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岳阳楼记》《登岳阳楼》教案人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
(2)理解《岳阳楼记》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子结构。
(3)分析《岳阳楼记》的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岳阳楼记》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
(2)理解《岳阳楼记》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子结构。
(3)分析《岳阳楼记》的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和句子结构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结合语境,运用举例、对比等方法,讲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子结构。
4. 分析《岳阳楼记》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简介《岳阳楼记》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1.2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解决生字词和句子结构。
2.2 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
3. 课堂讲解:3.1 讲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子结构,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
3.2 分析《岳阳楼记》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4. 情感体验:4.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4.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表演等实践活动,抒发自己的情感。
5. 课堂小结:5.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
3. 写一篇关于《岳阳楼记》心得体会的文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优质教案(精选4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优质教案(精选4篇)《岳阳楼记》教案篇一语文导学案(87—88)年级:初二主备:王继军审核:课题《岳阳楼记》课型:复习课时安排:二课时时间:、6、8复习目标1、掌握本课重点字词2、准确翻译重点句子3、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一、解释词语百废具兴具去国怀乡去把酒临风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予观夫巴陵胜状胜朝晖夕阴晖登斯楼也斯则有心旷神怡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连月不开开薄暮冥冥薄谪守巴陵郡谪山岳潜形潜而或长烟一空。
或把酒临风把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求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微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是进亦忧,退亦忧是退予观夫巴陵胜状状:樯倾揖摧摧:浮光跃金金:薄暮冥冥多会于此春和景明不以物喜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b.馋谗畏讥乐以忘忧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根据你对文章中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天涯海角涯:②日薄西山薄:③白头偕老偕:④如临大敌临:二、翻译句子春和景明:长烟一空:宠辱偕忘: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微斯人,吾谁与归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是进亦忧,退亦忧。
微斯人,吾谁与归?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三阅读理解第五段“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紧承三、四两段,请你说说“二者之为”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是:二是: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
“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标一处)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中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_》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_》教案一. 教材分析《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一篇骈文,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典范之作。
文章通过对岳阳楼的美景描绘,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舍身为国的崇高思想。
本课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背景,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领会文章的主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岳阳楼记》的语言较为华丽,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岳阳楼记》的背景,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忧国忧民、舍身为国的崇高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难点:理解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方便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3.课堂练习: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岳阳楼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岳阳楼记》的背景,为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优秀3篇
课时篇一一、预习1、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背诵全文。
二、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疏通文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研究课文。
三、正课1、朗读课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
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
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1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2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3、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
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
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讨论并归纳:(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7、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
因己而悲。
8、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九年级语文上《岳阳楼记》《登岳阳楼》教案人教版
一. 本周教学内容:《岳阳楼记》《登岳阳楼》二、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生字谪zhé属zhǔ浩浩汤汤shānɡ霪yín霏fēi 樯qiánɡ薄暮bó谗chán 顷qīng 芷zhǐ汀tīng 怒号háo 楫jí冥mínɡ偕xié皓月hào甫fǔ坼chè乾坤qián kūn 戎马rǒng 凭轩xuān 涕泗tì sì2. 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3. 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及字形4. 词语谪:贬官,降职。
具:通“俱”,全,都。
增:扩大。
属:通“嘱”,嘱咐。
作文:写(一篇)文章。
夫:指示代词,那。
怒号:大声的号叫。
形容风势大,发出很响的声音。
啸:野兽拖长声音的叫,它与“啼”是同义词。
老虎叫用“啸”;猴子叫用“啼”,也可以用“鸣”;鸡叫可以用“啼”,也可以用“鸣”;狗叫可以用“叫”,也可以用“吠”。
注意这组同义词,可以逐步培养用词准确的能力。
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锦鳞:锦,本指有色彩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色彩鲜明、华丽,好看的意思。
