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工业生产因素的实证分析
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技术效率与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3 一
环境约束 下 中国区域 工业技 术效率 与生产 率及其影 响 因素 实证研 究
因素进行 实证分 析 。
本 文下面 的结构 安排是 : 第二部 分是文 献综述 , 三 部分是 研 究方 法 的介绍 ; 四部分 是数 据处 理 及 第 第
实证 结果 的分析 ; 第五 部分是 对环境 管制 下全 要 素生 产率 和 技术 效 率 的增 长进 行 影 响 因素 分析 ; 第六 部
的意义 。
本 文 采 用 19 - 20 9 8 0 7年 中 国 各 地 区规 模 以上 工 业 企 业 的 面 板 数 据 , 用 序 列 数 据 包 络 分 析 运
( euni E 方 法和曼 奎斯特一 卢 恩伯格 生产率 指数 ( Sq etl A) aD ML) 量环 境约束 下 的技 术效 率 、 测 环境管制 成 本 及地 区工业全 要素 生产率 , 并使 用动态 面板数 据 的 GMM 方 法对影 响 技术 效率 和 工业 全 要 素生 产率 的 0年来 , 我国经 济的平 均增 长率达 到 9 8 。经济 快速 的增长 伴随着 自然 资源 利用 效率 较 .% 低、 环境质 量持续 下降 , 以及环 境健康 损失 不断增 加等 问题 ( 界银 行 ,09 。工业 经 济作 为 我 国经济 的 世 20 ) 主体 , 年均 增速更 是达 到 1.8 ( 5 % 吴军 ,09 。工 业 的快速 发 展不 可 避 免地 产生 各 种 污染 , 业 污染 是 1 20 ) 工
F I工业结 构、 D、 能源结构 、 口密度 对技 术 效率和 全要 素生产 率有 不 同程度 的 影响 。 人
关 键 词 方向性距 离函数 技 术效 率 全要 素 生产 率
J L分类 :2 , 5 , l 中图分类号 :2 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0-29 2 1) 1 0 3 1 E D 4 Q 2R l F0 A 1 064 (00 1- 0 - 7 0 0 0
中国制造业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济增 长 的机制进 行 了实 证 研 究 , 持 了外 资 和 对 外 贸 易对 产业 增 长 有 正 向影 响 的假 定 。徐 康 宁 、 支 王剑 (0 6 以江 苏省 的数据对 外商 直接投 资地理 性集 聚的 国别效应 进行 了计 量检 验 , 明 了外 资企 业选 址 具 20 ) 证 有显 著 的来 源地 集聚倾 向。Y n 20 ) ag(00 从地 方保 护主义 的角 度对改 革进 程 中 中国各 地 区之 间工业 结 构
的演 变进行 了实 证分 析 , 果表 明 , 结 地方 政府 的竞争 和对 本地 产业 的保 护 是导 致市 场分 割 、 产业 结构 趋 同
和工 业地 理分散 的重要 原 因 。B i t 1(03 使 用 动态 面 板数 据 对 中 国工业 地 理集 中状 况受 地方 保 护 a e a. 20 ) 影 响的程 度进行 了检 验 , 项研究 以产业 利税 率和经 济 的 国有 化 程度 对 地方保 护 进行 了衡 量 , 该 并证 明 , 受 地方保 护程 度较 高 的产 业 , 其地理 集 中度 相应较 低 。金煜 、 陈钊 和陆铭 (06 运用 18 20 20 ) 97— 0 1年 省级 面
业企业各项指标统 计 的方法 和 口径 进行 了重大调整 , 因而使 统计数据 的质量有 了很 大 的提 高 ( o , H l z
20 ) 04 。与此 同时 , 一些 经济 相对发 达 的省 区也加 强 了对省 级 以下 行政 区域 的数 据调 查 和整 理 。 因此 , 最 近一段 时 间 以来 , 者们对 此 问题 的研 究兴 趣 E增 。 学 t
常有利 于 中国制造 业 的进 一步 集聚 , 识 溢 出的作 用也 同样 不容 忽视 。 知
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实证
03
研究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为政策制 定者和企业决策者提供理论依 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目的与方法
目的
探讨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
方法
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第二章:文献综述,梳理相关理论 和已有研究成果;
研究内容与框架
01
第三章
理论分析,探讨全要素生产率的 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总结研究结果 ,提出政策建议;
03
02
第四章
实证分析,构建计量模型,运用 实际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第六章
研究展望,讨论研究的局限性和 未来研究方向。
04
CHAPTER 02
不同类型制造业企业的比较分析
重工业制造业
重工业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通常较高,因为这些企业通常 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和技术支持。
轻工业制造业
轻工业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通常较低,因为这些企业通常需 要较少的资本投入和技术支持。
高新技术制造业
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通常较高,因为这些企业通常 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并且注重创新和研发。
CHAPTER 04
实证分析
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
01
总量生产率
制造业企业的总产出和总投入的 比值,反映企业的总体效率水平 。
02
03
均值生产率
跨期生产率
制造业企业的平均产出和平均投 入的比值,反映企业的平均效率 水平。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 分析,可以发现制造业企业的生 产率变化趋势。
工业增加值与全要素生产率估计基于中国制造业的拟蒙特卡洛实验
工业增加值与全要素生产率估计基于中国制造业的拟蒙特卡洛实验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与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拟蒙特卡洛实验进行估计。
工业增加值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全要素生产率则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各种投入要素的综合效率。
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中国家,深入理解和评估工业增加值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工业增加值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回顾了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
随后,文章详细阐述了拟蒙特卡洛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以及在工业增加值和全要素生产率估计中的应用。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和设定实验参数,文章模拟了不同情境下的工业增加值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
