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耻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廉耻》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廉耻》顾炎武,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本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
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
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
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
《五代史·冯道传。
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
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
”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
《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
夫人有恥,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关于廉耻的句子
关于廉耻的句子1、巩固军心,明辨利害,治理纷乱,进止有节,服膺正义,激发廉耻,简约法令,少用刑罚,小罪就要制止,犯小罪的如果得逞,犯大罪的也就跟着来了。
作者:桓谭2、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
3、没有廉耻的王国,是不安全的王国作者:斯威夫特4、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
傥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作者:张伯行5、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格观念,一面使我们从头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同它有欠符合,并因些挫抑了我们的自负心,同时却使我们明白地看出了我们的天性的崇高;这个观念就是在极平常的人类理性方面也是自然发生、显而易见的。
凡稍知廉耻的人不是有时会发现,他原来可以撒一次无伤大雅的谎,以便摆脱某种可厌之举。
甚或为其可爱可敬的友人求得某种利益,可是他却仅仅因为害怕暗自鄙弃,而毕竟不曾撒谎吗?一个正直的人只要废弃职责,原可摆脱某种惨境,而其所以能够不辞辛苦,坚持下去,不是由于他自觉到这样才可以身作则,维护人的尊严,加以尊崇,才可以内省不疚,不怕良心谴责吗?作者:康德6、有补于天地曰功。
有关于世教曰名。
有学问曰富。
有廉耻曰贵。
是谓功名富贵。
无为曰道。
无欲曰德。
无习于鄙陋曰文。
无近于暧昧曰章。
是谓道德文章。
7、“民无廉耻,不可治也。
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
”引作者:淮南子出处:淮南子8、你们同情见不到阳光的瞎子,同情听不到大自然声响的聋子,同情不能用声音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哑巴;但是,在一种虚假的所谓廉耻的借口下,你们却不愿意同情这种心灵上的瞎子,灵魂上的聋子和良心上的哑巴。
9、有人为了攀龙附凤,不顾廉耻,只求沾点好处。
10、万事民为先、做官先做人、为政守清廉。
要做明是非、知廉耻、晓荣辱,心地清静、品行端正的人,做为民、亲民、利民,心系群众、乐于奉献的人,做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人。
作者:李克强11、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
《廉耻 [清]顾炎武》阅读答案及翻译原文及翻译
《廉耻[清]顾炎武》阅读答案及翻译原文及翻译廉耻[清]顾炎武《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
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五代史?冯道传?论》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妙啊,管子的善于立论!礼义是治理人民的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
人如果到了这种地步,那么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没有一样不会到来;何况身为大臣而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么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道理呢?然而在这四者之间,耻尤其重要。
因此孔子论及怎么才可以称为士,说道:个人处世必须有耻。
孟子说: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那些搞诡计耍奸巧的人,耻对他们是无用的。
这样说的原因,是人若不廉洁,直到违犯礼义,其根源都产生在无耻上。
因此士大夫的无耻,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而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嗟乎!之推①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2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我考察自三代以后,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人们抛弃礼义和廉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但是松柏在寒冬也不会不凋零,公鸡也不会在风雨中停止啼鸣,那些昏暗的日子中,国家也不是没有独见清醒的人啊!不久前读到《颜氏家训》上说:齐朝一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已十七岁,颇能写点文书之类,教他讲鲜卑话,及学弹琵琶,渐渐要他通晓,用这些来侍候公卿,处处受到宠爱。
文言文顾炎武《廉耻》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
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廉耻(清)顾炎武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
”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鲆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
《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
夫人有耻,在大足烈战,在小足以守矣。
”《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约止被将。
”《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悉以金马还之。
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注)之推:即颜之推,北齐文学家。
