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概论》第1章_绪论
(完整版)《农学概论》
农学概论(0127)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农学概论是围绕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讲述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基本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其特点是实践强,综合性强。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农学概论是农业推广专业的专业课和学位课程。
自学者只有在掌握了作物生长发育规律、遗传育种基本知识、作物的生产原理与技术、耕作制度等知识后,才能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深度与广度,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成果的作用。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有自学能力的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生态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掌握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和防治技术及原理,掌握作物生产中的种植制度和栽培技术,明确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了解农业新技术的发展,能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农业技术推广。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农学概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农业推广专业应先修农学概论,后修农村社会调查、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农业推广项目管理与评价、农业推广组织与管理等课程。
本课程的重点是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
由于农学概论的实践性很强,因此除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深入科研、生产第一线,理论联系实际学习,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是农业生产的本质和基本环节。
了解农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理解农业的组成。
掌握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
-1-熟练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业的含义第二节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第三节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三)考核知识点1、农业的含义、组成与地位和作用。
2、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
3、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农学概论考试大纲
《农学概论》考试大纲2006-11-22 15:58:06信息中心阅读()次(适用于农学专业专升本考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农学的定义及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1农学的定义、性质、特点(重点,广义,中义,狭义农学概念)2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3 作物生产发展的途径4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与趋势(重点:作物生产发展趋势)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一作物的起源与传播1栽培作物的起源和意义2作物起源与农耕文化二作物的分类1植物学分类2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3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三作物的分布和种植业分区1作物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2我国种植业分区的依据和类型第三章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第一节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的一生二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三作物器官的生长发育1 作物种子的概念,以及种子休眠与萌发(重点:种子概念及种子休眠原因与打破方法)2 作物根系、根瘤、贮藏根、气生根3 作物根、茎、叶的功能4 作物茎、叶的生长习性5 作物花的结构与花的分化发育过程第二节作物产量及其形成一作物产量(重点:作物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二作物产量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重点:构成因素及之间存在的关系,调节方法)三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1 光合面积、光合强度、光合时间、光合产物的消耗2 作物群体的概念及作物群体的光能利用率3 作物高产群体的特点4 源、库、流的概念及相互关系5 提高作物产量的途经第三节作物品质及形成1 作物品质与评价2 作物品质的概念3 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形态指标与理化指标)4 作物品质的主要类型(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加工品质)5 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与提高作物品质的措施第四章作物生长与环境条件第一节光(重点: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光谱成分与作物生长发育)第二节温度(重点:作物温度三基点、极端温度、积温、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及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三节水分(重点:水分的生理生态作用以及旱、涝对作物的危害)第四节空气(重点:氧气、二氧化碳、氮气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温室效应和大气环境污染对作物生长的危害)第五节土壤(重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作物的影响)第六节营养(重点:营养的关键时期及其农业生产调节方式)第五章作物种植制度第一节种植制度1 种植制度的概念、功能和意义2 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基本原则第二节作物布局1 作物布局的概念、地位与作用2 作物布局的原则第三节种植方式1 复种、复种指数的概念和意义2 复种的条件和技术3 主要复种方式(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4 间、混、套作(单作、间作、混作、套作)的概念和意义5 间、混、套作的效益原理6 轮作的概念和意义7 连作的危害、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及连作特点的应用第六章作物的育种与种子产业第一节作物育种1 