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基础
工程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绪论蒲博文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❶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❷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做出确切的结论。
❸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❹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❺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❻为拟定防治和改善不良和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工程地质类比法。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矛盾。
第四章活断层与地震活断层:一般是是指近期曾有过活动或正在活动或将来有可能重新活动的层。
活断层的基本特征:❶活断层的继承性与反复性。
❷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产物。
❸活断层的活动方式。
(一种是以地震方式产生间歇性的突然滑动称之为地震断层或者粘滑性断层。
一种是沿断层面两侧岩层连续缓慢的滑动称之为蠕变断层或者蠕滑型断层)活断层的鉴别:❶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①地质特征:最新沉积物的地层错开,是鉴别活断层最可靠的依据。
②地貌特征:活断层往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的分界线,并加强各地貌单元的差异性。
活断层往往构成同一地貌单元或地貌系统的分解和异常。
走滑型的活断层可使穿过它的河流、沟谷方向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活动断裂带上,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工程动力地质现象常呈线性密集分布。
③水文地质方面:活动断裂带的透水性和导水性较强,因此当地型、地貌条件合适时,岩断裂带泉水常呈线性分布,且植被发育。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1.地质调查和勘探:工程地质学的基础是对地质条件进行准确和详细的调查和勘探。
地质调查包括地貌调查、地层调查、构造调查等,用于确定地质结构、岩性和地层等地质情况。
2.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地质工程地质勘察是为了解地下地质情况、获得工程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地质资料而进行的工作。
包括地质资料的收集、分析、解释和报告等。
3.岩土力学:岩土力学是研究岩土材料变形和破坏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对于工程地质学至关重要。
岩土力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岩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应力应变关系、强度和破坏准则等。
4.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是研究土地和岩石的工程性质、问题和处理方法,它是工程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主要研究岩土工程材料的性质、施工技术、工程设计和施工控制等。
5.地下水和水文地质:地下水是地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工程建设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水文地质研究地下水运动、分布、水位、水质等地下水问题,为工程建设提供地下水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6.坡体工程:坡体是指地表坡地上层土层的局部或整体塌陷或滑动变形。
坡体工程是为了防治坡体滑坡和塌陷而进行的一系列工程措施,包括防护、加固、治理等。
7.地震工程:地震工程是研究地震对工程建设和结构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抗震设计和防护措施的学科。
地震工程需要进行地震活动的预测、震源机制研究、地震动力学分析等。
8.岩土动力学:岩土动力学是研究由于地震、爆炸、地下水流等自然或人工因素引起的岩土体的动力响应和破坏机制的学科。
岩土动力学主要包括岩土动力特性、地震响应分析、地震波在岩土体中的传播和衰减等。
9.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设计是基于地质调查和勘察的工程地质资料,制定合理的岩土工程方案和设计参数的过程。
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地质条件、岩土性质、荷载特征、施工工艺等因素。
10.工程地质灾害:工程地质灾害包括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或已建工程产生的破坏、危害和影响等。
主要包括地质滑坡、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等。
第1篇工程地质基础知识
1.2矿物和岩石
• 矿物(Mineral)是组成岩石的基本物质。由一 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自然集 合体,称为岩石(Rock)。岩石构成了地球的 表层——地壳。 • 1.2.1 1.2.1矿物:是指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 : 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地球上的 矿物有三千多种,常用的三十多种,分为 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学习要求
•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工程地质的基本 内容,熟悉常见岩石的分类和工程性质, 了解风化分带标准,熟悉土的成固类型及 特征,了解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条件对建 筑工程的影响,掌握地下水的概念、类型、 运动规律,会分析流砂、管涌等渗透变形, 正确认识地下水与工程建筑的关系。
1.1地质作用
• 在地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自然动力引起的地球和 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及地表形态不断变化发展的 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土木工程建筑场地的地形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貌和组成物质(土与岩石)的成分、分布、厚度与工程 特性,都取决于地质作用。 • 地质作用按动力来源分类: 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 内部的能量所引起的,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 质作用、地震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外部的 能量引起的,主要来自太阳的辐射热能,引起大气圈、 水圈、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运动,形成了河流、地下水、 海洋、湖泊、冰川、风等地质营力,各种地质营力在 运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改造着地表。外力作用的方式, 一般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硬结成岩的程序进 行,未经成岩作用所生成的沉积物就是通常所说的 “土” • 地壳在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下,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地 形,称为地貌
