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论文
中央银行学金融学论文
从金融学角度理解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中国的经济版图的变迁成果如何从金融学的角度去理解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笔者立马想到了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版图的变迁与不断发展,切实的反映了日益强大的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惊涛骇浪中,勇敢地抢占着一轮又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一、区域版图:两轮“西进”构建发展骨架占国土面积71%的西部地区,这个中国地理上的高地,却是经济上的洼地。
而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之际,西部地区却表现出崭新的气象。
且不论投资和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更重要的是,一直以一次能源作为依赖的陕西、内蒙古、山西等地,正在以科技的力量实现着能源的转化,在新能源开发上站在了前列。
而成渝、关中―天水、环北部湾经济区,正成为西部地区三大增长极,西部整体起飞之势呼之欲出。
尽管中国经济现代化之路上仍要以东部作为领头羊,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轮驱动”,共同发力,支撑经济发展的态势越来越明显。
这种区域版图的构造,并非一日之功,是前后两个“三十年”两轮“西进”、轮回推演的结果。
翻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版图,区区100亿元工业固定资产,绝大多数集中在东北、上海等地。
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基本没有工业布点。
强国,就要有一个站得住的工业。
这不但关乎经济发展,也体现一个民族的形象。
“一五”计划时期建设156项工程,以及西南、西北内陆地区的“三线”重工业建设,自东向西逐步推移,构造了中国工业的基本骨架。
鞍钢、武钢、攀枝花钢铁基地等,终结了一个坚信“没有钢铁就等于被解除武装”民族的憾恨;大庆石油会战、华北石油会战,彻底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西南成渝、宝成、成昆三大铁路干线建设,疏通着经济的动脉……为了备战需要而“靠山、分散、隐蔽”的“三线”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度困难重重,但没有人能够否认这些企业在西部已经播下了宝贵的科技与工业种子,而在改造之后重显生机又对西部发展形成重要的支撑。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个以沿海领风气之先,进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向西推进,掀起西部开发热潮的新的发展路线图,生动地实践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两个大局”的宏伟规划。
中央银行论文
中央银行学结业论文关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与货币政策的认识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教师:二○壹叄年陆月摘要2012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六大目标任务,确定了我国“十二五”规划经济工作稳求进的总基调。
深刻理解十八大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洞察时局脉搏,探讨经济管理面临的严峻问题意义重大。
选择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措施,充分发挥财政与货币政策组合作用,统筹兼顾,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更好地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总量人均占有量小、南北平衡、贫富不协调等问题。
抓住经济转型的主线,把握扩大内需的基点,再塑改革发展的共识,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的经济决策。
关键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形势经济管理措施一、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我们的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坚定不稳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握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所谓“稳中求进”,就是要在结构调整、深化改革、民生改善方面再上一个台阶。
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经济工作,以稳健的步伐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
世界经济趋势总体来讲主线运行的趋势还是处于低迷的状态。
对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并不能给出明确的结论,这里存在很多不确定及不稳定的因素。
世界经济饱受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美国财政危机、新兴经济体自身的经济增速的减缓等影响,很多经济体系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问题。
国际经济的前进步伐稍显沉重,欧债危机持续,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如何找到有效的补救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世界经济的下一步走势。
中央银行独立性论文
西南民族大学题目: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和探讨学生姓名:尹默成学号:201281003114专业班级:金融学(双学位)1401班指导老师:文斌2015年11月摘要:中央银行是金融业务的中心,而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更是以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的特殊身份在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要使这种作用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其独立性必不可少。
我认为应该讲我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定位为相对独立于国务院,而直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起源和发展对于当代的中央银行而言,独立性是其最重要的性质,因为这直接关系着一国的中央银行是否真正具有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利,是否将物价稳定作为其货币政策的目标。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最早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但只是散见于有些经济学文献,并没有进行过系统讨论。
20世纪20年代末的大萧条催生了凯恩斯主义,并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一直统治着经济学领域的大半个江山,所以有关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很少有人提及。
从70年代开始的滞涨以及由此而驱动的国际货币体系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的货币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货币问题受到各界人士,尤其是经济学家的关注。
70到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滞涨以及货币学派的影响力使得许多经济学家开始注意各个国家货币当局对其宏观经济的影响。
中央银行作为一国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其独立性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
所以深入了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分析不同背景下中央银行独立性,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繁荣十分重要。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比较及分析1.美联储。