品种的概念和特性2 良种及其在农业生产的作用3 品种选育的目标和依据原则4 品种选育的途经、方法5 引种的概念、原则、方法6 杂交育种的相关概念7 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和方法8 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第二节种子产业1 种子的概念与良种繁育2 良种繁育的程序和方法3 我国主要作物原种的生产技术4 种子检测的主要内容第七章作物生产技术第一节土壤培肥、改良与整地1 培肥方法2 土壤改良方法及原因第二节播种和密度1 播种的方法2 合理密度的确定方法与要求第三节合理施肥1 施肥的基本原则2 肥料种类3 施肥技术第四节灌溉与排水1 灌溉制度2 灌溉方法3 排水技术第五节其它技术1 地膜覆盖栽培的效应、技术要点2 人工控旺技术措施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与化学调控技术措施的应用第八章作物生产现代化第一节作物生产现代化的概念、特点1 作物生产的现代化的含义2 作物生产现代化的特点第二节作物生产的机械化1 作物生产机械化的概念2 作物生产机械化的意义与发展趋势第三节作物生产的设施化1 作物生产设施化的概念2 作物生产设施化的意义与发展趋势第四节作物生产的智能化1 作物生产的智能化的概念2 作物生产的智能化的意义与发展趋势第五节作物生产的标准化1 作物生产的标准化的概念2 作物生产的标准化的意义与发展趋势第六节作物生产安全化1 作物生产安全化的概念2 作物生产安全化的意义与发展趋势参考书:《农学概论》,杨文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农学概论
农学概论第一章绪论农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通过采取适合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和高效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
作物生产特点:1、严格的地域性。
2、明显的季节性。
3、生长的规律性。
4、出产的连续性。
5、技术的实用性。
6系统的复杂性。
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1、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2、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3出口的重要物质。
4、农业的基础产业。
5、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了解作物生产发展的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历程:原始农业阶段、古代农业阶段、近代农业阶段、现代农业阶段。
未来发展趋势:1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
2、由石油型向生态型发展。
3、由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
4、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
5、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
6、由化学式向生物式发展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分布作物的起源:作物种是由野生植物种演变而来的,野生种变为栽培种的动力,随着人类长期栽培种植不断改进栽培技术,进行选择培育逐步演化驯化为有经济价值的植物。
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供人类利用的器官生长更加迅速,生物量成倍提高2、产品器官变大、收获指数和产品产量、品质不断提高;生长整齐,成熟期一致:3、种子休眠性减弱或休眠期缩短4、传播手段退化等。
栽培作物的自我保护机能减弱作物的地理起源中心瑞士植物学家康多尔,《栽培植物的起源》一书中,对栽培植物的起源地进行了划分。
30年代,苏联植物学家瓦维洛夫《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瓦维洛夫认为全世界栽培植物有8大起源中心,并于1935年出版了《育种的植物地理基础》一书。
1968年茹可夫斯基提出大基因中心观念,他将瓦维洛夫确立的8个起源中心扩大到12个。
1975年瑞典的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了《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修订了茹可夫斯基的12个基因中心,扩大了地理基因中心起源概念作物的传播:各种作物均有其传播后代的方式,传播动力有自然力、自身力、动物活动和人类活动等。
农学概论第一章 绪论1课件
2015年: 世界人口为72.5亿,我国13.5亿,占18.6%,居第一位。世界 耕地面积14.02×108hm2 (210.30亿亩),我国耕地面积为 1.35×108hm2 (20.25亿亩),占9.63%,居第四位 (人均耕地面积第 126位)。
历经2000余年而不衰, 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个最辉煌的奇迹
(三)传统农具
耒耜(lei si)—木石犁—青铜犁—铁犁
神农执耜画像石
(山东嘉祥县武梁祠出土)
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农具
新石器时代的木柄骨耜 (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
商周时期的 青铜制农具
汉代 铁制农具
(四)育种技术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五谷:黍、稷、菽(豆)、麦、稻或麻 六畜:马、牛、羊、鸡、犬、豕(猪)
第二节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一、世界农业简史
1. 农业起源与发展
1.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griculture is thought to have emerged independently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world.
农业生产:
厂房 原料 机器 产品 大自然 自然资源 生物 生物
利用生物的生命活动从农业自然资 源中转化出人类所需要的各种农畜产品, 包括吃、穿、用、住、烧的各种物质。
农业概论》第1章绪论
15.10.2020
h
10
2、农业的内容
狭义农业 ——农作物栽培业(种植业)。(传统的) 广义农业 ——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四业。传统上
概括为种植业和动物养殖业,现可分为 种植业、动物养殖业、微生物培养业。 最广义(拓展)农业——农、林、牧、副、渔业。即包 括产前、产中、产后在内的农业产业系 统。有的甚至扩展到以生物生产为中心 的产业系统。也称大农业。(现代的)
标,解决粮食紧张问题
(3)发展白色农业,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实
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5.10.2020
h
21
(2)按农业发展目标:三高农业
高产——单产高、总产量高 高质——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安全味美 高效——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农业资源利用
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5.10.2020
h
22
(3)按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方式:
在国民经济统计中,农业产值只包括种植业、
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
15.10.2020
h
13
“十字型大农业”
于光远1982年提出(后作了适当修改)
