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文综Ⅱ卷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2015年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版)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外…………○…………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内…………○…………装…………○…………订…………○…………线…………○…………绝密★启用前2015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全国卷2】文科综合 历史部分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考试时间:50分钟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I 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24.魏征的直谏,备受封建文人推崇,无论是其“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还是其“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治国理念;无论是其“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哲人睿思,还是其“创业难,守成尤难”的至理名言,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深刻的启示。
材料中魏征的直谏( )A .对保持唐代吏治的廉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B .避免了皇帝决策的失误C .正直的大臣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D .与君权形成了分立对峙的局面 25.司马光《训俭示康》:“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材料反映的本质是( ) A.宋代商品经济活跃 B.商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裕 C.宋代人生活十分腐化 D.社会分化现象十分严重26.不仅仅在三元里,在两次鸦片战争中,都有众多的中国民众为英军以及后来的英法联军服务,他们为这些“夷人”提供后勤,刺探情报、引路,甚至直接参与作战。
B2015高考文综历史全国课标2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简析年起将有更多省份使用2015年高考落下帷幕,《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再次给数万名师生以惊喜!因为作者是从事高中历史教育的一线老师,不是职业书商,所以店铺内只有一套产品(就是高中历史一轮二轮全套教程,没有其它科目)。
全套资料包括《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必修123》《选修1234》《解题技巧+新史观+通史》,776页,130余万字,图片、示意图数百幅。
该教程适合老师备课,优等生扩大知识面,有效提升高考成绩!了儒者A.不能适合现实政治B.反对实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C【解析】实质类试题。
儒家学者希望统治者效法先贤,创造的理想政治环境。
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点。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答案】A【解析】实质类试题。
翻译文言文是关键,“与我共同治理天下的,就是那些称职的郡守啊!”(某网站把答案整错成B了,而且还把错误答案解读的合情合理,也是醉了!)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个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答案】C【解析】原因类试题。
【与四种版本合一教程的关系】四合一教程有“经济重心南移”一目。
全国一卷有两题涉及经济最新南移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个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动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答案】B【解析】影响类试题。
迁都北京使政治中心北移,经济发达的南方要为北方提供援助。
经济重心未变化,仍在南方,排除D。
2015年全国课标卷(Ⅱ)历史试题评析及备考反思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015年全国课标卷(Ⅱ)历史试题评析及备考反思甘肃省临夏中学王鹏2015年高考已渐趋潮退声息,全国课标卷无论是卷(Ⅰ)还是卷(Ⅱ)的历史试题,都格外引人关注,直冲舆论的风口浪尖。
由于许多省份将告别“自主命题”,不太适应全国高考试题,顿感茫然,各种评论都有,有毁有誉,更有甚者,有人认为“历史高考祸国殃民”等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评论的人越多,说明人们对课改后的历史教学寄予的期望值越高,希望通过高考的“指挥棒”改变一下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如果以此理念出发,我到想为那些诋毁者“点赞”,毕竟又让大家有了一次思考历史高考试题和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的机会。
笔者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鉴于本人才疏学浅,不敢对试题妄加评判,只想根据自己的肤浅认识对全国课标卷(Ⅱ)的历史试题谈谈看法,愿以此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一)仰望星空---全面解读全国课标卷(Ⅱ)高考历史试题2015年使用全国课标卷(Ⅱ)的有黑龙江、辽宁、吉林、宁夏、贵州、甘肃、青海、西藏、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等12个省区,范围较前显著扩大。
从总体上看,历史试题较好地实现了测量和选拔功能,坚持并贯彻了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遵循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规定,持续稳妥地推进了高考命题的改革;也有利于规避“一纲多本”下易于出现的公平性问题。
下面对试题进行列表分析:选修一:清代养廉银制度改革。
苏联制定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表二:2015年全国课标卷(Ⅱ)历史学科知识点分布一览表必修二〃单元四〃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器研制计划2015年全国课标卷(Ⅱ)历史试题立足于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深层次认知、基本能力和历史素养的考查,试题符合政治性、规范性、探究性和公平性的规定,总体难度、区分度平稳,控制得当。
根据表一和表二分析,试题有以下特点:(1)试题命制坚持和追求学科素养培养、学科能力培养方向,把握正确的综合测试导向。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新课标2,含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24.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C【解析】:儒学者寄希望于统治者效法先贤,目的就是为了营造自身的理想政治环境,这既是自身的渴望,又是时代的需求。
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答案】:B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答案】:C【解析】: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生产力。
生产力的一个方面就是生产技术,因此产生经济重心南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生产技术的发展。
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答案】:B【解析】:明成祖迁都北京使得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逐渐转移到北京,这使得经济发达的南方要为北方的政治中心提供援助,因此促进了南北的交流。
