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玫瑰门》有感-谢少香p
对铁凝小说《玫瑰门》的重新解读
( 衡水学院 中文系 , 河北 衡水 0 30 ) 50 0
摘 要 : 铁凝的长篇代表作——《 玫瑰门》 是反思“ , 文革” 的一部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和丑恶人性的成功之作。作者以独特的
女性视 角, 通过 时女性躯体的 纯净赞美 , 时女性欲 望的坦 然承认 以及 女性 生存 状 态的 清醒理 解, 面深入地 呈现 了女性 生存 全
老万 施行 的“ 戈理式 ” 物解 剖术 的夸 张 艺术 , 果 人 把
亲 温暖而 强有力 的庇 护 , 寄养在 外婆 家 , 离母体 被 脱 是 从“ 女儿 ” 到女性 的第一 步 。苏 眉 脱离 了母 体 , 相 对安 然 、 雪 、 叶 叶 等 一 系 列 “ 不 大 的女 儿 ” 香 乔 长 的 纯真 形象 具有 了里程 碑式 的突破 。苏 眉是被 寄养 在 外 婆家 , 一点 至关 重 要 , 这 西蒙 ・ 波娃 认 为 “ 人 的 女 最 大不幸 之一 , 即童 年被操 纵在 女人手 里 , 当一个 孩
维普资讯
第 8卷 第 2期 20 06年 6月
衡 水学院学报
Ju a fHe gh iU iest o r lo n s u nv ri n y
V0 . 1 8.No 2 .
Jn 2 0 a .0 的重证 , 而是 试 图从 女性 自身 生存 状 态 中探
寻 女性悲剧 产 生的根 源 。
、
女性 的发 现
8 0年代中后期 , 铁凝放弃了“ 香雪” 式的诗情画 意转 而采 用 了一 种较 为 极 端 的女 性 视 点 , 种 女人 一 味极浓 的叙 事 口吻 。《 瑰 门》中 的女 性 是 对 那 些 玫 披 着优雅 外衣 的典 型形 象 的一 次 告 别 , 意 义 在 于 其
玫瑰门读后感
玫瑰门读后感《玫瑰门》是亨利·詹姆斯写的一篇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美国富家女玛黛拉在意大利小镇的经历。
这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瑰丽华美的语言,吸引了众多读者。
作为一名读者,阅读完《玫瑰门》后,我对这部小说产生了深刻的感受。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阅读《玫瑰门》的体验。
这篇小说的语言华美、情节跌宕起伏,让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而感受到小说中所描绘的魅力无穷的意大利小镇的美景,时而又感受到玛黛拉角色矛盾心理中的挣扎,真切的感受到了小说内在的情感与氛围。
虽然这篇小说不是将玛黛拉身世描写得深入且生动,但小说内在的发人深思的部分,以及文字所传递的感情,使得整篇小说充满了深刻的内涵与美感。
同时这也让我感受到小说的重要性,小说并不是单纯的文学作品,而是能够传达信息与情感的载体。
从故事情节本身来获得满足是阅读小说的基本原则。
但在《玫瑰门》这篇小说中,它不仅仅只是一个情节故事,更是关于人性的思考与发人深思的哲理。
人们常说阅读小说可以拓宽视野,让你从前人的生活中感受并汲取智慧,这篇小说也不例外。
小说中玛黛拉所面临的境遇,以及她当面的选择与决定,引发了我对人生的探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临很多困难和选择,而这个过程往往让我们感到困难重重、艰难曲折。
与此同时,本小说也提醒我们,人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应该通过自己的理性去判断,而不仅仅是跟着情感走。
经过多次的机缘巧合和爱情生活后,玛黛拉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念。
小说作者把自己的思想和经验融入到小说中,而我们看错误自然也会从中获得经验和智慧。
这展现了小说在人生中的价值与影响力,也反映出作者对读者的尊重和关怀。
最后,小说对我的思考和行为产生影响,促使我思考创新和创造。
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方面去发现自己包容的技巧,与生命的创造性和探究性。
小说最初让我体验到阅读带来的乐趣,但小说中的思考更是鼓舞了我去学习,创作和创造。
正如作者所言,小说是一份礼物,礼物的标志不仅是它的外表,还在于它的内心精神和思想。
[VIP专享]女性意识的觉醒
女性意识的觉醒—论铁凝的《玫瑰门》《玫瑰门》是一部典型的女性写作的成功之作,而且,是一部真正具有女性觉醒意识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以女性觉醒意识而言,《玫瑰门》是新时期文学以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这是《玫瑰门》所具备的最重要的文学意义。
《玫瑰门》的创作背景是在八十年代的后期,距离文革结束也已有十年之久,而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大及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深入推介,中国的女性对自己的性别有了更深一层的自觉。
不再是一种空喊“男女平等”的假象,而是从深层次上发掘女性的思想和价值,这一点在《玫瑰门》里体现得尤为明显。
铁凝把小说的主要故事背景设置在文革时期,但书中表达作者对文革的看法显然是次要的。
