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创新实验《探秘细菌》设计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作为分解者,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教材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方面讲述了细菌的基本知识。

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

利用日本731部队在我国进行细菌研究,大搞细菌战等材料导入新课,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民族责任感。

然后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二、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章节,首先讲述了细菌的发现过程,然后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证实了细菌是由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接着学习细菌的三种形态:杆状、螺旋状和球状;本主要课通过“观察与思考”认识细菌的结构,并通过回忆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从而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

2、学情分析在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菌落特征等,对细菌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

细菌的个体很小,其形态和结构特点又细菌的快速繁殖以及芽孢的形细菌靠分裂生殖,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或用课件展示等形式,使之形象化。

本节教学要以观察、讨论为主,重点对学生进行推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2、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3、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电子显微境下的细菌图片,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2、观看教师展示的细菌分裂的图片和课件,了解细菌的快速繁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1.2.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对科学研究勇于探索的精神,意识到讲究个人卫生的必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特点和细菌的结构特征;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方式;教学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细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细菌》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初二是学生生物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细菌这一章节的学习有着较高的兴趣,但可能对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细菌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惑和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关于细菌形态结构的简图,并标注出各个部分的结构名称,以加深对细菌形态的认识。
2.设计一道思考题:细菌在自然界中是如何生存和繁殖的?请举例说明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策略。
3.请学生调查生活中细菌的应用实例,如发酵食品、生物降解等,并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调查成果,以提高学生对细菌在人类生活中作用的认识。
2.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细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初步了解细菌的特点,激发学习欲望。
3.教师简要介绍细菌的基本概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讲授新知
1.细菌的形态结构:介绍细菌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酸等,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菌的电子显微镜照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细菌。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细菌的显微镜观察、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具体应用。
(二)教学设想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细菌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食物变质、伤口感染等与细菌有关,从而引出细菌这一章节的学习。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2、说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运用实验设计、观察、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等技能,分析巴斯德的实验。

2.通过观察与思考: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尝试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发现细菌过程中理性的怀疑和科学的研究对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2、通过本节的学习,形成重要概念:细菌细胞中没有成形细胞核,是原核生物,它们靠分裂进行生殖。

二、教学重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三、教学难点“观察与思考”活动:比较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四、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的“想一想,议一议”提供了引起人患破伤风的破伤风杆菌的实例,可让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对破伤风杆菌的形态、生活特点有初步的了解,同时结合上一节中提到的知识“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

有的还需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存”。

本实例中的破伤风杆菌就对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存的细菌的实例呈现。

教材编写的目的是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从细菌的发现史,可让学生了解巴斯德和巴斯德实验。

学生可运用实验设计、观察、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等技能,分析巴斯德的实验,也为下阶段“食物保存”“食物腐败”等知识的学习提供实验依据。

3、在介绍细菌的结构时,教材的编写突出了直观性,一是文字的直观,一是图片的直观。

如“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从回忆“动植物细胞结构”入手,在观察时思考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这样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启动学生的思维,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细菌的结构特点,进而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4、此外,教材在阐述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生殖时注重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策略:1、课前分配学习任务:列文虎克是怎样发现细菌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收集、分析、整理资料,并利用课前一分钟进行演讲。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相关推荐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一、说教材:分四个方面(一)首先是教材地位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开始的,是在学生学习了植物和动物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之后进行的教学,为后面真菌的学习作了铺垫,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其次是教材内容虽然学生对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细菌的繁殖、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的知识,缺乏认识,难以理解。

因此,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的,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启发他们进入微观的环境中去。

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学习本节课是为后面讨论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起了铺垫的作用。

(三)再是课程标准: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而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是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是生物科学的最终目标,《细菌》是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下的第八个一级主题生物多样性的内容,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处理、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领悟各类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在二级主题《生物的`多样性》中,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最后是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以上内容,把课程目标转化为课时目标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尝试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细菌》网络探究课教学设计

《细菌》网络探究课教学设计

《细菌》网络探究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细菌》一节。

教材在讲述细菌的主要特征时,改变了以往单纯介绍细菌的知识内容的做法,而是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通过细菌发现的历史,来提高学生对科学发现的认识;通过与植物的比较,来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二、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能力目标1.通过浏览网页,培养查询、筛选资料的能力,包括会使用搜索引擎等查询工具。

2.通过汇报交流,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内汇报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作出公平评价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上网浏览,激发学生对细菌产生浓厚的兴趣。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3.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初步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网络环境具有丰富的可以用来支持生物探究学习活动的信息资源。