②《小宛》: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是一首父母离世后劝告兄弟小心避祸的诗歌。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至于悖礼犯义悖:违背。
廉耻(教用完整版)
第五课廉耻顾炎武壹、国学常识一、作者简介二、“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之比较三、论赞体贰、课文深究一、 写作背景顾炎武身处明末清初改朝换代之际,眼见当时士大夫媚清无耻、纷纷变节求荣,国家危乱以致沦亡,内心沉痛不已,遂揭举“行己有耻”之古训,做为立身之大节。
二、 写作主旨1.廉为【○1 修身 】之大节,耻乃【○2 立心 】之大德,国运之兴衰,系乎【○3 廉耻 】。
廉耻一旦沦丧,则世风衰败,祸败乱亡随之而至。
2.作者援古论今,感慨当时士大夫因【○4 不廉 】,以致悖礼犯义,而国家乱亡之根源,实乃【○5 无耻 】所致。
全文既讥讽时政士风,尤冀望起振衰微之世道,忧时愤世之怀,溢于言表。
三、 结构分析四、 写作特色分提四维(欧阳脩)总提四维(管仲)—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礼、义,【○7 治人 】之大法 廉、耻,【○8 立人 】之大节 侧注于廉耻—盖不廉则无所【○9 不取 】,不耻则无所【○10 不为 】 反诘以立论 侧注于耻(顾炎武)—然而四者之中,【○11 耻 】尤为要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探究根源—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12 无耻 】也 小结—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13 国耻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反论—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正论—然而【○14 松柏 】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15 风雨 】 反例—举齐朝一士夫教子媚事胡人之事正例—举颜之推告诫子孙不可为致卿相而无耻孟子參、形音义比较※一字多义肆、修辞举隅伍、延伸学习一、“耻”的相关成语二、顾炎武名句1.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
(与友人论学书)2.士当养其器识而不堕于文人。
(与人书)3.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4.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秋雨)(一锥土:一小堆土,形容生活穷困。
《廉耻 [清]顾炎武》阅读答案附翻译原文及翻译
《廉耻[清]顾炎武》阅读答案附翻译原文及翻译廉耻[清]顾炎武《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
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
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嗟乎!之推①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
《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
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约止欲将。
故礼者,所以班朝治军而兔苴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后妃之化;岂有淫刍荛,窃牛马,而为暴于百姓者哉!《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廐;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悉以金马还之。
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注释] ①之推:即颜之推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行己有耻行:行事B.弃礼义,捐廉耻捐:放弃C.则可以死易生易:替换D.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率:带领3.下列属于直接讨论廉耻问题的一组是(3分)①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廉耻(完整版.教用)-资料
廉耻顾炎武一、写作背景顾炎武有激切的救世之心,身处国破家亡之际,亲见读书人平日只知空谈心性,一旦大难来临,少数人虽能殉死以报君王,但对大局却毫无裨补;而大部分则变节投降,令人不齿。
遂揭橥“耻”作为修身之大节,提出“行己有耻”的古训,强调个人、国家的祸败乱亡,皆由“无耻”导致。
二、作者介绍(一)顾炎武字号、生平、学术成就、掌故轶闻(二)日知录三、国学常识(二)新旧五代史五、难句精解1.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
─礼、义,是治理人民的重要法则;廉、耻,是培育人民的重要节操。
2.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人不可以没有羞耻心,以没有羞耻心为最大的耻辱,那么必能终身远离耻辱(没有耻辱)。
─意涵:知无耻为可耻,而能改行从善,则终身无复有耻辱之累。
─共四个“耻”字,第三个“耻”为意动动词:“以……为耻”。
第一、二个“耻”指羞耻心,第四个“耻”指耻辱,皆为名词。
3.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羞耻心对于人关系太大了!对于玩弄(为:做、从事、玩弄)机巧变诈的人,羞耻心对他是用不上的(没有地方用羞耻心)。
─意涵:从事巧诈者恬不知耻。
4.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众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表现对民族“知耻”的信心,亦期许自己是“独醒之人”。
意同于宋韩琦九日小阁:“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5.吾时俯而不答。
─颜之推不苟同媚外无耻的行为。
先引用颜氏家训对比颜之推与同时代谄媚外族者,藉此影射媚清的士大夫,而表达强烈的谴责。
6.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顾炎武借颜之推深自警惕之意,讽刺当时降清、媚清之人。
六、形音义比较十、延伸学习(一)廉耻(全文补足)顾炎武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
廉耻优秀课件PPT
详细描述
制定个人行为规范,包括诚实守信、廉洁自 律、尊重他人等方面,让学员在日常行为中 践行这些准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 品质。同时,通过自我反省和反思,不断提 高廉耻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尊重他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前提。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歧视、不 侮辱他人。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和信仰,不强行干涉他人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建立 起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
责任感
总结词