第1篇 工程地质基础知识
• 1 工程地质概论 • 本章内容: • • • • • • 1.1地质作用 1.2矿物和岩石 1.3土的成因类型 1.4地质构造 1.5不良地质条件 1.6地下水 • 本章提要: • 本章是工程地质学主 要内容的概述。工程 地质工作是各类土木 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 础,是岩土工程的重 要组成部分。
工程地质学基础
(2)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工程地质研究的基本任务,可归结为三方面: A.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是指由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断裂
活动,地震对工程建设地区稳定性的影响; B.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是指地基的牢固、坚实性; C.环境影响评价,是指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工程地质学的具体任务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评价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地上和地下建筑工程兴建和运行 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选定建筑场地和适宜的建筑型式,保证规划、 设计、施工、使用、维修顺利进行; B.从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论证和预测 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规模和发展趋势; C.提出及建议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 加固岩土体和防治地下水的方案; D.研究岩体、土体分类和分区及区域性特点; E.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C.水文地质条件:重要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 埋藏、分布、动态和化学成分等;
D.地表地质作用:是现代地表地质作用的反映,与建筑区地 形、气候、岩性、构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包括 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风沙移动、河流冲刷与沉积等等,对 评价建筑物的稳定性和预测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意义重大;
(3)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地质体,所以其研究方法应是
地质分析法与力学分析法、工程类比法与实验法等的密切结合,即 通常所说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要查明建筑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它在工程建筑
物作用下的发展变化,首先必须以地质学和自然历史的观点分析研 究周围其它自然因素和条件,了解在历史过程中对它的影响和制约 程度,从而才有可能认识它形成的原因和预测其发展趋势和变化, 这就是地质分析法。在阐明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形成机制的基础上, 建立模型进行计算和预测,例如地基稳定性分析,地面沉降量计算, 地震液化可能性计算等,这就属于力学分析法。当地质条件十分复 杂时,可根据条件类似地区已有资料对研究区的问题进行定量预测, 即采用类比法进行评价。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论证地质问题时都需要 采用实验测试方法,即通过室内或野外现场试验,取得所需要的岩 土的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力学性质数据,通过长期观测地质现象 的发展速度也是常用的试验方法。
工程地质基础知识
工程地质基础知识一、岩石风化等级未风化:岩质新鲜,无风化痕迹;微风化: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弱(中)风化: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20~50cm),用镐难挖,岩芯钻可钻进,锤击声脆,且不易击碎;强风化: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份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2-20cm),用手可折断,结构和构造层理不甚清晰,用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全风化: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
二、岩层层厚级别块状层(h>2m);厚层(h=2~0.5m);中厚层(h=0.5~0.1 m);薄层(h=0.1~0.01m);微层(页片理)(h=0.01~0.001m);显微层(h<0.01m)。
三、裂隙发育等级不发育:节理裂隙1~2组,规则,多为原生型或构造型,多数间距在1.0 m以上,多闭合且延伸不长;较发育:节理裂隙2~3组,呈X型,较规则,以构造型为主,多数间距大于0.4 m,多闭合,部分张开(宽度大于2mm),少有充填;发育:节理裂隙3组以上,不规则,呈X型或米字型,以构造型或风化型为主,多数间距小于0.4 m,大部分张开,部分为粘性土充填,少量剪切节理面上可见擦痕;很(极)发育:节理裂隙3组以上,杂乱,以构造型或风化型为主,多数间距小于0.2 m,多张开或被粘性土充填,剪切节理面上多见明显擦痕。
四、岩体结构类型五、岩体完整程度六、岩体按岩石质量指标(RQD)分类七、碎石土分类及描述碎石土分类碎石土密实度的野外鉴别方法碎石土描述:名称、颜色、干湿度、主要成分、磨圆度,一般粒径、最大粒径、坚固性、充填物的名称和性质及其含量的重量百分数、胶结性、密实度等。
粘性土描述:名称、颜色、干湿度、可塑性、主要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气味、包含物。
八、节理、裂隙、片理、层理及断裂的区别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
工程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绪论蒲博文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❶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❷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做出确切的结论。
❸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❹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❺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❻为拟定防治和改善不良和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工程地质类比法。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矛盾。
第四章活断层与地震活断层:一般是是指近期曾有过活动或正在活动或将来有可能重新活动的层。
活断层的基本特征:❶活断层的继承性与反复性。
❷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产物。
❸活断层的活动方式。
(一种是以地震方式产生间歇性的突然滑动称之为地震断层或者粘滑性断层。
一种是沿断层面两侧岩层连续缓慢的滑动称之为蠕变断层或者蠕滑型断层)活断层的鉴别:❶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①地质特征:最新沉积物的地层错开,是鉴别活断层最可靠的依据。
②地貌特征:活断层往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的分界线,并加强各地貌单元的差异性。
