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食管下段黏膜下肿物的疗效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应用观察 蔡一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应用观察蔡一珊武汉市第三医院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所收治的5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进行治疗,包括标记、黏膜下注射、边缘切开、剥离病灶以及创面处理等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5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均成功完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手术治疗,手术中患者创面少量出血均进行电凝下止血,术后4例(7.69%)患者出现了迟发性出血,予以行内镜下止血术治愈,其余患者无明显严重性的并发症情况发生,术后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未见肿瘤的残留及复发。
奥美拉唑对创面的愈合具有良好效果。
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能切除较大病变,安全有效,并提供完整病理学诊断治疗,同时具有微创手术的优势,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消化道肿瘤;治疗;应用价值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是源于消化道黏膜下层的肿瘤性病变,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内镜治疗技术也在飞速发展。
目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消化道肿瘤以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治疗中。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在内镜黏膜切除术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内镜下专业高频电刀以及其他的辅助设备对病灶进行处理,避免外科手术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以免加重患者的痛苦,同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还具有恢复快、创伤小、残留及复发少的特点[1]。
本文选取了本院所收治的5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进行治疗,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现将本次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所收治的5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34—78岁,平均年龄在(49.58±8.52)岁,患者中食管早癌11例,食管癌前病变3例,食管间质瘤9例,食管平滑肌瘤1例,胃巨大息肉6例,胃腺瘤5例,胃间质瘤4例,直肠类癌2例,直肠腺瘤8例,结肠腺瘤3例。
采用内镜下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分析与研究
采用内镜下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分析与研究摘要:目的:评估采用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简称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传统手术,观察组内镜下ESD手术观察。
结果:观察组切除率高、失血少、愈合快于对照组(P<0.05);患者VAS低,治后生活质量高,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内镜下ESD治早食管癌,创伤小、疗效确,适用治疗指南患者。
关键词:内镜下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研究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食管癌(early esophageal cancer,EEC)是指肿瘤仅限于黏膜层或浸润黏膜下层,具有较好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传统的手术切除是EEC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期长,且常伴发合并症[1]。
近年来,内镜下食管黏膜下剥离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应运而生。
ESD是一种低创伤、微创技术,通过内镜下直接将肿瘤组织进行局部切除,保留了食管的解剖结构和功能[2]。
与传统手术相比,ESD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为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选择。
对于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还存在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3]。
ESD技术在早期食管癌治疗中具备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操作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术,包括丰富的内镜操作经验和出色的手眼协调能力。
此外,ESD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如出血和穿孔等,这是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密切监测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只有在严格符合治疗指南的患者中,ESD技术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为其提供确切的疗效和最小的创伤。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2男13女,平均年龄64.7岁)和对照组(11男14女,平均年龄64.5岁),各25例。
食管黏膜下肿物的特性以及超声内镜的诊断效果
食管黏膜下肿物的特性以及超声内镜的诊断效果摘要】目的:评价食管黏膜下肿物的特性以及超声内镜诊断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因胃镜检查疑有食管黏膜下肿物而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超声内镜检查,分析食管粘膜下肿物的特性,评价超声内镜在食管黏膜下肿物中的诊断效果。
结果:根据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可知,诊断平滑肌瘤28例(56.0%),经高频电切术治疗26例,病例证实25例,诊断符合率为96.1%;诊断脂肪瘤1例(2.0%),息肉3例(6.0%),静脉瘤6例(12.0%),食管囊肿3例(6.0%),间质瘤、颗粒细胞瘤、外压性改变各1例(2.0%),未发现异常6例(12.0%)。
其中食管粘膜下中肿物直径<1cm患者34例(77.2%),病变起源于粘膜肌层40例(90.9%),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或混合低回声光团患者39例(88.6%)。
结论:在利用超声内镜诊断中,可有效判断患者食管粘膜下肿物起源,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在该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食管黏膜;肿物;特性;超声内镜;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069-02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食管粘膜下肿物的检出率与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患者在进行普通内镜检查时,仅可观察患者肿物表面,难以确定患者病变性质及具体位置,难以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价可靠信息[1]。
超声内镜技术的应用,可明确肿物起源层次及性质,对壁外压迫进行清晰鉴别,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我院为分析食管黏膜下肿物的特性以及超声内镜的诊断效果,选取收治的50例疑有食管黏膜下肿物再次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现将其相关报告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因胃镜检查疑有食管黏膜下肿物而接受超声内镜检查的患者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45.7±9.8)岁,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内镜治疗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临床分析
H 一0-尼龙绳 套扎器 。超 声的频 率为 1MH 和75 z X 2u1 2 z . MH ,超 声内镜
的黏 膜下肿瘤 ,其 目的是用 来对肿瘤壁 外压 迫进行鉴 别 、同时 明确肿 瘤起源 的层次及结构性质 ,进而 为下一 步治疗选择最佳 治疗 手段。
文 章编 号 :17 — 14 (0 )2— 0 7 0 6189 21 2 7 0 9— 2
常规 内镜检 查对 于壁 外压 迫和 消化 道黏 膜 下 的肿瘤 较难 鉴 别诊
任 ,使患者在 术前处于最佳的平稳心理状态 。 1. . 2手术方法 2
断 ,对 于黏膜 下的肿瘤 的起 源层次和结 构性质更是 难以明确 。 目前治 疗黏 膜下的肿 瘤的常用临 床方法包括 手术治疗和 内镜治疗 ,选择 哪种 治疗 方法完全依 赖于超声 内镜的检查结 果 ,目前 ,许多医疗单位 仍未
的指 导下 ,采用 内镜下 黏膜 切除 术 治疗部 分癌 前 病 变、 消化 道早 期 癌及 无蒂 、 亚蒂 巨大 息 肉,是一 项有 效 并且安 全 的微创 治疗 方 法。
【 键 词】 内镜 超声 检 查 ;黏 膜 下肿 瘤 ;上 消化道 关
中图分 类号 :R 3 75
文 献标 识码 :B
结肠 镜或 胃镜 的检 查 ,其 中有 胃体前壁 的隆起 型病变 的患者 有 1 ; 例
患者有 胃底的 隆起 型病变 的患者 有2 ;有9 患者患有 结肠单发 的宽 例 例
黏 膜剥离 的同时伴 随肿瘤 摘除加上钛 夹封闭术 ,并进行术 中的病 理检 查 。手术后 急诊 留院观察 或住 院治疗 ,继续进行对 症的治疗 ,向病人 及病 人家属及 时交代清楚 注意的事项 。一个疗程后 对患者再次进 行 胃
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常见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处理
159
·综述·
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常见术后
并发症及相关处理
贺斐斐,汪丽燕 ( 通讯作者 *)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广西 桂林)
摘要: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泛指一类来源于黏膜层以下组织的消化道肿瘤。随着消化内镜及超声内镜的广泛运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发 现及诊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相对传统的手术处理,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内镜下治疗不仅可以高效、安全完整切除病灶,可以提供完整的 病理资料,而且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治疗费用低等优势。至今,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已成为一种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的新技术。现胃肠道间质瘤以和平滑肌瘤为例,对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常见术后并发症及处理进行综述。 关键词:黏膜下肿瘤;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胃肠道间质瘤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08.074 本文引用格式:贺斐斐 , 汪丽燕 . 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常见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处理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 文摘 ,2019,19(08):159-160.
