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分析
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O :5 5 . 1 )5 — 6
【 龚 云辉 , 4 】 胡蝶 , 吕东吴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妊娠结局分析 l_ 等. J实 J 用妇产科 杂志 ,0 12 ( ) 1 1 1 3 2 1 , 3 : — 9. 7 9
[】 Nsi w H, t ,uu i 5 i z a ha Oa S zk M,t 1.o aav gn epes n s e a C mprt e e e x rsi i o
水感染 , 门诊 交叉感染 、 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 , 亦是造成传播 的 原因之一 。手足 口病现在 尚无特殊疫苗 , 临床上主要是抗病毒 抗感染治 疗 , 抗病 毒药物 主要为利 巴韦林 、 喜炎 平 、 昔洛 韦 更
( 慎用 ) 。早期使用大剂量丙种球 蛋白 , 短期使用大量糖皮质激 素冲击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1 现将我院 6 3 ] 。 9例患儿的治疗情 况
p oii g f p a e ts fo p t nt r f n o lc n a r m a e s t s v r r -e l mp i a d l i wi h e e e p e c a sa n
[o 傅小 英 , 1] 蒋利红 . 不同孕周早发型重 度子痫前期期待 治疗的可行 性分析[. J 中国妇幼保健 ,0 22 ( 1 :6 2 15 . ] 2 1 , 1 ) 15 — 6 3 7
程中 I 例患者 出现皮下 出血 , 例患者 出现 肉眼血尿 ,经对症 I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论 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相关险因素分析徐雪冬 徐依成 胡文立
【 摘要 】 目的 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 ( SIP)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方法 对我院 41 例 SIP患者的入院时 血压 、 血糖 、 体温 、 同型半胱氨酸 、 周围血白细胞 、 血脂 、 血沉 、 高敏 C反应蛋白 、 梗死部位 、 动脉狭窄及既往病史等 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SIP患者与对照组比较 ,入院时体温 、 白 细胞 计数 、 同型半胱氨酸及脑梗死部位等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结论 S I P多与入院时体温升高 、 高同型半胱氨酸及分水岭区脑梗死相关 。 【 关键词 】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 R743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6 - 351X( 2009) 01 - 0058 - 03
[ 11 ]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 年第 17卷第 1 期
应用显微手术技术耐心细致解剖分离粘连 、 切除肿瘤 , 避免鞍区重要结构的损伤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
参 考 文 献
[1] 斯维特 ,王任直. 神经 外科手术 学 [ M ]. 北京 : 人民 卫生出版 社 , 2003: 2862 296. [2] 薛庆 澄. 神 经外 科 学. 天 津 : 天 津 科学 技 术出 版 社 , 1991: 2652 267. [ 3 ] Goel A, M uzumdar D, Desai KI, et al. Tubercu lum sel lae m eningio2 ma: a report on m anagem ent on the basi s of a surgical experience with 70 patien ts . Neu r o surgery, 2002, 51: 1358 2 1364. [ 4 ] J allo GI . B en jam in V. Tuberculum sellae m eningiomas: m icrosurgical anatom y and su rgical technique . Neurosu rgery, 2002: 51: 1432 2 1440. [ 5 ] Fahlbusch R. Scho tt W. Pterional surgery of meningiomas of the tu2 berculum sellae and p lanum sphenoidale: surgical resul ts wi th special considerat ion of op hthalmological and endocrinological outcomes . Neurosu rg, 2002: 96: 2352 243. [ 6 ] B en jam in V, R ussell SM. The m icrosu rgical nuances of resecting tu2 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 as . N eurosurgery, 2005, 56: 411 2 417. [ 7 ] G oel A, Muzum dar D. Surgical strategy for tuberculum sellaem en ingi2 om as . N eurosurgery , 2005 , 15: 252 32. [8] 张治平 ,蒋宇钢 ,尹畅 ,等. 鞍结 节脑膜瘤 的手术入 路选择及 显微
中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所 得数 据 采 用 S S 3 P S 1. 计 软件 进 行 统计 学 分析 . 0统 以
P O0 < .5为差 异有 统计 学意义 。
2 结 果
2 1两 组 临 床 疗 效 比较 .
【】 姚 尊 杰 , 蓉 . 痰 醒 脑 胶 囊 治 疗 急 性 脑 梗 死 4 6 杜 化 2例 Ⅲ . 代 中 医 药 , 现
22两组神 经功 能改善 情 况比较 .
见 表 2 。
8 巾目医药弓报 CHIA MEDCA R L 0 N I LHE A D
[】 郭 桂 玲 . 医 中 药 治 疗 冠 心 病 心 绞 痛 临 床 观 察f] 1 中 J. 中国 现 代 药 物 应 用 , 2 0 , 2) 4 8 . 093 1: - 5 ( 8 [] 姜 荣 钦 . 阳还 五 汤 化 裁 治 疗 冠 心 病 心 绞 痛 18例 临 床 观 察 [ . 明 2 补 2 J光 ] 中 医,0 92 (12 2 — 14 2 0 .41 ) 1 3 2 2 . :
比性 。
12 方 法 .
与 治疗 前 比较 . < .5 00 p
3讨论
脑卒 中属 于 中医“ 中风” 范畴 . 中医认 为 , 缺血性 脑卒 中其 本 为气 虚 , 标为 痰 浊雍滞 脉 络 , 之成 瘀 , 久 痰瘀 互 阻为其 主要 病 机所 以治疗时应 以益 气化痰 、 活血通络 为主 , 中医在 临床 故
花 助 当 归 尾 活 血 祛 淤 , 龙 通 经 活 络 , 为 佐 药 。 气 虚 明 显 者 地 均
喜 的成 绩 。 本院采用 此方 治疗 脑卒 中患者 , 亦取得 了显著 的疗 效 。加 之 中药 毒副作用 小 , 备许多 独特 的优 势 , 具 值得 临床推
甘露醇治疗脑卒中并发急性肾衰竭41例分析
4 芮 德源. 血管 病的基 础与 临床. 尔滨 : 脑 哈 黑 龙 江 人 民 出 版 社 ,9 5 62 19 :9 .
