3层地下室本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桩筏基础。

0.00相当于绝对高程5.450米,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为-11.500,地下室板厚为0.5米。

根据勘察报告,本场地稳定水位标高在0.80~2.98m之间,年水位变幅1.50m左右。

建筑结构设计的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

建筑结构设计的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

建筑结构设计的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建筑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设计质量,设计人员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介绍建筑结构设计的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以供设计人员参考。

一、地基基础设计要求地基基础是建筑结构的基础,它对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

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遵循以下要求:1.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合理选择地基类型,如浅基础、深基础或桩基础。

2. 根据建筑物的荷载特性和地基的承载能力,确定地基的尺寸和强度。

3. 采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措施,如加固、改良或加设排水系统,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二、结构体系设计要求结构体系是建筑结构的骨架,它承受和传递荷载,使建筑物能够保持稳定。

在进行结构体系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遵循以下要求:1. 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荷载特性,选择适当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桁架结构或板壳结构。

2. 确定结构体系的高度、跨度和布置,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抗震要求。

3. 合理选取结构材料,并根据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考虑结构的受力性能和使用寿命。

三、结构构件设计要求结构构件是建筑结构的组成部分,其设计关乎建筑物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在进行结构构件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遵循以下要求:1. 按照荷载的传递路径和力学特性,合理设计构件的形状、尺寸和布置。

2. 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如焊接、螺栓连接或预应力等,以确保构件的稳定和刚度。

3. 根据结构的抗震要求,设置适当的剪力墙、承重墙或抗震支撑系统,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四、施工工艺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施工过程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环节,设计人员需要考虑施工工艺和安全注意事项,以确保设计意图得以实现和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在进行施工工艺设计和安全注意事项时,设计人员需要遵循以下要求:1. 扎实的土建基础工程,确保地基稳定和基础持久。

2. 为施工过程提供准确的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以指导施工人员合理施工。

建筑工程地基

建筑工程地基

建筑工程地基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它承受着建筑物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面。

地基的设计和施工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建筑工程地基的类型、材料选择、设计原则和施工过程进行讨论。

一、地基类型根据地基与地面的接触情况,地基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类型。

1. 浅基础浅基础是指直接建在地面上的基础,适用于土质较好、压实度高的地区。

浅基础包括扩展基础、连续基础和独立基础。

- 扩展基础:扩展基础适用于地基土质较弱的情况。

施工时,底部面积较大的基础将建筑物的重量分散到更大的区域,减小地基的负荷压力。

- 连续基础:连续基础适用于负荷较大、地基压实度较高的情况。

它通常为连续的混凝土梁,能够均匀分布建筑物的负荷到地基上。

- 独立基础:独立基础适用于具有较小重量或单个柱子支撑的建筑物。

它由单个柱子周围的矩形或圆形基础组成,能够将柱子的负荷传递到地基。

2. 深基础深基础是指通过地表,将建筑物的重量传递到较深的土层中。

深基础包括桩基础和墙基础。

- 桩基础:桩基础适用于地基承载能力较差的情况。

施工时,钻入地下的桩能够将建筑物的重量传递到更深的稳定土层。

- 墙基础:墙基础适用于较大水平荷载或较高建筑物的情况。

墙基础通常采用混凝土板或墙体的形式,能够承受和分散建筑物的重量和水平力。

二、地基材料选择地基的材料选择取决于地基类型和地区的土质条件。

一般来说,地基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1. 碎石碎石是一种常用的地基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它能够有效排水,减小地基的渗透压力,并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2. 砂土砂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地基材料,其颗粒之间具有较大的孔隙度,有助于透水和排水。

然而,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砂土的稳定性和密实度。

3. 混凝土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地基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它通常用于构建扩展基础、连续基础和独立基础。

