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司马光》 人教部编版
24《司马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司马光》是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课文中的人都有美好的品质。
《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救友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在读和理解上可能会有些无从下手,但生活中也有过一些积累,如国学诵读当中接触过一些这样的句子,所以也不会太陌生。
教学时可以采用图文对照、结合注释、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本课重在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司、跃”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通过诵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
【课时】:1课时【教法】:情境创设法、读书释义法,教师示范法。
【学法】:自主学习、自主体验与教师的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每日一诗,背诵司马光《梧桐》。
一、导入1.课前我们背诵的《梧桐》的作者是?(板书:司马光)2.“司马”是复姓,历史上有写《史记》的司马迁,有三国大将司马懿,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读题:司马光)3.司马光的父亲在光州做官,司马光又出生在光州光山,因此其父为他起名为“光”。
(读题:司马光)4.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们先看单元导读,看看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美好品质)那司马光身上又有什么美好品质呢?(板书“?”)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了解单元主题,了解“司马”姓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24.司马光 教学设计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24、司马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司、跌”等生字,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的方式会写“司、庭”等生字。
2.能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背诵课文。
3.通过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通过理清故事内容,领悟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5.初步感受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通过与现代文进行对比,能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理清故事内容,领悟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通过与现代文进行对比,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准备:1.搜集司马光砸瓮的图片和司马光的相关资料。
2.借助注释读文言文,能把文言文读通顺,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小时候,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宋朝,一个小孩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其中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这个小孩就急中生智,拿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小朋友,这个小孩就是司马光,这个故事就是《司马光砸缸》。
这是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录在古代史书中。
由于古代书面语与我们现代的语言有一些不同,所以,我们看到的故事都是翻译成现代语的。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用古代的书面语讲述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他与我们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体会一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根据注音拼读,将读不通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庭、众”可以采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司、持”可以与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学习“庭、跌、众、皆”可以用汉字加减法。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3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3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指导学生能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认识生词,带着感情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在危急时刻能冷静分析、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谁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说一说。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情?2、指名(1-2人)说说文章内容过渡:刚才,学生们非常认真仔细地读课文。
昨晚,他们安排了一场预演。
现在老师应该检查你对单词的掌握程度。
你有信心吗?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词语,指名认读。
(2)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引读第一自然段。
(2)看完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展示课文的插图。
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自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他是谁?(2)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3)读这一段第二句话,把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读清楚。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4.司马光》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4.司马光》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24.司马光》,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司马光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课文学习:通过朗读、讨论、讲解等方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司马光的人物形象。
3. 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与司马光相关的历史故事,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司马光的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司马光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停顿、语气,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掌握书写规范。
4. 精讲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司马光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感悟其优秀品质。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24.司马光》2. 主要内容:司马光的人物形象、优秀品质3. 生字词:掌握、理解、运用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摘抄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积累。
3. 拓展阅读:阅读与司马光相关的历史故事,提高阅读兴趣。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对照教学目标,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找出不足之处,及时改进。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教案