作者是要通过文革这一复杂的历史背景,来拷问女性的灵魂,从更深层次上挖掘女性的意识,而这一过程又是从无性别或者说是超越性别的角度来进行的。
正如铁凝在其卷首语所说的那样“我设想这大约归结于我本人在面对女性题材时,一直力求摆脱纯粹女性的目光,我渴望获得一种双向视角或者叫做第三性视角,这样的视角有助于我更准确的把握女性真实的生存状况”。
对女性意识的揭示当然要以描写女性为主,同样也会写出女性的矛盾冲突。
小说主要描写了四个女性人物:外婆司猗纹、儿媳竹西、外孙女苏眉和姑爸。
通过这四个人之间和她们个人身上所发生的故事来揭示女性意识。
《玫瑰门》的叙事是以司猗纹的一生为主线,写了这一家庭三代女性的不同遭遇和复杂心态。
小说的确写到了女人与女人、女人与男人之间的较量,但构成《玫瑰门》的独特性应该不在于此,因为写女人与女人之间的较量也好,写女人与男人之间的较量也好,我们在前面的小说中已经读到过了,而重要的是铁凝在这里更写了女人自我的内心较量,一个社会化自我与本真的自我的较量。
人们既然称《玫瑰门》写的是一场“玫瑰战争”,自然就会关注小说中塑造的女性角色。
像外婆司猗纹、儿媳竹西、外孙女苏眉以及姑爸都是个性非常鲜明的女性形象。
司猗纹无疑是铁凝用力最多的一个形象,也是这部小说塑造最成功的人物,有评论家认为,这个人物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独特的创造,是铁凝的一份贡献。
敲响沉重的生命之门——读《玫瑰门》杂想
隔阂 中满 足 自身的某种虚妄 , 她在门里消耗 着生命 。另外 , 司猗纹还 有与外 孙女苏 眉的微 妙关 系 ,她跟 她第一 次见 面就不愉 快” “ 这第 一
花刺还 是狠 狠地伤 了她 , 这样 的 司猗 纹 又是令人 动容的 , 许 , 填 或 也 充 了读 者心 里的“ 理想 ” 让 置身事 外者给 了她联 系。然 而 , 的“ , 她 心
门” 最终把 原先 的一 切都抛在外 面 , 走进那 充斥着血 污的世界 。
切理想 理所应 当的抛弃 , 于是 , 女人 之 间 , 同样 是理所 应 当的 隔 ,
调, 极力 构建 了充 满血污 的世界 , 甚至时 常笼罩 了可怖 的氛 围, 女人 的所有 逐一展现 出来 , 门” “ 由此 得到延 展。 门里 的女人 : 司猗纹 、 宋 竹西 、 爸 、 姑 苏眉 、 苏炜 , 还有庄晨 、 宝妹 ……罗列 出来 的是清 晰可见
切手段 , 欺骗 , 唯有顺应 , 才能生存 。这就 是她需要跨 进的“ 门” 命 。
敲响沉 重的生 命之 门
— —
读 ( 瑰 门》 想 ( 玫 杂
康 阳
■华南师 范 大学 文学 院
本橙色封 面的《 玫瑰 门》 读完它 , 里并非是橙 色般 明朗。努 , 心
一
拉扯 , 进门 , 出门的代价常 常无法估量 。
力搜 寻 , 回忆 着里 面的故事 , 想构建 出阅读后 的情感 框架 , 反而 显得 无 能为力 了。女人 如玫瑰般 的生命 ,便通过 这扇 门 ,走 向 了尽 头 。 “ 在这里是 一个 意象 , 门” 象征 女人生 与死 的界限 , 在外 面 , 站 一切 纷 扰都 在身外 , 能看到汹涌 的洪流直面 扑来 。 但 这扇 门 , 开后延 展 出三代 女人 的生 命旅 程 , 打 她们 的故 事充 斥 着 玫瑰般 的春天 , 染了玫瑰 色 的血 液 , 浸 处处 都 闻不 到玫瑰 的芬芳 , 但 时时能感 到扎痛人 心的玫瑰 花刺 。女人如 花 ,玫瑰 门 ” 的女 人 “ 里 缺失 了花 的无邪淡雅 。女人似火 , 火一样 的玫 瑰 , 带给她 们无穷 的撕 杀, 女人像 水 , 水 只有汹 涌而无 柔情 。怨 恨 、 这 冷漠 、 虚伪 、 亡 、 死 恐 怖, 交替 上演着 , 如火 如荼。《 玫瑰 门》 就是 以这样不 同以往的艺 术构
《玫瑰门》读书笔记
《玫瑰门》读书笔记有关《玫瑰门》读书笔记不少朋友都读过《玫瑰门》,想必有不少心得。
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有关《玫瑰门》读书笔记,供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玫瑰门》读书笔记1铁凝的语言“轻得像空气,越想逃离,却越沉迷”。
我是这样的感觉。
她的语言非常生活化,当我初读时,由于觉得它太生活化,而显得不像是在读书,让我有些索然无味时,我发现了我不需要那种华丽的,镶嵌花边的语言,我正需要这种简单大气的生活化语言给我的实惠而高贵的质感。
她的语言看似平常简单,却像云端的鸿雁俯视着众生,具有穿透力。
我总结了她语言运用个几个小特点:1、大词小用a) “她带着与她年龄不相称的精神镇守着这黑夜,镇守着影壁那边的一切,就像镇守住她那失去的年月。
b) 她这能量极小的絮叨反而对她们起了催眠作用,她们的呼噜骤然间更加惊天动地。
c) 原先她本打算将家具留在北屋随他们挑拣,随他们搬。
现在她忽然觉得这种形式太含混,缺少应有的辉煌和分量。
d) 司猗纹图个清静却没有忘记外孙女,她准备给她剩下一个蜜麻花带回去,这不能不算圆满。
(效果:这种大词小用,使得读者感受到发生的即便是件小事却在主人公的心理掀起巨大的波澜,对人物来说至关重要,具有庄严感。
而且,这种大词小用颇有些讽刺意味,讽刺了主人公有点虚荣的心理,好把小事盖上个大帽子,也恰恰是那个时代的人的特点。
此外,扩大了表现力,攫取读者的注意力。
)2、很多处伏笔a) (间隔很长的一处伏笔)结尾带司猗纹去看华致远时写,“又是一辆雪铁龙”,这里眉眉想起了,送妹妹出国到机场坐的就是雪铁龙,在开头处,这里暗示着眉眉又要送走另一个女人了。
b) 多年来司猗纹练就了这么一身功夫:“如果她的灵魂正厌弃着什么,她就越加迫使自己的行为去爱什么。
”……然而司猗纹到底有“功底”,面对这瘆人的口号她需要的是洗耳恭听,听出些滋味听出点感情。