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家庭、社会和国家等各个领域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能够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的行为准则。
规,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每个人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 业,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个人 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
廉耻意识。
04
廉耻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提高个人品德素质
培养正直人格
廉耻意识是个人品德的重要组成 部分,具备廉耻意识的人懂得自 尊、自爱,不易受外界负面因素 影响,能够坚守道德底线,培养
促进文化繁荣
廉耻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廉耻意识有助 于推动国家文化的繁荣发展。
推动社会文明进程
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果普遍具备廉耻意识,将有力地推动整个社会的 文明进步,为国家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05
廉耻意识的培养与实践案例
历史人物故事
总结词
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展示他们廉洁自律、知耻而后勇 的精神风貌,激发学员的廉耻意识。
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和良好关系的基础。在交往中,我们应该以真诚 的态度对待他人,不隐瞒、不欺骗,做到言行一致。同时,我们也应该履行自己 的承诺和义务,不逃避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廉耻之心的经典句子
1.廉耻,立人之大节。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
2.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3.贪者逆取,不顾非义而不厌;廉者顺取,得之分内而常愧。
4.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5.当官切莫恋功利,腐败皆因私欲起,为民为己常三思,乱用权力必自毙。
6.清廉是为人之本,贪黩是祸害之源。
7.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
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拙而忌人之能。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8.贵莫贵于无求,贱莫贱于多欲,苦莫苦于多贪。
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9.我们可以以善报善,却决不能以恶报恶。
10.心能辨是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不卑污。
11.清廉则民近,腐败则民疏。
公正则民服,偏颇则民怨。
12.贪财之心不可有,廉洁之心不可无。
13.失身取高位,爵禄反为耻。
14.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福而姿杀生禽。
15.你若无才,何以为相。
有才而无德,便不配为官,有功而违法者,一样当受严惩。
16.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17.古人有言曰:“大法小廉。
大臣能廉,仅得其半。
非廉无以行法,非法无以佐廉。
18.惭愧,说到底是羞耻之心。
人若无羞耻之心,任何坏事都可以肆无忌惮地去做。
若有羞耻之心,就会远离恶的影响和蛊惑,就会善良正直,行为端正。
19.见利息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
20.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巅,堕峻豁之下以求生,必不几矣。
21.功不滥赏,罪不滥刑。
2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23.一念之贪,损自德,毁自身,殃及儿女;两袖清风,躬于行,利于民,感召世人。
24.贵其所尚而抑其所贪。
贵其所尚则礼让兴,抑其所贪则廉耻存。
对廉耻的认识和理解
对廉耻的认识和理解1.引言1.1 概述概述廉耻作为一种道德品质,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和品德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要求。
它是指个体在道德层面上的自省和警惕,以确保自己的行为始终符合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中,廉耻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向善、积极、诚实和正直的品质。
它鼓励人们坚守道德底线,自觉遵循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道德,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品质水平。
廉耻的发展与培养需要长期的教育和整体社会环境的引导。
只有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我们才能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廉耻感。
同时,廉耻也需要我们不断的自我反思和思考,以及对他人行为的审视和批判。
在个人层面上,廉耻的存在能够有效地约束个体的行为,使其远离违法犯罪、不道德行为和诚信缺失。
它能够让个体真正做到见不义而勇为、义不容辞。
借助于廉耻,个体可以保持良好的内心自省和道德自律,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形象。
在社会层面上,廉耻的发展与维护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具有廉耻感的社会,能够有效地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的利益。
廉耻能够促使个体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自觉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综上所述,廉耻作为一种道德品质,对于个体和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不断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廉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和积极投身社会事务,共同建设一个和谐、公平、道德的社会。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在本文中,将按照以下顺序来展开对廉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题以及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然后,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包括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廉耻的定义和特征的探讨,将从概念的形成和内涵上进行分析,并挖掘廉耻的核心特征。