操作水平的进步,内镜微创技术的得到快速发展,经黏膜下隧道内 镜切除术等新型内镜微创技术,越来越多被应用于黏膜下肿瘤的 治疗,其效果令人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 小、复发率及残留率低、能获得比较完整的病理资料等优点,逐步 受到越来越多患者欢迎。
4 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处理黏膜下肿瘤的 手术步骤 [7]
2 胃肠道间质瘤的处理原则
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和提高,越来越多的 SMTs 逐渐被查出 和诊断,因而对其治疗方式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临床上最 为常见的 SMTs 是胃肠道tumor, GIST) 和平滑肌瘤。Toshirou Nishida 及 Yeh CN 等人 [4-5] 在文中 提及对于有症状的黏膜下肿瘤或组织学诊断为 GIST 的病变,应通 过手术治疗,当 SMTs>5cm,尺寸增大的 SMTs 和具有“高风险特 征”的那些(包括不规则边界,不均匀的内部回声)和通过造影剂 的异质增强也可以通过手术去除。在胃 GIST 中,强烈建议手术 切除:(1)肿瘤大小为 2cm 或更大;(2)它们正在生长或有恶性迹 象,如不规则边缘,溃疡,出血,囊性变,坏死,或内窥镜检查和 / 或 EUS 中的异质回声。可以通过主动监测来控制没有恶性肿瘤迹象 的较小肿瘤(<2cm)。然而,小肿瘤大小并不排除 GIST 中恶性肿 瘤的可能性。因此,即使肿瘤很小,也应告知患者恶性肿瘤的可能 性。另一方面,对于非胃 GIST,建议手术切除,无论肿瘤大小或形 态如何 [6]。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疗效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选 择 2009年 1月 -2010年 1月 在 本 院 内镜 中心 胃镜检查 为 食 管黏 膜 下肿 瘤 (SMT)的患 者 , 进一 步完善 EUS检查 ,对 其 中 30例 来 源 于 食 管 黏膜肌层 >1.5 cm 的肌瘤行 ESD治疗。所有患 者术前 告 知 ESD的益处 及风 险 ,并 签 署知 情 同意 书。30例 患者 中男 18例 ,女 12例 ,年 龄 36-65 岁 ,中位 年龄52岁 。临床症状 主要 有胸 骨后 不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平滑肌瘤 ;内镜超声 中圉分类号:R 655.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1)24~0070—02
Analysis of efficacy of endoscopic subm ucosal
dissection for esophageal leiom yom a
ed with ESD.The dissection condition,operation tim e, com plications during and after operation were observed.Results Of 30 cases of esophageal leiomyomas.1esions ranged from 1.5 to 2.5 em
(mean resected size was 2.0 cm). l these cases were resected an bloc and the operation time was from 30 to 90 minutes(mean time was 60 minutes).Intraoperative minimal hemorrhage could be
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s ip db edek i n l w db i et na dct . R s l : l tels n eersce tp e yane l nf a df l e y“n c o n u” eut Al h ei sw r eet r e o o j i s o d
维普资讯
・
3 ・ 6
第 2 0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 1期
医 学 研 究 生 学 报
J u n lo dc lP sg a u ts o r a fMe ia o tr d ae
Vo . 0 No 1 12 .
