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丁奉一生共侍奉过四代皇帝那么他有多长寿呢
历史趣谈:他是寿命最长的皇帝 儿子都盼着他早日归西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他是寿命最长的皇帝儿子都盼着他早日归西导语:我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很多的皇帝都活了很大的一个年龄。
但是他们当皇帝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生命里面他们虽然给老百姓带来了很我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很多的皇帝都活了很大的一个年龄。
但是他们当皇帝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生命里面他们虽然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的政策,但是当他们退位以后新皇帝会不会遵循着他们的轨迹继续前行?在我国古代就有这样一个皇帝,他就是我国历史上活得最长的一个皇帝也就是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在25岁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皇位。
本来他认为自己可能活不到85岁,所以他在位期间就制定了一个60年的发展计划。
可是事与愿违他到了85岁以后依然身体强壮。
但是皇帝不可能言而无信。
所以他就把皇帝的位置交给了他的儿子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嘉庆皇帝。
他自己那就坐上了太上皇的位置,刚一开始的时候嘉庆皇帝还十分尊敬他的这位老父亲,草地上无论发生左有的大小事情都要向这位老父亲做一个禀报。
实际上那个时候的统治权还是在乾隆皇帝的手里面。
当我们的嘉庆皇帝渐渐成熟起来以后,他也终于意识到了你老国家里面不可能有两个皇帝,也不可能拥有两个统治者。
所以在这个时候她果断了收缴了他父亲的权利终于坐上一个独立自主的皇帝。
要求皇帝也是有着自己的一套治国理念的,当他把这套理念全部实施出来的时候曾经遭到过乾隆皇帝的反对。
可是没有几年的时间他发现在自己孩子嘉庆皇帝的手里面这个国家已经和他统治的时期完全不一样了,他统治的时候,虽然也是国家非常非常荣。
但是当这个国家交给他自己的孩子统治的时候,居然是以一种全新的态度全新的景象,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十位皇帝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十位皇帝中国历史上活的最长的皇帝是清高祖乾隆帝是雍正的第四子弘历。
在位60年当了三年太上皇,活了89岁是中国历史上做长寿的以为皇帝。
世界上活的最长的皇帝是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76年,活了97岁!一、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89岁爱新觉罗·弘历,满族,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卒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是清朝第六任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
他是雍正帝第四子,属兔,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雍亲王府。
雍正元年(1723年),弘历被其父雍正秘密建储,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弘历即位,改年号乾隆。
由此,他站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至高点,开始施展其“文治武功”。
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无疾而终,终年89岁。
葬于裕陵(今河北遵化西北70里昌瑞山)。
二、南朝梁武帝萧衍86岁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朝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丹阳)人,自称是汉代名相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
建立了梁朝,是为高祖、武帝。
梁武帝是一个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学者。
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堪称翘楚。
他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则更为突出。
史书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
……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
”他很好学,从小就受到正统的儒家教育,“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即位之后,“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午夜”。
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为他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大周国皇帝武则天81岁武则天(624年—705年)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出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
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
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封存为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互相谗毁争宠。
历史趣谈以孝治国 汉代养老年过七十就能享受处级待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以孝治国汉代养老年过七十就能享受处级待遇导语:国人一直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有关家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很多,甚至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成了传家法宝,像严氏和曾氏就是比较著名的。
但对老人国人一直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有关家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很多,甚至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成了传家法宝,像严氏和曾氏就是比较著名的。
但对老人的赡养似乎逊色得多,既缺乏必要的机制,也缺乏系统的理论。
特别是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过亿半,养老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大问题。
