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登岳阳楼名师推荐1

合集下载

登岳阳楼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登岳阳楼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登岳阳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景物和叙述故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喜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学会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景物和叙述故事。

三、教学难点学会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景物和叙述故事。

四、教学准备1. 教案制作。

2. 电子设备:电视、电脑、投影仪。

3. 教学素材:有关岳阳楼的图片、文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观看一段视频介绍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同学们看完视频后,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对岳阳楼的了解和印象。

步骤二:学习(25分钟)1. 分组,每组一份关于岳阳楼的文章资料。

2. 学生阅读文章,了解岳阳楼的历史、文化和景点特色等。

3.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岳阳楼的重要特点和文化内涵。

步骤三:展示(15分钟)1. 小组展示分享归纳总结的内容。

2. 教师引导和补充相关知识,确保学生对岳阳楼有更深入的了解。

步骤四:活动设计(25分钟)1.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景点或故事,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描述和叙述。

2. 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舞台表演、图片展示、朗读等形式呈现。

3. 各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评分。

步骤五: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展示和点评,总结岳阳楼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展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岳阳楼,亲身感受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

2.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岳阳楼的文章,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2. 评价学生对岳阳楼的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

八、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度有所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登岳阳楼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大班

登岳阳楼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大班

登岳阳楼教案大班目标:1.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备课教案、PPT、素材图片、讲解稿、教学录音、学生评价表。

2. 学生:学习笔记、素描工具、彩色画笔、纸张。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描绘岳阳楼的画作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于登岳阳楼的好奇心。

Step 2 了解岳阳楼(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包括岳阳楼的建造时期、建筑特点和与屈原的相关故事等。

Step 3 学习素描技巧(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运用、阴影的处理等。

Step 4 观察岳阳楼(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或者图书馆附近的高楼,观察并记录岳阳楼的外观、细节和周边环境。

Step 5 创作素描画(40分钟)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岳阳楼的形象,运用所学的素描技巧,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和题材。

Step 6 展示和评价(2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素描作品展示给同学们,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同时,教师也进行评价,提供指导意见和建议。

Step 7 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法来创作岳阳楼的画作。

2. 学生可以通过调研和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并进行展示。

评价方式:1. 学生的素描作品。

2. 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学习笔记。

3. 学生的合作参与和团队意识。

4.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创作,将抽象的历史文化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然而,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在观察和创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和挫折。

为此,可以适当增加观察和创作的时间,并提供更加具体和详细的指导。

2023年登岳阳楼说课稿一等奖优秀5篇

2023年登岳阳楼说课稿一等奖优秀5篇

2023年登岳阳楼说课稿一等奖(优秀5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登岳阳楼说课稿一等奖篇一(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登岳阳楼》是高二语文选修第二单元第八课的内容,新的高考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应该初步具备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并且高考试题也由过去的客观题型变成主观题型。

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答题的难度,所以,平时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主要写作特色,也要兼及思想内容和名言警句的赏析。

因此在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给予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时年57岁,身患重病,离去世仅二年。

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

此诗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

(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学会通过反复诵读、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难点:“坼”“浮”字妙处的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在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程序的设定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1、知识经验:本班学生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古典诗词的内容、鉴赏方法等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掌握,因而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诗的学习,学会如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来达到鉴赏诗歌的目的,应该难度不大。

登岳阳楼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获奖课件

登岳阳楼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获奖课件
一楼何奇? 杜少陵五言绝唱, 范希文两字关情, 滕子京百废俱兴, 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 吏耶?仙耶? 前不见古人, 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 洞庭湖南极潇湘, 扬子江北通巫峡, 巴陵山西来爽气, 岳州城东道岩疆: 潴者、流者、 峙者、镇者, 此中有真意, 问谁领略得来?
登 岳杜 阳甫 楼
2、颈联利用了什么艺术 手法?突出了岳阳楼旳什么 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1、颔联旳两句诗中,诗眼分 别是哪两个字?试结合全诗作简 要赏析。
“引”和“衔”。利用拟人旳手法, 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途中旳喜悦之情。
“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 把愁心带走旳情境;“衔”形象地写出 了山懂得人旳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 人共享欢乐旳情境。
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旳身世 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 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旳安 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旳损失。今后, 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 牵肠挂肚?
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旳眷念, 有年老孤单旳悲哀,有对国家前途旳忧虑,也 有无以报国旳自悼。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前四句写景 → 宽阔广大 五六句叙身世 → 凄凉落寞 七八句抒感叹 → 广阔胸襟
开阔 ↓
狭窄 ↓
开阔
引题 写景 个人景况 国事艰难
交代背景 宽阔广大 凄凉落寞 广阔胸襟
意境宽阔宏伟

洞庭湖旳广 阔无垠,烟 波浩淼与气 势磅礴。

孤单凄苦漂泊 忧国忧民
诗歌小结
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 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 水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旳精微刻 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 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 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 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 博大深远旳意境。

