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夫子恶乎长[优质ppt]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优秀课件
讨论
1、本章关键词是什么?论题是什么?
关键词是大丈夫;论题是何谓大丈夫。
2、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
孟子认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讨论
3、本章开篇提到非常厉害的两人“一 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和 张仪,景春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和张仪的? 孟子认为他们称得上“大丈夫”吗?
讨论
4、历史上哪些人可以称上大丈夫呢?
精忠报国的岳飞、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 《亮剑》中的李云龙等。
5、浩然之气与所谓大丈夫的气节,它们的 共同点在哪儿?
浩然之气也好,大丈夫的气节也好,凸显的 都是对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的践履。
小结:
妾妇之道: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 (公孙衍、张仪之流) 大丈夫之道: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富贵 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乃丈夫中之大者) 启发:君子养大丈夫之气,非濡染妾妇之气。 孟子借女子出嫁当顺从丈夫的事例,讽刺公孙衍 和张仪通过阿谀苟容来窃取权势,不是真正大丈 夫该做的事,并明确地阐述了什么是大丈夫。
孟 子
1、(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 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 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译文: (公孙丑问道:)“冒昧求教,夫子擅长什么呢?” (孟子)说:“我懂得言辞,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又问)说:“再冒昧求教,什么叫做浩然之气?” (孟子)说:“很难讲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 刚强的,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塞在天地之间。 它作为一种气,和义与道相配合;没有这些,就会委靡不振了。 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取得 它的。行为上有了问心有愧的情况,(气)就萎缩了。”
古诗词诵读《孟子公孙丑上》公开课教案
《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则不能也”)课后指定拓展阅读(讲练结合附翻译)篇目(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丑曰:)“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馁:饥饿,引申为丧气,萎靡不振B.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揠:拔起C.今日病矣病:生病D.不耘苗者也耘:除草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直养而无害博我以.文,约我以礼B.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其子趋而往视之.C.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D.其为.气也,至大至刚。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3.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气凛然的精神状态。
B.孟子认为,对于“养气”有两种做法是不足取的:一是拔苗助长,一是放任不管。
这两种做法都会对“养气”产生危害。
C.“浩然之气”需要用“义”来培养,一方面要注重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
D.孟子的散文素以雄辩著称,论证纲目清晰,说理善用譬喻,形象生动,深刻透彻。
选文体现了以上特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2)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孟子》一则(敢问夫子恶乎长)(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复习
冉牛、闵子、颜渊:孔子弟子冉耕 (字伯牛)、闵损(字子骞)、颜回 (字子渊)。 说辞:言谈辞令 兼:二者都擅长
文本内容解读 贰
思考探究
一、何谓浩然之气(原文回答) 二、如何善养浩然之气(原文回答) 三、孟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研习课文
1、何谓“浩然之气”?(用原文回答)
“至大至刚”,“塞于天地”
“何谓知言?”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 ,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 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 。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问:“什么是懂得言辞呢?” 孟子回答说:“偏颇的言论,知道它不全面的地 方;过激的言论,知道它陷入错误的地方;邪曲的言 论,知道它背离正道的地方;躲闪的言论,知道它理 屈辞穷的地方。--从心里产生,必然会对政治造成危 害,从政治上表现出来,必然会对国家大事造成危害。 如果圣人复生,也一定会同意我的话。
他的儿子快步跑去看禾苗,禾苗已经枯萎了。 天下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太少了,认为培育工作 (集义养气)没有益处而放弃它的人,就是种田不 为禾苗除草的人;(违反规律)助苗生长的人,也 就是把禾苗拔高的人,——不仅仅无益,而且还损 害了禾苗。”
趋:跑,疾走 则:已经 槁:枯干 之:的 以为:认为 之:代指义养气 耘:除草 徒:只,仅仅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wū乎 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请问老师您在什么方面擅长呢?” 孟子说:“我懂得言辞,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 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公孙丑:孟子的弟子,齐国人。 夫子:学生对老师的称呼。 恶:何,什么。 乎:相当于“于”,在 长:擅长。 知言:懂得言辞。 善:善于,擅长。 浩然:正大豪迈的样子。 敢:谦词,冒昧。
高考古诗文名句默写《孟子》一则
原文呈现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
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 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 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 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 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
2
“何谓知言?”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 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宰我、‘我于 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名句默写 1. 孟子曰:“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这“浩然之气”,养在司马迁的《史记》 里,养在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孟子》中所说的浩然之气的特点是“ 至大至 刚 ”。 2. 《孟子》中“ 是集义所生者 , 非义袭而取之也 ”两句,说明浩然之气必 须要通过日积月累的正义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
《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文言文阅读
《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丑)“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公孙丑)“何谓知言?”(孟子)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
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公孙丑)“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
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
’然则夫子既圣矣乎?”(孟子)“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
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夫圣,孔子不居。
是何言也?”(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B.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C.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D.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2.下列句子加点的实词与虚词的注释有误的一项是()A.行有不慊.(通“惬”,愉快)于心,则.(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那么,就)馁矣。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公孙丑上·第一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感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