纵观古今,各朝各代赡养老人的做法差异很大,最好的要算汉代了。
西汉初期,国家刚刚恢复安定,皇帝就颁布了养老诏令,凡80岁以上老人均可享受“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待遇。
汉高祖诏曰,凡五十岁以上的子民,若人品好,又能带领大家向善的,便可担任“三老”职务,由乡而县,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
尽免徭役,每年十月还赐予酒肉。
汉文帝诏令:“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
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今闻吏禀当受鬻者,或以陈粟,岂称养老之意哉!具为令。
”到了成帝建始年间,又将享受这种法定待遇的老人最低年龄降到了70岁。
每年秋天,由地方政府普查人口,对高龄老人进行登记造册,举行隆重的授杖仪式。
如《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哺之糜粥。
八十、九十,礼有加赐。
玉杖长尺,端以鸠饰。
鸠者,不噎之乌也,欲老人不噎。
”从这个记载来看,汉代的养老敬老,不仅务实,而且还有良好的健康祝愿。
据1959年在甘肃武威县咀磨子18号汉墓内出土的一根鸠杖杖端系生活常识分享。
89岁去世的乾隆,究竟有多恐怖?再多活4年就能见到末代皇帝一辈
89岁去世的乾隆,究竟有多恐怖?再多活4年就能见到末代皇帝⼀辈引⾔说到乾隆皇帝,很多⼈都佩服他,能够掌权63年之久。
他在位期间,当时的皇权达到了顶峰,没有受到任何的威胁。
康乾盛世达到顶峰之后,收复了新疆,西藏地区也稳定了,版图也扩⼤到了最⼤化。
不仅掌权时间长,他还是最长寿的皇帝,去世的时候89岁。
那么对于乾隆来说,能够活到89岁是什么概念?其实对于他来说算是⼀个奇迹了,虽然他在位期间,⼀直都保持着养⽣的状态,但是后宫嫔妃的数量和皇⼦的数量⾜以说明了,再加上他南巡期间,⼀些外界传出的⼀些风流故事。
家族辈分庞⼤这样的年龄,在当时的清代能够说明什么?康熙⼆⼗年,他的祖⽗康熙皇帝就已经开始⽤汉族的辈分来排名了,⾃⼰的孙⼦辈是'弘'字,曾孙辈选择了'永'字。
直到后来乾隆上位之后,他也是沿⽤了这⼀制度,往后接着⼜排了很多辈分,像'奕'等等。
乾隆皇帝弘历是在祖⽗的看护下长⼤的,和祖⽗的关系颇为亲密。
'胤'、'弘'、'永'、'绵'、'奕'、'载'从康熙皇帝这⼀辈为'胤'来算的话,乾隆皇帝的上⼀辈都是以'胤'字称呼,⽽同辈都是以'弘'字,下⼀辈则是'永'字。
乾隆后来的辈分是怎么排列的呢?乾隆的孩⼦是'永'字,当时乾隆的第⼀个皇⼦叫永璜,这个永璜⽣下了绵德,也就是'永'字的下⼀辈,绵德⼜⽣下了奕纯,也就是'绵'的下⼀辈,奕纯⽣下了载锡,也就是'奕'的下⼀辈。
为了见到'载'的后辈,乾隆给载锡赐婚,想要达到'六世同堂'的梦想,但是呢,最终还是没有等到,直到嘉庆⼋年,'载'字的后辈才出⽣,也就是'溥'字辈。
历代中国皇帝的寿命列表
历代中国皇帝的寿命列表中国历史纷繁复杂,据说共有80多个朝代,500多位帝王。
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为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50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
本文共列举了302位皇帝,共计13150多岁,平均寿命约44岁。
一般认为最长寿的皇帝为清朝的乾隆皇帝,89岁,在位60年。
80岁以上的皇帝还有梁武帝萧衍,86岁,在位48年;女皇武则天,82岁,在位15年;宋高宗赵构,81岁,在位35年;元世祖忽必烈,80岁,在位35年。
本文中记载的最短命皇帝是北魏女帝元婴,不满一岁。
元婴的登基完全是其祖母胡太后一手导演的,在位仅一天便被废黜,她的女皇帝身份普遍不被承认。
1 秦始皇嬴政50岁前259年-前210年2 秦二世嬴胡亥24岁前230年—前207年3 汉高帝刘邦62岁前256年-前195年4 汉惠帝刘盈23岁前210年—前188年5 汉文帝刘恒46岁前202年-前157年6 汉景帝刘启48岁前188年-前141年7 汉武帝刘彻70岁前156年-前87年8 汉昭帝刘弗陵21岁前94年—前74年9 昌邑王刘贺34岁前92年—前59年10 汉宣帝刘询45岁前91年—前49年11 汉元帝刘奭42岁前74年—前33年12 汉成帝刘骜45岁前51年—前7年13 汉哀帝刘欣26岁前26年—前1年14 汉平帝刘箕子14岁前9年—5年15 孺子婴刘婴21岁5年—25年16 新朝王莽68岁前45年-23年17 汉光武帝刘秀63岁前6年-57年18 汉明帝刘庄48岁28年—75年19 汉章帝刘炟32岁57年—88年20 汉和帝刘肇27岁79年—105年21 汉殇帝刘隆02岁105年—106年22 汉安帝刘祜32岁94年—125年23 汉顺帝刘保30岁115年—144年24 汉冲帝刘炳03岁143年—145年25 汉质帝刘缵09岁138年—146年26 汉桓帝刘志36岁132年—167年27 汉灵帝刘宏34岁156年—189年28 汉少帝刘辩15岁176年—190年29 汉献帝刘协54岁181年—234年30 汉昭烈帝刘备63岁161年-223年31 蜀汉后主刘禅65岁207年-271年32 魏文帝曹丕40岁187年—226年33 魏明帝曹睿34岁205年—239年34 曹魏齐王曹芳43岁232年—274年35 曹魏高贵乡公曹髦20岁241年—260年36 魏元帝曹奂58岁245年—302年37 吴大帝孙权71岁182年-252年38 东吴废帝孙亮18岁243年—260年39 吴景帝孙休30岁235年-264年40 东吴末帝孙皓43岁242年—284年41 晋武帝司马炎55岁236年—290年42 晋愍帝司马衷48岁259年—307年43 晋怀帝司马炽30岁284年—313年44 晋愍帝司马邺18岁300年—317年45 晋元帝司马睿47岁276年—323年46 晋明帝司马绍27岁299年—325年47 晋成帝司马衍22岁321年—342年48 晋康帝司马岳23岁322年—344年49 晋穆帝司马聃19岁343年—361年50 晋哀帝司马丕25岁341年—365年51 晋废帝司马奕45岁342年—386年52 晋简文帝司马昱52岁321年—372年53 晋孝武帝司马曜35岁362年—396年54 晋安帝司马德宗37岁382年—418年55 晋恭帝司马德文37岁385年—421年56 楚武悼帝桓玄36岁369年-404年57 成武帝李雄61岁274年-334年58 成戾太子李班47岁288年—334年59 成幽公李期26岁314年—338年60 汉昭文帝李寿44岁300年-343年61 后赵明帝石勒60岁274年-333年62 后赵海阳王石弘22岁314年—335年63 后赵武帝石虎55岁295年-349年64 后赵谯王石世11岁339年—349年65 前燕文明帝慕容皝52岁297年-348年66 前燕景昭帝慕容俊42岁319年-360年67 前燕幽帝慕容暐45岁327年—371年68 西燕威帝慕容冲28岁359年—386年69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71岁326年-396年70 后燕惠愍帝慕容宝44岁355年-398年71 后燕昭武帝慕容盛29岁373年—401年72 后燕昭文帝慕容熙23岁385年—407年73 南燕献武帝慕容德70岁336年-405年74 南燕末主慕容超26岁385年—410年75 后凉懿武帝吕光62岁338年-399年75 前秦惠武帝苻洪66岁285年—350年76 前秦明帝苻健39岁317年—355年77 前秦厉王苻生23岁335年—357年78 前秦宣昭帝苻坚48岁338年-385年79 前秦高帝苻登52岁343年—394年80 后秦武昭帝姚苌64岁330年-393年81 后秦文桓帝姚兴51岁366年—416年82 后秦末主姚泓30岁388年—417年83 夏武烈帝赫连勃勃45岁381年—425年84 宋武帝刘裕60岁363年-422年85 