活断层往往构成同一地貌单元或地貌系统的分解和异常。
走滑型的活断层可使穿过它的河流、沟谷方向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活动断裂带上,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工程动力地质现象常呈线性密集分布。
③水文地质方面:活动断裂带的透水性和导水性较强,因此当地型、地貌条件合适时,岩断裂带泉水常呈线性分布,且植被发育。
工程地质学基础ppt课件
场地适宜性评价
根据场地地形地貌、岩土条件、水文地质条 件等,评价场地对工程建设的适宜性。
工程地质问题预测
预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滑坡、泥石 流、岩溶塌陷等工程地质问题。
25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要求
报告内容齐全
包括封面、目录、文字 报告、图表等,内容应 全面反映工程地质勘察
成果。
排导槽等)。
岩溶、土洞防治
03
对岩溶洞穴进行回填或跨越处理,对土洞可采用注浆、旋喷等
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22
06
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
2024/1/25
23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和技术手段
工程地质测绘
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和描述,研究工程建筑与地质 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岩土测试
对岩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水理性质等进行 测试,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2024/1/25
8
土体类型及特征
残积土
由岩石风化后残留在原地形成 的土壤。颗粒较粗,结构松散
,透水性强。
2024/1/25
坡积土
由山坡上岩石风化产物在重力 作用下堆积形成的土壤。颗粒 大小不一,分选性差,透水性 较弱。
洪积土
由洪水携带的泥沙在河流出口 处或山前平原堆积形成的土壤 。颗粒较细,分选性较好,透 水性较弱。
和地表水的补给。
裂隙水
赋存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其运动 受裂水
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 地下水,具有承压性质,可以沿隔水 层顶面倾斜方向流动。
岩溶水
赋存于可溶性岩石的溶蚀裂隙和溶洞 中的地下水,水量丰富,运动复杂。
16
地下水运动规律
渗流定律
工程地质学基础
徐州|
曹丽文
| 中国矿业大学 (CUMT)
23
2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
徐州|
曹丽文
| 中国矿业大学 (CUMT)
24
2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
徐州|
曹丽文
| 中国矿业大学 (CUMT)
25
2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
徐州|
曹丽文
| 中国矿业大学 (CUMT)
26
2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
运营、生产阶段
特别注意由于工程建设和运营对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 及诱发的地质灾害 。
徐州|
曹丽文
| 中国矿业大学 (CUMT)
19
1 工程地质学的概念
概念扩充
工程地质学是调查、研究和解决与工 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 (生产)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徐州|
曹丽文
| 中国矿业大学 (CUMT)
20
协会(IAEG) 。 第11届(2010.9,新西兰奥克兰 )2014,
意大利都灵
1975年 国际工程地质协会、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和国际土力学 及基础工程学会这三个学会的秘书长联席会议,以期成立综 合性的国际学术团体。
徐州|
曹丽文
| 中国矿业大学 (CUMT)
3
1 工程地质学的概念
工程地质学的发展
1979午11月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我国首届 工程地质大会。至今已召开八届大会和多次专题学术讨论会 1989年 全国地质灾害研究会 ,并办有专门的学报。专门从 事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时空分布规律、预测预报、防治对 策和措施等方面的研究。
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
工程地质学基础
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学基础是一门研究开发建设项目过程中,要求对地质物理性质、地下水情况、岩土工程性质进行全面评价,并提出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的学科。
它是地质勘探专业和岩土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在于了解建设项目的地质条件,分析地质条件对建设项目的影响,为建设项目的施工和使用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工程地质学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地质勘查和地质物理性质研究。
根据建设项目规划,进行表面和地下现场勘查,研究地质结构、岩石物理性质、岩土特征、地下水情况等,全面了解建设项目的地质环境和物理性质。
2.地质压力测试。
通过地层压力测试,掌握建设项目施工中地层稳定性的变化趋势,以便更好地掌握岩体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性。
3.岩土工程性质研究。
根据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对岩土工程性质进行综合分析,如抗剪强度、抗压强度、抗渗性能等,及时发现岩土工程性质可能带来的风险,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4.环境地质学检测。
因为工程地质环境的不断变化,会对建设项目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对环境地质条件进行有效的检测,以便对建设项目提出有效的管护措施。
5.地震学研究。
地震作用会影响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因此必须对地震的影响范围和强度进行充分的研究,以便提出有效的防震措施,减少建设项目可能遭受的损失。
6.灾害地质学研究。
根据建设项目可能受到的灾害,如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对其灾害形成机制和危害范围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灾害的损失。
7.地质评价和设计方案研究。
根据建设项目的地质条件,以及灾害、地震等可能带来的影响,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以确保项目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以上是工程地质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地质学基础可以帮助建设者全面了解建设项目的地质环境,分析地质环境可能带来的风险,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从而确保项目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工程地质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它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工程地质问题: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区域稳定性:是指在内、外动力作用下,现今一定区域地壳表层的相对稳定程度及其对工程建筑安全的影响程度。
