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X线诊断
颈椎病诊断
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前后受压
MRI、CT椎间盘突出
脊髓异常信号
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时,MRI可见受累颈髓弯曲、变形 ,向后移位,其内出现斑点状异常信号,提示脊髓水肿、 囊性变等。
瘢痕组织与椎间盘不易区分,CT、MRI增强扫描可鉴别
瘢痕组织明显强化 其内包绕的神经根呈边界清楚的低信号结构 突出的椎间盘或残留的椎间盘多数不强化 在延迟扫描时出现弥漫的强化或环形强化
3 观察邻近节段退变(ASD)
• 脊柱部分节段融合术后,可增加邻近未融合节段的应力,加速 其退变过程,出现ASD 。颈椎ASD 已成为颈椎病融合内固定术 后一个潜在的长期并发症,部分患者甚至不得不再次手术。
• 颈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髓核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症状和体征的波动性较大,正规的非手术治疗有效。
• 颈椎间盘脱出症:髓核穿过破裂的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突然出现较重的神经根及脊髓症状。早期行非手术治疗可 缓解,无效则行前路椎间盘摘除加固定融合术。
三、骨源性颈椎病期
增生的骨赘、骨化的后纵韧带等刺激或压迫脊髓及神经根、 交感神经、椎动脉所致。椎管矢状径的大小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 重要意义。 • 中央型——脊髓前方受压,以运动障碍为主 • 侧后型——压迫脊髓侧方及神经根 • 钩椎关节型——可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椎动脉 • 食管压迫型——椎体前方骨赘压迫食管,导致梗阻或吞咽困难
(2)纤维环改变:纤维环撕裂T2WI呈高信号。 (3)终板改变:终板退变分为三型
Ⅰ型 终板内裂隙形成、邻近骨髓内富含血管的纤维 组织形成。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颈椎病的X线诊断
・
10・ 4
医学 创 新
2 1 年 1月 第 8卷 第 3期 01
Mei l n oa o f hn , dc nvt no i 』 aI i C a
:0 1 z
:
:
・
影 像 与 检 验
・
颈 椎 病 的 x线 诊 断
檀 大 胜
【 摘要 】 目的
析 。 结果
重点讨论颈椎病 的 X线表现和评价 X线平片诊断价值。方法
真空征 ( 或积气征 )O例 , 裂隙征 13 , 2 正位 3 例 侧位裂隙征 16 2 例和椎间孑 变形等。结论 L
有 重 要 价 值 , 是 一种 重 要 的检 查 方 法 , 也 特别 是 颈 椎 正 侧 位 片 。 【 键 词 】 颈 椎 病 ; X 线 表 现 关
x线平 片在 颈椎 病诊断上
p st n 1 6 a e a d d f r n f t e i t r e e r o a e n o n Co l s o P afi n n to l a y n i o tn o ii 2 c s s, n eo mi g o h n e v r b a fr n n a d s o . ncu in o t l i  ̄ l o n y p ls a mp r t h a r l n t e d a n ss o e i o e i h i g li fc r v—c ls o d lss u twa ioa x mi a in t o n a t r a p n yo i ,b ti s a p v tle a n t a meh d i n e o—po tira d l tr lp s— ol sro n a e a o i to fc ri a e tb a in o e v c lv re r .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与X线诊断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与X线诊断摘要:讨论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与x线征象的关系,利用x线提高颈椎病的诊断。
关键词:颈椎病颈椎综合症骨质增生 x线征象 x线诊断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061【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070-02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人体颈椎间盘逐渐退行性变,颈部扭伤、劳累、慢性劳损和受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改变、进而刺激或者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颈部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头、颈、肩、背、臂以及四肢症状的疾病。
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常多见于伏案或低头工作的教师、司机等职业工作者。
1 临床表现1.1 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这种颈椎病残废率比较高,轻者可丧失部分或者全部劳动能力,重者则四肢瘫痪,卧床不起。
多数患者表现为下肢行走不稳,而颈部颈椎仅有轻微的感觉,有的甚至一点也没有颈部感觉,因此容易误诊和漏诊。
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较多,突出的症状主要有:早期可出现一侧或者两侧的上肢麻木,酸胀,灼痛,严重者会出现发抖,无力,下肢沉重,无力发麻,步态不稳,同时伴有头痛、头晕症状。
x线检查可见颈椎退行性变,以椎体后缘骨质增生为主,并且增生的骨质突入椎管,致使椎管狭窄而压迫脊髓。
1.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颈椎病,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多为单侧或双侧的神经根受压迫、刺激所致。
它的主要表现一个是疼痛,患者会出现头颈部、肩部、背部疼痛等异常感觉,并向头枕部及上肢放射,在颈4—7椎旁,出现相应的压痛点;它的第二个表现就是麻木,和疼痛的范围差不多,手臂酸胀怕凉,臂活动无力,肌肉萎缩,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x线片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曲,部分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出现唇状或者鸟嘴状的骨质增生;钩突关节变窄变尖。
在x 线检查中,颈椎过伸过屈位片上观察颈椎曲度改变尤为明显。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
颈椎病的诊断必须具备的条件:
1. 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2. 影像学证实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性变;
3. 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一致。
如果仅有影像学表现、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退变, 而无临床症状,应该诊断为“颈椎退行性变”; 因为55岁以上人群80%影像学表现有颈椎退行性 变,而大部分无临床症状.