局灶定位症状轻重与预后 : 发病 后偏 瘫失语等定位症状较轻 , 预后较好 ; 反之 , 偏瘫失语程度较重者 , 预后较差。 昏迷程度与 预后 : 昏迷程 度严 重 , 持 续时间越长 , 预后越 差。起病 时无 昏迷 , 以后进入 昏迷 , 昏迷 程度逐 渐加 重者 , 且 预后较差 。病人神志始终处于清醒状态 , 预后较好 。 脑梗 死 患者 早期 进行 C T检查 可 以 大大提高其诊 断率 , 少误诊 的发 生 , 减 使 患者得到及时准确 的诊断和恰 当的治疗 , 并可根据 C T及 临床 表现 , 初步 判断及 评 估预后 , 以便 尽早 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 施, 提高本病 的治愈率 , 降低病死率 , 降低 致残率 , 提高患 者生 活质量 , 减轻 家庭 及 社会负担 。
脑梗 死
临床 表现
预后
C T
di 1 . 9 9 j i n 0 7 —6 4 . 0 0 o:0 3 6/. s .10 s 1 x 2 1.
资料 与方 法 20 0 3年 1 ~2 0 月 0 8年 1 收 治脑 2月 梗死患 者 8 6例 , 4 男 7例 , 3 女 9例 ; 年龄 4 9~8 3岁 , 平均 6 . 32岁 , 中 5 6 其 3~ 8岁 之间为多发 , 7 . %。发病 至 C 占 06 T检查 时间为 3小时 ~ 7天 。 临床表现 : 8 6例 中 , 急性起 病 4 5例 , 缓慢起病 4 1例 ; 动状 态下 起病 3 活 4例 , 安静状 态下起病 5 2例 ; 有意识 障碍者 1 2 例 , 昏6 头 5例 , 头晕 3 , 2例 头痛 2 1例 , 言 语 障碍 2 7例 , 肢体 瘫痪 5 l例 , 恶心 呕 吐 3 7例 , 吞咽困难 2 4例 , 呛咳 2 6例。 伴发疾病及并发症 : 高血压 6 9例 , 糖 尿病 1 9例 , 萎缩 2 脑 3例 , 部 感 染 3 肺 1 例, 心房颤动 2 5例 , 肌缺 血 4 心 7例 , 电解 质紊乱 3 2例 , 慢性 阻塞性 肺 病 1 8例 , 血
生脉散辅助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41例临床观察
L V E F 、 B N P 等指标 改善显著 , 与对照组 比较 , 差异均有 统计 学意义( P < 0 . 0 5 ) ; 结论 : 在 常规 治疗基 础上 , 以生脉 散辅 助 曲美他
嗪 治 疗 缺 血 性 心 肌 病 心 力 衰竭 的 临床 疗 效 确 切 , 可 明 显 改 善 患者 的 心 功 能 , 提升疗效 。 『 关 键 词 1 生脉 散 ; 曲 关他 嗪 ; 心力衰竭 ; 疗 效
第1 9 卷
V o 1 . 1 9
第1 期
No . 1
中莲药导般
Gu i d i n g J o u na r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Ph a r ma c y
曲美他嗪对4 l 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 患者进行 组中男2 l 例, 女2 O 例; 年龄5 O 一 7 2 岁, 平均( 6 4 . 8 + 7 . 3 ) 治疗 , 并与单独采用常规治疗 的4 1 例患者的临床疗 岁 ; 病程 5 — 1 5 年, 平均 ( 8 . 0 ± 2 . 2 ) 年; 心 功 能 Ⅲ级 3 1 效 进 行对 比 , 现将 研 究 资料报 告 如下 。 例, Ⅳ级 1 0 例。 对 照组 中男2 2 例, 女1 9 例; 年龄5 1 — 7 0
患者随机 分为治疗组与对 照组 , 每组各4 1 例。 两组均进行 常规抗心 力衰竭治疗 , 治疗组在 常规治疗基础 上加用 曲美他嗪 和 生
脉散 , 两组 治疗周 期均 为4 周。 比较 两组 治疗前后6mi n 步行 试验 ( 6 MWT) 结 果、 左心 室射血分 数( L V E F ) 及 血 浆B 一 型钠 尿肽 ( B N P ) 水 平变化情 况 。 结果 : 治疗组 临床 总有效 率为9 2 . 7 %, 显著 高于对照组 的6 5 . 9 %( P < 0 . 0 5 ) 。 治疗结 束后 , 治疗组 6 MWT、
缺血性脑卒中100例脑电图改变临床分析
TA患者中, I 由于短暂发作 , 脑组织形态结构基 本恢复。所 以 C T扫描常表现正 常, 但是 由于脑组 织 因缺血 、 氧造 成 的脑 细 胞 肿 胀 及 电活 动 异 常 尚 缺 未完全 消失 , E G仍 能记 录到 异 常脑 电 活动 , 故 E
金毛狗脊、 川断 、 地鳖 虫。1天 1剂 , 煎 , 2次 水 分 服 。l 剂为 1 5 个疗程 , 2个疗程相隔 3 5天 , — 停药 时间不宜太长。服药期 间忌饮酒 , 尤其禁忌服药前
枝、 漏芦 、 根 、 茱 萸 、 菖 蒲 、 年 健 、 地 风 各 葛 吴 石 千 钻
1g 当归 、 5, 赤芍 、 生地 、 芎 、 地 龙 、 加 皮 、 川 广 五 木瓜 、
后连合、 丘脑等结构的传导及电场效应传至两侧半球 有关 。E G异常程度取 决于缺 血 的程度 、 E 缺血灶 的深 浅及范围的大小 , 其异常波越明显越局限, 揭示病灶
浙 江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2 1 第 2 0 0年 0卷 第 9期
Z @a gJ C h n 1 WM( 0.0N . 0 0 T V 12 o92 1
5 73
伴 失语 或 语 言不 清 6例 , 肢 体 麻 木感 1 有 6例 , 明显
头痛 5例 , 高血 压 2 伴 l例 , 尿 病 8例 。 糖
及 预后 有着 不可 忽 视 的意义 。
收 稿 日期 : 1-41 2 00 .3 0
7 8例 脑梗 死 中 E G异常 5 E 4例 , 常率6 . % , 异 92 其 中轻 度 异 常 3 2例 ( 9 3 ) 中 度 异 常 l 例 5.% , 4
(5 9 ) 重 度 异 常 8例 (4 8 ) 2例 TA 中 2 .% , 1. % 。2 I E G异 常 1 E 3例 , 常 率 5 . % , 中轻 度 异 常 1 异 91 其 1
脑卒中患者临床分析报告
脑卒中患者临床分析报告患者信息:性别:男年龄:63岁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入院时间:2019年5月10日诊断:脑卒中1. 患者病情分析该患者为一名63岁男性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多年。
他在入院时主要症状为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和面部表情不对称。
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脑卒中。
2. 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50/90 mmHg神经系统检查: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
左侧面部、舌头及四肢肌力明显减弱,左侧腹壁反射减弱。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血红蛋白水平正常。
生化指标:血糖水平升高,血脂略高。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头颅CT扫描:显示左侧大脑半球梗死表现。
4. 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该患者为急性脑卒中,可能是由于血管阻塞引起的。
入院后立即开始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康复训练等: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肝素静脉滴注,维持血小板在正常范围。
-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降低血小板粘附性。
- 控制高血压:利血平口服,维持血压在安全范围。
- 控制血脂异常: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调控: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 体重管理:控制体重,适度运动。
- 戒烟限酒:减少对血管的损害。
康复训练:- 物理治疗:利用物理手段促进肌肉恢复功能。
- 言语康复:通过言语理解和表达训练来恢复言语能力。
- 日常生活训练: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5. 疗效评估和随访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开始后,患者的左侧肢体肌力逐渐恢复,言语逐渐清晰,面部表情也逐渐对称。
经过2周的综合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头颅CT复查显示梗死区域较前缩小,治疗效果良好。
随访计划:- 每周随访,监测生命体征和药物疗效。
- 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梗死区域的恢复情况。
- 联合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评估康复效果。
急性进展性卒中