4. 钢筋钢筋是地基加固的常用材料。

通过将钢筋置于混凝土中,可以提高地基的抗拉强度和稳定性。

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现存问题和解决措施研究

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现存问题和解决措施研究

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现存问题和解决措施研究发布时间:2022-12-09T09:24:59.805Z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2年14期作者:刘文起[导读] 在建筑结构中,地基可以将上部荷载相对均匀的传递到地基,从而提高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而科学合理的地基基础设计,不仅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适用性与持久性,还有利于建筑工程按时完成建设任务,节省工程建设成本。

刘文起广东省惠阳建筑设计院 516000摘要:在建筑结构中,地基可以将上部荷载相对均匀的传递到地基,从而提高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而科学合理的地基基础设计,不仅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适用性与持久性,还有利于建筑工程按时完成建设任务,节省工程建设成本。

所以,建筑企业应当严格把控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质量,对不同的结构地基基础进行科学对比,以建筑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和规范为基准,不断优化地基基础结构设计,从而保证建筑工程各环节施工作业的有序实施。

关键词: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问题;解决措施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只有确保地基基础设计的质量,才能够保障整个建筑物的可靠性与稳固性。

然而就目前实践情况来看,在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地质勘查不到位、图纸绘制不精准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出现严重的不均匀沉降、建筑墙体开裂等情况,甚至导致建筑物倒塌。

所以,建筑企业必须提高对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视程度,深入分析该环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保证地基基础设计的实效性。

1 建筑结构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1.1 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具体指在建筑结构中,设计者必须从全面的视角出发,对建筑物所需的各种使用功能与要求加以细致研究,不可只从某一环节的要求进行分析。

倘若设计者没有充分考虑建筑结构与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功能要求之间的联系,也没有综合研究建筑结构的可靠性与功能性,就不能满足全面性的原则,从而导致建筑结构施工中出现诸多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到建筑物底部隐蔽工程的质量[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33
③ 浅埋天然地基 , 当 上 覆 非液化土 层厚度 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式 ( 5 . 5 )、 式 ( 5 . 6 )、 式 ( 5 . 7 ) 之一时 , 可不考虑液 化影响 。
34
35
( 2 ) 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当饱和砂土和粉土按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 行液化判别时 , 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 地面下 20 m 范围内 土的液化 ; 对可不进行天 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各类建筑 , 可 只判别地面下 15 m 范围内 土的液化 。
27
( 3 ) 土层的埋臵深度 一般来说 , 地震剪应力随深度的加大不如土 的自 重应力 随深度的增长来得快 , 所以 浅土层 液化的可能性比深土层要大 。 土层埋深越大 , 土 层上的有效覆盖应力 越大 , 土层就越不容易液化 , 当砂土层上面覆盖着较厚的黏土层 , 即 使砂土 层液化 , 也不致发生冒水喷砂现象 , 从而避免地 基产生严重的不均匀沉陷 。
பைடு நூலகம்26
( 2 ) 砂土的类型 、 密实程度 , 粉土中的 黏粒含量 细砂和粗砂比较 , 由于细砂的渗透性较差 , 地震时易于产生孔隙水的超压作用 , 故细 砂较 粗砂更易于液化 。 密实程度较小的松砂 , 由 于 天然孔隙比 e 一般较大 , 构成土层液化的水头 梯度临界值一般较小 , 故易于液化 ; 而密实程度 大的砂土不易 液化 。 粉土是黏性土和砂类土之间 的过渡性土壤 , 黏粒含量越高 , 土的性质越接近 于黏性土 , 土体颗粒之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正应 力越大 , 越不容易液化 。
15
5.2.2 地基抗震验算 1 ) 不需要进行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建 筑 房屋震害调查统计资料表明 , 建造于一般土 质天然地基上的房屋 , 遭遇地震时极少 ( 不到 10 % ) 因地基承载力不足或较大沉陷而引 起上 部结构破坏 。 鉴于这种情况 , 为简化地基基础抗 震验算的工作量 ,《 抗震规范 》 规定以下建筑可 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

基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的探讨

基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的探讨

基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的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出现。

如何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我国建筑业的当务之急。

房屋建筑过程中的基础设计在建筑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房屋建筑结构中基础设计的设计准则进行研究,充分考虑在基础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基础设计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一栋栋高楼建筑矗立在华夏大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房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致使建筑房屋的设计越来越复杂。