20 0 7年 1 月
Jn 2 0 a.07
・
论
著 ・
内镜 微 创 手 术 治 疗 食 管黏 膜 下肿 瘤 的 临 床 病 理 研 究
汪芳裕 朱人敏 张新华 , ,
( 南京 军 区南京 总 医院 ,. 化 内科 ;2 病 理科 , 苏南 京 20 0 ) 1消 . 江 102
摘要 : 目的 : 观察 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食 管 黏膜下 肿瘤 的疗效 及 安全性 , 探讨 食管 黏膜下 肿瘤 的临床 病理特 并 征。 方法 : 胃镜诊 断为食管 黏膜下肿瘤患者 3 经 3例 , 2 男 3例 , l 女 0例 , 年龄 3 4~8 5岁 , 平均 5 . 12岁 , 别采 用 分 内镜下黏膜切 除术 ( M 或针状刀剥离术切 除肿瘤 , E R) 切除标本行常规病理及 免疫 组化检查 。术后 内镜 随访 。 结 果 :3例患者均 为完全切 除 , 3 肿瘤直径为 0 5~ . m, . 25 c 病理 组织学显示食管平滑肌瘤 2 5例 、 间质瘤 3例 、 脂肪瘤 和 血管瘤各 2例 、 黏膜下囊肿 1 。5例发生术后 即刻创 面渗血 , 例 经局部 喷洒止血 药或钛 夹止血 , 后 6例有 轻度 胸 术 骨后疼痛 , 未发生其他与手术相关 的并发症 。随访 2~3 0个月 , 所有患者均无 复发。 结论 : 于 <2 m 的腔 内生 对 c
食管黏膜下肿物的特性以及超声内镜的诊断和治疗意义
T i a n mi n g ,Y A O Y o n g l i ,Z H I F a c h a o ,L I U S i d e .I n s t i t u t e o f D i g e s t i v e D i s e a s e s ,N a n f a n g H o s p i t a l ,S o u t h e r n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G u a n g z h o u( s l o s 1 5 )
便、 安全 , 对于较大 的病灶 , 或起 源于固有肌层者 E S D仍是一种安全有 效的方法。超 声内镜可判断食管黏膜下肿物
起源并进行定性诊断 , 从 而指 导临床合理选择黏膜下肿物 的治疗方法 。 关键词 食管黏膜下肿物 ; 超声 内镜 ; 平滑 肌瘤 ; 诊断 ; 治疗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Es o p h a g e a l S u b mu c o s a l T u mo r a n d S i g n i ic f a n c e o f En d o s c o p i c U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y i n Di a g n o s i s a n d Tr e a t me n t o f Es o p h a g e a l S u b mu c o s a l Tu mo r Z HU We i , XI N Xi a o mi n, G UO We n, B A I 凡 g, C HE NG
背景 : 食管病变 内镜下或手术治疗 的风 险均较 高 , 术前准确判断病变 的层 次和性质 , 对 决定手术 的方式十分 重 要 。目的 : 探讨食 管黏膜下肿物的特性 以及超声 内镜对食 管黏膜下 肿物的诊断 、 治疗意义 。方法 : 由内镜检查发 现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病变
年第卷第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病变周平红姚礼庆马黎丽陈巍峰徐美东钟芸诗张轶群秦新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上海,200032)【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 D )治疗食管病变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胃镜检查发现的食管病变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ESD 治疗:(1)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变;(2)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3)剥离病变下方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完整切除病变。
结果20例食管病变,最大直径0.5~7.0c m (平均2.6c m )。
18例病变成功完成ESD 治疗,ESD 成功率90.0%(18/20)。
所有剥离病变全部得到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
ESD 手术时间(自黏膜下注射至完整剥离病变)15~150分钟,(平均45分钟)。
术中出血量平均30m l ,均经电凝、氩离子血浆凝固和止血夹成功止血,未出现需再次内镜下治疗的出血;1例ESD 术中出现内镜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三腔管食管囊压迫出血部位成功止血,ESD 出血发生率5.0%(1/20)。
1例食管囊肿剥离过程中出现皮下气肿,保守治疗成功,ESD 穿孔发生率5.0%(1/20)。
术后随访11例,随访期1~3个月(平均1.5个月),创面基本愈合,无1例病变残留和复发。
结论ES D 是治疗食管病变的新方法,不仅能完整切除较大的病变,还能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窥镜外科手术;食管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Esophageal LesionsZ HOU Pi ng-h on g Y AO Li-q ing M A L i-li CHEN W ei-f en g XU M ei-d on g Z HONG Y un -sh i ZHANG Y i-qun QIN Xin -yuEnd osco pic Cen te r ,Zhon g shan Ho sp i tal Fud an Un i versity,Sh anghai,200032,Ch i n a[Abstr act]Objective:To approach th e clinical value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 ection (ESD)for esop hageal lesions.M ethod :ESD was carri ed o u twith the n eedle knife as following:(1)Injecting fluid into the submucosa to elevate the lesion fro m the muscle layer,(2)pre-cutting th e surro unding mucosa o f the lesion,(3)d issecting th e co nnective tissue of the submucos a beneath the lesion.Results:The 20cases eso phag eal lesions were ranged from 0.5to 7.0cm (mean size 2.6cm),18of them were successfully resected wit h ESD and en bloc resectio n rate was 90.0%(18/20).All18lesio ns were resect ed with lateral and b asal resectio n marg in s free of tumor.The mean ESD p rocedure time (from fluid injection to comp lete dissection)was 45minutes (ranged from 15to 150minutes).Minor bleed in g occurred i n allof the les io ns;1p atien t had mas sive hemorrhag e which cou ld not b e co ntrolled with gastros cop e and required balloon co mp ress ion du ring ESD,th e bleeding rate was 5.0%(1/20).Subcutaneo u s emphysema occurred in one case durin g the diss ectio n of the esophageal cy st,and recovered after sev eral day s'con s erv ative treatment.The perfo ration rate of ESD was 5.0%(1/20).11cases were followed u p after ESD,with confirmed healing of the artificial ulcer with n o residue or recurrence.Conclusion:ESD is a nov el end osco pic surgical procedure to treat esophageal lesions,which makes it pos sib le to resect who le large lesion an d provide patho lo gic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whole lesion.