文章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工业增加值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机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
本文还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二、文献综述在经济学领域,工业增加值和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工业增加值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深入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拟蒙特卡洛实验的方法,对中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更为精确的估计。
关于工业增加值的研究,早期文献主要关注其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工业增加值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如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等。
同时,也有研究尝试通过不同的统计方法,对工业增加值进行预测和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工业增长的内在动力。
在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方面,早期文献主要集中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更为复杂的方法,如随机前沿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等,来更准确地估计全要素生产率。
我国三大产业聚集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我国三大产业聚集与全因素生产率探究本文探究了我国三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聚集效应对全因素生产率的影响。
通过对1980年-2019年间的实证分析,发现三大产业聚集效应对全因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三大产业的聚集可以提高全因素生产率。
另外,本文还探讨了三大产业的聚集效应对全因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探究效果对于增进我国经济可持续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三大产业、聚集效应、全因素生产率、影响机理、政策建议Introduction:我国经济快速进步,三大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进步的主要支柱。
然而,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与整合问题一直存在,影响了我国的经济进步。
因此,探究三大产业的聚集效应对全因素生产率的影响,实现三大产业的有机整合,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证分析,探讨三大产业的聚集效应对全因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理。
最后,依据探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接受面板数据模型,选择1980年-2019年间的数据样本,思量聚集效应、全因素生产率等变量,对三大产业的聚集效应对全因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探讨其影响机理。
Results:本文探究发现,我国三大产业的聚集对全因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农业、工业、服务业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提高全因素生产率。
详尽地,当三大产业的聚集度提高1%时,全因素生产率平均上升0.5%,聚集效应对全因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得到了验证。
另外,本探究还探讨了三大产业聚集效应对全因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
一方面,三大产业聚集茂盛的经济环境为创新提供了基础、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本产出率;另一方面,三大产业之间的分工和协作也能够提高全因素生产率。
Conclusion:本文对我国三大产业的聚集效应和全因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大产业聚集可以提高全因素生产率。
在影响机理上,三大产业的分工、协作、竞争和创新等方面形成的整合效益是使得三大产业聚集能够增进全因素生产率的重要原因。
我国工业R&D生产效率和影响因素——基于省级大中型工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不 变 或递减 特 征 , 业 规 模 和绩 效 水 平 对 知 识 生 产 企
效 率没 有显 著 的影 响 , 国有 产 权 对 知 识 生 产 效 率具
视R &D资 源 的投 人 和 积 累 , 阶段 我 国 R D 资 源 现 & 总 量仍 然短 缺 。 因此 , 我 国地 区 间工业 R 对 &D投 入
中型 工 业 R D生 产 效 率 和影 响 因 素 进 行 了分 析 。研 究 发 现 : 年 来 我 国 各 地 区工 业 R & 近 &D生 产 效 率 在 下 降 , 地 区 间 R D生 产 效 率 的差 异 性 在 扩 大 ; 部 的上 海 、 津 和 西 部 的青 海 、 & 东 天 宁夏 四 个 地 区 比较 稳 定 地 处 于 前 沿 面 相 对 效 率 位 置 , 离 前 沿 面 省 份 主 要 集 中在 中 西 部 地 区 ; 部 和 中 部 、 部 和 西 部 之 间 的 R D 生 产 效 率 存 远 东 东 & 在 显 著 性 差 异 性 , 中部 和 西部 地 区 的差 异 性 不 显 著 ; 权 变 量 是 我 国地 区 大 中 型工 业 R D生 产 效 率 的 主 要 但 产 &
我 国工业 R D生产效率 和影 响因素 &
— —
基 于省 级 大 中型 工业 数 据 的 实证 分 析
张 海 洋
( 江 财 经 学 院 开放 经 济研 究 所 , 江杭 州 3 0 1 ) 浙 浙 10 8
摘 要 : 文 将 R D 生 产 系 统 看 作 一 个 投 入 产 出 的 生 产 决 策 单 元 , 用 D A—T bt 步 法 对 我 国各 地 区 大 本 & 运 E o i两
来 才开 始 出 现 。Z a g等 运 用 中 国 19 hn 9 5年 工 业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工 业技 术经 济
o ma fI d sr l e h oo ia c n mi u l n u t a T c n lg l E o o c o i c s
N . G o3( t
,N .2 ) o2 1
Ma . 0 2 r2 1
响及其作用大小 , 而为我国制定科学 的工业经 从 济管理政策提供来 自实证层面的经验证据。
京海、胡鞍钢 ,2o ) ] 05 C等方面因素 ,从不同层面
探讨了对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变动的影响机制与程 度, 为深人认识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 的影啊因
入要素质量 的分析仍 不能完 全解释效 率 的增 长
( ein 92 o e n 97 。大 量 研 究 表 D n o ,1 ;Jr me ,16 ) s 6 g 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的跨部门流动、 经济改革、社会开放、基础设施、金融体制 、研