登岳阳楼初中杜甫经典语文教案一等奖3篇

登岳阳楼初中杜甫经典语文教案一等奖3篇

1、登岳阳楼初中杜甫经典语文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

这是为下文蓄势。

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教学重点〗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们曾经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大家还能背下来吗?(学生齐背)对,背得很好。

哪一位同学能不能说说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朗读背诵1、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2、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

这是为下文蓄势。

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3、学生朗读背诵。

先教师范背,再学生个人朗读,集体齐读,试背。

三、了解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登岳阳楼》教案15篇(热)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岳阳楼》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登岳阳楼》教案1 知识目标: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能力目标: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自主、交流、展示、点拨、比较。

一、导入新课江南三大名楼除了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北武汉的黄鹤楼,还有一个就是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我们已经学过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当中有一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那么这个“前人”就包括诗圣杜甫以及诗仙李白。

面对洞庭湖水的奇丽风光,范仲淹表达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在唐代现实主义作家杜甫的眼中,洞庭湖又会引发出怎样的情思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比较学习唐朝两大泰斗面对岳阳楼的感情抒怀。

欣赏诗歌,必须有一定的方法。

因为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样式,它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

要想体味诗歌的魅力,就必须能准确把握诗歌内涵。

今天,我们运用学过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之法来欣赏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

二、知识链接1、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城西,建于唐朝开元四年至开元七年间,建筑高耸,气势雄伟。

自古以来,这座宏伟的楼宇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

据记载,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此,在洞庭湖畔建起训练水兵的阅兵楼。

公元7,唐朝诗人张说被贬谪到岳州(今岳阳),就在鲁肃的阅兵楼旧址修建岳阳楼。

从此以后,历代著名诗人墨客经过此地都有题咏。

李白、孟浩然都有诗留在这里。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登岳阳楼》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登岳阳楼》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
什么样的感情?
•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 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 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 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 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3分)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 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 (1)主要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 乡怀旧的感情。
• (2) ①“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寓含作者 离家万里的漂泊感。
• 【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 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 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 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4分)
小结
• 我们通过探究学习了鉴赏诗歌 的内容和情感的方法——一读 二联三悟,并将之运用到了练 习上。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 习中多加练习,并在学习的过程 中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方法!
如何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以《登岳阳楼》为例
明确目标
掌握鉴赏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方 法,并学以致用
赏析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抓意象,明内容 意象: 首联 洞庭水
颔联 吴楚
颈联 字
尾联 戎马关山
岳阳楼 乾坤日夜 孤舟 轩
二.合作探究:颈联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 狭窄,联系尾联分析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 想情感。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登岳阳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

2、在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深切感情。

3、当堂背诵诗歌。

4、培养学生喜欢读诗的习惯,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怀。

教学课时一课时导入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山西运城鹳雀楼。

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宏伟的气魄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登楼抒怀。

岳阳楼整体建筑没用一颗铁钉,没用一道横梁。

主楼三层,长方形,楼顶似一顶将军的头盔。

在初中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面有很多描写岳阳楼美景的句子,比如写洞庭湖气势的句子(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的雄伟景观;而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也登上了岳阳楼。

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五、回顾旧知(一)如何读懂诗歌?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形象+手法+语言为什么写——情感(二)方法——五读法1.读题目2.读作者3.读注释4.读意象(梅兰竹菊松等)5.明典故6.读选项问题:范围、要求等①读题目登:点明题材(登临诗),如《登高》《登鹳雀楼》《登幽州台歌》等岳阳楼:交代地点登临诗词鉴赏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

登临即登高,登高之“高”,相对于平地而言,登山、楼、台、阁……形式不同意义相似。

诗人在登高时所作的诗歌,内容一般为登高见闻,借登高来抒发某种情感、志向。

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

自古及今,文人所赋之深情,从总体上看这些情怀可分为以下几类。

1.对如画风景、“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热爱或欣赏。

《望天门山》2、登高怀人、客中思乡,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3.抒怀励志,鼓舞人心。