网络通讯可以在网上表达思想与观点,实现与他人交流共享信息。

本课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学习模式如图:科学认识的发展过程四、教学实施过程第一阶段——网站建设根据webquest的模式,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视频,建设了一个“细菌”网站。

网站的框架如下(网址:/sw):第二阶段——网络探究1.角色扮演(1)微生物科学家:第一小组:研究细菌发现的历史第二小组:研究细菌的结构第三小组:研究细菌的繁殖第四小组:研究芽孢的产生(2)科技新闻记者第五小组:大肠杆菌与人类的关系第六小组:细菌武器探密(3)微生物工程开发人员第七小组:乳酸菌的开发利用第八小组:污水处理2.分组探究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网页上浏览,查找所需要的资料,并且进行分析整理,制作成幻灯片或者网页。

细菌/sw(http://61.142.127.132) (本课的网站)微生物界/microbes/mb51.htm中国科普中国科学技术馆三思网站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查找: 百度搜索 google搜索/ 天网搜索第三阶段——课堂汇报1.情景导入两位同学的惊讶表情(照片)。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精选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篇1教学目标1、阐明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分析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与自学指导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好腐烂的梨、菜叶,地衣。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拿出准备好的腐烂的梨、菜叶问道: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让我手上的梨和菜叶坏掉的吗?学生猜测:是细菌和真菌。

引出新课:《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二、出示学习目标目标1、理解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理解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3、理解与动植物共生三、自学指导用约5分钟时间,阅读教材79—82页,并思考以下问题: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四、讨论交流1.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它与水果有怎样的关系?2.细菌和真菌是怎样生活的?经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1.杆菌以水果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的腐烂。

2.细菌和真菌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进行腐生生活的。

五、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很大作用,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得利的一面,它们在自然界中都有哪些作用?学生巩固回答:作为生产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提出思考题: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会落叶,对落叶的处理方式有三种:焚烧、填湖、掩埋。

请分析,你会选择哪种处理方式,简要说明理由。

六、课堂练习课后练习七、布置作业本课时练习册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篇2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细菌》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细菌》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二节《细菌》教材分析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

教材通过细菌发现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紧密相关这一观点。

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的个体很小,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的结构。

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最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无处不在。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较高,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宏观和微观的生物有了一些了解,相对于宏观,细菌和病毒等肉眼看不到的生物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因而在知识部分比如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方面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轻松地获得知识,并且获得成就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2、通过与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能力目标:1、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想。

2、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推测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认同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2、通过技能训练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后,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教学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学生自学、直观教学、比较、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实施这节课的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演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和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我将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应能准确描述细菌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等,并理解这些结构的功能。学生应掌握细菌的生殖方式,即分裂生殖,并能够通过实例说明细菌的生殖速度和环境适应性。此外,学生应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包括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分解作用以及在食品制作、医药等方面的应用。
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一、案例背景
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的《细菌》一课,是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概念教育的重要内容。细菌作为微生物的一种,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细菌,但对其结构特点、生活习性等科学知识却知之甚少。因此,设计一份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教学案例至关重要。
(三)小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实验和探究任务。例如,在介绍细菌的生殖方式时,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细菌的分裂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在讨论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时,我会让学生分组收集和分析相关的实际案例。通过这些小组合作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细菌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引入与细菌相关的实际案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细菌的普遍存在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细菌的相关知识。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优秀4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优秀4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细菌》 教学设计 二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细菌》 教学设计 二
回答思考题。
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课件)
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细菌的存在,发现了人们从来不知道的“小人国”,引起了人类认识的重大改变,这与他的刻苦认真钻研离不开,但是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如果没有他研制的显微镜列文.虎克也不能发现细菌。
巴斯德不盲从权威,对细菌的来源提出异议,并精心设计了一个著名的鹅颈瓶实验。(课件演示)
教法
学法
教法:1、指导学生阅读和交流,根据导学案的具体步骤,带问题阅读、思考和交流。2、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提供丰富的信息。3、对学生评价激励。
学法: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根据导学案提示,阅读、思考、交流。2、大胆质疑。
3、根据感性材料进行理性分析,培养推测、想象、合作、表达等能力。
观看新闻,积极思考。
2
细菌的发现