第二部分将重点探讨廉耻在社会中的作用,即它对个体行为与道德规范的影响以及对社会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对廉耻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并探讨廉耻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期得出深入领会廉耻意义的结论。
礼仪廉耻是什么意思礼义廉耻的成语
礼仪廉耻是什么意思礼义廉耻的成语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礼义廉耻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它包括了礼、义、廉、耻四个方面的内容。
礼指的是一种行为规范和规矩,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一种标准。
而义则是指人们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要做到公平、正义、宽容。
廉指的是廉洁清正,自律不贪,做事不图私利。
耻则是指一种道德感和道德约束,是人们在行为上应该遵守的底线。
礼义廉耻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举止、品德修养和社会风气。
关于礼义廉耻的成语有很多,比如“有志者、事竟成,破竹一击”,这句成语强
调了志向决定成败的道理,也是对礼义廉耻的一种诠释。
又如“井底之蛙”,这个成
语用来形容见识狭窄、见识浅薄的人,是缺乏礼义廉耻的表现。
再比如“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形容主动承担责任,勇于认错,是遵循廉耻而行的表现。
礼义廉耻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需求,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在现代社会,礼
仪廉耻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表现在个人行为举止上,也体现在公共事务和社会规范中。
只有恪守礼义廉耻,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和谐、文明的社会。
综上所述,礼义廉耻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体现了一种高尚的品
德风范和行为准则。
通过礼、义、廉、耻的实践,我们能够培养出健康的人格、正直的品德,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希望人们都能够从礼仪廉耻中汲取力量,在生活中不忘初心,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廉耻》顾炎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廉耻》顾炎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廉耻》即廉操与知耻,出自《荀子·修身》。
另有散文《廉耻》,作者:顾炎武。
作品原文廉耻《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
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
”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媿哉!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
《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
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约止欲将。
故礼者,所以班朝治军而兔苴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后妃之化;岂有淫刍荛,窃牛马,而为暴于百姓者哉!”《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廐;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顾炎武的廉耻读后感
顾炎武的廉耻读后感《廉耻》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部重要的思想著作,是顾炎武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著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作者以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理解,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呼吁人们要有廉耻之心,努力改变社会现状。
在读完《廉耻》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书中的一些观点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顾炎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批判让我深感震撼。
他指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如官员贪污腐败、民不聊生、社会道德沦丧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确实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在今天的社会中依然存在。
因此,顾炎武的批判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反思,更是对当下社会的警示。
他呼吁人们要有廉耻之心,努力改变社会现状,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其次,顾炎武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人性本善,但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下,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会受到严重的扭曲。
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腐蚀。
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廉耻之心,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
最后,顾炎武在《廉耻》中所展现的那种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民族的振兴之志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自觉地肩负起振兴中华的责任,努力改变社会现状,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品质,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我们不能只是抱怨社会的不公平和腐败,更应该从自身做起,努力改变社会现状,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顾炎武的《廉耻》是一部思想深刻、富有启发性的著作,它不仅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更呼吁人们要有廉耻之心,努力改变社会现状。