农 业 服 务 业
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微生物生产
农 产 品 加 工 业
15.10.2020
h
14
“飞鸟型大农业”
李昌(1982)在总结黑龙江海化县经验时提出的模 式(1986年作了适当的修改补充。)
15.10.2020
h
17
白色农业的定义
白色农业也称微生物农业。是利用微生物进 行工厂化生产,要求生产环境清洁,生产过程中 没有环境污染,工作人员穿白色服装,故称之为 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的简介 白色农业的特征
农业概论
第一节 农学的概念、地位和特点
一、农学的概念
二、农学的性质
三、农学的地位
四、农学的特点
第二节 人类食物营养及其来源
一、食物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二、我国居民的食物营养源
第三节 人口增长与粮食危机
四、贮藏
复习思考题
四、施肥方法
第六节 作物保护及调控技术
一、杂草危害及其防除
二、作物虫害及其防治
三、作物病害及其防治
四、作物的化学调控技术
五、人工控旺技术
第七节 收获与贮藏
一、收获时期
二、收获方法
三、收获物的粗加工
一、人口增长的历史与趋势
二、作物生产与粮食危机
三、粮食危机的解决途径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种植业资源与农田生态系统
第一节 我国种植业资源及其特点
一、气候资源
二、土地资源
三、生物资源
四、社会资源
第二节 生态因子与作物的关系
第四节 提高种植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原则
二、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尺度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第一节 作物的起源与传播
一、作物的起源
二、作物的传播
第二节 作物的分类
一、按照植物学分类
一、土壤耕作的作用
二、土壤耕作的类型
三、土壤培肥技术
第二节 作物的播种与田间管理
一、良种选用与种子处理
二、播种期的确定
三、播种技术
四、作物田间管理
第三节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一、地膜覆盖的生态效应
(完整版)农学概论教学大纲
要求学生掌握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的概念,了解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熟悉作物的需肥土壤肥力的概念,熟悉土壤的主要性质,了解我国主要低产田土壤的改良。
第六章作物生产技术
要求学生掌握土壤耕作技术和播种技术,熟悉育苗移栽技术、地膜覆盖技术、施肥技术和水分管理技术,了解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化控技术、作物收获与贮藏及作物智能栽培技术。
第二节作物与光照
要求学生掌握光照度及日照长度对作物的影响,了解太阳光谱成分对作物的影响。
第三节作物与温度
要求学生掌握温度对作物的影响,熟悉积温及无霜期的概念,了解温度逆境对作物的危害。
第四节作物与水分
要求学生熟悉作物对水分的需求特点,了解水分逆境对作物的影响。
第五节作物与空气
要求学生熟悉作物与二氧化碳及氧气的关系,了解其他气体及风速对作物的影响。
第六节水分管理技术
1合理灌溉
2节水农业技术
3旱地农业
4涝渍害的防治
第七节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1病害防治
2虫害防治
3草害防治
第八节化学调控技术
1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
2植物激素的种类与作用
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第九节收获与储藏
1收获
2收获物的初加工
3贮藏
第十节作物智能栽培技术
1作物智能栽培学的形成和定义
第五节良种繁育
1品种审定与推广
2种子繁育体系
3种子检验
第四章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
第一节作物的发育特性与生育期
1作物的发育特性
2作物的发育阶段
3作物的生育期
第二节作物器官的形成
1种子形态与萌发
2营养器官的建成
3生殖器官的建成
4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农学概论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农业、作物的概念农业:农业就是人类根据自然环境条件和农事季节,通过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将日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变为有机物的生产事业。
广义的作物:凡对人类有应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植物,也就是栽培植物。
狭义的作物: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
又称大田作物(field crops), 农作物等。
2、农业的重要性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人类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如果没有农业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就谈不上进行生产及其它任何社会活动。
二、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一)经济作用。
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
(二)生态环境作用。
农业不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而且能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其他部门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在一定范围内改善生态环境。
(①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②控制和治理污染。
)(三)社会文化作用。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1、栽培植物与野生植物的区别栽培植物与野生植物主要区别:利用器官加大;产品有用成分改进和提高;生长迅速整齐成熟期一致;传播手段退化;休眠减弱缩短2、重要农作物的起源地(1)中国-日本:黍(shu)、粟(su)、高粱、大麦、荞麦、大豆、红小豆、山药、苎麻、大麻、苘麻、紫云英等;李、梅、梨等(2)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爪哇稻、芋(3)澳大利亚:烟草(4)印度斯坦:稻、甘蔗、绿豆、豇豆、热带果树(5)中亚细亚:小麦、豌豆(6)近东:栽培小麦、黑麦(7)地中海(次生):燕麦,甜菜,亚麻,三叶草,羽扇豆(8)非洲: 高粱,棉,稻(9)欧洲-西伯利亚:甜菜,苜宿,三叶草(10)南美洲:马铃薯,花生,木薯,烟草,棉,苋菜(11)中美洲-墨西哥:甘薯、玉米、陆地棉(12)北美洲:向日葵、羽扇豆3、作物的分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1)粮食作物①禾谷类作物:水稻、大麦、小麦、高粱、粟(小米)、黍、荞麦、玉米②豆类作物:小豆、小扁豆、豌豆、饭豆③薯类作物:红薯、菊芋、土豆、木薯、葛、芋(2)经济作物①纤维作物:陆地棉、苎麻、黄麻、红麻、亚麻、大麻、青麻、剑麻、芦苇、芦狄、木棉②油料作物:向日葵、芝麻、花生、紫苏、油茶、红花、油橄榄、椰子、油棕、乌桕、油桐③糖料作物:甜叶菊、甜茶、罗汉果、曼陀罗④嗜好作物:啤酒花、咖啡花果枝、可可、烟草、槟榔、4、主要农作物的分布(10个一级区)一级区:以地理位置、农业地貌类型和在全国所占地位命名。
农学概论考试重点
农学概论第一章绪论(一)农业的概念:指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产品的生产部门。