息化、制度变革 ( 开放化、市场化、民营化 ) 、人 力资本等角度并采用改革开放至今 的连续时问序 列数据进行联合分析。为此 ,本文着重研究 了这 几方面的影响因素,重新计算了 1 0 20 9 — O6年间 8 中国工业经济的运行效率水平 ,然后运用计量手 段定量探讨各因素对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影
收稿 日期 :2 1—0_ 2 0 1 9-1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 当前中国农村多维贫困的测度与反贫困政策研究” ( 目编号:1BI 4 ) 项 1 J 0 、教育部人文社 会科学 . D 青年基金项 目 。 通货膨胀对 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机制 、效应 与对 策研究” I 目编号 :lY口92 5、广 东省 自 项 1】 0 ) 0 然科学基 金博士启动项 目 。 通货膨胀对广东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目编号 :S 100044 。 项 0 4 2 1 00 1 )
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
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制造国,其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对环境压力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系统分析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推动中国工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明确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界定相关概念,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构建适当的计量经济模型,运用相关统计数据,对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其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动态变化趋势。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影响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多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产业结构优化、资源环境约束等。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将进一步明确各因素对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影响程度及作用机制。
本文将结合中国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旨在促进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完善政策制度等方面,为中国工业实现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为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为全球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GTFP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国外研究现状: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环境规制对GTFP的影响。
Porter和Van der Linde(1995)提出了“波特假说”,认为适当的环境规制能够刺激技术创新,从而提高GTFP。
此后,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但结论并不一致。
例如,Jaffe和Palmer(1997)发现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
近年来,国外研究开始关注多种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及实证研究
六、展望
未来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还可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如服务业的开放程度、基础设施质量等; 2)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的服务业进行更深入的分析;3)将全要素生产率的研 究与服务业发展的其他重要问题(如服务业就业、服务贸易等)相结合,以提供 更全面的政策建议。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有投入要素的生产效率。在经济学中,全要 素生产率常常被用来衡量技术进步、效率改善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全要素生产 率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经济学家们开始经济增长的源泉,并 发现除了资本和劳动投入之外,还有未被计入到生产过程中的其他因素也在影响 着经济增长。
2、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教育、培训和人才引进等政策应更加服务业的需求, 提升服务业人力资本的水平和质量。
3、针对不同的服务业部门,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例如,对知识密集型 服务业,应更加重视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对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应更 加重视提升教育和培训质量,以满足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
4、建立健全服务市场和政策环境,以促进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这包括深化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优化行业结构、提升服务质量等。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及实证研究
01 引言
03 实证研究 05 结论
目录
02 理论分析 04 案例分析 06 参考内容
引言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有 投入要素的生产效率,即总产出与全部投入要素之比。在现代社会中,全要素生 产率对于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经济结构的 调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全要素 生产率理论及实证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我国地区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地区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作者:王雪雪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15期【摘要】生产总值是一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它直观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本文旨在借助现代计量分析方法,就影响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出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检验异方差修正一、引言地区生产总值是指本地区按市场价格计算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现阶段我国正面临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型期,研究影响地区生产总值的因素对于各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地区生产总值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工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的增加值。