登岳阳楼教案一等奖

登岳阳楼教案一等奖

登岳阳楼教案一等奖这是登岳阳楼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登岳阳楼教案一等奖第1篇一、教案设计理念:从20XX年开始,广州市已经连续两年的中考古诗鉴赏题都涉及到课后的十首自读的古诗.可见,初中的古代文本的阅读、鉴赏已经具有向课外转移的趋势.古诗本来就是教学上的难点,再加上课外古诗也要考,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都很犯难:如果一课一课讲,没有时间,而且学生死记硬背消化不了;如果完全不讲,学生无法落实知识点,读不懂,自然无法得分.在反复地教学探索中,我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与其吃力不讨好地一课一课教,不如教会学生读懂古诗的方法,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抓手,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往上爬.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一堂课通过一首课内古诗的讲授,概括出读登临类素材古诗的根本方法,从初读,把握基调到再读,赏景悟境,三读,探究主旨,层层递进,环环紧扣,共同指向读懂的目标,为下一阶段鉴赏奠定根底.在课堂设计中,我还安排了拓展运用的环节.通过类似题材的课外登临诗歌的阅读,学生运用归纳的方法自行解读、学习,实现举一反三,融会贯穿.这堂课的内容充实,能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化繁为易,具有可操作性,符合有效教学的要求.二、教材分析:『登岳阳楼〔其一〕』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诗四首』中的一首诗.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陈以义,他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在经历靖康之难后,他的创作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开始效仿老杜,将个人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相结合,写下了系列脍炙人口的爱国诗篇.这首诗情境相容,既有登高怀古又有借景抒情,是一首非常典型的登临类诗歌创作.四、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读诗的感性根底,能通过朗读,找字眼感受到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本把握诗意.而且从7年级开始通过课内外的诗歌学习,学生也具备诗歌解读的根本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欠缺系统化,缺乏对登临类主题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纳.五、教学目标:以『登岳阳楼〔其一〕』为例,教会学生阅读登临类诗歌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自主解读同题材的诗歌.六、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的解读方法,能自行解读诗歌.2、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七、教学难点: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情感2、比拟陈与义和杜甫诗歌的特点八、教学流程〔一〕导入:在这个单元,我们通过文本和古代文人贤达一同领略祖国的名山大川,在优美风光中,体会文人诗情.这一站,我们一同与他们登高远眺.登高这个传统自古就有,高寓意着国人步步高的美好祝愿,它已经深深扎根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古人有句话说得好登高则可远望,望远而致深思,由此也衍生了登临这个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登临诗(展示PPT),今天我们以陈与义的『登岳阳楼』为例,共同解读登临类诗歌.(二)诗歌朗读,把握诗意1、朗读『登岳阳楼〔其一〕』〔落实常识: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2、整体感知:感情基调悲1〕从何处感受到悲情?老木沧波无限悲〔悲是全诗的诗眼〕板书:方法一抓诗眼定基调2〕再次朗读全诗的结尾句,体会情感的抒发3、梳理诗意,体会意境1〕登临何处何时?岳阳楼〔洞庭之东、长江西面〕黄昏〔夕阳、湖山欲暮时〕秋天〔风霜〕2〕目见何景何物?帘旌〔近景〕夕阳〔远景〕老木沧波3〕生发何感何思?吴蜀横分地〔联想到三国吴蜀在此争夺荆州,驻扎岳阳,此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年多难〔漂泊多难的三年,联系到自己的经历〕补充:凭危危是高处,高楼的意思,『山市』惟危楼一座感:无限悲板书:方法二理诗意悟诗情4〕这些内容和诗歌抒发的悲情有什么样的联系?A、时间、地点触动悲情B、景物〔环境〕衬托悲情〔帘旌不动夕阳迟渲染了冷清的气氛〕C、联想诱发悲情〔万里远游,三年磨难〕D、意象表现悲情〔风霜:双关;老木:作者自喻〕板书:方法三抓意象品意境5〕探究主旨:为什么生如此之思?知人论世指导:可以从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所见、所思中寻找线索知人:陈以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经历了靖康之难,北宋灭亡〕从万里来游〔从北方逃难来到南方〕三年多难.论世:北宋灭亡,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国家内忧外患,岌岌可危结论作者抒发的是国家灭亡的.悲愤,自身经历的感伤板书:方法四思背景探主旨4、拓展运用这种历经国破家亡的悲愤和我们之前接触过的哪些作品有相似之处?杜甫『春望』这种沉郁顿挫的风格和心系家国的精神是两位诗人共同的追求.也表现出陈以义对杜甫诗风的学习.学生根据登临诗的阅读方法,自学杜甫『登楼』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登临何处何时岳阳楼2〕目见何景何物洞庭湖的浩大吞吐日月〔浩大壮阔的气势〕生发何感何思思:国家内忧外患〔国〕感:悲〔涕泗流〕自己年老多病,亲人音讯全无〔己〕3〕为何生发此感?知人论世:杜甫,爱国诗人,忧国忧民唐代,经历过安史之乱后,由盛及衰,国力下降,内忧外患4〕主旨: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自己身世际遇的感伤,对亲人的思念5〕比拟两首诗歌主旨上的异同6、探究登临的文化内涵为什么生发此感?沈约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孔子家语登高望下,使人心悲.1〕登高为了排遣抑郁的心情;2〕登高吊古〔『登幽州台歌』〕;3〕重阳节登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登高抒壮志〔如『望岳』〕5、万里江山尽收眼底,无限情思涌上心头,按照今天学习的方法,归纳已学过的登高的作品的主旨『观沧海』、『望岳』、『黄鹤楼』、『登飞来峰』九、板书设计:何时何处岳阳楼秋天黄昏〔触动〕悲何景何物帘旌不动夕阳迟〔衬托〕悲何感何思万里磨难〔诱发〕悲老木沧波〔表达〕悲登岳阳楼教案一等奖第2篇一、学习目标1、背诵本诗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二、学法指导学习古诗的方法: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3、背诵积累,稳固感知三、相关链接1、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土,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2、写洞