(三)农业发展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业生产的实质:人类通过社会劳动,利用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供给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的特性和规律1.生物性和社会性2.地域性和季节性3.生产的连续性4.资源的分散性5.经营的综合性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作物(二)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1、粮食作物:①禾谷作物②豆类作物③薯类作物2、经济作物:①纤维作物②油类作物③糖类作物④嗜好类作物3、饲料及绿肥作物4、药用作物三.作物生态特性分类1.根据温度要求①喜凉作物:温度三积点0-5摄氏度;12-18摄氏度;26-30摄氏度——喜凉耐寒:黑麦、冬小麦(秋播)、冬大麦、青稞——喜凉耐霜:油菜、豌豆、大麻、向日葵(中耕)、胡萝卜、芥菜、菠菜、大白菜、春小麦、春大麦以及饲料绿肥(箭舌豌豆、毛苕子、草木樨)②喜温作物:温度三积点10摄氏度;20-25摄氏度;30-35摄氏度——喜凉:大豆、谷子、甜菜、红麻、亚麻、马铃薯、荞麦——温暖:适宜暖度25-30摄氏度,水稻(密植),玉米,棉花(密植干燥)、甘薯、芝麻、蓖麻——耐热(>35摄氏度)高粱、花生、烟草、苜蓿、瓜类2.根据光照要求①长日照作物(>12)小麦、大麦、燕麦、黑麦、苜蓿、三叶草、油菜、萝卜、白菜、甜菜②短日照(<12):大豆、棉花、玉米、高粱、谷子、水稻、甘薯③中日照:荞麦、豌豆、番茄、黄瓜、菜豆、四季豆3.根据作物对水分的要求①喜水耐劳:水稻②喜湿润:陆稻、燕麦、黄麻、烟草、黄瓜、油菜、白菜、马铃薯、甘蔗、茶、柑桔、毛竹③中间水分:小麦、玉米、棉花、大豆④耐旱怕涝:甘薯、糜、苜蓿、芝麻、花生、向日葵、黑豆、蓖麻⑤耐旱耐涝:高粱、草木樨、田青、绿豆、黑豆4.根据播种期——春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5.根据播种密度:密植作物、中耕作物6.根据光照强度:喜光作物、耐阴作物第三章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一、作物的生长发育(一)生长与发育的概念生长: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他是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它既包括营养器官的生长,也包括生殖器官的生长。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doc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什么叫农业?(名词解释)答:农业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2.农业生产的特点(四个方面)答:(1)农业生产的波动性(2)地域性和综合性(3)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4)农产品的特殊性3.我国农业目前的现状,以及今后的方向答:(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经济与社会成就(二)农业科技成就(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种植业发展不稳定,增长率呈周期性波动2.农民纯收入增长缓慢3.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尚不完善4.农村市场经济进程的制约因素太多我国农业今后的方向:一是协调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优化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结合;二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生产体系、实行集约化经营;三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四是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和促进地区间优势互补,力求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第二章农业的形成与发展1 .四个发展阶段主要成就与不足答:一。
原始农业。
意义:一是标志着人类由采猫自然食物到自己生产食物、由适应自然到改造自然,实现了由攫取经济同生产经济的重大转变;二是促进人类财富的增加;三是使人类由游牧转为定居特征:生产工具简陋落后,生产水平低下,生产技术建立在直接粗浅的经验上,掠夺式农业%1.古代农业。
成就:一是促进了动植物资源的传播和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各地的农业生物资源;二是改变了提高地力的方法;三是形成农牧结合的生产体系不足:一是投入能量有限,产出也有限,效益低下,进步缓慢;二是对环境的维持是低水平的%1.近代农业。
成就:在近代科学技术的直接作用下,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的能量输入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大幅提高不足:一是近代农业的高产依赖于农业以外能量的输入,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二是能量输入技术不完善;近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1.现代农业。
成就:农业化学方面,农业水利方面,遗传有种方面,生物科学方面,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信息技术方面第四章农业资源及环境1.什么是农业自然资源?(名词解释)答: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农业基础知识》复习思考题
《农业基础知识》复习思考题《农业基础知识》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目:《农业概论》(翟虎渠主编,高等教育再版社,2006年第二版)第一章绪论1. 农业是怎样的一个生产部门?什么是农业?P1利用植物和动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通常分为种植业和饲养业两大部分。
2. 农业的本质或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特性是什么?P2农业的本质或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特性就是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有机交织。
3. 农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2-3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土地是基本生产资料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生物有机体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连续性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农业生产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差异农业生产的多变性农业生产的综合性4. 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的主要贡献有哪些?P4①提供了人类生存最必要的生活资料;②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不可少的劳动力;③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所需要的部分原料。
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出口农产品也是获取外汇以进口本国工业化所必需的机械设备的主要甚至唯一途径。
