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贽的“童心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李贽的“童心说”
作者:柴玉如
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06期
李贽“童心说”以探究“本真”、“本心”为核心,以重真情、重个性为基本内涵,他的哲学思想具有强烈的思想解放和人文主义的色彩。

强调创造主体对自然人生的真切感受与率性抒发。

一、历史背景
明王朝大力提倡程朱理学,通过行政机构、各级学校、编纂标准化经书、科举制度等各种措施确保社会思想的统一,以便更加适合日益腐朽的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

所谓“存天理,灭人欲”更是将这种教条推向了高潮。

这种对“天理”和“人欲”的二元划分,客观上造成士人意识的僵化,人格的偏执。

无疑这种压抑人性、鼓吹僵化教条的做法会促生新的思想解放。

因此晚明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重真情、重个性(自我)。

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当属李贽。

李贽的“童心说”更以提倡赤子无伪之真情实感而猛烈地荡涤了当时文坛的拟古主义恶劣文风,抨击了宋明理学。

二、思想观点
(一)“童心”贵真,出于本心
童心说是李贽文艺美学思想的核心。

李贽所认为的“童心”是“心之初也”,即人最纯朴天然、源自真性情、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流露。

在《童心说》一文,李贽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这里所谓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就是绝假之心,就是人的真实情感,即一种朴素单纯的心地。

它不被功名利禄左右的,是没有掺杂私心杂念的。

李贽的“童心说”昭示了他的审美价值取向,使其审美趣味表现出鲜明的自然真情和平民主义的倾向。

李贽特别突出了他对主体精神的强调。

(二)真情实感,源于自然
李贽把“童心”作为文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的批评标准。

他提出文学创作要表现童心,重要的就是要强调真情实感。

从文中我们能得到证实,一方面他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天下的好文章,没有不是发自童心的。

是他对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强调。

另一方面,李贽认为“追风逐电之足,决不在于牝牡骊黄之间……而皆不可以语于天下之至文也。

”他强调好文章的标准是自然,并不是在于单独字句的雕琢与形式上的故意安排与矫揉造作,主张创作主体真实感受的自然流露。

可以看出他是在思想内容上求真情实感,外在表现形式上追求自然而然,以此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二)以今为美,重视现实
对现实通俗文化的肯定和接受,并不厚古薄今,是他的一个重要思想范之一。

他说:“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更说什么《语》、《孟》乎”诗歌,何必一定推崇《文选》;散文,何必非得看重先秦诗歌,古诗演变成六朝诗外,近体格体,古文也发展为唐朝传奇。

这里表现他对教条和僵化的一种否定及其对传奇、院本、杂剧这种更贴近大众日常生活的题材的一种肯定。

从中可以看出只要是怀有童心,面对现实,以抒发自己的自然而然的性情为出发点,这样创作出的作品都是美的。

在他看来,凡是美的都要是发自真心、贴近现实的。

三、童心说的意义和局限
(一)意义
李贽“童心说”是建立在以童心为本源,以至情为主体,以追求人的生命自由和个性自由为目的的审美创造。

他具有的这种审美创造,富有近代启蒙思想的意味。

他追求的这种生命和个性的自由是对程朱理学摧残人们理智和精神的一种抗争,更是对封建专制主义压制人的个性自由的一种挑战。

是在封建名教重压下对人的主体的觉悟和渴求;是对个性自由的发展和解放的一种人本主义的呼唤,是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的。

这种思想见解无论是对文艺批评,美学研究,还是对教育的理论与实施,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与此同时,它促进了明中叶后新的文艺美学思潮的勃兴。

他强调创造主体对自然人生的真切感受与率性抒发。

但其美学的局限也导致这股思潮走向极端片面。

(二)局限性
他强调艺术内容对于艺术形式的主导作用是正确的,但把艺术形式看成完全是非人工、无所为的,是人力所不可企及的,否认艺术家通过艰苦的劳动提炼和完善艺术形式的必要性,则是一种虚无的态度。

我们常说的真善美,美是最高境界,美蕴含善。

以美启真,以美引善。

让真善升华到美的境界。

他强调“真”的重要性固然没有错,因为必定发自真情实感的作品是更能打动人的,但一味强调“真”的内容,而忽略了对作品外在形式“善”的一些考虑,必定还是有些局限性的。

四、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