2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老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汝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遭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亲近西洋文化的人都鄙视,说明传统观念的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是鄙视的。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全国二卷答案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简析24.【答案】C【解析】实质类试题。
儒家学者希望统治者效法先贤,创造的理想政治环境。
25.【答案】A【解析】实质类试题。
翻译文言文是关键,“与我共同治理天下的,就是那些称职的郡守啊!”可见帝王对地方吏治的重视程度。
26.【答案】C【解析】原因类试题。
材料问的并不是“南宋完成南移”(时间点),而是中国历史上整个经济南移的过程。
经济重心南移显然是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
当然,农业发展的同时,其他行业也会相应发展。
27.【答案】B【解析】影响类试题。
迁都北京使政治中心北移,经济发达的南方要为北方提供援助。
经济重心未变化,仍在南方,排除D。
28.【答案】A【解析】影响类试题。
观念守旧者(其实是当时的很多人)对亲西方者充满鄙夷。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传统礼教束缚的阶段等。
29.【答案】C【解析】目的类试题。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揭露古文经系伪造的手法就是康自己伪造史实(排除A)。
甚至后来写入大陆教科书的康有为事迹,也是老头自己在海外杜撰吹嘘出来的伪史。
《新学伪经考》认为古文经是西汉刘韵为王莽窜汉伪造的,因是王莽新朝之学,故称。
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借助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孔也,其心则夷也”。
30.【答案】B【解析】目的类试题。
日军的战争消耗转嫁给中国人。
AC地点与材料不符,D在材料中无体现(起码不是核心意思)。
31.【答案】D【解析】原因类试题。
某网站把答案错误成了A。
不是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而是转变的“结果”。
32.【答案】D【解析】原因类试题。
不是等级观念淡化也不是贫富差距缩小(差距扩大才对),而是东西方贸易更方便,易购得。
B项不能体现出茶叶“由小众到大众”的变化,穷人即使崇尚但买不起或买不到还是喝不上。
(上世纪70年代中国人谁不想买台电视机?但你家“有钱+有票”吗?)33.【答案】B【解析】原因类试题。
2019高考历史复习:2015—2018年全国Ⅱ卷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2015年全国文综Ⅱ卷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2016年全国文综Ⅱ卷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2017年全国文综Ⅱ卷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2018年全国文综Ⅱ卷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学习考试说明,解密高考试题,培养学科素养——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的高考试题解读(一)(一)立足时空观念——主干知识迁移考 1.(2017·全国卷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A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要求学生从材料中受封对象与周王之间的关系来分析. A .从材料可知,分封出去的都是皇室宗亲,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西周分封制刚开始实行的是军事据点制度,也就是说派遣一部分周王室的政治力量到地方上去封邦建国,然后逐渐与当地人民进行融合,取得对地方的统治权,巩固西周对地方的统治,这必然就加强了周部落与周边其他地区文化的交流和认同,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巩固了西周对地方的控制.B .分封制主要是地方官制,不可能加强君主专制的权力,另外,西周时期,没有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权力在当时不是非常突出,西周主要强调以德治国.C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分封制地方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西周王朝就是不能够直接操控地方,所以实行分封,选项表述是错误的.D .材料主要体现的,西周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侧重周王室内部的权力传承关系,材料也没有直接涉及到贵族世袭特权的存在.真正从根本上保证贵族世袭特权的制度是宗法制,而不是分封制. 故选A .]2.(2014·全国卷Ⅱ·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历史2015—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
(卷Ⅲ)20ce70s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滞胀影响)
(卷Ⅰ)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化(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卷Ⅱ)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卷Ⅱ)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策
注:重点发展农业(赫)
(卷Ⅲ)经济滞胀时期及相关国家措施的影响
思想
(卷Ⅱ)史观考察
(卷Ⅱ)国家经济政策方针(一五计划)对国家教育的影响
(卷Ⅱ)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基础
(卷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卷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的背景(计划于市场的关系)
(卷Ⅱ)经济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关系
(卷Ⅰ)一五计划(重工业)资源开采经济建设史实
(卷Ⅱ)一五计划女性重要性提升
(II)雍正时期到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矿业
(II)古代中国和近代美国大豆种植与利用(III)现代城市发展(上海与曼彻斯特)
(I1)950-1980中国钢铁产业发展(II)清代与新中国海关税率
经济
(卷Ⅰ)汉代时期农业耕作图考察大地主田庄经济(集体劳作)
注:这一时期土地性质——私有
(卷Ⅲ)西汉前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注:政府对工商业者的地位提高问题
(卷Ⅱ)汉朝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小农经济受到限制表现
注:重农抑商政策已在春秋战国实施
思想
(卷Ⅲ)古代书法艺术与时代特征的关系
(卷Ⅱ)官修史书带有政治性的分析
注:农村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卷Ⅰ)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影响资萌——冲击等级秩序
(卷Ⅰ)明清地区性经济发展的差异(南北商品经济)
(卷Ⅱ)明清经济发展情况
注: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商人地位变化 白银成为流通货币
2015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2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Ⅱ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C】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3.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C】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4.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B】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5.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A】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6.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全国卷Ⅱ)历史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全国卷Ⅱ)历史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1.(1).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C【解析】古代儒家学者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C项符合题意。