锦鳞,这里指代好看的鱼。
这种以部分代替全体的修辞手法。
叫做“借代”,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写法。
汀:水中的小陆地,也叫洲。
“岸芷汀兰”是互文,意思是岸上和小洲上的兰花。
而或:或者,有时。
心旷神怡:心胸开朗,精神愉快。
影:月影。
璧:圆形玉。
偕:一齐。
把:端。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或许,或者。
物:外物,这里指环境遭遇。
庙堂:指朝廷。
江湖:僻远地区,这里指不在朝做官。
进:做官。
退:隐退。
微:没有。
昔闻:过去仅是听说过。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坼:裂开。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天地。
这句说天水相连,好像整个天地都日夜浮动在苍茫的湖面上。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多种疾病。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
(2)理解《岳阳楼记》的文言文表达和修辞手法。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通过合作学习,讨论文章的内涵和意境。
(3)通过探究学习,提高文本分析和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范仲淹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词语的解释和用法。
2. 文章的层次结构和修辞手法。
3. 理解范仲淹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文章深层含义的解读。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答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品味修辞手法,体会文章意境。
4. 探究学习:深入探讨范仲淹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联系现实,思考人生价值。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
3. 探究其他古代优秀散文,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岳阳楼记》为例,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文章的智慧和美感。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岳阳楼记》的相关背景资料和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和已学的文言文知识。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岳阳楼记》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和背景,自主学习词语,朗读课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岳阳楼记》教案1
《岳阳楼记》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2.理清文章层次,朗读背诵全文。
3.学习对比及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4.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警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朗读和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难点:学习文章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作者作品】《范仲淹》,导入新课。
2.简介【写作背景】岳阳楼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受友之托,为岳阳楼作记。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倡改革被贬知邓州。
他的朋友滕子京,也是一位锐意革新的人物,因被人诬告,于庆历四年(1044)春天,降官知岳州。
范仲淹深知这位平素“尚气,倜傥自任”的朋友的思想和性格,因此,担心他闹出事来,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此机会。
现在,滕子京知岳州,两年时间,政绩卓著,“乃重修岳阳楼”,并驰书前往邓州请范代笔,属文以记胜。
这样一来,范仲淹受朋友委托为岳阳楼作记,就成了规箴知己的绝好机会,同时,自己也在遭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之必要。
于是范仲淹借这篇文章抒发自己的胸襟怀抱,并达到规劝朋友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针对朗读情况,进行点拨指导。
要求:朗读流畅,读准字音与节奏。
教师强调(1)读准字音谪(zhé)属(同“嘱”zhǔ)淫(yín)霏(fēi)樯(qiáng)楫(jí)冥(míng)谗(chán)偕(xié)(2)读准节奏本文骈散结合。
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5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5篇)登岳阳楼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感知诗中的形象,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赏析名句,激发灵感,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3.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思想和艺术方面进行比较,体会优秀诗作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杜甫诗歌语言的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视系列片《唐之韵——千秋诗圣下》VCD。
[预习要求]1.给生字注音,并抄写2遍。
2.朗读并背诵本诗。
3.收集杜甫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示例这首五言律诗写于作者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
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他又有何想、有何感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登岳阳楼》,感受诗人那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一)学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
(二)教师整理归纳,播放PPT,学生再对预习作业进行简要补充。
投影文字及图片: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杜甫出生于一个有着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的诗人,所以他7岁开始学诗,15岁时就已扬名。
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情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同时,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登岳阳楼教案篇二教学步骤初备统复备一、导语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学习不少杜甫的诗歌,你学习过的杜甫诗有哪些,(学生背诗接龙)请说说杜甫诗歌有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在这首中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二、解题1.投影出示课题2.投影有关岳阳楼图片3.简介背景三、诵读欣赏1.配乐范读,(投影展现)注意划分节奏和语速语调2.自由朗读(1)结合注释疏通句意(2)共同讨论质疑解难3.配乐竞读学生评议,教师点结4.师生品读(1).品读意境:(投影)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讨论明确景物有洞庭水、岳阳楼、吴楚大地、天地日月星辰。
岳阳楼记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4篇
岳阳楼记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岳阳楼记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岳阳楼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
2.理解文中描绘的景色和人物形象。
3.分析文中的写景技巧和修辞手法。
4.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中描写的意境和形象的把握。
2.理解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3.发表个人观点和表达合理的感受。
教学方法:1.讲授法。
2.课堂讨论法。
3.个别辅导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课件:展示文本、图片。
3.学生课本和教辅。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引出《岳阳楼记》一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讨论自己的家乡是否有名胜古迹,有的话请简单介绍一下,并说说自己对家乡的爱和对名胜古迹的敬佩之情。