[Key wor ds]End oscopic submuco sal diss ection (ESD);Endo scop ic surgical procedure;Esophagus通讯作者:姚礼庆:@z 目前,随着胃镜检查的广泛应用和染色内镜、超声内镜技术的开展,食管病变的内镜诊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应用的新进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应用的新进展刘靖正【摘要】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It is possible to completely resect submucosal lesions and provide sufficient pathological information,postoperative follow-up have proved its superiority. Now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tumor. ESD operation consists of marking,injection to elevate the lesion, pre-cutting, dissecting and wound processing. Bleeding and perforation were the most frequent complications. This review describes current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by 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ESD能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的病变组织,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术后随访也证明了其优越性.目前国内应用ESD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报告呈逐年递增趋势.ESD的手术操作分为标记、抬起、切缘、剥离和创面处理等五步,出血和穿孔是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就ESD应用于消化道肿瘤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发症及其处理、技术评价等内容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2(039)002【总页数】5页(P198-202)【关键词】消化道;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作者】刘靖正【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R459.9近年来,内镜治疗技术发展迅速,新的内镜下治疗器械不断开发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的基础上使用内镜下专用高频电刀及其他辅助设备对消化道肿早期瘤进行切割、剥离的一项新技术。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48例食管黏膜下肿瘤临床分析
肿瘤并完整摘 除。胸腔 内注水 ,胃镜进行充气 ,观察黏膜是
瘤6 0 %一 7 0 %,另 外还有 神经纤 维瘤 、脂 肪瘤 等。手术 切除 否有破损 。对食 管肌层进行间断缝合 。于腋 中线第 7 肋 间留 是其唯一有效治疗方式 ,以往 的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大 ,恢复 置引流 。 慢的特点 【 】 ] 。我们知道食管 黏膜层肿瘤多可通 过内镜进行切 除 ,随着 内镜技术 的不 断发 展 ,越来越多的医生考虑是否可 以通过 内镜对黏 膜下肿瘤 进行切 除。本研究 通过对 4 8例食 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 . 2 . 2 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麻醉 ,取左侧 卧位,给予 2 — 3 I J mi n
低流量 吸氧 , 并对 口鼻分泌物进行及时清除 , 保持呼 吸道通
畅。术 中充 C O 气 体 ,于 内镜 前端 安装 透 明帽 ,进 镜 。发 离5 c m位 置进 行黏膜下 注射 ,使用 H O O K刀将 隆起 的黏膜
上段 3例 。观察 组 4 8例 ,男 2 9例 ,女 l 9例 ;年龄 4 2 — 7 0 无并发症 。 岁 ,平 均 ( 5 5 . 0 3 ±8 . 1 2)岁 ;肿 瘤 直径 0 . 5 ~ 3 . 5 c m,平 均 ( 1 . 5 2. 4 - 0 - 3 1 ) c m; 其 中食 管 中段 2 6 例, 下段 1 8 例, 上段 4例。 1 . 4 统 计学处理 采用 S P S S 1 3 . 0软件进 行分析 ,计量资料 以( ±s ) 表示 ,采用 £ 检验 ,P < O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两组患者均经影像 学检查证实为食管黏膜下肿瘤 ,且均为平 2 结果 滑肌瘤 ,均有不 同程度 的吞 咽困难、食管异物感 以及胸骨后 2 . 1 治疗 过程观 察组 患者手 术时 间、术 中出血量 以及术 后
内镜esd开展情况汇报
内镜esd开展情况汇报内镜ESD开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内镜黏膜下层切除术(ESD)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在我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为了全面了解内镜ESD在我院的开展情况,特进行了以下情况汇报。
一、手术数量统计。
自去年开始,我院内镜ESD手术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其中,胃部ESD手术数量最多,其次是结肠、食道等部位。
这充分说明了内镜ESD技术在我院的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
二、手术成功率统计。
经过统计分析,我院内镜ESD手术的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
这得益于我院内镜ESD团队的不懈努力和精湛的技术水平。
同时,我们也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技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三、术后随访情况。
针对内镜ESD手术患者,我们进行了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的满意度较高。
这也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四、技术创新和团队建设。
在内镜ESD技术方面,我们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探索,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团队建设,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专业水平。
五、宣传推广和患者教育。
为了加强内镜ESD技术的宣传推广和患者教育,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和健康讲座,向社会和患者介绍内镜ESD技术的优势和应用范围,增强了患者对内镜ESD技术的了解和信任。
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在内镜ESD技术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如手术难度较大、设备维护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加强技术培训和交流,改进设备维护和管理,提高内镜ESD技术的应用水平。
总结:内镜ESD技术的开展情况汇报到此结束。
通过对内镜ESD手术数量、成功率、术后随访情况、技术创新和团队建设、宣传推广和患者教育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的汇报,我们对内镜ESD技术在我院的开展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内镜ESD技术的应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服务。
EMR-B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分析
该研究中共 2 0例患者 , 共有 l 8 个为黏膜肌层 起源的低 回声团块 , 2 例为粘膜下起源的中高回声 团块 。患者平 均 年龄 4 1 . 6 5± 9 . 8 3岁 , 1 7例 病理 为 平滑肌瘤 , 2例为脂肪瘤 , 1 例为颗粒细胞瘤( 表1 ) 。 所 有 患者 均通过 E MR — B方法 进行 完整切 除 , 术 后 所有 患者 水平 切 缘 及 垂 直 切缘 均 为 阴 性 ; 肿 瘤 长 径平均大 小 7 . 3 5± 2 . 0 6 m m, 手术 平均操 作 时间 1 1 . 6 5± 2 . 8 7 m i n , 病理组织学发现平滑肌瘤 l 7例
1 材料 和方 法
1 . 1 人组标 准
经E U S检 查 为 黏膜 肌 层 或 黏膜 下