(4)欧洲进展性卒中研究组(European Progressing Stroke Study Group,EPSS)定义法 采用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分系统,基于上肢运动、下肢运动、眼球运动、意识 水平、语言功能5个关键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评估,并将进展性卒中分 为发病最初3小时内的早期进展性卒中(early progressive stroke, EPS)和发病3小时到7小时的晚期进展性卒中(late progressive stroke,LPS)。
(二)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依据
1、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发病后4.5小时神经功能缺 损呈阶梯式或进行性加重的缺血性卒中,加重时间多为 7天内。
对于进展性卒中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尚存有 争议,未形成统一标准,目前主要有下述几种提法:
(1)进展性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是指在发病 一周内经临床治疗病情仍进行性加重的卒中。
1. 血压下降后可引起硬化狭窄的动脉远端血流灌注压下降,在侧支循
环不良的部位供血量明显减少而发生梗死,并可使缺血灶周围及缺 血半暗带幸存的脑细胞死亡,梗死灶扩大。紧急血压降低引起的神 经功能恶化可由迅速升高血压逆转。脑卒中早期血压代偿性升高, 是机体一种应激性自我保护。而脑卒中后血压过高(200\120 mmHg ~180\100mmHg)会导致缺血组织水肿,引起病情恶化。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进展性卒中与脑卒中再(复)发 是不同的,其区别在于进展性卒中是指责任病灶在同一 血管支配区;脑卒中再(复)发是指不同血管支配区出 现新病灶而引起新的临床事件,通常在前次发病1周或1 周以后发生。
二、进展性脑缺血性脑卒中的 病因(危险因素)
60例进展性卒中的临床分析
736内蒙古医学杂志InnerMongoliaMedJ2009年第41卷第6期椎侧块螺钉技术,将粗丝线一端穿过棘突根部孔道i另一端收紧打结于螺钉根部使椎板稳定保持在一定角度的开门状态。
软性固定容易出现的并发症。
通常的单开门术后患者可出现中远期的颈部门轴侧的“轴性症状”即颈部僵硬、疼痛、沉重感;颈部活动受限,文献报道【3J单开门术后颈椎活动角度丧失可达30。
~40。
;椎板掀起角度及椎板裂缝宽度减小,部分病例已经开门的椎板再度关闭。
分析上述并发症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常规单开门手术,术后颈部固定需6~8周,个别门轴处椎板断裂者,固定时间还要更长,造成颈部多结构、组织粘连,瘢痕形成,丧失部分颈椎活动度。
②悬吊椎板缝合至关节囊有可能损伤分布于此处的颈神经后支,引起颈部疼痛;颈椎活动时缝合于关节囊的牵引线,对关节囊造成反复的创伤及炎性反应而引起疼痛及肌肉痉挛。
③关节囊及周围韧带组织少且菲薄,张力太大时易撕脱,造成已开门重新关闭或角度减小。
刚性固定的优点。
刚性固定是利用锚定系统固定椎板,维持脊柱后结构稳定在手术时的位置…2。
可防止开门后再度关f-j;使同节段的椎板和侧块形成一个整体,在颈椎屈曲、旋转活动时开门的椎板不会受到应力,可以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术后2~3d离床活动,围领固定2周后即开始颈部肌肉等长锻炼;不干扰关节囊及周围组织的颈神经后支,避免和减轻开门术后的“轴性症状”。
我们选用的带线锁定螺钉其特点是线钉一体,可进一步避免系于侧块螺钉根部的粗丝线滑脱。
钛质侧块螺钉可作为一次性置入物,无需二次手术取出。
此项技术手术操作简单,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护理更方便。
但要求术者具有熟练的侧块螺钉技术,由于本项目开展时间不长,尚需远期的随访和大宗病例的总结。
[参考文献][1]李家顺,贾连顺.当代颈椎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153—154.[2】孙宇,张凤山,潘胜发,等.“锚定法”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及临床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9):517—519.[3]潘胜发,孙宇,朱振军.等.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与颈椎稳定性的相关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
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及躯体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研究进展
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及躯体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研究进展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3)1.2 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4)1.3 认知功能和躯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 (5)1.4 本研究的边界和研究方法 (6)2. 针刺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7)2.1 中医理论基础 (9)2.2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 (10)2.3 针刺在不同阶段的应用 (11)3. 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12)3.1 缺血性脑卒中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13)3.2 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16)3.3 认知功能的评估方法 (17)4. 针刺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效应 (18)4.1 针刺对记忆、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的改善 (19)4.2 针刺对语言和空间认知的促进作用 (20)4.3 针刺对复杂认知任务的影响 (21)4.4 针刺与其他康复方法联合应用的综述 (22)5. 针刺对躯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应 (23)5.1 针刺对运动功能的恢复机制 (25)5.2 针刺对肢体协调和平衡能力的改善 (26)5.3 针刺对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提升 (27)5.4 针刺在高级躯体运动能力训练中的应用 (28)6. 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 (29)6.1 针刺治疗的时机和疗程 (30)6.2 针刺治疗的操作与参数控制 (31)6.3 针刺与其他康复手段的配合 (33)6.4 患者个体差异对针刺疗效的影响 (34)7.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35)7.1 研究趋势的分析 (37)7.2 针刺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8)7.3 针刺与其他现代化技术结合的可能性 (40)7.4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41)1. 内容概览缺血性脑卒中概述:简要介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以及临床表现,为后续研究背景做铺垫。
认知功能及躯体运动功能障碍现状分析:阐述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常见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以及这些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缺血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占全部脑梗死的60%~80%,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1-2]。
脑梗死在中医学上属于“中风病”的范畴,临床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学治疗原则是辨证论治,其关键是辨证分型。
基于中医学的“望闻问切”、整体辨证理念及中医师自身临床经验进行的辨证分型,辨证过程常缺乏客观指标,存在一定主观性和局限性[3]。