儒者批评现实政治并提出自己的目标,不能说明儒者不适应现实政治,也不能说明其反对进行社会变革,A、B两项错误。
儒者期望实现古代曾经达到的贤良政治的高度,并不是要求复古,D项错误。
评析:本题以儒者的政治目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认识和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难度适中。
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儒者对理想政治的期望。
2.(1).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答案】A【解析】汉宣帝强调皇帝与优秀的郡太守共同治理天下,这一观念被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说明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故A项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皇帝对地方吏治的重视,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只是提到后来的帝王认同汉宣帝的一种治国理念,C、D两项与题干材料所述不符。
评析:本题以汉宣帝的治国理念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难度适中。
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
3.(1).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答案】C【解析】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015年历史高考试卷双向细目表(新课标全国Ⅱ卷)
学科评价目标双向细目标
分析:与新课标I卷相比,新课标II卷整体的难度会稍有降低,但大体和新课标I相似。
整个的新课标一、新课标二,两套试卷,本身的难度都可以说叫做稳中有变。
那么稳指的是总体来说难度在全国的各个卷种里面都是相对偏难的,而有变的话,是在这一年里面的高考题,选择题有增难的趋势,大题稍微变简单一点。
选择题,整个题型的划分维持了遗忘的特点。
这些选择题都是谈的中国古代题,28题到31题,谈的是中国的近现代史,而且和以往的一个基本传统是类似的,我们可以看出来。
近现代史里面我们是三道谈的是近代史,一道是现代史。
接下来的三道是世界史,这样的比例基本上符合了以往的原理。
实时热点的考查是抗日战争70年,今年是抗战胜利纪念70周年,第30题涉及到了抗日的考点。
另外一个大的考点是的世界贸易,比如第32题,再下来还可以看到,比如说南方经济的发展,比如说我们对农业的持续的重视等等。
最后还谈到了一个很关键的,政府的四个全面里面非常重要的核心,就是依法治国,这道题不是选择题里面出现的,而是大题。
所以基本上来讲新课标的考题是所有考题里面最靠近实政的。
2015-2020年新课标全国文综Ⅱ卷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4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实。
表格材料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非选择题
41(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海关政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5
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认识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的背景与原因,简析其意义。
4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辨别历史现象。
整理材料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33(世界近代社会经济与文化)
欧洲文化的发展活跃
4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理解历史现象。
图片材料料
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34(世界近代政治与思想)
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
4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
整理材料
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整理材料+图片
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中
26(中国古代政治)
宋代科举制
4
调用所学知识,辨析历史现象。
整理材料
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易
27(中国古代经济)
明代官营手工业的削弱
4
获取和解读信息,阐释历史现象,认识本质。
整理材料
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
中
28(近代中国经济)
列强大对华资本输出
4
获取和解读信息,阐释历史现象。
30(近代中国政治与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为工作重心转移的准备措施
4
获取和解读信息,阐释历史事实。
整理材料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全国文综Ⅰ、Ⅱ、Ⅲ卷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2015-2020年)
目录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24题) (3)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25题) (4)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26题) (5)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27题) (6)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28题) (7)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29题) (8)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30题) (9)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31题) (10)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32题) (11)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33题) (12)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34题) (13)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35题) (14)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25分题) (15)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开放12分题) (16)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选做题15分题) (17)。
2015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卷Ⅱ
2015·全国卷Ⅱ(历史)24.O1、O2[2015·全国卷Ⅱ]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4.C[解析] 本题以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与现实政治不相适应,在汉武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适应了政治需要,故A项错误;B项与孟子和荀子等儒家学者的主张矛盾,儒家学者不反对变革,他们反对的是现实政治与其政治理想不同;D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儒家学者是借古人之口,倡导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理想。
