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试题]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政治试题(原卷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政治试题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
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要发明创造”研究组组织相关专家经过近一年半的集体调研推选出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5项。

名单中有罗盘、火药、造纸术、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人痘接种术、养蚕等为人所熟知的发明创造,也有叠铸法、水碓、转轴舵、新莽铜卡尺等大家较少听闻的发明。

透过这些发明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很注重实际应用
②科技与教育结合才具有强大生命力
③民族文化具有包容性才能走向世界
④中华民族具有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2.维吾尔族传统建筑经济实惠、冬暖夏凉、造型美观。

早在公元前1世纪,维吾尔族建筑艺术就已经很发达。

新疆地处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带,维吾尔族的建筑艺术和建筑装饰技艺融合了周边国家文化,渐渐地形成了形式独特、风格迥异的建筑风格。

由此可见
①我国多民族文化渐趋融合,逐步走向同一
②传统建筑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能兼收并蓄
④深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中国古代书法不断赋予各种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篆书的庄重古朴、隶属的典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羁,虽然只是线条的描摹,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

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人生的写照。

这说明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特有的
④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强劲的文化传统传衍不息,拥有辉煌的文化发展史。

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
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
③秦的统一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④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中的“强势文化”
⑤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高度发展,进入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5.唐朝诗人刘禹锡有诗:“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该诗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①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③不要犯“历史虚无主义”
的错误 ④摒弃传统文化对文化创新的影响
A .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6.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7.诚朝圣地人文祖,心祭神州儿女情。

”201 7年3月30日上午9时50分,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隆重举行。

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代表,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穿过轩辕桥,登上龙尾道,齐聚于轩辕殿祭祀广场,其同祭拜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来源
③海内外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8.近年来,国学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适应市场的巨大需求,一些用通俗语言诠释经典的书籍、音视频动画等因其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富有时代气息而备受大众欢迎。

这说明
A.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
B.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 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9.歌曲《卷珠帘》旋律婉转悠扬,歌词诗意缠绵,有着浓浓的中国古风,在央视《中国好歌曲》栏目一炮走红,并成功登上央视春晚。

该歌曲的成功缘于它
①民族特色鲜明,能够激发观众对文化认同感
②创新艺术形式,保障了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巧借大众传媒,成功实现了自身的商业价值
④文化底蕴深厚,能够引起广大观众情感共鸣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0.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这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这表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①这些革命精神体现了所有中国人的共同价值追求
②这些革命精神具有深厚
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③这些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④这些革命精神铸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 据史料记载:清代名臣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

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这则故事展示了中华文化中蕴涵的
①里仁为美的和谐理念②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③修身齐家的家国情怀④兼收并蓄的包容智慧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2.“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这表明
①绘画和诗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诗画艺术结合
③文学和艺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借鉴
④中华文学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下列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内容丰富绚烂、风格鲜明独特
③吴越文化、滇黔文化相互交流、渐趋融合
④各具特色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相互促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4.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至关重要的是我们拥有遇难不惧、化危为安的“中国精神”。

作为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精神”
①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能够转化为民族崛起的强大物质力量
④以改革开放、锐意创新为核心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5.鸦片战争后,英美等列强曾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同时,商人、传教士纷纷在此建公馆、教堂、洋行、医院、学校,形成了集教会、教育、医院、民间戏曲等多元文化于一身的鼓浪屿文化,至今仍有千余幢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被保存下来,鼓浪屿因此有“万国建筑博览园”之称。

你认为鼓浪屿申遗比较恰当的宣传词应是
A. 凝固的艺术、文明演进的缩影、独特的人居环境
B. 精神的火炬、文化交流的圣殿、丰富的人文资源
C. 独特的魅力、世界文化的交融、多彩的异国风
D. 流动的艺术、历史发展的见证、优美的风景名胜
16.目前,《牛津英语词典》中有200余个包含中文渊源的词汇,许多汉语词汇已经在英语词汇系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有关机构预测:“由于受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文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

”这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世界各国文化都具有包容性
③经济发展也能增强文化影响力
④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17.“文学的力量强大到使人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世界另外一端人们的想法。

文学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消弭成见和误解。

”对这一观点的正确解读应该是
①文学能反映一国的思想文化和思维方式
②文学是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重要桥梁
③文学可以代替实践成为文化产生的源泉
④文学交流有利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8. 电视剧版《红高粱》塑造出一群争取“人的解放”、个性鲜明的人物,也蕴含了高密县的高粱情结和酒文化。