这种精神和思想在当下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力量,努力做一个有廉耻之心的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顾炎武的廉耻读后感
顾炎武的廉耻读后感《廉耻》是清代思想家顾炎武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观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本书以廉耻为主题,探讨了中国社会道德的衰败和国家治理的问题。
读完《廉耻》后,我深感顾炎武的思想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某种共鸣,也让我对社会道德和个人行为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顾炎武在《廉耻》中提到了廉耻的重要性。
他认为,廉耻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底线,是人们对于善恶的辨别和约束。
一个没有廉耻的社会将会陷入道德沦丧和腐败之中。
顾炎武深刻地指出,廉耻不仅仅是个人的品德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他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揭示了中国社会道德衰败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之道。
顾炎武认为,中国社会道德的衰败是由于人们对权力的追逐和利益的腐蚀。
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强调了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但在现实中,这些价值观往往被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所取代。
人们只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社会的整体利益。
这种现象导致了社会的道德沦丧和腐败。
顾炎武在《廉耻》中提出了一种解决之道,即通过强化个人的廉耻感和社会的道德约束来重建社会的道德秩序。
他认为,个人应该以廉耻为准则,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行为。
同时,社会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道德规范和约束机制,以约束人们的行为。
只有通过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重建社会的道德秩序,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读完《廉耻》,我深感自己对于廉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我应该时刻保持对于善恶的辨别和约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同时,我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的建设,为社会的道德秩序作出自己的贡献。
只有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顾炎武的《廉耻》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他的观点和思想引发了我对于社会道德和个人行为的思考,让我意识到个人的品德和道德行为对于整个社会的重要性。
我将继续深入研究顾炎武的思想,希望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廉耻(完整版.教用)-资料
廉耻顾炎武一、写作背景顾炎武有激切的救世之心,身处国破家亡之际,亲见读书人平日只知空谈心性,一旦大难来临,少数人虽能殉死以报君王,但对大局却毫无裨补;而大部分则变节投降,令人不齿。
遂揭橥“耻”作为修身之大节,提出“行己有耻”的古训,强调个人、国家的祸败乱亡,皆由“无耻”导致。
二、作者介绍(一)顾炎武字号、生平、学术成就、掌故轶闻(二)日知录三、国学常识(二)新旧五代史五、难句精解1.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
─礼、义,是治理人民的重要法则;廉、耻,是培育人民的重要节操。
2.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人不可以没有羞耻心,以没有羞耻心为最大的耻辱,那么必能终身远离耻辱(没有耻辱)。
─意涵:知无耻为可耻,而能改行从善,则终身无复有耻辱之累。
─共四个“耻”字,第三个“耻”为意动动词:“以……为耻”。
第一、二个“耻”指羞耻心,第四个“耻”指耻辱,皆为名词。
3.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羞耻心对于人关系太大了!对于玩弄(为:做、从事、玩弄)机巧变诈的人,羞耻心对他是用不上的(没有地方用羞耻心)。
─意涵:从事巧诈者恬不知耻。
4.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众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表现对民族“知耻”的信心,亦期许自己是“独醒之人”。
意同于宋韩琦九日小阁:“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5.吾时俯而不答。
─颜之推不苟同媚外无耻的行为。
先引用颜氏家训对比颜之推与同时代谄媚外族者,藉此影射媚清的士大夫,而表达强烈的谴责。
6.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顾炎武借颜之推深自警惕之意,讽刺当时降清、媚清之人。
六、形音义比较十、延伸学习(一)廉耻(全文补足)顾炎武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
廉耻PPT课件
缺乏道德底线
当一个人丧失廉耻之心,会变得没有道德底线,为了个人利益不 择手段,无视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
自我约束力下降
廉耻之心是自我约束的重要基础,缺乏廉耻会导致个人自我约束力 下降,容易陷入不良行为和恶习。
人际关系恶化
丧失廉耻之心的人往往不顾他人感受和利益,只顾自己的利益,导 致人际关系恶化,难以与他人建立信任和良好的互动。
廉耻
• 廉耻的定义 • 廉耻的体现 • 培养廉耻心的方法 • 廉耻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 廉耻缺失的后果 • 案例分析
01
廉耻的定义
什么是廉耻
廉耻是一种道德观念,指人们对于善恶、是非、荣辱等道德标准的认识和羞耻感 。它涉及到个人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道 德规范。
社会舆论监督
艺术表现
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对不良行为进 行批评和谴责,弘扬正气。
通过文学、艺术等表现形式来反映廉耻观 念,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
03
培养廉耻心的方法
家庭教育