庭湖的佳句〔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3、岳阳楼的名联:〔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3〕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4〕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四、课文预习说出诗句大意: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五、课堂探究〔一〕导入课文由前面的背景介绍过渡,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二〕初知意象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三〕置身诗境过渡: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拟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怎么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参考: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飘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四〕缘景明情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外表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比拟: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意境:博大壮阔〕比拟一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比拟,各有怎样的妙处?比拟:孟浩然的诗句写出了洞庭湖丰厚蓄积,澎湃动乱,极为有力,不仅写出其广阔浩渺,还充满了活力杜甫这一句诗的气象则更为阔大,其气度胸襟可说是雄跨古今〕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可与列映比拟〕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慨、对国家命运的担忧〕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慨自己的身世吗?〔不是〕从哪句可以看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慨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你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声背诵『登岳阳楼』吧从意象、意境、情感上总结全诗1、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2、意境:沉雄悲壮、博大深远3、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忧自主赏析:通过『登岳阳楼』的赏析,我们又一次学习运用了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下面请运用这种方法自主赏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完成后面的几个题目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背景点击】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楼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1、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2、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3、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幺?抒发了诗人的什幺情感?4、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快乐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假设置身仙境的情景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4、诗眼分别引衔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结束语: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诗歌特有的意境美,从而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这一堂课,我们进一步熟悉了赏析诗歌的重要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只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时,重视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体会诗歌所再现的意境,并抓住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进行赏析,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陶醉在中国古典诗歌所带给我们的审美享受之中六、稳固训练1、背诵本诗2、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自学并背诵默写杜甫的『阁夜』『旅夜书怀』登岳阳楼教案一等奖第3篇教学步骤初备统复备一、导语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学习不少杜甫的诗歌,你学习过的杜甫诗有哪些,(学生背诗接龙)请说说杜甫诗歌有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在这首中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二、解题1.投影出示课题2.投影有关岳阳楼图片3.简介背景三、诵读欣赏1.配乐范读,(投影展现)注意划分节奏和语速语调2.自由朗读(1)结合注释疏通句意(2)共同讨论质疑解难3.配乐竞读学生评议,教师点结4.师生品读(1).品读意境:(投影)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讨论明确景物有洞庭水、岳阳楼、吴楚大地、天地日月星辰.孤老病、关山、涕泪栏杆.这些景物壮阔而悲凉.(2)读后有怎样的感受?试着将其改写成一段写景散文.使人读后仿佛进入战事不断,游子漂泊他乡,老病交加,悲哀欲绝,孤苦无助的境地.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2)品读情感这首诗抒发作者怎样思想感情??.从无一字孤舟涕泗流等词中可看出本诗主要抒发作者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哀伤.(3)品味语言(投影)你最喜欢哪句诗,说说喜欢的理由5.比拟阅读试比拟『题破山寺后禅院』与『登岳阳楼』同异明确:相同处:都是五言律诗,都有借景抒情不同点:主要表达方式不同,前者以写景为主,后者以自叙和抒情为主写景方式不同,前者以写实为主,后者写实与想像想结合景物特点不同,前者着眼于细节描写,后者细节与全景相结合抒发感情不同,前者是物我两忘的愉快心情,后者抒发的忧郁之情.6.配乐齐读四、布置作业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诗歌,掌握了朗读技巧,并感受了作者的情感,对重点词句做了研读品味,有很大的收获.1.搜集与『题破山寺后禅院』意境相近的其它田园诗2.搜集与『登岳阳楼』意境相近的其它忧国思乡诗.。