联邦储备体系受《联邦储备银行法》的制约,由国会授权进行独立行动,直接向国会报告工作,对国会负责,而不受政府的直接控制。
由于联邦储备体系不是一个纯粹的政府行政机构,也不受政府的直接管辖,因而其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联邦储备委员会是美国央行的最高决策机构,有7人组成的,对有关货币上的政策作出决定,直接向国会负责,无需总统的批准。
中央银行学论文
央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探究(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金融1班李金云20103069221)摘要:在金融理论界,学者们已普遍认为:通货膨胀率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强,通货膨胀率越低;独立性越弱,通货膨胀率越高。
在实践中,所有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法律框架都明确规定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是稳定物价或币值,并赋予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独立性以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从而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
关键词:央行独立性;通货膨胀;负相关;通货膨胀目标制;一、央行独立性和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演进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是金融理论界自上世纪30年代历来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较高国家的通胀水平,要比中央银行直接受政府控制的国家低一些。
其理论依据为:政府更重视失业率、产出和财政收入等政策目标;而中央银行更加关注通货膨胀率的高低。
因此,保持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可以有效防止政府财政赤字货币化,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之间是否存在上述相关关系,一些学者进行了实证检验。
最早对中央银行独立性进行系统研究的是阿莱西纳,他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及其通货膨胀率进行了统计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通货膨胀率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呈反向关系,即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强,通货膨胀率越低;独立性越弱,通货膨胀率越高。
这是因为: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越独立于政府,它就越可能致力于价格稳定。
反之,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小,它就越可能为政府财政赤字融通资金,就越可能为取得低失业甚至仅仅是暂时的低失业而接受通货膨胀。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系的Parkin和Bade(1987)对于12个国家在1973年—1986年期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形成了表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对照。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央银行受到政府基本操纵国家的平均通货膨胀率是中央银行具有高度独立性国家的几乎3.3倍,总体情况是: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增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程度就越弱。
2014年12月中央银行学论文
课号:BB3J03A00 课程名称:中央银行学阅卷教师:班级:学号:姓名:成绩:央行的降息政策与股市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它的调控政策(货币政策)事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最近一段时间,央行对国家的货币政策,最明显的就是降息,即降低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是指中央银行规定各种期限的存款利率和放款利率的幅度,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须按照此基准利率进行资金活动)。
2014年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午意外宣布降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这一举动引发市场的热议。
央行降息,便意味着商业银行的降息,老百姓把资金存入银行的收益减少,所以降息会导致资金从银行流出,存款变为投资或消费,结果是资金流动性增加。
一般来说,降息会给股票市场带来更多的资金,因此有利于股价上涨。
实事证明,在11月21日之后,中国的股市价格又一次向上攀升,上证股市大盘从2432.98点上升至2978.03点,券商、银行、地产三个板块发力更是明显,给人的感觉就是:中国“牛市”来临了。
社会上对于央行上周五的降息,市场人士反应普遍比较积极,包括券商、基金、保险等在内的机构纷纷表示,在市场仍处于做多氛围的情况下,降息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利好实体经济,也会对股市有实质性提振作用。
券商以民生证券、国金证券为例,民生证券认为降息利好或推动市场继续走牛。
首先,基准利率下降,将继续压低无风险收益率,股市吸引力上升。
其次,对信用风险担忧减弱,表现为风险溢价的下降。
前面两点走的是市场估值提升的逻辑。
最后,降息周期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带动经济总需求上升,在估值提升后还可以走企业盈利改善的逻课号:BB3J03A00 课程名称:中央银行学阅卷教师:班级:学号:姓名:成绩:辑。
而国金证券的分析师认为,央行在年内推出降息措施,超出市场预期,央行事实上打开了降息降准的总量之门。
实体经济从此次降息中能获益的程度有限,预计信贷的规模短期内仍难有起色,商业银行出于自身盈利和风险偏好降低的考虑,预计在给实体经济让利的结果上会打上一个折扣。
中央银行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央银行学结课论文题目浅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学生姓名陈春花院(系)人文经管学院专业工商管理学号1007090413 指导教师任景波二O一二年四月浅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摘要:针对通货膨胀高企的现象,2006年至今,央行多次上调基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是作用效果并不明显。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物价上涨、利息、中央银行、独立性这篇文章就是对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的初步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怎样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的一些建议。
那么什么是货币政策呢?狭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广义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而货币政策有效性,就是指货币政策能否立足于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运用特定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手段选择,通过不同的传导机制,影响现实经济金融运行,引导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顺利实现其预定的调控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调节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利率政策等。
这些工具都因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而存在着制度缺陷,致使货币政策不能很好地通过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制约了货币政策效率的发挥。