在当前的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为了缩短设计周期,许多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细节考虑不足,致使建造的房屋建筑质量下降。

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加强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把关,选择合理的基础设计的方法,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设计要求。

2、房屋建筑基础设计的设计原则目前,在高层房屋建筑中,往往由于层数多而造成上部结构承受的荷载很大,这必然要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大,同时造成了材料用量增多,相对应的施工周期加长,所需要的工程造价也高。

为此,建筑设计时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准则:首先,房屋建筑的基础的总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要符合规定的设计要求,不能超过建筑设计要求的允许值;其次,在房屋建设中,对建筑地基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一定要满足地基的承载能力的要求;再次,房屋建筑的地下结构越来越复杂,必须做好建筑防水的工作,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最后,综合考虑房屋建筑基础设计的各方面设计要求,例如方便施工、缩短施工周期、适合地势要求等。

总之,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设计过程中,房屋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全面,根据房屋建筑的上部结构、所处的工程质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建筑施工条件、施工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选择合理、整体性好的基础设计方案。

建筑基础体系与结构设计的最新研究进展

建筑基础体系与结构设计的最新研究进展

建筑基础体系与结构设计的最新研究进展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的基础体系和结构设计则是建筑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建筑基础体系与结构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读者提供对建筑基础体系和结构设计的全面了解。

一、基础体系的研究进展1. 地基处理技术:地基处理是建筑基础体系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加固和加厚地基,但这些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近年来,一些新的地基处理技术被提出,如土钉墙和地基加固材料的使用。

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地基处理的时间和成本。

2. 地震抗震技术:地震是建筑基础体系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传统的地震抗震设计方法主要是采用加固墙体和增加钢筋等方式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然而,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建筑的重量和成本。

近年来,一些新的地震抗震技术被提出,如隔震结构和减震装置的使用。

这些技术能够降低建筑在地震中的震动,减轻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二、结构设计的研究进展1. 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常用的材料之一。

传统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主要考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然而,这些方法往往忽视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可持续性。

近年来,一些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被提出,如高性能混凝土和自修复混凝土的使用。

这些方法能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可持续性,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2. 钢结构设计:钢结构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常用的材料之一。

传统的钢结构设计方法主要考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然而,这些方法往往忽视了钢结构的防火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近年来,一些新的钢结构设计方法被提出,如防火涂层和防腐涂层的使用。

这些方法能够提高钢结构的防火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增强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建筑基础体系与结构设计的综合研究建筑基础体系和结构设计是相互关联的,二者的研究进展也需要进行综合研究。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是任何一座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着整座建筑的重量,为建筑物提供了稳定和安全的支持。

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从地基基础工程的意义、设计原则、施工工艺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地基基础工程的意义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意义不可忽视。

地基基础工程的首要作用是分散和传递建筑物的荷载,使建筑物能够稳定地承受外部力的作用。

同时,地基基础还能够起到防止地面沉降、抵抗地震、减轻地面震动、防止地下水沿建筑物渗透等作用。

一个坚固、稳定的地基基础能够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减少维护和修缮的成本。

二、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原则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

首先,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特征,选定合适的基础类型,如浅基础、深基础或特殊基础。

其次,设计师需要合理计算建筑物的重量和荷载,确保地基基础能够承受所受力的大小。

此外,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地基基础的适应性,即能否适应地质变化、地震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最后,设计师需要注重地基基础的施工可行性和经济性,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

三、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包括准备工作、地基处理、基坑开挖、基坑支护、基础底板施工等多个环节。

首先,准备工作包括确定施工方案、确认施工范围、清理施工现场等。

其次,地基处理是为了改善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加固地基、振捣地基、土体置换等。

接着是基坑开挖,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开挖合适的基坑深度和形状。

为了保证基坑的稳定,还需要进行基坑支护工作,使用桩墙、钢支撑等方式加固基坑。

最后,进行基础底板施工,包括铺设防水层、钢筋混凝土浇筑等。

四、地基基础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地基基础工程的未来发展也将面临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仿生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地基基础工程发展的新方向。