(课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手上有大量的细菌,“饭前便后要洗手”“不洗手吃饭会生病”这些常识已是妇孺皆知,可是在300年以前,别说是一般人,就连赫赫有名的英国皇家学会也不知道有细菌的存在,那是谁发现了细菌呢?
认真阅读课本和补充资料完成思考题:
1、17世纪后叶,荷兰人( )发现了细菌。
2、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 )通过( )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 )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 )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实际是做了一个( )实验。
3、巴斯德还发现了( )( ),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及( )的方法,被后人称为( )。
4、通过阅读课本和补充材料,结合你原有的所知,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感想?
4、注重知识的构建。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巴氏消毒处理保存的食品。
导学过程
导学任务
步骤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细菌》优秀教案文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细菌》优秀教案文案

第二节细菌一、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尝试通过将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发现细菌的过程,队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观点,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细菌的发现史。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着重让学生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即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等方面的特征。

依托学生对细菌已有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为什么分布如此广泛?”,并以此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螺旋上升。

本设计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细菌发现史获得情感的提升。

呈现丰富的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知细菌形态。

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和归纳,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结构及细菌营养方式。

通过技能训练中的计算,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生殖的特点,最后总结出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个体微小,易扩散;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会形成芽孢,抵抗力强等),与课前问题相呼应,将知识深化提升,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四、教学准备常温下存放3天的剩奶,常温下死亡3天的小鱼,常温下存放3天的猪肉,反映细菌发现史的多媒体资料,细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挂图。

五、教学过程的,资料3:介绍巴斯德经典的鹅颈瓶实验。

指出巴斯德是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来揭示真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同时,简单介绍巴氏消毒法。

反思:从巴斯德的实验过程,你学到了什么? 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分析巴斯德的实验的科学性,并得出结论。

细菌的大小问题:表面干净的图钉,真的什么东西也没有吗?利用PPT播放显微镜下不同放大倍数的钉子“面貌”图片:随着放大倍数由33倍、100倍、200倍、500倍、1 000倍、15 000观看PPT,感受细菌的大小。

(大多数学生应该知道细菌很小,用肉眼是看不见的,但到底多小,多数同学可能并不清楚)通过肉眼下“干净”钉子与电镜下“肮脏”钉子形成强烈视觉反差,让倍、30 000倍,直至扩大到70 000倍,起初“干净”的钉子也随之“面目全非”。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菌显微镜切片、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生活环境。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细菌应用实例为导入,引发学生对细菌的兴趣和好界中有什么作用?”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4.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菌的繁殖速度和生活习性,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多元化评价与反思: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4.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本案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细菌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等,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享个人观点等方式,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成长。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细菌的结构特点、繁殖方式、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等知识点。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教学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2《细菌》这一章节时,我以一名特级教师的经验,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本案例紧密结合学科和课程主要内容,注重实用性,符合教学实际,并以人性化的语言呈现。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知识深度,我以细菌的相关知识为核心,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菌的结构、生活习性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生物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特殊结构——鞭毛和荚膜,以及它们在细菌生活中的作用。
3.讲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包括分裂生殖和芽孢生殖,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繁殖能力及其在环境中的适应性。
4.结合实例,介绍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如食品发酵、药物研发和环境保护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的?”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细菌结构示意图,加深对细菌结构的理解。
2.布置调查任务,让学生收集生活中与细菌相关的实例,了解细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菌显微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通过播放细菌繁殖和生长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细菌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生活情境,如介绍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细菌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设计细菌生态环境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细菌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探究细菌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和动画,形象地了解细菌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设置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细菌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

2.掌握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

2.难点: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2.课件:细菌的图片、视频3.实验材料:细菌培养基、显微镜等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细菌的存在。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细菌吗?细菌有哪些特点?2.讲解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讲解细菌的基本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

讲解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展示细菌的结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菌的结构。

3.讲解细菌的生殖方式介绍细菌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包括二分裂和芽殖。

通过视频展示细菌的生殖过程,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

4.讲解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质、参与循环、维持生态平衡。

细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食品发酵、制药、环保等。

讲述细菌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发学生对细菌的关注。

5.实验观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生殖过程。

记录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分享。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复述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和作用。

强调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请学生绘制细菌的结构图,并简要介绍其作用。

收集有关细菌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和作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细菌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八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八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放播
《细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②了解细菌的形态类型?基本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
③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①通过书籍?杂志?网络来搜索有关细菌的各种资料,学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②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
③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
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发展的情感?
③重视搞好个人卫生?
重点和难点
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细菌发现过程?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等有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谈话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总结、课堂延伸。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上5.4.2 细菌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上5.4.2 细菌  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