近年来,货币政策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
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协调发展,防止经济过热和稳定物价已成为 2008 年经济工作的首要目标,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已不容置疑的成为经济调控的主旋律。
回顾 2007 年,央行曾 6次上调存贷款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由 2007 年初的 2.52%上升到 4.14%,一年期贷款利率由 2007 年初的 6.12%上升到7.47%), 10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由2007 年初的 9%上升的 14.5%),成为我国历史上货币政策推出频率最高的年份。
中央银行学(论文要求)
《中央银行学》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1. 各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比较研究
2. 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职能扩展研究
3. 我国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问题与对策研究
4. 我国外汇储备与货币发行的互动关系
5. 我国中央银行债券政策效果研究与对策分析
6.我国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研究(再贴现、证券买卖、外汇储备等)
7.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研究
8.中央银行与量化宽松
9.中央银行的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研究
10.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我国中央银行定位和职能的思考。
中央银行学论文
中央银行学论文这学期我们有幸学习到李老师的中央银行学课程,李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众多关于中央银行的知识,让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对之深深的思考。
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不同于一般商业银行的金融机构,它处于金融中介体系的中心环节,具有特殊的地位。
中央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所从事的业务的根本区别在于,中央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服务,这是由中央银行所处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争论已久,而近年来,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已成为全球的一种共识和趋势。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实质就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即中央银行对政府直接负责还是对政府相对负责的问题。
70年代中期以后,理论界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分析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并通过各种指标体系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程度进行衡量和判断。
二是分析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其他变量,尤其是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其中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表示。
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以及独立程度的衡量。
有人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涉及三个方面,即:人事方面的独立性,赤字融资方面的独立性和政策方面的独立性。
还有人用目标独立性和工具独立性来描述中央银行的独立程度。
此外,人们还经常提及法定独立性与实际独立性,前者指法律条文规定的独立性,后者指事实上的独立性。
通常认为在发达国家,法律上的独立性非常重要,而在转型经济中,法律规定的独立性往往并不意味着事实上拥有独立性。
2.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
一种观点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越强,越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率,从而越有利于维持货币稳定。
其核心是,政府不直接操纵货币政策,而是选择“保守的中央银行家”作为其代理人,并赋予后者以独立实施货币政策的权利。
当下中国新时代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学论文(1)
当下中国新时代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学论文(1)当下中国新时代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学论文近年来,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新时代,货币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个新时代,中央银行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执行的创新、宏观调控的效率与效果、跨国合作中的角色发挥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货币政策执行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变迁,货币政策的执行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中央银行在过去一直以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如制定利率政策、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以提高或降低货币供应来达到调节经济增长的目的。
然而,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这些传统手段的作用已越来越不足,需要更加创新和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来面对经济的变化。
在新时代,中央银行应该更多地关注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方面的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的需求,提高货币政策执行的效果。
二、宏观调控的效率与效果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宏观调控,既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又要控制通胀压力。
在新时代,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需要更加注重效率与效果。
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货币政策的精准性和执行效率,同时要防范金融风险,保持宏观经济平稳发展。
针对经济数字化的特点,需要进一步深化宏观调控思路,强化质量和效益导向,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跨国合作中的角色发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货币政策不再是单独国家行动的范畴,而是需要跨国合作中的角色发挥。
在新时代,中央银行通过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加强跨国合作,共同解决全球金融稳定面临的复杂问题。
要加强协调,稳定货币供应,维护全球经济平稳,同时通过不同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强化经济发展信心,同时加强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中央银行在新时代的货币政策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面对未来,中央银行应该继续创新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效率,加强跨国合作,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央银行学论文