借鉴自然界的结构和机制,设计出更加抗震、抗震动的地基基础结构。

建筑结构工程常用的地基基础与桩基设计

建筑结构工程常用的地基基础与桩基设计

建筑结构工程常用的地基基础与桩基设计摘要:建筑地基基础与桩基是保证建筑质量的关键。

选择性能优异、结构平稳的方案,可有效减少项目沉降量,降低工艺耗材量,提升工艺操作的便捷性。

在地基、桩基设计期间,合理进行方案对比,选出适宜的工程方案,尤为关键。

关键词:建筑结构工程;地基基础;桩基;设计引言为设计可靠的建筑桩基础结构,设计人员应结合建筑项目的实际需求、现场地质条件,对桩基础进行合理选型。

然后,依据建筑结构相关设计规范,确定桩基础结构中桩身、桩径的设计规格,总结完善桩基设计方案的方法,以此保障建筑桩基础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为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1.地基基础和桩基的概述1.1地基基础地基基础主要指的是建筑结构的柱或墙体埋设在地下的拓展部分,地下延伸的部分就是基础,来自基础的荷载被土层承受的部分就是地基,地基下基础底面的第一层被称作持力层,以下为下卧层。

建筑结构的地基和基础都属于隐蔽性工程,对建筑物来讲是最基础的结构,在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时,需要对建筑工程现场的地质进行深入的勘查,对地基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在充分的掌握了建筑工程建设现场的地质情况后就能够进行精准的设计,对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有很好的帮助。

这也是建筑结构工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1.2桩基桩基就是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承台共同构成的深基础或者由柱和桩连接成的单桩基础。

如果桩身被全部埋设在地下,承台接触土体,就属于低承台桩基。

而如果桩身是外露在地面,承台处于地面以上,就属于高承台桩基。

一般在高层建筑工程建设时,桩基础的使用较广。

桩基设计中,桩的数量以及排列的方式需要结合建筑结构以及具体承受的荷载进行确定。

如果是柱下桩基,通常排列是由一根或者是一群组成多边形,而如果是墙下桩基,通常是设置成排。

建筑物的结构如果占地面积较小、承受荷载较大,设置的形式就是满堂桩。

2建筑结构工程常用的桩基设计2.1合理选择桩基础类型建筑工程桩基础常见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第一,静力压桩。

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在整个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地基基础设计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并且也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内容,如果无法保障基础设计质量,就会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固性,从而威胁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一旦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就会使整个工程出现变形、不均匀沉降以及塌陷等问题,因此,设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建筑结构地基基础的设计工作。

鉴于此,本文就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1.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性地基基础也就是以地基为基础的建筑结构的墙或柱埋在地下的扩大部分,其能够将上部荷载均匀地传递到地基,以此来强化地基上部建筑结构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地基基础不仅是一个建筑工程的根本,同时也是建筑结构的基础结构,如果地基基础设计不合理,不仅很难保障建筑结构的质量,同时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耐久性和适用性,这样一来,一旦受到外力作用就会导致整个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甚至是倒塌,从而严重威胁到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设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建筑结构地基基础的设计工作[1]。

2.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现存问题分析2.1不注重地基基础设计前的地质勘查为了能够保障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就需要设计人员必须做好地质勘察工作,通过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便于设计人员明确施工区域内的地基土壤性质、地势地形以及地下水位等情况,为确定有效的设计思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还能够分析出存在于施工区域中的危险隐患,从而在设计方案的时候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应对。

纵观目前我国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工作,普遍存在着大多数设计人员对设计前的地质勘查不重视的现象,无法深入落实地质勘查工作,地下水分支数目、土壤性质以及水量等重要信息了解不全面,这样一来,实际地基基础设计工作的开展就会缺少相应的参考资料,从而很难科学做好施工方案设计以及地基基础设计工作[2]。