(文中还有许多处伏笔或总是有照应的句子、段落,这种有些回环反复的写法,像是跟踪着某个人的记忆,访查她的一次次感慨,见证她的成长史,一部女人的心灵成长史和关系演变史,联系紧密结构致密,而且许多地方的伏笔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便于理解。
在压迫中觉醒— 论《玫瑰门》中的女性命运
在压迫中觉醒—论《玫瑰门》中的女性命运压迫是对个体自由的一种限制和控制,这种限制可能来自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而在这种限制下,个体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处于沉寂的状态中。
但是,某些女性在这种压迫中觉醒,走出了自己所处的境地,创造出了自己的命运。
《玫瑰门》中的女性便是充分体现这一点的一个群体。
在小说中,鲁塞塔是一个出身贵族、自我中心的女人。
她的生活像是一座黄金牢,让她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然而,当她遇见了格尔曼,这位年轻帅气的男人却让她恍然大悟,认识到了自己生活中的荒谬和虚伪。
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鲁塞塔被激发了对自由的渴望,她选择逃离自己的世界,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与此同时,另一个命运命运受到压迫的女性阿尔贝蒂娜,在小说中也开始了自己的觉醒之旅。
她是一位渴望生活的女性,但是她的一生都被她的家庭所控制。
阿尔贝蒂娜的丈夫是一个宗教狂热分子,他试图通过绝的过度控制和干涉来把她和他儿子关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面。
然而阿尔贝蒂娜在这种压迫中看到了希望,她找到了自己的方式,借助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的渴望,最终走出了那个黑暗的世界。
以上两个女性的例子都表明了,在压迫中觉醒意味着摆脱社会、文化和道德束缚,建立自己生活的新秩序,从而实现自我实现。
鲁塞塔和阿尔贝蒂娜都表明了,女性在压迫中的觉醒并不是独立的行为,而是一种社会化的、复杂的过程。
毋庸置疑,女性在过去有着很多受到不同程度压迫的历史,在现代社会的进步中,女性的地位也在逐步升高。
然而,在某些文化、宗教或地理区域内,女性依然是被压迫的一方。
但是,作为人类自身的一部分,女性也应该享有自由、平等的人权,而不是被压迫。
在《玫瑰门》中,小说家展示了女性在压迫中觉醒的意义,这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也是具有深刻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那些处于压迫中的女性,帮助她们从中寻找自我,实现自由和个性的实现。
这样,才能为整个社会打造出更加公正、平等和人性化的未来。
《玫瑰门》是一个典型的自由主义小说,主要讲述了女性在压迫中觉醒的故事。
玫瑰门读后感
玫瑰门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玫瑰门读后感
看完了铁凝的《玫瑰门》,发现很喜欢,这算是我近期读得较为仔细认真的作品,也是带着比较清醒自觉的意识去读的作写得这么好,显然是发现得有点晚了。
这就是这部小说的叙述调子,没有一点温情。然而我还是觉得这篇小说写得相当好,写到的人物基本都得到了展开,情节很紧凑,整体氛围渲染的也很好。意外发现这篇小说写得还比较早,很惊讶铁凝驾驭长篇的能力在当时已游刃有余,惊讶之余又不免赞叹欣赏一番,真的很后悔也奇怪竟然没有早点看到它。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还有什么触目惊心的描写恐怕要数姨婆在文革中,因为儿子要证明与她划清界限,将刚烧烫的油倒在母亲胸前,导致姨婆的乳头被烫掉了,姨婆从一个和蔼可亲、胸怀宽广的女人变成了一个谨小慎微的老瘦孱弱的女人。
当然小说真正最富于意义也让人觉得最可恶又最可怜的女性形象是女主角婆婆。这是一个阴毒的又不自知其讨厌的女人。她永远都是站在看似合情合理的角度欺负弱小者,她作惯了生活的强者,有强悍的生命力和坚韧执着的追求。然而她的追求永远都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于是她用她的肩膀支撑了很多人却依然遭来忌恨,她狠狠地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同时她对自己的行为可鄙一无所知,她永远自信的自行其是。这样的女人真的很恐怖,她给别人的生活带去不幸却也没有使自己的生活更好。然而想想婆婆如此性格形成的原因似乎又不足为奇了,初恋的失败,丈夫一次又一次的折磨、报复、羞辱,苦心经营家庭确得不到任何宽慰和认可,离婚和再婚的失败,连报复都失去目标、失去目的和意义——丈夫在她企图告他贪污之前死于昔日情人的怀中,她从未被丈夫爱过,只被她恨过、羞辱过,并传染了丈夫荒唐行为之后的产物,那个有着“美丽”名字的病。大难不死的婆婆有什么道理来爱这个世界,热情的拥抱这个世界,回馈这个世界呢?这是很值得怀疑的,她只有以她坚韧地活过来的方式加倍的恨这个世界,报复这个世界。这似乎让我们看到《金锁记》里曹七巧的影子。两个都是得不到幸福的女人,在男权社会挤压下变态畸形并以加倍的疯狂反抗世界,并以这些行为作为活下去的养料。
有效的女性叙事转身与追索_重读_玫瑰门_
有效的女性叙事转身与追索有效的女性叙事转身与追索———重读《玫瑰门》田泥 铁凝从最初的《哦,香雪》,到《玫瑰门》,再到《笨花》作品,贯穿新时期到转型期再到当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卓立文坛。