1 . 3 . 2 E MR — B操作过程 患者行 E M R — B前予 以 知 情 同意 , 并 采取 左侧 卧 位 , 给 予心 电监护 、 吸氧 , 操 作前给予 2 . 5 m g 咪唑安定及 l 2 . 5 m g 哌替啶镇静 , 经 口进镜 , 认 真观察 食 管难 黏膜 , 发 现病变后 行甘 油 果糖 亚 甲蓝 肾上 腺 素 液 ( 甘 油 果糖 2 5 0 m l +0 . 2 ml 亚 甲蓝 +1 mg肾上腺 素 ) 黏膜 下 注射 , 抬举 征 阳性 , 退出内镜 , 安装 C O O K套扎器 , 再次进镜 , 于病变处 将套扎器前端靠近病变 , 长按吸引按钮 , 将病变完全 吸人套扎器前端 帽内, 释放套扎环 , 给予全套后, 以 E R B E E n d o c u t Q电流 ( 效果 3 , 切割持续时间 2 , 切 割间隔 5 ) 进行电凝电切。及时仔细 固定标本 , 病理 切 片每 间隔 2 m m切 取 一次 , 显 微镜 下 评估 组 织 , 包 括 组织病 理学 入 侵 的类 型 , 深度, 横 向 和垂 直 切缘 。 整块 切 除术被 定义 为 经 内镜 下病 灶完 整切 除术 。完 全切 除被 定义 为在 显微 镜下 识别 组织 切缘无肿 瘤细 胞。 1 。 3 。 3 所有 患者 术后 6个 月行 内镜 下复查 , 此后 每 年复查 一次 内镜 。
食管粘膜下肿物的诊断及内镜下治疗
食管粘膜下肿物的诊断及内镜下治疗粘膜下肿瘤(SMT)起源于构成粘膜下层和固有肌层的组织,并且被正常粘膜覆盖。
食管SMT很少见,占所有食管肿瘤的<1%。
然而,最近内镜的广泛使用导致SMT的检出迅速增加。
≥90%食管SMT是良性的,但仍存在胃肠道间质瘤和恶性平滑肌肉瘤等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因此,患者在存在症状或恶性肿瘤可能时需进行切除。
对于食管SMT的切除,对于恶性SMT手术切除可能的的唯一选择,但随着超声内镜、内镜技术和其他装置的发展,通过内镜切除的微创手术变得越来越优于手术切除。
食管黏膜下肿瘤(SMTs)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平滑肌瘤占大多数病例(70-80%)。
食道平滑肌瘤通常在20至50岁的人群中检测到。
男性比女性更常见,比例为2:1,约80%发生在食管中下段。
如果它们引起吞咽困难、梗阻、疼痛和其他症状或者如果诊断方法不能排除恶性肿瘤,则需要切除。
恶性的食管SMT 可是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罕见疾病,占比<5%,有恶性风险,甚至可是罕见的恶性平滑肌肉瘤。
粘膜下肿物的确切的患病率尚不清楚,但韩国的一份报告指出,48,926例胃镜检查时,SMT的检出率1.45%,主要位于胃(0.89%),其次是食道( 0.45%)。
内镜下特点发现SMT时,第一步是确定肿瘤是胃肠道壁的内的还是外压导致。
外压可由正常结构或纵隔肿瘤引起。
正常结构包括主动脉弓,左支气管和脊柱。
特别是先天性畸形患者需要注意鉴别诊断。
此外,据报道,肺癌、复发性食管癌和纵隔肿瘤的淋巴结转移也是外在压迫的原因。
外压的特点是大的肿块,通常根据病人的位置或呼吸而改变,病变颜色通常与粘膜相同。
然而,黄色隆起则提示为颗粒状细胞肿瘤或脂肪瘤;囊肿或淋巴管瘤则较透亮;和蓝色隆起提示是血管病变,如血管瘤和静脉曲张。
此外,一种推荐用于SMT鉴别诊断的方法是用活检钳压迫肿块。
当被按压时来自消化道管壁的肿块在可移动。
而固体、移动度小的肿块提示为平滑肌瘤、GIST或颗粒细胞瘤。
激素预防食管早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食管狭窄meta分析PPT演示课件
黏膜剥离术(ESD)后食管
狭窄Meta分析
汇报人:XXX
2024-01-12
• 引言 • 食管早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概述 • 激素预防食管狭窄的作用机制 • Meta分析方法及结果 • 结果讨论与解释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Leabharlann 010203
食管早癌的高发率
操作步骤
标记病变范围 -> 黏膜下注射 -> 环形切开 -> 黏膜下剥离 > 创面处理。
ESD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黏膜内癌等 。
禁忌症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 食管静脉曲张等。
ESD手术并发症及风险
并发症
出血、穿孔、狭窄、感染等。
风险
ESD手术风险相对较低,但仍可能出现上述并发症,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规范操作,减 少并发症的发生。
VS
促进瘢痕软化
激素能够促进瘢痕组织的软化和吸收,改 善食管黏膜的弹性和顺应性,有助于预防 食管狭窄的发生。
激素对食管黏膜修复的影响
要点一
促进食管黏膜修复
要点二
抑制食管黏膜下血管增生
激素能够促进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受损 黏膜的修复和再生。
激素能够抑制食管黏膜下血管的增生和扩张,减少术后出 血和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食管黏膜的修复和愈合。
05
结果讨论与解释
结果概述及主要发现
激素预防食管早癌ESD后食管狭窄的效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激素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食管早癌患者ESD后食管狭窄的发生率。
不同类型激素的疗效比较
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激素在预防食管狭窄方面的疗效存在差异,其中某些类型的激素 效果更佳。
隧道法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治疗食道粘膜下肿瘤的临床价值
・4776・现物医学j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VoL20NO«24DEC2020doi:10.1324l/ki.pmb.2020.24.040隧道法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治疗食道粘膜下肿瘤的临床价值*吴大鹏孙仁虎△肖君金海林李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江苏南京210029)摘要目的:探讨隧道法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治疗食道粘膜下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2月至2017年9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食道粘膜下肿瘤患者172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72例。
观察组给予隧道法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对照组给予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记录与随访两组的预后情况。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天数与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片0.05)。
观察组术后3d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P<0.05)o观察组术后1 d与术后14d的血清IL-2、sIL-2R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0.05)。
随访2年,观察组的1年与2年复发率分别为2.0%和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和15.3%(P<0.05)o结论:隧道法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治疗食道粘膜下肿瘤能减少创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并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隧道法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食道粘膜下肿瘤;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免疫功能;复发中图分类号:R7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273(2020)24-4776-04Clinical Values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under Tunneling forTreatment of Submucosal Tumors*WUDa-peng,SUN Ren-h2,XIAO Jun,JIN Hai-lin,LI Yang(Department of D igestive Endoscopy,Jiang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University of T 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Nanjing,Jiangsu,210029,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under tunne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ubmucosal Tumors.Methods:From February2014to September2017,172patients with Submucosal Tumors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100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72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ed to the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under tunneling,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The prognosis of t 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and followed up.