MRI 具有无创、无辐射、多序列成像等优点,对脑梗死的检出和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7例,探讨MRI 在缺血性脑卒中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7例中,男42例,女25例;年龄36~84岁,平均(68.7±10.23)岁。
67例均无神志改变,28例有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史,17例有高血压病史。
主要临床表现:肢体麻木、力弱、眩晕、眼黑矇、舌DOI :10.3969/j.issn.1672-0512.2022.03.003[基金项目]西南医科大学科研基金(2019ZQN166)。
[通信作者]刘勇,Email :。
缺血性脑卒中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分析张刘璐,王欧成,刘勇,尧麒,江澜(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磁共振室,四川泸州646000)[摘要]目的:探讨MRI 在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梗死)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7例,其中风痰阻络证41例,气虚血瘀证26例。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MRI 检查(T 1WI 、T 2WI 、FLAIR 、DWI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结果:风痰阻络证41例,其中急性脑梗死4例(9.75%),陈旧性脑梗死5例(12.20%),急性、陈旧性脑梗死并存(混合性脑梗死)32例(78.0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介入开通治疗的临床观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介入开通治疗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急诊介入开通治疗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82例在2015年2月-2018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划分为观察组(急诊介入开通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各41人。
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及生存质量状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管再通率(78.05%)较高(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生理症状、躯体症状、睡眠状况及心理症状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较高(P<0.05)。
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急诊介入开通治疗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血管再通率,可以进行积极普及推广。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介入开通治疗;临床价值在神经系统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常见病,具有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和较高的致死率[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动脉或静脉药物溶栓治疗,存在较窄的可操作时间窗,同时溶栓药物会导致颅内出血的情况发生,使得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对患者生命健康威胁较大[2]。
因此必须寻求有效治疗方法,促进血管再通率提高,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本文对在2015年2月-2018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急诊介入开通治疗的应用价值予以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5年2月-2018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由随机分组原则进行划分。
其中,观察组男女比例23:18,年龄在27至81岁范围内,(54.02±1.18)岁为平均年龄。
对照组男女比例22:19,年龄在26至80岁范围内,(53.10±1.05)岁为平均年龄。
在一般基线资料比较上,两组不存在影响组间对比的差异,P>0.05,能够实施对比统计。
1.2临床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两组患者均经MRI、头颅CT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2)两组均自愿加入本研究。
脑卒中病案分析实验报告
脑卒中病案分析实验报告脑卒中,即中风,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或造成严重的残疾。
针对脑卒中病案进行分析,旨在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本次病案分析报告基于一名51岁的男性患者,他于过去的一周内出现了右侧肢体无力和言语失常的症状。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左侧中大脑动脉梗死性卒中。
首先,进行了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病史显示该患者长期高血压,有吸烟和饮酒史,并伴有高血脂和肥胖。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脸部右侧抽搐,右上肢肌力减弱,右侧口眼歪斜。
这些表现与梗死性卒中的典型特征相吻合。
接下来,进行了一系列的辅助检查。
首先是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脑CT和MRI。
结果显示左侧中大脑动脉分支梗死,与初步诊断相符。
此外,行颅内血管造影,发现左侧大脑中动脉堵塞,进一步证实了疾病的发生机制。
除此之外,还进行了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相关风险因素。
在明确了诊断和病因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首先,采取了急救措施,包括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维持循环稳定。
然后,给予了溶栓治疗,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促使血栓溶解,恢复血液供应,尽快恢复梗死脑区功能。
此外,还应用了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治疗,防止再次血栓形成。
针对患者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药物干预,以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
随访观察显示,在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右侧肢体运动功能逐渐恢复,言语能力得到改善。
患者在康复期间接受了物理治疗和语言康复训练,以进一步恢复功能。
通过这次脑卒中病案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论和启示。
首先,脑卒中的风险与高血压、吸烟、高血脂等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有关。
因此,及时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脑卒中非常重要。
其次,急救措施和溶栓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尽快恢复梗死脑区的功能。
最后,康复阶段的物理治疗和语言康复训练也是恢复功能的关键,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
进展性脑缺血性卒中348例临床分析
选择2 1年4 至2 1年4 我院收治38 00 f 01 f l l 4例进展性脑缺血性卒中
患者 ,其 中发病后l ̄d 院的急性进展性 脑缺血性卒 中患者3 8 , h3入 4例
2结
果
21两 组患者各项观查指标 比较 .