二、讲授《岳阳楼记》(30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
2.教师讲解文中描绘的景色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教师分析文中的写景技巧和修辞手法,如拟人、借景、比喻等。
4.请学生读一遍课文,理解全文大意,并标注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句子。
三、个别辅导和小组讨论(20分钟)1.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对文中理解不透彻的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互相讨论各自标注的重要段落和句子,并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展示和讨论(20分钟)1.请学生代表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标注和理解,并讲述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2.全班讨论,教师指导学生解答对方的问题,扩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总结和巩固(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理解和表达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讨论和个人理解,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名胜古迹的文章,并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修饰。
岳阳楼记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4篇(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掌握《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2.能够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归纳整理文章的结构和篇章层次;3.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4.能够通过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全文。
o学生能够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重点词句。
o学生能够掌握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反复诵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o通过合作探究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
o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o朗读和背诵全文。
o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o理解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教学难点o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o赏析文章中的精彩语段,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岳阳楼记》这篇文章的深层含义和写作手法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四、教法分析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向学生传授课程知识。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特定的问题或任务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音频等多样化的多媒体工具,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学法指导1.预习: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查字典,读准生僻字的读音,并尝试翻译课文。
2.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3.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4.练习: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5分钟)o教师通过讲述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范仲淹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o提问:你们知道岳阳楼吗?范仲淹为什么要写《岳阳楼记》?2.新知讲授(20分钟)o教师朗读全文,注意节奏和停顿,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20岳阳楼记》word教案 (3)
《岳阳楼记》【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
2.积累常见的中考题。
3.理解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4. 学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重点】1.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句子。
2.积累常见的中考题。
3.理解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4. 学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难点】1.理解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2. 学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熟读原文,翻译句子、识记重点字词。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谪:封建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
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越:到;具:同“俱”,全,皆。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今贤士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乃:于是;增:扩大;制:规模;4.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予:我;作文:写文章;之: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
夫:那;胜:优美;状:景象;6.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洞庭湖)包含着远方的群山,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衔:包含;际涯:边际;汤汤:水流大而急;7.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晖:日光;气象:景象;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则:就是;观:景象,风光;9.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备:完全,详尽。
10.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既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南:向南;极:到达;1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被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上册《岳阳楼记》教案、教学设计
(2)体会作者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爱环境,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2.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1)学习作者身处逆境,仍关心国家大事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上册《岳阳楼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层面:通过对《岳阳楼记》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具体包括: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成语、典故,如“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等,并能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
(6)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作业等,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个性化评价: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1)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
(2)讨论问题如:“文章中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哪些情感?你是如何理解的?”