宋少帝刘义符19岁406年—424年86 宋文帝刘义隆47岁407年—453年87 宋元凶刘劭28岁426年—453年88 宋孝武帝刘骏35岁430年—464年89 宋前废帝刘子业17岁449年—465年90 宋明帝刘彧34岁439年—472年91 宋后废帝刘昱15岁463年—477年92 宋顺帝刘准13岁467年—479年93 齐高帝萧道成56岁427年—482年94 齐武帝萧赜54岁440年—493年95 齐郁林王萧昭业22岁473年—494年96 齐海陵王萧昭文15岁480年—494年97 齐明帝萧鸾47岁452年—498年98 齐东昏侯萧宝卷19岁483年—501年99 齐和帝萧宝融15岁488年—502年100 梁武帝萧衍86岁464年-549年101 梁简文帝萧纲49岁503年-551年102 梁元帝萧绎47岁508年—554年103 梁敬帝萧方智16岁543年—558年104 梁武陵贞献王萧纪46岁508年—553年105 梁永嘉王萧庄30岁548年—577年106 梁宣帝萧察44岁519年—562年107 梁明帝萧岿44岁542年—585年108 陈武帝陈霸先57岁503年-559年109 陈文帝陈蒨45岁522年-566年110 陈废帝陈伯宗17岁554年—570年111 陈宣帝陈顼53岁530年-582年112 陈后主陈叔宝52岁553年—604年113 北魏道武帝拓跋圭39岁371年—409年114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32岁392年—423年115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5岁408年—452年116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26岁440年—465年117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23岁454年—476年118 北魏孝文帝元宏33岁467年—499年119 北魏宣武帝元恪33岁483年—515年120 北魏孝明帝元诩19岁510年—528年121 北魏女帝元婴01岁528年—528年122 北魏幼主元钊03岁526年—528年123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24岁507年—530年124 北魏节闵帝元恭35岁498年—532年125 北魏安定王元朗20岁513年—532年126 北魏孝武帝元修25岁510年—534年127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28岁524年—551年128 西魏文帝元宝炬45岁507年—551年129 西魏废帝元钦16岁525年—554年130 西魏恭帝拓跋廓21岁537年—557年131 北齐文宣帝高洋31岁529年—559年132 北齐废帝高殷17岁545年—561年133 北齐孝昭帝高演27岁535年—561年134 北齐武成帝高湛32岁537年—568年135 北齐后主高纬21岁556年—577年136 北齐幼主高恒08岁570年—578年137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16岁542年—557年138 北周明帝宇文毓27岁534年—560年139 北周武帝宇文邕36岁543年—578年140 北周宣帝宇文赟22岁559年—580年141 北周静帝宇文阐09岁573年—581年142 隋文帝杨坚64岁541年-604年143 隋炀帝杨广50岁569年—618年144 隋恭帝杨侑15岁605年—619年145 隋皇泰主杨侗16岁604年—619年146 唐高祖李渊70岁566年-635年147 唐太宗李世民51岁599年—649年148 唐高宗李治56岁628年—683年149 武周武则天武瞾82岁624年-705年150 唐中宗李显56岁656年—710年151 唐殇帝李重茂20岁695年—714年152 唐睿宗李旦55岁662年-716年153 唐玄宗李隆基78岁685年-762年154 唐肃宗李亨52岁711年-762年155 唐代宗李豫54岁726年-779年156 唐德宗李适64岁742年-805年157 唐顺宗李诵46岁761年-806年158 唐宪宗李纯43岁778年—820年159 唐穆宗李恒30岁795年—824年160 唐敬宗李湛18岁809年—826年161 唐文宗李昂32岁809年—840年162 唐武宗李炎33岁814年—846年163 唐宣宗李忱50岁810年—859年164 唐懿宗李漼41岁833年—873年165 唐僖宗李儇27岁862年—888年166 唐昭宗李晔38岁867年—904年167 唐哀帝李柷17岁892年—908年168 后梁太祖朱温61岁852年-912年169 后梁郢王朱友圭30岁884年—913年169 后梁末帝朱友贞36岁888年—923年170 后唐庄宗李存勖42岁885年-926年171 后唐明宗李嗣源67岁867年-933年172 后唐闵帝李从厚21岁914年—934年173 后唐末帝李从珂52岁885年—936年174 后晋高祖石敬瑭51岁892年-942年175 后晋出帝石重贵61岁914年-974年176 后汉高祖刘知远54岁895年—948年177 后汉隐帝刘承佑20岁931年—950年178 北汉世祖刘崇60岁895年-954年179 北汉睿宗刘钧43岁926年-968年180 后周太祖郭威51岁904年—954年181 后周世宗柴荣39岁921年—959年182 后周恭帝柴宗训21岁953年—973年183 吴太祖杨行密54岁852年-905年184 吴烈祖杨渥23岁886年—908年185 吴高祖杨隆演24岁897年—920年186 吴睿帝杨溥38岁900年-937年187 南唐烈祖李昪56岁888年-943年188 南唐元宗李璟46岁916年—961年189 南唐后主李煜42岁937年—978年190 南汉高祖刘岩54岁889年-942年191 南汉殇帝刘玢24岁920年—943年192 南汉中宗刘晟39岁920年-958年193 南汉后主刘鋹38岁943年—980年194 前蜀高祖王建72岁847年-918年195 前蜀后主王衍28岁899年—926年196 后蜀高祖孟知祥61岁874年-934年197 后蜀后主孟昶47岁919年-965年198 宋太祖赵匡胤50岁927年-976年199 宋太宗赵光义59岁939年-997年200 宋真宗赵恒55岁968年—1022年201 宋仁宗赵祯54岁1010年—1063年202 宋英宗赵曙36岁1032年—1067年204 宋哲宗赵煦25岁1076年—1100年204 宋神宗赵顼38岁1048年—1085年205 宋徽宗赵佶54岁1082年—1135年206 宋钦宗赵桓57岁1100年—1156年207 宋高宗赵构81岁1107年-1187年208 宋孝宗赵昚68岁1127年-1194年209 宋光宗赵惇54岁1147年—1200年210 宋宁宗赵扩57岁1168年—1224年211 宋理宗赵昀60岁1205年-1264年212 宋度宗赵禥35岁1240年—1274年213 宋恭帝赵53岁1271年—1323年214 宋端宗赵昰11岁1268年—1278年215 宋幼主赵昺09岁1271年—1279年216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55岁872年-926年217 辽太宗耶律德光46岁902年-947年218 辽世宗耶律阮34岁918年-951年219 辽穆宗耶律璟39岁931年-969年220 辽景宗耶律贤35岁948年-982年221 辽圣宗耶律隆绪61岁971年-1131年222 辽兴宗耶律宗真40岁1016年-1055年223 辽道宗耶律洪基70岁1032年-1101年224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54岁1075年-1128年225 辽宣宗耶律淳61岁1062年-1122年226 辽梁王耶律雅里30岁1094年-1123年227 辽德宗耶律大石57岁1087年-1143年228 