14
钩椎关节:由下位椎体外侧缘中后部向 上突出的钩 突(唇状)及与其相对应的上位椎体的外缘构成; 正位呈“托盘状”,左右对称。
15
8、颈椎的生理曲度: ☆ 颈椎前突,最突点一般位 于C4,
故颈椎病多发生于 C4上下方;
☆ 颈椎的前突距离测量:枢椎齿突后上缘向下至第 七颈椎体后下角划一连线,该线至C1—7椎体后线 的最宽距离,正常为12mm+-5mm。
之间基本平行。
18
9、颈椎韧带:颈椎周围的韧带对维持的内外平衡 起着重要作用;如果颈椎病无骨质改变时,而血
管、神经、韧带(尤其是黄韧带)受压或扭曲
(如某一椎体旋转)产生充血水肿,病史长者可 以纤维化,出现颈椎病症状。
椎体前有前纵韧带:
椎体后有后纵韧带:
椎体两侧有椎旁韧带:
椎弓间有黄韧带:
横突间有横突间韧带:
切凹增生征 正常下关节突
40
(五)椎间孔变窄变形:骨性椎间孔变
形、变小的原因主要是上关节突肥大和钩椎关 节增生; 平片斜位能显示椎间孔的骨性狭窄, “8”字形(系钩椎关节和上关节突同时增生) “3”字(系钩椎关节增生) 反“3”字形(系上关节突增生)。 CT和MRI可清楚显示椎间孔变窄;
41
椎间孔变形:主要表现前后径变小。 C4上关节突肥大、
35
小关节积气,关节面硬化 C3下关节突变尖硬化
颈椎病的X线诊断分析
颈椎病的X线诊断分析【摘要】目的对颈椎退行性病变应用X线进行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6年收治的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共计100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全部的患者都应用X 线进行诊断,对患者的前后位、侧位、左右斜位片的表现进行分析观察,并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收治的全部患者中,颈椎前后缘骨质增生、唇样改变的患者有60例,有20例患者为颈椎间隙狭窄,有20例患者为颈椎生理曲度相对僵直等病变。
结论对椎体、附件和骨性椎间孔改变进行全面的观察,应用X线进行检查能很好地的看见椎体和椎体间隙、附件中的很多的病变,对椎体与颈椎间隙、附件的完整性和其发生的变化情况能够很好的进行反应,对于病变椎体和椎间隙的狭窄程度和附件的钙化等病变也能及时的发现,值得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颈椎退行性变;骨质增生;椎间隙;X线;价值颈椎病又叫做颈椎综合症、颈椎退行性变。
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发生了退化造成的上下椎体骨质增生,导致椎体边缘和小关节发生肥大,使得神经根、脊髓受到压迫,或者是椎动脉供血受到了影响,进而造成的局部或者是放射性的疼痛、眩晕、头昏等。
有少数的患者病情严重可由于颈髓受压而导致截瘫或者是大小便障碍等情况。
此病在一些职业中是比较高发的,例如:教师、财务等机关工作人员中,与其的工作性质有显著的相关性,在40岁以上的男性中比较高发。
对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均会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本文对颈椎退行性病变应用X线进行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
1临床资料与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6年收治的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共计100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全部的患者都应用X线进行诊断,对患者的前后位、侧位、左右斜位片的表现进行分析观察,并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投照的部位的选择对本病的发现与诊断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左右斜位,意义是很重要的,对于颈椎综合症的患者,我们把其列为常规位置进行检查。
在全部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60例,女性患者有40例,男性的发病率显著的比女性要高。
颈椎病的 X线诊断
颈椎病的X线诊断目的:探讨X线诊断颈椎病的价值。
方法:收集50例经临床及X线确诊的颈椎病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生理曲度改变共35例,占70%;钩椎关节改变共18例,占32%;颈椎椎间隙改变共1例,占38%;椎间孔变形共21例,占42%;韧带钙化或骨化共19例,占38%;颈椎移位共1例,占2%。
结论:X线诊断颈椎病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颈椎病;X线;诊断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颈椎病出现低龄化趋势。