活断层:目前还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活动过、极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
震源机制: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或震源物理过程。
地震烈度: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
地震震级: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
地震效应:在地震作用影响范围内,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
卓越周期(特征周期):岩土体对某种周期的地震波放大作用明显而突出,次周期为该岩土体的特征周期。
蠕滑:斜坡岩土体沿局部滑移面向临空方向的缓慢剪切变形崩塌:斜坡岩土体被陡倾的拉裂面破坏分割,突然脱离母体以垂直位移运动为主,以翻滚、跳跃和坠落方式堆积坡脚即为崩塌。
滑坡: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
岩溶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泥石流: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暂时性湍急水流。
二.填空1.工程地质学研究方法: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工程地质类比法.2.工程地质成因演化论揭示了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和演化的本质因素。
3.三大地台:华北,扬子,塔里木。
4.中国工程地质条件组合类型:高原冻土型,高山峡谷型,干旱内陆盆地型,黄土高原型,红色盆地型,岩溶高原型。
5.区域稳定性包括:区域地壳稳定性分析和区域稳定性分级分区等理论方法。
6.区域稳定性理论代表:安全岛理论,构造控制理论,区域稳定工程地质理论。
7.区域稳定性分级原则:首先考虑地震作用,其次考虑山体及地表稳定性和地震对岩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可分为:不稳定,次不稳定,基本稳定,稳定。
8.对于一个大区域,可按稳定性程度由大到小分为:地区,地带,地段,地点四级。
工程地质学基础
工程地质学基础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二OO九年实验一矿物的形态一( 目的要求1( 通过实验熟识矿物常见的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并初步掌握正确的描述方法。
2( 通过对实际晶体与理想形态对比,认识它们在几何形态上的异同;认识晶面花纹等特征。
二(内容、方法1( 观察实际晶体的形态特征,注意与理想形态对比;认识晶面花纹。
石榴子石:等轴晶系,菱形十二面体。
黄铁矿:等轴晶系,立方体;聚形纹。
石英:三方晶系,六方柱与菱面体的聚形;晶面上有聚形纹。
电气石:三方晶系,柱面上有聚形纹。
斜长石;三斜晶系,有聚片双晶纹。
方解石:三方晶系,有聚片双晶纹。
2( 矿物的单体习性按矿物单体在三度空间发育程度,延伸情况的不同,分成三种类型。
观察如下标本:(1) 一向伸长:柱状:石英长柱状:辉锑矿针状:电气石纤维状:石棉、石膏(2) 二向伸长:板状:石膏片状:云母、石墨、辉钼矿(3) 三向等长:粒状:黄铁矿、石榴子石、磁铁矿、橄榄石3( 矿物的集合体形态(1)显晶质集合体形态1柱状集合体:石英、红柱石放射状集合体:阳起石片状集合体:辉钼矿粒状集合体:黄铁矿(2)隐晶质和胶态集合体形态结核体;鲕状、豆状:赤铁矿分泌体:玛瑙钟乳状体:钟乳状:钟乳石葡萄状:孔雀石土状:高岭石致密状:蛇纹石三、试验报告格式矿物形态观察与描述标本显晶或隐晶集矿物名称单体形态集合体形态编号合体2实习二矿物的物理性质一( 目的要求1(学会观察描述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等光学性质的方法;2(了解矿物各种光学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3(学会肉眼观察描述矿物解理、硬度、断口、相对密度等力学和其它性质。
二( 实习内容(一) 光学性质1(颜色根据颜色产生的相理不同可分为自色、他色、假色,但具有鉴定意义的主要为自色。
,(条痕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一般是指点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擦划所留下的痕迹的颜色。
条痕色可能深于、等于或浅于矿物的自色。
工程地质学基础
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为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的基础部分,是工程地质学科的骨干课程,同时也是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本专业的科学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的:1.向学生传授内外动力及人类活动引起有关物理地质现象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从工程地质角度研究这些动力地质现象(问题)的基本方法等。
2.通过本课程学习,具备解决某些重大工程地质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3.该课程应用性很强,要求学生尽可能紧密联系某些具体工程动力地质现象的实际进行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必修的专业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的内容。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介绍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实际意义,它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工程地质学发展历史、现状和研究前沿。
如何学习该课程。
第二章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活断层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活断层鉴别及研究方法、活断层区建筑原则。
第三章地震工程地质研究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效应,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地震小区划,建筑抗震原则及措施。
第四章砂土液化工程地质研究砂土液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砂土液化的判别方法,砂土液化的防护措施。
第五章岩石风化工程地质研究基本概念,影响岩石风化因素,风化壳及分带标志和方法,岩石风化防护措施。
本章教与学两方面没有难度,主要问题是实际工作中风化岩分带的标准很难把握,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最好配合现场考察进行教学。
第六章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基本概念,斜坡应力分布特征,斜坡变形破坏形式及机理,崩塌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滑坡形态要素及分类、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斜坡变形破坏预测预报及防治。
第七章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渗透变形概念及形式,产生渗透变形的基本条件,渗透变形预测,防治措施。
第八章岩溶工程地质研究溶蚀机理,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岩溶渗漏、塌陷工程地质问题分析,渗漏及塌陷处理措施。
第九章水库诱发地震工程地质研究诱发地震的类型,水诱发机制,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条件,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及预测。
第一章绪论_工程地质学基础.