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思考【摘要】在中央银行的所有性质中,其独立性是最为重要的性质。
因为这决定着一国的中央银行能否真的具有指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利,已及能否将物价稳定作为其货币政策的目标。
央行的独立性对其制度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提高央行独立性的改革,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和历史发展的共同趋势。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建议与措施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概念及其衡量标准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货币当局,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能,是国家权力机构的一部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文献中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定义是:“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布通货膨胀率、汇率或货币政策目标以及根据自己的操作决定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时不受政府的干预,并且中央银行的管理和财务是独立的。
”一战以后,各国为了恢复经济,采用了增加货币发行的方法,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涨,冲击了货币制度和金融制度的稳定,加剧了经济的困难。
因此,不少国家的中央银行提出了减少政府干预,实行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的主张,以保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若一国中央银行不受政府的制约则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强;反之,则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弱。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一种相对的独立性,没有绝对独立的中央银行。
总结各国的情况来看,衡量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职能独立性标准。
主要看中央银行能否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如何解决货币政策与政府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能否抵御财政透支及其他不合理的融资要求,能否独立进行金融监管。
二是组织独立性标准。
主要看中央银行是否隶属于政府或政府的有关部门,其内外组织机构与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关联程度。
三是人事独立性标准。
主要看中央银行的主要领导人的任期、任命、组成及罢免是否由政府批准和决定,有无政府人员的兼职和渗透。
四是经济独立性标准。
主要看中央银行是否依赖于财政拨款,有没有可供独立支配的财源。
其中,第一项标准是确权性标准,亦即确定中央银行的法定职权,而后三项标准是保障性标准,是为确保中央银行法定职权自主行使的多方面的制度安排。
中央银行学论文
基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对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摘要:本文选取06-10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相关数据,应用中央银行学所学知识,通过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及其具体报表项目的简单介绍与分析,反应出最近几年来我国中央银行资产与负债业务的开展情况以及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情况,基于对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分析,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及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央行为解决这些经济问题,实现促进经济发展,人民币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而采取的各种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以及这些宽松的或紧缩的货币政策产生的效果。
关键词:中央银行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货币政策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也称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是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综合体现,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综合反映,也是人们了解本国金融状况的重要依据,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是银行业务中资产负债业务的综合会计记录。
中央银行履行职能所开展的资产负债业务的种类.规模和结构,都综合的反应在一定时期的资产负债表上。
由于各国中央银行所处的金融制度、信用制度以及政策环境各不相同,其资产负债表所包含的内容不尽相同,但现代各国中央银行的任务和职责基本相同,其业务活动大同小样,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也基本相近。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使各国之间相互了解彼此的货币金融运行状况及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金融统计数据按相对统一的标准进行适当规范是很有必要的,中国人民银行从1994年开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根据《国际金融统计》规定的格式,编制中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反应中国银行货币发行等业务开展情况,并定期向社会发布。
下表显示了我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
一、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构成在中央银行(亦称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下的主要内容是:1、国外资产:外汇(储备)、货币黄金、其他国外资产;2、对政府债权:对中央政府债权;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4、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5、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6、其他资产。
中央银行学论文 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认识
中央银行学论文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认识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11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意味来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基调将发生变化,货币政策作用的方式和力度都将出现调整。
那么,如何看待和评价此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未来的宏观经济经济政策如何调整、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发挥作用,本文愿就这些问题谈一些浅见。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鉴于这种目标设定,本年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总体上达到了预计的效果。