登岳阳楼(其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登岳阳楼(其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登岳阳楼(其一)教案一、教案概述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岳阳楼及其历史背景,了解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掌握岳阳楼的建筑特点和风格。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三、教学重点1. 了解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掌握岳阳楼的建筑特点和风格。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五、教学准备1. 课件或教学展示图。

2. 关于岳阳楼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或使用PPT展示岳阳楼的全貌并向学生介绍岳阳楼的名字和所在地。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岳阳楼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Step 2 讲解岳阳楼的历史背景(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包括建造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岳阳楼会被人们传颂一千多年?它代表了什么?”Step 3 分析岳阳楼的建筑特点(15分钟)1. 教师使用图片或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岳阳楼的建筑特点,并解释其设计理念和风格。

2.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找出岳阳楼建筑中的独特之处。

Step 4 学生学习交流(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座自己喜欢的古代建筑进行描述,并比较与岳阳楼的异同。

2. 学生展示自己选择的古代建筑,并描述其建筑特点和文化意义。

3. 学生互相评价并给出建议,提升彼此的表达能力和思考水平。

Step 5 总结(5分钟)1.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

2. 提醒学生多关注周围的建筑,提升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七、课堂作业1. 设计一份宣传册,介绍岳阳楼的历史和建筑特点。

2. 家庭作业:选择一座自己感兴趣的古代建筑,做一份简单的介绍。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岳阳楼的图片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岳阳楼,并通过观察和描述来深入学习其建筑特点和文化意义。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登岳阳楼》 (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登岳阳楼》 (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登岳阳楼》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理解句意,体会作者的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情感。

2、总结诗歌鉴赏中登临诗可能含有的思想感情。

3、本诗写景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景的境界区别。

学情分析:共同欣赏探究的学生为高二年级学生,之前已经在必修教材中涉及到了杜甫的作品,对杜甫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的主题方向有清晰的了解,能够很好地把握杜甫诗作的特点,具备一定的语言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从本诗的情感出发,归结登临诗当中可能含有的情感类型。

教学难点:分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景诗句和本诗的异同。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登岳阳楼“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万丈长的光焰有一部分是杜甫发出的。

继大诗人李白之后,唐代诗歌在杜甫身上又呈现出另一番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鉴赏杜甫的代表作品——《登岳阳楼》。

活动2【讲授】登岳阳楼翻到教材33页,大声诵读这首诗,初步整体感知。

这首诗从体裁上来说,是一首什么诗?生:四联八句,五言律诗。

众所周知,杜甫擅写律诗且对仗工整,可谓是“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这与他在坎坷的命运中养成自律小心的性格不无关联。

就其题材上来看,它属于哪一类型的诗?生:登临诗。

第二遍的诵读: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

学生范读纠错。

第三遍诵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句子含义,划出不懂的字词。

师生共同讨论字词含义。

继续自由诵读,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感情基调:悲伤哪句诗有所体现?生:“凭轩涕泗流”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可见痛苦不能自已,老杜因何而哭?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课下注释,诗歌写作时间大历三年,这是杜甫人生中的什么阶段?生:暮年。

老杜在西南漂泊了近十年,这首诗可以算是他人生中的天鹅绝唱了。

由于战乱造成交通阻隔,乡音难达,哭自己,哭亲人,更哭国事艰难。

多重愁苦层层叠加,哪一样不使老杜凭轩而涕泗交流呢?重读这首诗,把情感注入其中,和老杜产生共鸣。

生读作者从登楼伊始就满腹心事,悲痛不已吗?我们来看首联。

登岳阳楼其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登岳阳楼其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登岳阳楼其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理解《登岳阳楼》这首诗的内涵和主题。

3. 学会欣赏和鉴赏《登岳阳楼》这首诗。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分析《登岳阳楼》这首诗的意境和审美特点。

2. 学习适当运用相关的接龙修辞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解读《登岳阳楼》的意义和主题。

2. 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解读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地位,提出登岳阳楼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岳阳楼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登岳阳楼可能体现的主题和意义。

第二步:诗歌赏析1. 分发《登岳阳楼》的诗歌原文,让学生默读。

2.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和情感,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3. 分组讨论,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诗歌进行个人解读,并就解读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三步:修辞手法分析1. 引导学生观察诗歌中可能存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倒装等。

2. 学生们分小组,共同挖掘和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尝试解读其效果和意义。

3. 汇总各组的发现和分析,让学生们加深理解和记忆。

第四步:再次赏析1. 学生们再次品味诗歌,将刚刚学到的修辞手法运用知识应用于对《登岳阳楼》的再次解读。

2. 学生们可以结合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通过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对这首诗的鉴赏和理解。

3. 学生们可以选择以朗诵、诗朗读等形式,将自己的解读和理解展示给全班同学。

第五步:总结与拓展1. 教师对学生的解读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和深化理解。

2. 引导学生拓展思考,将登岳阳楼与其他名篇佳作进行对比和比较,探究其共通之处和特殊之处。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朗读、诗朗读演示等方式,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解读能力进行评价。

2.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进行评价。

九年级语文上册6登岳阳楼教案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6登岳阳楼教案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 老杜品格,穷而 愈坚,悲而能壮,在 自怨身世之中,仍保 持傲岸气魄与阔大胸 襟。
• 以阔壮之景寓悲
23/39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24/39
旅夜书怀
• 旅途中 夜里写下抒 发自己情感 诗。
25/39
“名实因文章而著,官不为老病而休,
故用岂、应二字。反言以见意,所云书
怀也。”
31/39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 • 以沙鸥自比,自伤飘泊 • 辽阔“天地”,映衬
一微小“沙鸥”,愈显出自己飘零不遇身 世可悲与可叹。
32/39
• 前半极力渲 染描绘旅夜江上 壮伟之景,后半 尽意宣泄孤舟漂 浮悲怀
9/39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浮”:动态感,在诗人笔下,洞庭几乎 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而且主宰着它们沉 浮,日月星辰都伴随湖水波动而漂荡起 落 —— 一派壮阔图景。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 ——曹操《观沧海》
10/39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气势磅礴,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
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
交集呢?
7/39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气压百代, 为五言雄浑之绝。” ——宋 刘须溪
• “已尽大观, 以后诗人,何处措手。” ——明 王嗣奭
8/39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坼”: 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
层,方圆数千里江南大地訇然 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 天崩地解——显示出洞庭湖磅 礴气势!