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peration tim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F>0.05).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fasting days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postoperative3d of incidences were3.0%in the observation group,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15.3%(P<0.05).The postoperative1d and14d levels of serum IL-2and sIL-2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fter2years of fbllowed-up,the1-year and2-year recurrence rat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2.0% and6.0%,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8.3%and15.3%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with tunnel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submucosal tumors of the esophagus can reduce trauma,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of patients,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immune function.Key words: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under tunneling;Submucosal Tumors;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Immune function;Recurrence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CLC):R735.1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673-6273(2020)24-4力6・04刖g食道是食物的运输管道,食道粘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s)是指来自食道粘膜层以下以及食道管壁正常组织发生结构异常的肿瘤,包括平滑肌瘤、脂肪瘤、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等21。
ClinEndosc:消化道粘膜下肿物内镜切除技术介绍
ClinEndosc:消化道粘膜下肿物内镜切除技术介绍胃肠道粘膜下肿瘤(粘膜下肿瘤)以前仅使用手术切除术治疗。
但是,因为无法直视胃肠道管腔,内生型的粘膜下肿瘤难以手术切除。
另外,手术切除可能导致胃肠变形,由于过度的组织切除而导致的功能受损以及其他并发症。
随着内镜治疗的技术进步,胃肠粘膜下肿瘤的内镜下剥离切除被提出。
新型内镜设备使得剥离得以更好的控制,开辟了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内镜治疗的新局面。
传统和改良的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s)是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其允许剥离切除术用于治疗胃肠组织的上皮下层中的病变。
使用内窥镜隧道技术和内窥镜全层切除术(EFTR)切除胃肠粘膜下肿瘤甚至源自固有肌层的肿瘤也可以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EMR术使用圈套器可以用内镜粘膜切除术(EMR)切除小的粘膜下肿瘤(1-2厘米)。
该方法与标准圈套息肉切除术一样,将圈套置于粘膜下肿瘤下并通电切除。
在切除前,有必要确定肿瘤是否可以移动而不是固定的。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切除源于粘膜肌层粘膜或粘膜下层的肿瘤。
使用结扎装置(ESMR-L)的内窥镜粘膜下切除术是一种将肿瘤吸入结扎装置、释放套扎器套扎住病变的方法。
然后,在套扎器下方进行圈套切除术。
Lee等人表明ESMR-L在所有食道粘膜下肿瘤患者中均成功完成且无穿孔。
然而,由于套扎的直径被限制为1cm,所以完全切除直径大于1cm的粘膜下肿瘤是非常困难的。
透明帽也是可用于EMR 的工具。
带有透明盖帽的ESMR步骤如下。
透明帽连接到内镜的前端,圈套器放入帽子内,在将病变内镜吸入帽内后,使用预置的圈套器将病灶切除。
EMR和改良的EMR操作相对容易和安全,但很难切除较大的粘膜下肿瘤(> 2 cm)或源自固有肌层的粘膜下肿瘤。
ESD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作为消化道腺瘤和早期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已得到确立。
近年来ESD在治疗粘膜下肿瘤中的应用已经超出了胃肠道黏膜病变的范围。
Lee等人报道了从固有肌层切除粘膜下肿瘤的可行性研究, ESD治疗成功率达到75%。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作者:暂无
来源:《健康博览》 2012年第12期
一名45 岁的男性,因吞咽梗塞感及上腹胀做胃镜检查,发现食管有一大小约2.5 厘米
×1.5 厘米的肿块,超声胃镜进一步检查提示该肿块来源于固有肌层,初步判断是食管平滑肌瘤。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季峰主任医师为这位患者进行了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术后2 天即恢复自主进食,术后6 天出院。
季峰主任医师介绍,食管壁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食管的平滑肌瘤是一种较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以往均需要胸外科的开胸手术才能摘除,手术创伤大,恢复期长,现在可采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这一新技术进行微创治疗。
普通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主要用于黏膜和黏膜下层病变的切除,很少用于切除源于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物,因为后者穿孔概率极高,一旦穿孔闭合难度较大。
而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是在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断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内镜微创治疗新技术,也是ESD 技术的延伸,其不同于传统消化内镜下治疗,而是巧妙将胃镜伸入黏膜和肌层间的空间(像一个被打开的隧道)进行操作,适用于食管中下段及胃的黏膜下良性肿瘤的切除。
采用这一技术可以一次性完整剥离肿瘤,并且创伤小,保持消化道的完整性,避免术后出现消化道漏和胸腹腔继发感染。
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且具有与外科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特别适用于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的患者。
(王其玲)。
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