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简称,指颈椎间盘、椎体及其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组织的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变,致使其相邻的神经根、血管等组织受到压迫、刺激、失稳等损害,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
常规的X线检查是一种实在、经济、方便、易行的手段,尤其在基层医院仍是首选。
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3年来临床X线资料较完整的颈椎病患者50例,以进一步提高X线对颈椎病诊断的认识及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颈椎病患者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18~40岁15 例,41~60岁28例,61~75岁7例。
大多数表现为颈部不适,伴放射性肩臂疼痛、手指麻木感,肌力下降,肢体不同程度感觉障碍,头昏、恶心、心慌、失眠、胸闷、气促等症状。
1.2 方法50例患者均常规摄有正、侧、斜位片,部分患者加摄有颈椎过伸过曲位。
正位片主要观察钩锥关节、椎间隙改变,是否有颈肋等先天变异;侧位片主要观察生理曲度,有无椎间隙狭窄、骨赘及韧带钙化;斜位片主要观察椎间孔形态,钩锥关节有无增生;过伸过曲位片主要观察各椎体间有无成角及向前、向后的滑脱移位。
2 结果2.1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正常生理曲度为前凸,变直、后凸或反弓(“S”形或反“S”形)均为异常。
生理曲度改变原因是颈部附近肌肉因神经受刺激引起的反射性痉挛的结果,好发于C5~6、C6~7及C4~5者次之,这与下段椎体活动度大,易受磨损有关。
(完整版)颈椎影像诊断
8、椎体双边、双凸、双凹影:椎体有无旋转。 在侧位像上以下三种情况具有临床意义:① 一个或两个颈椎椎间小关节突呈现有双像, 称为双凸现象;椎根切迹呈现双像,称为双 凹现象;椎体后缘呈现有双影,称为双边现 象,提示该部颈椎有旋转。②上部颈椎显影 正常,而下部颈椎呈现双凸、双边、双凹现 象;或下部正常而上部有类似的改变,这表 示其交界部有旋转现象。③颈椎的一个或两 个显影正常,而其余部分有双凸、双凹、双 边现象,提示显影正常的颈椎有旋转现象。 全部颈椎的后部呈现双凸、双凹、双边现象, 则系投照位置不正之故,无临床意义。
6、椎间隙颈椎间隙约为 5mm。 7、椎体双边影 8、环椎侧摆
9、关节突及关节间隙 10、变异椎 11、颈前软组织(咽后 壁、食管后壁、下颌淋
巴结、甲状软骨、项韧 带)C4以上椎前软组织 ,一般厚度约为3mm, C5以下椎前软组织,厚 度为6—7mm。 12、测量画线:测量① 生理曲度测量②枕齿突
8、甲状软骨:正常情 况下显影不清楚,在 一定情况下可清楚显 示两侧梨状隐窝积气 影,在四十岁以上一 些患者在颈椎5~7椎 体两侧与横突重叠之 条状2mm左右致密影。 甲状软骨骨质密度均 匀一致,注意与软组 织内钙化病变鉴别。
甲状软骨钙化
9、气管:气管 正常情况下与椎 体棘突垂直并重 叠,但在颈椎6 椎体上下可见狭 窄的气管声门裂 影。注意气管是 否垂直,宽度是 否一致,有无中 断、凹陷、移位、 受压切迹表现。 读片时注意与颈 椎隐性脊椎裂相 鉴别。
等宽,寰枢椎关节间隙不等宽综合判断。临床
上是引起头痛、头晕的常见原因。同时也是整 脊医生手法复位的重点。
3、椎体骨质密度情况.除了C1,2外,各椎体 呈方形,椎体上下面平整呈轻度凹陷。C4,5 椎体前部可稍扁窄,呈轻度楔形属正常现 象。各椎体骨增生,椎体前缘骨质增生一 般无临床症状,但骨质增生过于严重,尤 其在C4-7椎水平可引起食管受压型颈椎病。 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尤为严重,即使轻度骨 质增生也可引起硬膜囊受压,骨性椎管腔 隙变小,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且手法治段 第一段
颈椎病患者的X线、CT、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颈椎病患者的X线、CT、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总结颈椎病在X线、CT、MRI中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
方法收集近十年来关于颈椎病的影像学文献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X线平片可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特别是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椎间隙狭窄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CT能更准确地显示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和突出,明确椎管狭窄的真正原因。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直观的看到椎间盘对硬膜囊、脊髓的压迫。