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登岳阳楼》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登岳阳楼》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品阔狭之境悟家国情怀—《登岳阳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品味写景,感悟诗情。

2.理解并分析本诗“阔狭顿异"的特点。

3.感悟杜甫诗中所呈现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分析本诗“阔狭顿异”的特点;感悟杜甫诗中所呈现的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认为《登岳阳楼》最能体现杜甫身为“诗圣"的境界。

此时的杜甫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杜甫身处逆境,但仍不忘忧国忧民,可见其境界阔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品味《登岳阳楼》的阔狭之境,感受杜甫的家国情怀。

二、知人论世(课前预习)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

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三、诵读感知1.录音范读,明确字音。

2.教师带读。

3.学生自读。

四、文本解读1.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此刻怎样的心情?今昔对比。

暗含作者颠沛流离的人生际遇,展现了他丰富而复杂的情绪——有他终于在暮年登上慕名已久的岳阳楼的喜悦,也有对人生变化无常的慨叹。

2.颔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哪两个字极具表现力?描绘了洞庭湖的广阔与恢弘的水面。

“坼”“浮"两个字极具表现力,两个小小的动词却依托吴楚大地以及乾坤日月写出了洞庭湖无尽的力量感和洞庭湖广阔的水面,赋予了洞庭湖以生命力和人的力量,使得整个画面具有了动态感。

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3.作者“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在原文中找依据并分析。

登岳阳楼教学特级教师

登岳阳楼教学特级教师

登岳阳楼教学特级教师登岳阳楼教学特级老师第1 篇教学目标登岳阳楼教案1、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尝诗歌的意境美。

2、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缘景明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在四川呆不住了,就坐船顺长江东下,处处飘游到荆州也呆不下,又沿洞庭湖向南飘游,这时杜甫已58岁,还不到60岁,但身体已衰弱不堪了。

右臂偏枯瘦,耳朵聋了,而且是老肺病。

他全家都住在小船上,飘泊不定。

到了岳阳,他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放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想不到转过年来的冬天,他就在水上的一条小船里与世长辞,永久停止了唱歌。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二、朗读三、整体感知⒈请用明白晓畅的语言疏通文意。

从前听说过洞庭湖的盛名,今日登上了岳阳城楼。

吴楚两地被洞庭湖分隔在东南两方,日月星辰似乎在洞庭湖上漂移。

亲人伴侣没有一个字的音信,年老多病,孤身一人,只有一只船伴随着自己。

关山以北依旧硝烟四起,倚着栏杆我不禁潸然泪下,泪水奔流。

⒈前两联和后两联所写内容有何不同?前两联侧重于写景状物,后两联侧重于叙事抒情。

四、课内探究⒈颔联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状物有何特点?状写吴楚、乾坤、日月之景。

吴楚两地被宽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移着大地长天。

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概,意境雄浑阔大,景象雄伟绮丽。

⒈颈联、尾联写了哪些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由音信断绝的家事写到老病飘落的孤苦;由战乱未止的国事写到老泪纵横的哀痛;由个人不幸写到国家不幸身世之悲与国家之忧两相交融。

由身家及至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行。

⒈试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赏析本诗。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高一语文名师精讲课堂(统编版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高一语文名师精讲课堂(统编版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
杜 甫
导入
在泱泱中华光辉灿烂的文化晴空中,杜甫是一颗耀眼的明 星,光芒四射;在泱泱中华根深叶茂的文化沃土中,杜甫是一 株高大的绿树,高耸入云;在古往今来异彩纷呈的文化史中, 杜甫是一部精深的诗集,感人至深!高山的巍峨,赋予了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大川的壮阔,赋予了杜 甫“白鸥没浩荡,千里谁能训”的气魄;人民的疾苦,赋予了 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愤!带一份崇敬,怀一 丝心酸,品读杜甫,就如品读一部诗集,一部写满悲愤,同时 也蓬勃着英雄豪情的诗集……
疏通诗意
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 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
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 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 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 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 极了!
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 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 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颈联赏析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 援助;
“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 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漂 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
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渺,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 湖阔雄伟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已的痛 苦之情,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诵读感知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诵读指导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

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 幅气象万千的画面。读这两联语气要舒缓,读出气势。

11王一飞说课稿《登岳阳楼》(作者:陈与义)

11王一飞说课稿《登岳阳楼》(作者:陈与义)

《登岳阳楼(其一)》(作者:陈与义)说课稿兰州十一中王一飞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我所选择的课文是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一)》,对于这首诗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说说这篇课文的教学: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多媒体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

一、说教材。

《登岳阳楼》这篇课文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诗歌,本单元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是使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并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

而《登岳阳楼》正是能体现这些训练重点的一首诗。

这是陈与义的一首七言律诗,本诗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半壁江山沉沦的悲痛。

诗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是本诗的主要特点。

二、说教法。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这样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能力目标: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赏析作品的意境美;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灵性,陶冶情操,增加文化积累。