故答案为C项。
25.A2[2015·全国卷Ⅱ]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申明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5.A[解析] 本题以汉宣帝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这体现的是帝王与地方的优秀官员共同管理国家,故答案为A项。
材料无法体现分权问题,故B项错误;C、D两项本身不符合史实。
26.H1[2015·全国卷Ⅱ]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26.C[解析] 本题以经济重心南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古代经济的核心部门是农业,海外贸易只不过是封建经济的补充,与农业经济关系最密切的是农业技术的革新,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主要侧重于商业方面;B项与经济重心南移没有必然联系。
2015全国卷二(Ⅱ卷)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版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2文综历史部分24.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2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老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汝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遭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29.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 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 倡导变法维新 D 颠覆孔孟学说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31.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
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一)为什么在编制试卷时需要制定双向细目表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分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反映测验内容、测验目标、题型与难度之间的关系。
(二)什么是双向细目表所谓“双向细目表”,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维反映教学的内容,另一维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目前在“学习水平”这一维,普遍采用布卢姆等人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即把学习结果或认知水平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水平。
教材内容这一维则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加以确定。
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细、明确地列出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案例1:高考文综Ⅱ卷政治试题双向细目表表格1:试题内容与考查范围、考点双向细目表试题题号试题内容(涉及热点)考点考查范围24计算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商品使用价值总量,交换价值问题,单位商品价值量经济常识25稿酬多种分配方式经济常识26税收税收的使用经济常识27外汇储备迅猛增加对外贸易经济常识28画师的作品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事实、认知哲学常识29启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哲学常识30人类在太空活动矛盾哲学常识31珠宝商的感叹人生价值哲学常识32艾滋病防治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政治常识管理办法33某省人大常委令……对省政府规章进行审查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据政治制度,人大与政府的关系政治常识3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政治常识35美国奉行的单边主义战略频频受挫当代国际社会政治常识39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的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宗旨,国家职能,主要矛盾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40玉米的生产需求价格和该产品的深加工价值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表格2:知识与能力考核双向细目表能力知识①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②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④论述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合计经济常识8 8 10 10 36哲学常识8 8 10 9 35政治常识8 8 5 8 29 合24 24 25 27 100计建议:为了把握好试题方向,所命试题要以近两年的高考原题为参考依据,但是,为了考试公平,所选试题为近年的高考原题的不能超过四分之一,可以适当改编,或从各地模拟题中选择,还可以从教材中选择或改编题目。
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一)为什么在编制试卷时需要制定双向细目表原因之一: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
它使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分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原因之二: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反映测验内容、测验目标、题型与难度之间的关系。
(二)什么是双向细目表所谓“双向细目表”,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维反映教学的内容,另一维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目前在“学习水平”这一维,普遍采用布卢姆等人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即把学习结果或认知水平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水平。
教材内容这一维则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加以确定。
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细、明确地列出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案例1:高考文综Ⅱ卷政治试题双向细目表表格1:试题内容与考查范围、考点双向细目表表格2:知识与能力考核双向细目表案例2:高三月考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马鞍山市二十二中学2010届高中教学质量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双向细目表(理科)高三数学第一次月考目的:检查前一阶段复习效果考试范围:第一次月考前已复习完成的内容,必修3和选修2-3中的概率和统计、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选修4-1极坐标和参数方程。
命题计划:按照2009年安徽省高考理科试卷的试题类型、试卷结构组配试卷;试卷中试题为第一次月考前已复习完成的内容。
(编写前将下表填好,以利选题)建议:为了把握好试题方向,所命试题要以近两年的高考原题为参考依据,但是,为了考试公平,所选试题为近年的高考原题的不能超过四分之一,可以适当改编,或从各地模拟题中选择,还可以从教材中选择或改编题目。