磁共振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椎动脉的改变。
结论任何一种影像学检查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优势,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体征检查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颈椎病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1],是因颈椎间盘变性所致病变节段不稳定,或外伤等因素造成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临近的神经与其他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2],好发部位为C4-5.C5-6C6-7[3]。
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4],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变,愈来愈多的从事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人群如学生、教师等开始出现颈椎病的相应症状,颈椎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重视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高中青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防止中老年人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X线、CT、MRI检查已成为诊断颈椎病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1.方法通过万方,知网,维普三大数据库,以颈椎病为关键词,文摘中以X线、CT、MRI为索引,年限定在2001年- 2012年,进行搜索,对所得的文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结果2.1 X线平片表现:A)生理曲度变直[6-9]:颈椎成保护性的变直、后凸、前凸或反弓。
改变原因可能是颈部附近肌肉因神经受刺激引起的反射性痉挛所致。
B)椎间隙变窄[10-11]:椎体间隙变窄、不对称或休蒙氏结节,椎板密度增高等。
颈型颈椎病X线诊断
颈型颈椎病X线诊断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髓核、椎间小关节、软骨、软组织等退行性变而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及其他组织,引起一系列相应症状和体征的疾病。
据统计,90%以上的伏案工作者患有颈椎病。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颈椎病趋势向低龄化发展。
以前认为青年人不会得颈椎病的结论已经过时。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学习和工作节奏加快,电脑、电视的普及,伏案工作增多,运动量的减少,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及颈部过度劳累等现象普遍存在,青年人患颈椎病日渐增多。
临床表现为:颈肩部不适、酸痛、上肢麻木、活动无力、吞咽困难、胸闷、头晕、头疼、恶心、呕吐、耳鸣、发热、多汗或少汗等。
按1984年我国颈椎病的诊断标准(试行方案),一般分型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混合型。
各种X线征象中生理曲度改变最为多见。
正常情况下,颈椎间盘前宽后窄,其厚度差是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前凸的主要因素。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时,解剖结构发生改变,颈椎呈保护性曲度变直或后凸,为代偿性生理弯曲。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是早期诊断颈椎病的一个重要指征和客观指标,其发病与椎体发育、椎体失稳、损伤、积累性劳损、感染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颈椎失稳即前后纵韧带过度松弛,不能维持稳定性,颈椎活动时剪应力增加,促使椎体移动甚至滑脱,青年型颈椎病平片X线主要表现脊柱形态学的改变。
侧位片可以观察椎体后缘双重影像,成为双边、双突征。
此征象对颈椎病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在过伸过屈及侧位片上可清晰显示双边、双突征及失稳引起的颈椎滑脱。