因此,对这些国家来说,农业还可以间接地为现代化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
5. 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经济作用P15工业革命以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已经大为下降。
但是,农业在整个经济及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可以归结为产品、市场、要素和外汇四个方面。
产品贡献,指的是农业部门所生产的食物和工业原料。
市场贡献,指的是农业部门对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
要素贡献,指的是农业生产要素向其他部门的转移。
外汇贡献,指的是农业在平衡国际收支方面的作用。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农业在经济方面的上述四种贡献同样存在。
农业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它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
此外,农业在缓解以至消除就业问题方面的作用更不可忽视。
6 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态环境作用P16农业是出现最早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首先造成人为生态环境问题的部门。
农学概论目录
第一章绪论1-2\1第一节农学的定义及作物生产的地位一、农学的定义四、农学的性质与特点二、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第二节农学的历史一、我国古代的农学思想二、我国传统的精根细作生产技术三、现代农学的形成第三节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一、作物生产概况二、作物生产的发展趋势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2-4\双2-3 第一节作物的起源与传播一、作物的起源二、作物的传播第二节作物的分类一、按植物学分类二、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三、根据作物用途好人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四、按农业生产特点分类第三节作物的分布和我国种植业分布一、作物的分布二、我国种植业分区第三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4-11\双3-5 第一节作物的生发发育一、作物的一生二、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三、作物器官的生长发育第二节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一、作物的产量二、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三、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第三节作物品质及其形成一、作物品质及其评价指标二、、作物品质的形成三、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11-15\双5-17第一节光一、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二、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三、我国热量资源的特点及利用第二节温度一、温度在作物生产中的意义二、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品的影响三、我国热量资源的特点及利用第三节水分一、水分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二、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三、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品的影响五、我水资源状况及利用第四节空气一、空气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二、空气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三、二氧化碳施肥第五节土壤条件一、土壤的种类二、土壤的性质三、土壤资源特点及利用第六节营养条件一、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其生理功能二、作物营养关键时期三、作物有机营养第五章作物种植制度15-19\双17-19 第一节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一、种植制度的概念和功能二、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第二节作物布局一、作物布局的概念、地位和作用二、作物布局的原则三、作物布局设计第三节复种一、复种的概念与意义二、复种的条件三、复种技术四、主要复种方式第四节间作、混作和套作一、单作、间作、混作的概念及意义二、单作、间作、混作效益分析三、单作、间作、混作效益原理四、单作、间作、混作技术五、单作、间作、混作主要类型第五节轮作与连作一、轮作的概念和意义二、连作及其作用三、作物茬口特性与轮作四、合理轮作制的建立五、重要轮作类型第六章作物育种与种子产业19-23\双19-28 第一节作物良种在生产中的作用一、品种的概念二、良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第二节作物育种目标、选择方法与程序一、育种目标二、选择的意义和基本方法三、育种程序第三节作物育种的主要方法一、引种二、系统育种三、杂交育种四、杂种优势利用五、诱变育种六、生物技术育种第四节种子产业及管理第七章作物生产技术23-25\双28-37第一节土壤培肥改良和整地一、土壤培肥二、土壤改良三、整地第二节播种和密度一、播种二、密度第三节科学施肥一、施肥的基本原则二、肥料种类三、施肥技术第四节灌溉与排水一、灌溉制度二、灌溉方法三、排水技术第五节其他生产技术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二、人工控旺技术三、化学调控技术第六节收获、粗加工和储藏一、收获时期二、收获方法三、收获物的粗加工四、储藏第八章植物保护25-26\双37-43 第一节概述一、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二、有害生物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威胁三、有害生物防治策略第二节作物害虫及其防治一、昆虫的器官二、昆虫的生物学特性三、害虫危害症状及特点四、环境因素与害虫五、害虫主要防治方法第三节作物病害及其防治一、作物病害及其症状二、作物病害的类型21三、作物病害的病原生物四、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五、作物病害防治方法第四节作物草害及其防治一、农田杂草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二、农田草害防治方法第九章作物生产现代化第一节作物生产现代化的概念和特征一、作物生产现代化的概念二、现代作物生产的特点第二节作物生产机械化一、作物生产机械化的意义二、发达国家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三、我国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方向第三节作物生产设施化一、作物生产设施化的意义二、作物生产设施化发展概况三、作物设施化的发展方向第四节作物生产标准化一、作物生产标准化及其意义二、国外作物生产标准化的发展概况三、我国作物生产标准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四、我国作物生产标准化的发展对策第五节作物生产智能化一、概念和发展二、作物生产智能化的支持技术第六节作物生产安全化一、作物生产安全化的概念二、作物生产安全化的紧迫性三、作物生产安全化的措施和发展方向。
农业概论(第一章)