五、其相关的分支学科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质学分支—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第四系地质与地貌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史学、第四系地质与地貌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动力地质学等。
动力地质学等。
土质学、土力学、岩体力学。
专业基础学科—土质学、土力学、岩体力学。
数学、物理学、工程力学、其它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学、工程力学、弹塑性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建筑学、环境科学等。
塑性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建筑学、环境科学等。
六、诞生:历史、历史、现状 1932年在莫斯科地质勘察学院开始培养工程地质专业人才,奠定工程地质学的理论基础。
此时,在欧美此项工作也在开展,但它附属于土木建筑工程,有关岩土工程地质研究在“岩土工程”学科完成。
机构: 1952年我国成立地矿部,设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
同时,水利、铁道、运输等部门相继设立工程地质处或勘测队。
同年成立北京地院、长春地院并设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
1956年地矿部、中科院设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1968年在第23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成立国际工程地质分会,之后改为工程地
质协会(IAEG,下设许多专业委员会。
1979年在苏州召开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成立中国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至今已召开多届国际国内工程地质大会。
工程地质学基础
《工程地质学基础》绪论一、名词解释工程地质学: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是工程科学和地质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
地质工程(Geoengineerig):指以地质体为工程结构.以地质体为工程的建筑材料,以地质环境为工程的建筑环境修建的一种工程。
工程地质条件(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指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概念。
工程地质问题(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二、填空工程地质学发展趋势是环境工程地质、矿山工程地质、地震工程地质、海洋工程地质五、简答工程地质学的任务是什么?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和不利的因素;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并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做出确切结论;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地,并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物配置提出建议;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建成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提出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的对策和措施;⑤根据所选定地点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施工和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
自然历史分析法即为地质学的方法,它是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一种研究方法。
工程地质学所研究的对象——地质体和各种地质现象,是自然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而且随着所处条件的变化,还在不断地发展演化着。
查明各项自然地质条件和各种地质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预测其发展演化的趋势及结果。
工程地质学基础试题
工程地质学基础试题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地质学原理与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的学科。
它对于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环境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关于工程地质学基础的试题,帮助大家巩固知识。
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岩性?2. 建筑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什么地质问题?3. 请介绍一下地质灾害的常见类型以及防范措施。
4. 什么是地下水?工程中有哪些地下水问题需要注意?5. 什么是地震?地震对工程有什么影响?6. 请解释一下土壤的力学性质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7. 请简要介绍不同地质地层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处理问题。
8. 建筑物的基础选址需要考虑哪些地质因素?9. 岩石的物理性质对工程建设有什么影响?请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10. 地质勘察在工程建设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介绍地质勘察的目的和方法。
11. 请解释一下地质图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12. 建筑物地基处理和防止地基沉降的方法有哪些?13. 请解释一下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其与地质工程的关系。
以上是部分工程地质学基础试题,每个问题都涉及到了工程建设中与地质学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可以加深对工程地质学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工程地质学中,岩性是指岩石的一些基本特征,如颜色、结构、成分等。