司马光(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十分简短,只有30个字,7个标点。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文章内容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难。
这篇课文中的有些词语和现代汉语基本一致,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而文章中又有很多的注释能降低孩子学习文言文的难度。
但是对于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孩子来说,正确朗读和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并且在此基础上讲故事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难点,同时也是教学重点。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通过学古人读文、做游戏等方法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通过教师范读、自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来画停顿线,读出文章正确的节奏;通过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给字组成词等方法理解文章大意。
二、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司”、“弃”、“持”、“跌”三个字。
2.通过范读、跟读、自读、同桌读等方式,正确读文,读出停顿和节奏。
3.通过对比阅读、借助注释和图片、给字组词等方法理解文意,了解现代文和文言文在语言上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信封、故事图片、田字格、ppt等四、教学过程(一)巧猜人物,初知文言文1.屏幕上有两位古人,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小时候的司马光和成年以后司马光的图片)2.生猜第一张。
生猜第二张图片中的人物时,出示提示。
(出示关键词:北宋文学家、《资治通鉴》、砸缸)3.那你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司马是古代的一种复姓,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姓氏歌,我们一起再来熟悉一下这些经常用到的复姓。
4.司马光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在光山的那个地方当官,所以取名为光。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5.齐读课题,书写“司”。
6.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有多少同学听过?谁愿意为大家来讲一讲。
7.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司马光》很特殊,是古人写文章时用的语言,我们叫它文言文。
(板贴)(二)正确读文,读出停顿1.你别看他短,读起来可不容易哦!先听老师来模仿古人读一读这篇文言文。
2.你们想来读一读吗?跟着老师,我读一句,你们读一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登”等4个字。
2.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跟读课文。
3. 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大意。
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简洁的特点。
教学重点: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登”等4个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跟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节奏地跟读课文和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简洁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认识“司”,学习复姓。
板书课题,齐读: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朋友。
他生活在古时候,离现在有一千多年了,他的名字叫“司马光”。
强调“司”是平舌音,用“司”组词。
(司机、公司、司法、)说说课题中“司马光”的姓和名。
像这样的复姓,你还知道哪些?(欧阳诸葛)对了,我们在一年级下册《姓氏歌》里知道了好多复姓。
2. 说说你对司马光的了解。
3. 结合你自己的课外知识和文中插图,预测一下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你以前读过这个故事吗?4.初识文言文。
请大家快速浏览一下课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篇幅短小、语言简练)师:对,这是我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用的语言,叫文言文。
二、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1. 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个醒。
强调后鼻音的字:庭、登、瓮、迸翘舌音:持2. 同桌互相检查读音,如果读音全对就夸夸他,有读得不准的就帮帮他。
3. 巩固生字并组词,游戏:捡石头。
4. 抽读。
请两个学生,一人一句。
5. 去掉拼音男生一句女生一句。
齐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三、读出节奏,感知故事(教师范读,学生跟读)1. 读文言文和读古诗一样要有抑扬顿挫,古诗的节奏分明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文言文的停顿和古诗不一样,更加随意自然,变化多端,具体在哪儿停顿,就需要孩子们联系上下文自己来把握。
请孩子们拿上笔,一边默读一边用斜线试着画一画停顿的地方。
2. 自己按现在划好的停顿标记试着读一遍。
3. 抽生按自己划得停顿读。
4. 到底读对没有呢?听老师读,对比停顿,并修改。
5. 按修改后的停顿试着读一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
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于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把没写出来的内容补充出来,应做为难点来突破。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也是本课重难点之一。
四、说教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
谈话导入--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读写结合--激发想象性,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本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韵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登”等7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讲故事,感受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以歌曲《司马光砸缸》激趣,接着介绍故事出处;复习文言警句,为学文做准备。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司”字。
3、交流复姓。
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味1、读准字音。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明确多音字“没”在文中的读音,并学会根据字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读出节奏、韵味。
(1)教师范读,强调停顿,做到“声断气连”。
学生跟读,读出文章的节奏、韵味。
(2)学生自由练读,体会文章内在的逻辑停顿。
(3)教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停顿要自然。
三、读懂意思,读出思考1、方法迁移,自主学习。
(1)学生交流总结理解古诗常用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借助插图理解。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文言文。
2、合作学习,交流解疑。
(1)学生带着理解或疑问,根据学习提示进行合作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1)群儿戏于庭①教师提示,“于”可以理解为在。
②学生仿说。
孩子们还会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可以怎么说?(2)“瓮”与“缸”。
对比区别“瓮”与“缸”。
(3)“跌”与“登”①学生找出这句话中与足有关的动作词。
②运用拆字法理解“跌”。
“跌”是一个“足”加“失”组成的,那怎么理解它呢?(失足)③通过字理识记、理解“登”。
④利用写字歌,指导书写“登”。
⑤指导朗读,读出当时情况的紧急。