而回溯她的文学之路,我们看到了铁凝的求索之途,其实是充满诸多变数的。
无疑,1988年的《玫瑰门》是铁凝叙事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的标志与有效的转身,一改之前的从容、淡定与柔美,以犀利的笔法进入女性生活现实与历史的层面,揭示形形色色的女性,颠覆了把女性神话化的男权文化策略,拆解了母性神话的幻想,直逼女性自身的文化痼疾。
当然,铁凝从《哦,香雪》的“清纯”到《玫瑰门》的“世故”,引发了读者群的严重分化与狂热争论。
其原因或许跟接受群体的审美定势有关联,似乎社会上普遍对《哦,香雪》认可,但更重要的是《玫瑰门》以奇冷的女性叙事方式构筑了另外的神话,这在当时可谓是“胆大妄为”的“逆转”。
早在1983年,铁凝就动了写《玫瑰门》的念头,并为此做了诸多笔记与构架的酝酿,经过《麦秸垛》等作品的累积,铁凝笔锋日渐成熟,但大概到了1986或1987年才开始动笔,足以看出她的谨慎而沉稳。
1988年9月,长篇小说《玫瑰门》在大型文学期刊《文学四季》创刊号上首发,几个月后,作家出版社又发行了《玫瑰门》单行本。
《玫瑰门》一经问世,就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不安和骚动,评论界众说不一。
新书出版后的1989年2月,文艺报社、作家出版社、河北省文联等单位联合在北京召开了《玫瑰门》的研讨会。
《文艺报》以《铁凝的〈玫瑰门〉很有嚼头》为题发表了记者绿雪的会议报道,称“与会的40多位作家评论家指出,《玫瑰门》的丰富内蕴、出色的女性心理刻画和新颖耐读等品貌,值得当代文坛认真研讨。
”“普遍感到铁凝的探索性实践,冲击了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和鉴赏经验。
”在研讨会上,老作家汪曾祺说:“铁凝用30多万字和六易其稿完成了一次新探索。
这本书的写法对我来说相当陌生,看了四分之三篇幅还感到把握不住,看来是写‘人就是这样’或者‘女人就是这样’。
铁凝《玫瑰门》笔记
铁凝《玫瑰门》笔记《玫瑰门》是铁凝的一部长篇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家族中女性的命运和生活。
这部作品充满了对人性、性别、社会等多方面的深刻洞察,给读者带来了丰富而复杂的阅读体验。
故事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围绕着司猗纹及其家族成员展开。
司猗纹是一个性格复杂、命运多舛的女性。
她曾经是一个传统的大家闺秀,但在时代的变迁和家庭的变故中,她不得不不断地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既有着对传统的坚守,又有着对新事物的渴望和恐惧。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鲜明而生动。
司猗纹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
她为了在家族中生存和获得地位,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和亲情。
然而,在她的内心深处,也有着无法言说的痛苦和无奈。
她的一生都在追求着某种东西,却始终未能真正得到满足。
姑爸是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
她的性别认同模糊,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对抗着传统的社会规范。
她的存在揭示了社会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和束缚,以及个体在这种束缚下所承受的痛苦。
竹西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欲望的女性。
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却在这个过程中遭遇了种种挫折和困难。
她的形象展现了女性在追求自我实现过程中的坚韧和勇气。
作者通过这些女性形象,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和时代对女性的影响。
在传统的男权社会中,女性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她们的命运被家庭、婚姻等因素所左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女性开始觉醒,试图摆脱传统的束缚,追求自己的独立和自由。
但这种追求并非一帆风顺,她们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小说的叙事手法也十分独特。
作者采用了多视角的叙述方式,让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丰富性,也让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
在语言方面,《玫瑰门》的语言细腻而生动。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心理、语言和动作的细致描写,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同时,作者还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使小说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对铁凝小说《玫瑰门》的重新解读