(3)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观点,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2.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尝试将《岳阳楼记》中的故事或景物描写改编成现代白话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岳阳楼记》的文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领会作者所表达的忧患意识、爱国情怀和乐观精神。
(3)能够默写《岳阳楼记》中的重点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岳阳楼记》。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岳阳楼记》的文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领会作者所表达的忧患意识、爱国情怀和乐观精神。
(3)默写《岳阳楼记》中的重点句子。
2. 教学难点:(1)古文中的实词、虚词理解。
(2)文中某些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及其生平事迹。
1.2 引导学生关注《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岳阳楼记》,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题和结构。
2.2 学生通过工具书或小组讨论,解决生字词和古文中的实词、虚词问题。
3. 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深入解读《岳阳楼记》。
3.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互相交流学习。
4. 课堂讲解4.1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2 教师讲解《岳阳楼记》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5. 情感教育5.1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爱国情怀和乐观精神。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6.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所学。
6.2 学生进行课堂反馈,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岳阳楼记》,巩固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默写《岳阳楼记》中的重点句子。
3.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对《岳阳楼记》中的忧患意识、爱国情怀和乐观精神的理解。
岳阳楼记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岳阳楼记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岳阳楼记》这篇古代散文的背景和作者。
2. 分析研读《岳阳楼记》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岳阳楼记》的背景知识和作者史载杜甫的生平。
2. 研读《岳阳楼记》的文学特点。
3. 分析并理解文中的意象和言辞。
教学难点:1. 分析研读《岳阳楼记》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
2. 掌握文中的意象和言辞。
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课本和习题。
2. 准备相关的文学名著对比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武陵仙君的图像,让学生猜测这是哪位文人的作品,并引出对于文学家杜甫和他的作品的讨论。
二、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滕王阁序》,并和《岳阳楼记》进行对比,引出对于两篇文言文的异同之处。
三、展示(15分钟)教师播放杜甫《岳阳楼记》的录音,并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和语调。
四、教学(30分钟)1. 背景知识:教师讲解《岳阳楼记》的背景和作者史载杜甫的生平,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心情。
2. 文学特点和表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岳阳楼记》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如对景写景、古今对照等。
五、练习(20分钟)1. 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带领学生分析文中的意象和言辞。
2. 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写一篇关于自己所在的城市或城市的名胜古迹的文章,并要求运用《岳阳楼记》中的写作技巧和手法。
六、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和所学知识。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杜甫的作品,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
2.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学名著对比材料,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和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岳阳楼记》教案
课题:《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朗读节奏,熟读课文。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学会辨认古今异义的字。
3、准确翻译文中重点及难点文言句子。
4、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题。
5、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学会辨认古今异义的字。
2、准确翻译文中重点及难点文言句子。
3、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题。
教学难点:1、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题。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教法:三疑三探。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三大名楼或古诗《登岳阳楼》导入新课。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苏州吴县人,出身贫寒,幼年丧父,经发奋苦读,26岁中进士。
因敢于直言强谏,久不被重用。
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卓立功勋,使西夏多年不敢入侵。
当时边境上流传歌谣:“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西夏军中也流传:“小范老子,胸中自有十万雄兵。
”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因力主改革遭保守派反对,于庆历五年(1045)贬邓州。
后来还做过杭州、青州太守。
死后谥号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
背景: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
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一口答应。
庆历六年六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
(四)出示学习目标。
1、准确把握朗读节奏,熟读课文。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学会辨认古今异义的字。
3、准确翻译文中重点及难点文言句子。
(五)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你有何疑问和发现,根据本节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本周教学内容:《岳阳楼记》《登岳阳楼》二、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生字谪zhã属zhǔ浩浩汤汤shānɡ霪yín霏fēi樯qiánɡ薄暮bó谗chán顷qīng芷zhǐ汀tīng怒号háo楫jí冥mínɡ偕xiã皓月hào甫fǔ坼châ乾坤qián kūn戎马rǒng凭轩xuān涕泗tìsì2. 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3. 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及字形4. 词语谪:贬官,降职。
具:通“俱”,全,都。
增:扩大。
属:通“嘱”,嘱咐。
作文:写(一篇)文章。
夫:指示代词,那。
怒号:大声的号叫。
形容风势大,发出很响的声音。
啸:野兽拖长声音的叫,它与“啼”是同义词。
老虎叫用“啸”;猴子叫用“啼”,也可以用“鸣”;鸡叫可以用“啼”,也可以用“鸣”;狗叫可以用“叫”,也可以用“吠”。
注意这组同义词,可以逐步培养用词准确的能力。
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锦鳞:锦,本指有色彩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色彩鲜明、华丽,好看的意思。