24《司马光》(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教学目标】1.能认识“司、跌、皆、弃、持”五个生字,能写“司、庭”等七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内容。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说出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认识“司、跌、皆、弃、持”五个生字,能写“司、庭”等七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内容。
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说出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猜字游戏。
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请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字?出示“司”字的甲骨文,请学生猜字。
甲骨文的“司”字,就好像一个人手持权杖,发号施令,所以“司”就有主持掌管的意思,演变到今天就成了这样(出示楷体字“司”)。
2.“司”字组词。
例如司机、司令。
还有一个带“司”的复姓——司马,在古代表示官职,这个官职管理的是——马匹。
3.揭示人物。
你知道哪些姓司马的人?司马迁,司马光,司马懿。
你们对于司马光有怎样的印象?司马光砸缸,司马光是一个史学家,编纂了《资治通鉴》。
4.揭示课题。
同学对司马光已经有了不少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和司马光有关的文章,相信学习之后,你们能对他有更多的了解。
一起伸手跟着老师写课题。
(相机引导:司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写外面的横折钩,中间的横和口要偏左一些,口的上半部分要在横中线上。
)(板书:司马光)二、初读课文1.感知文言特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司马光》这篇文章,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和我们之前读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1)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感觉它和我们之前读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指名简单交流。
预设:字数比较少;文章简短;有些词语难理解。
(2)小结:古人在写作这篇文章时,使用的语言是文言,是一种书面语言,这样的文章我们就叫它文言文。
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语言文字非常——简练。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教学重难点: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
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
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
(光持石击瓮破之)(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司马光》人教部编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司马光智慧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模拟司马光救人的情景,体会他的勇敢和智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像司马光一样勇敢、智慧地帮助他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司马光》这个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司马光是我国宋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他在童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这个故事展示了他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冷静思考,果断行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司马光在面对问题时如何运用智慧,以及这种智慧对我们解决问题的启示。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司马光的故事,感受了他的勇敢和智慧。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这些品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品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像司马光一样勇敢、智慧地去解决。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朗读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
《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难点: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一、词串学习,正确朗读课文(一)复习单元主题及要求同学们,还记得第七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美好的品质)请大家打开课文第101页,一起来读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二)导入新课。
1.读题,理解题目。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代的文章。
一起来读课题。
(2)课文以一个人的名字为题,这个人姓什么?(司马)(相机出示“司”)请学生读准“司”。
“司”是司机的“司”。
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
再读课题。
(3)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呢?(相机出示课件,介绍古代名人)2.读词串相信同学们都有预习课文了,那我们来读读课本里的生字词,敢不敢接受挑战?(1)戏登跌弃持击破迸活(2)戏于庭登瓮足跌弃去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①正音②谈发现第(1)组词,独字成词,而且都是动词;第(2)组词是词组,由于这是古代的词组,在我们现代汉语里一般都不能把这些词组当成独立的词语。
③指导书写“庭”“登”“持”。
(三)初读课文,读好词句间的停顿。
三、回顾理解生词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一)回顾理解生词的方法1.这篇文章写于六百多年前,你都能读流利,真棒!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
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课件出示“文言文”)也叫古文。
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文言文中的遣词造句和我们现代汉语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是,不要紧,因为在本学期第二单元,我们就学过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大家还记得都有哪些方法吗?板书:①查看注释②拆分、组词③联系生活实际④联系上下文……2.师:请你用这些方法来说说课文里句子的意思。
《司马光》教案
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
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
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
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孩子得救了。
围绕“司马光砸缸”这一核心事件,全文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并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再现了一儿失足落水及司马光“持石击瓮”那一瞬间的场景,语言极富形象感、画面感。
面对“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紧急情况,“众皆弃去”,而司马光却选择了“持石击瓮破之”。
在这行为对比中,司马光富有爱心,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就显露出来了。
【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等了解课文大意,感受司马光的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品质。
2.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1.认识“司”字,了解复姓。
2.对比现代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初识文言文特点。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是部编版的第一篇文言文,学习时要消除学生畏惧心理。