它对于工程建设的选择和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工程师判断岩石的强度、稳定性等参数。
在建筑基坑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地质问题,如地表下的土层不稳定、地下水涌入、岩石破碎等。
这些问题需要工程师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和解决,以确保基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这些灾害对于工程建设具有很大的威胁。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工程造成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建设防护墙、加固土体等。
地下水是地球表面以下的水,它对于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工程中,地下水可能引起地基液化、土层决塌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排水和防护措施。
地震是地球上地壳发生的震动,对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工程地质学基础
工程地质学基础绪论一、含义工程地质学是地质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1. 地质学的一个分支科学。
2.属于应用地质学范畴。
二、工程地质学的任务查明各类工程建筑场区的地质条件。
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
分析、预料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
为建筑物选择适宜的建筑场址。
对不良地质条件提出防治和改造措施。
为保证工程合理设计,顺利施工为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技术参数。
三、几个概念1.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理解为各种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地质要素的总称,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五个要素。
2.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矛盾而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
四、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研究。
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
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
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
五、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地质分析法试验法计算法第一章土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第一节土的粒度成分土颗粒的大小以其直径来表示,称为“粒径”,其单位一般采用毫米。
土颗粒按大小相近、性质相似合成的组叫粒组。
一、粒度成分土的粒度成分是指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百分含量,通常用各粒组占土粒总质量的的百分数表示。
1. 粒径(d)-土颗粒的直径(mm)2. 粒组-土颗粒按大小相近、性质相似合成的组叫粒组(粒级)。
表1-1 粒组划分方案二、粒度分析测定土中各颗粒直径大小及百分含量的过程主要测试方法:筛析法-主要用于粗粒土的粒度分析静水沉淀-主要用于细粒土的粒度分析表1-2土的粒度成分表二、粒度成分的测定和表示方法颗粒分析的方法可分为筛分析方法和静水沉降方法两大类。
筛分析方法适用于砂粒以上较粗的颗粒,静水沉降方法适用于粉粒以下较细的颗粒。
三、累计曲线的用途常用的粒度成分的表示方法是累积曲线法,它是一种图示的方法,通常用半对数纸绘制,横坐标(按对数比例尺)表示某一粒径,纵坐标表示小于某一粒径的土粒的百分含量,如下图所示。
工程地质学基础
深度,震中距,能量所决定。
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
通过场地内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地质分析相结合进行对工程问题的分析及解答方法。
即 dp=dQ 时,土体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发生流土,此时的水的水力梯度叫做临界水力梯度。
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在自重应力和其他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向坡下的快速运动;斜坡破坏的型式只要有崩塌和滑坡。
(综合) (斜坡变形进一步发展,破裂面不断扩大并互相贯通,使斜坡岩土体的一部份分离开来,发生较大位移,这就是斜坡的破坏。
)强这种混合溶蚀增强效应称混合溶蚀效应。
与工程建造有关的地质要素的综合,包括: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造材料六个方面。
地基沉降、水库渗漏等。
斜坡岩土体在重力等因素作用下,依附滑动面(带)产生的向坡外以水平运动为主的运动或者现象。
饱水砂、粉砂土在振动力的作用下,抗剪强度丧失的现象。
岩土体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尤其明显而突出,这种周期即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
卓越周期的实质是波的共振。
指在今后一定时间(普通按100 年考虑) 和一定地区范围内普通场地条件下可能遇到的最大烈度。
它是由地震部门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及地区地震地质条件等的综合分析给定的,对一个地区地震危(wei)险性作出的概略估计,作为工程抗震的普通依据。
是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者是近期曾经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是指由于人类修筑水库工程,水库蓄水所引起的地震活动,称为水库诱发地震。
斜坡岩土体中被陡倾的张性破裂面分割的块体,蓦地脱离母体并以垂直运动为主,翻滚跳跃而下,这种现象或者运动称为崩塌。
亦称喀斯特。
karst下地质环境中存在着天然洞穴或者人工采掘活动所留下的矿洞,巷道或者采空区而引起的,若排汇表现形式是局部范围内地表岩土体的开裂、不均匀下沉和蓦地陷落。
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
第二章工程地质基本知识
1.3 地下水
1.3.2、地下水分类
按埋藏条件不同,分为三类:
1、上层滞水:地表水下渗积聚在局部透水性小的粘性土隔水层 上的水。为雨水补给,有季节性。
2、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连续分布的稳定隔水层以上, 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为雨水、河水补给,水位有季节性变 化。一般埋藏在第四纪沉积层及基岩的风化层中。水面标高称 为地下水位。
基槽开挖与基础施工必须进行排水。中小工程可以采用挖排 水沟与集水井排水;重大工程应采用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法。
3、地下水位升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遇水时;地下水位大 幅下降时。
1.3 地下水
4、地下室防水。
5、地下水水质侵蚀性。 地下水含有各种化学成分,当某些成分含量过多时,
会腐蚀混凝土、石料及金属管道。 6、空心结构物浮起。 7、承压水冲破基槽。
离山渐远,颗粒变细, 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其地貌 特征是靠山近处窄而陡,离 山远处宽而缓,形如锥体, 故称为洪积锥(扇)。由相 邻沟谷口的洪积扇组成洪积 扇群。
1.2 第四纪沉积层
洪积物的颗粒虽
因搬运过程中的分选 作用呈现渐变现象,但 由于搬运距离短,颗粒 的磨圆度仍不佳。此 外,山洪是周期性产 生的,每次的大小不 尽相同,堆积物质也 不一样。因此,洪积 物常呈现不规则的层 理构造,如具有夹层、 尖灭或透镜体等产状。
沿地下水流方向取出一个土柱体,长度为L,横断面积为F。 则土柱所受的力为:
1、两端点的静水压力:
γWh1F及γWh2F
2、与土柱同体积水柱的重量:
γWLF
土骨架对水的总阻力:TLF (T为土对水的阻力,T=-GD)
1.3 地下水
1.3.3 土的渗透性
由静力平衡条件:
gW h1F - gW h2F + gW LF cosa - TLF =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地震烈度:它是衡量地震在地面震动的强烈程度的尺子,由震源深度,震中距,能量所决定。
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
2.工程地质类比法:它是一种定性分析的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方法,通过场地内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地质分析相结合进行对工程问题的分析及解答方法。
3.临界水力梯度:当单元土体的总压力与其单元体水的重量相等时,即dp=dQ时,土体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发生流土,此时的水的水力梯度叫做临界水力梯度。
4.活断层:是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5.斜坡变形破坏:是一种动力地质现象,是指地表斜坡岩体、土体在自重应力和其他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向坡下的快速运动;斜坡破坏的型式只要有崩塌和滑坡。
(综合)(斜坡变形进一步发展,破裂面不断扩大并互相贯通,使斜坡岩土体的一部分分离开来,发生较大位移,这就是斜坡的破坏。
)6.混合溶蚀效应:两种饱和度和温度不同的水混合,使其溶蚀性增强这种混合溶蚀增强效应称混合溶蚀效应。
7.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的综合,包括: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
8.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地质条件之间的矛盾或问题。
如:地基沉降、水库渗漏等。
9.滑坡:斜坡岩土体在重力等因素作用下,依附滑动面(带)产生的向坡外以水平运动为主的运动或现象。
10.振动液化:饱水砂、粉砂土在振动力的作用下,抗剪强度丧失的现象。
11.卓越周期:岩土体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尤为明显而突出,这种周期即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
卓越周期的实质是波的共振。
12.基本烈度:指在今后一定时间(一般按100年考虑)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遇到的最大烈度。
它是由地震部门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及地区地震地质条件等的综合分析给定的,对一个地区地震危险性作出的概略估计,作为工程抗震的一般依据。
13.活断层:是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14.水库诱发地震:是指由于人类修建水库工程,水库蓄水所引起的地震活动,称为水库诱发地震。
15.崩塌:斜坡岩土体中被陡倾的张性破裂面分割的块体,突然脱离母体并以垂直运动为主,翻滚跳跃而下,这种现象或运动称为崩塌。
16.岩溶:是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
亦称喀斯特。
17.地面塌陷:是地面垂直变形破坏的另一种形式。
它的出现是由于地下地质环境中存在着天然洞穴或人工采掘活动所留下的矿洞,巷道或采空区而引起的,其地面表现形式是局部范围内地表岩土体的开裂、不均匀下沉和突然陷落。
18.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
(引用)19.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
20.渗透稳定性:是指在渗流水作用下,其结构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危及岩土体的稳定。
21.RQD:岩石质量指标,RQD值越大,说明岩石性质越好。
简述题1、活断层的识别标志有哪些?(1)地质方面:地表最新沉积物的错断;活动层带物质结构松散;伴有地震现象的活断层,地表出现断层陡坎和地裂缝。
(2)地貌方面:①断崖:活动层两侧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直接相接的部位。
②水系:对于走滑断层(Ⅰ-系列的水系河谷向同一方向同步移错;Ⅱ、主干断裂控制主干河道的走向。
);不良地质现象呈线形密集分布;(3)水文地质方面:导水性和渗水性较强;泉水常沿断裂带呈线状分布,植被发育。
(4)历史资料方面:古建筑的错断、地面变形;考古;地震记载。
(5)地形变监测方面:水准测量、三角测量。
(6)遥感图象:用于鉴别大区域范围内的活断层。
2、什么是斜坡的变形与破坏,试论述斜坡变形破坏的三个不同演化阶段。
斜坡形成过程中,由于应力状态的变化,斜坡岩土体将发生不同方式、不同规模和不同程度的变形,并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为破坏。
斜坡破坏系指斜坡岩土体中已形成贯通性破坏面时的变动。
而在贯通性破坏面形成之前,斜坡岩体的变形与局部破裂,称为斜坡变形。
斜坡中已有明显变形破裂迹象的岩体,或已查明处于进展性变形的岩体,称为变形体。
被贯通性破坏面分割的斜坡岩体,可以多种运动方式失稳破坏,如滑落、崩落等。
破坏后的滑落体(滑坡)或崩落体等被不同程度地解体。