一方面,今年一至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10.8%,相比去年7.7%的增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
另一方面,虽然10月份CPI已经达到了4.4%,全年3%的目标值的实现已难度很大,当然,这并不足以说明我国出现了严重通胀问题。
3%本身只是人为划定的一个数值,更多是对今年货币政策宽松度的反映,因此,即便其无法实现,至少目前来看通货膨胀仍然相对温和。
但是,通货膨胀隐忧为经济政策所带来的制约也不容小觑。
至10月份底,新增信贷规模已达6.9万亿,M2货币增长率为19.38%,均突破或快突破年初所制定的信贷规模与M2的增速的目标,这些都给通胀预期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
从目前M1与M2的增速差来看,我国存款的转化并不活跃,经济活跃度并不高。
虽然在以宽松为导向的货币政策下,我国的经济增长能够保持一个较为平稳的高速增长,但持续增长的动力并不是十分强劲。
今年以来不断出现的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背后原因,除了本身生产周期与环境因素等影响外,我国结构性货币供给和流动性过剩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方面,从货币总量上来看,大量信贷投放伴随的主要是投资的增长,其投资主体依然是以政府投资和国企为主;另一方面,从货币供给结构上来看,中小企业仍然缺乏资金支持。
在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中,投资的贡献率达到了58.8%,消费的贡献率仅为34.4%,相比09年而言,消费比重大幅下降。
中央银行学期末论文选题
中央银行学论文选题
(可以在现有题目上做调整,也可以另外选题,但要求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金融监管有关)
1.关于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2.关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问题的研究
3.我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研究
4.我国货币政策货币传导机制和利率货币传导机制比较(需要做实证分析)
5.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研究(需要做实证分析)
6.国际收支与货币供应量
7.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
8.存款准备金制度研究
9.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研究
10.关于我国房地产信用控制的思考
11.关于中国人民银行窗口指导工具的思考
12.次贷危机后美国的货币政策
13.我国的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
14.关于我国目前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的思考
15.货币政策工具比较研究
16.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综述
17.货币政策理论综述
18.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
19.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影响
20.关于中央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思考
21.金融监管体制比较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考察
英国金融监管体制考察
欧盟金融监管体制考察
日本金融监管体制考察;等等
22.金融监管理论综述
23.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历史发展、现状及其展望
24.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
25.中央银行制度的国际比较
26.论中央银行货币调控的基本原理
27.我国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管理问题研究
28.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报告主要精神及其点评)
29.其他自选题目(限定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方向)。
中央银行学期末论文
2009~2010中国的货币政策极其绩效摘要:本文首先介绍我国2009年到2010年的货币政策目标以及相应所采取的政策及政策工具,再阐述货币政策所取得的成果和影响,进而以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为基础,从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等方面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有效性分析。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因素一|、2009~2010基本经济形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后,对外贸易下滑、国内消费投资紧缩,使得物价水平出现下滑趋势,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快速下降。
面临这种剧烈变化的环境,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缓解经济滑坡,抑制国内物价下滑。
而由于我国2009年的货币政策力度较大,在保证了经济得以回暖保持11%的GDP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为2010年的货币政策操作留下了很大的困难。
通胀水平的攀升,楼市的泡沫却夹杂国际金融市场的寒潮,使得2010年是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也使得2010年货币政策随着经济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二、2009年—2010年我国货币政策回顾危机后这两年时间,2009年与2010年的货币政策风格迥异,故对此分别论述。
(一)2009年货币政策2009年,央行配合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反以往不停的限制信贷过度扩张的态度,而不断要求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确保经济体内的流动性。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贷款规模快速膨胀。
到2009年12月,各项贷款总额已经达到40.0万亿元,全年新增贷款规模达到9.6万亿元之巨,同比增长达31.7%。
这一增长率是从1994年统一数据口径以来没有达到过的。
要进行信贷扩张一定离不开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基础货币。
2009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极大的依赖降低票据发行这一工具。
2009年央行票据发行不断下降,到2009年11月,这一规模缩减到4.0万亿,比2008年10月最高点4.7万亿减少近7万亿。
这是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
2009年的扩张货币政策密集的使用了数量工具对货币总量进行了调整,但是,一个特殊之处是,体现资金价格的利率水平丝毫未动;同时,2007年频繁使用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也销声匿迹。
中央银行论文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摘要: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在货币金融学领域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央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一研究方向来论述。
本文首先会简单介绍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概念和经济增长的趋势,然后分析央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具体的关系,最后对此关系拓展,进行总结。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经济增长正文: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标准。
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突出,成为经济运行的轴心,以致我们不能想象没有中央银行的存在,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稳定。