伪齐刘豫71岁1073年-1143年229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56岁1068年-1123年230 金太宗完颜晟61岁1075年-1135年231 金熙宗完颜亶31岁1119年-1149年232 金海陵王完颜亮40岁1122年-1161年233 金世宗完颜雍67岁1123年-1189年234 金章宗完颜璟41岁1168年-1208年235 金卫绍王完颜永济61岁1153年-1213年236 金宣宗完颜珣61岁1163年-1223年237 金哀宗完颜守绪37岁1198年-1234年238 夏景宗李元昊46岁1003年—1048年239 夏毅宗李谅祚21岁1047年—1067年240 夏惠宗李秉常26岁1061年—1086年241 夏崇宗李乾顺57岁1083年—1139年242 夏仁宗李仁孝70岁1124年-1193年243 夏桓宗李纯佑30岁1177年—1206年244 夏襄宗李安全42岁1170年—1211年245 夏神宗李遵顼64岁1163年-1226年246 夏献宗李德旺46岁1181年—1226年247 元太祖铁木真66岁1162年-1227年248 元睿宗拖雷41岁1192年-1232年249 元太宗窝阔台56岁1186年—1241年250 元定宗贵由43岁1206年-1248年251 元宪宗蒙哥52岁1208年—1259年252 元世祖忽必烈80岁1215年-1294年253 元成宗铁穆耳43岁1265年-1307年254 元武宗海山31岁1281年-1311年255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36岁1285年—1320年256 元英宗硕德八剌21岁1303年—1323年257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36岁1293年—1328年258 元天顺帝阿速吉八09岁1320年—1328年259 元文宗图帖睦尔29岁1304年—1332年260 元明宗和世30岁1300年—1329年261 元宁宗懿璘质班07岁1326年—1332年262 元惠宗妥欢帖睦尔51岁1320年—1370年263 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40岁1339年—1378年264 夏太祖明玉珍36岁1331年-1366年265 汉高祖陈友谅44岁1320年-1363年266 明太祖(洪武)朱元璋71岁1328年-1398年267 明惠宗(建文)朱允炆26岁1377年—1402年268 明成祖(永乐)朱棣65岁1360年-1424年269 明仁宗(洪熙)朱高炽48岁1378年—1425年270 明宣宗(宣德)朱瞻基38岁1398年-1435年271 明英宗(正统、天顺)朱祁镇38岁1427年—1464年272 明代宗(景泰)朱祁钰30岁1428年—1457年273 明宪宗(成化)朱见深41岁1447年—1487年274 明孝宗(弘治)朱佑樘36岁1470年-1505年275 明武宗(正德)朱厚照31岁1491年—1521年276 明世宗(嘉靖)朱厚熜60岁1507年-1566年277 明穆宗(隆庆)朱载垕36岁1537年—1572年278 明神宗(万历)朱翊钧58岁1563年-1620年279 明光宗(泰昌)朱常洛39岁1582年—1620年280 明熹宗(天启)朱由校23岁1605年—1627年281 明思宗(崇祯)朱由检35岁1610年—1644年282 明安宗(弘光)朱由嵩40岁1607年—1646年283 明绍宗(隆武)朱聿键45岁1602年—1646年284 明绍武帝朱聿腊43岁1605年-1647年285 明昭宗(永历)朱由榔38岁1625年—1662年286 大顺(永昌)李自成40岁1606年-1645年287 大西(大顺)张献忠42岁1606年—1647年288 周太祖(昭武)吴三桂67岁1612年-1678年291 清太祖(天命)努尔哈赤68岁1559年-1626年292 清太宗(天聪、崇德)皇太极52岁1592年-1643年293 清世祖(顺治)福临24岁1638年—1661年294 清圣祖(康熙)玄烨69岁1654年-1722年295 清世宗(雍正)胤禛58岁1678年-1735年296 清高宗(乾隆)弘历89岁1711年-1799年297 清仁宗(嘉庆)颙琰61岁1760年-1820年298 清宣宗(道光)旻宁69岁1782年-1850年299 清文宗(咸丰)奕詝31岁1831年-1861年300 清穆宗(同治)载淳19岁1856年—1874年301 清德宗(光绪)载湉38岁1871年-1908年302 清逊帝(宣统)溥仪62岁1906年-1967年。
中国古代皇帝寿命排表
中国古代皇帝寿命排表中国古代的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他们的寿命却没有像他们的权力一样长久。
根据历史记载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的中国古代皇帝寿命排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古代的中国,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和生活环境的不良,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普遍偏低。
同时,受到继位年龄的影响,早期即位的皇帝往往寿命更长。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夏朝,因为历史记载不完整,夏朝皇帝的寿命无法准确统计。
然而,在之后的商朝和西周,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关皇帝寿命的记录。
商朝的统治者大都在50岁到60岁之间去世,其中商湯、商世祖和商王朗的寿命相对较长,约为70岁到80岁。
西周的皇帝们的寿命略有提高,统治者的寿命一般在60岁到70岁之间,如周武王、周成王以及周康王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皇帝寿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统治者的寿命开始大幅增加。
秦始皇的寿命最长,一生大约活到了49岁。
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等相继在60岁以上圆寂。
到了东汉和三国时期,中国古代皇帝的寿命开始回落。
东汉时期的寿命普遍在50岁以上,而三国时期,由于战乱频繁,很多皇帝的寿命都在40岁左右,如曹操、刘备等。
隋唐时期,中国古代皇帝的寿命再次有所提高。
唐太宗的寿命最长,活到了58岁,而李隆基、唐玄宗等也都在50岁以上逝世。
宋朝的寿命整体上有所下降,寿命在50岁以上逝世的皇帝不多,大多数在40岁左右去世。
元代的寿命相对较低,大都在40岁左右。
明代的寿命则有所回升,部分皇帝活到了60岁以上,如朱棣(明成祖)。
最后,清朝的皇帝寿命整体较短,大多数在40岁到50岁之间去世,其中康熙帝是清朝皇帝中寿命最长的,逝世时享年68岁。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皇帝的寿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继位年龄、医疗条件以及生活环境等。
尽管有例外,整体而言,他们的寿命普遍偏低。
这也说明了在古代,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历史趣谈:丁奉雪中奋短兵是怎样的故事 丁奉活了多少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丁奉雪中奋短兵是怎样的故事丁奉活了多少岁
导语:丁奉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将领,他的出生年月已经不可考了,只知道他出生于庐江。