见表l 。
22 . DS M RA A/
、
男12 9例,女16 ,年龄 (1 42 )岁。诊断符合以下标准:①符 5例 6 ± .1
详细追 是否有糖尿病 史 ,进入 医院后常规检查 凝血试验水平 , 生化全项 ,并动态记录人 院前3 的血压 ,进入医院后均行E G、C 、 d E T MR 1、D A MR S / A或彩色经颅 多普 勒 (e TD)头部C 、T D T C 及颈部血
神经功 能缺损程度 仍不断发展 ,在3 5达高峰 ,临床一般处理 很难 -d 见效 ,是一 种难以治愈 的缺血性 卒 丰。其病死 率和致残率 高丁一 般性 疾病 ,因此 我们更应关注进展 性脑缺血性卒 中。2 1年4 至2 1年4 00 月 01
应用 分析 【. 医院用 药评 价 与分 析,05 () 8 . J 中国 】 2 0, 5: 6 5 2
进展性脑缺血性卒 中38 临床分析 4例
陈 宝谭 宋君 平
( 河北 省文安县 中医院内科 ,河北 廊坊 0 5 0 ) 6 80
【 要】 目的 探 讨进 展性 缺 血性 脑卒 中 3 8例患 者的危 险 因素 。方 法 分析 了 38例进 展性 缺血 性 脑卒 中患者 的血压 、血 糖 、血 脂及 纤维 摘 4 4
12 ,平均年龄 (4 .)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 、年龄P . 。 9例 6 ±7 6 5 >0 5 0
1 . 法 2方
丁苯酞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用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丁苯酞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用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究丁苯酞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82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使用丁苯酞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0.73%、95.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46%、7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皮疹、潮红等过敏反应,4例患者出现恶心、腹部不适、轻度转氨酶升高等现象,1例患者谷草转氨酶(AST)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7%(7/41);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上述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12.20%(5/4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基本痊愈率和临床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丁苯酞;依达拉奉;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等临床特点,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在发病 6 h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呈进展性或阶梯性加重的脑卒中,发病率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8%~30%[1]。
病情变化快,治疗难度大,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是造成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院对丁苯酞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进展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展开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2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确诊,均在发病后24 h内入院治疗,病情呈进展性或阶梯性加重,排除有精神障碍、严重肝肾功能受损、有出血倾向、对药物过敏及>80岁的患者。
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中国当代医药2021年2月第28卷第5期-------------------------------------------------------------------------------论著.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于国华赵立伟张福鼎史佳巍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神经内二科,辽宁鞍山114007[摘要]目的探析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2月耀2020年2月鞍山市长大医院收治的82例PI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
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治疗时间为48 h,疗程为2周。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功 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出血事件。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80.49%),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CD62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IL-6、hs-CR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血事件发生率(9.76%)与对照组(4.88%)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替罗非班注射液应用在PIS患者中效果确切,建议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替罗非班注射液;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血小板功能;炎症因子[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21)2(b)-0009-04Effect of Tirofiban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YU Guo-hua ZHAO Li-wei ZHANG Fu-ding SHIJia-weiDeparLmenL of Lhe Second Neurology, Anshan Changda HospiLal, Liaoning Province, Anshan 114007,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Lhe clinical effecL of Tirofiban InjecLion in Lhe LreaLmenL of progressive ischemic sLroke (PIS). Methods A LoLal of 82 paLienLs wiLh PIS admiLLed L o Anshan Changda HospiLal from February 2018 L o February 2020 were selecLed and divided inLo a conLrol group and a sLudy group by random number Lable meLhod, wiLh4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L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Lional LreaLmenL, and Lhe sLudy group received TirofibanInjecLion on Lhe basis of Lhe conLrol group. The LreaLmenL Lime was 48 hours and Lhe LreaLmenL course was 2 weeks. The clinical efficacy, plaLeleL funcLion, NaLional InsLiLuLes of HealLh SLroke scale (NIHSS) score,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score, inflammaLory facLors (inLerleukin-6 [IL-6], and hypersensiLiviLy C-reacLive proLein [hs-CRP]) levels and bleeding evenLs were compared beLween Lhe Lw o groups. Results The LoLal effecLive raLe of Lhe sLudy group was 95.12%.,which was higher Lhan LhaL in Lhe conLrol group (80.49%), Lhe difference was sLaLisLically significanL (P<0.05); Lhe plaLeleL aggregaLion raLe, plaLeleL adhesion raLe, and CD62p of Lhe sLudy group were lower Lhan Lhose in Lhe conLrol group afLer LreaLmenL, Lhe differences were sLaLisLically significanL (P<0.05); NIHSS score and mRS score of Lhe sLudy group afLer LreaLmenL were lower Lhan Lhose of Lhe conLrol group, Lhe differences were sLaLisLically significanL (P<0.05);IL-6 and hs-CRP of Lhe sLudy group were lower Lhan Lhose in Lhe conLrol group afLer LreaLmenL, Lhe differences were sLaLisLically significanL (P<0.05); Lhe incidence of bleeding evenLs in Lhe sLudy group was 9.76%, which was compared wiLh LhaL in Lhe conLrol group (4.88%), Lhe difference was noL sLaLisLically significanL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Lion of Tirofiban injecLion is effecLive in PIS paLienLs, and iL is recommended L o be furLher promoLed.[Key words] Tirofiban InjecLion; Progressive ischemic sLroke; PlaLeleL funcLion; InflammaLory facLors缺血性脑卒中(pis)是因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 造成脑供血不足而诱发的脑组织坏死。
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生成研究的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生成研究的进展于洋,朱雨岚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大脑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的结果。
最近的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后新血管形成不仅可以改善脑缺血区域血供,还可以促进神经发生,改善动物模型和患者的神经功能。