一、农业的概念
英文农业(Agriculture)一字,原出自拉丁 文agricultura,Agri是土地,Culture是耕作 栽培的意思,Agriculture即为耕作土地栽培 作物。 德 语 landwirtschaft , 即 加 劳 力 ( labour force)于土地(field),其意思是与“辟土 殖谷”相近。
1.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物质生产部门, 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没有 农业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重要性和物质 生产属性。 2. 农业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生物的物质能量 转化机能,以获得生活必需的食物和其它物 质和经济再生 产过程的同一。管理农业生产,既要尊重 自然规律,又要服从经济规律。双重规律 制约特性。
(六)根据农业的功能:自给农业、计划农业、 创汇农业、外向型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 产业化农业、环保农业、市场农业、保健农业、 优质农业、数量型农业、定单农业、合同农业、 加工农业、“三生”农业。 (七)根据生物及其作用:一圃制农业、二圃 制农业、三圃制农业、立体农业、避灾农业、 基因农业、生物农业、微生物农业、籽种农业、 木本农业、再生农业。
根据农业通过食物和原料与其他行业的关联作 用,一些研究表明食物的产业联系系数约为1.9,原 料约为1.5,即食物和原料的最终消费每增长一个单 位,国民经济将因此增长1.9和1.5个单位。
(二)农业的社会文化作用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乡村的田园生活 都长期被作为理想的社会而受到热情讴歌。西 方的农业经济教科书仍然称乡村生活比城市生 活更符合人性和道德标准。社会各方面日新月 异的大变化,都市居民的职业、就业地点和居 住场所呈现出经常变动的趋势,农村生活较多 的保持原有的稳定,也有人指责为封闭、保守、 愚昧和落后。
农业概论
绪论1234、农业的基本特征:土地的特殊重要性;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5、农业对社会经济的主要贡献:提供了人类生存最必要的生活资料;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不可少的劳动力;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须的原料。
6、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不可替代的大产业。
农业是世界上唯一能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的大产业,有些物质只能在植物体内完成,8种必需的氨基酸和2种必需的脂肪酸。
农业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农业与粮食和食物安全,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第一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1、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经济作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
另外还有对其他产业的贡献以及就业贡献等。
生态环境作用: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控制和治理污染。
社会文化作用:农村社区文化;旅游、观光、休闲。
2、产品贡献:农业部门所生产的食物和原料。
3、市场贡献:农业部门对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
4、要素贡献:农业生产要素向其它部门的转移。
5、外汇贡献:农业在平衡国际收支方面的贡献。
6、农业生产发展的四个阶段:原始农业、古代农业、古代农业是用铁、木具,利用近代农业始于产业革命而止于年,是从古代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阶段,也是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的阶段。
9.古代农业主要的成就:第一,促进了原始农业阶段驯化的各种动植物资源的传播和交流,极大的丰富了各地的农业生物资源,为各地成分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提供了适应的动植物。
第二,改变了原始农业只靠长期悠闲,自然恢复地力的状况,创造了利用人工有机化肥提高土壤肥力。
还创立了间作、套种等复种耕作制度,提高土地生产力,初步实现了土地的用养结合,自然生态平衡基本维持。
第三,形成了农牧结合的生产体系。
欧洲牧,中国农,人们对无法利用的农副产品和农业不能利用的土地,通过发展畜牧业加以开发利用。
10、古代农业的不足:第一,投入古代农业中的能量仅是人力蓄力有机肥,投入不足,数量有限,相应的农业提供给社会的产品也相对不足,其产生的效益低下,进步缓慢;第二,古代农业对环境的维护是低水平的。
农业概论1
农业经营管理上出现了比较系统的农场管理学和
农业经营经济学等学科。可以说,近代农业的出现
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推动了古代农业
(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四)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即20世纪40年代 以后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业,属于农业发展的最新阶 段。现代农业是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 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现代农业要借助 于机械化、自动化,并有大量能量投入的农业,是
东西,减轻人们的部分体力活动,尤其那些具有特殊本领的动物,
原始人就逐渐把容易捉到的一些性情较温顺的兽类(如羊、猪、牛
等),特别是孕兽、幼兽豢养起来、驯化繁殖,从而产生了畜牧业。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是人与环境(包 括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农业的发展阶段
力动力转向机械动力,由直接经验转向近代科学技 术,由自给自足的生产转向商品化生产的农业。可
以把这个阶段看作是由古代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 过渡阶段。因此有人不把此阶段作为农业发展中的 一个独立的阶段。
特点:
农机具中的半机械化农具已广泛地使用,脱谷机,
拖拉机在局部地区使用,农业科学技术在育种、栽
培、饲养、土壤改良、植物保护等方面已得到一定
(2)生态农业的定义及其内容
生态农业这一术语,是1971年由美国密苏里大学土
壤学教授威廉姆· 阿布里奇提出,当时他的出发点是希望
在美国的农业生产中,能保持良好的土壤肥力,使植物 得到良好的生长,动物依放植物获得良好的生产效果。 他主张农田实行轮作、间作、套作,多种牧草,防止水 土流失。同时发展牧畜,发挥农牧结合的作用。但是,
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此概念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丰富
第一章 绪论
(二)农业的八个部门
农业生产业 农业工业 农业商业 农业金融 农业科技
农业教育
农村建设
农业行政管理与政策
三、农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产业
农业是不可替代的大产业
农业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农业与粮食和食物安全、人类健康有密切
关系
§1)农业概念的三个层次 (二)农业的八个部门
(一)农业概念的三个层次
狭义农业
——农业生产业,包括种植业和