本文根据理论和经验分析,以地区生产总值为被解释变量,以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四个因素为解释变量,根据全国31个省市、地区的相关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分析、异方差检验、异方差修正、经济意义检验等,经分析得到影响地区生产总值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模型建立(一)模型数据及来源本文的样本资料采用2014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各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的年度数据资料,拟建立2014年中国地区生产总值函数模型。
(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二)模型建立设Y为各地区生产总值、X1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X2为工业增加值、X3为建筑业增加值、X4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
根据经验和理论分析,初步判断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总体呈线性相关关系,建立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因素的多元线性模型如下:βi(i=0,1,2,3,4)为各解释变量对应的参数,μ为随机误差项。
对数据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初步求得模型为:R2较大且接近于1,F=536.6962>F0.05(4,26)=2.74,认为地区生产总值与上述解释变量间总体线性关系显著。
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战略 , 比于 传 统 工 业 化 道 路 , 型 工 业 化 道 路 是 相 新
一
条“ 坚持 以信 息 化 带 动 工 业 化 , 以工 业 化促 进 信
息化 , 科技 含 量 高 , 济 效 益 好 , 源 消 耗 低 , 境 . 经 资 环 污染少 , 力 资 源 优 势 得 到 充 分 发 挥 的 工 业 化 路 人
子 ” 。新 型工业 化 的 内涵充 分 体 现 了我 国在 现 阶 段加 快转 变经济 发 展方 式 的要 求 , 因此它 成 为 了我
化 进程 落后 , 技 发 展 较 为 薄 弱 , 力 资 源 和 信 息 科 人
产 业需 要加 大投 入 力度 。李 世英 、 亚 构 建 的评 李
建 立一套 与新 型工 业 化 相 匹配 的评 价指 标 体 系 , 有 利 于对新 型工 业化 发 展 水平 进 行 动 态分 析 , 以反 映
达 明 、 国藩构 建 的 中部 地 区新 型工 业 化 评 价指 标 陈
l 文献 回顾
新 型工 业化是 我 国特 有 的工 业 化 道路 选 择 , 因 此 , 于新 型工业 化 发展 水 平 评 价 的文 献 大 多 出 自 关 国 内学 者 。这些研 究 主 要基 于两 个 方 面 : 是评 价 一
基 金 项 目 : 家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 国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国 中 式 推 动 科 学 发 展 对 策 研究 ” 项 目编 号 :1 Z 0 1 ( 1A D 0 )
体 系包括 经济 发展 、 产业 结 构 、 技 创新 、 源利 用 科 资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之一。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长以惊人的速度展现在全球面前。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一、政策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政府一贯重视经济增长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尤为明显。
首先,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高铁、机场和港口,这些设施的建设加快了货物和人员的流通速度,有效地提高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
其次,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宽松导致了资金的迅速增长,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多的流动性支持。
同时,货币政策的紧缩能够防止通货膨胀并提高人民币对外汇的竞争力,进而促进出口。
最后,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系列政策促进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种制度和政策的调整极大地增加了出口的丰富性和数量。
二、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力资本增加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人力支持,更多的人开始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中。
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是机械设备难以替代的,人力资源的优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的影响不单是在个体上的,而是对整个社会经济都有影响。
人力资本的增长不仅有利于劳动力就业和创新活动,还有利于科技创新、创新培训的发展等,进而推动国家的经济增长。
三、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技术进步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在新的技术进步中,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对经济增长影响巨大。
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为各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改善,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技术进步也为自主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中国的实体经济更为活跃,非常有利于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