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我把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定为学习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能让每一名学生各抒己见、甚至相互争论的学习氛围。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已具备一定的诗歌积淀,在阅读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充分感知诗歌所表达的内容。

我将采用以下学习方法:诵读法,联想法,比较阅读法和讨论法。

让学生自己读诗作,品味、感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程序我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话题导入,引出课题(二)指导方法,轻松预习(三)讨论交流,重在激励(四)直奔重点,集中理解(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由话题引入课文,正式进入课文学习前,我将从学生学过的诗文崔颢《黄鹤楼》导入,引出江南三大名楼的话题——即:江南三大名楼是哪三座?答案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以及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登岳阳楼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班

登岳阳楼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班

登岳阳楼教案小班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登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岳阳楼的建筑特点和地理环境,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

3. 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登岳阳楼【相关历史背景,文化内涵】2. 岳阳楼的建筑特点【建筑结构、风格、特色】3. 岳阳楼的地理环境【地理位置、水文特点】4. 观察、体验和思考【游览岳阳楼、思考建筑特点、表达感受】三、教学方法和步骤:1. 情景创设:通过唤起学生对名胜古迹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登岳阳楼的意义和价值。

2. 观察讲解:在教室内设置岳阳楼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岳阳楼的建筑特点。

3. 地理环境介绍:通过图片、文字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岳阳楼的地理环境,让学生了解岳阳楼所在的城市及其地理特点。

4. 想象游戏: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游客,体验登岳阳楼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岳阳楼的建筑特点,比如它的楼层、门窗、雕刻等。

5. 感受分享:学生们轮流表达自己对岳阳楼的感受和观察到的特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形容词来描述岳阳楼的美丽和壮观。

6.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制作岳阳楼模型的材料,引导学生合作制作模型,并利用口头表达的方式,分享他们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

7. 学习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学到的知识,总结登岳阳楼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合作制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对学生在情景创设和角色扮演中对岳阳楼的理解和思考进行评估。

3. 收集学生合作制作的模型,评判学生对岳阳楼建筑特点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介绍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

2. 岳阳楼的建筑模型和相关资料。

3. 制作模型所需的纸板、剪刀、胶水等材料。

六、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2. 邀请专家或讲解员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加深学生对岳阳楼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 不能再 平常的 事物, 便有了 某种诗 意。你 瞧,那 晚风中 的炊烟 ,怎么 看都像 是一幅 悬腕挥 就的狂 草,云 烟乱舞 ,该虚 的地方 虚,该 实的地 方实, 那是我 们在绢 和纸上 无法做 到的, 可谓真 正的“ 天书” 了。

7.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 满荡田 田的莲 叶便乱 了。然 而,乱 是乱了 ,但却 乱出了 味道。 究竟是 什么味 道呢?我 也说不 清。看 来这世 界上的 许多事 情,就 像这风 中的“ 乱荷” ,有一 种不触 动情欲 的美, 大美。
[远程授课]《登岳阳楼》-山东省枣庄 市第八 中学统 编版( 2019)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课 件(共2 2张PPT )
训练提升
1.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写景:
一“坼”一“浮”,把 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 乾坤日月浮。 比壮阔而又生动。
写出了洞庭湖怎样 的自然风景?请你 置身诗境,说说自 己的感受。
气势磅礴 宏伟奇丽
表现了诗人济世的 博大胸襟。
品读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写出了 洞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坼”: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 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 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 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梁甫 一作:梁父) (1)首联在抒情上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这是一首干谒诗,作者赠诗张九龄,借洞庭湖壮丽景象和磅礴气势,寄托 自己想要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的期望,抒发自己想要出仕求官、在仕途 上施展个人抱负的政治热情。 2.(1)乐景衬哀情,直抒胸臆(2)心忧国事,感时伤乱,报国无门,无可 奈何。
君子登高必赋。——孔子(

《登鹳雀楼》《登高》《黄鹤楼》《望岳》
《与诸子登岘山》……有感而发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把吴钩 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八声甘 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不忍登高临 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登高临远、怀远怀人、怀古,生发哲思(《登
写出了政治生活坎 坷,漂泊天涯,怀 才不遇的心情。
赏读颈联: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自己举目无亲,音 信不通,年老多病, 只能以孤舟为家。
这里,自己的孤寂与 上联的湖阔雄伟形成 鲜明的对比,愈益显 出自已的痛苦之情。
写出了政治生活坎 坷,漂泊天涯,怀 才不遇的心情。
赏读尾联: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 洞庭包容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 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 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
景色特点: 气势磅礴,宏伟奇丽
赏读颈联: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自己举目无亲,音 信不通,年老多病, 只能以孤舟为家。
这里,自己的孤寂与 上联的湖阔雄伟形成 鲜明的对比,愈益显 出自已的痛苦之情。