但是要使这种作用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其独立性必不可少,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
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发现我国央行独立性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含义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主要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如何建立中央银行与政府的恰当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这个问题上,许多理论派别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其理论体系的拓展与通胀偏差问题密切相关。
正是基于对通胀偏差问题的考虑,逐渐形成了CBI理论主线:一条是1977年基德兰德( Finn 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创立的动态不一致性理论,在此基础上,Barro&Gordon(1983)引入了信誉机制,增加了预期形成理论,从而详细地阐释了货币政策中的时间不一致问题。
另一条是1985年罗戈夫(Rogoff)创立的罗戈夫模型并随之提出的保守型中央银行管理方法,以后的学者正是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在批判吸收基德兰德(Finn 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模型的基础上创立、发展了各自的理论,同时也推动了CBI理论不断向前发展。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标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标准有以下四点:1、组织机构和人事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结课论文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房价的影响(一)引言要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我们首先要明确下调准备金率的控制主体是谁,它是中央人民,也就是中央银行。
我们知道,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金融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就是中央银行在进行宏观调控所制定的货币政策中调整对象之一,那么,中央银行调整这一对象对房价有什么影响呢?(二)分析11月21日晚,央行发布消息: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为6.15%(此前为6.55%),其他各档次利率相应调整。
按照市场分析,此次降息对于楼市来说绝对是大利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算一笔账,在降息通道开启后,楼市将获益最大。
以按揭20年贷款100万元计算,如果按基准利率,购房者每个月可以减少月供234元,合计20年就可以减少5万多元的利息支出。
“9•30”新政(多部委发布房贷新政,首套房政策定义标准由“认房又认贷”改为“认贷不认房”,并放松利率折扣)出台后,大多数银行出于成本考虑,并未出现大幅下调贷款利率的局面。
此次央行直接一步降到位,相当于变相为全体购房者打9.4折利率的优惠;对部分现行9折优惠的银行来说,相当于在原有基准利率上打8.5折的大优惠。
虽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房价指数显示房价依然在调整,但一线城市特别是北京的二手房价格已经环比上行。
这种情况下,降息降准将放大市场利好,购房者对市场的预期将明显向好,入市的积极性也会继续提高,量价齐涨的可能性非常大哪些城市将反弹?并不是所有城市都能迎来利好。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对本报分析,降息后楼市的走势会进一步分化,一二线城市楼市资金面将明显好转,部分城市将迎来明显反弹;但对三四线城市来说,因为库存绝对值过高,人口导入速度十分有限,因此即便有如此力度的信贷刺激,出现反弹的可能性也很小。
中央银行学期末论文
课号:课程名称:中央银行学阅卷教师:班级:学号:姓名:成绩:题目:1、从美元加息看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动及选择2、论证美国(时间自选)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从美元加息看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动及选择2015年12月17日,美联储FOMC如期宣布提高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至0.25-0.50区间,这意味着美联储结束了长达7年的零利率政策,长达半年的首次加息预期终于兑现,多家美国银行随后上调了最优惠贷款利率25个基点。
针对美联储加息,越南、挪威、印尼、菲律宾均按兵不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巴林等石油出口国、与美国经济周期一致的墨西哥和汇率盯住美元的香港均加息以应对。
从美联储加息当日的资产价格表现来看,流动性紧缩压力的暂时消除使资产价格有所回升。
展望未来,从流动性角度和加息对经济、企业的影响角度,短期美股仍然承压,但美债收益率却不一定显著上升,其上行会受到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和经济的制约;对新兴市场而言,股市债市的表现将更多受到自身因素影响。
美联储加息内因有二:1、加息预期制造时间过长,加息效果会打折扣;加息预期制造时间越长,其它国家准备得越充分,对冲政策做得越到位,市场会出现视觉疲劳,如此持续,美联储的加息对世界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弱。
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若持续长时间不加息,资金流入美国的速度会逐渐衰弱,接下来美股市场会有更大资金缺口,会迫于压力不得不采取新的宽松政策。
这种两难,让美联储不得不在12月份是否加息的决策上做出最终选择。
2、美联储再不加息,未来一旦通胀起来将会大大压缩其进一步制造加息预期时间。
美股的技术面正在恶化,美通胀指标正在上升,若美联储再不加息,后面一旦通胀压力出现,美联储就不得不采取快速加息的手段予以遏制。
一旦如此,美元会快速冲顶,美股资产泡沫会快速破灭暴跌,接着会引发资本流出美国。
美联储加息外因有四:1、中东混乱适合推动加息。
中东已越来越乱,战乱有进一步向周边国家扩散的危险。
种种迹象表明,在土耳其、沙特陆续加入博弈后,中东被卷入战争的国家正在增多,未来伊朗也可能被卷入。
中央银行课程论文
各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比较一美国的货币政策操作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40年代为促进最大可能的就业产出与购买力,70年代滞胀后规定为就业产出实际收入和价格变动,但更倾向与物价稳定。
在90年代物价稳定成为首要目标。
70年代滞胀以前,美联储主要通过联邦基金利率来调解和实施货币政策。
1979年起转向以准备金为基础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其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下:1.公开市场业务它是美国货币政策中在最重要的工具,由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负责组织,由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负责实施。
交易对象主要是政府债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实质就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吞吐政府债券,从而调节联邦储备市场的储备供求系,进而影响联邦基金利率达到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联邦基金利率为美国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会引发其他利率、货币信用的变化,最终将会影响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特别是一般价格水平。
因此,美联储通过改变联邦基金利率水平,使联邦基金利率与货币供应量M:和其他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相一致,以达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由于市场利率与货币供应呈反向变化,当美联储希望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就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反之就降低联邦基金利率。