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者也。
而齐有其地矣。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倍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上·第二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
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
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
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毫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和翻译译文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和翻译译文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和翻译译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和翻译原文(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
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坦荡之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
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
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
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
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
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
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2、《李生论善学者》原文及翻译译文《李生论善学者》原文及翻译方银官原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敢问夫子恶乎长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
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
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
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
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
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
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
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何谓知言?(公孙丑问:"怎样才算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呢?")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高中语文敢问夫子恶乎长
敢问夫子恶乎长2020.9.10《敢问夫子恶乎长》是孟子所作的一篇文章,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1作者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孟子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2出处《敢问夫子恶乎长》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
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3原文“敢问夫子恶乎长?”(1)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2)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3)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4)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5),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6)其苗之不长而揠(7)之者,芒芒然(8)归,谓其人(9)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注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一则原文翻译
原文:孟子一则先秦-孟子“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
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
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
’然则夫子既圣矣乎?”曰:“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
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对照翻译:“敢问夫子恶乎长?”公孙丑又问,“请问先生擅长于什么呢?”曰:“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我知道语言的作用,我善于修养我的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曰:“孟子说:“难言也。
这很难说透。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这种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损害它,那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这种气,要配上最佳行为方式和正常的道路。
无是,馁也。
如果不是,就会泄气。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它是集聚最佳行为方式在心中所生起的,不是凭偶然的最佳行为方式所能获取的。
行为中有不满足于心的,就会泄气。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所以我说,告子不一定知道最佳的行为方式,因为他把义看作是外在的东西。
敢问夫子恶乎长ppt课件
精品课件
予助苗长矣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不阙秦,将焉取之
C.非徒无益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戍卒叫,函谷举
• 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各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 ) A.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B.助之长者,揠苗也。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D.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精品课件
忧虑消独作用拔起拔起代词它代指禾苗疲倦的样子疲累困倦快步枯干什么擅长宾语前置的倒装句正义萎靡不振通惬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
精品课件
1
学习重点:
理解“浩然之气”的深层内涵。
学习难点:
孟子关于人格塑造的“养气说”对历 代仁人志士的影响和在当世的现实意义。
精品课件
2
解释红色的字词,并理解划线句子的句式特点:
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 一个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 可以养成这种气,此为“直养”;若行事无 道和义,气则萎靡不振,就会丧失气,此 为“害”。
精品课件
7
孟子的 “人格修养”
孟子的战斗性正源于自身充 盈着的浩然正气。他用这正气去 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去唤醒民 众向罪恶统治作斗争。浩然正气 贯穿在他一生的全部言行之中。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 什么)乎长( )擅?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选讲ppt1 人教课标版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孟子>>选讲
制作:李平英
告子①曰:“性犹湍水②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 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 也。” 孟子曰:“水信③无分于东西 ,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
善也,犹水之就④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 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⑤;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 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注释】 ①告子:生平不详,大约做过墨子的学生,较 孟子年长。②湍(tuān)水:急流的水。③信:诚,真。 ④就:趋向。⑤颡(sāng):额头。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2)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2、孟子在这段话中围绕人性问题提出什么观点?
(1)我们平时所说历史悠久的国家,并不是指那个国家 有高大的树木,而是指有世代建立功勋的大臣。
(2)我应该怎样去识别那些真正缺乏才能的人而不用 他呢?