父母榜样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通过自己的行为展示什么是好的 品质和行为,让孩子在潜移默化
中形成廉耻心。
家庭规矩
建立家庭规矩,让孩子明确知道哪 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 以接受的,并鼓励孩子自觉遵守。
社会风气的败坏
道德沦丧
01
当一个社会中丧失廉耻之心的人越来越多,整个社会的道德水
平会随之下降,社会风气会变得败坏。
信任危机
02
廉耻之心的缺失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人们难以相互
信任和合作,社会凝聚力下降。
社会不稳定
03
社会风气的败坏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廉耻的读后感
廉耻的读后感《廉耻读后感》读完关于廉耻的论述,内心真的有不少想法在涌动。
读到一些论述廉耻具体事例的时候,我感觉廉耻它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道德概念,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人们的行为当中。
比如说书中提到在古代社会,如果一个官员接受不该接受的贿赂,那他就是丧失了廉耻心。
这让我想起了现代社会的一些腐败现象,那些贪污公款的官员,他们不就是没有意识到廉耻二字的分量吗?他们知道这种行为违背了公众所认可的道德和法律原则,但仍然深陷其中,这无疑是廉耻观念极度缺失的体现。
特别触动我的是一些讲述文化中廉耻传承的部分。
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如果有很强的廉耻感,大家就会互相监督,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
在某些传统的村落中,可以看到这种力量。
要是有一户人家做出了偷鸡摸狗的事情,那全家人在村子里都会抬不起头来。
这种羞耻感带来的约束力量,远比法律条文更深入人心。
我想这就是廉耻观念深入民间文化的体现吧,作者想表达的或许也包含这一点,就是廉耻观念在维护社会秩序、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不过也有些地方我不是特别理解。
在现代社会日益多元的今天,廉耻的标准似乎变得有些模糊。
比如说,一些新兴的行业和社交模式下,什么才算是符合廉耻的交往呢?后来我明白了一点,无论社会怎么变化,廉耻的核心不会变,那就是尊重和不伤害他人的基本权益,并且不为了私利而违背公序良俗。
廉耻也对我们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
在工作和学习中,如果我们没有廉耻心,剽窃他人的成果,那我们永远也无法真正进步。
这也提醒着我,在未来无论面临什么诱惑,廉耻这一底线都不能突破,要时刻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廉耻的要求。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有这种廉耻意识,整个社会将会更加公平、和谐。
这就是我读完关于廉耻论述的一些想法,廉耻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反复思考、不断去探究意义的重要概念。
做人要知廉耻
做人要知廉耻什么是廉耻?廉耻是指一种内在的道德标准,体现了一个人的自律和自觉。
它代表着对正义、诚实和公正的追求,是人们在思想、言辞和行为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人们应该时刻牢记廉耻,保持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方式。
廉耻的概念存在于各个文化和社会中,虽然不同文化和社会对廉耻有不同的诠释,但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应该明白做人要知廉耻的重要性。
廉耻与道德廉耻是道德的基础之一,它帮助人们判断是否正直和善良。
廉耻鼓励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追求道德上的完美。
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廉耻心意味着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
在现代社会中,伦理和道德问题层出不穷。
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一个知廉耻的人会始终坚持内心的道德标准,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和诱惑。
廉耻的重要性廉耻的重要性体现在人际关系、社会道德和个人幸福等各个方面。
1. 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中,有廉耻的人会尊重他人的权益,遵守约定和承诺。
他们不会欺骗、伤害或出卖他人的信任。
这样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2. 社会道德一个有廉耻的社会将更加公正和和谐。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不会追逐私利、不会滥用权力,而是以诚信和公正的原则来行事。
这样的社会将充满着公平、正义和善良。
3. 个人幸福廉耻也是个人幸福的一部分。
一个有廉耻的人更容易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他们不会因为贪婪和不道德的行为而感到内疚和焦虑,而是享受着道义上的满足。
如何培养廉耻廉耻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培养和加强。
下面是一些培养廉耻的方法:1. 正直和诚实养成正直和诚实的习惯是培养廉耻的基础。
只有真诚对待他人,不说谎、不欺骗,才能建立起可靠的信任关系。
2. 自我反省时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思考自己是不是达到了廉耻的标准。
如果发现自己有不道德的行为,应主动纠正并努力改正。
3. 倾听内心声音在面对诱惑时,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因为外界的诱惑而放弃自己的廉耻。
4. 学习榜样学习身边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可以给我们提供启示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题解-5
特征,是明、清笔记异于前代笔记最为显著的特 征。
明代的《古今说海》、《少室山房笔丛》、 《古今谭概》、《陶庵梦忆》等,都是中国笔记 史上久负盛名的作品。而清代的《日知录》、《 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十驾斋养新录 》等,以其博约而为后人推重。
二、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1
顾炎武,字宁人,本名绛
第五课
廉耻
顾炎武
学习重点
一、认识顾炎武的生平及学术成就。 二、学习援古论今的写作技巧。 三、培养廉耻的道德品格。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
网延统应问课结课作文 目
络伸测用题文构文者章 录
资阅精练讨赏表 介题
源读选习论析
绍解
一、文章题解
文章题解-1
本文选自《日知录》 。旨在说明廉耻和国
自己。一解作
“虽然、即使”
亦不愿汝曹
为之!”嗟
ㄐ ㄧ
乎!之推不得已而仕
ㄝ
于乱世 ,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_
以颜之推能深自警惕,对比当时阉然媚清之人,有借古讽今之意
激问
;彼阉
ㄧ ㄢ
然媚于世
者,能无愧哉?