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的研究

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的研究

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的研究摘要: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不仅直接关系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也密切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基础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是基础性工作,其影响建筑物的后续工作,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唯有搞好基础设计,才能把“质量是建筑的生命”落到实处,保证建筑质量。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基础设计引言: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筑项目也变得越来越多,建筑设计、施工质量等取得一定成绩。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建筑结构设计是一个重点,其中基础设计更是重中之重,对整个工程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工程造价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进行研究。

一、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性地基基础是建筑物首先考虑和建造的部位,是一个建筑的根本和立足点。

由于地基深埋土地中,地质情况复杂,变化较多,加上地下水的影响,使基础设计的不确定性加大,增加地基基础设计的难度。

根据资料统计,一般地基基础的造价占整个土建造价的5%~6%之间,对埋深较深,地质情况复杂,需特殊处理的地基基础,其造价更可达10%以上。

通过基础选型及支护方案的优化,可有效减少地基的混凝土用量,降低造价。

设计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基础形式方案的比较,择优而用,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建筑在基础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建筑的基础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其对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基础设计时必须做到以下方面的要求。

(1)基底附加压力不超过地基承载力或桩基承载力;(2)基础总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控制在允许限值内;(3)适当考虑桩基的运用;(4)预先估计到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对毗邻房屋可能造成的影响;(5)应当考虑综合经济效果,不仅考虑基础本身的用料和造价,还应考虑使用、施工条件和施工工期等因素对经济效果的影响。

三、建筑结构基础设计分析3.1地基条件对基础受力状况的影响基础受力状况还取决于地基土的压缩性及其分布的均匀性。

当地基土不可压缩时,基础结构不仅不产生整体弯曲,局部弯曲亦很小;上部结构也不会因不均匀沉降产生次应力。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基础)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基础)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基础)
地基与基础是民用建筑工程中最为基础的设计技术措施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就地基与基础的设计技术措施做简要介绍。

地基设计技术措施:
1. 考虑地基的土质和地下水压力,选择合适的地基形式
2. 考虑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和承载荷载,确定地基的面积和深度
3. 按照土层分布情况和地下水的情况,确定地基的设计荷载
4. 设计适当的地基埋深,地下基础的深度应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根据地基设计的情况,确定建筑物的基础形式,如扩展基础、梁底板基础等
3. 设计适当的基础钢筋,根据设计荷载和基础尺寸,确定合适的基础钢筋
4. 选用合适的混凝土方案,根据设计荷载和基础形式选择适合的混凝土配合比和强度等级
5. 确保基础的连接性,根据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和基础形式,保证基础的连接性和开裂控制。

房屋基础结构设计出现问题及解决措施

房屋基础结构设计出现问题及解决措施

房屋基础结构设计出现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随着我国人口密度的不断加大,土地使用面积却在减少。

尤其是房屋建筑的发展更是蒸蒸日上,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要求就越来越高。

作为房屋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结构设计的关键地位不言而喻。

下面本文主要对房屋基础结构的设计进行论述。

关键词:房屋建筑;基础结构设计;解决措施建筑工程是一项危险系数比较高的行业,如果在质量上出现问题,则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房屋的基础结构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建筑过程中,房屋基础结构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房屋的质量。

1房屋建筑常用的几种设计形式1.1 房屋建筑的墙下条形基础结构的设计在墙下条形结构设计的种类中,比较常用的是混凝土强性基础结构和钢筋混凝土软性基础结构。

混凝土强性基础结构具有较高的硬度,可以抵制外界的强大压力,但是,由于其硬度比较大,去伸展性和抗剪性能比较差,可以运用在那些不是特别高的建筑中。

1.2 房屋建筑的独立基础结构的设计房屋建筑的独立基础结构可以分为强性的独立基础结构和软性的独立基础结构,在一般情况下,房屋建筑的独立基础结构被应用在房屋建筑的地基中,其运用柱荷偏心距的理论,从而设计方形和矩形的独立基础结构。