孟子具体到为国家选拔人才,提拔干部的问题,揉进 了他“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要求国君听听国人的 意见,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人民群众的意见。
鲁欲使乐正子①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公孙丑 曰:“乐正于强乎?”曰:“否。”“有知虑乎?”曰: “否。”“多闻识乎?”曰:“否。”“然则奚为喜而不寐?” 曰:“其为人也好善②。”“好善足乎?”曰:“好善优于天下 ③,而况鲁国平?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④千里而来告之 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也也⑤,予既⑥已知之矣。’ 也也之声音颜色距⑦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 谀⑧之人至矣。与谗诌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 《孟子•告子下》 【注释】①乐正子:复姓乐正,名克。②好善:这里特指喜欢听 取善言。 ③优于天下:优于治天下的意思。优,充足。④轻: 易,容易,不以为难。⑤也也(yí):自满的样子。⑥既;尽, 都。⑦距:同 “拒”。⑧谗:说陷害人的坏话。馅:巴结,奉 承。谀:讨好逢迎。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④千里而来告之以善。 (2)与谗诌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2、上文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回答。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共2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拓展延伸
研读《孟子》中的以下段落,找出辩论中的逻辑谬误,重构与孟子的对话。
片段二《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1.“以小易大”的人都是“对待动物不忍”,齐宣王“以小易大”,所以齐宣王内心也是“对待动 物不忍”。 2.“对待动物不忍”的人也会“对待臣民不忍”,齐宣王“对待动物不忍”,所以齐宣王“对待臣 民也会不忍”。
辞让:谦逊推让。 端:萌芽,发端。 四体:四肢。 贼:伤害。
扩而充之:扩大充实它们。 然:同“燃”。 达:流通,指泉水流出。 保:安定。
核心概念深度解读
“四端”即仁、义、礼、智四种美德观念的开端和萌芽。
仁之端:恻隐之心,即“同情心”
义之端:羞恶之心,即“正义感”
礼之端:辞让之心,即“有教养”智之端:是非之心,即
提示:前提错误 “以小易大”,最多能够推理出齐宣王珍惜“动物”,对于这头牛“不忍”是无 法推出他对“所有动物”“不忍”的。
为何孟子的辩论经不起逻辑的推敲,却还能广为流传?请你画出 本文的逻辑思维导图,再进行思考。
施不忍人之政
治天下可 运之掌上
人皆有不 忍人之心
原因
孺子将入 井,有恻 隐之心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35)必:一定。从:信从。(36)宰我、子贡:孔子弟子。宰我,姓宰,名予,字子我;子贡,姓端木,名赐, 字子贡。善为(wéi)说辞:善于辞令。 (37)冉牛、闵子、颜渊:孔子弟子。冉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闵子,姓闵,名损,字子骞;颜渊,姓颜, 名回,字子渊。善言德行(xìng):善于论述德行。 (38)兼之:指说辞和德行两者皆善。(39)于:对。辞命:言辞和教令。 (40)不能:能力不够。(41)然:如此。则:那么。夫(fū)子:此指孟子。既圣:已经是圣人。 (42)恶(wū):表示惊叹。 (43)是:这。 (44)于:向。 (45)夫子:此指孔子。 (46)圣:符合圣人的标准。 (47)厌:满足。 (48)且:而且。 (49)夫子:此指孔子。既:已经。 (50)夫(fú):发语词。 (51)居:自认,自处。 (52)窃:私下。 (53)子夏、子游、子张:孔子弟子。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子张,姓颛孙, 名师,字子张。一体:指四肢之一。 (54)具体而微:具备全体但不够广大。 (55)所安:指孟子在“有圣人之一体”和“具体而微”两者之间如何选择。 (56)姑:暂且。舍:放下。是:此。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我善养吾浩然之气1
小结
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 大丈夫气节,凸显的都是 对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 的践行。
n-v举行加冠礼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均为使动用法,使……扰乱、使……改变、使……屈服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
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 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谓大丈夫。 ⑶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⑷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然后知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研习课文
齐读第一则,思考:
1、何谓“浩然之气”?(用原文回答)
“至大至刚”,“塞于天地” 形态
C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被选拔。 B.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C.衡于虑,而后作 作:发作。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
2.比较下列各组加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优秀公开课ppt
思考
3、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作者主要用了什么 论证方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证法、道理论证法。
这章通过举例、讲道理来论证了要 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 服困难,锐意进取。
写作特色:
(1)善用寓言,说理形象。 (2)善用排比,增强说理气势。
(3)善用典型事例,增强说服力。
(一)识通假
(二)重点句子翻译
①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 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译文: 它作为一种气,极为宏大,极为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
损害,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和义与道相配合;没 有这些,就会萎靡不振了。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做 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取得它的。行为上有了问心有愧的情况,(气) 就萎缩了。”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
温故而知新
❖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孔子的话告诉了子夏一个什么道理? ❖ 做事不要贪图快,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你所知道的有哪个成语故事也是揭示这个道理?
看孟子是 如何阐述的?