四、结构表
总提四维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管仲) 分提四维 礼、义,治人之大法
朝灭亡。五月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了清王 朝,是年,顾炎武三十二岁。为了躲避兵乱,他 首先把嗣母王氏由江苏崑山护送到常熟。南京陷 落后,便和好友吴其沆、归庄共同参加王永祚的 反清军,抗清行动不久就失败了,顾炎武遂回到 崑山。当南下的清军进攻崑山时,百姓展开了二
作者介绍-8
十一天的保卫战,牺牲了四万多人。城陷时,吴 其沆牺牲,归庄逃出。顾炎武因去常熟看嗣母, 幸免于难。后来清兵进攻常熟,王氏刻意绝食, 表示不食异朝之粟,最后活活饿死。临终前交代 顾炎武:“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 勿更出仕”,他铭记在心。
作者介绍-6
文、地理等有益国计民生的实学,因而奠定他 一生治学为人的基础。
顾炎武十四岁那年考取秀才,与好友归庄 一起加入复社。年轻的顾炎武亲眼看到社会腐 败黑暗,又深刻体认到东北清兵入侵的威胁、 西北流寇的骚扰,于是他积极参加复社活动, 广交社友,抨击时弊。
作者介绍-7
(二)参加抗清 公元一六四四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明
作者介绍-13
顾炎武的个性特异独行,虽然是南方人,却 喜欢住在北方,他曾说:“性不能舟行食稻,而 喜餐麦跨鞍。”当他还住在崑山时,与同里的归 庄交情很好,两人常做出一些违反社会常态的举 止来,当时人都认为他们是狂人,因此有“归奇 顾怪”之称。
作者介绍-14
(二)拒不出仕 由于顾炎武名气很大,虽然有过多次失败的
知无耻为可耻,能改而从善
,则终身无复有耻辱之累
!”又曰:“耻之于人大
顶真
从事
矣!为
ㄨ ㄟ
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所以
从事巧诈者,恬不知耻
第二段
句中对
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 ㄅ 礼犯义 ,其原 ㄟ
如此
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因士大夫为国家中坚之士,负国家风气 领导责任
第三段
错综(抽换词面)
在学术研究上,强调经世致用 ,开清代朴学
之风。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亭林诗文集》等传世。
作者介绍-4
◆顾炎武的生平 (一)家学渊源
顾炎武出生在一个衰落的仕宦家庭。生父顾 同应是万历进士,写得一手好诗文,育有五子, 顾炎武排行老二,幼时过继与叔父。因叔父未婚 即逝,已订婚未娶过门的妻子王氏守节不再嫁, 独立抚养继子顾炎武。王氏是影响顾炎武一生最 深远的人,她是太学生王逑的女儿,出自书香门
句中对
●
●
吾观三代以下 ,世衰道微 ,弃礼义,捐
“四维”式微是逐渐形成的
单句对
暗引、借喻
廉耻,非一朝一夕 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
喻君子
喻岁乱寒世,鸡喻君鸣子不已于喻风乱雨世 ,彼众暗引昏、之映衬日,固
此处表现对民族之信心,亦期许自己即是那“独醒之人”。意同于 宋韩琦〈九日小阁〉:“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作者介绍-5
第,尤其喜欢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 ,时常把文天祥、于谦等人的爱国事迹讲给顾炎 武听,从小培养他忠君爱国的思想。
影响顾炎武的第二个重要人物是嗣祖顾绍芾ㄈㄨ 。顾绍芾为监生,没有功业,但很有学问,在顾 炎武十岁时,顾绍芾就教他读兵法、史书等,并 经常提示他读书治学要讲求实用,要加强研究天
(欧阳脩) 廉、耻,立人之大节
说明 义理
廉耻
耻
( 文
眼
)
侧注于廉耻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 反诘以立论 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
有不亡者乎
侧注于耻 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
(顾炎武) 孔子 行己有耻
引述圣言
孟子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课文赏析-3
《日知录》是作者的读书札记,所以文中 多引述前人之言,藉此立论抒怀,如以化用《
论语》、《诗经》的文句:“松柏后凋于岁寒
,鸡鸣不已于风雨。”勉励君子应坚守节操; 暗用屈原〈渔父〉的文句:“彼众昏之日,固 未尝无独醒之人也。”将屈原不同流合污的个 性隐含其中,进而期许自己就是那个“独醒之 人”。文末引用《颜氏家训》,称许颜之推虽 不得已仕于乱世,却能力诫子孙勿媚外求荣,
作者介绍-16
(三)载书出游 顾炎武的体力与精神超过一般人,平素没有