四、资源环境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资源环境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二元性,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同时又是抑制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
我国工业行业综合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因子分析法
1 . 关 于 工 业行 业 综 合 竞 争 力 评价 的影 响 因素 分 析
变成均值为 0 、 方差为 1 的标准化变量 , 即进行标准化变换 。
3 9
理 论 与 方 法
MARKET I NG RES EARCH
第 三 公 共 因子 : 一0 . 3 9 Z X l 一 0 . 1 9 5 Z X 2 + 0 . 1 0 1 Z X 3 +
0. 1 8 8 z X‘ + 0. 1 5 8 Z X ̄0. 1 4 4 Z X 内. 0 3 4 Z X7 + 0 . 7 4 7 Z Xr0 . 1 6 3 Z X9
计 算各种指标间相关系数矩阵 ,利用因子分析方 法将 相 关性较强的几个变量归为同一类 ,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 因
子, 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 息。 根据 K b l O样本 测度 , K MO= 0 . 7 6 5 , 0 . 7 < K MO< 0 . 8适合 作 因子分析 。 ( 1 ) 建立行业综 合实力评价因子分析模 型 对我 国规模 以上 工业 企业所属 的 3 9个行业 的 9个 指标
首先对逆指标资产负债率进行正向化处理 , 用1 0 0 % 减资
产负债率 , 即: 资产负债率正 向化指标= 1 0 0 %一 资产负债率 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 ,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 。就是把变量
根 据四个 因子所对应 的方差贡献率 及累计 方差贡 献率 ,
计算综合因子得分 :
我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作者:龚艳玲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07期摘要: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0个月负增长,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呈现负值,造成该指数长期负增长的因素有很多。
本文从现实经济环境出发,对我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实证分析,找到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变动的影响规律并用于实践指导。
关键词: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生产价格指数(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是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一、实证分析框架本文实证分析框架包括几个步骤:选择题目;确定变量;初步建立回归模型;比较,选择最佳模型;对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及修正[2]。
(一)选题本文以生产者物价指数为研究对象,对影响该指数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求找到找到生产者物价指数变动的影响规律并用于实践指导,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二)确定变量1.影响因素分析1.1出口总值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只要能保持较高的出口,企业仍然能以很高的出厂价格销售其产品,即生产者价格指数较高。
将净出口设为变量x1。
1.2货币和准货币供应量生产者物价指数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而变动,将M2设为x2。
1.3国际能源价格国际能源价格变动对PPI指数变动的起决定性力量,借鉴该研究成果,本文将国际能源价格设为x3。
2.收集数据收集2013.12-2015.10生产者价格指数,出口总值(千美元),货币和准货币(M2)供应量值(亿元),国际能源价格(%)四个经济变量数据,制作表格如表1:(三)初步建立回归模型建立双对数模型分别对生产者物价指数,出口总值(千美元),货币和准货币(M2)供应量(亿元),国际能源价格取对数后建立双对数模型:lny=c+lnx1+x2+lnx3+在EViews软件的命令窗口中依次键入以下命令:从双对数模型的检验结果来看,模型的经济意义合理,而且拟合优度较模型1还略有提高,解释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
师
萍 (99 ) 14 一 ,女 ,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一
、
引 言
全要 素生产 率 ( F )的研 究始于 索洛在 新 古典 的框 架下研 究 “ TP 索洛 余值 ”对 经济 增长 的贡献 …。 F r首 次用 非参数 方法分 解 了全要素 生产 率 的增长 【。 hw发现 l5 —— 17 年 中国T P ae 2C o ] 92 98 F 保持不 变 ,9 8 17
用 最 广泛 的是 Ma us生产 率指 数 ,这种 生产 率 指数 有两 个主 要 的优 点 :第一 ,它 不需 要相 关 的价格 l i mq t 信 息 。由于 相关投 入和 产 出的数据 较 易获得 ,而 要素 的份额 和价格 等信 息不够 完 善 ,故这个 优点就 显得 尤 为重 要 。第二 ,它 可 以分 解为 生产效 率变 化和技 术进 步变 化两部 分 ,从 中可 以测算 出生产 效率和 技术 进 步 的变 动情 况 。权衡 所 有 的优 缺 点 ,本文 采用 基于 数据 包络 分析 ( A)的Mamqi ̄数 方法 测算 DE l us t 19— —2 0年 间我 国工业 行业 全要 素生产 率 的增长 。从 以下两 个方面 进行研 究 :一是 采用基 于产 出的 98 07 非 参数Mam us lq i ̄数 方法 研究 中 国工业T P t F 的增长状 况 ,并将其 进一 步分解 为技术 效率 变化指 数和技 术 进 步指数 ,以避 免 由于事先 确定 函数 形式给 分析 结果可 能带 来 的负面影 响 ;二 是考 察 了中 国各 工业行业
地得 出一些 产业 实 际有 效率 反而表 现 出无效 率 的结论 。非参数 的确 定性 前沿方 法最大 的优 点是它 仅通过 使用 线性规 划 的办法 ,而 不需要 任何 具体 函数形 式或分 布假 设 ,来得 到前 沿函数 ;其 缺 点是把观 察值 到 前沿 面 的偏 差都 当作无 效率 的结果 ,完全忽 略 了测度 的误差和 其他 噪音 。 目前 ,非参 数 的确 定性 方法应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知识生产函数及影响因素分析
个 重 要原 因是 不 同地 区 R&D投 资 的 强 度 不 同。研 究
R & D投资 与 产 出 的关 系变 得 十分 重 要 。一 部 分 学 者 基 于 行 业 数 据 研 究 了 知 识 生 产 函 数 的 特 性 , 如 吴 延 兵
( 2 0 0 6 )利用 中 国 3 4个 大 中型 工 业 企 业 行 业 的 面 板 数
多 的知 识 ,知识 的边 际产 品不 会递 减 。 R &D活动 中 的投 人产 出关 系决 定 了 R & D投 入 能够 得 到多少 知识 产 出的 回报 。我 们通 过 知识 生 产 函 数来 建 立 R &D投入 与知识 产 出之 间 的关 系 。关 于 两 者 的关 系 ,国 外 学者 进行 了一 系 列 实证 研 究 ,大 多 数 结 果 都 表 明 R &D 投入 产 出间存 在着 直接 的正相 关关 系。如 Mu e l l e r( 1 9 6 6 ) 应用 1 9 5 8 -1 9 6 0年 6个 产 业 的 企业 数 据 进 行 相 关 系数 分 析 ,发现 专利数 量 与衡量 R & D投入 的各 指标 ( 如R &D总