养殖业。 中义农业 ——农业产业,包括种植业、农 业工业、农产品加工工业、农产品及其加 工品的商业。 广义农业——大农业,即农业产业再加上 为农业服务的其它部门,如农业行政管理 、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村建设、农业 金融等。
稳定;
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加强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农
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018年1月2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
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国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 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 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 亟待提高;
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落实 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 见》
(2015年12月31日)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
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 续增强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1年: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 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农业是人类培育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取得 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傅晨) 农业是利用土地生产农畜产品以满足人类需要 的经营活动。(刘巽浩) 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依靠生物机能,通 过劳动,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化或 控制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要的农 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社会生产 部门。(四川) 农业是人们利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来获取产 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教材P1)
2015毋俊芝
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农业概论》是我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世 界农业和我国农业的历史、现状、发展 趋势,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农 业与农村、农民的关系,农业与国民经 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 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在农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本专业的学生学 好今后的专业课程而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农业是一种人类的活动(不是自然活动); 这种活动是以土地和生物为基础的; 活动的主体内容是种植业和养殖业;
这种活动包括生产和经营两方面;
这些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2、农业的内容
狭义农业 ——农作物栽培业(种植业)。(传统的)
第一节 农业的概念、特征及历史演变
一、农业的概念
1、什么是农业? 2、农业的内容 3、农业的分类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1、什么是农业? 古人日:“辟土植谷曰農” (《汉书· 食货 志》) 英文 Agriculture 德文 Landwirtschft, 俄文 З е м л е д е л и е
品。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3、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关系
广义农业 ——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四业。传统上
概括为种植业和动物养殖业,现可分为
种植业、动物养殖业、微生物培养业。
最广义(拓展)农业——农、林、牧、副、渔业。即包 括产前、产中、产后在内的农业产业系 统。有的甚至扩展到以生物生产为中心 的产业系统。也称大农业。(现代的)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毋俊芝
国外发展概况 国内发展概况 国内发展前景 优势众多,前景广阔。 首先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 其次中国有其地域优势 第三我国农村劳动力众多
第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对有机农业的误解:
第一、有机农业就是指不用化学合成物质的农业。 第二、有机农业就是传统农业,发展有机农业是在走 回头路。 第三、有机方法种植的作物产量比现代种植的产量低。 第四、有机农业和作物品质低、营养差。 第五、有机食品一定是无污染,不含化学残留物质。 第六、有机农业生产仅仅是简单地用有机肥替代化肥 的使用。 第七、有机农业劳动力投入多,成本高。
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和区别 (1)生态农业是一个原则性的模式而不是严格的 标准。 (2)生态农业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 合体,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生态农业的特点 综合性 多样性
高效性
持续性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
北方“四位一体”能源生态示意图
氧
气
厨 房
猪 场
二氧化碳 粪尿
温室大棚
沼 气
沼气池
2015-3-6
北方“四位一体”庭园生态工程
2015-3-6
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
2015-3-6
二、农业的特征
(一)农业的本质特征
——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1、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
有机食品判断标准
①原料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天然产品; ②产品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有机食 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要求; ③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的生产、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 追踪体系和完整的生产、销售的档案; ④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农业概论》(第2版)翟虎渠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农业概论》 刘巽浩编著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7 《农学概论》 杨文钰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农业概论》 官春云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农学概论》 李建民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7年 《中国农业实践概论》 姜春云 人民出版社 2000年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有机食品(Organic Food )