锦鳞,这里指代好看的鱼。
这种以部分代替全体的修辞手法。
叫做“借代”,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写法。
汀:水中的小陆地,也叫洲。
“岸芷汀兰”是互文,意思是岸上和小洲上的兰花。
而或:或者,有时。
心旷神怡:心胸开朗,精神愉快。
影:月影。
璧:圆形玉。
偕:一齐。
把:端。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或许,或者。
物:外物,这里指环境遭遇。
庙堂:指朝廷。
江湖:僻远地区,这里指不在朝做官。
进:做官。
退:隐退。
微:没有。
昔闻:过去仅是听说过。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坼:裂开。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天地。
这句说天水相连,好像整个天地都日夜浮动在苍茫的湖面上。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多种疾病。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马:战争。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栏杆。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眼泪。
泗,鼻涕。
5. 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
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
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
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
青年时期,他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
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
他的诗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
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
“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
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
有《杜少陵集》。
(二)阅读能力目标1. 学习抓住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
2. 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体会文中蕴藏的情感。
(三)写作能力目标写一篇游记,看看是否也能从游山玩水中获得某种人生哲理的感悟。
(四)思想教育能从文章的语言文字着手,理解思想内容。
三、教师建议《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什么比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更能打动、激励人?原因为:既承认个人的欢乐,更愿奉献牺牲,又抱负于救助天下,后民而乐,无限的责任是无限的忧国忧民,其精神更为崇高,胸襟更为博大,悲壮情怀突出。
语言工整中有变化,意味较丰富,节奏更舒展上口。
并随名篇《岳阳楼记》而流传。
详见练习一、二、三。
《登岳阳楼》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含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四、课文讲解《岳阳楼记》(一)文章主旨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
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文章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二)文章思路《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
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三)重点语句理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解析:本段是全篇的重心。
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
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
作者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令人感叹。
(四)写作特点1. 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
本文全篇仅368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
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
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等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
2. 句式骈散结合。
这篇记文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
散句骈句的运用,依文章内容而变化。
如开头结尾的叙述文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这样,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五)课后练习解答第一题: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
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履行了这一信念。
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
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第二题: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
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
第三题:据史料记载,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作记,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
《岳阳楼记》却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进士,两人交谊颇厚。
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
(六)1. 嘱托我 2. 大概会有 3. 被贬离京 4. 志同道合《登岳阳楼》(一)文章主旨这首诗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飘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感触。
在这一首诗的结句才写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兵荒马乱,诗人北望长安,忧国忧民,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了。
(二)文章思路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
这是为下文蓄势。
下面两联说深沉的感慨;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三)重点语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分析:这一层先说个人景况,后说国事艰难,使人担忧,一转一合,显而易见。
“亲朋”两句中,要害是“孤舟”一词。
诗人自离夔州之日起,全家人都生活在船上,实际上已无家可归。
但诗人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因此,当他站在岳阳楼上“凭轩”远眺时,就联想到当时吐蕃犯边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了。
(四)写作特点雄浑阔大的意境。
此诗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比孟浩然又高出一筹。
孟诗中的视野仅及于长江北岸的云梦泽,而杜诗则扩大到了吴楚两地,甚至把整个宇宙都包容了进去,这样的境界如果不是胸中大有丘壑,是写不出来的。
这要归功于“坼”“浮”两个字炼得好。
洞庭湖能负载日、月、星辰,则湖水之丰厚简直到了惊人的程度!前人评这两句诗说:“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次豁达。
”诗人把洞庭湖的景象写得如此宏伟壮丽,的确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意念,就是:称赞人的精神美,认为人要有开阔的胸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天下大事。
(五)课后练习解答第一题:两篇都写了岳阳楼周围的景色,也都用了借景抒怀的方法。
两篇的开头都交代写作原因:《登》是慕名登临而作,《记》是应约有感而发。
《登》:“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魄宏大,意境广阔。
《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也有着同样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