公开市场业务在操作目标的选择上与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即联邦基金利率是一致的。
2.变动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银行直接向美联储申请准备金贷款时美联储收取的利息,可以是用商业票据贴现,也可以是用票据抵押贷款,是一个透明的重要性较低的工具。
对银行和经济都有影响,如果银行需要提出存款,其在联储的准备金减少,为了保持准备金水平必须再向联储借款。
再贴现率上升,借贷成本增加,再贴现率下降,借款成本下降。
在固定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可以预见其可以影响银行的准备金,进而影响流通中的货币量。
但这对于银行来说是一项特惠而非权力,在银行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美联储才会贴现。
3.法定准备金政策美联储根据金融机构的负债的规模和流动性,规定了一系列的准备金率,并随着经济的变化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
1:中国国际储备及其作用2:中国的国际储备现状及其影响3: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4:中国应该如何面对以及中国现在已经做出的努力一.中国国际储备由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两部分组成,其中自有储备包括黄金、外汇等。
自有储备占中国国际储备总体的大部分,所以我们主要对自有储备进行分析。
另一方面来说,我国的国际储备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以及特别提款权。
其中外汇储备占整个国际储备的90%以上,而黄金储备多年来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二.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指一个国家的外汇积累,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黄金、国外有价证券等。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目前已逾2万亿美元。
外汇储备的增长既是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必然结果,又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但同时,巨额外汇储备也蕴涵着风险,过度的外汇储备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文章阐述了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了高额外汇储备的利弊,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外汇储备是一国(或地区)货币当局持有的可以随时使用的可兑换货币资产,是储备资产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近十年以来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回首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和发展历程,1996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 亿美元大关,此后四年,储备增加速度比较平稳。
2000 以后,我国外汇储备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5 年末达到8188.72 亿美元,居全球第二。
2006 年2 月,我国外汇储备达8537 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成为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
同年11月,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0000亿美元,从1000亿到10000亿,中国仅仅用了十年时间。
至2009 年末, 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3991.52 亿美元, 超过G7 国家外汇储备之和。
截至2011 年12 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31811.4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一,从没被超越。
1990—2011 年20年间,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了286.6 倍。
(三、超额外汇储备给我国宏观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一)增加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压力,削弱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外汇储备与CPI的关系:2001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迅速猛增,物价水平也稳步上升,2001~2003年CPI还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2004年以来,由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外汇占款激增,出现流动性过剩,CPI上升,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增强。
2007年中期以来,我国开始表现出明显的通货膨胀,在这一阶段,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产生强大压力。
(见下图)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必然要求我国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央行为了稳定货币的供给,面对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只有扩大冲销规模,以免给金融体系带来过多的流动性,最终导致泡沫经济和通胀压力。
随着央行票据发行规模的扩大,利息将不断提高。
这种“对冲”操作的被动性,限制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范围和力度以及主动性,从而影响央行的政策调控效果。
就我国而言, 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与国内信贷相对应而投放的基础货币, 另一部分则与外汇储备相对应, 称为外汇占款,即中央银行为收购外汇形成的人民币资金占用。
以美元为主付出巨大机会成本。
我国70%以上的外汇储备为美元,从过去已有的历史经验看,狡猾的美国政府总是通过不断更替美元升值、美元贬值的政策,来解决自身的经济问题。
2002年以来,美元对其他外币的贬值率高达27%,另外美国巨额的双赤字让金融人士对美元汇率的长期前景保持担忧。
因此,由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不合理,过多的美元资产,在美元“弱势”的情况下,我国外汇储备大大缩白兔牌暗疮膏多少钱水,仅2004年上半年,损失约400亿美元对处于经济高增长的中国来说,国内时下存在“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需要巨额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资金紧张问题;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居高;社会保障缺口巨大;改革中尚存诸多解决历史痼疾的巨大资金缺口问题,中国比任何国家更需要钱。
而此时,我们却相当于以较低的利率借钱给财大气粗的,世界最富有的美国。
就好比一个进城打杂的农民工,在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的时候,在货币高速贬值的情况下,省吃俭用,把钱借给一个每天开着法拉利去兜风的中国公务员去挥霍,且期限是好几年。
在付出巨大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的前提下,持有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很不相称且远远超过了出口、偿还外债等经济活动和维护社会稳定需要的外汇储备,这样做在总体经济效率上是一种浪费,不利于提高我国总体经济的运行效率。
综上,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超额的外汇储备给国家带来大量的持有成本,将会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面对我国迅速增长的外汇储备余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2006)表示,高额外汇储备正在给央行、财政部造成巨大压力,随着外储余额的继续上升,这种压力也在进一步放大,将给我国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二、国内相关研究和结论一般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