作者莫言认为“结局九儿(女主人公)为保护抗日义勇军撤离,点燃酒坛与日本兵同归于尽的爆炸场面虽不科学,但符合艺术和审美。

”该剧走红的原因是
①挖掘文化潜力,繁荣文化市场②渲染独立精神,彰显爱国情怀
③依托大众传媒,侧重艺术要求④关注自由人性,符合观众心理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9.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法是
①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
②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
③高举旗帜,引领先进方向
④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
A. ④—③—①
B. ②—④—③
C. ①—④—②
D. ①—③—④
20.古老桑皮纸制作、普氏野马钢铁雕塑、小馕人等30多个非物质文化项目在第二届新疆丝绸之路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集中亮相,为观众带来了一次穿越时光的文化盛宴。

此次文化博览会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力量”为主题,以创意和科技为核心,210家中外文化企业在572个展位上尽显独特魅力。

此次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①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途径
②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④展示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21.自古以来我国婚姻的缔结,都有南方在婚约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彩礼的习俗。

它起源于西周时代的“六礼”,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向“财物”过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婚姻法》虽然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
财物等内容,但婚前给付彩礼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上述现象说明()
①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我们要积极改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④社会发展磨蚀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22.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作文题,给出“京剧”、“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等十二个中国关键词,要求考生通过“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对应合理的是
①广场舞——主流文化一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②京剧——传统文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中华美食——饮食文化——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长城——文化遗产——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3.2016年国产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创下IMAX春节档有史以来的最高首日票房纪录。

正是凭借享誉世界的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再运用最新的3D动画技术,才有了该片的火爆。

该片的成功
①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能促进文化传播
②得益于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沿袭
③说明文艺创作需要内容和形式
的统一④表明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标志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24.2016年1 0月1日,儿童剧“中国故事”之《成语魔方三》在中国儿艺假丑经典小剧场首演。

该剧以中国传统成语故事为题材,用充满童趣的方式,讲述成语故事中的思维方法、行为方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哲理,颇受各方好评。

该剧的成功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
③文化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④要辩证地分析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5.2017年春节台湾“移民署”新竹市服务站向民众派送了绿色“红包”。

这一举措引来岛内网友的批评:民进党上台以来,许多类似事件接连发生,尽管都安有各式各样的名头,但本质上却没有逃离“去中国化”的目的。

民众批评台独势力“去中国化”的依据在于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去中国化会危及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
④立足传统文化才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一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6.中国历来描写中秋月的诗词歌赋,多以期盼团圆为主题。

如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吟唱着悲欢离合之痛,让团圆的期盼成为离人孜孜不倦的幢憬。

中秋盼团圆已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期许。

这一传统文化
①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民族之魂
②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民族凝聚力
④在社会历史的变迁中依然保持着它的基本特征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27. “微课”依托新兴媒体,以“短小精悍”的风格,正迅速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改进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微店”同样依托微博等新兴媒体,迅速走入世界各地公众的生活。

这说明
①科技进步使文化传播超越了时空的局限
②大众传媒是以互联网的推广为标志的
③新媒体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
④网络文化以其先进性满足了人民需要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28.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后不断完善,至公元前104年,被正式定为立法。

201 6年1 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此从文化的角度对其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表述最准确的一组关键词是
A. 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丰富性文化创新与发展
B. 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
C. 先进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
D. 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传承与保护
29.费孝通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

下列对其观点
理解最佳的有
①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②主要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以及作用
③包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学习他人文化的长处
④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0.在欧美发达国家,马铃薯多以主食形式被消费:在美国,马铃薯食品多达70余种;英国是个“食土豆民族”,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土豆;在德国,土豆和爱情一样重要。

在中国和韩国,土豆则一直被作为蔬菜食用。

材料中不同国家对食材马铃薯的开发与利用折射出
①世界饮食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各国经济政治制度的差异
③不同区域的饮食文化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④在实践中发展着的各民族的饮食文化具有共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1.作为2016年G20领导人杭州峰会重要的欢迎活动,一台中西合璧、美轮美奂的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9月4日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上演。

晚会以天为幕、以桥为景、以湖为台,各种诗情画意的场景、浓郁的中国文化印记,不仅惊艳了国人,更惊艳了世界。

这表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成就其博大精深
④永葆文化生命力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2.2017年12月19 日下午,乐山“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欢乐迎新年?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暨首届井研中国农民画乡艺术节启动仪式在井研县体育场隆重启动。