丁奉也是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从小丁奉便十分的聪慧,在他少
丁奉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将领,他的出生年月已经不可考了,只知道他出生于庐江。
丁奉也是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从小丁奉便十分的聪慧,在他少年时期便展示了出色的军事天赋,为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丁奉肖像图
丁奉原本只是一名小兵,但他却有着十分出色的军事才能。
三国时期,最不缺的就是战争了,年少的丁奉在战争中屡建奇功,骁勇善战,很快的便升了官职,成为一名小将。
成为小将后的丁奉更是努力,在之后的日子里多次参与战争,并取得胜利,深得当时皇帝的喜爱。
公元前252年即太元二年,吴国皇帝孙权因病去世,他最小的儿子孙亮继承了皇位,而丁奉也因功绩被封为大将军。
成为大将军后,丁奉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更加尽心尽力的辅佐新帝。
也是在这一年,吴国与魏国发生了战争,丁奉亲自领兵出战。
当时吴国的将领们并不将魏国放在眼里,认为他们只是乌合之众,但只有丁奉认为要谨慎作战。
丁奉制定了一系列的作战计划,最后成功取得战役的胜利。
公元258年即太平三年,年仅十六岁的皇帝孙亮去世,其兄孙休继位。
当时的丞相孙綝独揽大权,不将新帝孙休放在眼里。
于是,新帝孙休就联合丁奉、张布等人,成功将孙綝铲除。
公元264年即永安七年,皇帝孙休去世,丁奉等人迎立孙皓为帝。
丁奉一共经侍奉过四代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
丁奉于公元271年即建衡三年,因病去世。
生活常识分享。
该怎么评价三国名将丁奉,脱衣麻痹敌军
该怎么评价三国名将丁奉,脱衣麻痹敌军本文导读:结果孔明事先有防备,派赵云来接人,等东吴的军队到达,诸葛亮已经坐上了赵云的船。
东吴将士又乘船追击,却被赵云一箭射坏风帆,只得眼睁睁地看着诸葛亮远走。
而这两位失败的东吴将领就是丁奉和徐盛。
然而,这个故事是虚构的,孔明不曾借过东风,丁奉和徐盛也不曾受命去杀孔明。
其实,丁奉在军事上是个颇有成就的大将,他的大智大勇对于力挽东吴在战争上的颓势,并且获胜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东兴之战。
丁奉读书不多,是个粗人,然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
公元252年,孙权去世,魏国趁机大举进攻东吴,诸葛诞和胡遵率领许昌和洛阳一带的全部兵力,倾力南下,一路进发到东兴。
东吴方面的诸葛恪率师前往迎敌。
丁奉讲究以速制敌,带领三千先头部队日夜不停地赶往前线。
他的观点是“若敌据便地,则难与争锋矣”,敌人若占据了地利,我们就丧失了战略优势,无法与之角逐。
丁奉的三千军队终于在两天内赶到最前线——徐塘。
当时北风呼啸,魏国的将士们正在船上喝酒。
丁奉鼓劲说:弟兄们,建功立业的时机到了。
说完,他脱掉盔甲和衣服,一个老人家赤膊着身体,在寒风中奋起兵刃,也真够拼的。
但魏国将士们并不觉得这是拼,都觉得是一场滑稽戏,站在船头上取笑。
没想到,丁奉这老人家拼起来谁都挡不住,他带领勇士们跃入敌方阵地,手起刀落,杀得敌军手忙脚乱,纷纷逃窜,“奉纵兵斫之,大破敌前屯……魏军遂溃”。
这一段历史,在《三国演义》里也有描述,顿时刷亮了丁奉的形象,丝毫不在其他虎将之下。
丁奉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同时也明白,一场大规模的战役,成败的关键,往往就在一两次局部战斗上,甚至就在一个小战略点上。
丁奉就是看到了这个关键点,因此奋不顾身,以一场“行为秀”麻痹敌人,然后撕破敌军阵营的口子,以局部的敢死队行为,造成敌军大面积的溃败。
史上很多大战役,未必是在大范围内拼杀到底,而是在一个点上见胜负,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或会造成全盘的失败,所以史书经常以局部地点来命名整场战争。
丁奉戎马一生服侍四朝君主,那他究竟活了多少岁
丁奉戎马一生服侍四朝君主,那他究竟活了多少岁今天是小编描写江东十二虎臣的最后一篇,讲述最后一位人物,那就是丁奉。
通过之前十一篇的学习和描写,小编受益匪浅。
主要体现在东吴中前期的主要军事动向,各武将的优缺点,汉末三国时不同势力的关系和摩擦,军事官职,孙权的驭人之术和孙权伯乐的能力,以及将领们的子嗣问题。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江东十二虎臣,他们分别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
他们十二位都是随东吴势力走南闯北,开疆拓土,为建立和巩固东吴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今天的文章小编将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详细描写丁奉的生平,第二是在之前十一篇文章中,小编选出有代表性的评论来进行复述。
我们还是按照往常的方式来了解丁奉,对照三国志来进行解读。
一:骁勇小将,身经百战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也。
少以骁勇为小将,属甘宁、陆逊、潘璋等。
数随征伐,战斗常冠军。
每斩将搴旗,身被创夷。
稍迁偏将军。
孙亮即位,为冠军将军,封都亭侯。
丁奉字承渊,是庐江安丰人。
他年少的时候就是一位骁勇的小将,曾经做过甘宁,灵通,潘璋等人的部将,积累了很多基层战斗经验。
每次随军征伐,局部战斗中基本都会获得头功。
丁奉在战争中还经常能够直取对方将领,缴获敌军军旗,身上也经常受伤。
在积累了一定的军事经验和军功以后,升为偏将军。
孙权去世以后,孙亮继位,被封为冠军将军,封都亭侯。
二:东兴之战,雪中偷袭魏遣诸葛诞、胡遵等攻东兴,诸葛恪率军拒之。
诸将皆曰:'敌闻太傅自来,上岸必遁走。
'奉独曰:'不然。
彼动其境内,悉许、洛兵大举而来,必有成规,岂虚还哉?无恃敌之不至,恃吾有以胜之。
'及恪上岸,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俱从山西上。
奉曰:'今诸军行迟,若敌据便地,则难与争锋矣。
'乃辟诸军使下道,帅麾下三千人径进。
时北风,奉举帆二日至,遂据徐塘。
天寒雪,敌诸将置酒高会,奉见其前部兵少,相谓曰:'取封侯爵赏,正在今日!'乃使兵解铠著胄,持短兵。
历史趣谈:明朝第一太监伺候过六位皇帝 死后极获哀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第一太监伺候过六位皇帝死后极获哀荣导语:在明朝近300年的历史上,有一位太监名气不大,极少有人知道他的生平。
他曾伺奉过六代皇帝,多次掌管司礼监前后达50年,他对待士人温和恭敬...在明朝近300年的历史上,有一位太监名气不大,极少有人知道他的生平。
他曾伺奉过六代皇帝,多次掌管司礼监前后达50年,他对待士人温和恭敬,从不揽权结帮,堪称明朝太监第一人。
萧敬(1438-1528年),延平府南平县(福建南平市)人,司礼监太监。
他自幼入宫服役,因聪明伶俐,被选入司礼监内书堂读书,他学习努力,进步很快。
天顺初年,担任长随。
明英宗朱祁镇发现萧敬很有心计,所以信用他。
天顺二年(1458年)萧敬升为奉御,不久再升为御用监左监丞。
天顺五年(1461年),萧敬升为右少监。
英宗对萧敬很宠爱,相继赐给他蟒衣玉带和多种珍宝。
成化三年(1467年),萧敬调到內宫监,负责管理仓储粮饷。
他的账目出纳清楚,把过去一些弊漏基本上剔除了,过了不久,便升为司礼监佥书,并受命前往勘查武冈、蓟州等藩府的大案。
在那里,萧敬排除干扰,审问清楚,办案公正,回京汇报时也扼要清晰,宪宗对他很满意。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宪宗去世时,萧敬因为和管理东厂的权宦尚铭关系密切,而险些受到牵连,朝臣屡次上疏弹劾他,但是刚即位的孝宗庇护萧敬,为他开脱。