按照对房屋建筑建设相关数据的调查,可以发现,我国很多的民用建筑都使用了独立基础结构。

1.3 房屋建筑的柱下条形以及十字交叉基础结构的设计房屋建筑的柱下条形以及十字交叉基础结构是对结构进行柱网的双向设计,在建筑内部形成交叉的条形结构,这种结构比较适用于地基比较软的建筑中,当柱网或者建筑的荷载不均匀的时候,需要运用这种结构提高建筑的强度,从而调整建筑地基软弱处的沉降问题。

柱下条形以及十字交叉基础结构是双向的柱下的条形结构,它的不同的方向的柱下条形结构是相似的,建筑的地基是由两个不同方向的结构共同进行承载的,需要在两个不同的方向设计受力的情况。

2房屋基础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2.1 地质勘查出现的问题由于建筑用地分布较为松散,致使在房屋建筑选址具有不规范性,施工单位为了确保对于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环境以及资源情况的了解,在基础结构设计之前会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当遇到施工区域地质形势较为复杂的情况,会使得设计、施工等各项工作量加大,建筑企业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在地质勘查工作上,以确保建筑的设计的合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地基结构设计论述摘要:基础设计关键是上部荷载的准确性, 上部荷载准确性关键是结构选型, 即结构计算模型与软件的计算条件(模型) 吻合程度。

象纯砖混, 框架, 剪力墙等吻合程度是好的, 导荷准确可直接用于基础设计。

关键词:基础设计;建筑结构;处理1基础的设计房屋基础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体型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烈度等综合考虑,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

砌体结构优先采用刚性条形基础, 如灰土条形基础、cl5素混凝土条形基础、毛石混凝土条形基础和四合土条形基础等, 当基础宽度大于2.5m时, 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即柔性基础。

多层内框架结构, 如地基土较差时, 中柱宜选用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中柱宜用钢筋混凝土柱。

框架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小可采用单独柱基, 在抗震设防区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柱基拉梁。

无地下室、地基较差、荷载较大为增强整体性, 减少不均匀沉降, 可采用十字交叉梁条形基础。

如采用上述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基础强度和变形要求,又不宜采用桩基或人工地基时, 可采用筏板基础。

框架结构、有地下室、上部结构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防水要求高、柱网较有地下室, 无防水要求, 柱网、荷载较均匀、地基较好, 可采用独立柱基, 抗震设防区加柱基拉梁。

或采用钢筋混凝土交叉条形基础或筏板基础。

筏板基础上的柱荷载不大、柱网较小且均匀, 可采用板式筏形基础。

当柱荷载不同、柱距较大时, 宜采用梁板式筏基。

框剪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均匀, 可选用单独柱基, 墙下条基, 抗震设防地区柱基下设拉梁并与墙下条基连结在一起。

均匀, 可采用箱形基础; 柱网不均匀时, 可采用筏板基础。

无地下室, 地基较差, 荷载较大, 柱下可选用交叉条形基础并与墙下条基连结在一起, 以加强整体性, 如还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或变形要求, 可采用筏板基础。

剪力墙结构无地下室或有地下室, 无防水要求, 地基较好, 宜选用交叉条形基础。

当有防水要求时, 可选用筏板基础或箱形基础。

高层建筑一般都设有地下室, 可采用筏板基础;如地下室设置有均匀的钢筋混凝土隔墙时, 采用箱形基础。

多栋高楼与裙房在地基较好、沉降差较小、基础底标高相等时基础可不分缝(沉降缝) 。

当地基一般, 通过计算或采取措施(如高层设混凝土桩等) 控制高层和裙房间的沉降差, 则高层和裙房基础也可不设缝, 建在同一笺基上。

施工时可设后浇带以调整高层与裙房的初期沉降差。

当高层与裙房或地下车库基础为整块筏板钢筋混凝土基础时, 在高层基础附近的裙房或地下车库基础内设后浇带, 以调整地基的初期不均匀沉降和混凝土初期收缩。

现在我就大型基础设计中较多见的基础类型的桩基础和后浇带的设计讨论一下:①当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的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或经过经济比较采用浅基础反而不经济时,可采用桩基础。