以学生熟悉的故事导入,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异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指导朗读,读通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反馈、正音。
教师范读。
3.学生借助停顿符号,读好停顿。
读出文言文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读、正音、范读、加停顿、跟读等方式,读通全文,读准节奏,落实“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这一语文要素,初步感知文言韵味。
】三、理解文意,讲述故事。
1.理清故事发展顺序,理解课文。
(1)起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2)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2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2篇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难点)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重点)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自主识记。
2.能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一、出示资料,初识古文1.出示组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小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一笔巨大的财富。
2.出示课题,引导学生回顾耳熟能详的传说故事。
过渡: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用古代的书面语讲述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那么,古代的书面语与我们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学习中体会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齐读课题,认识复姓“司马”。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呢?(上官、诸葛、欧阳……)2.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sù)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谥号文正。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践行儒学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3.教师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朗读课文。
(1)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识字方法:学习“庭、众”等字可以采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司、持”等字可以与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学习“庭、跌、众、皆”可以用汉字加减法进行识记。
(2)指名学生试读课文,挑战一字不差读课文,指导多音字“没(mò)”“得(dé)”的认读。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读准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24.《司马光》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24.《司马光》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24.《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司马光》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以“人物美好品质”的单元主题为依托,用精炼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智的七岁小男孩形象。
全文简短,容易理解,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构建现代语文课堂。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司马光》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文言文。
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同时学习难度也比较大。
因此选择贴近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兴趣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字。
会写“司、登、跌”3个字。
2.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能读出词句间的停顿与节奏。
3.借助注释、插图、组词、换词、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注释讲故事;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1.黑板贴2.写字帖【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插图导入,初步感知文言文(一)利用课文插图,激趣揭题1.出示课文动画师:“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司马光的故事让老师记忆犹新,你瞧!(播放视频)2.生看图说内容3.出示古文文言文《司马光》(二)初步了解文言文1.介绍文言文2..出示题目《司马光》,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初步感受文言文词句间停顿停顿(一)学习文言文生字过渡:我们先来认识文言文的生字朋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2页,读一读文言文中带拼音的生字朋友。
1.关注“司”字,回顾复姓。
(1)生拼读:司——司马光(2)指名说“司马光”的姓和名,指导书写“司”。
(3)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复姓。
(参考一年级下册《百家姓》)(4)简介司马光2.借注释、插图理解“瓮”。
24.《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司马光的品质”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总结归纳: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关键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的品格;3.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难点:1.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与运用;2.从课文中深入挖掘司马光的品格特点。
解决办法:1.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记忆生字词及关键词语;2.采用问题引导法,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司马光的品格;3.结合课文注释,讲解文言文句式,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练习运用;4.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司马光的品格特点,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示例答案:司马光的冷静、果断品格使他在危急时刻能够挽救生命。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品格意味着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应保持冷静,迅速找到解决方案,勇于承担责任。
5.请根据课文内容,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光持石击瓮破之。”
示例答案: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了水缸。
6.请结合课文,谈谈你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简洁明了:通过流程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呈现。
③逻辑关系阐述:
-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学习生字词和文言文句式,理解课文内容,进而体会司马光的品格特点,形成从基础知识到人物品格的递进关系。
-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的逻辑关系:学生将文言文知识应用到对司马光品格的分析中,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24 司马光 教学设计(含课堂作业及答案)