朗读《孟子·公孙丑上》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 什)么乎长( )擅?长
关键词是大丈夫;论题是何谓大丈夫。
2、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
孟子认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3、本章开篇提到非常厉害的两人“一怒而诸 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和张仪,景春 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和张仪的?孟子认为他们称 得上“大丈夫”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用 )直(正义 ) 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 (萎靡不振)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通“惬)”:快心 于而心勿,正则(馁矣。预)我期,故心曰勿,忘告,子勿未助尝长知也义。,无以(其外之通也)“。若毋必宋”有人,满事然意焉。, 宋人有闵( )忧其虑禾苗之( 消独)作用不长而揠(不要 )拔之起 (代代词指,禾它苗,)者,芒芒然( 疲倦的样子)归,谓其人曰:‘今日病 (疲累,困倦)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快步 )而往视之,苗则 槁( 枯干 )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 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与经典为伴,和圣贤同行!
畅想网络
Imagination Network
感谢观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孟子的浩然之气对后世产生了怎样 深远的影响?
• 无数的仁人志士,把孟子的浩然之 气当成反抗外侮,捍卫民族尊严的 重要精神武器。他们面对艰难危险 能刚直不阿,视死如归,英勇捐躯, 谱写出一曲曲惊天动地、可歌可泣 的正气歌。
•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 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 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 【译】 (公孙丑说:)“宰我、子贡擅长 言谈辞令,冉牛、闵子、颜渊擅长阐述德 行。孔子兼有这两方面的特长,(却还) 说:”我对于辞令,是不擅长的。”(老 师既然说擅长识别言论,)那么老师已经 是圣人了吧?”
拓展延伸
在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有 着许许多多一身浩然正气、忠 心为国、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 请你列举3-4个例子。
研习课文
1、何谓“浩然之气”?(或“浩然之气”有何特点?)(用原文回
“至大至刚”,“塞于 天“配地义”与道”
形态 性质
2、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什么问题?(用原文回答)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研习课文
3、义和气是什么关系?(用原文回答)
(1)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2)是集义所在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3)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学习重点:
理解“浩然之气”的深层内涵。
学习难点:
孟子关于人格塑造的“养气说”对历 代仁人志士的影响和在当世的现实意义。
解释红色的字词,并理解划线句子的句式特点: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什么 )乎长(擅长 )?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宾语前置 的倒装句
释义: 偏颇的言论,知道它不全面的地方;夸张过分的言论, 知道它(陷入错误)过分的地方;怪癖的言论,知道它 (背离正道)离奇的地方;躲闪的言论,知道它理屈辞 穷的地方。(这些言论)从心里产生出来,会危害政治; 从政治上表现出来,会危害(各种)国家事业。如果有 圣人再次出现,一定会赞成我所说的。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 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 子既圣矣乎?
(二)重点句子翻译
①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 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译文: 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的,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
加损害,就会充塞在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和义与道相配合; 没有这些,就会萎靡不振了。这气是积累正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 地做一件合乎正义的事就取得它的。行为上有了问心有愧的情况, (气)就萎缩了。”
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十大英雄人物排行榜
• NO.1墨翟 • NO.2 颜真卿 • NO.3 辛弃疾 • NO.4文天祥 • NO.5王阳明
NO.6 夏完淳 NO.7 谭嗣同 NO.8 张自忠 NO.9 赵一曼 NO.10明太祖朱元璋
当堂检测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无是,馁也。馁:萎靡不振。 B.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确实。
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用在这里有何作用?
孟子借助这个故事是想要说明浩然之气 是靠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 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因此,对浩然之 气一定要培养,但也不妄自助长它。
研习课文
5、“浩然之气”的定义对我们人格的修养有什么启发?
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 一个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 可以养成这种气,此为“直养”;若行事无 道和义,气则萎靡不振,就会丧失气,此 为“害”。
孟子的 “人格修养”
孟子的战斗性正源于自身充 盈着的浩然正气。他用这正气去 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去唤醒民 众向罪恶统治作斗争。浩然正气 贯穿在他一生的全部言行之中。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直养无害, 配义与道,助长害之。
如何理解“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所谓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本 则中所谓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种 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 对人对已毫无愧疚的无所畏惧的精神 状态。人们具有了它,就会勇往直前, 无所畏惧;缺少了它,就会无所作为。 孟子的浩然之气对后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了重要影 响。
C.管夷吾举于士 士:指读书人。 D.发于声,而后喻。 喻:明白。
•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
A.敢问夫子恶乎长?
予助苗长矣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不阙秦,将焉取之
C.非徒无益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戍卒叫,函谷举
• 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各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 ) A.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B.助之长者,揠苗也。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D.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