②桩平面布置原则:1) 力求使各桩桩顶受荷均匀, 上部结构的荷载重心与桩的重心相重合, 并使群桩在承受水平力和弯矩方向有较大的抵抗矩。

2) 在纵横墙交叉处都应布桩, 横墙较多的多层建筑可在横墙两侧的纵墙上布桩, 门洞口下面不宜布桩。

3) 同一结构单元不宜同时采用摩擦桩和端承桩。

4) 大直径桩宜采用一柱一桩; 筒体采用群桩时, 在满足桩的最小中心距要求的前提下,桩宜尽量布置在筒体以内或不超出筒体外缘1倍板厚范围之内。

5) 在伸缩缝或防震缝处可采用两柱共用同一承台的布桩形式。

6) 剪力墙下的布桩量要考虑剪力墙两端应力集中的影响, 而剪力墙中和轴附近的桩可按受力均匀布置。

2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最小深度1) 应选择较硬上层或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 ( d为桩径) ;砂土及强风化软质岩不宜小于1.5d; 对于碎石土及强风化硬质岩不宜小于1d, 且不小于0.5 m。

2) 桩端进入中、微风化岩的嵌岩桩, 桩全断面进入岩层的深度不宜小于0.5 m, 嵌入灰岩或其他未风化硬质岩时, 嵌岩深度可适当减少, 但不宜小于0.2 m。

3) 当场地有液化土层时, 桩身应穿过液化土层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的稳定土层, 进入深度应由计算确定, 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且不应小于0.5 m, 对其他非岩石土且不宜小于1.5 m。

4) 当场地有季节性冻土或膨胀土层时, 桩身进入上述土层以下的深度应通过抗拔稳定性验算确定, 其深度不应小于4倍桩径, 扩大头直径及1.5 m。

3 桩型选择原则桩型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上部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分布、工程地质情况、施工条件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

1) 预制桩(包括混凝土方形桩及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适宜用于持力层层面起伏不大的强风化层、风化残积土层、砂层和碎石土层, 且桩身穿过的土层主要为高、中压缩性粘性土, 穿越层中存在孤石等障碍物的石灰岩地区、从软塑层突变到特别坚硬层的岩层地区均不适用。

其施工方法有锤击法和静压法两种。

2) 沉管灌注桩(包括小直径d < 500 mm, 中直径d =500 mm~600 mm) 适用持力层层面起伏较大、且桩身穿越的土层主要为高、中压缩性粘性土; 对于桩群密集, 且为高灵敏度软土时则不适用。

由于该桩型的施工质量很不稳定, 故宜限制使用。

3) 在饱和粘性土中采用上述两类挤土桩尚应考虑挤土效应对于环境和质量的影响, 必要时采取预钻孔。

4) 人工挖孔桩适用于地下水水位较深, 或能采用井点降水的地下水水位较浅而持力层较浅且持力层以上无流动性淤泥质土者。

成孔过程可能出现流砂、涌水、涌泥的地层不宜采用。

5) 钢桩(包括h型钢桩和钢管桩) 工程费用昂贵,一般不宜采用。

当场地的硬持力层极深, 只能采用超长摩擦桩时, 若采用混凝土预制桩或灌注桩又因施工工艺难以保证质量, 或为了要赶工期, 此时可考虑采用钢桩。

钢桩的持力层应为较硬的土层或风化岩层。

6) 夯扩桩, 当桩端持力层为硬粘土层或密实砂层, 而桩身穿越的土层为软土、粘性土、粉土, 为了提高桩端承载力可采用夯扩桩。

由于夯扩桩为挤土桩, 为消除挤土效应的负面影响, 应采取与上述预制桩和沉管灌注桩类似的措施。

因调整地基初期不均匀沉降而设的后浇带,带宽800 mm~1000 mm。

后浇带自基础开始在各层相同位置直到裙房屋顶板全部设后浇带, 包括内外墙体。

施工时后浇带两边梁板必须支撑好, 直到后浇带封闭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

后浇带内的混凝土等级采用比原构件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

后浇带的设计必须指出的是, 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 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 更不能替代伸缩缝。