24 司马光【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新设计】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 diē)没.(méi mo)水中。
众皆.(kǎi jiē)弃去,光持.(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 bìnɡ),儿得活。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群儿戏.于庭。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参考答案:1. diē√ mo√ jiē√ chí√ bènɡ√2.(1)戏:玩耍。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2)登瓮:爬到缸沿上玩。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3)破之:水缸破了。
之:它,指水缸。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板书设计】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在实际教学《司马光》中,教师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第一课时考编优秀说课稿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第一课时考编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司马光》第1课时。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方面来展开我的阐述。
一、说教材《司马光》选自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1篇课文,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第1篇文言文。
所以在学习本课既要关注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又要兼顾古文教学的特征。
这篇小古文围绕“司马光砸瓮”这一核心事件展开,仅仅用了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其中,“登”和“跌”两个动词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紧急情况。
而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众皆弃去”和“光持石击瓮破之”两种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司马光遇事的沉着冷静和聪明机智。
由于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还应该在教学中渗透文言文的朗读技巧、学习方法和“言简义丰”的特点。
【思路分析】课文位置+地位分析+内容概括+教学要点提炼(根据时间可以适当删减)二、说学情三年级孩子首次接触文言文,既会产生对新内容的好奇心,也会有理解方面的困难。
好在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孩子们并不陌生,而且文字也比较简单。
所以,可以借助课文的注释、插图、上下文和已有的经验攻破学生“理解文意”的知识壁垒。
【思路分析】学生学段的心理特点+已有的认知水平(正面、负面影响)+结合文本与已知认知水平的生长点。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理解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能注意到词句间的停顿,读出“声断气连”的感觉。
3.借助看注释等方法了解文言文的意思,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能感受到司马光是个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孩子。
4.在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对比中,感受到文言文有“言简义丰”的特点,并能积累其中的语言。
以上的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成果,表述上简单明了,内容上凸显了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表现形式,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4.司马光单元八学科语文年级三
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3.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重点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最早是文
言文记录的。
今天我们学习《24.司马光》。
故事导入
讲授新课一.听读感知
听读课文,听准生字的音
生字书写
司庭登跌众弃持
观察分析生字
“跌持”为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写的左窄右宽。
“登、弃”是上下结构。
“登”,上边部分“癶”
旁,不要写错,看清笔画,下面的“豆”穿插进去,
要写紧凑。
“庭”是半包围结构。
注意“广”作偏旁时,要写得宽大一些,横、撇要长一些。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会认的生字
sī tínɡ dēnɡ diē zhònɡ qì chí jiē
司庭登跌众弃持皆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学生动笔。
记字词。
听读动笔。
多种方法。
平舌音“司”
翘舌音“众、持”
后鼻音“庭、登”。
学生读准停顿: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
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
得活。
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
群儿:很多孩子。
这里指小伙伴们。
戏:玩耍。
于:在。
理解词语。
分析思考。
庭:院子里。
文中指后院里。
一儿:有个小孩。
登瓮:爬到缸沿上玩。
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
众:别的孩子们。
皆:都。
弃去:跑到外面。
持石: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
击瓮:使劲向水缸砸去。
破之:水缸破了。
之,它,指水缸。
水迸:水流了出来。
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你可以根据词语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吗?
群儿戏于庭。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
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
快要没顶了。
众皆弃去。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
儿得活。
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
二.课文探究
读了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课文中哪个地方写出了司马光很聪明?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
喜欢
喜欢就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吧。
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多种形式背诵。
三.拓展提高
你还了解司马光的哪些知识?
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
其中最大的贡献是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294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学生分析寻找
朗读
突出重点
到宋太祖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共1362年。
司马光
共费时十九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四.课堂练习
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diē)没(méi mo)水中。
众皆(kǎi jiē)弃去,光持(chí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b ìnɡ),儿得活。
解释下面几句话的意思。
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diē√mo√jiē√chí√bènɡ√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五.作业布置
课文填空
群儿()。
一儿(),足跌()。
众皆(),光(),水迸,儿()。
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学生略读
学生练习
开阔视野
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这一课,我们感悟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和遇事沉着冷静。
板书司马光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