弘治三年(1490年),司礼监出缺,大家都一致认为萧敬是最合适人选,于是孝宗起用他为司礼监太监,参与一些重大的军政问题。
萧敬为人谨慎,熟悉典故,每当皇帝询问事情,他都了如指掌,能按规章制度给予清除而又详细的回答,而且常有正言规谏,所以孝宗很重视他,多次命他负责安排冠、婚、丧、祭等重大典礼,检阅团营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的皇帝寿命排名表
中国的皇帝寿命排名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寿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许多皇帝尽管身居高位,但过早离世,而另一些皇帝则长寿健康。
以下是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皇帝的寿命排名表。
1. 康熙皇帝(1654年-1722年):康熙皇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寿命长达68岁。
他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
康熙皇帝的长寿得益于他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锻炼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2. 雍正皇帝(1678年-1735年):雍正皇帝是康熙皇帝的四子,寿命长达57岁。
雍正皇帝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巩固清朝的统治,并且对天灾人祸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这也有助于他的健康状况。
3. 乾隆皇帝(1711年-1799年):乾隆皇帝是康熙皇帝的孙子,寿命长达88岁。
他在位60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乾隆皇帝注重养生,尤其重视中医养生理论,他的长寿与他的养生方式密切相关。
4. 道光皇帝(1782年-1850年):道光皇帝是乾隆皇帝的嫡长子,寿命长达68岁。
道光皇帝在位近30年,期间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来提高国家的治理效率。
他通过减轻负担、采取节约措施,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这也有助于他的健康。
5. 光绪皇帝(1871年-1908年):光绪皇帝是清朝末代皇帝,寿命仅为37岁。
虽然光绪皇帝的寿命较短,但他在位期间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尤其是戊戌变法,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只列举了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皇帝,还有许多其他的皇帝寿命也很长。
同时,寿命长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基因遗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些皇帝虽然位于皇位之上,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寿命并不长久。
无论如何,皇帝的寿命排名表反映了他们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古代历年皇帝寿命列表
中国古代历年皇帝寿命列表
中国古代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最耀眼的人物便是历代的皇帝。
对于这些统治者的生命长度,历史上有着详实的记载,供后人考究。
本文将围绕“中国古代历年皇帝寿命列表”为主题,逐步阐述这些皇
帝在历史上的生命轨迹。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中国古代的皇帝寿命范围。
由于古代医疗和
保健水平相对落后,再加上皇帝的粗暴统治和嗜欲颇重,因此在寿命
方面,大多数皇帝的寿命都比较短暂。
总体来看,皇帝平均寿命只有
50岁左右,而且少有超过70岁的。
其次,我们来一一列举一些著名的皇帝的寿命情况。
最长寿的皇
帝莫过于清朝的康熙皇帝,他活了89岁,统治期间延续了61年之久。
其次是唐朝的玄宗皇帝,他活了62岁,在位38年。
而最短寿的皇帝
则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昌帝,他仅仅活了7岁就夭折了。
再来说说不寻常的皇帝寿命。
明朝的万历皇帝和清朝的道光皇帝
都在位时间很长,但寿命却奇短,分别只有23岁和29岁。
此外,还
有著名的唐朝皇帝唐玄宗,他在位时期长达43年,但最终却因禅位而
离世。
虽然统治者的寿命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历史的真相,但却在某种程
度上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历史变迁和政治风云。
通过对皇帝寿命的了解,可以深刻感受到古代中国皇帝的权力与虚弱,显露出的是生命和死亡
的脆弱。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历年皇帝寿命列表是一个保存着历史记载的
宝库,它的价值不止是统计和比较,更在于提供给后人思考、研究的
机会。
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历程、
故事、背景,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传承。
史书中记载寿命最长的人活了443岁从唐朝一直活到元朝
史书中记载寿命最长的人活了443岁从唐朝一直活到元朝!史书中记载寿命最长的人,活了443岁,一直从唐朝一直活到元朝!对于长寿,自古以来就是所有人的追求,但是到头来能够长寿的人却很少。
中国古代历朝皇帝,从秦始皇开始,大部分都开始追求长生之术,作为皇帝的他们比普通人更加向往长生。
因为他们拥有无上权力,拥有天下间所有的财富,,因此,中国古代皇帝也比普通人更加怕死。
根据我国史书中记载,寿命最长的人是陈俊!据历史记载,我国古代寿命最长的一个人叫作陈俊,叫陈俊,字克明,福建永泰人。
他生于唐朝僖宗中和辛丑年(公元881年),死于元朝泰定甲子年(公元1324年),终年443岁,这可是至今都无人超越的记录。
这是有历史记录在案可查的至今发现的世界上最长寿的人。
陈俊是一名医生,平日里喜欢四处行走,当年他行医到了永泰这个地方,看到这里山好水好,便在此定居了。
陈俊为人正直,乐为乡里做好事,受到乡人的敬重。
到了晚年,他无法自食其力,“子孙无有存者,乡人轮流供养”。
后来,老人年岁不断增高,肌体逐渐萎缩,身躯变得愈来愈小,“形如小孩”。
陈俊活到四百多岁的时候,整个体重,只剩下不到十斤(五公斤,差不多一个婴儿大小)。
村里妇女们到地里干活时,把他放在菜篮子里带到田园,以便于照顾,饿时喂以人乳,所以四乡八邻称他为菜篮公。
据说陈俊晚年时期,身体和行为都如同婴儿,会啼哭、吃人奶,别人是越活越大,他是越来越小,如同返老还童一般,陈俊一直活了400多岁,直到元朝的时候,他才死去。
因为陈俊超长的寿命,当地人都把他当做神仙供奉了起来。
乡里人就把他的遗骨塑像安防在汤泉庙,并称他为“小彭祖”。
这个故事也在当地广为流传。
以现代人的思维,结合相关医学知识,我们很难相信,人的寿命真的可以达到443岁?往往会以为这是在修仙,而且没有突破到元婴期,不然可以活更久。
不管怎么说,至少近代以来,我们还没有发现能够超过那么长寿的,超过一百岁都已经难能可贵了!。
大明第一孝子——“鹤年堂”的创始人丁鹤年
*夬吾伐谴20:9.12-49