对铁凝小说《玫瑰门》的重新解读王国洪*(衡水学院中文系,河北衡水053000)摘要:铁凝的长篇代表作———《玫瑰门》,是反思“文革”的一部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和丑恶人性的成功之作。
作者以独特的女性视角,通过对女性躯体的纯净赞美,对女性欲望的坦然承认以及女性生存状态的清醒理解,全面深入地呈现了女性生存的百态图。
由此,铁凝的写作风格也由清新、纯净转向深沉厚重,在拷问社会、“反省自我”的路上有了重大突破。
关键词:铁凝;《玫瑰门》;女性的发现;爱的残缺中图分类号:I20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65(2006)02-0053-03铁凝,作为中国当代女作家曾一度以“香雪”式纯情备受称赞,更多的被作为一个“小姑娘”,而不是一个“女人”,直到她连续推出《麦秸垛》、《棉花垛》特别是《玫瑰门》之后,才被公认为目前中国最具女性意识的小说家之一。
《玫瑰门》作为这一转变的重要载体展示了平淡、残忍、深邃的人生世界,向读者敞开了绚丽、恐怖而诱人的“玫瑰门”。
生命中有不可承受之轻,生命中也有不可承受之重。
在《玫瑰门》中,铁凝延续了在《木樨地》中对老万施行的“果戈理式”人物解剖术的夸张艺术,把夸张用到了荒诞,把荒诞用到变形却真实可信的份上。
于是,读者看到的是“玫瑰门”里上演的一幕幕悲剧,女性们在痛苦中挣扎着、寻觅着。
一、女性的发现80年代中后期,铁凝放弃了“香雪”式的诗情画意转而采用了一种较为极端的女性视点,一种女人味极浓的叙事口吻。
《玫瑰门》中的女性是对那些披着优雅外衣的典型形象的一次告别,其意义在于它表现了女性肉体的觉醒,以空前的胆识切入女性原欲世界。
从性的角度写女性本体,从而对女性的探究上升到了性心理层次和潜意识层次。
这是划时代的标志,是女性真正长大成人,面对性别自我,寻找女性真正出路的标志。
由于“文革”这一特定时代背景,苏眉失去了母亲温暖而强有力的庇护,被寄养在外婆家,脱离母体是从“女儿”到女性的第一步。
玫瑰门读后感
玫瑰门读后感《玫瑰门》读后感。
《玫瑰门》是一部由美国作家泰瑞·史塔奇编写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爱情和信任的故事。
小说以其深刻的情感描写和细腻的人物描绘而广受读者喜爱。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家庭内部矛盾的描写,表达了对家庭和爱情的独特理解,引人深思。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艾米丽的女孩,她生活在一个由父母和两个哥哥组成的家庭中。
父母经常因为琐事争吵,而哥哥们则各自有自己的问题。
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艾米丽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理解,但却总是被忽视和误解。
在这种家庭氛围下,艾米丽渐渐变得孤僻和沉默,她开始逃避家庭,寻找自己的出路。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艾米丽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她对家庭和爱情的渴望。
艾米丽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理解,但却总是被忽视和误解。
她一直在寻找一种真正的爱情,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能够给予她真正关怀和理解的人。
然而,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她却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难。
她的哥哥们也各自有着自己的问题,无法给她带来真正的支持和关怀。
在这种环境下,艾米丽渐渐变得孤僻和沉默,她开始逃避家庭,寻找自己的出路。
小说中的“玫瑰门”是一个象征,代表着艾米丽对爱情和家庭的渴望。
她希望能够通过这扇门找到真正的爱情和家庭的温暖。
然而,这扇门却在她面前关闭,让她陷入了更深的绝望之中。
这种绝望和对爱情的渴望,成为了小说中最深刻的情感表达。
通过《玫瑰门》这部小说,作者泰瑞·史塔奇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关于家庭、爱情和信任的故事。
小说中的情感描写细腻动人,让人感同身受。
通过主人公艾米丽的成长历程,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她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也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当代社会中,家庭关系和爱情关系的复杂性,正是《玫瑰门》所要表达的主题。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家庭和爱情的故事,更是一种对当代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思考。
总的来说,《玫瑰门》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感动的小说。