退行性变较少见,患病椎体多发生在C4、C5椎体,C3、C4次之;受累的椎间盘以C5~6多见,因C5、C6椎体的曲度范围最大,伸展运动最大角在C5、C6椎体间,此处易磨损,另外C5~6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最大,活动度亦最大。
椎间盘变性的病理改变为髓核脱水,纤维环增粗玻璃样变性及断裂,上下软骨板的变性、变薄及损害。
变性的椎间盘可以膨出或突出。
由于突出物及间盘不稳的刺激,以及突出物将周围骨膜韧带等掀起形成空隙,其间血液或组织液的机化,均可致椎体边缘、小关节、钩突关节、椎板等处骨质增生。
颈椎病X线诊断价值与影像追踪性分析
颈椎病X线诊断价值与影像追踪性分析目的探讨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的X线征象,评价其诊断价值。
方法对486例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继发改变所致失稳与压迫邻近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患者X线表现,进行影像学追踪性分析,分析其X线诊断价值。
结果研究表明,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及继发性改变所致失稳是积累性劳损和外伤后发生错位所致。
椎间隙变窄、椎体缘反应性骨质增生等均属颈椎病的骨性改变,多见于下颈椎5~6椎体,在颈椎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结论X线检查不仅可以发现颈椎病的部位、范围和程序,并对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标签:颈椎病;X线诊断;影像学研究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X线检查不仅可以发现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序,并对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但在临床工作中,症状体征与X线表现并非一致的病例不时见到。
为了学习和积累对颈椎病的X线诊断和表现,收集了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9月~2010年12月期间的临床及X线资料较为完整的486例重新观察及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86例均系临床疑诊颈椎病而进行X线检查的。
其中男302例,女184例。
发病年龄,最小25岁,最大80岁。
年龄组为30岁以下28例,31岁~40岁者66例,41岁~50岁者152例,51~60岁者142例,后两个年龄组最多,合计294例,占本组总人数的61%,61以上者82例,年龄不详者(仅写成人者)16例。
1.2临床表现病程长短不一,临床症状有颈肩部不适,活动酸痛者258例,上肢酸胀手指麻木者106例,眩晕、头痛者92例,持物坠落,肢体活动障碍者6例,咽喉部不适,吞咽困难者10例,临床表现为神经根型276例,椎动脉型80例,交感神经型22例,脊髓型30例,混合型64例,临床资料不足定型者14例。
2X线表现本组病例均进行正侧位投照,其中加照左、右斜位观察椎间孔改变者258例,X线表现归纳如下:(1)生理曲度改变生理曲度正常者254例,生理曲度消失变直者138例,后突者94例;(2)椎间隙狭窄,单个椎间隙狭窄者116例,2个以上椎间隙狭窄者142例;(3)韧带钙化:本组68例主要位于颈椎棘突后软组织中呈条索状骨化影,多在第4~6椎体水平部位;(4)椎体骨质增生,最常见的X线征象,本组占382例,椎体前缘增生者76例,椎体后缘增生者70例,椎体前后缘同时增生者236例,椎体骨质增生以4~6椎体多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质增生
2.弓:指颈椎或腰椎的生理弓。正常人从侧位片可见颈椎与腰椎都 有均匀凸向前的生理弧度,即生理弓。在颈椎方面,主要从以下3 个方面来观察生理弓的变化。 (1)生理弓的形态:当颈椎某节段有病变出现代偿时可出现生理弓 变直、反屈、"S"形弯曲(2个弧度)或过度前屈。
(2)测量弓顶位置:从齿状突尖至C7椎体后下缘划线,正常生理弓 的弓顶应在C5椎体后上缘。如果弓顶不在C5椎体后上缘而在其下 者为弓顶下移,或在C5椎体后上缘以上者为弓顶上移,均提示颈 椎某节段有病变存在的可能。 (3)弓顶距离的测定:从齿状突向C7椎体后缘作一连线,弓顶的椎 体后缘至连线之间的距离,为弓顶距离,正常为12mm±5mm, 小于7mm为生理弓平直,大于17mm为生理弓过度前屈。
颈椎病康复评定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赤突凹 2.上关节突 3.后弓 4.后结节
5.前结节
6.前弓 7.横突孔 8.赤突 9.上关节突 10.下关节突 11.棘突
12.椎弓
13.椎体 14.椎孔 15.椎弓板
拍摄X片的目的
1.观看X线首先要看是否有物理治疗的禁忌症,
如骨折,脱位,肿瘤,结核等。