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 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 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 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

采用这种方法, 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 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 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

但应注意, 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时,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温度应力集中部位, 并应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 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 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提出明确要求。

笔者曾经参观过某工程, 高层建筑地下一层, 地上十六层, 纯地下车库一层, 与高层建筑地下室贯通, 其间设置了沉降缝, 基础埋深基本相同, 沉降缝间采用硬质材料填充。

由于没有解决好高层建筑与地下车库间的互倾问题,建筑投入使用后, 发现沉降缝两侧墙体开裂, 造成地下室渗漏。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 应根据基础和上部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 不能想当然, 搞一刀切。

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 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 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 且宜自上而下对齐, 竖向上不宜错开,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0米到50米。

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时, 后浇带宜处于裙房一侧, 且在结构设计上,应注意加强高层建筑与裙房相连部位的构造, 提高纵向钢筋配筋率, 用以抵抗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

为减小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 尚应采取其他措施, 通常可考虑以下方法:①高层建筑采用桩基或其他地基基础处理方法, 或补偿基础, 尽量扩大高层建筑基础与地基接触面积, 减小高层建筑基础底面接触压力, 而裙房则采用埋深较浅的独立柱基或条形基础等, 调节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

②尽量减小裙房部分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 即尽量增大裙房部分的基础底面接触压力。

③结合高层建筑埋置深度要求, 调整高层建筑地下室高度, 使地基持力层落在压缩性小、地基承载力高的土层上, 可有效地减小高层建筑的沉降量。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 结构设计者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 多方面对比, 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

后浇带部位的钢筋一般不宜断开, 而应让钢筋连续通过, 即只将后浇带处的混凝土临时断开。

但有时工程具体情况不允许留后浇带, 例如某工程地下车库通道的顶板、底板均与主楼相连, 但是由于施工场地狭小, 无法留设后浇带, 于是要求施工单位先施工结构主体, 待主体完成后再施工车道部分, 要求施工单位对与主体相连的钢筋必须预留, 后期采用焊接连接, 同一截面的钢筋焊接连接率不得大于50%。

有的工程将后浇带内钢筋全部断开, 这时候, 为避免在同一截面钢筋100%连接,宜将后浇带曲折布置, 而不要沿一直线布置。

连接方式建议首选机械连接或焊接, 但要注意施工质量。

采用搭接连接时, 应注意后浇带宽度要满足按混凝土规范计算的钢筋搭接连接长度。

4设计过程4.1柱网布置经过pkpm结构计算软件对本楼上部结构进行的计算,取轴力最大的情况得出柱底最小轴力为1 930kn, 最大柱底轴力为5 832kn。

由于浅层土不足以承受此荷载, 所以选用桩基础作为建筑物的基础。

由于柱底轴力差异较大, 从经济性和节约成本的考虑, 所以选用2 种桩径, 分别是f500和f400。

在设计工程中还应该注意的是pkpm所算出的柱底轴力为设计值, 不能直接用于计算需要把算出的值除以125来转化为特征值来计算。

4.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桩侧总极限摩阻力标准值: rsk =up ×σlifsi桩端极限阻力标准值: rpk =ap ×fp本工程中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根据静载试验确定f500为4 100kn, f400为3 100kn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d = ( rsk +rpk ) /1.65f500 rd = 4 100 /1.65 = 2 484.8knf400 rd = 3 100 /1.165 = 187818kn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 ( rsk +rpk ) /210f500 ra = 4 100 /2 = 2 050knf400 ra = 3 100 /2 = 1 550kn⑼.4.3承台设计独立承台、柱下或墙下条形承台(梁式承台) , 以及筏板承台和箱形承台, 承台设计包括选择承台的材料及其强度等级, 几何形状及其尺寸, 进行承台结构承载力计算,并应使其构造满足一定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