5.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例如, 我们生 活世界 中的具 体的文 化要素 、文化 特质、 文化形 式即使 在文化 模式的 常规期 或稳定 期也会 或快或 慢地变 化,一 些习惯 、惯例 、文艺 形式、 仪式等 等甚至 在总体 文化模 式没有 发生根 本性变 化时, 也会自 己经历 生灭的 变化。
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 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诗人凭轩老泪横流的,不仅有感于自 已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 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 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小结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 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的忧 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写得意境阔大, 情景交融,这是与诗人忧国忧民的博 大胸怀分不开的,充分表现了沉郁顿 挫的杜诗本色。

3.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 导性文 化观念 、文化 理念、 价值体 系、文 化习惯 的总体 性的、 根本性 的转变 ,才是 我们所 说的文 化转型 。

4.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 最深刻 的文化 转型就 是现代 化进程 中的文 化转型 ,即传 统农业 文明条 件下自 在自发 的经验 型的文 化模式 被工业 文明条 件下的 自由自 觉的理 性文化 模式所 取代。 这即是 人们通 常所说 的文化 的现代 化或人 自身的 现代化 。
[远程授课]《登岳阳楼》-山东省枣庄 市第八 中学统 编版( 2019)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课 件(共2 2张PPT )
[远程授课]《登岳阳楼》-山东省枣庄 市第八 中学统 编版( 2019)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课 件(共2 2张PPT ) [远程授课]《登岳阳楼》-山东省枣庄 市第八 中学统 编版( 2019)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课 件(共2 2张PPT )
•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 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 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 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 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 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 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登 岳杜 阳甫 楼
学习目标
走近洞庭湖和岳阳楼
1.诗人登岳阳楼时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2.尾联“无限悲”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1.诗人登临岳阳楼看到了由帘旌、夕阳、老木、沧波
等意象共同构成的静寂苍茫的洞庭暮秋图。
2.诗人登临岳阳楼,思念故乡与沦陷的中原,感伤自
己飘零辗转,表达了山河破碎后忧国伤时的满腔苦闷 及对现实的无奈感叹之情。
[远程授课]《登岳阳楼》-山东省枣庄 市第八 中学统 编版( 2019)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课 件(共2 2张PPT甫从公安 (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 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 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 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 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 湖向南漂泊。
初读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chè

1.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 起深刻 的文化 转型。 所谓文 化转型 ,是指 特定时 代、特 定民族 或群体 赖以生 存的主 导性文 化模式 为另一 种新的 主导性 文化模 式所取 代。

2.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 机一样 ,并不 是经常 发生的 社会历 史现象 ,无论 是个体 的文化 习惯的 改变、 价值信 念或信 仰的改 变,还 是特定 群体或 特定社 会某些 文化特 质或文 化理念 的一般 意义上 自觉的 或不自 觉的更 新,都 不能算 作文化 转型.
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岳阳市西门城墙上, 西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 长江,主楼三层,高20余米,全楼未用一根铁 钉和一道横梁,构型庄重大方,与武汉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素有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是我国 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 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 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 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 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tì sì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赏析首联:
昔闻洞庭水,
“昔闻”写从前对洞庭 湖光山色的仰慕,
今上岳阳楼。 “今上”交代时间,
“岳阳楼”点明地点。
此联写人生暮年竟
能登上岳阳楼观赏 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洞庭湖的美景风光。
赏析颔联: 吴楚东南坼,
巩固练习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
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
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现在属河南) 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一路向南逃亡,南奔襄汉, 颠沛湖湘,流离失所。登临岳阳楼,作数诗述怀,本诗即其中之一。
飞来峰》)……
1.诗是最凝练的文学艺术,言简义丰且是古代 语言写就。 2.鉴赏诗歌需要专门的鉴赏素养,需要专业的 赏析办法、术语运用和语言组织。
古典诗歌鉴赏一般方法: 五看(题目、作者、正文、注释、问题设置内 容),综合判断,积累术语,加强鉴赏专业素养
[远程授课]《登岳阳楼》-山东省枣庄 市第八 中学统 编版( 2019)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课 件(共2 2张PPT )

8.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 的能耐 ,把好 端端的 东西破 坏了, 还居然 翻出新 意。还 有秋风 中的那 些树木 ,原本 蓊蓊郁 郁的, 可是经 不住风 的手轻 轻地摇 晃,三 摇两摇 的,就 只剩下 一副骨 骼了。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内涵:忧国伤时,自伤身世, 欣赏美景 手法: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直抒胸臆,
沉郁顿挫
:所谓“沉郁”,主要指
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 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沉郁 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 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杜甫诗歌特点概括(现实主义,诗史; 沉郁顿挫,诗圣;忧国忧民,君子人 格典型)
洞庭湖以东洞庭湖最宽广,这一带港汊纵横, 丘陵起伏,景色旖旎,一览令人心旷神怡,宠辱 皆忘。古往今来,迁客骚人曾为洞庭湖的壮丽景 观写下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如李白的“水天 一色,风月无边”、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 日夜浮”、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城”,更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 “予观 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 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潇湘八景”中的“平湖秋月” “原浦归帆” “平沙落雁” “渔村夕照”,尽在洞庭一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