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细菌结构。

再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总结出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较高,大部分同学具备了独立完成探究实验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因而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细菌,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2.了解细菌的形态基结构及生殖方式。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

(二)能力目标1.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思想。

2.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推测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发展的情感。

3.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细菌的结构特征;细菌的生殖。

教学难点: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推测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教学方法:以观察—讨论法为主,辅之以启发法和讲述法。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二、教学设计思路本着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原则,着重让学生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依托学生对细菌已有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为什么分布如此广泛?”并以此为主线展开教学。

从学生熟悉的视频资源导入,从生活中已有的知识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从细菌的发现史中获得情感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秘细菌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

二、实验器材
培养皿、大烧杯、水浴锅、量筒、电子秤、玻璃棒、滤纸、剪刀、记号笔、医用透明胶带、棉签、镊子、脱脂牛奶、多种抗菌产品、电热毯、温度计、纸箱、透明纸、一次性手套等。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本次实验最大的亮点在于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问题的能力。

也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想”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精神,体现生物学核心素养。

虽然本次实验为学生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思路,但是具体操作实施时还是遇到了很多难题,我们也在试验中进行尝试和改进。

比如1.细菌培养时需要较温暖的环境,但是我们没有恒温装置,所以只能用家用电热毯来代替,这样可大大缩短培养时间;2.在配置抗菌试剂浓度配比时,第一次实验中浓度配置较低,所以菌落数量较多;后来为了方便大量培养皿的菌落数据统计,我们确定了较高的浓度配比,使得试验数据清晰明了,但是又带了另一个问题,培养皿的图片现象不明显,所以仍需我们继续探索较为理想的浓度配比;3.其他因素的限制和干扰,比如本次试验采用的是牛奶培养基进行菌落培养,材料获得较容易,但是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我们考虑更换培养基再进行实验;4.最后,为了让学生深刻的了解高温灭菌的环节,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严谨性,我们联合了哈工大和哈师大的教育资源,拍摄了无菌操作的过程,在课堂播放后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并由此引申出了一系列的steam活动。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的设计源于教材,宽于教材,高于教材。

首先,探究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培养了学生生物学科素养和实验能力。

同时,这个实验也会引发学生思考人们是如何对抗细菌的?激发学生“想”主动探究的心理。

也将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锻炼了学生观察,思考,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最后,对知识内容进行了拓展,从设计研发“隔离箱”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健康的生命观念,全面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实验教学目标
(1)多学科融合:在配制培养基和各种浓度配比的试剂过程中,运用了数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的规范操作;在随后的steam课程中运用到了美术、工程学等学科。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科学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并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

激发学生对于微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探究热情,并有助于学生将来的自身发展。

而且,学生能够对身边环境中的细菌有更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关爱自己,关爱生命。

六、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的内容主要有2个环节。

实验1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

实验2对比不同抗菌产品的抑菌效果。

七、实验教学过程
①实验1: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

学生在课堂上已经了解了细菌的基本知识,以及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步骤。

所以在实验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照:配制培养基——接种——培养的步骤进行操作。

最后做好观察和记录。

检测三种环境中的细菌,分别是教室的空气、手和课本。

②实验2:对比不同抗菌产品的抑菌效果。

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多种抗菌产品,但到课堂上进行验证。

第一步:配制多种抗菌产品,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来进行配制。

第二步:接种,接种的原则是用无菌棉棒沿着指尖向手掌方向来回滑动,再涂抹在培养皿上。

每个手指接种一个培养皿。

这样操作的好处在于控制实验变量,使变量唯一。

接种后将每种抗菌试剂中的滤纸片分别放入每一个培养皿中。

第三步:培养和观察。

拓展: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有这样的疑惑。

抗菌产品为什么要按照一定浓度来配置?不同的浓度对抑制细菌生长有什么影响吗?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实验2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探究一种抗菌产品的不同浓度的抑菌效果,我们选择84消毒液来进行探究。

第一步:配制84的浓度梯度试剂。

按照84的使用说明我们确定了本次实验的浓度配比情况。

分别配置1:20,1:30,1:40,1:50,1:60,1:70浓度的试剂。

第二步:接种。

由1名学生对培养皿进行接种。

接种的原则同上。

接种后分别取每个浓度的抗菌试剂10滴,均匀的滴在培养皿上。

第三步:培养和观察。

八、实验效果评价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激起,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精神振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兴趣,并且主动进行了课下拓展探究,将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

3、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更加敢于质疑、积极合作、主动探究。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参与,90%以上的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知识、交流体会,交流情感,在获取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