本文就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关键词:卒中;血管生成诱导剂;血管生成抑制剂文章编号:1008-0074(2021)01-99-04中图分类号:R743.3309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 s n1008-007420210126Research progress of angiogenesss after ischemic stroke/Y犝Yang,ZHU Yu—lan//Department of Neurolog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15008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ZHU Yu-lan,E-mail:1072376542@Abstract:Ischemicstrokeistheresultofinsufficientbloodandoxygensupplytobrain Recentstudieshaveshown thatneovascularizationafterischemicstrokecannotonlyimprovebloodsupplyincerebralischemicareas,butalso promoteneurogenesisandimproveneurologicalfunctioninanimalmodelsandpatients Thepresentarticle makes fo l owingreviewonresearchprogre s ofangiogenesisafterischemicstrokeKey words:Stroke;Angiogenesis inducing agents;Angiogenesis inhibitors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大脑血液供应突然停止,其可导致永久性脑损伤。
21427571_氢溴酸樟柳碱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改善微循环疗效及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
㊃论 著㊃[收稿日期]2019-09-04;[修回日期]2019-09-30[基金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20191412)[作者简介]姚青刚(1980-),男,河北赵县人,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医院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神经内科疾病诊治研究㊂氢溴酸樟柳碱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改善微循环疗效及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姚青刚,陆 锋,张 梅,申瑞霞,夏 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 目的探究氢溴酸樟柳碱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 r o g r e s s i v e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P C I )改善微循环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㊂方法选择P C I 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㊂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氢溴酸樟柳碱联合丁苯酞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d ㊂比较2组近期疗效㊁神经功能缺损变化㊁血液流变学改变及治疗安全性㊂随访6个月,比较2组生活质量㊂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㊂治疗后,2组N I H S 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N I H S 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1)㊂观察组血浆黏度㊁低切全血黏度㊁高切全血黏度㊁纤维蛋白原㊁血细胞比容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血细胞比容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血浆黏度㊁低切全血黏度㊁高切全血黏度㊁纤维蛋白原㊁血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P <0.01)㊂2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㊂2组S S -Q O L 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S S -Q O L 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1)㊂结论对P C I 患者辅以氢溴酸樟柳碱联合丁苯酞治疗,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及血液微循环,同时治疗安全可靠,可获得理想的远期生活质量㊂[关键词] 脑梗死;氢溴酸樟柳碱;丁苯酞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7-3205.2020.04.020 [中图分类号] R 743.3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3205(2020)04-0459-04进展性脑梗死(p r o gr e s s i v e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P C I )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脑梗死亚型,其病情变化快㊁神经功能缺损严重,临床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目前尚无相关指南或共识以指导临床治疗,因此如何延缓P C I 病情进展,改善临床预后成为临床医师重点研究课题之一㊂目前,临床多采用溶栓药物治疗,但国家卒中数据库统计显示,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国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治疗率仅为1.6%,且溶栓后多伴有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大脑损伤[1]㊂有学者报道,脑梗死时,微循环障碍的进行性发展,会启动缺血级联反应,并且神经元缺血也进行性加重,引起不可逆的损伤[2]㊂由此可见,改善P C I 血液微循环对改善临床预后尤为重要㊂丁苯酞具有多重药物作用,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并有助于改善中枢神经功能损伤㊂氢溴酸樟柳碱是一种从茄科植物中提取分离出的有效成分,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独特优势,可改善缺血性卒中大脑血液循环,具有改善组织灌注㊁抗氧化㊁抗神经元凋亡等多重功效㊂然而,目前对丁苯酞联合氢溴酸樟柳碱治疗P C I 的临床报道相对较少㊂对此,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74例P C I 患者应用丁苯酞联合氢溴酸樟柳碱治疗,以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微循环㊁神经功能的影响,从临床数据分析合理治疗P C I 的循证学依据㊂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 2018年7月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P C I 患者148例㊂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 T 或(和)M R I 检查确诊,均为前循环病变,发病72h 内神经功能症状呈阶梯性或进行性加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a t i o n a lI n s t i t u t e so f H e a l t h S t r o k eS c a l e ,N I H S S)评分升高ȡ4分,偏瘫肌力Ⅱ~Ⅲ级;②首次发病;③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ɤ6h ;④年龄48~75岁;⑤所有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方案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㊂排除标准:①伴有重要器官心肝肾功能障碍者㊁血液系统疾病㊁免疫系统疾病㊁代谢障碍者;②血压及血糖过高者;③血小板计数偏低;④精神疾病史或昏迷者;⑤脑出血及出血倾向疾病者;⑥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⑦伴有严重感染者㊁活动性消化性溃疡;⑧近期接受外科手术;⑨近期接受抗凝治疗或肝素钠治㊃954㊃第41卷第4期2020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V o l .41 N o .4A pr . 2020疗者;⑩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性脑梗死出现血栓形成导致的大面积脑梗死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㊂观察组男性40例,女性34例;年龄48~73岁,平均(58.3ʃ2.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6h ,平均(3.5ʃ1.2)h ㊂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36例;年龄50~75岁,平均(60.9ʃ2.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5h ,平均(3.7ʃ1.1)h ㊂2组性别㊁年龄㊁发病至就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栓治疗,包括控制血压㊁降低颅内压㊁减轻脑水肿㊁抗凝㊁抗血小板㊁营养脑细胞㊁预防感染等综合对症支持治疗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0100041,规格100m L )静脉滴注,100m L /次,2次/d ,2次用药间隔>6h ;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成都市时代第一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51023361,规格1m L :2m g )静脉滴注,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2m g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 L ,1次/d㊂2组均连续治疗14d ㊂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2组近期临床疗效;②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③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㊁低切全血黏度㊁高切全血黏度㊁纤维蛋白原㊁血细胞比容;④记录2组用药安全性;⑤随访6个月,比较2组生活质量㊂1.4 评定标准 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㊁‘中国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估量表使用专家共识“㊁病残程度㊁日常生活能力(a c t i v i t y o fd a i l yl i v i n g,A D L )评定近期疗效[3-4]㊂基本痊愈:神经缺损症状消失,N I H S S 评分减少ȡ90%,肌力恢复Ⅱ级以上,病残程度0级,可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显效为大部分神经缺损症状消失,N I H S S 评分减少50%~89%,肌力恢复Ⅰ级,病残程度1~3级,可在他人简单协助下基本生活自理;有效为部分神经缺损症状消失,N I H S S 评分减少20%~49%,需在他人很大协助下才能生活自理;无效为治疗前后神经缺损症状无改变,N I H S S 评分减少<20%,生活完全依赖;恶化为N I H S S 评分增加20%以内,患者死亡或需更改治疗方案,经外科手术治疗㊂临床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ˑ100%㊂采用‘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 t r o k e -s p e c i f i c q u a l i t y of l i f e ,S S -Q O L )“评定生活质量[5],该量表共包含12个维度49个项目,分别为体能㊁家庭角色㊁语言㊁移动㊁情绪㊁个性㊁自理㊁社会角色㊁四维㊁上肢功能㊁视力㊁工作能力,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1~5分),得分49~245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㊂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 