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维妮热·阿布都外力;张志强;高鸿亮;姚萍【摘要】目的基于食管黏膜下肿瘤(SMTs)内镜检查及治疗手段,分析食管SMTs 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同时评价食管SMTs内镜下诊治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食管SMTs患者,并同时完善普通胃镜和超声内镜(EUS)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下治疗,所有切除的肿瘤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共98例患者.其中,女55例(56.12%),男43例(43.88%).肿瘤位于食管上段27例(27.55%),中段28例(28.57%),下段43例(43.88%),56例病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25例行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术(ESE),12例行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另3例行电凝电切除术,1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因术中发现肿瘤基底部深转为外科手术,另1例平滑肌瘤因肿瘤体积太大致内镜操作困难,中途转胸腔镜下治疗.1例神经鞘瘤,ESD术后出现气胸、胸腔积液、术后瘘及食管狭窄等并发症,1例胸腔镜下行肿瘤摘除术的平滑肌瘤,术后发生气胸和胸腔积液,另外2例出现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均于术后2或3 d自行好转.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证实,最常见的食管SMTs为平滑肌瘤,共90例,占所有病例91.84%.结论食管SMTs以女性多见,好发于中下段食管,病理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应用EUS技术能够对病变性质及组织学来源进行较准确的评估;内镜下治疗食管SMTs不仅能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而且有效安全.【期刊名称】《中国内镜杂志》【年(卷),期】2019(025)002【总页数】7页(P27-33)【关键词】食管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内镜治疗【作者】维妮热·阿布都外力;张志强;高鸿亮;姚萍【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食管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s)是一类以食管壁非上皮间叶组织为起源的肿瘤,在黏膜以下各层均可发生,其中多见于固有肌层及黏膜肌层,病理特征主要包括平滑肌瘤、血管瘤、脂肪瘤及间质瘤等[1]。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隆起肿瘤30例临床分析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隆起肿瘤30例临床分析陈传杰;游旭东;王艳巧【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黏膜管隆起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30例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隆起肿瘤,其中食管黏膜下隆起病变的患者接受超声内镜检查确诊病变源于黏膜肌层,确定无手术禁忌后,进行EMR切除病变,术后病变标本送病理检查。
结果30例患者顺利完成EMR切除病变,耗时20~45 min,平均为(25±4.7)min。
2例患者发生急性出血,予药物喷洒、电凝等治疗后出血停止。
所有治疗病例均无急性或延迟性食管穿孔及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出现。
结论EMR可有效、安全地切除食管黏膜隆起肿瘤,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2页(P390-391)【关键词】黏膜切除术;食管黏膜肿瘤【作者】陈传杰;游旭东;王艳巧【作者单位】467000 中国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消化内科;467000 中国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消化内科;467000 中国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感染科【正文语种】中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是治疗消化道源自黏膜层、黏膜下层病变的重要方法[1]。
诸多临床应用实践证实EM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食管黏膜隆起肿瘤包括食管黏膜层肿瘤及黏膜下肿瘤,食管黏膜良性肿瘤多见于食管息肉及食管乳头瘤,恶性多见于食管癌及黑色素瘤,食管黏膜肿瘤多见于食管平滑肌瘤及间质瘤和食管癌,对于食管癌及侵及固有基层的肿瘤多采用外科手术及黏膜剥离切除术。
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6月通过EMR治疗食管隆起肿瘤3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研究对象2011年1月~2013年6月于中国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在胃镜下行黏膜切除术的30例食管黏膜隆起肿瘤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8~73岁,平均(49.00 ±5.12)岁,肿瘤位于食管中段12例,下段8例,上段10例,体积最小为0.47 cm×0.54 cm,最大为2.0 cm×2.0 cm,主要症状为吞咽不畅、食管异物感、胸骨后隐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食管下段黏膜下肿物的疗效分析作者:朱丽崔广林徐刚孙正路张晓姗来源:《中外医疗》2019年第07期[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下段黏膜下肿物(SMT)的疗效。
方法方便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3年6月—2018年6月53例经过胃镜和超声内镜检查符合条件的患者,STER组28例,ESD组2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瘤体直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STER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与ES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0.19,P>0.05),但瘤体直径明显大于ESD组[(1.61±0.99)cm vs(0.94±0.4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6,P0.05),但是STER组术后低热发生率明显低于ESD组,为3.57%(1/28)vs 28.00%(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关键词] 黏膜下肿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疗效[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3(a)-0057-03[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and endoscopic submucosal tumor resection (STER) in the treatment of submucosal masses (SMT). Methods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8, the Department of Digestive Endoscopy of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convenient selected 53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ndoscopy and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28 patients in the STER group and 25 patients in the ESD group. Tumor diameter, operation tim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ESD group, the t-values of the STER group were 1.51 and 0.19,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but the diameter of the tumor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ESD group [(1.61±0.99)cm vs (0.94±0.48)cm],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3.19, P0.05), but the incidence of hypothermia in the STER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ESD group,which was 3.57% (1/28) vs 28.00%(7/28), with statistics meaning(χ2=4.39, P[Key words] Submucosal mass;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resection; Efficacy食管黏膜下腫物(submucosal tumors, SMT)泛指来源于食管黏膜鳞状上皮被覆以下组织的肿瘤、炎症及解剖结构异常引起的肿瘤性病变,实为食管上皮下肿物[1],临床上无特殊症状,通常表现为吞咽不畅、哽噎感等不适,研究表明尤其是起源于食管下段固有肌层的SMT 可能会影响食管运动[2]。