其他嗜好,从年轻到老,不曾一天不读书。出门 在外一定随身载着几箱书,到了旅店休息时,也 不断针对问题反覆思索讨论,一点都不感到疲倦 。
三、课文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一段
《五代史 ‧冯道 传》论 曰:“『礼、
《新五代史》、《旧五代史》皆为正史
家覆灭乃绝食而死,遗言子孙勿事异姓 。顾
炎武于兵败后力图复兴明室,遍访南北诸省,
考察山川形势,结交各地反清志士,其间曾遭
作者介绍-3
奸小陷害而被捕入狱。清廷屡次征召,朝
ㄔ ㄠ
臣
也推荐他修《明史》,顾炎武皆坚拒不往,充
分表现出忠贞不屈的志节。
顾炎武治学严谨,博古通今,在经学、音
韵、史地、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一 。
作者介绍-9
之后顾炎武处心积虑的计划复明的活动,不 料遭小人陷害,被清廷捕获,由友人营救,却无 法再潜身活动。
作者介绍-10
◆顾炎武的文学主张与成就 顾炎武对于明代空言心性的学风,痛加批判
,指斥他们“置四海之穷困不言,而讲危微精一 ”是“空虚之学”。认为“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 家,皆学之事”。主张“博学于文”、“行己有 耻”,保持完善的人格,研究有利于天下之实学 。顾炎武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 漕兵农等,皆穷原究委,考正得失。除实学外,
ㄐ ㄧ ㄤ
,明亡后改名炎
武 ,世称亭林先生 。江苏崑山(今江苏省昆
山市)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公元一六
一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公元一六
八二年),年七十。
作者介绍-2
顾炎武幼年在祖父、母亲严格的教导下,
奠定一生治学的基础。十四岁中秀才,并加入
复社
,关怀国事,抨
ㄆ ㄥ
击
时弊。清兵南下
时,顾炎武结合有志之士起兵抗清,其母见国
课文赏析-2
五代是史上极纷乱的时期,而冯道仕四朝十 君皆居高位,作者将他置于全文之首,以对应明 末清初的状况,其讽谕时局的用心可想而知。因 此作者说:“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 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并以“
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警诫自己及士大夫 勿忘社会责任,语意实为沉痛。
举事活动,但基于政治影响力,清政府多次请他 到北京当官,都被他严词拒绝。康熙十七年(西 元一六七八年),清政府开博学鸿词科,有人想推 荐他去应诏,他坚决表示:“刀和绳子俱在,不 要加速我的死亡吧!”第二年,清廷又开明史馆 ,大学士熊赐履想迫使顾炎武参加。他写信给熊
作者介绍-15
说:“七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 则以身殉之矣!”又严词拒绝。为表示不仕清朝 的决心,从此,顾炎武连北京也不去了。
作者介绍-11
对文学、史学、思想、音韵、文字、考据,皆卓 有贡献,根据《顾亭林先生年谱》作者张穆统计 ,顾氏一生的著述共达五十多种,合计有四百多 卷,十分丰富。
作者介绍-12
◆顾炎武二三事 (一)归奇顾怪
归庄纵览六艺百家之书,自称“归乎来”、 “普明头陀”。明亡后与顾炎武起兵,事败后归 隐。归庄的怪异从他的草堂大门前的对联,可见 一斑:“两口寄安乐之窝,妻太聪明夫太怪;四 邻接幽冥之宅,人何寥落鬼何多!”
课文赏析-4
寄托〈小宛〉诗人深自警惕之意,并藉“彼阉
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的诘
ㄐ 一
问,将古人坚
ㄝ
守节操者与当时趋炎附势 者两相比较,高下
立判,讽刺批评之意自然流露,发人深省。
六、问题讨论
一、文中言:“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在现代社会中,你认为这种说法成立吗?
答:顾炎武身处明末清初之际,士大夫之族的气节受到 严峻考验,欧阳脩说:“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 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在今日的社会,政治人物的风骨与节操具有稳定社 会的力量,也具有关键的影响力。所以,香港设有 廉政公署、申诉专员公署,新加坡设有贪污调查局 ,至于我国也有监察院和政风处,都是让国家政策 执行能够贯彻廉能的防弊措施。“士大夫之无耻, 是谓国耻。”这一句话,综观今日社会的一些乱象 ,具有暮鼓晨钟的惕励作用。
文章题解-4
文体简介──笔记 《日知录》的文体属于笔记。“笔记”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