但在特定的自身或环境条件下,它们还可继续运动,演化或转化为其他运动方式,称为破坏体的继续运动。
斜坡变形、破坏和破坏后的继续运动,分别代表了斜坡变形破坏的三个不同演化阶段。
3、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为何?(1)地形条件。
地表崎岖,高差悬殊,切割强烈,是泥石流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2)地质因素:松散固体物质的来源及数量多少取决于地质因素。
地质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及地震、不良物理地质现象等。
它们以不同方式提供松散碎屑物,是泥石流形成的物质基础。
(3)气候水文因素:气候水文因素与泥石流形成关系极为密切,既影响形成泥石流的松散碎屑物质,又影响形成泥石流的水体成分和水动力条件,而且还往往是泥石流暴发的激发因素。
4、试述斜坡形成后,坡体应力分布的特征。
斜坡形成后,坡体应力分布具有以下的特征:①无论什么样的天然应力场,斜坡面附近的主应力迹线均明显偏转。
表现为愈接近坡面,最大主应力愈与之平行,而最小主应力与之近乎正交,向坡体内逐渐恢复初始状态。
②由于应力分异结果,在坡面附近产生应力集中带。
不同部位应力状态是不同的。
在坡脚附近,最大主应力(表现为切向应力)显著增高,而最小主应力(表现为径向应力)显著降低,甚至可能为负值。
由于应力差大,于是形成了最大剪应力增高带,最易发生剪切破坏。
在坡肩附近,在一定条件下坡面的径向应力和坡顶的切向应力可转化为拉应力(应力值为负值),形成一张力带。
当斜坡越陡此范围越大。
因此坡肩附近最易拉裂破坏。
③由于主应力偏转,坡体内的最大剪应力迹线也发生变化。
由原来的直线变为凹向坡面的圆弧状。
④坡面处的径向应力实际为零,所以坡面处于二向应力状态。
5、研究岩溶区水库渗漏问题应查清哪些条件?在研究岩溶区水库渗漏问题应查清的条件时,应抓住反映渗漏问题的两个关键:①渗漏通道的分析,即查明通道的类型(洞穴、裂隙、孔隙‘断层破碎带)、规模、位置、延伸方向和连通性,它是水库渗漏的必要条件,其中自水库入渗段至可能渗漏的排泄去之间渗漏通道的规模和连通性,对水库渗漏的影响最大;②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其核心是分析拟建水库的河流和库水位与地下水位的关系,只要河间地块河湾地段的地下水分水岭高于设计水位,即便岩体中渗漏通道规模较大,连通性较好,也不会向邻谷或经河湾地段向本河下游产生永久性渗漏。
因此,查明地下水分水岭与河水位及水库的关系,是分析水库渗漏的本质和关键,它是水库渗漏的充分条件。
6、简要分析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宏观震害的影响。
分析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宏观震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岩体的类型及性质、地质结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
下面进行简要的分析:(1)岩土类型及性质:软土>硬土,土体>基岩;松散沉积物厚度越大,震害越大土层结构对震害的影响:软弱土层埋藏愈浅、厚度愈大,震害愈大。
(2)地质构造离发震断裂越近,震害越大,上盘尤重于下盘。
(3)地形地貌突出、孤立地形震害较低洼、沟谷平坦地区震害大(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深越小,震害越大。
7、活断层区的建筑原则有哪些?(1)建筑物场址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2)线路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尽量使其大角度相交,并尽量避开主断层(3)必须在活断层地区兴建的建筑物,应尽可能地选择相对稳定地块即“安全岛”,尽量将重大建筑物布置在断层的下盘。
(4)在活断层区兴建工程,应采用适当的抗震结构和建筑型式8、请叙述斜坡中重分布应力的特点.(1)斜坡周围主应力迹线发生明显偏转(2)在临空面附近造成应力集中,但在坡脚区和坡顶及坡肩附近情况有所不同:-坡脚附近形成最大剪应力增高带,往往产生与坡面或坡底面平行的压致拉裂面。
-在坡顶面和坡面的某些部位形成张力带,易形成与坡面平行的拉裂面。
(3)坡体内最大剪应力迹线由原来的直线变成近似圆弧线,弧的下凹方向朝着临空方向。
(4)坡面处由于侧向压力趋于零,实际上处于两向受力状态,而向坡内逐渐变为三向受力状态。
9、试论述地面沉降及其主要危害.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
地面沉降现象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人类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直接导致了今天全球范围内的地面沉降。
主要危害:(1)沿海地区沉降使地面低于海面,受海水侵袭;(2)一些港口城市,由于码头、堤岸的沉降而丧失或降低了港湾设施的能力;(3)桥墩下沉,桥梁净空减小,影响水上交通.(4)在一些地面沉降强烈的地区,伴随地面垂直沉陷而发生的较大水平位移,往往会对许多地面和地下构筑物造成巨大危害;(5)在地面沉降区还有一些较为常见的现象,如深井管上升、井台破坏,高摆脱空,桥墩的不均匀下沉等,这些现象虽然不致于造成大的危害,但也会给市政建设的各方面带来一定影响。
10、工程地质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工程地质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工程地质类比法等。
11、试述岩土体稳定性分析刚体极限平衡法的思路。
1)可能破坏岩土体的几何边界条件分析(2)受力条件分析(3)确定计算参数(4)计算稳定性系数(5)确定安全系数进行稳定性评价12、岩石力学、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何关系?岩石力学和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工程地质学中的大量计算问题,实际上就是岩石力学和土力学中所研究课题,因此在广义的工程地质学概念中,甚至将岩石力学、土力学也包含进去,土力学和岩石力学是从力学的观点研究土体和岩体。
它们属力学范畴的分支。
13、滑坡有哪些常用治理方法?抗滑工程(挡墙、抗滑桩、锚杆、锚索、支撑)、排水工程、削坡减荷、防冲护坡、土质改良、防御绕避等。
14、水对岩土体稳定性有何影响?(1)降低岩土体强度性能(2)静水压力(3)动水压力(4)孔隙水压力抵消有效应力(5)地表水的冲刷、侵蚀作用(6)地下水引起的地质病害、地基失稳(岩溶塌陷、地震液化、岩土的胀缩、土体盐渍化、黄土湿陷等)。
15、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1)可溶性岩石(2)溶蚀性水溶液(3)水的循环交替条件地质因素:断层、褶皱、岩性组合,气象因素:降水、气温,地形地貌与新构造运动:地形地貌、新构造运动。
16、震砂土液化的机理。
地震时饱水砂土中形成的超孔隙水压力使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和丧失。
17、什么是岩溶混合溶蚀效应? 对岩溶发育有何影响?两种分别已经饱和的溶液,不再具有溶蚀能力;但这两种溶液混合以后,可以重新具有溶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