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7-05-09

基金项目:常州大学高职研究院2016年度立项课题

“常州高职园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基于共享经济模式的视角”

(CDGZ2016029);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自筹课题“职业教育新常态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踪调查研究—

——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为例”(B -b /2015/03/085)。作者简介:王莉,女,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

2017年6月第39卷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Jun.2017Vol.39Sup.

职业教育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要:在当前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也进入“形态转型”、“方向转型”和“过程转型”新

阶段。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新形势下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通过强化职业技能培养,来切实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以及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基于此,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应积极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引擎,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从而提升职业教育供给质量和效率,为国家与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储备力量,更好地满足“创业者”个体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在文献资料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较为系统的优化建议与对策,希冀能为丰富我国创新创业理论,促进创业学的学科化及推进创新创业实践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常态;

大学生;

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19(2017)Sup -0066-03

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 )作为与社会经济

联系非常密切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构成要素,在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与价值及社会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历经多年探索与实践,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并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国家。在职业教育新常态下,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实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正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的热点课题。研究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引导大学生在具体实践中自觉主动地创新实践和自主创业,并以创业促就业,在当前具有切实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这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大要求的战略举措,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要求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与价值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实质是一种实用教育,其通过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素质和开创型思维、能力。创新性、创造性、实践性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显著特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11月北京“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第一次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义为“第三本教育护照”,极大地提升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党的“十八大”根据当前的形势,提出要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希望高校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就业,真正解决就业难问题。在2015年,为进一步鼓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落地,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这一《意见》为创新创业教育进一

步明确了方向和指导。大学生是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储备人才,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职业教育新常态下,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能转变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理念,增强职业教育

的社会吸引力,

破解职业院校“招生难”、“就业难”、“转型难”等多重困境,促进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从而

使职业教育在办学管理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

6

6

面,更契合就业需求,培养出更多新兴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匠才”,以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国家与社会建设。

二、创新创业实践中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创业型高素质人才,在坚持广谱性、方向性和一体化原则基础上,从意识养成、知识内化和经验生成三个方面,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自身素质与能力还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导致创业成功率不高。

第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教育部近年来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竞赛,希冀以竞赛形式来激励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国家的指导下,各高校积极响应,纷纷设立了赛事或活动,例如,各类科技竞赛、实践教育活动、创业设计大赛等,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趣和热情,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长效机制尚不健全和完善,对创意型创业和社会创新关注也很少,没有制定相应的考量制度,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比较低效,甚至只是一阵风。出于功利性考虑,高校设置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限于操作和技能层面,极大地忽视了大学生创新观念、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有的高校管理人员甚至将创新创业教育简化为就业或创业思路指导,未将其纳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划中,也未与专业教育的培养方案和体系结合起来,部分措施还仅仅停留在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阶段。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相关配套机制不完善。

高校一直以来以就业率来考核教学质量,为了确保教学质量不受影响,教师往往将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变化,直接将其融入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有的教师在教育中,只侧重技能训练,而且,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也过于形式化。另外,因为创新创业学科是新兴学科,建设时间比较短,与其他专业学科相比,在内容、体系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多不足,不仅课程体系不系统,课程设置也缺少统一性,大多选用国际劳工组织的SYB等项目以及模拟公司创新创业实训的教材,这严重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目前,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也不强,主要由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管理人员构成,他们缺少实践经验,知识结构单一,自身的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只能进行理论教学和指导,难以开设优质课堂,也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不能有效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化需求。部分高校或者专业通过外聘政府工作人员或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讲学或做兼职教师,但因教学经费和配套资源不足,一些政策和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与质量不尽人意。

第三,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存在缺陷。

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中操作时间较少,体会不到实际的创新创业的过程与真谛,所学的理论知识难以得到有效内化,导致出现“眼高手低”的问题。大学生有理想、有知识、有激情,不过,因其还未经历社会历练,缺乏丰富的社会人际关系和商业信息,且没有把知识内化为素质和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另外,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有待于进一步增强。通过实际调查来看,不少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有的急于求成,有的优柔寡断,有的遇到挫折就情绪波动,甚至灰心丧气,抗挫折能力不足。

第四,大学生践行创新创业教育不足。

在国家和高校的大力宣传和引导下,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相关知识了解越来越全面,并越来越对创新创业产生浓厚的创业兴趣和热情,不同学科背景的大学生,都有志在政策扶持下,践行自己的创业梦想。不过,由于部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创新品格较弱,创业思想和理念不成熟,导致空有理想与抱负。还有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也只是未找到合适工作的无奈之举。

三、完善和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在当前职业教育新常态下,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其地位与作用将会越来越凸显。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合力,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实际需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教育,同时,还要对当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加创新创业的内容,从而培养出更多能适应时代需求、具有创新进取精神的大国工匠。

第一,高校应转变教育理念,优化创业综合素质教育。

首先,高校要深入理解根据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与

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