作者通过对主人公艾米丽的描写,成功地表达了对家庭、爱情和信任的独特理解。
有效的女性叙事转身与追索——重读《玫瑰门》
男权文 化策 略 , 解 了母性 神话 的幻想 , 拆 直逼 女性 自身 的文 化痼疾 。当然 , 凝从 《 , 雪》 “ 纯 ” 《 瑰 门 》 铁 哦 香 的 清 到 玫 的 “ 世故 ” 引发了读 者群 的 严 重分 化 与狂 热 争论 。其原 因 或 , 许跟接 受群体 的审 美定 势 有关 联 , 似乎 社 会 上 普遍 对 《 , 哦 香雪》 认可 , 更重 要 的 是 《 但 玫瑰 I 以奇 冷 的 女 性 叙 事 方 ]》
传 统 的小说 叙 事 模 式 和 鉴赏 经验 ” 汪 曾 祺 还 说道 : 小 说 , “ 的结构 特别 , 人 想 起 废名 的小 说 。有 些语 言 思 维 让人 怀 让 疑 是否 用汉语 思维 。雷 达 说 :它 不是 情 节小 说 , 是 性 格 ” “ 不
途, 其实是充满诸 多变数的。无疑,98年的《 18 玫瑰 门》 是
去分析 , 但大多数文章还是采用了社会学的批评方法, 比较
注重文 学 的社 会性 , 能深 入 到人 性 的深 处 。9 年 代之 后 未 0 的评论 , 多 从 创 作 艺 术 内核 及 女 性 主 义 视 角 对 其 进 行 则
解读。
当然 , 在铁 凝的 8 代 中期 转 变 的 问 题 上 , 0年 大家 多认 为这是 铁凝敢 于 突破 自己 、 超越 自己的表 现 , 对于 她 的这 但 种转 型 是否成 功 , 却众 说 纷 纭 。丁 帆 认为 , 到 铁凝 的 《 直 玫
部 小说 是心理 小 说 。小 说通 过 人 性 丑 来表 现 人 , 现 一 个 表 完整 的 心理流 程 。 司猗纹 人物 本身 也成为 了一 些论 者 的争 ”
论点, 王春林 说 , 猗 纹 最 显 著 的特 点就 是 “ 司 自虐 与 虐 人 ”
浅析《玫瑰门》中独特的叙述视角及女性形象的塑造
浅析《玫瑰门》中独特的叙述视角及女性形象的塑造Ξ谢建文(新乡学院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0)摘 要:《玫瑰门》是铁凝的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作者以第三性的叙述视角展现了一个特定时空下的女性生活世界,以独特的小说结构表达出极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关注着女性本体的精神走向,在文化和生命的双维度上,展开女性的自我审判,向人的灵魂挺进,暗示女性解放的希望在于女性自身的觉醒和成长。
关键词:女性;叙述视角;女性觉醒中图分类号:2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34(2009)03-0130-03 《玫瑰门》问世于1988年9月,是铁凝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最重要的一部小说”。
在这部小说里,铁凝告别了以往一贯的“香雪”式的纯情和荷花淀派田园诗般的风格,以划破时空的多重叙事结构和忽而繁复忽而简短的诡异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以“文化大革命”作为主要背景、以老少三代女性作为主要人物的充满了丑陋和邪恶、阴森和怪异但又真实逼人的世界。
“玫瑰门”作为一个关于女性寓意的象征,是生命之门,更是广泛意义上的人性之门,它充满苦难,也散发生命的芬芳。
作者敞开“玫瑰门”,用超越性别的“第三只眼”来审视女性,通过一家三代的“窝里斗”来表现女性复杂的生态和心态,暗示女性解放的必然。
一、叙述视角一般认为,女性作家的作品往往容易打动读者,是因为她有扑面而来的真,甚至是让你无法回避的那种真切、情感的真挚。
这是女性作家的一大优长,但它也带来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就是女性的自赏意识。
有时不知不觉的自恋倾向,随处流露出来。
一个女性作家,如果放纵自己在性别上的写作潜能,那是很容易淹没在经验的泥淖里的,因为过度的经验化,必然会冲淡写作中的真实感。
经验一旦变成终极,写作就会变成表象化的写作,无法企及生存的核心地带。
很多女性作家的写作障碍,大致就在于此。
因此,当代中国最好的女性作家,往往都不是对女性的写作身份有强烈认同的那种,相反,她们更愿意体会性别中的共性成分,体会一种普遍的人类关怀。
从《玫瑰门》看女性小说的反成长主题
从《玫瑰门》看女性小说的反成长主题
刘莉
【期刊名称】《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本文通过对铁凝的长篇小说<玫瑰门>的分析,力图以点带面地考察当代女性小说的反成长主题的特点,作者认为<玫瑰门>摒弃了传统的超性别写法,而是把以苏眉为代表的女性身份和女性经验放置在小说的中心位置,从性别立场出发来展示人物的人生体验,从而显示出其性别身份所带来的文化困境和独特的生存体验.小说带有反成长意义的结尾,在当代女性小说中具有普遍意义,它表明女性对在一个男权社会中成长的悲观态度.
【总页数】3页(P27-29)
【作者】刘莉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北京,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玫瑰门"里看"身体"——从《玫瑰门》看铁凝身体写作的意义 [J], 王志华
2.论铁凝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的成长主题——兼与西方成长小说比较 [J], 杨青云