井研县农民画作为乐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当地丰富的民间生活。

在四川只要一提到农民画,大家就会想到井研县。

现在,以农村题材为主题的井研农民画,已经成为全省独一无二的地方名片。

材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优秀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③必须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33.据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猴拳。

经过历代发展,猴拳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技术风格。

今天,中国猴拳艺演绎出更多精彩。

这体现了
A. 创新是文化发展
的动力和源泉B.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D. 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实质34.《尚书•益稷》所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摹仿群兽体态动作的歌舞。

“击石拊石”的“石”,即
石罄,它是狩猎生活的产物。

《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刑天氏”与天帝战,头颅被砍,仍以双乳为目,肚脐为口,执干戚而舞,由此产生的“干戚舞”,是执盾与斧以再现战争场面的群舞。

这说明
①文化是日常生活的形象表达
②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
③艺术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④艺术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5.“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用百件展品共同讲述200万年来人类文明的历程,如“0号展品”是一套古埃及木棺,制作它的全部材料分别来自黎巴嫩、努比亚、阿富汗和两河流域。

按照该展惯例,每至一个国家,都将吸纳一件(组)该国文物作为第101号一起展出,此前澳大利亚站选取的是“全球第一个wifi设备”,中国北京站选取的第101号文物是“宣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木槌和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签字笔”。

由所选展品推断,最符合该展主旨的是:
A. 各大洲文明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
B.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C. 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D. 资源、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共享塑造了人类文明
36.近年来,“中国味儿”文化类节目日益走红,一个个有时代创意又有传统底蕴的电视综艺节目,触动了观众心中深藏的传统文化情结。

关于“中国味儿”文化类节目的走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文化的魅力来自于时间,诗词歌赋、文牍书信,越古老的文化就越有生命力
②物质文明日益丰富,人们会更关注精神的富足,这类节目的走红有其必然性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人的精神家园,文化节目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④文化的力量不在于其本身,而是取决于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7.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直面当下腐败与反腐败斗争,回应反腐败的民心所愿,获得收视率和口碑的“双
丰收”,成为“现象级”影视作品。

这表明文艺创作要
①立足并服务于社会实践
②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③增强抵御腐朽文化的能力
④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8.月是故乡明,话是乡音亲。

每一种方言都承载着一段乡愁,一份乡情。

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科学保护方言。

之所以要保护方言,是因为()
A. 方言是维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纽带
B. 方言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深远持久
C. 语言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 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
39.长久以来,阅读被认为应该是件“孤独”的事。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交化阅读的出现,让你可以看到好友在读什么书,看到他们的书架、推荐和想法,向他们赠书或借书……阅读方式的转变
①推动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标志传媒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④彰显大众传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0.“一镇一神韵,一镇一味道。

”2017年1月2日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播出,节目组深入生活,从生活现场和时代土壤中不断汲取营养,用生动讲述、客观记录的方式传递出当地乡民保留了千百年的生活意蕴。

材料说明()
①文艺作品都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②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
③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④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主观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文艺创作的鲜明主题。

胖乎乎、红扑扑的面庞,略带微笑,身穿红色的花棉袄,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这个名叫“梦娃”的小女孩的身影,作品形象来自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林刚多年前他在河北的一次采风,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传统文化,贴近百姓生活,传达出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梦娃”系列公益广告创作团队以“梦娃”形象为依托,突出“中国梦”价值观的主题并配诗,再用童谣
演唱形式从“国是家、善做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七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生动解读,最终形成了公益广告的整体模样。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知识,分析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4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敬德保民”、“自强不息”、“以和为责”、“浩然正气”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43.在八百里沂蒙山,《沂蒙山小调》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山东临沂千百万农民逐渐成为文化创新的主角,山寨乡村呈现出新景观:“文化提高”万众参与,“文化创造”各尽其能,“文化成果”共育共享。

“新农村”的精彩剧正在山东临沂如火如荼地上演。

请你谈谈山东省在实施文化创新工程中所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

44.材料:城镇化是现代我们的一个重要标志,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但是一些专家认为,过去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破坏文物、损坏传统建筑,造成大批传统村落消失,而许多新村片面追求花园、格调和洋气。

如今稳步推进城镇化,要利用地理优势、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禀赋,顺势而为,不应当是“千镇一面”;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传承和田园特色保持,让城镇化和文化多样性协调发展,切忌“贪大求洋”。

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