"六节".明代医学家汪绮石说:"节嗜欲以养精. 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 养心,节悲哀以养肺。"凡事有节有度,逍遥自在。
"七食".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指出:"食宜早些.不 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不可过饱;食 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 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二三口,漱口齿,令极净。"饮食得 当是养生的重要保障。
"三戒",孑L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指明了人生不同阶段对自我的 约束。
"四法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提出:"一曰寡欲,二 曰慎动.三曰守时.四曰却疾。"提倡对欲望和行动有 所控制.要遵从自然规律,并克服不良心态。
"五知".宋代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 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 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 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人应当了解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学会调整情绪,不被情绪影响健康。
丁鹤年73岁时,把亲手创办的北京鹤年堂传给儿 子丁文勇,到杭州凤凰寺为曾祖父阿老丁守灵.这一守 就是16年,直到89岁去世.葬于阿老丁墓旁。丁鹤年 用一生践行了 "孝""德"二字。G
图236 51 8 26381 5974 58 1 479 236 824 593 761 31 6 728459 759 1 64382 698347 1 25 1 35982647 472 65 1 893
丁夫人_精品文档
丁夫人导言:丁夫人,原名丁仪,是明代朱元璋的皇后,被封为皇后后被称为丁夫人。
丁夫人与朱元璋有着一段传世佳话,是中国历史上备受瞩目的一位皇后。
本文将从丁夫人的出身背景、与朱元璋相识相爱的故事,以及她在历史上的地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丁夫人的出身背景丁夫人,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丁家,其家族在当地出了名的富有。
丁夫人自幼聪慧,才貌出众,深得父母宠爱。
丁夫人的家族在江南地区拥有广泛的网络和财富,这为她的未来带来了许多机会。
二、丁夫人与朱元璋的相识与爱情故事相传,丁夫人与朱元璋的相识是在一次宴会上。
当时的丁夫人才十七八岁,容颜如花,聪明机智,备受宾客赞赏。
朱元璋在宴会上一眼就看上了她,当即决定要把她娶回去。
据传,丁夫人也被朱元璋的豪气和果断所吸引,二人就此展开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朱元璋多次送礼求娶,但丁夫人始终觉得自己身份低微,不敢妄自尊大。
最终,朱元璋决心放下尊严,亲自前往丁家向丁夫人的父母求婚。
他以自己思念丁夫人的心情,以及对她的深爱,感动了丁夫人的家人,最终得到了丁夫人的父母的答应。
三、丁夫人的地位与影响丁夫人成为朱元璋的皇后后,开始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她和朱元璋共同努力,推动明朝的建立和发展。
丁夫人在政治上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常常在重要的政治事务上给予朱元璋建议和帮助。
她深受朱元璋的宠爱和信任,对朱元璋的决策有着积极的影响。
丁夫人关心百姓福祉,助力朱元璋推行各项改革政策。
她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捐资助学,关心贫困百姓,被朝野广泛认可和敬爱。
丁夫人的孝心更是为人称道,她一直尽力照顾朱元璋的母亲,深受朱元璋的赞扬。
虽然丁夫人在历史上没有太多的详细纪录,但她的存在和努力对明朝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她的形象是中国历史上值得敬佩和纪念的。
结论:丁夫人作为明朝朱元璋的皇后,不仅拥有出色的才干和美丽的容貌,还以她的聪明、宽容和善良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她与朱元璋一起共同努力,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明朝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趣闻丁奉怎么死的?三国时吴国将领丁奉活了多少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丁奉怎么死的?三国时吴国将领丁奉活了多少岁
导语:丁奉怎么死的?三国时吴国将领丁奉活了多少岁丁奉(186-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霍邱,一说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要将领。
年
丁奉怎么死的?三国时吴国将领丁奉活了多少岁
丁奉(186-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霍邱,一说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要将领。
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东吴的魏军。
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除掉了东吴的权臣孙綝,被拜为大将军,后为右大司马、左军师,公元271年(建衡三年)去世。
丁奉一生征战,与北方政权从曹操时代打到司马炎时代,侍奉了孙权到孙皓四位吴国君主,见证了三国的盛衰兴亡。
268年,孙皓命丁奉和诸葛靓一起进攻合肥(今属安徽)。
丁奉采用离间之计,给西晋大将石苞写了封信,石苞果然从前线被调回。
269年,丁奉再次率军进驻徐塘,进攻西晋的谷阳(今安徽固镇)。
谷阳的百姓得到消息,全部撤离,丁奉一无所获。
孙皓大怒,斩杀了丁奉的向导官。
271年,丁奉逝世。
享年85岁。
从前,丁奉被派遣出兵攻打谷阳,一无所获。
后来丁奉与万彧当年商议撤兵的计划泄露,虽然当时丁奉已经去世,孙皓依然彻底追究他上次出兵无功而返的责任,杀害了丁奉的儿子丁温,把他的家属流放到临川(治南城)。
丁奉的弟弟丁封,官至后将军,在丁奉之前去世。
生活常识分享。
廉洁奉公得长寿
廉洁奉公得长寿作者:林颐来源:《祝您健康》 2014年第9期林颐1923年,军阀头目曹锟想当总统,以每张选票 5000银元的高价贿赂收买国会议员。
丑闻被揭穿,受贿议员被称为“猪仔议员”。
其中有当时著名的革命文化团体“南社”的高旭。
高旭大半生为革命奔走呼号,最后却因受贿而晚节不保,心中的痛悔可想而知。
高旭狼狈不堪,无地自容,从此闭门家中,天天抱着酒坛过日子,抑郁而终,时年仅49 岁。
高旭的事例并非个别。
巴西著名医生阿塞托·马丁斯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他把 583名犯有各种贪污、受贿罪的官员,与另外 583名廉洁奉公的官员,进行了比较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前者在巴西人口平均寿命内因生病而死亡的占60%,后者却只占16%,马丁斯最后得出结论:廉洁奉公者能健康长寿。