一
作 用 。以研 发为基 础 的增长理 论认 为 :研 发 、创新 和知 识
积累对 技术进 步 和经济 增长起 到促 进作 用 。我 们 的研究 是
基 于 以研发 为基础 的增 长理论 进行 的 。 商业 R &D投资 的产 出 就是 技 术 。技 术 作 为知 识 的一 种 形式 ,具有 某些 特殊 的性 质 ,R o me r( 1 9 9 0 ) 认 为 知识
2 文献 综述
2 0世纪 末 至 2 1世纪初 是 新增 长 理论 ( 或 称 内生 增 长
理论 )发 展 的重要 时期 。新增 长 理论 ( n e w g r o w t h t h e o r y ) 与新 古典 增 长 理 论 ( n e o c l a s s i c a l g r o th w t h e o y ) 的 主 要不 r
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测算方法:采用 DEA-Malmquist指 数法,可以同时 考虑多个投入和 产出指标
影响因素:包括 技术进步、资源 利用效率、环境 污染治理等
数据来源:国家 统计局、环保部 等官方数据,以 及行业研究报告 等
测算过程与结果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环保部等官方数据 测算方法: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进行测算 测算结果: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逐年提高,但增速有所放缓 影响因素分析:技术进步、环境政策、市场机制等因素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重要影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环保部等 官方数据
模型估计:采用OLS方法进行参数 估计
模型检验:进行假设检验、方差分 析等
模型应用:预测中国工业绿色全要 素生产率发展趋势
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环保部等官方数据 研究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 影响因素:包括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技术进步、政策支持等 结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主要影响因素。
国外研究:主要集 中在绿色全要素生 产率的定义、测算 方法、影响因素等 方面
研究方法:主要采 用统计分析、计量 经济学等方法
研究结论:绿色全 要素生产率对经济 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需要加强政策支 持和技术创新
研究意义与目的
研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推动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 研究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研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提升中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研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推动中国工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改 进和完善
数据来源:需要更全面和 准确的数据支持
结论:需要更深入和全面 的分析
创新驱动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转移
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 合作,加速绿色技术的转移和应用 。
制度创新策略
总结词
政策引导
制度创新是保障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提升的重要基础。
制定绿色生产相关政策,引导企业进行绿色 生产,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法规约束
公共服务平台
加强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对环保不达标的 企业进行处罚,促进企业实施绿色生产。
组织创新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总结词: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组织创新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 要体现在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方面。通过优化生产流程 、加强内部管理、改进企业治理结构等措施,企业能够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环保意识和提高绿 色生产水平。例如,企业可以实施精益生产、全面质量 管理、环境管理体系等,实现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
03
创新驱动中国工业绿色全 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总结词:重要影响
VS
详细描述:技术创新是推动工业绿 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因素。 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工艺流程 和材料,技术创新能够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 污染。例如,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 、环保材料和清洁能源等,能够提 高工业生产的绿色水平。
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高 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 、无害化处理。
05
实证研究
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
中国工业行业
时间跨度
2000-2019年
研究方法
随机前沿分析(SFA)和方向性距离函数(DDF)
变量选取
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政府干 预、市场结构、企业规模、行业集中度、人力资本、研发 投入等
我国工业技术区域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我国工业技术区域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的开题
报告
一、选题背景
我国作为世界工业大国,其工业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是,在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地域差异明显的问题。
不同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相差巨大,如东部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尚需进一步发展。
因此,如何揭示我国工业技术区域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入探讨我国工业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二、研究内容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我国不同地区的工业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影响我国工业技术差异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2. 研究内容:
(1)揭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工业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
(2)分析影响我国工业技术差异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力资源、资本投入、科技创新、政策支持等因素。
(3)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探讨如何在不同地区加快工业技术的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三、研究方法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利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数据和工业技术数据,运用SPSS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2.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是国家统计局等公开数据,包括各地区工业增加值、人力资源、科技创新等数据。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工业技术区域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入探讨我国工业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工业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我国工业生产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分析。
引用1980-2014年的相关数据,对影响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因素进行探讨。
本文将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并修正对所得结果进行经济意义分析。
找出影响我国工业生产总值的最关键因素,并试提出提高工业总值的政策建议。
引言工业总产值是工业统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总产值指标出现错误将影响工业增加值、增加值率、工业产销率等综合指数计算的准确性。
一、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一)工业总产值的含义及构成1.]2.工业总产值的含义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业产品总量,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2.工业总产值的构成工业总产值包括: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
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是指企业本期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需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全部工业成品和对外销售的半成品的价值总和。
本期生产成品价值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和对外销售的半成品。
对外加工费收入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接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产品)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承接的工业性作业所取得的加工费收入。
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是指企业报告期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减期初的差额价值。
(二)工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1.国内生产总值: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国内生产总值与工业总产值成正比,越大,工业总产值越多。
2.建筑业总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建筑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建筑业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总和。
建筑业总产值与工业总产值成正比,建筑业总产值越大,工业总产值越多。
3.能源消费总量:指能源使用企业(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数量。
能源作为工业产值增长的动力源在国家的公共政策制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传统粗放式的能源消费方式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节能减排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略高度。
因此,如何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也就成为当前节能降耗工作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我们认为,我国要想实现工业产值的稳步增长,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加快发展现代化能源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能源消费总量与工业总产值成正比,能源消费总量越大,工业总产值越多。
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个人包括城乡居民和入境人员,社会集团包括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工业总产值成正比,社会零售品总额越大,工业总产值越多。
6.进出口总额:货物进出口总额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
进出口总额与工业总产值成正比,进出口总额越大,工业总产值越多。
二、影响我国工业总产值因素的实证分析(一)模型变量的选择本文拟选取工业总产值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建筑业总产值、能源消费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5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
工业总产值以Y 表示,单位为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以x1表示,建筑业总产值以X2表示,单位为亿元,能源消费总量以X3表示,单位为万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X4表示,单位为亿元;进出口总额以X5表示,单位为亿元。
(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网站经整理而得。
数据从1980年——2014年共32组。