P S 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㊂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 检验和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㊂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 果2.1 2组近期疗效比较 治疗14d 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1㊂表1 2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n =74,例数,%)组别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恶化总有效观察组20(27.0)22(29.7)25(33.8)6(8.1)1(1.4)67(90.5)对照组15(20.3)21(28.4)22(29.7)13(17.6)3(4.1)58(78.4)χ2值4.169P 值0.0412.2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治疗前,2组N I H S 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N I H S 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N I H S 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㊂见表2㊂表2 2组治疗前后N I H S S 评分比较(n =74,x -ʃs ,分)组别N I H S S 评分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11.62ʃ1.373.45ʃ0.72*对照组12.01ʃ1.257.28ʃ0.89*t 值1.80928.780P 值0.072<0.001*P 值<0.05与治疗前比较(配对t 检验)㊃064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第41卷 第4期2.3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前, 2组血浆黏度㊁低切全血黏度㊁高切全血黏度㊁纤维蛋白原㊁血细胞比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㊁低切全血黏度㊁高切全血黏度㊁纤维蛋白原㊁血细胞比容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血细胞比容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血浆黏度㊁低切全血黏度㊁高切全血黏度㊁纤维蛋白原㊁血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㊂见表3㊂表3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n=74,x-ʃs)组别血浆黏度(m P a/s)治疗前治疗后低切全血黏度(m P a/s)治疗前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m P a/s)治疗前治疗后纤维蛋白原(g/L)治疗前治疗后血细胞比容(%)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2.29ʃ0.151.18ʃ0.09*12.37ʃ1.487.28ʃ1.07*6.85ʃ0.583.81ʃ0.43*5.69ʃ0.793.25ʃ0.48*50.65ʃ2.9330.22ʃ2.16*对照组2.26ʃ0.171.87ʃ0.0812.41ʃ1.3911.12ʃ1.096.79ʃ0.615.92ʃ0.565.58ʃ0.734.92ʃ0.4550.93ʃ2.1246.58ʃ2.34* t值1.13849.2920.16921.6260.61325.7070.87921.8340.66644.1931 P值0.257<0.0010.865<0.0010.540<0.0010.380<0.0010.506<0.001*P值<0.05与治疗前比较(配对t检验)2.42组用药安全性观察2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且经血尿常规㊁肝肾功能㊁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改变㊂2.5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前,2组S S-Q O 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 S-Q O L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S S-Q O 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㊂见表4㊂表42组治疗前后S S-Q O L评分比较(n=74,x-ʃs,分)组别S S-Q O L评分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82.41ʃ4.61203.96ʃ6.95*对照组83.28ʃ3.58147.25ʃ5.73*t值1.28254.159P值0.201<0.001*P值<0.05与治疗前比较(配对t检验)3讨论进展性脑梗死发病率约占脑梗死的26%~ 45%,当进展性脑梗死发病后,先是局限性脑缺血,进而局部脑组织的微循环障碍持续加重,伴随神经功能障碍也逐渐进展,而且呈阶梯式加重,最终,进展到严重神经功能伤害,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6]㊂目前,国际医学界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病因㊁进展机制没有合理的研究结果㊂但大多学者认为脑梗死进展性机制,致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细胞凋亡,此时经血管再通治疗后,再灌注损伤会形成 瀑布现象 ,同时,还可产时大量氧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加重局部缺血缺氧状态,进一步损伤细胞膜内外平衡及供应细胞能量的线粒体,致使脑梗死病情呈进行性㊁阶梯型恶化,最终形成进展性脑梗死[7]㊂另有部分学者认为,进展性脑梗死是多种危险因素㊁多种病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因脑梗死经常规治疗后凝血因子增加,诱使脑血栓形成,使缺血区血流量降低,加之缺血后脑水肿,造成局部脑组织神经细胞受损,此外,还与不稳定斑块脱落破碎㊁钙超载㊁一氧化氮合酶(n i t r i co x i d es y n t h a s e, N O S)-一氧化氮(n i t r i co x i d e,N O)异常改变所致的神经毒性㊁中枢胆碱能系统障碍㊁发热㊁糖尿病㊁梗死后人为过度降低血压等因素关系密切[8]㊂对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案尚无相关的指南或共识,但指导临床治疗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鉴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也意味着缺血损伤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也加入到缺血半影区内,本研究以积极改善微循环㊁恢复脑血流㊁抢救脑梗死区域缺血半暗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为治疗目标㊂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抗脑缺血药物,可阻断进展性脑梗死所致脑损伤多个病理环节,可有效保护缺血区线粒体功能,恢复缺血缺氧细胞正常代谢功能,以抑制细胞凋亡及死亡,减轻神经功能损害程度;选择性抑制花生四烯酸及谷氨酸,提高脑血管内皮前列腺素㊁N O水平,降低细胞内钙浓度,以解除微血管痉挛,并可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以抗脑血栓形成,阻止脑梗死进一步扩大;具有抑制炎症㊁氧自由基释放的功效,有助于预防感染㊁降低脑水肿程度,保护脑细胞;促使侧支循环开放,促进缺血区附近微血管再生,重构微循环,增加脑缺血区域血流量,缩小梗死面积,以改善缺血半暗带,保护神经元及其功能,改善残存脑细胞功能,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9-10]㊂有研究报道,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后,缺血周围区存在进行性微循环障碍,微动脉及前毛细血管闭锁,微血管自律运动减弱或消失[11]㊂因此,恢复微血管舒缩功能㊁改善微灌注对改善进展性脑梗死尤为重要㊂氢溴酸樟柳碱提取自茄科植物唐古特山莨菪根㊃164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1卷第4期部,具有明显中枢抗胆碱作用,通过与乙酰胆碱在M胆碱受体部位竞争,阻断神经冲动传递,可有效解除血管痉挛,恢复微血管自律运动,增加微血管振幅,增加脑组织血液灌流的流速及流量,以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尤其是侧支循环,从而有助于减少梗死灶容积;可阻断钙离子内流,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提高细胞膜稳定,提高脑组织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对抗缺血病灶区神经细胞凋亡,继而有助于发挥良好的脑保护作用;本品还可拮抗再灌注后氧化损伤,抑制N O S活性,以提高脑组织神经元存活数量,并可诱导低氧状态细胞自噬发挥神经保护作用[12-13]㊂据相关动物模型研究报道,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予以氢溴酸樟柳碱和丁苯酞治疗,可重构梗死区周围血管,有助于增强侧支循环供血,改善微循环代偿失调㊂此外,大鼠的脑组织中C a2+含量明显降低,且脑组织细胞凋亡密度明显减少,并可减少缺氧损伤P C12细胞乳酸脱氢酶及N O释放,发挥良好地抗氧化作用,从而有助于抑制细胞凋亡[14-15]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及随访6个月的S S-Q O 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N I H S 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2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㊂提示2药联合治疗有助于提高进展性脑梗死近远期疗效,且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并有利于改善血液微循环,且治疗安全性较高㊂综上所述,氢溴酸樟柳碱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近远期疗效确切,可通过不同用药机制,经多个作用途径,阻断脑梗死所致脑损伤的多个靶点,以促进缺血周边区血管新生,改善侧支循环,拮抗再灌注氧化损伤,稳定脑梗死病情,促进梗死后脑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治疗安全可靠㊂然而,由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本研究仅从氢溴酸樟柳碱㊁丁苯酞2种药物调节血液微循环㊁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等方面进行研究相对较单一,认为其作用靶点是多机制的,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证实㊂[参考文献][1]李福刚.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9,28(5):486-488.[2]陈梅,郭明升,刘娟,等.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阿托伐他汀依从性降低的危险因素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40(2):149-152.[3]王云霄,袁俊亮,胡文立.常用卒中量表的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6,11(12):1072-1077.[4]周韩,周德生,邓奕辉,等.脑卒中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8,18(4):310-316.[5]张璐,李贞,罗红梅.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及其信度和效度[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6):1484-1486.