外汇储备储备对一国经济而言, 从中受益的同时, 又须付出成本。
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使我国国际清偿力得到增强,我国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和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但与此同时, 高额的外汇储备也会加大通货膨胀压力, 削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在当前, 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海啸还远没有结束, 来自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不断增大。
如何根据我国国情确定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成为当前外汇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从而对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四.2 我国保持高额外汇储备的利弊分析高额外汇储备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良好的结果,也是中国经济运行健康的标志。
但巨额外汇储备也蕴涵着风险,过度的外汇储备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我国保持高额外汇储备的有利之处在于:有助于化解经济结构中的不平衡因素,从根本上减少国际收支不平衡发生的可能性,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增强国际清偿能力,从而维护国际信誉,以吸引外资进入;国家干预外汇市场,稳定人民币汇率;增强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发展。
我国保持高额外汇储备的弊端在于: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导致大量“套利性”外汇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境内;基础货币投放和外汇占款增大,制约了货币政策的运用和效应;高额外汇储备并不经兔仔牌暗疮膏济,降低了资金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内债与外债大幅增加;增大了储备风险;使国家储备资产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失去了国际货币基会组织的优惠贷款。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三、高额外汇储备存在的风险(一)外汇储备总量大,增长速度快,管理困难。
外汇储备是中国国际储备资产最主要的形式。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截止到2012年4月为3.3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约为110%。
自从2011年以来,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总额一直呈上升趋势。
我国外汇储备每个月平均以500亿美元增长。
然而,在国际传统标准,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应以一个国家3个月的进口额或者40%左右的外债余额标准来衡量。
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底线。
巨额的外汇储备集中在政府手中,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外汇储备俨然成为一个严肃而又紧急的问题。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不平衡,风险大。
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
虽然没有明确的关于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数据公布,但是基于IMF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数据库来推测,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比重约占70%,欧元资产约占25%,英镑、日元以及其他的币种约占5%。
大量以美国国债形式持有的外汇储备导致投资对象单一化,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使得我国面临外汇储备贬值的风险,如果美元贬值将会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大幅缩水。
(三)我国外汇机会成本加大。
我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集中在美元资产,特别是美国国债、政府债券等安全系数相对较高,但是收益较少的领域。
我们国家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的收益不到5%,而这些钱转给美国的企业,同时他们用这笔钱投资中国的收益至少在15%。
这就等于我国向美国提供了低息贷款。
从而出现了中国人攒钱美国人消费的局面。
如果购买美国国债的钱投资中国国内市场的话,收益率能在10%左右。
高额的外汇储备限制了人民币在国内或者国际市场的投资,从某种程度来说,不利于我国国内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收益的增长。
(四)加大通货膨胀压力。
由于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导致基础货币的过度投放,从而助长了中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危机。
从货币和商品的对应关系来看,我国因为吸收外汇而投放的这部分人民币所对应的商品已经出口到了国外,我国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人民币。
同时,如果我国对外贸易经常出现顺差,从而意味着有一部分人民币是凭空多出的。
这样就导致了过多的人民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自然会产生通货膨胀的现象。
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是反映商品经过各个环节的最终价格,它最能全面地反映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求量。
因此,世界上各国基本上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反映(4)摘要:我国外汇储备已然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量最大的国家。
然而,面对高额的外汇储备带来的风险和机遇,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本文对我国外汇储备基本情况进行阐述,并提出对策建议。
注:每年大幅增长,但增长趋势减缓!关键词:外汇储备;经济实力;贸易顺差外汇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的、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我国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位。
然而,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际经济的失衡,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国际经济秩序。
因此,正确地认识我国外汇储备,积极处理我国的高额外汇储备,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国外汇储备基本情况(一)中国外汇储备现状。
到2012年4月,中国外汇储备累计高达3.3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稳居世界外汇储备的第一位。
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一方面反映出了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在国际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高额的外汇储备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和风险,已经成为我国被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