,(三)模型的建立、检验与修正1.模型建立根据本文选取的5个解释变量,利用Eviews6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其中,0β为常数项,i β(i=1,2,3,4,5)为回归参数,μ为随机干扰项。
对模型进行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回归后的结果如下: 15.40010 1.24614410.014472 1.79491530.76548540.1000895LnX LnX L L nX LnX LnX nY -+++--=() () ()2R = Adjusted 2R = F=)2.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1) 经济意义检验X5进出口总额前系数为负,意味着进出口总额越多,工业总产值越少,从经济意义上无法解释该现象。
2) 统计检验① 拟合优度检验,回归后的模型2R 值为,可决系数很高,故认为工业总产值与上述解释变量间总体线性关系显著。
② 总体显著性检验F=,在显著性水平0.05α=时,0.05F F >(5,29)=,表明该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
③ 变量显著性检验但当0.05α=时,解释变量中1234X X X X 、、、前的参数估计值通过t 检验,其余解释变量均未通过。
3) 计量经济学检验① 多重共线性检验通过对模型进行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后,解释变量中5X 均未通过t 检验,且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较高,故认为解释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检验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
通过逐步回归后发现,,只有当引入1234X X X X 、、、时,结果最优,2R =,并以x4为基础,依次引进新的变量逐步回归。
如图所示,可得,最终的函数应以Y=f(X4,X3,X2,X1)为最优。
<|}#②异方差检验1.图示法利用图示法对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进行检验,该模型不存在显著异方差。
?2.怀特检验利用White检验对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进行检验,,在给定显著性水平为5%,有交叉项,自由度为12的条件下,2分布的相应临界值,(12)=,即(12)=。
因此,该模型不存在显著异方差。
③序列相关性检验1.图示法@利用图示法对模型是否存在序列相关进行检验,从图可看出,存在正序列相关性。
2.检验法用检验法来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序列相关。
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n=35,k=4(包含常数项),查表得,,由于模型<,因此模型存在显著正一阶序列相关。
3.LM检验利用LM检验对模型是否存在二阶序列相关进行检验,,(6)=,> 存在二阶序列相关,但 T值不显著。
·利用广义差分法对模型进行补救,得到最后模型。
通过多模型的检验与修正,我得到最终的模型:LnY--++++ =12.177120.5042124 1.4133703 1.03519510.01269520.781299(1)LnX LnX LnX LnX AR 2R= AR= F=,(四)结果分析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影响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因素最重要的有三个,一是建筑业总产值,二是能源消费总量,三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下面将就这三个因素进行分析。
1.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建筑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建筑业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总和。
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以价值表现的生产总量,是反映建筑业生产成果的综合指标。
通过它可以了解建筑业的生产规模、发展速度、经营成果,并为国家制订经济建设计划提供依据。
中国现行统计制度规定,建筑业总产值包括:①施工产值,即建筑企业自行完成的建筑工程产值、设备安装工程产值、建筑物大修理价值及非标准设备制作的产值。
②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为外单位提供的建筑制品和工业性作业价值。
③为外单位进行建筑安装提供服务的产值和建筑机械租赁收入。
④其他产值,如企业所属勘察设计单位向外单位提供的科研成果、技术服务和劳务的收入等。
⑤勘察设计产值等。
2.能源消费总量】是一定时期内全国或某地区用于生产、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之和。
是反映全国或全地区能源消费水平、构成与增长速度的总量指标。
能源消费总量分为终端能源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和损失量三部分。
(1)终端能源消费量:指一定时期内全国生产和生活消费的各种能源在扣除了用于加工转换二次能源消费量和损失量以后的数量。
(2)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指一定时期内全国投入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数量之和与产出各种能源产品之和的差额,是观察能源在加工转换过程中损失量变化的指标。
(3)能源损失量:指一定时期内能源在输送、分配、储存过程中发生的损失和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各种损失量,不包括各种气体能源放空、放散量。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
它是反映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总量,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是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零售总额。
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是指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金额。
^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是指售给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公款购买的用作非生产、非经营使用与公共消费的商品金额。
注释①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参考文献[1]建筑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测-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2年第4期 (5)[2]加快江西建筑产业复兴发展-求实-2012年第12期 (3)[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建筑行业发展——河南省建筑业发展方向及对策研究-中州建设-2012年第16期[4]我国能源政策“柔性”转向-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第3期 (2)[5]风向标-中国核工业-2013年第1期 (2)[6]中国能源安全“路线图”-云南节能通讯-2013年第3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