[6]梁炳松,李育英.急性进展性后循环脑梗死血管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8,8(5):40-43.[7]李建设,车振勇,王慧敏.大脑中脑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病灶类型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5):31-33.[8]胡春梅.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8):2857-2860.[9]牛晨,马晓迎,刘庆.丁苯酞注射液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9,9(3):125.[10]任洁明.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缺血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2):23-25.[11]陈旭.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8):1294-1295. [12]邹曰坤,张燕,费月海,等.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 I H S S评分㊁改良B a r t h e l指数和C T P参数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8,25(4):385-388.[13]陈丹丹,谢晓芳,李梦婷,等.氢溴酸樟柳碱对慢性脑缺血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成药,2018,40(6):1242-1248.[14]袁齐宏,孙维涛.丁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34(14):1616-1618. [15]陈丹丹,彭成,万峰,等.氢溴酸樟柳碱对抗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7,33(8):1096-1102.(本文编辑:赵丽洁)㊃264㊃姚青刚等氢溴酸樟柳碱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改善微循环疗效及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
艾地苯醌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全科医疗和社区护理·艾地苯醌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蔡双(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宜春 336000)摘 要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接诊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2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
对照组给予艾地苯醌治疗,30 mg/次,3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静脉滴注100 mL,2次/d。
两组均治疗10 d。
观察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修正Rankin量表(mRS)评分、凝血功能、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则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干预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65.85%(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艾地苯醌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较好,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RS评分及凝血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艾地苯醌;丁苯酞注射液;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1)24-0037-03Observation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debenone combined with 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CAI Shuang(Emergency Medicine Department of Yichun People’s Hospital, Yichun, Jiangxi 33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debenone combined with 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Eighty-two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received by Yichun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xi Province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0 were includ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control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debenone, 30 mg/time, 3 times/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ombined with butylphthalideby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100 mL twice daily.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ten days.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score, Barthel index,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 score, coagulation function,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NIHSS score and mR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Barthel index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and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prothrombin time(P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and thrombin time(T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12%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higher than 65.85%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Idebenone combined with 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which can better improve the patient’s NIHSS score, Barthel index, mRS score and blood coagulation通信作者:蔡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廖远 高 杨期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 血性 脑 中发病 的相关 因素。方法 回顾 性分析 4 例进 展性 缺血性 脑卒 中 1
(I ) 同期 17例 对 照 的非 进 展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的 I床 资 料 。 结 果 SP 与 2 『 盎 SP患 者 伴 随 高 血 压 、 血 脂 、 尿 病 、 白 I 高 糖 高 细 胞 血 症 、 热及 N 一K 发 a 平 衡 紊 乱 等 病 情 的 比例 明 显 高 于 对 照组 ( 0 0 ) SP患 者 颈 动 脉 狭 窄 、 样 硬 化 及 斑 P< .5 ;I 粥 块 形 成 的 比 例 明显 高 于对 照 组 ( 0 0 ) SP患 者 出 现 大 脑 中动 脉 大 面 积 梗 死 及 分 水 岭 梗 死 的 比例 明 显 高 于 对 照 P< .5 ;I 组 ( 0 0 ;I 者 的预 后 较 对 照 组 差 ( < . 5 。 结 论 P< .5)SP患 P 00 ) 进 展 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在 多种 基 础 疾 病 的基 础 上 发 生 ,
中 国 医学 创 新
21 0 0年 7月 第 7卷 第 2 O期
Meia In vt no C iaJl.0 0 V 1 o2 dcl n oai f hn ,u 2 1 , o 7N .0 o y .
. 1. 4
・
临 床 研 究
・
4 1例进 展 性 缺 血性 脑 卒 中临床 分 析
0 , . e l 厂N 1P o e o p Ho i lfC ezo ,hnhu Hua 2 00,ht s t hnh u C ezo , n n4 30 C it pa o u
【 bt c 】 O jc v T xl et c r t i hm cs oei p g s o. tos 4 ae o i h mc A s at r b t e oep r h f t s o s e i t k r r s n Me d 1cs f s e i ei o eao c r n oe i h s c
【 e od 】 S oe np g s o ; C i c a r K yw rs t k r r s n r i o ei l i let e n af u
进 展 性 脑 卒 中 (t k nporsin SP 指 卒 中 发 生 后 so ei rges ,I ) r o
龙 针 ) 6m , 二 磷 胆 碱 0 7 别 加 入 2 0m 的葡 萄 糖 4~ l胞 .5g分 5 l
sr k n p o r s i n a d 1 7 c s s o o r g e sv s h mi to e wee a ay i d r to p c ie y Re ul Mo ec s so to e i r g e so n a e fn n p o r si e ie e c sr k r n l ss er s e t l . s t 2 e v s r a e f S P a s c ae t h p re so h p ri e a i b ts e k c t ss e e n l cr lt mb lnc h n t a f c n r l I s o i td wi h y e tn i n y e l mi d a ee l u o yo i p f v r a d ee toy e i aa e t a h t o o to s
影像学改变提示好发部位 , 预后不佳 。
【 关键词 】 进展性脑卒中 ; I 临床特点
Cr e |a a y i f 4 a e fic e i i m a n l ss o 1 c s so s h m c ̄r k n p o r s i n L AO Y a o e i r g e so I u n—g o, ANG i a Y q —mi g Ne r lg pa t n n . u o o ) De rme t
( P<00 ) m r ae f I soie i tns 、 lrte maadpau f a oi atr ta ht f o t l( .5 ; oecsso Pasca dwt s oi s ea r n l eo r t r y hnta o cnr s J S t h e s c ho q ct d e o p< 0 0 ) m r csso I soit i frtno dl crba at yadw tr e naci hnta o ot l; .5 ; oe ae f Pasc e wt i aci f de ee rl r r n aes difrtnta h t fcnr s S ad hn o mi e h o o ( 0 0 ) ad pt nso I aedtr r ecnclcneune h ncnrl( <00 ) Co cuin Ice c P< .5 ;n ae t fSP hv e i a l ia osq ecsta ot s P i eo t i o . 5 . nls shmi o