3.论铁凝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的成长主题——兼与西方成长小说比较 [J], 杨青云;
4.从女性家族小说看“疯女”形象--以《玫瑰门》、《妈阁是座城》为例 [J], 肖蓉蓉
5.性别的"凸显"与"隐退"——从《玫瑰门》、《大浴女》到《笨花》看铁凝创作的转变轨迹 [J], 汪凡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玫瑰门》读后感
《玫瑰门》读后感朋友!今天咱就聊聊那让我入迷的《玫瑰门》。
哎,一提到这本书,我心里就像翻开了季节的画卷似的,有香气扑鼻的春天,也有寒风凌冽的冬日。
我第一次接触《玫瑰门》是在一个悠闲的午后。
当时我泡了杯热茶,搬了把舒适的椅子,就这样翻开了书的扉页。
你要是问我为什么读这本书,我的答案简单,因为书名里有“玫瑰”两个字。
这花儿啊,总是让人心生遐想,就像水蜜桃让我想到了那粉嫩的果实一样。
书里的文字,看似简单,却韵味无穷,每一页都好像开了一朵玫瑰,带着芬芳和故事。
我记得读到某个章节时,书里的风景描写美得让人心醉,就仿佛置身于一个被夜风轻拂的花园中。
那种感受,就像是脚下踩着的土地都变得温柔了。
有一次,我正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我妈就喊:“吃饭啦,菜都凉了。
”哎哟,当时我是真舍不得合上书页,心想再多给我一会儿,让我在玫瑰的世界里呆久一点。
饭桌上,我还神游其中,差点把盐撒成了糖。
书中的人物也是鲜活得不行,有时候我会傻傻地想象他们的模样。
比如那个主人公,他总让我想起村里长胡子的老王,虽然人看起来古板,但内心却柔软得像水蜜桃。
我不止一次觉得,如果《玫瑰门》被拍成了电影,老王这样的肯定适合出演那角色。
说起来,我以前读书总想着快点翻完,可读这本书时,我反而希望时光慢下来。
就像是面对一个美好的水蜜桃,不舍得一口咬下,只想先慢慢欣赏那绒毛在阳光下泛着的柔光。
记得书里提到过一些传奇色彩的故事,和村里流传的古老传说有得一拼。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听邻居讲的那些稀奇故事,一边听一边惊叹。
书中的情节也是这样,让人浮想联翩,就像在追寻藏在玫瑰深处的秘密。
不过呢,读完这本书,我才体会到,玫瑰不仅象征着浪漫与爱情,还隐含了复杂的人生哲理。
就像剥开水蜜桃的外皮,有时可能会哎哟被那核给绊着。
可是,正因为有这些跌宕起伏,才让这故事更加让人回味无穷。
我写这感受啊,也不知道能不能把我好不容易才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就像吃水蜜桃,有的人就喜欢原滋原味,有的却愿意配着点儿水果沙拉。
玫瑰色的阴影——读《玫瑰门》
作者: 于青
出版物刊名: 小说评论
页码: 80-80页
主题词: 玫瑰色;家庭;社会生活;阴影;艺术生命;文学;人生之路;形态;组合;所知
摘要: <正> 人们既悦心于玫瑰的色采,也常常用玫瑰色来形容绚丽、青春、热情和生机。
但是,玫瑰多刺,[也往往会给人以扎手的威胁。
这也可以说是大自然的一种奇妙的组合,逗人喜爱却又拒人把玩,赏心悦目却又隐含危险,因此更容易引起人们的遐想和流连。
社会生活,比起这种自然的形态,不仅毫不逊色,或者还更复杂一点。
现实如此,文学更如此。
此所以纯警险、纯言情、纯政。
少女的启示录——评铁凝《玫瑰门》
作者: 张志忠
出版物刊名: 小说评论
页码: 37-41页
主题词: 玫瑰;作品;礼仪风俗;长安街;长篇小说;作家;家庭;枣树;成人礼;民族
摘要: <正> 这一年的春天特别玫瑰。
……眉眉仿佛就在她那疯狂的飞越西长安街的奔跑中飞向了她的十二岁。
许多民族都是极为重视儿童的成年的,并形成表示这一生标志的礼仪风俗,有的是交给他们一件考验其胆魄和才能的事情要其完成,有的是赠给他们劳动工具和武器,中国古代则有及冠及笄之礼;的确,对于个体的人和对于一个家庭、。
《玫瑰门》读后感
《玫瑰门》读后感第一篇:《玫瑰门》读后感没有读《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时迎面而来的乡村单纯、带着新鲜牛粪甜丝丝的气息,没有读《麦秸垛》、《棉花垛》时空气中弥漫的被压抑太久的人的原始的、赤裸裸的欲望,铁凝这部《玫瑰门》给我那么不同的感受。
一个十一岁的女孩,政治的风浪把她卷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与一个处处透出腐朽、死亡气息的旧时代女人——她外婆住在一起。
故事从那火热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到迷茫的八十年代结束。
两个女人与时代、与男人抗争,与生而具来的、又为扭曲的时代所放大的人的原罪抗争。
唉,号称万物之灵的人,在无情的时代的洪流冲刷下,只能够随波逐流,冲到哪里算哪里。
这部书断断续续看了将近一个月,几次拿起来有放下去而在于看完。
写下几个文字记录这段厌恶、恐惧、禁锢、灰暗的阅读感受吧。
第二篇:玫瑰使者读后感玫瑰使者读后感(一)暑假里,我读了《玫瑰使者》这个故事,令我非常感动。
文中讲的是:一个小女孩趁暑假打零工,找了一份送花的工作,顾客是一个老奶奶,这个“怪异”的老人和小作者从相知到相识,最后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文中作者以设悬念的方式层层递进对本文进行了叙述,直到看到最后“一封信”时,才知道老奶奶的“庐山真面目”,她原来是位孤寡老人,好可怜啊!当看到最后时,我和妈妈都很难过!文章写得非常精彩,感人肺腑,有几个句子我很喜欢:“有件事,我一直想告诉你,当然我无法和你交谈,非常感谢你,是你延续了我的生命……多少年来,我就这样孤独的一直生活着,要我找到孤独的开端已不再可能……我曾经也像玫瑰一样美丽,真的,你相信吗?”看到这里,我的泪水也止不住了,原来小女孩成了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奶奶把小女孩当成了她的家人,如果有可能,我真的想对她说:“奶奶,您就是我的家人,而且在我心里,您一直很美,玫瑰和您很搭配!”其实,像老奶奶这样的孤寡老人在我国有很多,人到老年,无所依靠,心境悲凉。