随着超声内镜技术及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食管黏膜下肿物在手术之前基本可以确定肿物来源层次[3],这为黏膜下肿物的微创治疗提供条件。
目前临床上开展食管下段SMT微创术式主要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经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及胸腔镜辅助内镜下切除[4],该研究方便选取择该院2013年6月—2018年6月ESD术和STER术共53例食管下段SMT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方便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53例普通胃镜及超声内镜诊断为食管下段SMT患者,并行内镜下治疗。
53例患者男26例,女27例,年龄26~80岁,平均年龄为(53.98±10.62)岁。
STER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平均52.32±9.65岁;ESD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平均51.96±10.02岁,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病例纳入标准:①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SMT,超声内镜检查示明确肿物起源层次,并进一步内镜下微创治疗;②术前常规检查基本正常,内镜下操作前停止口服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至少1周。
排除标准:①食管外压性性改变;②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凝血功能异常。
手术前医生与患方进行充分沟通,患者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该研究的进行。
1.2 仪器及试剂采用olympus260或olympus290主机,olympus290 GIF-XQ260或GIF—XQ290Z电子胃镜,超声内镜采用微型超声探头(olympus Endo EchoEU-M2000,频率为12MHz)。
仪器:高频电切装置、APC300氩离子凝固器、CO2供气系统、Du刀等。
试剂:正负肾上腺素,亚甲蓝、生理盐水、甘油果糖溶液等。
1.3 操作及评价指标ESD组:患者取左侧卧位,全身麻醉完全后Du刀环形标记肿物周界0.5 cm处,黏膜下注射甘油果糖-美兰-肾上腺素溶液,待肿物抬起良好,IT刀沿标记点外侧切开黏膜层,黏膜下再次注射甘油果糖-美兰-肾上腺素溶液后IT刀完整剥离SMT,观察见环形肌,纵行肌完整,无穿孔,止血后钛夹封闭创面,留置胃管减压,标本送检,患者麻醉苏醒后返回病房。
STER 组:进镜发现肿物后距其上方约5 cm注射肾上腺素-亚甲蓝-甘油果糖注射液,抬起良好后,Du刀切开黏膜,建立隧道口,逐刀分离黏膜下层至肿物,小心剥离肿物,见创面无出血、穿孔,钛夹封闭隧道口,余同ESD组。
两组患者术后均进食1~3 d,给予抗生素应用[4-6]。
评价指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穿孔、皮下气肿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当1702 结果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的比较与ESD组相比,STER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瘤体直径明显大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2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比较ESD組与STER组微创手术治疗完整切除率分别为100%、92.85%,STER组出血率3.57%(1/28),穿孔率0%(0/28),有2例发生皮下气肿;ESD组出血率28%(7/25),穿孔率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ESD组低热发生率28%(7/25),STER术后低热发生率3.57%(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 讨论食管SMT多为良性肿瘤,包括间质瘤、先天性囊肿等多个病理类型,其中平滑肌瘤、间质瘤等具有恶性潜能,也有个别报道纵膈食管囊肿恶变病例[1,7,8],且近年来研究表明食管下段SMT影响食管运动[8],从而影响进食。
因此,食管SMT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
食管下段在内镜下操作未发展起来前,多选择创伤大的开胸手术,随着超声技术及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越来越多SMT患者选择内镜下微创治疗。
ESD术、经ESE术、STER 术是常采用的手术方式,与传统的开胸手术比较[11],微创手术方式均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天数短的特点。
首例STER术是我国临床学者徐美东在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断术(POEM)及ESD术的基础上总结而来,先采用ESD术分离黏膜第三层和第四层,从而形成隧道,进行瘤体切除,建立隧道进行肿物切除,保留了食管黏膜的完整性,减少饮食后伤口的不易愈合,减少感染机会,适合瘤体较大者[8]。
近几年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可以安全有效的切除食管及胃部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物。
而ESD术也可以对起源于粘膜下层、固有肌浅层或瘤体较小的固有肌层病变进行切除[6,9,10]。
该研究中ESD术与STER术的患者瘤体直径相比较,后者明显大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是两组患者中,ESD组患者术后低热发生率明显高于STER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综上所述,内镜下微创治疗食管下段黏膜下肿物安全、可行,其中瘤体较大者超声内镜提示来源于固有肌层肿物,可优先选择STER术,考虑STER术可经过食管壁内隧道的建立,不同于传统的食管外部或食管自然腔内的手术操作,可以保持黏膜组织结构完整,具有减少感染机会的优势,这对新兴的内镜下微创手术STER术在临床使用具有推动作用,同样也是食管黏膜下肿物患者的福音。
[参考文献][1] 徐佳昕,周平红,徐美东,等.内镜微创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长期疗效评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7(11):775-778.[2] 汤梦蝶,李学良.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内镜下治疗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5,35(6):378-381.[3] 杨歆,樊超强,刘恩,等.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治疗大直径食管上皮下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8,27(7):516-519.[4] 杨文义,韩大正,武利萍等.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贲门周围固有肌层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8):1257-1259.[5] 张瑜,齐健,胡玲珍,等.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38例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8,27(7):739-742.[6] 朱亚男,刘玲,吴克俭.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贲门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11):1523-1526.[7] 王亚楠,李艳梅,卢雪峰.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价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5):793-799.[8] 王淑玲,陈鑫,姜葵,等.内镜超声检查在食管黏膜下肿物诊断中的局限性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8(1):41-44.[9] 周平红,姚礼庆.内镜黏膜切除及黏膜下剥离术操作方法和技巧[J].中華消化内镜杂志,2008(25):564-567.[10] 布娅·米然别克,李莉,马玲玲,等.189例食管黏膜下肿物的病因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1):54-55.[11] 黄军,郑海伦,王启之,等.微探头超声内镜辅助内镜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物291例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7, 15(12):2038-2041.(收稿日期:201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