有机食品的定义: 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 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 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 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 工的,通过独立的有机 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 切农副产品。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2)发展白色农业,有利于实现“人畜分粮” 的目 标,解决粮食紧张问题 (3)发展白色农业,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实
2015-3-6
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2)按农业发展目标:三高农业
高产——单产高、总产量高
高质——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安全味美
高效——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农业资源利用 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农 产 品 加 工 业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飞鸟型大农业”
李昌(1982)在总结黑龙江海化县经验时提出的模 式(1986年作了适当的修改补充。) 鸟的主体: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两翼:一是农林牧副渔,二是工商建服 骨架:是领导体制(包括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 两腿:一是城镇,二是广大农村 鸟头:精神文明建设 心脏:科技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4)新农业概念
无土农业
外向型农业
观光农业
立体农业
设施农业
精准农业
都市农业
生态农业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生态农业(中国) 生态农业的定义 是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 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 程体系。
农业的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依靠自然环境和
自身的生活机能而进行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
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
转化的过程。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2、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
农业的经济再生产,是指构成一定生产关
系的人使用一定的劳动工具,利用农业生物有
机体的生命机能,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各种产
粮食生产 ↓ 种植业 (粮食、经济作物) ↓ 种植业、畜牧业(小农业) ↓ 种植、林、畜牧、渔 ↓ 农、林、牧、副、渔 (大农业)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在我国1993年发布的《农业法》规定,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
2003年,《农业法》作了修正,将“农业”内容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3)按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方式:
无机农业 有机农业
无机农业(inorganic agriculture):又称石油农业, 化肥、农药、燃油、电力)来维持高产出的农业。 其特点是:以石油、煤等作为能源和原料,大量生产
高能农业。主要通过大量输入高能耗工业产品(机械、
拓宽为“本法所称的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
畜牧业、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
前、产中、产后服务”
在国民经济统计中,农业产值只包括种植业、
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十字型大农业”
于光远1982年提出(后作了适当修改)
农 业 服 务 业
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微生物生产
和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及机
电动力。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的定义 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是遵照一定 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 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 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 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 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 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3、农业的分类 (1)按生产的区位不同:三色农业
绿色农业——单色农业(露地农业) 蓝色农业——海洋农业 白色农业——微生物农业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蓝色农业的特点:
蓝色农业不同于传统的海洋渔业,是在原有的捕 捞、养殖和加工基础上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 充分合理地开发海洋生物链各环节资源,最大程 度地提高海水生产能力,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海水农业还包括利用海水灌溉种植陆生耐 盐植物。 蓝色农业的发展趋势: 这种农业的特点是发展潜力巨大,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海水农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将逐步加大。
2015-3-6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白色农业的主要产业
(1)微生物饲料;
(2)微生物肥料;
(3)微生物食品; (4)微生物农药;
(5)微生物能源;
(6)微生物环境保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