中国古代医学典籍《华氏中藏经》说:“思虑过多则怵惕,怵惕则伤心,伤心则神失。
”中国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李东垣说:“凡怒、忿、悲、思、恐、惧皆伤元气。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态意正思虑清,顺利修身去烦恼。
”贪污腐败者既要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地巧取贪占不义之财,同时又要时刻担心罪行暴露而受到法律惩处,终日处于惶恐不安的心理状态之中,精神压力十分巨大,久而久之,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就成了致人得病早衰的催廉洁奉公者,常怀浩然正气。
《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气难以入侵,人的机体就处于一个安宁和谐的身心环境里。
廉洁奉公者心胸坦荡,无欲则刚,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喊门心不惊,这种良好平和的心理状态,正符合《黄帝内经》所说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淡定从容、光明磊落的平和心态,必然有益于身心健康,自然能够得享长寿。
(编辑林妙)。
乾隆帝为何能活88岁
乾隆帝为何能活88岁?最长寿的皇帝通过史料记载:“明朝皇帝16人,活到70~73岁2人,64岁1人,57岁1人,47岁1人,40岁1人,30余岁8人,20余岁2人。
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9.5岁。
清朝皇帝活到60多岁的4人,50多岁的2人,40多岁的1人,30多岁的2人,23岁1人,19岁1人,乾隆活得最长为88岁。
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5岁。
”作为一个在军事上戎马征战,为政治稳定殚精竭虑,为经济发展费心劳神的一代帝王,乾隆皇帝如此健硕的身体究竟从何而来呢?一方面,是他喜爱运动,有史料记载说乾隆善射,曾在王公大臣面前展示箭法,竟能九射九中。
除了善于弯弓习武外,他还热衷于汤泉沐浴。
而另一方面,就是来自宫廷御医为其配制的抗衰老医方的奇效了。
皇帝的益寿药方据史料记载,乾隆常服的补益增寿药方有五六种以上,主要包括龟龄集、秘授固本仙方、健脾固肾壮元方、龟龄酒、松陵太平春酒、椿龄益寿酒等。
“龟龄集”多用补肾助阳药物配制而成。
对于治疗老年阳虚有奇效。
“秘授固本仙方”是由各种药物配制成的丸药。
所谓“固本”其实也是补肾。
“健脾固肾壮元方”是在达到补益作用的同时,起到健脾的作用。
“龟龄酒”的配方和龟龄集相对应,也是属于补肾助阳的上等滋补药剂。
“松陵太平春酒”在皇帝雍正年间就已经开始制作,是乾隆十分喜欢饮用的补益药酒。
“椿龄益寿酒”具有舒筋活血、润肠通便、清热止血之功效。
在乾隆皇帝的益寿药方中,酒剂竟占有一半,可见服用药酒进行补益增寿非常受到重视,是宫廷养生药剂中的一大特色。
后来慈禧太后常饮用的夜合枝酒就是保健与益寿的补酒。
身体孱弱的光绪帝还时常在饭前饮上一杯葡萄酒佐餐。
合理的宫廷膳食结构除此之外,宫廷膳食结构的合理化,也是能够保证大清帝王长寿的关键。
宫廷膳食每餐都要包括蜂蜜、核桃仁、松仁、枸杞、晒干枣、香油等中国传统食品,这些都是中医学中很重视的抗衰老药物。
蜂蜜中含有近47种微量元素以及多种蛋白质。
长期服用,可以“强制轻身,不饥不老”。
明朝丁奉生卒年新证及有关考述
明朝丁奉生卒年新证及有关考述李园园【摘要】丁奉,明诗文家、史学家,字献之,号南湖,常熟人.正德三年戊辰科二甲四十九名进士,任南京吏部主事、郎中.关于丁奉的生卒年,诸书典籍,均未作翔实记载.根据现存丁奉自著诗文<南湖先生文选>有关诗文记载对丁奉的生卒年进行考证,探本求源,考据出丁奉的生卒年应为1480-1542年.另据丁奉的诗歌内容大致判断出其行年.【期刊名称】《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24)005【总页数】4页(P101-104)【关键词】丁奉;明朝;生卒年;行年考【作者】李园园【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丁奉,明朝诗文家、史学家,字献之,号南湖,又号仅庵,常熟人。
正德三年(1508)戊辰科二甲四十九名进士,任南京吏部主事、郎中。
隐退后,筑室于尚湖之滨,建教堂、乐愚斋、三角亭、代胜山等,志书称他“寄傲湖山,沉酣六籍”。
曾撰写出脍炙人口的《尚湖赋》、《虞山赋》等,现今常熟尚湖公园便刻有他的《尚湖赋》。
丁奉又是一位藏书家,整天徜徉于典籍间。
工诗,所作不事锻炼,兴酣落笔,颇具风韵。
著有《四书臆言》、《五经臆言》、《通鉴节要》、《阅史迂论》、《南湖先生文集》、《南湖先生文选》、《顾玉书丁南湖两先生残稿》等。
宣城梅守箕选辑为丁吏部文选八卷,今见于《四库全书总目》。
关于丁奉的生卒年,诸书典籍均未作翔实记载。
笔者见过的有关文献,包括《明词综》(清朱彝尊卷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七十六集部二十九)、《千顷堂书目》(卷三清·黄虞稷撰)、《静志居诗话》(清·朱彝尊卷一〇)等,均对提及丁奉生卒年及年龄等问题,只记载了丁奉是正德三年(1508)进士。
当代书籍《历代名人咏常熟(修订版)》曾把丁奉的生卒年写为(一四八零—一五四一)。
本文据现存文献对丁奉的生卒年问题作一个详细的考证,以确定丁奉的生卒年,填补历代文献中关于此记载的空白;也可验证今人书籍中关于此问题的记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丁奉一生共侍奉过四代皇帝那么他有多长寿呢
导语:丁奉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将领,他的出生年月已经不可考了,只知道他出生于庐江。
丁奉也是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从小丁奉便十分的聪慧,在他少
丁奉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将领,他的出生年月已经不可考了,只知道他出生于庐江。
丁奉也是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从小丁奉便十分的聪慧,在他少年时期便展示了出色的军事天赋,为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丁奉原本只是一名小兵,但他却有着十分出色的军事才能。
三国时期,最不缺的就是战争了,年少的丁奉在战争中屡建奇功,骁勇善战,很快的便升了官职,成为一名小将。
成为小将后的丁奉更是努力,在之后的日子里多次参与战争,并取得胜利,深得当时皇帝的喜爱。
公元前252年即太元二年,吴国皇帝孙权因病去世,他最小的儿子孙亮继承了皇位,而丁奉也因功绩被封为大将军。
成为大将军后,丁奉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更加尽心尽力的辅佐新帝。
也是在这一年,吴国与魏国发生了战争,丁奉亲自领兵出战。
当时吴国的将领们并不将魏国放在眼里,认为他们只是乌合之众,但只有丁奉认为要谨慎作战。
丁奉制定了一系列的作战计划,最后成功取得战役的胜利。
公元258年即太平三年,年仅十六岁的皇帝孙亮去世,其兄孙休继位。
当时的丞相孙綝独揽大权,不将新帝孙休放在眼里。
于是,新帝孙休就联合丁奉、张布等人,成功将孙綝铲除。
公元264年即永安七年,皇帝孙休去世,丁奉等人迎立孙皓为帝。
丁奉一共经侍奉过四代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
丁奉于公元271年即建衡三年,因病去世。
丁奉活了多少岁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