3.钩突:正位片钩突呈三角形,钩椎关节宽约2mm;侧位 片呈扇形,占椎体上缘后段的1/3~1/2;斜位片在椎间孔 的前下方。钩突关节退变发生的较早,反映退变也较灵敏, 退变涉及的节段、范围也较大,如椎体退变产生的骨唇常 是2~3个椎体,而钩椎关节退变则可能是3~4个椎体。钩
椎关节退变在X片上表现为关节间隙独特的解剖生理功能决定其临床表现的特殊
性和复杂性。许多学者对颈椎功能评价与CT、MRI 等高新技术结合做出各种尝试,但仍找不到一种经大 规模基础和临床研究所证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 准确、客观测量颈椎X线仍是临床和基础研究中评价
颈椎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就颈椎的X 线测量在
颈椎X线解剖——颈椎正位片
C1
C2
钩突关节
C3
钩突
C4
横突
C5
C6
C7 T1
颈椎X线解剖——颈椎侧位片
横突
颈椎X线解剖——张口位
斜位片
观看颈椎X线口诀
颈椎的X线平片的一般征象,通过以下口诀的分
析介绍可大致有所了解。口诀为:一骨、二弓、 三钩突,四颈项韧带钙化,五间、六旋、七滑脱,
部厚度正常值为4~6mm,而在颈段仅厚1.5mm。颈黄韧
带损伤、钙化多发生在下颈段。
颈项韧带钙化部位常提示相应节段的病变存在,并常在相 应节段还会发现其他异常X线征象的存在。
5.间指观察椎间隙变化。椎间隙是椎间盘所在位置,因此,椎间隙变 化也反映了椎间盘的变化。在30岁之后,人体椎间盘逐渐退变、脱水、 变窄。因此,X线平片上显示的椎间隙变窄就反映了该间隙的椎间盘 的退变。颈椎的退变最早发生在C 5、C6椎间盘上,因此, C 5、C6 椎间隙也最早发现变窄的征象。椎间盘退变或椎间盘吸收时,均可出 现椎间隙变窄。先天性变异时,可见椎体分节不全,出现融椎征象, 椎间隙完全或部分消失征象。颈椎骨性椎体为前低后高,而椎间盘则 为前高后低,因此,颈椎的生理性前凸,是由椎间盘的前高后低所形 成的。髓核突出,不仅在X线平片上可见椎间隙变窄,并且在正位片 上可见左、右间隙不等宽,髓核突出侧增宽;在侧位片上可见髓核突 出节段的椎间隙后部增宽(厚)。脊椎肿瘤及脊椎结核在X片上均可见 到病损部位的框体被破坏影像,但肿瘤仍可见到大致正常的椎间隙, 而结核病人的椎间隙也受到浸润破坏,间隙变窄不整,甚至消失。在 正常情况下,C2、3,C3、4和C4、5间隙大致相等,椎间隙前部为 3.8mm±0.5mm,后缘间隙为1.9mm±0.28mm。C5、6间隙较上为 宽,而C6、7间隙最宽,但C7、T1间隙又较窄。
6.旋指颈椎旋转。在X线片上显示为: (1)棘突:偏歪,棘突不在上、下椎骨棘突中心轴线的连线 上,而偏向一侧。某一节椎骨的棘突中心点偏离各棘突中
八孔、九突、十张口。
1.骨指椎体骨唇增生。X线片上见到脊柱某些节段的椎体上下缘有不 同程度的骨质增生。骨刺是X线照片上所见的形态变化,实际上这种 增生像嘴唇一样突出于椎体的上缘或下缘,故而称骨质唇样增生为好, 简称为"骨唇"。骨唇大多发生在椎体的两侧下缘,其次为椎体的后下 缘及前下缘,后上缘最少。发生在椎体前缘及椎体两侧的骨质唇样增 生,因其邻近无重要神经、血管通过,所以不会引起压迫症状。椎体 后缘突入椎管内的骨唇,在小于3mm以下时也很少会引起对神经的压 迫症状。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因椎管内软组织已存在病变致使椎管 容积已十分狭小,或椎体后缘的十分显著的骨唇使脊髓或脊神经受压 又无退让回避余地时,才会产生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椎体骨唇增 生是人体退变的一种表现,它常随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的存在而 产生。因为该节段主要依靠附着在其上的软组织来维持其稳定性,所 以在活动时容易引起这些软组织的损伤。如前纵韧带或后纵韧带损伤, 韧带从椎体附着处剥离、部分撕脱下来,在韧带下形成小血肿,随着 血肿的钙化、成骨细胞的骨化而逐渐形成椎体的骨唇增生。
突的肥大、增生或尖刺状增生。钩椎关节退变两侧常不一 致,有的一侧为重,有的只发生于一侧。两侧钩椎间隙明 显不对称示该节段颈椎不稳定,存在左右侧摆。
4.颈项韧带钙化主要从侧位片上进行观察。以项韧带钙化 最多见,多发生在C 5、C6后方,呈长圆形;其次为前纵 韧带钙化;再次为棘上和棘间韧带钙化;最后为后纵韧带 钙化。显著的后纵韧带钙化,可导致脊髓的受压而产生相 应的症状。有时也可见到黄韧带钙化的影像。黄韧带在腰
2.分析关节错位的类型,错位的程度。 3.分析脊椎整个退变的情况。
分析判断椎体退变的步骤
1):分析退变部位与临床症状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 如果没有我们还要继续查明其他原因。 2):判断此退变的程度,以便于我们以后的治疗。
3):如果退变的部位有错位,那么我们就可以做正骨 治疗。
一般情况我们可以拍摄正侧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加 拍张口位观察环枢关节错位情况,斜位片来观察椎间孔 的退变情况,如果伴随颈椎失稳的情况,我们要加拍过 伸和过屈的功能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