(三)双向细目表的突出特点在于:1、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2、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3、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四)制作双向细目表的程序如下:1、列出课标或考纲的细目表2、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3、列出各种认知能力(学习水平)目标的权重4、审查各考查点的分配是否合理案例3:常用的各类试题双向细目表表1:年级学科测试题双向细目表表2:试题命题双向细目表试题用途:使用时间:表3:试题命题双向细目表。
2019高考历史复习:2015—全国Ⅱ卷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2015年全国文综Ⅱ卷历史试题双向详目表题型题号及范围考点或试题重点分值考试能力要求资料表现方式指引语或设问难度选择题24中古思想古代的儒家思想4 获守信息鉴识信息调用所学知识情境表述这表示了儒者0.525中古政治古代地方吏治4 获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理解历史事实鉴识选项。
史料引述这主要表现了0.4526中古经济经济重心转移4调用所学知识鉴识选项。
情境表述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地区间贸易4资料解读获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理解历史事实。
史料引述这一措施客观上0.5528中近经济洋务运动4 解读和获取资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辨析选项。
情境表述这反应了0.529中近思想维新思想4 解读资料调用所学知识理解历史事实。
情境表述这主假如因为该书旨在0.630中近经济日本侵华4 获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深层理解鉴识历史解说。
情境表述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0.531中现经济建国早期学俄语4 获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理解史实。
情境表述这是我国当时英国工业革命4 获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辨别历史解说。
情境表述这反应了当时的英国0.4533世近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4获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理解历史现象鉴识历史解说。
表格资料由表1能够推知19世纪70年月到20世纪初0.434世现经济苏联工业化4 读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把握历史看法。
情境表述这表示苏联0.535世现政治国家实力4调用所学知识掌握历史概念。
直白表述贯串全书的主线应当是美苏两国0.55非选择题40中外1孟子、苏格拉底的思想10获取和解读资猜中供给的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归纳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特点剖析并认识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发生的原由。
原文摘编联合资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看法0.452剖析原因及历史无拘无束15 依据资料并联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看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41中现经济节假日变化12解读历史目录中的信息调用所学知识适应题型变化正确分析历史事物。
目录摘编表2能够反应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苏联制定原子弹计划
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
48(世近政治)
(1)俾斯麦
6
阅读材料,解读信息,对材料进行分析并调用所学方法分析历史人物。
原文摘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
0.45
(2俾斯麦
9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加以评析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
0.45
(2)分析原因及历史无拘无束
15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41(中现经济)
节假日变化
12
解读历史目录中的信息,调用所学知识,适应题型变化,正确解析历史事物。
目录摘编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0.45
26(中古经济)
经济重心转移
4
调用所学知识,辨别选项。
情境表述
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0.6
27(中古经济)
区域间贸易
4
材料解读,获取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理解历史事实。
史料引述
这一举措客观上
0.55
28(中近经济)
洋务运动
4
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辨析选项。
情境表述
这反映了
0.5
29(中近思想)
维新思想
4
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理解历史事实。
情境表述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0.6
30(中近经济)
日本侵华
4
获取信息,调用所学知识,深层理解,辨别历史解释。
情境表述
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0.5
31(中现经济)
建国初期学俄语
4
获取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理解史实。
情境表述
这是我国当时
0.55
0.4
选做题
45(中古政治)
(1)清政府的养廉银制度
8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调用所学知识,概括历史事物,认识和阐释历史事物。
原文摘编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
0.5
(2)清政府的养廉银制度
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
46(中近思想)
(1)陈独秀的政治主张
6
提取、解读信息,对材料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
情境表述
这表明苏联
0.5
35(世现政治)
国家实力
4
调用所学知识,把握历史概念。
直白表述
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0.55
非选择题
40(中外古代思想)
(1)孟子、苏格拉底的思想
10
获取和解读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调用所学知识,概括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特点,分析并认识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发生的原因。
原文摘编
32(世近经济)
英国工业革命
4
获取信息,调当时的英国
0.45
33(世近经济)
第二次工业革命
4
获取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理解历史现象,辨别历史解释。
表格材料
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0.4
34(世现经济)
苏联工业化
4
读取信息,调用所学知识,把握历史概念。
原文摘编
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
0.5
(2)陈独秀的政治主张
9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
47(世现战争)
(1)苏联制定原子弹计划
5
提取、解读信息,结合时代背景,解析材料信息,分析历史事物。
原文摘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
2015年全国文综Ⅱ卷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题型
题号及范围
考点或试题要点
分值
考试能力要求
材料呈现方式
引导语或设问
难度
选择题
24(中古思想)
古代的儒家思想
4
获取信息,辨别信息,调用所学知识
情境表述
这表明了儒者
0.5
25(中古政治)
古代地方吏治
4
获取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理解历史事实,辨别选项。
史料引述
这主要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