往往性格都变得很孤僻,怪异,他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需要有人去关心,去呵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铁凝《玫瑰门》有感
谢少香管理学院05级6班2005041369
从80年代初开始,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终于迎来了繁荣与发展的黄金时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哲学思潮的涌入以及西方女权主义文化浪潮的波及,当代女作家们的主体意识空前觉醒和高涨。
《玫瑰门》是女作家铁凝的首部长篇小说,通过三代女人——外婆司猗纹、舅妈竹西和外孙女苏眉的生存轨迹的描述,在一个文化革命专制年代下的性别罹难、人格异化而最终难以获救的故事。
它既是性别的,也是政治的,是极其生动的政治书写实践,是它连接起了八九十年代母性谱系书写的桥梁,展示了女人与女人之间既相依为命又相互倾轧的人性悲剧。
在铁凝的这个以女性组成的精神世界里,既有爱抚也有占有,既有温情也有妒恨,既有忍让也有叛逆,就像波伏瓦在《女人是什么》这本书中所剖析的:“女人互相认同,所以她们能互相了解;然而由于同样的原因,她们彼此对立。
”正是着力于对女性正负两方面的揭示,无论在表现的广度、批判的力度还是反思的深度上都体现了这一突破。
尤其值得人们关注的是,《玫瑰门》不只是单纯表现“恶妇”司猗纹对女性宿命的演绎,而且铁凝还以自己独特的观照方式,以自己对女性世界的深刻领悟塑造了与司猗纹形象相对峙的苏眉形象,并通过苏眉对女性宿命的突破来表达自己对女性宿命的走向和女性解放的关注,从而使《玫瑰门》呈现出在突破之上的超越。
司猗纹无疑是在封建文化的长期积淀和濡染下,疯长在文革前后的一朵“恶之花”,她不愧为当代文学女性形象中的“这一个”。
然而,纵观司猗纹的一生,她只能以变态的方式对善良、母性的传统女性模式进行报复式的解构,只能以自己的悲剧对女性宿命来一次生动的演绎,她的生存环境和生命过程仅仅是历史文化语境的一次现实显现。
她对女性宿命的演绎、对女性模式的冲击仅仅体现出批判性而缺乏建构性,她没有重建女性历史的自觉意识,自然也就无法担当起整个女性解放的使命。
司猗纹苦心积虑地从报复中获取快感,却从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个女人,没有意识到女人所处地位的屈辱和悲哀,她那被欲望所支撑着的,由清纯少女沦为变态恶妇的惨烈人生最终没能逃出女性宿命的怪圈。
同时,我觉得《玫瑰门》的女性世界又是一个希望的世界,苏眉有着清醒的生命意识和女性自觉,她对女性宿命的突破已给司猗纹的悲剧世界带来一点亮色和一线生机。
苏眉在突破女性宿命的过程中也感到疲惫和无助,甚至幻想回到母亲的子宫来逃避这种势单力薄的抗争,苏眉的女儿狗狗额上居然有“产钳”这一社会器械文明留下的如司猗纹般的新月形疤痕。
这说明,除了女性自身的觉醒外,女性的真正解放还有赖于她们所置身的人际世界精神结构的改良和重建,还有赖于整个社会文化心理的良性发展。
相对与苏眉,小说着重塑造了司猗纹这个主角,在这里我再着重评论她,从人性深层展示这个人物的复杂性格,对她的见识、作为、心计、手段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
司猗纹曾是一位富家小姐,一生向往浪漫的人生而不甘于平庸,但无情的现实却将她扔进丑恶中蹂躏,这不仅逼得她学会应付丑恶,也使她自己变得丑恶。
她在爱情与性的问题上受到摧残和压抑,她就以一种隐晦和变态的方式进行疯狂的报复;她既是男性权力压迫的受害者,又是对另一个女人行使男性权力的施虐者。
铁凝自己这样概括她塑造的这个人物:“她无时不在用她独有的活的方式对她的生存环境进行着貌似恭顺的骚扰和亵渎,而她每一个践踏环境的胜利本身又是对自己的灵魂的践踏。
”这样一个女性角色显然在当代文学中说得上是第一个,这足以显出《玫瑰门》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小说“通过性文化意识的掺入,致使作品由审美向审丑转化,致使女性本身阴暗、丑恶、卑琐的负面得以呈现。
小说背后所潜伏的、更为深刻的文化牵引,是关于女性文化的负面,铁凝对其冷峻的透视,在女性…认识你自己‟的深层面上,自有其独特的价值。
”
铁凝自己说:“这部小说我想写女性的生存方式、生存状态和生命过程。
我认为,如果不写出女人的卑鄙、丑陋,反而不能真正展示女人的魅力。
我在这部小说中不想作简单、简陋的道德评判。
任何一部小说当然的会依附于一个道德系统,但一部好的小说,是在包容这个道德系统的同时又有着对这个系统的清醒的批判意识。
”
《玫瑰门》可以说是铁凝创作生涯的一次集大成,她的三大写作资源在这部作品中得到汇合、交融,这是她的思想进入成熟的标志。
这种成熟的标志或者可以界定为她为自己构筑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用铁凝本人的话说,就是关注“女性的生存方式、生存状态和生命过程”。
《玫瑰门》实现了作者的自我,也实现了在表现女性负面、揭示女性宿命的历史性题材上铁凝所作出的现代性超越。
女性宿命从演绎到突破的过程所呈现出的具体走向表明女性的解放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